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朝廷發天下精兵,命北中郎將盧植率軍攻打冀州地區張角所部黃巾軍,左中郎將皇甫嵩。右中郎將朱俊。騎都尉曹操率兵攻打潁川黃巾軍。
下旬,各部精兵就位,零星戰役未果。
楊錫站在彩石河畔,身後是兩千平米的木廠房,半裏之外的山坡上,嫋嫋炊煙升起。方圓一裏之內,已經沒有了半根黃麻的蹤跡,全部被夷為平地,成為警衛營蔡考領隊的訓練場所,各種木樁林立。障礙牆為土磚堆砌,其上已經被磨得滾圓。
楊錫看著水中一排排的竹片,已經被浸泡了將近三個月,夠用了,每天又有工人在添加新竹。
現在所添加的新竹,卻是今年剛剛長出來的,枝葉都沒長齊。但楊錫等的就是這個。
不過,之前的老竹,也要將其使用掉,畢竟時間不等人,第一批試驗品,自己恰好有用。
楊錫一路走過去,視察著每一道工序,有四五個工人正在把竹子取出再用木棒敲打,
洗掉粗殼與青皮,這一步驟叫做“殺青”。早有人提來優質石灰調成的乳液拌和,
旁邊露天的爐子上,有個大桶,有人在填柴火,根據要求,要煮上八天八夜。
煮竹子的鍋,直徑有一米的樣子,用黏土調石灰封固鍋的邊沿,使高度和寬度裏麵可以裝下十多桶水。上麵蓋上周長約三米多、直徑約一米多的桶。
煮八天後,要停止加熱一天,揭開桶,取出竹,放到彩石河裏漂洗幹淨。
竹子洗淨之後,用柴灰水浸透,再放入鍋內按平,鋪一寸左右厚的稻草灰。煮沸之後,就把竹子移入另一桶中,繼續用草木灰水淋洗。草木灰水冷卻以後,要煮沸再淋洗。這樣又要經過十多天,竹自然腐爛發臭。
這時候,楊錫準備的水碓就要派上用場了,竹子放入水碓中碓成泥巴狀態,倒入抄紙槽內。
抄紙槽像個方鬥,大小由抄紙簾而定,抄紙簾又由紙張的大小來定。抄紙槽內放置清水,水麵高出竹漿約六七公分左右。
抄紙簾是用刮磨得極其細的竹絲編成的,展開時下麵有木框托住。兩隻手拿著抄紙簾放進水中,蕩起竹漿讓它進入抄紙簾中。紙的厚薄可以由人的手法來調控、掌握:等到紙張數目夠了時,就壓上一塊木板,捆上繩子並插進棍子,絞緊,把水分壓幹,然後用小銅鑷把紙逐張揭起,烘幹。
烘焙紙張時,用土磚砌兩堵牆形成夾巷,底下用磚蓋火道,夾巷之內蓋的磚塊每隔幾塊磚就留出一個空位。
火從巷頭的爐口燃燒,熱氣從留空的磚縫中透出而充滿整個夾巷,等到夾巷外壁的磚都燒熱時,就把濕紙逐張貼上去焙幹,再揭下來放成一疊。
現在,楊錫就等著半個月之後的第一批紙張出產了。此時,已經一切工作準備就緒。
“現在開始煮竹子,等到紙張正式出爐,還要十四五天,我現在也可以著手做另一件事情了。”
迴到楊錫給自己準備的辦公室,坐了幾分鍾,楊希興奮的跑了過來。
“迴大哥的話,小希最近這兩個月,帶著二十七個小不點,可是累壞了,除了要教他們仙音仙語,還要完成大哥交給的任務,目前,已經有四百多個印章,已經完成了。”
“才四百多個?進度不夠,都兩個多月了,二十七個人,才刻出四百多個字,也就是說,你們二十七人每天隻刻出了六個字。”原來楊錫交給楊希的任務,是做二十七個六歲以上十歲以下的小孩的老師。
還有一個任務,就是交給他幾千個方木條,讓他訓練小孩子們在木條的一端刻字。這木條用黃楊木做成,是後世專門用來刻章的,用在這裏恰好合適。每條木條有十多公分長,四方形,麵積大概就是三平方厘米的樣子。
要小孩在這上麵刻字,還是反的,確實有些為難,但這也可以讓他們對字的認知更加深刻。
兩個多月,才完成四百多個,主要有百分之九十不達標。
“大哥!這不能怪我,也不能怪他們,主要是,你的銼刀不夠啊,就木工那幾把銼刀,我們同時隻能幾個人操作。而且你要求是每個人都要操作,那些能刻好的,一天也隻有幾次機會,但大部分,是些六七歲的,他們往往達不到要求。”
楊錫知道楊希說的也是事實,隻好叫他將小孩們分組,選出幾個成功率高的大孩子,這短時間專做這件事。其他小孩則繼續學習。
十五天時間,如果一天能出百來個字的話,基本常用的都有了,常用的也就一兩千字而已,以後繼續增加就是了。
“紙,印刷版,都就緒了,現在還差一樣,墨汁。這個倒是簡單,我手上已經有煤,將煤研磨成煤粉,這個做一個簡單的石魔,要牛憨打造一粗短鐵挫,找個工人幾天就可以做出來。等以後有時間了,把水力石磨也做出來,現在卻沒有足夠的木工。牛膠,這個好找,牛皮便宜,浸泡,煮成牛膠。讓我來看看比例。”
“煙煤粉16份、牛膠5份、水5份。”
“好!墨汁搞定!”
至於造紙,印刷,楊錫早就已經在考慮,不過之前首先人手不夠,然後材料欠缺,現在終於達到了這一步,此刻終於鬆了一口氣。
有了造紙和活字印刷,知識傳播速度將會飛快,現在這種造紙術,將成本降到了最低,到時候紙將變得很不值錢,當然,這僅限於楊錫的地盤。更有活字印刷,出多少書籍都可以,而且他要傳播的,卻不是這個時代的文字,而是後世的簡化漢子,沒有學過?不好意思,你看不懂。
看不懂怎麽辦,你得來學,學的什麽,後世的文化,這樣潛移默化之下,楊錫知道,不僅文化這東西,不再稀奇,不再掌握在世家手中,更讓一些世家的有識之士,也來接受先進思想,這樣可以從思想上,分化世家,也才是最終目的。
楊錫要打的,是一場無聲的戰爭,這場戰爭,比戰場上得到城池厲害百倍。
隻要這場戰爭打起來,就算楊錫自己犧牲了,也是一個文明的進步,是一個火種。
當然,楊錫絕對不會讓自己犧牲,所以,他要強大自己,而且要讓自己的同盟和支持者都強大起來。
有了武力保駕護航,這場戰爭萬無一失。
多想無意義,楊錫搖了搖頭,拿起記事板,銀子才十六兩。一個字,窮。
但是糧食很多了,羅家在這場戰爭裏,也在成長,但是思想還沒有被楊錫同化。現在羅家近一月的時間裏,從楊錫這裏拿走了七十壇四十二度,減去之前換牛憨的五壇,有六十五壇換成了錢糧。
六十五兩銀子,加上水力紡車的收入,都隻剩下了十六兩。三百多石糧食,這個倒是還剩下兩百二十七石,也就是7037公斤。這還是釀酒用掉了一些。
“看看董才這邊,也拉過來了六十八石糧食,總共還有9145公斤糧食。還不夠。”
“一百多人,可以吃三個多月,但這還太少,萬一增加人員呢,關鍵最多再過三個月,糧食絕對漲價,漲一倍都有可能,但也隻能慢慢積累。”
楊錫知道,東漢末,自從黃巾起義開始後,一兩百萬人在戰爭,北方大旱,許多地方顆粒無收,通貨膨脹極其厲害,有些地方有錢無糧,糧食價格翻倍,有的地方甚至翻了數倍。
至三月底,董才的工作,也終於有了成效。三月的最後一日,董才帶來了七個人。
這七人,有三家人,有兩人十三四歲,其他五人,卻分別有二十多三十多的。本來這三家人,都是漁民,在東邊靠江的一個大湖生活,平時交一交漁課(漁稅)也能勉強生存,但如今被鄂東大豪強憋到要做捕魚的佃農份上。
楊錫一聽就明白了,鄂東大地主,不就是胡家嗎,這種地頭蛇,要趕你走,或者把你變成他們家的附庸,辦法一萬個都有。不就是搶占一些田地,強搶個什麽女眷什麽的,一個大家族裏麵,總有些公子哥兒無聊幹這種事。但這種事情是掠奪,不是敗家,一般的家裏,也不會管太多,睜隻眼閉隻眼。
楊錫收留了這幾人,這幾人湖上為生,熟悉水性,恰好將船隻交給他們管理,以後護送董才下東七鄉的任務,就直接交給他們了。而且楊錫這迴連董才的傭金都直接給了,之前定出那規矩,是因為缺錢,現在有錢,自然沒必要想到資金周轉的問題。
董才從去年十一月到現在有五個月了,也積攢了不少錢財,除了跟他混的堂弟董丸之外,另外也招攬了三個人手。但楊錫覺得還不夠,極力慫恿他再多多招納,並明言了到時候紙一旦造出來,會給他一個更好的平台,董才也隻好接受了楊錫的建議。
轉眼十多天過去了,這十多天,卻一直再下雨,但對於楊錫的這些工程來說,造不成任何威脅。春雨連綿,卻是不大,楊錫將大部分的造紙工序,都轉移到了廠房內,至於外麵的鍋爐,卻臨時做了一個草棚。今日雨繼續下,但楊錫卻很激動,因為就在今日,第一批紙,終於出來了,這對於整個辰河工廠來說,將是劃時代的一日。
下旬,各部精兵就位,零星戰役未果。
楊錫站在彩石河畔,身後是兩千平米的木廠房,半裏之外的山坡上,嫋嫋炊煙升起。方圓一裏之內,已經沒有了半根黃麻的蹤跡,全部被夷為平地,成為警衛營蔡考領隊的訓練場所,各種木樁林立。障礙牆為土磚堆砌,其上已經被磨得滾圓。
楊錫看著水中一排排的竹片,已經被浸泡了將近三個月,夠用了,每天又有工人在添加新竹。
現在所添加的新竹,卻是今年剛剛長出來的,枝葉都沒長齊。但楊錫等的就是這個。
不過,之前的老竹,也要將其使用掉,畢竟時間不等人,第一批試驗品,自己恰好有用。
楊錫一路走過去,視察著每一道工序,有四五個工人正在把竹子取出再用木棒敲打,
洗掉粗殼與青皮,這一步驟叫做“殺青”。早有人提來優質石灰調成的乳液拌和,
旁邊露天的爐子上,有個大桶,有人在填柴火,根據要求,要煮上八天八夜。
煮竹子的鍋,直徑有一米的樣子,用黏土調石灰封固鍋的邊沿,使高度和寬度裏麵可以裝下十多桶水。上麵蓋上周長約三米多、直徑約一米多的桶。
煮八天後,要停止加熱一天,揭開桶,取出竹,放到彩石河裏漂洗幹淨。
竹子洗淨之後,用柴灰水浸透,再放入鍋內按平,鋪一寸左右厚的稻草灰。煮沸之後,就把竹子移入另一桶中,繼續用草木灰水淋洗。草木灰水冷卻以後,要煮沸再淋洗。這樣又要經過十多天,竹自然腐爛發臭。
這時候,楊錫準備的水碓就要派上用場了,竹子放入水碓中碓成泥巴狀態,倒入抄紙槽內。
抄紙槽像個方鬥,大小由抄紙簾而定,抄紙簾又由紙張的大小來定。抄紙槽內放置清水,水麵高出竹漿約六七公分左右。
抄紙簾是用刮磨得極其細的竹絲編成的,展開時下麵有木框托住。兩隻手拿著抄紙簾放進水中,蕩起竹漿讓它進入抄紙簾中。紙的厚薄可以由人的手法來調控、掌握:等到紙張數目夠了時,就壓上一塊木板,捆上繩子並插進棍子,絞緊,把水分壓幹,然後用小銅鑷把紙逐張揭起,烘幹。
烘焙紙張時,用土磚砌兩堵牆形成夾巷,底下用磚蓋火道,夾巷之內蓋的磚塊每隔幾塊磚就留出一個空位。
火從巷頭的爐口燃燒,熱氣從留空的磚縫中透出而充滿整個夾巷,等到夾巷外壁的磚都燒熱時,就把濕紙逐張貼上去焙幹,再揭下來放成一疊。
現在,楊錫就等著半個月之後的第一批紙張出產了。此時,已經一切工作準備就緒。
“現在開始煮竹子,等到紙張正式出爐,還要十四五天,我現在也可以著手做另一件事情了。”
迴到楊錫給自己準備的辦公室,坐了幾分鍾,楊希興奮的跑了過來。
“迴大哥的話,小希最近這兩個月,帶著二十七個小不點,可是累壞了,除了要教他們仙音仙語,還要完成大哥交給的任務,目前,已經有四百多個印章,已經完成了。”
“才四百多個?進度不夠,都兩個多月了,二十七個人,才刻出四百多個字,也就是說,你們二十七人每天隻刻出了六個字。”原來楊錫交給楊希的任務,是做二十七個六歲以上十歲以下的小孩的老師。
還有一個任務,就是交給他幾千個方木條,讓他訓練小孩子們在木條的一端刻字。這木條用黃楊木做成,是後世專門用來刻章的,用在這裏恰好合適。每條木條有十多公分長,四方形,麵積大概就是三平方厘米的樣子。
要小孩在這上麵刻字,還是反的,確實有些為難,但這也可以讓他們對字的認知更加深刻。
兩個多月,才完成四百多個,主要有百分之九十不達標。
“大哥!這不能怪我,也不能怪他們,主要是,你的銼刀不夠啊,就木工那幾把銼刀,我們同時隻能幾個人操作。而且你要求是每個人都要操作,那些能刻好的,一天也隻有幾次機會,但大部分,是些六七歲的,他們往往達不到要求。”
楊錫知道楊希說的也是事實,隻好叫他將小孩們分組,選出幾個成功率高的大孩子,這短時間專做這件事。其他小孩則繼續學習。
十五天時間,如果一天能出百來個字的話,基本常用的都有了,常用的也就一兩千字而已,以後繼續增加就是了。
“紙,印刷版,都就緒了,現在還差一樣,墨汁。這個倒是簡單,我手上已經有煤,將煤研磨成煤粉,這個做一個簡單的石魔,要牛憨打造一粗短鐵挫,找個工人幾天就可以做出來。等以後有時間了,把水力石磨也做出來,現在卻沒有足夠的木工。牛膠,這個好找,牛皮便宜,浸泡,煮成牛膠。讓我來看看比例。”
“煙煤粉16份、牛膠5份、水5份。”
“好!墨汁搞定!”
至於造紙,印刷,楊錫早就已經在考慮,不過之前首先人手不夠,然後材料欠缺,現在終於達到了這一步,此刻終於鬆了一口氣。
有了造紙和活字印刷,知識傳播速度將會飛快,現在這種造紙術,將成本降到了最低,到時候紙將變得很不值錢,當然,這僅限於楊錫的地盤。更有活字印刷,出多少書籍都可以,而且他要傳播的,卻不是這個時代的文字,而是後世的簡化漢子,沒有學過?不好意思,你看不懂。
看不懂怎麽辦,你得來學,學的什麽,後世的文化,這樣潛移默化之下,楊錫知道,不僅文化這東西,不再稀奇,不再掌握在世家手中,更讓一些世家的有識之士,也來接受先進思想,這樣可以從思想上,分化世家,也才是最終目的。
楊錫要打的,是一場無聲的戰爭,這場戰爭,比戰場上得到城池厲害百倍。
隻要這場戰爭打起來,就算楊錫自己犧牲了,也是一個文明的進步,是一個火種。
當然,楊錫絕對不會讓自己犧牲,所以,他要強大自己,而且要讓自己的同盟和支持者都強大起來。
有了武力保駕護航,這場戰爭萬無一失。
多想無意義,楊錫搖了搖頭,拿起記事板,銀子才十六兩。一個字,窮。
但是糧食很多了,羅家在這場戰爭裏,也在成長,但是思想還沒有被楊錫同化。現在羅家近一月的時間裏,從楊錫這裏拿走了七十壇四十二度,減去之前換牛憨的五壇,有六十五壇換成了錢糧。
六十五兩銀子,加上水力紡車的收入,都隻剩下了十六兩。三百多石糧食,這個倒是還剩下兩百二十七石,也就是7037公斤。這還是釀酒用掉了一些。
“看看董才這邊,也拉過來了六十八石糧食,總共還有9145公斤糧食。還不夠。”
“一百多人,可以吃三個多月,但這還太少,萬一增加人員呢,關鍵最多再過三個月,糧食絕對漲價,漲一倍都有可能,但也隻能慢慢積累。”
楊錫知道,東漢末,自從黃巾起義開始後,一兩百萬人在戰爭,北方大旱,許多地方顆粒無收,通貨膨脹極其厲害,有些地方有錢無糧,糧食價格翻倍,有的地方甚至翻了數倍。
至三月底,董才的工作,也終於有了成效。三月的最後一日,董才帶來了七個人。
這七人,有三家人,有兩人十三四歲,其他五人,卻分別有二十多三十多的。本來這三家人,都是漁民,在東邊靠江的一個大湖生活,平時交一交漁課(漁稅)也能勉強生存,但如今被鄂東大豪強憋到要做捕魚的佃農份上。
楊錫一聽就明白了,鄂東大地主,不就是胡家嗎,這種地頭蛇,要趕你走,或者把你變成他們家的附庸,辦法一萬個都有。不就是搶占一些田地,強搶個什麽女眷什麽的,一個大家族裏麵,總有些公子哥兒無聊幹這種事。但這種事情是掠奪,不是敗家,一般的家裏,也不會管太多,睜隻眼閉隻眼。
楊錫收留了這幾人,這幾人湖上為生,熟悉水性,恰好將船隻交給他們管理,以後護送董才下東七鄉的任務,就直接交給他們了。而且楊錫這迴連董才的傭金都直接給了,之前定出那規矩,是因為缺錢,現在有錢,自然沒必要想到資金周轉的問題。
董才從去年十一月到現在有五個月了,也積攢了不少錢財,除了跟他混的堂弟董丸之外,另外也招攬了三個人手。但楊錫覺得還不夠,極力慫恿他再多多招納,並明言了到時候紙一旦造出來,會給他一個更好的平台,董才也隻好接受了楊錫的建議。
轉眼十多天過去了,這十多天,卻一直再下雨,但對於楊錫的這些工程來說,造不成任何威脅。春雨連綿,卻是不大,楊錫將大部分的造紙工序,都轉移到了廠房內,至於外麵的鍋爐,卻臨時做了一個草棚。今日雨繼續下,但楊錫卻很激動,因為就在今日,第一批紙,終於出來了,這對於整個辰河工廠來說,將是劃時代的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