不說孫權得知孫靜失敗,馬忠被抓之事,吐血三升,先說環球船隊到達阿拉伯海,波斯灣外海域。
米多帝國國主聽聞船隊來自大漢,頓時大為震驚,這個時候環球,得需要財力和勇氣,米多自問做不到。米多親自接見盧大誌,談起阿米爾帝國,米多表示很頭痛。
讓米多意外的是,盧大誌竟然可以用英語與自己交流,雖然有些蹩腳,但溝通已然無礙。
盧大誌也沒有想到,這阿米爾帝國,強大到無邊,如今一千多萬人口的帝國,又擁軍五六十萬了。
而西方人口最多者,也隻有佐夫的羅馬帝國達到七百萬人口。
米多道:“今阿米爾東進大漢受阻,轉而將槍口對準了中東,其在中東所占地盤,比我國與羅馬都要龐大,你我兩國,需要攜手共同壓製才行。”
盧大誌道:“好叫貴國知道,我大漢如今尚未統一,如今還分裂為四五塊地盤,我主在大漢,一不小心,便是萬劫不複之境地,是以要主動出兵,卻不可能,待我主一統大漢,那時再與貴國兩麵夾擊,不愁不能擊敗阿米爾的。”
米多聽說辰河尚未統一大漢,心中有些失望,又有些得意,遂放鬆了許多警惕。盧大誌可不敢與米多說,如今辰河商會人口,四千餘萬了。若是如此說,米多怕是擔心自己崛起,要生些事端。
但其實盧大誌都不知道,如今辰河商會人口,已經快五千萬了,這說出去,會把其他國家嚇死。
楊錫所有政策最終指向,都是人口。
若是能養活一兩億人口,這個地球,哪裏還有任何國度能與自己相提並論。
盧大誌告辭時,米多為盧大誌準備了淡水,糧食,各種非洲特產。盧大誌當然也不會白拿,以得自南美的橡膠樹種子、紅薯等相交換。
盧大誌知道,這些東西,必須交出來,不交出來,自己很可能走不了,這東西太重要了。不過他也知道,自己能橫渡大西洋,米多也可以,盧大誌看了米多的大船,與自己不相上下不說,還多了巨大的風帆。
那風帆船,竟然是人力風力兩中選擇,盧大誌覺得迴去之後,應將此事與公子說說。
離開阿拉伯海,船隊便要進入阿米爾帝國沿岸,在這中間,繞過阿米爾帝國最南端時,必須補給一次。
在阿米爾帝國補給,那是需要冒風險的,但盧大誌早最好了大戰準備,這是最終考驗。
一旦能順利完成補給,便可直接跨海東渡,隻要向東,總會到達辰河商會本土。
八月,楊錫大婚時,盧大誌離開阿拉伯海,與此同時,孫靜到達北方鄴城。
初,曹操對孫靜還熱情接待,數日後,孫靜便感覺到氣氛有些不對。
孫靜一打聽,才知道楊錫寫信給曹操,極盡威脅之詞,但人在屋簷下,孫靜隻得靜觀其變。
曹操很生氣,罵孫權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如此好的機會,竟然沒有成功。
他當然不知道,楊錫如今武力,連呂布都稍遜一分,別說是馬忠這種貨色。
關於孫靜之事,曹操問計群臣,陳群等人建議,不需理會楊錫書信,至於書信中言提兵五十萬取許都,他們認為此事暫時不可能。
而以賈詡為首的一些人,則認為可利用此事,加深楊錫與孫權之間矛盾。但主動把孫靜送往辰河城,卻又不可能。
最後,曹操決定驅逐孫靜,讓其自行離去。
孫靜離去,定然是要去蜀中的,但去蜀中的路,卻不好走。
孫靜單槍匹馬,隻帶了家小,雇了二三十人的車隊,曹操就不相信,路上會一點事都不出。
曹操暗地裏將孫靜出行消息,告知辰河商會,並且言明,若是孫靜半路出事,與朝廷無關,朝廷也會睜隻眼閉隻眼。
這曹操是裏子麵子都有了。
卻說南郡總督賴皮得了曹方傳出消息,早請許都周偉密切關注。
孫靜離開鄴城,走陸路過南陽郡入漢中,周偉早將此事報於賴皮。
賴皮命南郡治安扮成行商,於南郡半路截住孫靜,將其與家小皆帶迴了南郡。
同時被賴皮俘獲的,還有孫靜的三個兒子。
孫靜有五子,大兒孫暠在孫權與黃忠之戰中被殺,二子孫瑜如今在孫權營中。賴皮此次抓獲的,為其小的三個兒子。
這三子,皆參與了刺殺楊錫計劃,量刑肯定不會輕的。
孫靜一家被押解至辰河城,孫權大急,其堂兄孫瑜請命,欲領軍馬東出益州,來解救其父,被牂牁郡眾人攔住。
九月,孫靜本人與其第三子孫皎,第四子孫奐,第五子孫謙因謀殺辰河區最高首腦罪,被處以絞刑。
同時被處以極刑的,還有馬忠。
其實這些事情,對於整個世界來說,隻是小事。
在中亞,安息帝國已然不複存在,這才是大事。
安息帝國又名阿薩息斯王朝或帕提亞帝國,是亞洲西部伊朗地區古典時期的奴隸製帝國。全盛時期的安息帝國疆域北達小亞細亞東南的幼發拉底河,東抵阿姆河。安息帝國位於羅馬帝國與漢朝中國之間的絲綢之路上,為商貿中心,與漢朝、羅馬、貴霜帝國並列為亞歐四大強國之一。
但此時的大國,麵臨的壓力也的確太大,南有阿米爾,西有佐夫羅馬,北有來自萊茵河的戰鬥民族,這三麵皆有新型帝國出現,三麵夾擊之下,安息帝國土崩瓦解。
如此一來,南邊的阿米爾帝國,便直接與西域國接壤了,中間隻隔了一個大宛。
大宛大小屬邑有七八十個,人口有五六十萬,是一個農牧業興盛之國,產稻、麥、葡萄、苜蓿,尤以出汗血馬著稱。
大宛位置在帕米爾高原西部,其地廣袤,阿米爾帝國進至大宛時,大宛東向馬超求救,馬超問計於國師周不疑。
周不疑道:“據說阿米爾帝國擁兵五六十萬,口過千萬,大王若要與其爭鋒,此時怕是力有未逮。且大王還要麵臨來自涼州曹操兵馬壓力,若說出兵支援,那是不可能之事。我這裏卻有一條好計,大王可斟酌斟酌。”
馬超趕緊追問,周不疑道:“大王可於蔥嶺群山之口,設立逃難所,凡大宛之民,若有因戰亂東逃者,皆施以住所飯食,好好安撫,大宛之民若受不住戰亂之苦,必東逃至我西域國。大王隻需陳兵數萬於蔥嶺要道,使阿米爾國大軍不得入我西域國便可。”
於是馬超從周不疑之計,命人於蔥嶺要道設立救難所,卻不直接出兵助大宛。
這隻是中亞爭奪戰一角而已,大宛國往西北,康居國之西,鹹海地域,被來自西伯利亞的萊茵帝國霸占,成為其飲馬之地。
至於再往西的世界最大湖泊裏海,亞洲與歐洲的交界海,則被佐夫羅馬帝國掌控。
從大格局看,仿佛搶掠地盤,已然成為這個世界的主題。
米多帝國國主聽聞船隊來自大漢,頓時大為震驚,這個時候環球,得需要財力和勇氣,米多自問做不到。米多親自接見盧大誌,談起阿米爾帝國,米多表示很頭痛。
讓米多意外的是,盧大誌竟然可以用英語與自己交流,雖然有些蹩腳,但溝通已然無礙。
盧大誌也沒有想到,這阿米爾帝國,強大到無邊,如今一千多萬人口的帝國,又擁軍五六十萬了。
而西方人口最多者,也隻有佐夫的羅馬帝國達到七百萬人口。
米多道:“今阿米爾東進大漢受阻,轉而將槍口對準了中東,其在中東所占地盤,比我國與羅馬都要龐大,你我兩國,需要攜手共同壓製才行。”
盧大誌道:“好叫貴國知道,我大漢如今尚未統一,如今還分裂為四五塊地盤,我主在大漢,一不小心,便是萬劫不複之境地,是以要主動出兵,卻不可能,待我主一統大漢,那時再與貴國兩麵夾擊,不愁不能擊敗阿米爾的。”
米多聽說辰河尚未統一大漢,心中有些失望,又有些得意,遂放鬆了許多警惕。盧大誌可不敢與米多說,如今辰河商會人口,四千餘萬了。若是如此說,米多怕是擔心自己崛起,要生些事端。
但其實盧大誌都不知道,如今辰河商會人口,已經快五千萬了,這說出去,會把其他國家嚇死。
楊錫所有政策最終指向,都是人口。
若是能養活一兩億人口,這個地球,哪裏還有任何國度能與自己相提並論。
盧大誌告辭時,米多為盧大誌準備了淡水,糧食,各種非洲特產。盧大誌當然也不會白拿,以得自南美的橡膠樹種子、紅薯等相交換。
盧大誌知道,這些東西,必須交出來,不交出來,自己很可能走不了,這東西太重要了。不過他也知道,自己能橫渡大西洋,米多也可以,盧大誌看了米多的大船,與自己不相上下不說,還多了巨大的風帆。
那風帆船,竟然是人力風力兩中選擇,盧大誌覺得迴去之後,應將此事與公子說說。
離開阿拉伯海,船隊便要進入阿米爾帝國沿岸,在這中間,繞過阿米爾帝國最南端時,必須補給一次。
在阿米爾帝國補給,那是需要冒風險的,但盧大誌早最好了大戰準備,這是最終考驗。
一旦能順利完成補給,便可直接跨海東渡,隻要向東,總會到達辰河商會本土。
八月,楊錫大婚時,盧大誌離開阿拉伯海,與此同時,孫靜到達北方鄴城。
初,曹操對孫靜還熱情接待,數日後,孫靜便感覺到氣氛有些不對。
孫靜一打聽,才知道楊錫寫信給曹操,極盡威脅之詞,但人在屋簷下,孫靜隻得靜觀其變。
曹操很生氣,罵孫權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如此好的機會,竟然沒有成功。
他當然不知道,楊錫如今武力,連呂布都稍遜一分,別說是馬忠這種貨色。
關於孫靜之事,曹操問計群臣,陳群等人建議,不需理會楊錫書信,至於書信中言提兵五十萬取許都,他們認為此事暫時不可能。
而以賈詡為首的一些人,則認為可利用此事,加深楊錫與孫權之間矛盾。但主動把孫靜送往辰河城,卻又不可能。
最後,曹操決定驅逐孫靜,讓其自行離去。
孫靜離去,定然是要去蜀中的,但去蜀中的路,卻不好走。
孫靜單槍匹馬,隻帶了家小,雇了二三十人的車隊,曹操就不相信,路上會一點事都不出。
曹操暗地裏將孫靜出行消息,告知辰河商會,並且言明,若是孫靜半路出事,與朝廷無關,朝廷也會睜隻眼閉隻眼。
這曹操是裏子麵子都有了。
卻說南郡總督賴皮得了曹方傳出消息,早請許都周偉密切關注。
孫靜離開鄴城,走陸路過南陽郡入漢中,周偉早將此事報於賴皮。
賴皮命南郡治安扮成行商,於南郡半路截住孫靜,將其與家小皆帶迴了南郡。
同時被賴皮俘獲的,還有孫靜的三個兒子。
孫靜有五子,大兒孫暠在孫權與黃忠之戰中被殺,二子孫瑜如今在孫權營中。賴皮此次抓獲的,為其小的三個兒子。
這三子,皆參與了刺殺楊錫計劃,量刑肯定不會輕的。
孫靜一家被押解至辰河城,孫權大急,其堂兄孫瑜請命,欲領軍馬東出益州,來解救其父,被牂牁郡眾人攔住。
九月,孫靜本人與其第三子孫皎,第四子孫奐,第五子孫謙因謀殺辰河區最高首腦罪,被處以絞刑。
同時被處以極刑的,還有馬忠。
其實這些事情,對於整個世界來說,隻是小事。
在中亞,安息帝國已然不複存在,這才是大事。
安息帝國又名阿薩息斯王朝或帕提亞帝國,是亞洲西部伊朗地區古典時期的奴隸製帝國。全盛時期的安息帝國疆域北達小亞細亞東南的幼發拉底河,東抵阿姆河。安息帝國位於羅馬帝國與漢朝中國之間的絲綢之路上,為商貿中心,與漢朝、羅馬、貴霜帝國並列為亞歐四大強國之一。
但此時的大國,麵臨的壓力也的確太大,南有阿米爾,西有佐夫羅馬,北有來自萊茵河的戰鬥民族,這三麵皆有新型帝國出現,三麵夾擊之下,安息帝國土崩瓦解。
如此一來,南邊的阿米爾帝國,便直接與西域國接壤了,中間隻隔了一個大宛。
大宛大小屬邑有七八十個,人口有五六十萬,是一個農牧業興盛之國,產稻、麥、葡萄、苜蓿,尤以出汗血馬著稱。
大宛位置在帕米爾高原西部,其地廣袤,阿米爾帝國進至大宛時,大宛東向馬超求救,馬超問計於國師周不疑。
周不疑道:“據說阿米爾帝國擁兵五六十萬,口過千萬,大王若要與其爭鋒,此時怕是力有未逮。且大王還要麵臨來自涼州曹操兵馬壓力,若說出兵支援,那是不可能之事。我這裏卻有一條好計,大王可斟酌斟酌。”
馬超趕緊追問,周不疑道:“大王可於蔥嶺群山之口,設立逃難所,凡大宛之民,若有因戰亂東逃者,皆施以住所飯食,好好安撫,大宛之民若受不住戰亂之苦,必東逃至我西域國。大王隻需陳兵數萬於蔥嶺要道,使阿米爾國大軍不得入我西域國便可。”
於是馬超從周不疑之計,命人於蔥嶺要道設立救難所,卻不直接出兵助大宛。
這隻是中亞爭奪戰一角而已,大宛國往西北,康居國之西,鹹海地域,被來自西伯利亞的萊茵帝國霸占,成為其飲馬之地。
至於再往西的世界最大湖泊裏海,亞洲與歐洲的交界海,則被佐夫羅馬帝國掌控。
從大格局看,仿佛搶掠地盤,已然成為這個世界的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