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你是怎樣變成一個拖延者的
你是帶著獨一無二的dna、獨一無二的大腦以及與生俱來的先天氣質,從你母親的子宮降生到這個世界上的。你在一個特定的時間降生在一個特定的家庭中。你的先天條件加上後天培育共同催生了人跟環境的一係列複雜的互動,從而造就了今天的你,或者今天的這個拖延者。有些親子關係是非常協調的,有些則不是這樣。如果親子之間不夠協調,孩子最後多少會感到自己有所缺失,沒有權利去追求他們自己的興趣和目標,這給拖延問題的產生製造了機會。
亞當患有注意力缺失多動紊亂症(adhd),作為一個剛剛學著走路的孩子,他老是忙個不停,一會兒爬書架,一會兒模仿警車鳴叫,一會兒把東西拆開。雖然他精力充沛,他自己也興高采烈,但是他的家人卻為此疲憊不堪。由於他不能一個人安靜地玩耍,他的家人經常對他發火並斥責他。在學校裏,亞當無法安靜地坐著,講話也不看場合,所以老師向他父母抱怨說他的言行舉止有問題。後來,他開始忘記做家庭作業,也不記得考試日期。父母為了他迴家作業的事情,每個晚上都跟他爭戰不休,采用強迫手段才能讓他坐下來學習。亞當的父母漸漸意識到他患有多動症(adhd),但是他們對此無動於衷,隻想讓他恢複正常——隻要他集中注意力做事就行了。拖延的問題越來越突出。亞當在一切他認為無聊的事情上都表現拖遝,而對他來說,除了滑板,沒有什麽事情是不無聊的。
如今亞當這樣說:“我希望我的父母當初能夠理解,要我集中注意力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他們知道我患有多動症,但是他們不能很好地處理它。他們說我懶惰、靠不住。他們責備我,但是卻幫不到我。”亞當將這件事跟他父母如何對待他妹妹的食物過敏做了一個比較。“他們接受了她的身體狀況,轉而去為她尋找合適她的食物,他們還幫助她學會處理好她的食物過敏問題。我希望他們可以像對待妹妹那樣對待我。”
或許,就像亞當一樣,你也曾患有多動症,也感到老是被人責罵。或者,你可能具有一種跟家裏其他人不同的先天氣質,比如在一個外向的家庭中,你是一個內向的人,你感到自己跟其他家庭成員格格不入。父母如何應對孩子天生的生物性特質會對這些特質在孩子今後的人生中發展成什麽樣子有著相當重要的影響。傑羅姆·卡根(jerome kagan)是一個兒童成長方麵的研究人員,她對羞怯兒童進行了跟蹤研究。羞怯是一種與對新奇事物的害怕和退縮心理有關的氣質特征。卡根觀察到,如果父母對孩子的羞怯給以關愛,讓他們在探索世界的時候獲得安全的心理依靠和愛的支持,那麽這些孩子將隨著時間的推移會逐漸克服他們的羞怯傾向,更能夠熱情地涉入到世事中去。而沒有受到父母關愛的孩子會一直將這種羞怯的焦慮心理延伸到今後的生活中。如果你先天的特性跟你後天被對待的方式之間沒有被很好地協調的話,你很難為自己建立起堅實的自信,而缺乏自信是導致拖延的一個主要因素。
不僅你跟自己的家庭之間存在著是否協調適應的問題,在你的家庭與它所處的文化環境之間也存在著這樣的問題。如果你的家庭不是主流文化的一部分,無論是出於地域、語言、膚色、教育、宗教還是出於經濟地位方麵的原因,你麵臨的這方麵的文化壓力對你的拖延問題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我們會在第17章討論移民和第一代大學生所麵臨的特殊文化壓力,並給出我們的建議,但是現在,我們隻是請求你思考一下你家庭背景所處的文化環境問題,你的家庭背景是否對你的拖延問題造成了某些影響,是否發生過需要你以及你的家庭做出調整以適應文化環境的重大轉折?例如,如果你的家庭可能來自於一個不強調個人成就而強調集體利益的文化環境,那麽西方人對個人主義和競爭的強調就會讓你覺得困惑。如果英語不是你的母語,或者你是在一個不說英語的家庭中長大,那麽你就很可能會拖延撰寫論文、報告或商務信函,因為要像母語一樣地用英語確切地表達你的意思是一件讓你感到十分挫敗的事情。如果你是家裏第一個上大學的人,你可能會感到自己對學業要求、經濟來源、社交方式和辦事程序等方麵都毫無準備,但是你寧願拖著也不願意去請求幫助。如果你從一個經濟拮據的社會背景來到了一個更優越的環境中,你可能會感到不適應,心裏沒有安全感,甚至有欺世盜名的感覺,這樣,拖延就成了迴避甄別你真正歸宿的一種方法。新的文化環境給你很多的壓力;你生活在一個新的文化中,但是你的家人和朋友卻來自一個老的文化中,通常你要麵對是被新文化同化還是堅持舊文化這樣的衝突。拖延可以讓你迴避掉這些困難的選擇和可能的內心失落。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成功和失敗的榜樣
父母、兄長、老師、教練、鄰居甚至你讀到和聽說的人物,都會成為你生活的榜樣。有時候你希望自己可以成為他們那樣的人——例如,有小男孩希望變成他爸爸那樣的人,也有學生盼望自己可以長大變成自己最喜歡的老師那樣的人。但是也有一些人是你不想學的,一個做事拖遝無序的父母會讓孩子暗下決心決不成為那樣的人,或者,一個把工作放在第一位而不惜犧牲家庭的父母也讓孩子暗自發誓:絕不把工作看得比人更重要。
誰是你“成功”的榜樣?他們身上的什麽東西讓你覺得他們是成功的?他們是什麽樣的人?別人是怎樣看他們的?他們是怎樣對待你的?他們又是怎樣對待自己的?你是怎樣將他們內化到你心裏的?
再想想誰又是你“失敗”的榜樣?他們身上的什麽東西讓你覺得他們是失敗的?他們是怎樣對待別人,對待自己的?他們對你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當然還有一個問題:誰是那個拖延者呢?
考慮一下這些榜樣是怎樣影響你和你的拖延症的。例如,你可能竭力想成為他們中最為成功的某個人,這樣做是否給你自己設立了某些高不可攀的標準呢?或者,你可能認定自己永遠也不可能像他們那麽成功,所以你自暴自棄。或者,你可能曾經痛下決心,不惜一切代價,絕不學某個不良榜樣,所以你盡一切力量避免重蹈他的覆轍,但是由此你卻失去了自己真正的方向。如果你認為把這些記下來對你有幫助,你可以把你早期的榜樣列在一個單子上,把你對他們的看法以及你認為他們在你的拖延症的形成中起到了什麽樣的作用也都寫上去。
這裏我們可以舉一些拖延者告訴我們的例子,講述了榜樣在他們拖延症的形成中起到的作用。有一個男子記得他很怕他的父親,他父親通過不懈努力擺脫了貧窮成為了一個成功的科學家,他野心勃勃,也非常勤奮。他不停不歇地在電腦前工作,在他的床頭櫃上始終放著一本黃色的記事本,他還利用上廁所的時間閱讀科學期刊。他父親常常說:“如果你不去做一件重要的事情,那麽你就白白浪費了你所占據的空間!”當時這個年幼的男孩不斷地驅策自己去模仿父親,做任何純粹為了享受樂趣的事情都被認為是浪費時間。不出所料,這樣的壓力令他無法承受——他變得內向壓抑,什麽事情也做不成。
另一個拖延者是一個餐廳經理,她的拖延問題令她的餐廳生意始終處於危險的邊緣。在她的大家庭裏,婦女被認為“不用工作的家庭主婦”,她們隻需要圍繞著丈夫和子女打轉就行了,但是在她的女權主義的觀念中,她們都是失敗的榜樣。她決心要擁有一個忙碌的職業生涯。不過,在她忙於自己的職業而跟自己的家庭漸行漸遠的時候,她又害怕自己失去來自家庭的支持。她的拖延可以讓她不致於在工作中走得太遠而變成家庭的一個局外人。
我們還聽到了兩個相互衝突的榜樣的例子。一個有拖延問題的大學生曾經受到過她的兩個小學老師的很大影響。一個老師做事效率很高,但是學生們感到她沒有幽默感,不夠平易近人,也不能給人親切感和溫暖感;另一個老師做事則沒有章法,經常要趕時間,但是她很會享受生活,跟學生也能打成一片。對當時還是個孩子的她來說,生機勃勃是跟雜亂無序聯係在一起的,而冷漠無情則是跟效率聯係在一起的。
你或許會認為成功的唯一途徑就是跟你的成功榜樣做得一模一樣,而不允許自己跟他有絲毫不同。你或許傾慕父母或者朋友身上的某一個品質,過高地評價這種品質,並且把它理想化,這使你無法十分真切地看清楚你的榜樣,從而容易讓你在與他的盲目比較中貶低自己。一個被理想化的成功榜樣是無法付諸實踐的!我們想提醒你:你所傾慕的對象身上也存在著某些你可能不喜歡的品質和特點;你將他們理想化之後就無法看清他們的局限,而將自己卡在低人一等的位置上。你很可能覺得通過拖延你就可以避免麵對這樣的狀況。
家庭態度:拖延的成因
就像許多家庭一樣,你的家庭從一個很早的時候,甚至早在剛出生的時候,就已經開始把他們的價值觀、態度、信念和期望灌輸給你,因為你的父母夢想把你變成他們想要你變成的那個人。這些來自家庭的信息告訴你這個世界是怎樣運轉的以及你在這個世界的位置應該在哪裏。他們將一些基本的理念和規矩確鑿無疑地教給你,比如怎樣跟人相處,什麽是正確的,什麽是不能接受的,什麽是安全的,什麽是危險的,以及怎樣處理衝突,怎樣跟人協商,以及怎樣做決定。你也會很快了解到你是如何被評估的,以及你是否在這個家庭中有一個合適的位置。總有一些信息會告訴你你是誰,你能夠做什麽,以及你的未來應該是怎樣的。你可能毫不遲疑地接受了這些觀念,因為你認定它們是真實可靠、人人都讚成的,或者,你也可能背叛你的家庭所讚成的價值觀和規矩。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家庭對我們的影響是很深的,甚至到我們成人後,它們依然在影響著我們,而通常我們不會意識到這些影響的存在。早年家庭關係的某些方麵甚至被永久性地嵌入了你的大腦,因為這些家庭互動創造了新的神經通路,而一旦這些通路被建立,它們就穩固下來了。神經科學家指出:“人腦對未來的期待是以過去所習得的東西作為參照的。”你是通過過去的經驗來感知未來的。
羅賓看到她的老板走近自己的同事跟她說:“漢娜,你犯了一個錯,把這個電子表格上麵的數據都搞丟了。”當羅賓聽到老板對同事苛刻的語氣時,不禁繃緊了神經,嚇得幾乎要哭出來,但是漢娜的反應卻出於羅賓的意料,她對老板說:“噢,好,請給我指出來。”羅賓原來以為漢娜會像自己一樣反應,要麽采取防衛姿態,進行自我辯解,要麽哭哭啼啼,歇斯底裏,但是漢娜沒有這樣做。後來,通過跟漢娜交談,羅賓才明白,她的朋友並不覺得老板對她苛刻,相反,她把錯誤看成是學習的機會!對羅賓來說,錯誤隻會招來指責,因為以前她每次犯錯,都會遭到父母的指責,而如今父母不在身邊了,她卻學會了為犯錯而自責。
當那些我們從家庭中學到的觀念和規矩不知不覺控製了我們的思想、情感和行為的時候,我們就會遇到麻煩,尤其是某些限製我們能力與創造力發展的規矩,對我們的禍害更大,因為這些觀念和規矩沒有經受過仔細的檢查,就偷偷溜進了你的大腦。這就像不管什麽東西放到你的盤子裏,你都要吃了它們,不考慮是否喜歡,也不考慮是否有益,甚至也不問是否饑餓!你就是張開嘴把它們吞下去,而這會引起精神性消化不良。
有時候你期盼的事情確實發生了,你的預測是正確的。還有一些時候事情沒有像預料的那樣發生。通過積極的思考和有意識的知覺,你才能評斷自己從小被嵌入的預期模式是否符合真實情況。這就是為什麽要對你過往所接受的信息多加注意的原因,或許它們曾經包含了一定的真相,但是現在已經不再合宜。當你仔細地迴顧這些信息,你會發現,你過去所學到的有些東西是無比寶貴的,而有些東西則是你的絆腳石。
你是誰的版本
迴憶一下那些你在早期生活中從人們那裏汲取的信息——這些人包括:你的家人、老師、教練以及其他對你影響比較大的人。最初,這些信息來自於外界,但是隨著時間推移,它們變成了你內心的聲音。
想一想以下幾種類型的信息:一類讓你感受到成功的壓力,一類將疑惑傳遞給你,最後一類無論你成功與否都在背後支持你。簡有一個非常聰明的哥哥,她永遠也不會忘記那一天她拿著全是a的六年級成績報告單迴家,她的母親看到之後驚奇地叫了起來:“像你這樣的人如果也變成一個聰明人,那不是很滑稽嗎?”有時候,像這樣給你壓力和懷疑的信息是通過肢體語言、語音語調和臉部表情來傳遞的,比如當你宣布你在學校的戲劇表演中謀得了一個角色,你母親揚起她的眉毛,或者每次當你碰到一個值得慶賀的事情,都會被一次醜陋的家庭爭吵給毀了。
以下做法可能對你有好處:將你能夠記起的每一個信息都記下來,並找到它們分別來自哪個人。如果那個信息不是那麽直白,那麽它真正傳遞的又是什麽內容?有的人可能給過你相互矛盾的信息,並且在不止一個類型中出現。
以下是我們從拖延症工作坊中采集到的一些被人記起來的信息。
對成功施加壓力
母親:我知道你會成功!任何事情你都可以做成!
父親:如果一件事情不能做好,那麽它就不值得做。
祖父:隻有第一名才有價值。
父親:錯誤是頭腦混亂的結果。
母親:你必須去賺很多錢來支持這個家。
姐妹:你長得這樣漂亮;你永遠不會獨自一個人過周末。
老師:你是我碰到的最聰明的學生。
懷疑你會成功
父親:我來教你做數學家庭作業吧,因為你一定不行。
母親:你是個一無是處的懶蟲!
父親:你為什麽要上大學?
母親:假如當初你聽我的話,你就不會弄得像今天這麽一團糟。
父親:早知道是這樣的話,我真不該對你有這麽多的期待。
母親:哎,至少你還算是個招人喜歡的人。
教練:這個孩子除了抱怨什麽都不會。
無條件支持
祖父:不管發生什麽,我們始終支持你。
祖母:不管你做什麽,我都愛你。
父親:雖然我不想這樣做,但是我希望我這樣做能夠幫到你。
母親:你應該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來生活。
父親:別擔心,每個人都會犯錯誤。
阿姨:你真正盡力了,好樣的!
兄弟:不管怎樣,我都會支持你。
鄰居:我喜歡跟你在一起,隨時歡迎你再來。
看看你的單子,想象這些信息是怎樣影響了你的生活。這是如今你在心裏跟自己交談的內容嗎?這些來自外界的聲音是否已經變成了你內心的聲音?它們對你的拖延起到了怎樣的作用?你對不好的信息是怎樣反應的?嚐試看看你是否能夠以積極的、良性的話語來跟自己進行內心的對話?例如,當那個“如果一件事情不能做好,那麽它就不值得做”的聲音出現時,你可以這樣應對:“這是不對的,做總比不做好。”或者,當你的內心出現這樣的聲音:“小心!你還沒有準備好!”你可以這樣為自己鼓勁:“雖然我不太了解自己所做的事情,但是沒關係,至少我可以嚐試一下。”像這樣鼓勵自己的內心對話對你的身心都有好處。當你的關注點有意識地從負麵情緒轉移到正麵情緒,你就是在打破固有的大腦運行模式,而在你的大腦中創造出一個新的運行模式。
家庭傾向
多年來,我們從拖延者那裏發現,在他們的敘述中一共有五個基本的家庭傾向,這五個傾向和與之相伴隨的內心恐懼是形成拖延的心理原因,它們是:施壓、懷疑、控製、依附和疏遠。所有這五個傾向在每個家庭中多多少少都存在著。在你的家庭中,是哪些傾向的特殊混合造成了你的拖延呢?或許存在著一個突出的基本傾向,也可能你在其中接收到一堆令人混淆的信息。例如,有些家庭要求他們所有的家庭成員向一個高標準的要求靠攏,而另一些家庭主要關心的則是對家庭的忠誠表現。通過反省這五個家庭傾向如何交織在一起對你產生影響,你或許才有可能在一個更大的背景下看清你的自尊是如何發展的,你的拖延習性是如何養成的。
施壓傾向
在以個人成就為取向的家庭中,施壓傾向是很明顯的。有時這種情況存在於顯赫成就代代相傳的家族,他們自然地期望孩子也能成就一番事業,有時則是父母因為對自己的生活和地位不滿意,所以把建功立業的期望放在孩子身上。在施壓家庭中,唯一值得讚賞的就是表現一流。有優點並不算數,要完美才行;缺陷被認為是無法接受的。錯誤是失敗的證據,因而也是令人感到羞恥的,“如果你不是第一,就什麽也不是!”如果你被認為隻能是第一,而不能稍有表現不佳,這樣的壓力會成為一種沉重的負擔,從而造成一個人的適應不良,導致完美主義和拖延症。在一項大學生的調查研究中,適應不良性完美主義者跟父母的高期待和苛刻要求關係密切,這些學生對怎樣滿足他人的期待往往顯得過分操心。
表現平凡是無法被接受的,有時這樣的信息是以支持的形式來傳遞的:“你是這樣聰明,你可以做到任何你想做到的事情!”聽到這樣過分的而又不區分場合的讚揚往往會讓一個孩子覺得不真實和迷惑不解,最終會使他覺得自己無法勝任。或者,表現平平也可以歸咎於外部因素,而不去追究你本人,但是這種態度傳遞出這樣一個信息:要不是外部因素的幹擾,你的表現會是一流的。這似乎在說,你真實的能力不足以證明它自己,而要靠虛假的裝點才能達到真正優秀的地步。
兄弟姐妹也在施壓家庭中扮演了某種角色。有一個“完美”的兄弟姐妹會驅使你想要比他或她更加完美(比完美更加完美的又是什麽呢?)。或者,為了填補家裏另一個孩子的失敗,你可能成了家裏寄托希冀的一個替補。一個轉學過來的大學低年級學生差點因為考試不合格而被大學拒之門外,他滿眼含淚地懇求說:他不可以失敗,因為他的其他兄弟毫無長進,他是家裏剩下的唯一可以讓父母驕傲的孩子了。
成功的壓力不僅僅來自於家庭。瑞可是一個聰明的墨西哥裔美國人,他是他們那個加利福尼亞小村莊裏第一個從大學畢業的人。小鎮上的每一個人都對他在研究生學院的學業進步津津樂道。當瑞可迴家過寒暑假時,他感到許多人不僅希望他能代表他的村莊,還能代表所有的墨西哥裔美國人。這樣的稱讚對瑞可來說不僅是一種榮譽,也是一種責任——他不知道自己能否擔負起這個責任。他在撰寫博士論文的時候拖了許多年,因為他總是感到這篇論文還不夠優秀。
然而,你在家裏感受到的壓力,其焦點很可能在於你所做的,而不是你的身份。如果你在家裏是否被接受是跟你是否功名顯赫聯係在一起的,那麽你就會拖著不去冒這樣的險,因為這總比在盡了自己最大努力之後卻功虧一簣要強。
懷疑傾向
當懷疑傾向在家庭中占據主導的時候,它所傳遞的信息是:“你不具備哪些必備的條件”。懷疑可以以直接的方式表現出來——“你驕傲什麽呀?這隻不過是一場壘球賽而已”,或者通過興趣索然的態度,以間接的方式表現出來。隻有當孩子所做的事情引起大人的興趣的時候,大人才會鼓勵孩子,這讓孩子無法在自己的興趣基礎上建立信心。那些自己生活一團糟的父母可能會傳遞給孩子這樣的想法:別指望過上比父母更好的生活。當父母受到孩子在不斷進步這一事實的威脅,他們就會吹毛求疵,責備孩子。在這樣的情況下,孩子不會懷疑父母有問題,反而對自己產生了懷疑。
孩子可能會接收到不可以做某些事情的信息。或許父母經常拿你跟表現優異的兄弟姐妹做比較,其中就有你無法趕上他的暗示。哥哥或者姐姐可能不喜歡弟弟妹妹在他們麵前顯示自己的專長,這時弟弟妹妹就會以自信不足、拖延和不求上進等手法給以唿應。或者,你可能會得到暗示說因為性別不同某些事情你不可能做好(“數學是女孩子的弱項”),所以你在這方麵連嚐試和努力也放棄了。
在這些懷疑信息的重重包圍下,孩子很可能會真的相信它們,並在言行中表現出來,在麵臨新的挑戰時,或者在碰到任何類似測驗的事情的時候,無論是擊球練習還是迴家作業,他們都會退縮不前。他們本能的反應就是感到惴惴不安,而且認為“這件事我不能做”。即便他們真的做了,也會在碰到第一個小小的困難時馬上放棄,從而強化了對自己能力的懷疑。
拖延者對付家人懷疑的另一種方式是反叛,他們往往會采取這樣的態度:“我會讓他們知道他們錯得多麽離譜!”他們給自己施加了很多壓力,決心不顧家人的懷疑去取得成功,但是這樣的決定將他們直接引向了完美主義的圈套,就像我們之前看到的,完美主義會引發拖延症。
無論是采用退縮的辦法還是采用挑釁的辦法,如果你已經將懷疑內化到了心中,那麽當你在麵對挑戰的時候,你多半會喪失勇氣。拖延對你來說就成了一個安全的港灣,因為它可以保護你,讓你不必去測試那個你所唯恐的真相:你沒有能力做它。
來自不斷表達懷疑態度家庭的拖延者往往會認為:無論大小,任何失敗都意味著所有的懷疑都是真實的。他們忽略了一點:一次兩次失敗,哪怕是一百次失敗,都不會讓人永久性地變成一個壞的、不值得愛的或者無能的人。
控製傾向
對孩子的生活指手畫腳,越俎代庖,這就是家庭中的控製傾向。父母可以為孩子決定所有事情——做什麽,穿什麽,怎麽做,跟誰交朋友等,他們要孩子不容置疑地去執行自己的所謂建議。做父母的往往沒有意識到他們在控製孩子,相反,他們感到自己是在保護孩子,或者是在運用自己的人生智慧防止孩子出錯。有些父母覺得他們有權利去控製孩子。他們製定規則,監控整個過程,明確哪些是生活中“應該”做的事。不管你喜歡不喜歡,你應該吃掉自己碗碟裏的所有東西。你應該每周去看望祖父母。每個孩子都應該學鋼琴。一個孩子如果不斷接收沒完沒了的建議和指令,他就會感到他沒有權利擁有一個獨自的自我。有時候這樣的控製非常嚴厲。父母可能會憤怒地爆發開來,而父母的憤怒跟孩子的言行幾乎沒有任何關係,而跟父母這一天過得如何有關,但是不管怎樣,憤怒還是對孩子產生了同樣的影響。以言詞或者肢體表達出來的憤怒往往會摧毀孩子對自己和他人的信心。當這個世界對孩子來說事實上已經成了一個危險的所在,而直接的反抗又太冒險。在被父母監控的環境下,拖延就成了他們的一種反抗方式。
如果規矩多變,或者獎懲不均,孩子就會認為父母可以隨意改變規矩。他們被父母的反複無常搞糊塗了,同時又因為害怕而不敢直接違抗,他們隻能放慢步子,以蝸牛般的速度來做家務和作業,他們開始不再相信不懈的努力可以得到可靠的迴報。
當某個人總是主宰你的生活的時候,你或許會在拖延中找到安慰。通過拖延和拒絕做事情,你可以激怒有控製欲或者要求嚴格的父母,並削弱他們對你的掌控。雖然從長遠來看,拖延並不是對你最有利,但是這種消極的抵抗相比直接公然的反抗而言,是一種更為安全的做法。拖延甚至有助於你保留自己的某些獨立感,對你而言,這比成績或表揚要更重要。有時候,拖延是一種讓心靈存活下去的策略。
依附傾向
依附傾向家庭不鼓勵家庭成員去創造他們自己的生活,而是提倡依附和牽絆。父母不僅是孩子獲得支持和鼓勵的源泉,而且還成了孩子賴以生存的生命線,似乎他們的孩子必須被幫助,被保護,被關照,這樣才能長大成人。獲得這麽多幫助的孩子可能永遠也不會發現他們可以為自己做些什麽,也不能建立起對自己能力的信心。所以他們不僅逃避生活的挑戰,而且對需要他們獨立完成的事情都推托了事,比如:考駕照,結束一段感情,嚐試參加自己家裏人沒有興趣的一些新活動,甚至講出自己的不同見解,在這樣的事情上,他們都是避之唯恐不及。有些家庭就像一個多頭有機體那樣運轉著,每個人都連在一起,相互依賴。發展跟家庭無關的個人興趣被認為是一種背叛。表達獨立的判斷,搬家,懷有不同的宗教或政治觀點——這些通往獨立的做法都是得不到鼓勵的。這樣的家庭所想傳遞的信息是:你不能獨立思考,你也不能離開我們而存活。
依附傾向也可以表現為對一個孩子照顧其他家庭成員的期待。或明或暗地,其所傳達的信息是:“我需要你;不要離開我”。父母可能生病了,或者精神抑鬱,或者情感上有需要,轉而向孩子尋求支持和保障。當然,我們都願意幫助有需要的家庭成員。問題出在,當孩子去接管這個家庭的時候,他們跟父母的角色顛倒過來了。他們管理家務,照看弟妹,調解糾紛,或者以父母的一個準伴侶的姿態出現。孩子感到對家庭責任重大,以至於疏忽了自己的利益。她可能不再跟朋友們外出,也不再參加課外活動;也可能為了照料家裏的事情而推遲迴家做作業。依附傾向家庭的孩子會感到家裏太需要她了,所以不能離開家庭,如果他們確實設法離開了家庭,一種深深的負疚感會一直盤踞在他們的心頭,讓他們無法釋懷。
當你迴避那些可能離間你家庭關係的活動時,拖延可能會有助於你繼續依附在自己的家庭上。或者,當你在為自己的獨立感而掙紮的時候,當你想要在你跟其他人之間製造距離、避免糾葛的時候,拖延就可以助你一臂之力。如果關係密切隻給你帶來窒息感、依賴感或者跟其餘世界的隔絕感的話,那麽你就會通過拖延來逃避依附的誘惑。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疏遠傾向
在有些家庭中,家庭成員之間缺乏身體愛撫和情感關聯,沒有共同的興趣,也沒有受保護的感覺,疏遠傾向在這樣的家庭中是很突出的。無論他們是否以關係密切的形式出現在眾人麵前,家裏的每個人其實都生活在獨自的世界中。大家很少表達情感,甚至提都不提;如果誰有煩惱,大家都隻當沒注意,並且還會看不起表露煩惱的人。他們對其他家人的內心生活並沒有多少了解,他們既不向家人請求幫助,也不給家人提供幫助。
父母可能一直過著就像不曾有過孩子一樣的生活,他們有時候通過言詞,有時候通過行為,傳遞出這樣的信息:“走開,不要打擾我”。設想一下,一個整天工作或者每晚看電視的父親,家裏的其他人都不在他眼裏。
有些父母在情感上跟孩子比較疏遠,他們對孩子的經驗無法感同身受,所以即便在家庭的陪伴下,孩子也會感到孤立無助。孩子必須獨自解決問題。無論是迴家作業,或者撰寫學期論文,還是為體育比賽做準備,家裏沒有人給孩子提供幫助。當遇到麻煩的時候,孩子必須自己設法麵對挫折和失望。這樣的家庭熏陶有時候會給拖延症打下伏筆。在以後的生活中,獨自工作會觸發一種空虛感,那種孤獨的痛苦情緒會影響到一個人的工作效率。如果沒有人對一個孩子的思想和見解感興趣,那麽在以後的生活中他或許會不願意表達自己的想法——誰會在乎呢?所以像寫作和其他一些需要獨立工作的事情都會被他以拖延的方式迴避掉。
為了激發冷淡的父母,有些孩子嚐試通過讓自己顯得滿心歡喜、興致勃勃和富有感染力來將父母吸引到自己身邊。“我隻要讓自己變得更好,他們就一定會對我感興趣。”“更好”可以有很多意思:更機智,更有魅力,更自立,更活躍,更有格調。這裏的“更好”是由孩子對家庭價值觀的理解所決定的。但是,就像我們在完美主義和拖延症之間的關係中所看到的那樣:你對自己期待越多,你就越害怕自己是否能夠做到。當想要變得完美的目的是要讓自己引起關注並取悅某個人的時候,那麽這無疑就成了一場風險很大的賭博。在疏遠的心理背景下,人們會不斷尋求他們所錯失的親密關係,或者,他們會通過拖延將人際關係限製在一定的安全距離之內。
家庭對自尊的影響
或許,家庭對孩子影響最大的,跟我們之前討論的恐懼有著最直接關係的,就是對孩子自尊心發展的壓製。自尊是你對自我價值的評估。如果你的自尊比較低,你就會感到空虛。如果你的自尊受到膨脹,你就會感覺自己幾乎是全能的。個人成長中的一個使命就是要發展出對你自己能力的合理認知,並接受自己的局限性,同時又能維護一個積極的自我價值感。你的家庭可以通過接受你是怎樣一個人而支持你完成這個使命,他們可以幫助你發展出一個穩定的而不是搖擺不定的自我感。
在我們前麵提到的幾種家庭傾向中,普遍缺乏一種對孩子自我感的基本支持。過分的控製破壞了孩子可以獨立生存、獨立選擇和自己規劃人生的自我感。一個專注於顯赫成就的家庭透過表現來看待孩子,這會讓孩子處在一個不安全的境地。過度讚揚會讓孩子產生一種不現實的全能感——“我可以做任何事情!”因為父母不去幫助孩子容忍失敗和接受現實。相反,一個很少受到稱讚的孩子,或者一個經常受到批評的孩子,可能會一直認為他除了令人失望之外,什麽也做不成——“我一無是處!”當個性的因素被忽視,而隻強調成就的時候,孩子就無法發展出一個心胸寬廣的自我形象。在許多拖延者的家庭中,一些富有人性的品質往往會被忽視或者低估,比如:幽默感、結交朋友的能力、熱衷的興趣愛好或者創造性的能力、付出巨大努力去做事的意誌力以及同情心等。
你們有些人可能會發現,一提到家庭成長的曆史,就會引發痛苦的迴憶。因為一些家庭中遭受過巨大的創傷——強烈的衝突、多次搬遷、移民、離婚、疾病以及死亡。父母可能情緒不穩定,或者濫用藥物,導致了對孩子的疏忽,或者造成孩子在身體上、精神上的傷害,其中也包括性侵犯造成的傷害。重複發生的一係列小的創傷會積壓為“累積性創傷”,雖然這種情況在平時不容易看出來,但是它會對孩子的身心造成重大的影響。舉個例子:你拿著一張成績優異的報告單迴到家裏,而你的父親正在電腦前忙碌,似乎對你的成績並不感興趣。在一個相互支持的家庭環境中,這或許是小事一樁。但是如果你的父親一直無法對你的快樂和自豪有所響應的話,所有這樣的時刻都會被累積起來,而對你的心理造成無形的傷害。
這些創傷跟隨著我們,使我們一直以來從根本上覺得內心脆弱和不安全。有些在常人看來普普通通的事情對拖延者而言卻是一件冒險的事情,因為他的日常生活一直處於受威脅的境地中。但是不幸的是,當你以拖延來應對冒險的時候,你實際上增加了自己的危險係數。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破裂與修補
就像我們一樣,父母也不是完美的。每個人都會犯錯誤。所有的父母都會有糟糕的日子、糟糕的情緒和糟糕的行為。在這樣一些時間裏,父母無法感知到孩子的需求。幸運的是,要做一個好父母也不用事事都跟孩子有唿應。親子依賴關係研究人員發現,父母親隻要在30%的時間內對孩子有唿應就會養成孩子與父母間牢固的情感依賴。
或大或小的破裂是任何人際關係中司空見慣的一件事。關鍵是當破裂發生的時候怎麽處理好。如果一個父母表現不佳,或者忽視了孩子的需求,他可以啟動修補程序來彌補,“對不起,我火氣太大了,”或者“我沒有意識到你心裏這麽煩,需要跟我交談。”如果父母能夠承認自己的錯誤並為自己的行為擔負起責任,那就會讓事態往好的方向發展。在重歸於好的時候,跟孩子建立一種夥伴關係,這樣做會讓孩子感受到一份尊重和價值。一個被人以尊重相待的孩子更容易建立起自尊。
被遺忘的早年經曆
當你在一件事情上拖延的時候,你所有的過往曆史都會生動地展現在你頭腦中。在你的意識中或許很清楚是什麽讓你如此恐懼和不安。但是,即便這個讓你恐懼的原因沒有浮現在你的意識中,一段跟你的自尊有關的陳年記憶肯定會在那一刻被激活。早年經曆對我們自尊的養成會產生深遠而持久的影響力。我們可以把它們當做反映我們是誰的一麵鏡子,這些早年經曆形成了我們以後一輩子的生活背景和基調。在寫到這些早年經曆時,心理學家路易斯·科佐利諾(louis cozolino)這樣問道:
我們的父母是愛護和珍視我們,還是認為我們討厭、惡心和無趣?當我們跟他們在一起的時候,我們是感到安全和保護,還是隻配被拒絕和拋棄?當我們看著他們眼睛的時候,他們迴報我們的愛意了嗎,還是顯得不耐煩、冷淡或者不快樂?……通往這些人生最初經驗的唯一道路便是我們的自尊,我們的自尊反映了我們如何對待自己,以及允許別人如何對待自己。我們照料、充實自己了嗎?是否擁有自我價值感?我們是否生活在內心陪審團的嚴厲監督之下?是否對自己的每一個想法和事跡都橫加批評?當我們犯了一個錯誤,我們又是如何對待自己的?當我們失敗的時候,我們能否麵對失望,從失敗中學習,並繼續向前邁進呢?
一個善於跟孩子互動的父母為孩子提供了一個心理上的安全地帶,這也是讓我們感到自己被接受、被愛、具有完整感和對自己有信心的一個基礎。心理的安全地帶還是一個人去探索世界、追求自己的愛好、發掘機遇和學習新知識的心理根基。幸運的是,如果那些沒有很強安全感的孩子長大以後能夠找到可靠並有愛心的人相伴的話,他們就可以在今後的生活中再次獲得這樣的安全感。
一切都與愛有關
所有家庭經曆都會給孩子留下關於怎樣被愛的某些觀念。在有些家庭中,愛是無條件的,人人都以他們的本來麵目被接受。在其他一些家庭中,愛是有條件的。在一個家庭中被接受的東西或許在另一個家庭不被接受。例如,在有些家庭中,愛表現在對相互生活的每一個細節的關心。而在另一個家庭中,這樣的行為會被認為是一種打攪或冒失;愛被給予的是那些能夠照顧好自己並對他人不做強求的人。
一個孩子或許會漸漸認識到,隻有當他扮演好家裏某些特殊角色的時候,他們才有可能被愛。例如,一個孩子可能會覺得自己會被愛,在隻有當:
◎我是一個完美的孩子。
◎別人能做到的事情我也能做到。
◎我不能以我的成功威脅到你。
◎我遵守你定的規矩。
◎我總是把你放在第一位。
◎我對你不能要求太多。
◎我能變成一個不同的人。
這些條件代表了孩子被愛的希望。但是這個希望是否有可能被滿足呢?即便一個孩子滿足了這些條件,他是否會接收到“愛”,這依然是一件沒有保障的事情。而且,如果他是在這樣狹隘的條件下才被愛的,那就意味著隻有他的某些部分受到了歡迎。拖延就是用於這樣一個目的:通過把自己的某些部分隱藏起來而使自己那些被允許的部分得以維護。一個孩子可能會感到這是他獲得愛的唯一途徑。
設想一下,一個孩子抱有這樣一個觀念:為了被愛,他必須相信他的父親在每件事情上都是對的。在這個例子中,孩子的自尊是打了折扣的,因為他的父親是“那個知道的人”,而那個孩子必須裝做是“那個不知道的人”。當這個孩子選擇在最後時分執筆寫作文的時候,他是在給自己設置障礙,拒絕充分地運用自己的才幹。這樣做可以讓他待在“那個不知道的人”的位置上。如果這個孩子不拖延,允許自己探索和表達自己的思想,那麽他就占據了“那個知道的人”的位置,而這是對他假想的直接挑戰,也就是說,如果他成了“那個知道的人”,那麽他跟父親的關係就受到了威脅。
向你和你的家庭長期以來所持的觀念發起挑戰並試圖改變它是一件令人痛苦而困惑的事情。這也解釋了為什麽拖延這麽難以克服。它不僅僅是改變一個習慣的問題,它還涉及改變一個人內心世界的問題。然而,當你打通了被拖延所掩護住的能力,跟自己的另一部分相接觸時,你會從自我完整性的聲張中得到極大的喜悅,這樣的自我整合才是自尊的真正基礎。
你是怎樣變成一個拖延者的
你是帶著獨一無二的dna、獨一無二的大腦以及與生俱來的先天氣質,從你母親的子宮降生到這個世界上的。你在一個特定的時間降生在一個特定的家庭中。你的先天條件加上後天培育共同催生了人跟環境的一係列複雜的互動,從而造就了今天的你,或者今天的這個拖延者。有些親子關係是非常協調的,有些則不是這樣。如果親子之間不夠協調,孩子最後多少會感到自己有所缺失,沒有權利去追求他們自己的興趣和目標,這給拖延問題的產生製造了機會。
亞當患有注意力缺失多動紊亂症(adhd),作為一個剛剛學著走路的孩子,他老是忙個不停,一會兒爬書架,一會兒模仿警車鳴叫,一會兒把東西拆開。雖然他精力充沛,他自己也興高采烈,但是他的家人卻為此疲憊不堪。由於他不能一個人安靜地玩耍,他的家人經常對他發火並斥責他。在學校裏,亞當無法安靜地坐著,講話也不看場合,所以老師向他父母抱怨說他的言行舉止有問題。後來,他開始忘記做家庭作業,也不記得考試日期。父母為了他迴家作業的事情,每個晚上都跟他爭戰不休,采用強迫手段才能讓他坐下來學習。亞當的父母漸漸意識到他患有多動症(adhd),但是他們對此無動於衷,隻想讓他恢複正常——隻要他集中注意力做事就行了。拖延的問題越來越突出。亞當在一切他認為無聊的事情上都表現拖遝,而對他來說,除了滑板,沒有什麽事情是不無聊的。
如今亞當這樣說:“我希望我的父母當初能夠理解,要我集中注意力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他們知道我患有多動症,但是他們不能很好地處理它。他們說我懶惰、靠不住。他們責備我,但是卻幫不到我。”亞當將這件事跟他父母如何對待他妹妹的食物過敏做了一個比較。“他們接受了她的身體狀況,轉而去為她尋找合適她的食物,他們還幫助她學會處理好她的食物過敏問題。我希望他們可以像對待妹妹那樣對待我。”
或許,就像亞當一樣,你也曾患有多動症,也感到老是被人責罵。或者,你可能具有一種跟家裏其他人不同的先天氣質,比如在一個外向的家庭中,你是一個內向的人,你感到自己跟其他家庭成員格格不入。父母如何應對孩子天生的生物性特質會對這些特質在孩子今後的人生中發展成什麽樣子有著相當重要的影響。傑羅姆·卡根(jerome kagan)是一個兒童成長方麵的研究人員,她對羞怯兒童進行了跟蹤研究。羞怯是一種與對新奇事物的害怕和退縮心理有關的氣質特征。卡根觀察到,如果父母對孩子的羞怯給以關愛,讓他們在探索世界的時候獲得安全的心理依靠和愛的支持,那麽這些孩子將隨著時間的推移會逐漸克服他們的羞怯傾向,更能夠熱情地涉入到世事中去。而沒有受到父母關愛的孩子會一直將這種羞怯的焦慮心理延伸到今後的生活中。如果你先天的特性跟你後天被對待的方式之間沒有被很好地協調的話,你很難為自己建立起堅實的自信,而缺乏自信是導致拖延的一個主要因素。
不僅你跟自己的家庭之間存在著是否協調適應的問題,在你的家庭與它所處的文化環境之間也存在著這樣的問題。如果你的家庭不是主流文化的一部分,無論是出於地域、語言、膚色、教育、宗教還是出於經濟地位方麵的原因,你麵臨的這方麵的文化壓力對你的拖延問題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我們會在第17章討論移民和第一代大學生所麵臨的特殊文化壓力,並給出我們的建議,但是現在,我們隻是請求你思考一下你家庭背景所處的文化環境問題,你的家庭背景是否對你的拖延問題造成了某些影響,是否發生過需要你以及你的家庭做出調整以適應文化環境的重大轉折?例如,如果你的家庭可能來自於一個不強調個人成就而強調集體利益的文化環境,那麽西方人對個人主義和競爭的強調就會讓你覺得困惑。如果英語不是你的母語,或者你是在一個不說英語的家庭中長大,那麽你就很可能會拖延撰寫論文、報告或商務信函,因為要像母語一樣地用英語確切地表達你的意思是一件讓你感到十分挫敗的事情。如果你是家裏第一個上大學的人,你可能會感到自己對學業要求、經濟來源、社交方式和辦事程序等方麵都毫無準備,但是你寧願拖著也不願意去請求幫助。如果你從一個經濟拮據的社會背景來到了一個更優越的環境中,你可能會感到不適應,心裏沒有安全感,甚至有欺世盜名的感覺,這樣,拖延就成了迴避甄別你真正歸宿的一種方法。新的文化環境給你很多的壓力;你生活在一個新的文化中,但是你的家人和朋友卻來自一個老的文化中,通常你要麵對是被新文化同化還是堅持舊文化這樣的衝突。拖延可以讓你迴避掉這些困難的選擇和可能的內心失落。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成功和失敗的榜樣
父母、兄長、老師、教練、鄰居甚至你讀到和聽說的人物,都會成為你生活的榜樣。有時候你希望自己可以成為他們那樣的人——例如,有小男孩希望變成他爸爸那樣的人,也有學生盼望自己可以長大變成自己最喜歡的老師那樣的人。但是也有一些人是你不想學的,一個做事拖遝無序的父母會讓孩子暗下決心決不成為那樣的人,或者,一個把工作放在第一位而不惜犧牲家庭的父母也讓孩子暗自發誓:絕不把工作看得比人更重要。
誰是你“成功”的榜樣?他們身上的什麽東西讓你覺得他們是成功的?他們是什麽樣的人?別人是怎樣看他們的?他們是怎樣對待你的?他們又是怎樣對待自己的?你是怎樣將他們內化到你心裏的?
再想想誰又是你“失敗”的榜樣?他們身上的什麽東西讓你覺得他們是失敗的?他們是怎樣對待別人,對待自己的?他們對你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當然還有一個問題:誰是那個拖延者呢?
考慮一下這些榜樣是怎樣影響你和你的拖延症的。例如,你可能竭力想成為他們中最為成功的某個人,這樣做是否給你自己設立了某些高不可攀的標準呢?或者,你可能認定自己永遠也不可能像他們那麽成功,所以你自暴自棄。或者,你可能曾經痛下決心,不惜一切代價,絕不學某個不良榜樣,所以你盡一切力量避免重蹈他的覆轍,但是由此你卻失去了自己真正的方向。如果你認為把這些記下來對你有幫助,你可以把你早期的榜樣列在一個單子上,把你對他們的看法以及你認為他們在你的拖延症的形成中起到了什麽樣的作用也都寫上去。
這裏我們可以舉一些拖延者告訴我們的例子,講述了榜樣在他們拖延症的形成中起到的作用。有一個男子記得他很怕他的父親,他父親通過不懈努力擺脫了貧窮成為了一個成功的科學家,他野心勃勃,也非常勤奮。他不停不歇地在電腦前工作,在他的床頭櫃上始終放著一本黃色的記事本,他還利用上廁所的時間閱讀科學期刊。他父親常常說:“如果你不去做一件重要的事情,那麽你就白白浪費了你所占據的空間!”當時這個年幼的男孩不斷地驅策自己去模仿父親,做任何純粹為了享受樂趣的事情都被認為是浪費時間。不出所料,這樣的壓力令他無法承受——他變得內向壓抑,什麽事情也做不成。
另一個拖延者是一個餐廳經理,她的拖延問題令她的餐廳生意始終處於危險的邊緣。在她的大家庭裏,婦女被認為“不用工作的家庭主婦”,她們隻需要圍繞著丈夫和子女打轉就行了,但是在她的女權主義的觀念中,她們都是失敗的榜樣。她決心要擁有一個忙碌的職業生涯。不過,在她忙於自己的職業而跟自己的家庭漸行漸遠的時候,她又害怕自己失去來自家庭的支持。她的拖延可以讓她不致於在工作中走得太遠而變成家庭的一個局外人。
我們還聽到了兩個相互衝突的榜樣的例子。一個有拖延問題的大學生曾經受到過她的兩個小學老師的很大影響。一個老師做事效率很高,但是學生們感到她沒有幽默感,不夠平易近人,也不能給人親切感和溫暖感;另一個老師做事則沒有章法,經常要趕時間,但是她很會享受生活,跟學生也能打成一片。對當時還是個孩子的她來說,生機勃勃是跟雜亂無序聯係在一起的,而冷漠無情則是跟效率聯係在一起的。
你或許會認為成功的唯一途徑就是跟你的成功榜樣做得一模一樣,而不允許自己跟他有絲毫不同。你或許傾慕父母或者朋友身上的某一個品質,過高地評價這種品質,並且把它理想化,這使你無法十分真切地看清楚你的榜樣,從而容易讓你在與他的盲目比較中貶低自己。一個被理想化的成功榜樣是無法付諸實踐的!我們想提醒你:你所傾慕的對象身上也存在著某些你可能不喜歡的品質和特點;你將他們理想化之後就無法看清他們的局限,而將自己卡在低人一等的位置上。你很可能覺得通過拖延你就可以避免麵對這樣的狀況。
家庭態度:拖延的成因
就像許多家庭一樣,你的家庭從一個很早的時候,甚至早在剛出生的時候,就已經開始把他們的價值觀、態度、信念和期望灌輸給你,因為你的父母夢想把你變成他們想要你變成的那個人。這些來自家庭的信息告訴你這個世界是怎樣運轉的以及你在這個世界的位置應該在哪裏。他們將一些基本的理念和規矩確鑿無疑地教給你,比如怎樣跟人相處,什麽是正確的,什麽是不能接受的,什麽是安全的,什麽是危險的,以及怎樣處理衝突,怎樣跟人協商,以及怎樣做決定。你也會很快了解到你是如何被評估的,以及你是否在這個家庭中有一個合適的位置。總有一些信息會告訴你你是誰,你能夠做什麽,以及你的未來應該是怎樣的。你可能毫不遲疑地接受了這些觀念,因為你認定它們是真實可靠、人人都讚成的,或者,你也可能背叛你的家庭所讚成的價值觀和規矩。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家庭對我們的影響是很深的,甚至到我們成人後,它們依然在影響著我們,而通常我們不會意識到這些影響的存在。早年家庭關係的某些方麵甚至被永久性地嵌入了你的大腦,因為這些家庭互動創造了新的神經通路,而一旦這些通路被建立,它們就穩固下來了。神經科學家指出:“人腦對未來的期待是以過去所習得的東西作為參照的。”你是通過過去的經驗來感知未來的。
羅賓看到她的老板走近自己的同事跟她說:“漢娜,你犯了一個錯,把這個電子表格上麵的數據都搞丟了。”當羅賓聽到老板對同事苛刻的語氣時,不禁繃緊了神經,嚇得幾乎要哭出來,但是漢娜的反應卻出於羅賓的意料,她對老板說:“噢,好,請給我指出來。”羅賓原來以為漢娜會像自己一樣反應,要麽采取防衛姿態,進行自我辯解,要麽哭哭啼啼,歇斯底裏,但是漢娜沒有這樣做。後來,通過跟漢娜交談,羅賓才明白,她的朋友並不覺得老板對她苛刻,相反,她把錯誤看成是學習的機會!對羅賓來說,錯誤隻會招來指責,因為以前她每次犯錯,都會遭到父母的指責,而如今父母不在身邊了,她卻學會了為犯錯而自責。
當那些我們從家庭中學到的觀念和規矩不知不覺控製了我們的思想、情感和行為的時候,我們就會遇到麻煩,尤其是某些限製我們能力與創造力發展的規矩,對我們的禍害更大,因為這些觀念和規矩沒有經受過仔細的檢查,就偷偷溜進了你的大腦。這就像不管什麽東西放到你的盤子裏,你都要吃了它們,不考慮是否喜歡,也不考慮是否有益,甚至也不問是否饑餓!你就是張開嘴把它們吞下去,而這會引起精神性消化不良。
有時候你期盼的事情確實發生了,你的預測是正確的。還有一些時候事情沒有像預料的那樣發生。通過積極的思考和有意識的知覺,你才能評斷自己從小被嵌入的預期模式是否符合真實情況。這就是為什麽要對你過往所接受的信息多加注意的原因,或許它們曾經包含了一定的真相,但是現在已經不再合宜。當你仔細地迴顧這些信息,你會發現,你過去所學到的有些東西是無比寶貴的,而有些東西則是你的絆腳石。
你是誰的版本
迴憶一下那些你在早期生活中從人們那裏汲取的信息——這些人包括:你的家人、老師、教練以及其他對你影響比較大的人。最初,這些信息來自於外界,但是隨著時間推移,它們變成了你內心的聲音。
想一想以下幾種類型的信息:一類讓你感受到成功的壓力,一類將疑惑傳遞給你,最後一類無論你成功與否都在背後支持你。簡有一個非常聰明的哥哥,她永遠也不會忘記那一天她拿著全是a的六年級成績報告單迴家,她的母親看到之後驚奇地叫了起來:“像你這樣的人如果也變成一個聰明人,那不是很滑稽嗎?”有時候,像這樣給你壓力和懷疑的信息是通過肢體語言、語音語調和臉部表情來傳遞的,比如當你宣布你在學校的戲劇表演中謀得了一個角色,你母親揚起她的眉毛,或者每次當你碰到一個值得慶賀的事情,都會被一次醜陋的家庭爭吵給毀了。
以下做法可能對你有好處:將你能夠記起的每一個信息都記下來,並找到它們分別來自哪個人。如果那個信息不是那麽直白,那麽它真正傳遞的又是什麽內容?有的人可能給過你相互矛盾的信息,並且在不止一個類型中出現。
以下是我們從拖延症工作坊中采集到的一些被人記起來的信息。
對成功施加壓力
母親:我知道你會成功!任何事情你都可以做成!
父親:如果一件事情不能做好,那麽它就不值得做。
祖父:隻有第一名才有價值。
父親:錯誤是頭腦混亂的結果。
母親:你必須去賺很多錢來支持這個家。
姐妹:你長得這樣漂亮;你永遠不會獨自一個人過周末。
老師:你是我碰到的最聰明的學生。
懷疑你會成功
父親:我來教你做數學家庭作業吧,因為你一定不行。
母親:你是個一無是處的懶蟲!
父親:你為什麽要上大學?
母親:假如當初你聽我的話,你就不會弄得像今天這麽一團糟。
父親:早知道是這樣的話,我真不該對你有這麽多的期待。
母親:哎,至少你還算是個招人喜歡的人。
教練:這個孩子除了抱怨什麽都不會。
無條件支持
祖父:不管發生什麽,我們始終支持你。
祖母:不管你做什麽,我都愛你。
父親:雖然我不想這樣做,但是我希望我這樣做能夠幫到你。
母親:你應該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來生活。
父親:別擔心,每個人都會犯錯誤。
阿姨:你真正盡力了,好樣的!
兄弟:不管怎樣,我都會支持你。
鄰居:我喜歡跟你在一起,隨時歡迎你再來。
看看你的單子,想象這些信息是怎樣影響了你的生活。這是如今你在心裏跟自己交談的內容嗎?這些來自外界的聲音是否已經變成了你內心的聲音?它們對你的拖延起到了怎樣的作用?你對不好的信息是怎樣反應的?嚐試看看你是否能夠以積極的、良性的話語來跟自己進行內心的對話?例如,當那個“如果一件事情不能做好,那麽它就不值得做”的聲音出現時,你可以這樣應對:“這是不對的,做總比不做好。”或者,當你的內心出現這樣的聲音:“小心!你還沒有準備好!”你可以這樣為自己鼓勁:“雖然我不太了解自己所做的事情,但是沒關係,至少我可以嚐試一下。”像這樣鼓勵自己的內心對話對你的身心都有好處。當你的關注點有意識地從負麵情緒轉移到正麵情緒,你就是在打破固有的大腦運行模式,而在你的大腦中創造出一個新的運行模式。
家庭傾向
多年來,我們從拖延者那裏發現,在他們的敘述中一共有五個基本的家庭傾向,這五個傾向和與之相伴隨的內心恐懼是形成拖延的心理原因,它們是:施壓、懷疑、控製、依附和疏遠。所有這五個傾向在每個家庭中多多少少都存在著。在你的家庭中,是哪些傾向的特殊混合造成了你的拖延呢?或許存在著一個突出的基本傾向,也可能你在其中接收到一堆令人混淆的信息。例如,有些家庭要求他們所有的家庭成員向一個高標準的要求靠攏,而另一些家庭主要關心的則是對家庭的忠誠表現。通過反省這五個家庭傾向如何交織在一起對你產生影響,你或許才有可能在一個更大的背景下看清你的自尊是如何發展的,你的拖延習性是如何養成的。
施壓傾向
在以個人成就為取向的家庭中,施壓傾向是很明顯的。有時這種情況存在於顯赫成就代代相傳的家族,他們自然地期望孩子也能成就一番事業,有時則是父母因為對自己的生活和地位不滿意,所以把建功立業的期望放在孩子身上。在施壓家庭中,唯一值得讚賞的就是表現一流。有優點並不算數,要完美才行;缺陷被認為是無法接受的。錯誤是失敗的證據,因而也是令人感到羞恥的,“如果你不是第一,就什麽也不是!”如果你被認為隻能是第一,而不能稍有表現不佳,這樣的壓力會成為一種沉重的負擔,從而造成一個人的適應不良,導致完美主義和拖延症。在一項大學生的調查研究中,適應不良性完美主義者跟父母的高期待和苛刻要求關係密切,這些學生對怎樣滿足他人的期待往往顯得過分操心。
表現平凡是無法被接受的,有時這樣的信息是以支持的形式來傳遞的:“你是這樣聰明,你可以做到任何你想做到的事情!”聽到這樣過分的而又不區分場合的讚揚往往會讓一個孩子覺得不真實和迷惑不解,最終會使他覺得自己無法勝任。或者,表現平平也可以歸咎於外部因素,而不去追究你本人,但是這種態度傳遞出這樣一個信息:要不是外部因素的幹擾,你的表現會是一流的。這似乎在說,你真實的能力不足以證明它自己,而要靠虛假的裝點才能達到真正優秀的地步。
兄弟姐妹也在施壓家庭中扮演了某種角色。有一個“完美”的兄弟姐妹會驅使你想要比他或她更加完美(比完美更加完美的又是什麽呢?)。或者,為了填補家裏另一個孩子的失敗,你可能成了家裏寄托希冀的一個替補。一個轉學過來的大學低年級學生差點因為考試不合格而被大學拒之門外,他滿眼含淚地懇求說:他不可以失敗,因為他的其他兄弟毫無長進,他是家裏剩下的唯一可以讓父母驕傲的孩子了。
成功的壓力不僅僅來自於家庭。瑞可是一個聰明的墨西哥裔美國人,他是他們那個加利福尼亞小村莊裏第一個從大學畢業的人。小鎮上的每一個人都對他在研究生學院的學業進步津津樂道。當瑞可迴家過寒暑假時,他感到許多人不僅希望他能代表他的村莊,還能代表所有的墨西哥裔美國人。這樣的稱讚對瑞可來說不僅是一種榮譽,也是一種責任——他不知道自己能否擔負起這個責任。他在撰寫博士論文的時候拖了許多年,因為他總是感到這篇論文還不夠優秀。
然而,你在家裏感受到的壓力,其焦點很可能在於你所做的,而不是你的身份。如果你在家裏是否被接受是跟你是否功名顯赫聯係在一起的,那麽你就會拖著不去冒這樣的險,因為這總比在盡了自己最大努力之後卻功虧一簣要強。
懷疑傾向
當懷疑傾向在家庭中占據主導的時候,它所傳遞的信息是:“你不具備哪些必備的條件”。懷疑可以以直接的方式表現出來——“你驕傲什麽呀?這隻不過是一場壘球賽而已”,或者通過興趣索然的態度,以間接的方式表現出來。隻有當孩子所做的事情引起大人的興趣的時候,大人才會鼓勵孩子,這讓孩子無法在自己的興趣基礎上建立信心。那些自己生活一團糟的父母可能會傳遞給孩子這樣的想法:別指望過上比父母更好的生活。當父母受到孩子在不斷進步這一事實的威脅,他們就會吹毛求疵,責備孩子。在這樣的情況下,孩子不會懷疑父母有問題,反而對自己產生了懷疑。
孩子可能會接收到不可以做某些事情的信息。或許父母經常拿你跟表現優異的兄弟姐妹做比較,其中就有你無法趕上他的暗示。哥哥或者姐姐可能不喜歡弟弟妹妹在他們麵前顯示自己的專長,這時弟弟妹妹就會以自信不足、拖延和不求上進等手法給以唿應。或者,你可能會得到暗示說因為性別不同某些事情你不可能做好(“數學是女孩子的弱項”),所以你在這方麵連嚐試和努力也放棄了。
在這些懷疑信息的重重包圍下,孩子很可能會真的相信它們,並在言行中表現出來,在麵臨新的挑戰時,或者在碰到任何類似測驗的事情的時候,無論是擊球練習還是迴家作業,他們都會退縮不前。他們本能的反應就是感到惴惴不安,而且認為“這件事我不能做”。即便他們真的做了,也會在碰到第一個小小的困難時馬上放棄,從而強化了對自己能力的懷疑。
拖延者對付家人懷疑的另一種方式是反叛,他們往往會采取這樣的態度:“我會讓他們知道他們錯得多麽離譜!”他們給自己施加了很多壓力,決心不顧家人的懷疑去取得成功,但是這樣的決定將他們直接引向了完美主義的圈套,就像我們之前看到的,完美主義會引發拖延症。
無論是采用退縮的辦法還是采用挑釁的辦法,如果你已經將懷疑內化到了心中,那麽當你在麵對挑戰的時候,你多半會喪失勇氣。拖延對你來說就成了一個安全的港灣,因為它可以保護你,讓你不必去測試那個你所唯恐的真相:你沒有能力做它。
來自不斷表達懷疑態度家庭的拖延者往往會認為:無論大小,任何失敗都意味著所有的懷疑都是真實的。他們忽略了一點:一次兩次失敗,哪怕是一百次失敗,都不會讓人永久性地變成一個壞的、不值得愛的或者無能的人。
控製傾向
對孩子的生活指手畫腳,越俎代庖,這就是家庭中的控製傾向。父母可以為孩子決定所有事情——做什麽,穿什麽,怎麽做,跟誰交朋友等,他們要孩子不容置疑地去執行自己的所謂建議。做父母的往往沒有意識到他們在控製孩子,相反,他們感到自己是在保護孩子,或者是在運用自己的人生智慧防止孩子出錯。有些父母覺得他們有權利去控製孩子。他們製定規則,監控整個過程,明確哪些是生活中“應該”做的事。不管你喜歡不喜歡,你應該吃掉自己碗碟裏的所有東西。你應該每周去看望祖父母。每個孩子都應該學鋼琴。一個孩子如果不斷接收沒完沒了的建議和指令,他就會感到他沒有權利擁有一個獨自的自我。有時候這樣的控製非常嚴厲。父母可能會憤怒地爆發開來,而父母的憤怒跟孩子的言行幾乎沒有任何關係,而跟父母這一天過得如何有關,但是不管怎樣,憤怒還是對孩子產生了同樣的影響。以言詞或者肢體表達出來的憤怒往往會摧毀孩子對自己和他人的信心。當這個世界對孩子來說事實上已經成了一個危險的所在,而直接的反抗又太冒險。在被父母監控的環境下,拖延就成了他們的一種反抗方式。
如果規矩多變,或者獎懲不均,孩子就會認為父母可以隨意改變規矩。他們被父母的反複無常搞糊塗了,同時又因為害怕而不敢直接違抗,他們隻能放慢步子,以蝸牛般的速度來做家務和作業,他們開始不再相信不懈的努力可以得到可靠的迴報。
當某個人總是主宰你的生活的時候,你或許會在拖延中找到安慰。通過拖延和拒絕做事情,你可以激怒有控製欲或者要求嚴格的父母,並削弱他們對你的掌控。雖然從長遠來看,拖延並不是對你最有利,但是這種消極的抵抗相比直接公然的反抗而言,是一種更為安全的做法。拖延甚至有助於你保留自己的某些獨立感,對你而言,這比成績或表揚要更重要。有時候,拖延是一種讓心靈存活下去的策略。
依附傾向
依附傾向家庭不鼓勵家庭成員去創造他們自己的生活,而是提倡依附和牽絆。父母不僅是孩子獲得支持和鼓勵的源泉,而且還成了孩子賴以生存的生命線,似乎他們的孩子必須被幫助,被保護,被關照,這樣才能長大成人。獲得這麽多幫助的孩子可能永遠也不會發現他們可以為自己做些什麽,也不能建立起對自己能力的信心。所以他們不僅逃避生活的挑戰,而且對需要他們獨立完成的事情都推托了事,比如:考駕照,結束一段感情,嚐試參加自己家裏人沒有興趣的一些新活動,甚至講出自己的不同見解,在這樣的事情上,他們都是避之唯恐不及。有些家庭就像一個多頭有機體那樣運轉著,每個人都連在一起,相互依賴。發展跟家庭無關的個人興趣被認為是一種背叛。表達獨立的判斷,搬家,懷有不同的宗教或政治觀點——這些通往獨立的做法都是得不到鼓勵的。這樣的家庭所想傳遞的信息是:你不能獨立思考,你也不能離開我們而存活。
依附傾向也可以表現為對一個孩子照顧其他家庭成員的期待。或明或暗地,其所傳達的信息是:“我需要你;不要離開我”。父母可能生病了,或者精神抑鬱,或者情感上有需要,轉而向孩子尋求支持和保障。當然,我們都願意幫助有需要的家庭成員。問題出在,當孩子去接管這個家庭的時候,他們跟父母的角色顛倒過來了。他們管理家務,照看弟妹,調解糾紛,或者以父母的一個準伴侶的姿態出現。孩子感到對家庭責任重大,以至於疏忽了自己的利益。她可能不再跟朋友們外出,也不再參加課外活動;也可能為了照料家裏的事情而推遲迴家做作業。依附傾向家庭的孩子會感到家裏太需要她了,所以不能離開家庭,如果他們確實設法離開了家庭,一種深深的負疚感會一直盤踞在他們的心頭,讓他們無法釋懷。
當你迴避那些可能離間你家庭關係的活動時,拖延可能會有助於你繼續依附在自己的家庭上。或者,當你在為自己的獨立感而掙紮的時候,當你想要在你跟其他人之間製造距離、避免糾葛的時候,拖延就可以助你一臂之力。如果關係密切隻給你帶來窒息感、依賴感或者跟其餘世界的隔絕感的話,那麽你就會通過拖延來逃避依附的誘惑。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疏遠傾向
在有些家庭中,家庭成員之間缺乏身體愛撫和情感關聯,沒有共同的興趣,也沒有受保護的感覺,疏遠傾向在這樣的家庭中是很突出的。無論他們是否以關係密切的形式出現在眾人麵前,家裏的每個人其實都生活在獨自的世界中。大家很少表達情感,甚至提都不提;如果誰有煩惱,大家都隻當沒注意,並且還會看不起表露煩惱的人。他們對其他家人的內心生活並沒有多少了解,他們既不向家人請求幫助,也不給家人提供幫助。
父母可能一直過著就像不曾有過孩子一樣的生活,他們有時候通過言詞,有時候通過行為,傳遞出這樣的信息:“走開,不要打擾我”。設想一下,一個整天工作或者每晚看電視的父親,家裏的其他人都不在他眼裏。
有些父母在情感上跟孩子比較疏遠,他們對孩子的經驗無法感同身受,所以即便在家庭的陪伴下,孩子也會感到孤立無助。孩子必須獨自解決問題。無論是迴家作業,或者撰寫學期論文,還是為體育比賽做準備,家裏沒有人給孩子提供幫助。當遇到麻煩的時候,孩子必須自己設法麵對挫折和失望。這樣的家庭熏陶有時候會給拖延症打下伏筆。在以後的生活中,獨自工作會觸發一種空虛感,那種孤獨的痛苦情緒會影響到一個人的工作效率。如果沒有人對一個孩子的思想和見解感興趣,那麽在以後的生活中他或許會不願意表達自己的想法——誰會在乎呢?所以像寫作和其他一些需要獨立工作的事情都會被他以拖延的方式迴避掉。
為了激發冷淡的父母,有些孩子嚐試通過讓自己顯得滿心歡喜、興致勃勃和富有感染力來將父母吸引到自己身邊。“我隻要讓自己變得更好,他們就一定會對我感興趣。”“更好”可以有很多意思:更機智,更有魅力,更自立,更活躍,更有格調。這裏的“更好”是由孩子對家庭價值觀的理解所決定的。但是,就像我們在完美主義和拖延症之間的關係中所看到的那樣:你對自己期待越多,你就越害怕自己是否能夠做到。當想要變得完美的目的是要讓自己引起關注並取悅某個人的時候,那麽這無疑就成了一場風險很大的賭博。在疏遠的心理背景下,人們會不斷尋求他們所錯失的親密關係,或者,他們會通過拖延將人際關係限製在一定的安全距離之內。
家庭對自尊的影響
或許,家庭對孩子影響最大的,跟我們之前討論的恐懼有著最直接關係的,就是對孩子自尊心發展的壓製。自尊是你對自我價值的評估。如果你的自尊比較低,你就會感到空虛。如果你的自尊受到膨脹,你就會感覺自己幾乎是全能的。個人成長中的一個使命就是要發展出對你自己能力的合理認知,並接受自己的局限性,同時又能維護一個積極的自我價值感。你的家庭可以通過接受你是怎樣一個人而支持你完成這個使命,他們可以幫助你發展出一個穩定的而不是搖擺不定的自我感。
在我們前麵提到的幾種家庭傾向中,普遍缺乏一種對孩子自我感的基本支持。過分的控製破壞了孩子可以獨立生存、獨立選擇和自己規劃人生的自我感。一個專注於顯赫成就的家庭透過表現來看待孩子,這會讓孩子處在一個不安全的境地。過度讚揚會讓孩子產生一種不現實的全能感——“我可以做任何事情!”因為父母不去幫助孩子容忍失敗和接受現實。相反,一個很少受到稱讚的孩子,或者一個經常受到批評的孩子,可能會一直認為他除了令人失望之外,什麽也做不成——“我一無是處!”當個性的因素被忽視,而隻強調成就的時候,孩子就無法發展出一個心胸寬廣的自我形象。在許多拖延者的家庭中,一些富有人性的品質往往會被忽視或者低估,比如:幽默感、結交朋友的能力、熱衷的興趣愛好或者創造性的能力、付出巨大努力去做事的意誌力以及同情心等。
你們有些人可能會發現,一提到家庭成長的曆史,就會引發痛苦的迴憶。因為一些家庭中遭受過巨大的創傷——強烈的衝突、多次搬遷、移民、離婚、疾病以及死亡。父母可能情緒不穩定,或者濫用藥物,導致了對孩子的疏忽,或者造成孩子在身體上、精神上的傷害,其中也包括性侵犯造成的傷害。重複發生的一係列小的創傷會積壓為“累積性創傷”,雖然這種情況在平時不容易看出來,但是它會對孩子的身心造成重大的影響。舉個例子:你拿著一張成績優異的報告單迴到家裏,而你的父親正在電腦前忙碌,似乎對你的成績並不感興趣。在一個相互支持的家庭環境中,這或許是小事一樁。但是如果你的父親一直無法對你的快樂和自豪有所響應的話,所有這樣的時刻都會被累積起來,而對你的心理造成無形的傷害。
這些創傷跟隨著我們,使我們一直以來從根本上覺得內心脆弱和不安全。有些在常人看來普普通通的事情對拖延者而言卻是一件冒險的事情,因為他的日常生活一直處於受威脅的境地中。但是不幸的是,當你以拖延來應對冒險的時候,你實際上增加了自己的危險係數。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破裂與修補
就像我們一樣,父母也不是完美的。每個人都會犯錯誤。所有的父母都會有糟糕的日子、糟糕的情緒和糟糕的行為。在這樣一些時間裏,父母無法感知到孩子的需求。幸運的是,要做一個好父母也不用事事都跟孩子有唿應。親子依賴關係研究人員發現,父母親隻要在30%的時間內對孩子有唿應就會養成孩子與父母間牢固的情感依賴。
或大或小的破裂是任何人際關係中司空見慣的一件事。關鍵是當破裂發生的時候怎麽處理好。如果一個父母表現不佳,或者忽視了孩子的需求,他可以啟動修補程序來彌補,“對不起,我火氣太大了,”或者“我沒有意識到你心裏這麽煩,需要跟我交談。”如果父母能夠承認自己的錯誤並為自己的行為擔負起責任,那就會讓事態往好的方向發展。在重歸於好的時候,跟孩子建立一種夥伴關係,這樣做會讓孩子感受到一份尊重和價值。一個被人以尊重相待的孩子更容易建立起自尊。
被遺忘的早年經曆
當你在一件事情上拖延的時候,你所有的過往曆史都會生動地展現在你頭腦中。在你的意識中或許很清楚是什麽讓你如此恐懼和不安。但是,即便這個讓你恐懼的原因沒有浮現在你的意識中,一段跟你的自尊有關的陳年記憶肯定會在那一刻被激活。早年經曆對我們自尊的養成會產生深遠而持久的影響力。我們可以把它們當做反映我們是誰的一麵鏡子,這些早年經曆形成了我們以後一輩子的生活背景和基調。在寫到這些早年經曆時,心理學家路易斯·科佐利諾(louis cozolino)這樣問道:
我們的父母是愛護和珍視我們,還是認為我們討厭、惡心和無趣?當我們跟他們在一起的時候,我們是感到安全和保護,還是隻配被拒絕和拋棄?當我們看著他們眼睛的時候,他們迴報我們的愛意了嗎,還是顯得不耐煩、冷淡或者不快樂?……通往這些人生最初經驗的唯一道路便是我們的自尊,我們的自尊反映了我們如何對待自己,以及允許別人如何對待自己。我們照料、充實自己了嗎?是否擁有自我價值感?我們是否生活在內心陪審團的嚴厲監督之下?是否對自己的每一個想法和事跡都橫加批評?當我們犯了一個錯誤,我們又是如何對待自己的?當我們失敗的時候,我們能否麵對失望,從失敗中學習,並繼續向前邁進呢?
一個善於跟孩子互動的父母為孩子提供了一個心理上的安全地帶,這也是讓我們感到自己被接受、被愛、具有完整感和對自己有信心的一個基礎。心理的安全地帶還是一個人去探索世界、追求自己的愛好、發掘機遇和學習新知識的心理根基。幸運的是,如果那些沒有很強安全感的孩子長大以後能夠找到可靠並有愛心的人相伴的話,他們就可以在今後的生活中再次獲得這樣的安全感。
一切都與愛有關
所有家庭經曆都會給孩子留下關於怎樣被愛的某些觀念。在有些家庭中,愛是無條件的,人人都以他們的本來麵目被接受。在其他一些家庭中,愛是有條件的。在一個家庭中被接受的東西或許在另一個家庭不被接受。例如,在有些家庭中,愛表現在對相互生活的每一個細節的關心。而在另一個家庭中,這樣的行為會被認為是一種打攪或冒失;愛被給予的是那些能夠照顧好自己並對他人不做強求的人。
一個孩子或許會漸漸認識到,隻有當他扮演好家裏某些特殊角色的時候,他們才有可能被愛。例如,一個孩子可能會覺得自己會被愛,在隻有當:
◎我是一個完美的孩子。
◎別人能做到的事情我也能做到。
◎我不能以我的成功威脅到你。
◎我遵守你定的規矩。
◎我總是把你放在第一位。
◎我對你不能要求太多。
◎我能變成一個不同的人。
這些條件代表了孩子被愛的希望。但是這個希望是否有可能被滿足呢?即便一個孩子滿足了這些條件,他是否會接收到“愛”,這依然是一件沒有保障的事情。而且,如果他是在這樣狹隘的條件下才被愛的,那就意味著隻有他的某些部分受到了歡迎。拖延就是用於這樣一個目的:通過把自己的某些部分隱藏起來而使自己那些被允許的部分得以維護。一個孩子可能會感到這是他獲得愛的唯一途徑。
設想一下,一個孩子抱有這樣一個觀念:為了被愛,他必須相信他的父親在每件事情上都是對的。在這個例子中,孩子的自尊是打了折扣的,因為他的父親是“那個知道的人”,而那個孩子必須裝做是“那個不知道的人”。當這個孩子選擇在最後時分執筆寫作文的時候,他是在給自己設置障礙,拒絕充分地運用自己的才幹。這樣做可以讓他待在“那個不知道的人”的位置上。如果這個孩子不拖延,允許自己探索和表達自己的思想,那麽他就占據了“那個知道的人”的位置,而這是對他假想的直接挑戰,也就是說,如果他成了“那個知道的人”,那麽他跟父親的關係就受到了威脅。
向你和你的家庭長期以來所持的觀念發起挑戰並試圖改變它是一件令人痛苦而困惑的事情。這也解釋了為什麽拖延這麽難以克服。它不僅僅是改變一個習慣的問題,它還涉及改變一個人內心世界的問題。然而,當你打通了被拖延所掩護住的能力,跟自己的另一部分相接觸時,你會從自我完整性的聲張中得到極大的喜悅,這樣的自我整合才是自尊的真正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