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智雲吸了口氣,知道自己所說這些還不足以讓所有人信服,但他對李靖有信心!本來李靖就已經初步具備了軍事家的素質,其後再加上自己為他安排學習的現代軍事知識,一定能將他推上軍事大家的地位,震瞎某此人的眼睛,這時也不必再過多說。於是他道:“皇兄,既然目下突厥戰俘的事比較緊急,那就由臣弟來解決吧!”李世民自然點頭允諾。


    隨後,李智雲安排新任的左武侯衛大將軍、衛國公李靖主持對突厥俘虜的甄別工作,十二衛將軍府派出錄事參軍輔助,民部派出書吏記檔,要求在十日內完成甄別工作。至於民部尚書裴矩所說的糧食問題,對李智雲來說卻是容易的很,隻消迴現代一趟,買些迴來即可,對於物質大豐富的現代,隻要有錢,多少糧食都買得到。


    再議完幾件政事,天色已經中午,眾臣散去,李智雲則留下來與李世民移駕偏殿,一邊用餐一邊繼續商議最重要的問題。


    說實話,李智雲感覺到古代的官製很亂,作為一個現代人,猛地來到這個時候,真是看得眼花繚亂。唐代的官製同樣沿用隋製,分職官、文散官、武散官、爵、勳五種,就拿李智雲自己來說,他目前的職官是尚書令(正二品,在本朝,之前隻有李世民任過此職);


    文散官為特進(正二品)、加九錫(超品);


    武散官為輔國大將軍(正二品),準入朝不趨、讚拜不名、劍履上殿(超品);


    爵為鎮國楚王(超品),位列諸王之首;


    勳為大柱國(超品),本朝唯一。


    他一個人橫跨文武,位極人臣,說起來顯赫威風,卻也是複雜難記,一眾大臣應該可以記得清楚,但對普通百姓來說,可能隻記得他是楚王殿下,是皇帝之下的朝堂第一人罷了。


    這種情況的出現,一方麵是目前的教育普及水平太低,識字的都少,根本難以理解朝庭複雜的官製;另一方麵則是這種事與百姓相距太遠,知道不知道都無關緊要。這當然也是自古皇朝的有意為之,皇族、貴族和世家無不信奉著愚民政策,生怕百姓們知道的太多、懂得太多,覺醒反抗意識。


    李智雲來自於未來,見到過全民教育水平提高後爆發出來的驚人創造力,短短幾十年間,把一個落後國家的建設推得飛起,不斷趕超先行二百年的西方世界,國民們更加自信、更加關心國家大事,連最基層的市民都了解國家的政體和官製,這才是一個強國的姿態。


    因此,大唐的官製改革勢在必行,但他知道這不是能夠一蹴而就的事,於是他決定從相對重要但簡單些的軍隊改革做起。


    酒桌上,對國家軍事力量的事情,作為馬上皇帝的李世民說得頭頭是道,他毫不掩飾自己對府兵製度的推崇,認為這是當下最好的軍製。李智雲卻對此持反對意見,他隻問了一句話:“二哥,府兵製是建立在均田製和租庸調製的基礎上,如果以後田不夠分了怎麽辦?”


    “田不夠分了怎麽辦?”李世民有些懵,現在大唐立國不到十年,之前的多年戰亂造成了現在的大唐境內實際上是人少地多的情況,有大量的土地摞荒,無人耕種,這樣的情況下怎麽能說“田不夠分”?


    “唉!二哥,先不說必然會發生的土地兼並問題,就說人口增長的速度,頂多再有三十年,估計均田製就維持不下去了。”李智雲喝了口酒,悠悠的道。


    “啊?怎麽可能?”李世民大是驚訝。


    “武德元年,大唐有180萬戶,按每戶6口計,有1080萬人;武德七年,有219萬戶,同樣按每戶6口計,有1314萬人。短短六年,增加人口超過五分之一。這還沒算奴婢、部曲、官戶、匠戶等不課稅人口,更有勳貴、世家隱匿的大量投獻人口。”李智雲有係統隨身,從《舊唐書》裏扒出的數據張口就來。“二哥,如此算來,現在的大唐至少有260萬戶,超過1560萬人——這還隻是正式記錄在冊的,沒有算上逃戶和隱戶;再過十年又有多少?二十年、三十年呢?”


    李智雲有後來的曆史數據,唐玄宗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安史之亂前,經過多年的生息,大唐已有可耕地8.5億畝左右;而當時有891萬戶,5192萬人,按其中一半人有授田資格,既2646萬人計算,8.5億為除以2646萬,人均隻有32畝。


    大唐現在實行的均田製的標準是:每丁授永業田20畝、口分田80畝。就算不計算世家大族的土地兼並行為,現有的均田標準又能撐多少年?


    雖然李智雲沒有把後世的詳實數據說出來,但李世民的智商不低,在心中推算一番後,就發現了其中存在的問題。隨著大唐境內的戰亂息止,和平狀態下的人口必然加快增長,而可用耕地的總數卻是相對不變的,就算有新開墾的土地,也絕趕不上人口增長的速度,到時候,現行的均田製必然崩潰,隨之,府兵製也將維持不下去。


    雖然這將是幾十年後的事情,但想成為千古一帝的李世民不想迴避這個問題,他不能容忍自己把難題留給後世子孫解決,而且他現在有神奇的五郞在旁,總比後世子孫們更有優勢!


    “五郞教我!”李世民打定了主意,對著李智雲求教道。


    “二哥莫急,先喝了這杯再說。”李智雲舉杯邀道。


    兩人幹杯之後,李智雲邊給兩人倒酒邊道:“在現在的國家條件下,均田製自然有其合理性,但其中有三大矛盾的問題需要解決。”看到李世民在認真傾聽,他開始詳細解釋起來。


    “一是土地與人口的矛盾。曆史上的每個皇朝,基本上都是戰亂中打出來的,可以說,曆朝開國之君都不是無能之輩,穩定天下後,都會采取輕徭薄役、善待百姓之策,鼓勵農桑,讓民間百姓得以休養生息;隨著天下穩定,百姓安心,新建皇朝會迎來一個相對高速的發展階段;但幾代、十幾代帝王之後,不管曾經如何強大的皇朝都會重歸動蕩,雖然有些一些的偶然性,但土地總數與人口增長的矛盾卻肯定是其中的主要因素之一。


    “二是土地兼並與國稅下降的矛盾。勳貴、世家、官員,甚至是地方上的中小地方們,對土地的貪婪是永遠不會變的,隻要有機會,他們就會用各種辦法從普通百姓手中謀得更多的土地,每當天災之年,就是他們瘋狂兼並擴張之時,因為各種原因失去土地的百姓就會淪為佃戶、奴仆,甚至是流民;而與之相對的,是在冊的稅戶越來越少,國家的稅收會逐年下降。因為按照現在的規矩,勳貴們不用交稅,而世家大族和地主們則會隱匿瞞報自己的佃戶數量,而淪為奴仆的百姓身入賤藉,連交稅的資格都沒有了,這就造成向國家交稅的人口越來越少;至於說流民就更加可怕,如果數量起來後,都會直接威脅國家安全。


    “三是土地捆綁百姓與社會發展的矛盾。現今天下的文人群體大多由世家把持,他們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千百年來一直叫囂著士農工商的排序,把士抬得高高;農放在第二,表麵看起來好像是重視農民,但實際生活中的剝削、鄙視一點不少;一眾士人,瞧不起工商業者,視其從事賤業,社會地位比奴仆高不了多少,但實際上呢?哪個勳貴、世家不在從事工商業?而且還不用交稅!一旦國家要對工商收稅,士人們一定會站出來叫囂‘與民爭利’!但這些人真是算是民嗎?


    “更嚴重的是,士人們瞧不起軍人,稱其作‘丘八’,戰時有用,平時摒棄,連四民都不算上,大大影響了軍心士氣。在這樣的社會風氣下,普通百姓除了老老實實的種地做農民,還能做什麽?可是,一個國家的發展,必須全麵均衡,所謂:無農不穩,無工不富,無商不活,無才不興,無軍不強;農工商學兵,缺一不可!


    “而目前均田製下的土地政策卻成了士族們的幫兇,嚴重打擊束縛了百姓的自由選擇。農民們靠著土地生活,隻能祈求老天保佑、風調雨順,一旦有什麽天災人禍,根本無法自保,隻能失去土地,淪為佃農或奴仆,成了大地主們土地兼並的犧牲品。”


    李智雲洋洋灑灑的一篇宏論,把李世民都說傻了,許多之前隱隱約約感到的東西一下子在心中明確了過來,“好一個‘無農不穩,無工不富,無商不活,無才不興,無軍不強!’五郞說得真好,當真是‘農工商學兵,缺一不可’!五郞大才!”


    兩人笑著再飲一杯,李世民開口道:“五郞,你剛才所說的第一個矛盾,土地與人口的矛盾,如果有大唐不斷對外開疆拓土的話,是不是可以解決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之楚王之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重裝悍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重裝悍將並收藏大唐之楚王之治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