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眾人都坐好後,李智雲開口道:“首先,本王要說的是,適才本王說,不能忘記因為突厥入侵而死難的百姓和軍兵,所以不能‘允其居留’或‘將其放歸’,這真是我的想法,沒有錯!但是,這並不等於說我的觀點是要誅殺這二十萬突厥俘虜!”說到這裏,他環視了一圈坐著的文武眾臣,有些恨鐵不成鋼——這幫家夥聽話聽一半就炸了,浪費自己的感情,害得自己還要費口水解釋一番。
隨即,不等眾人再有過激反應,李智雲緊接著道:“自古有雲:殺俘不詳。雖然本王同樣為死難的百姓和軍兵哀痛,但本王不是屠夫,不會因為歧視異族而濫殺之!”說到這裏,他頓了下,不理文武眾臣不解的神色,續道:“真正造成我軍民傷亡的是普通突厥人嗎?不是!普通突厥人隻是‘卑賤’的牧民,他們連自己的生死都沒法決定,如何能夠決定是否入侵我大唐?真正的罪魁禍首是那些所謂的突厥王族‘阿史那’和各個貴族,是他們主導了每年的寇邊和劫掠,這些人才是我中原大敵,不是那些普通突厥牧民。”
看著文武群臣中不少人點頭,李智雲也不等他們開口,繼續道:“分清了主要階層,明白了真正的敵人,我們才能靜心下來商量這二十萬突厥俘虜之事,各位是否明白?”
兩儀殿中靜了片刻,隨即大部分大臣都點頭認可了楚王的觀點,這時的他們已經被李智雲的話引入了思考之中,短時間內不會亂噴了。
“所以,我認為,處理這二十萬突厥之事,應該遵循一個原則:那就是結果是否對我大唐有利!這個說法,大家是否同意?”李智雲道。
“同意……”“殿下說得對……”一眾文武大臣短暫思考後,都道。
“很好!第一個共識我們已經達成了。”李智雲欣慰的笑道,“既然如此,那如何處置戰俘才對我大唐有利呢?那就是斷絕、最起碼是減少突厥一族再次侵我大唐的可能性。想要做到這一點,我認為,應當誅除首惡,懲罰對我大唐犯下罪孽之人,警示大多數的景從牧民,從而達到震懾草原諸族的目的。這樣說,諸公理解嗎?”
李世民和在座的大臣們,聽完這話,認真思考了下,在心中承認這確實是有道理的。
看到大家默認,李智雲繼續道:“那下麵,我們來說一下甄別俘虜的事。”
看到大家都在認真傾聽,李智雲繼續道:“裴公,你們民部負責十二個俘虜營的飲食,之前是否對這二十萬俘虜進行過甄別?其中有多少阿史那族裔?有多少突厥貴族?王族、貴族的親兵武士有多少?普通牧民又是多少?”
“啊?!”裴矩懵了,這些他不知道啊!沒辦法,他隻能看向之前分工總攬戰俘之事的吏部尚書、左武侯衛大將軍、齊國公長孫無忌,期望其能迴答這些問題。
無奈之下,長孫無忌隻能站起身來,拱手道:“稟殿下,臣等之前未有如此明確區分戰俘,無法迴答殿下之問。”神情中雖然有些不自然,但更多的卻是驕橫,好象這些隻是小事。
“哦!是嗎?”李智雲淡淡的看了一眼這個國舅,從最開始他就知道這個家夥是個陰貨,雖然其對大唐建立有著莫大的功勞,但其後的所作所為卻自私到極點,先是為了保外甥李承乾,無所不用其極,後承乾失勢,自貞觀後期開始,他為了保李治上位,可是坑死了不少人,連史稱賢良的李世民三子李恪都被他害死!這個人品性有缺,可用之才,須防之心。
思慮及此,李智雲忽然嚴肅地道:“皇兄,長孫無忌處事不利,理當受罰,請免其左武侯衛大將軍之職,以儆效尤。”
聞言,李世民愕了一下,才道:“準。長孫無忌去左武侯衛之職。”
“謝皇兄。”李智雲一拱手道,“左武侯衛乃軍方重鎮,臣弟請皇兄冊衛國公李靖繼之,以穩京師。”
嗯?一眾文武莫不矚目,楚王一言廢立十二衛大將軍!這可要重視了,其間莫不是有什麽因由?
“準!”李世民雖然不知道李智雲的心意,但其既然已經明確所提,自不會拒絕,雖然他對李靖之前玄武門之變時的中立有所不滿,但想及自己現在是皇帝,合用的人才自當用於當用之處,而且他絕對相信自己的這個“神人”五弟絕不會害他。
聽到李智雲和李世民一言奪去了自己的大將軍之職,長孫無忌臉色劇變,但他十分清楚,這時決不能出言反抗,否則既惡了妹夫皇帝,也得罪了朝堂頂貴楚王李智雲,所以,不管他有多少不甘,也隻能起身躬禮道:“臣接旨。”
看著低頭施禮的長孫無忌,李智雲沒打算放過他,又道:“齊國公,之前職事所誤,想來是因為諸事繁雜,拖累了你的心思,現在既已去了軍職,還望輔機兄能夠集中精力,厘清吏部上下,讓我皇兄能夠早享清明之製。本王時刻看著你!”
李智雲這番話說出,兩儀殿中所有人等盡皆變色,就連李世民也是一驚,不明白五郞為何直接打臉自己的大舅子?階下群臣則是喜憂各具,裴寂、蕭瑀、裴矩、孔穎達、王珪等純文臣覺得這樣也不錯,長孫無忌雖然出身將門,但其本身卻一直是文士作派,理應是正位文臣,不再攙和到那些粗鄙武將之中;當然,長孫無忌本身也出身於關隴世家,世家文臣們對他並不排斥。而八個軍方大將軍則是另一番心思,長孫無忌這個人有些陰,他們並不喜歡,而軍方第一人李靖重歸武將之列,等於他們這些粗夫有了帶頭之人,怎能不歡迎?
李靖都有些傻了,他自己知道自家事,李淵起兵反隋時,他還想著當隋之忠臣,入長安舉告李淵,誰知李淵搶先占領長安,他淪為死囚,靠口舌之利爭得一線生機,後隨唐軍南征北戰,贏得功勳於身,得入朝堂;結果,又在玄武門之變中,為了明哲保身,沒有參與李世民的奪位之戰,生生把自己活成了“雞肋”之輩!一步錯,步步錯!
表麵看起來,秦王登基後,自己被封為刑部尚書,位高權重;但實際上,他覺得自己就是個笑話,他今年已經五十有六,大半生都是軍伍從身,沒想到如此年紀卻被新皇封為刑部尚書,這是褒獎還是侮辱啊!但無奈的是,為了親族和家人,他不能反抗、不能不滿,即使有滿腔的抱負,也隻能忍著!
事到如今,沒有想到的是,一次大朝會,傳說中的無上楚王竟然力主將他重列武班,而且是極其重要的左武侯衛大將軍,其前更是從當朝國舅口中奪食,簡直不可思議。
李靖無以為報,急忙站起身來,深施一禮道:“謝過陛上,謝過殿下,臣李靖必將盡心竭力,不負二聖所托!”最後二聖之說,其實已經有些越製,在明清的文字獄時期已經斬立決了。
眾大臣聞言驚詫中,李智雲卻道:“藥師公軍事一項為現今我大唐第一人,但情商堪憂!明哲保身是不錯,但看不清天下大勢就不應該了!”頓了頓,又道:“自前隋以來,藥師每每選擇,必是錯漏,連累家人不說,也每每自苦不已,可惜可歎!”
如此直白的說出李靖之前的臭招,李智雲不怕他和其他武將不滿,因為這都是事實,誰都不傻!話是這麽說,但看著已經把腰身彎到九十度的李靖,李智雲也是心中不忍,畢竟對方已經五十六了,雖然前半生盡做些糊塗事,但其軍事才能可不能埋沒了。
於是他又道:“衛國公請起,你年齡大本王一倍有餘,戰略戰爭戰術已經自成體係,可說是我大唐當之無愧的第一軍神!”看著直起腰來的李靖欲待謙虛,某些文臣武將也有些蠢蠢欲動,李智雲也站起身來,決定為任用李靖加重砝碼。
站起身來的李智雲,拿出鎮國楚王的威儀,斬釘截鐵地道:“本王言出立鼎,衛國公李靖之才,在於軍事,上下百年,無出其右!今日某力主其為左武侯大將軍,僅是開始,本王立言:李靖必為我大唐軍神,滅突厥、收西域、摧平高句麗,乃其史記功勳。如若不應,本王謝罪於天下!”
李智雲此言一出,自李世民以下,眾臣皆驚,雖然都知道李靖的文韜武略不俗,但卻絕沒有想到楚王殿下對其的評價如此之高!一時之間,大家都禁言自閉,打定主意,沒有明確信號下,絕不開口發言。
禦案後的李世民也是驚了,五郞這是怎麽了?李靖真的如此厲害嗎?
受到觸動最大的自然還是李靖,李智雲的話都讓他聽傻了,自己如此厲害嗎?自己是大唐的軍神嗎?他徹底懵圈了,楚王殿下是不是說得過頭了?
隨即,不等眾人再有過激反應,李智雲緊接著道:“自古有雲:殺俘不詳。雖然本王同樣為死難的百姓和軍兵哀痛,但本王不是屠夫,不會因為歧視異族而濫殺之!”說到這裏,他頓了下,不理文武眾臣不解的神色,續道:“真正造成我軍民傷亡的是普通突厥人嗎?不是!普通突厥人隻是‘卑賤’的牧民,他們連自己的生死都沒法決定,如何能夠決定是否入侵我大唐?真正的罪魁禍首是那些所謂的突厥王族‘阿史那’和各個貴族,是他們主導了每年的寇邊和劫掠,這些人才是我中原大敵,不是那些普通突厥牧民。”
看著文武群臣中不少人點頭,李智雲也不等他們開口,繼續道:“分清了主要階層,明白了真正的敵人,我們才能靜心下來商量這二十萬突厥俘虜之事,各位是否明白?”
兩儀殿中靜了片刻,隨即大部分大臣都點頭認可了楚王的觀點,這時的他們已經被李智雲的話引入了思考之中,短時間內不會亂噴了。
“所以,我認為,處理這二十萬突厥之事,應該遵循一個原則:那就是結果是否對我大唐有利!這個說法,大家是否同意?”李智雲道。
“同意……”“殿下說得對……”一眾文武大臣短暫思考後,都道。
“很好!第一個共識我們已經達成了。”李智雲欣慰的笑道,“既然如此,那如何處置戰俘才對我大唐有利呢?那就是斷絕、最起碼是減少突厥一族再次侵我大唐的可能性。想要做到這一點,我認為,應當誅除首惡,懲罰對我大唐犯下罪孽之人,警示大多數的景從牧民,從而達到震懾草原諸族的目的。這樣說,諸公理解嗎?”
李世民和在座的大臣們,聽完這話,認真思考了下,在心中承認這確實是有道理的。
看到大家默認,李智雲繼續道:“那下麵,我們來說一下甄別俘虜的事。”
看到大家都在認真傾聽,李智雲繼續道:“裴公,你們民部負責十二個俘虜營的飲食,之前是否對這二十萬俘虜進行過甄別?其中有多少阿史那族裔?有多少突厥貴族?王族、貴族的親兵武士有多少?普通牧民又是多少?”
“啊?!”裴矩懵了,這些他不知道啊!沒辦法,他隻能看向之前分工總攬戰俘之事的吏部尚書、左武侯衛大將軍、齊國公長孫無忌,期望其能迴答這些問題。
無奈之下,長孫無忌隻能站起身來,拱手道:“稟殿下,臣等之前未有如此明確區分戰俘,無法迴答殿下之問。”神情中雖然有些不自然,但更多的卻是驕橫,好象這些隻是小事。
“哦!是嗎?”李智雲淡淡的看了一眼這個國舅,從最開始他就知道這個家夥是個陰貨,雖然其對大唐建立有著莫大的功勞,但其後的所作所為卻自私到極點,先是為了保外甥李承乾,無所不用其極,後承乾失勢,自貞觀後期開始,他為了保李治上位,可是坑死了不少人,連史稱賢良的李世民三子李恪都被他害死!這個人品性有缺,可用之才,須防之心。
思慮及此,李智雲忽然嚴肅地道:“皇兄,長孫無忌處事不利,理當受罰,請免其左武侯衛大將軍之職,以儆效尤。”
聞言,李世民愕了一下,才道:“準。長孫無忌去左武侯衛之職。”
“謝皇兄。”李智雲一拱手道,“左武侯衛乃軍方重鎮,臣弟請皇兄冊衛國公李靖繼之,以穩京師。”
嗯?一眾文武莫不矚目,楚王一言廢立十二衛大將軍!這可要重視了,其間莫不是有什麽因由?
“準!”李世民雖然不知道李智雲的心意,但其既然已經明確所提,自不會拒絕,雖然他對李靖之前玄武門之變時的中立有所不滿,但想及自己現在是皇帝,合用的人才自當用於當用之處,而且他絕對相信自己的這個“神人”五弟絕不會害他。
聽到李智雲和李世民一言奪去了自己的大將軍之職,長孫無忌臉色劇變,但他十分清楚,這時決不能出言反抗,否則既惡了妹夫皇帝,也得罪了朝堂頂貴楚王李智雲,所以,不管他有多少不甘,也隻能起身躬禮道:“臣接旨。”
看著低頭施禮的長孫無忌,李智雲沒打算放過他,又道:“齊國公,之前職事所誤,想來是因為諸事繁雜,拖累了你的心思,現在既已去了軍職,還望輔機兄能夠集中精力,厘清吏部上下,讓我皇兄能夠早享清明之製。本王時刻看著你!”
李智雲這番話說出,兩儀殿中所有人等盡皆變色,就連李世民也是一驚,不明白五郞為何直接打臉自己的大舅子?階下群臣則是喜憂各具,裴寂、蕭瑀、裴矩、孔穎達、王珪等純文臣覺得這樣也不錯,長孫無忌雖然出身將門,但其本身卻一直是文士作派,理應是正位文臣,不再攙和到那些粗鄙武將之中;當然,長孫無忌本身也出身於關隴世家,世家文臣們對他並不排斥。而八個軍方大將軍則是另一番心思,長孫無忌這個人有些陰,他們並不喜歡,而軍方第一人李靖重歸武將之列,等於他們這些粗夫有了帶頭之人,怎能不歡迎?
李靖都有些傻了,他自己知道自家事,李淵起兵反隋時,他還想著當隋之忠臣,入長安舉告李淵,誰知李淵搶先占領長安,他淪為死囚,靠口舌之利爭得一線生機,後隨唐軍南征北戰,贏得功勳於身,得入朝堂;結果,又在玄武門之變中,為了明哲保身,沒有參與李世民的奪位之戰,生生把自己活成了“雞肋”之輩!一步錯,步步錯!
表麵看起來,秦王登基後,自己被封為刑部尚書,位高權重;但實際上,他覺得自己就是個笑話,他今年已經五十有六,大半生都是軍伍從身,沒想到如此年紀卻被新皇封為刑部尚書,這是褒獎還是侮辱啊!但無奈的是,為了親族和家人,他不能反抗、不能不滿,即使有滿腔的抱負,也隻能忍著!
事到如今,沒有想到的是,一次大朝會,傳說中的無上楚王竟然力主將他重列武班,而且是極其重要的左武侯衛大將軍,其前更是從當朝國舅口中奪食,簡直不可思議。
李靖無以為報,急忙站起身來,深施一禮道:“謝過陛上,謝過殿下,臣李靖必將盡心竭力,不負二聖所托!”最後二聖之說,其實已經有些越製,在明清的文字獄時期已經斬立決了。
眾大臣聞言驚詫中,李智雲卻道:“藥師公軍事一項為現今我大唐第一人,但情商堪憂!明哲保身是不錯,但看不清天下大勢就不應該了!”頓了頓,又道:“自前隋以來,藥師每每選擇,必是錯漏,連累家人不說,也每每自苦不已,可惜可歎!”
如此直白的說出李靖之前的臭招,李智雲不怕他和其他武將不滿,因為這都是事實,誰都不傻!話是這麽說,但看著已經把腰身彎到九十度的李靖,李智雲也是心中不忍,畢竟對方已經五十六了,雖然前半生盡做些糊塗事,但其軍事才能可不能埋沒了。
於是他又道:“衛國公請起,你年齡大本王一倍有餘,戰略戰爭戰術已經自成體係,可說是我大唐當之無愧的第一軍神!”看著直起腰來的李靖欲待謙虛,某些文臣武將也有些蠢蠢欲動,李智雲也站起身來,決定為任用李靖加重砝碼。
站起身來的李智雲,拿出鎮國楚王的威儀,斬釘截鐵地道:“本王言出立鼎,衛國公李靖之才,在於軍事,上下百年,無出其右!今日某力主其為左武侯大將軍,僅是開始,本王立言:李靖必為我大唐軍神,滅突厥、收西域、摧平高句麗,乃其史記功勳。如若不應,本王謝罪於天下!”
李智雲此言一出,自李世民以下,眾臣皆驚,雖然都知道李靖的文韜武略不俗,但卻絕沒有想到楚王殿下對其的評價如此之高!一時之間,大家都禁言自閉,打定主意,沒有明確信號下,絕不開口發言。
禦案後的李世民也是驚了,五郞這是怎麽了?李靖真的如此厲害嗎?
受到觸動最大的自然還是李靖,李智雲的話都讓他聽傻了,自己如此厲害嗎?自己是大唐的軍神嗎?他徹底懵圈了,楚王殿下是不是說得過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