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聽完後,沒有驚訝,也沒有生氣,他早就知道,自己親近之臣中,除了極少數是寒門出身,絕大部分的文臣武將都或多或少與世家大族有牽連,甚至直接就是出身於世家,隻是背後的家族有大有小而已。自己身邊最親近的三位臣子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都是出身於世家,隻是長孫家沒落、清河房氏勢小,唯有京兆杜氏僅次於五姓七望,勢力龐大。他從來沒有懷疑過這三人的忠心,但同時也知道三人身後有家族的羈絆。


    所以,這時他聽到杜如晦的話,不生氣,不著惱,反而為杜如晦感到心痛。看著這位為他登上皇位耽心竭慮的摯友冠下的華發,不禁感到有些心酸,要知道,杜如晦剛剛四十出頭啊!李世民想起之前五郞曾說過的一句話:個人是沒法選擇出身的。眼前的克明不就是這樣嘛!他對自己的忠心不容懷疑,但在麵臨家族內部的壓力時,也隻能選擇一定程度的妥協。用五郞的話說,這是人之本性,如果不這樣,反而顯得這個人沒“人味”了!


    想到這裏,李世民輕歎一聲道:“克明,我明白你的意思。我可以告訴你,兩日前的下午,我和楚王在返迴太極宮時,於荷恩寺外遭到三百黑衣死士的刺殺,如果不是當時有楚王在,你們可能就見不到朕了!”說到這裏,不理一眾宰輔重臣們驚駭的目光,繼續道:“事後,我命潞國公、霍國公、攀國公三人徹查此事,但沒有想到的是,相幹人等都被滅口,就連在刺殺現場抓到的十幾名刺客,在送到刑部大牢後,未及審問就被全部毒殺!在座諸位,都是朝堂重臣,你們告訴朕,這事有沒有蹊蹺?這事是什麽樣的勢力才能做到如此程度?”


    殿內的宰輔重臣們聞言都沉默了,都是浸淫朝堂數十年的老客,這種事不用想就知道其中的道道!想來,如果不是顧忌減員太眾,影響朝堂運行,聖上和楚王能直接殺光有嫌疑的各大世家!現在,隻是派兵抓起了不到三十位世家子弟,已經是高舉輕打了!


    杜如晦也明白了過來,直接起立躬身道:“聖上,其前的原委,臣委實不知,冒昧替人陳情,實是不該,請聖上責罰!”


    李世民親自起身攙起他,輕歎道:“克明,你的身體不好,就不要這麽認真了!你的情況,我當然明白,京兆杜家因你而興,但同時也給你套上了枷鎖!楚王之前就與我說過,你負責的事務太過繁重,再如此勞累之下,會大傷身體,讓我給你放假!”


    杜如晦聞言一呆,聖上和楚王能為他想到這麽多,實在是讓他感動,再想想自己剛才還在為家族的利益問詢聖上,卻不知道這一切的初始竟然是三百死士在宮城門前伏擊聖上和楚王,這事誰都不能忍啊?作為這個時代傑出的政治人物,他在心裏是讚同聖上的,這等規模的刺殺行動,不是一般家族能夠策動的,五姓七望確有最大的嫌疑;而且,在這長安城中行動,能夠為死士們提供掩護的不是杜家就是韋家,其他家族還沒有這種能力。這也說明為什麽會有五名韋家的官員被抓。


    看到他變幻的神情,李世民輕輕拍了拍他的手,歎道:“克明,不要想了,事情已經發生,我也讓三位將軍出了招,如何接招就是那些大族的事了,你就不要操心了。”


    聽到聖上說出這樣的話,在座眾臣都盡皆默不作聲,這件事是皇家和五姓世家的較量,他們這些人根本插不上手。在這種核心層的會議中,隻能敬陪末座的諫議大夫、檢校尚書左丞魏徵,眉頭皺了又開,但最終也是選擇了沉默,他善於提意見,但不想當無知的炮灰——眼前的事涉及到皇家與世家的爭鬥,無關其他人等,卷入即死。


    安撫杜如晦坐下後,李世民也迴到了自己的座位上,開口道:“克明,你迴去告訴你家族長,其一,已經被抓捕的這些官員,俱是因為貪腐和戕害百姓,罪不容赦;其二,朕與楚王在宮城前遇刺,皇家不能忍,如果找不出幕後元兇,朕與楚王不介意大索天下!”


    聖上說的話如此嚴重,杜如晦隻能凜然而遵。


    出了宮門之後,杜如晦迴頭看了看巍峨的宮牆,心中歎息:希望此事不要牽扯到杜家吧!如果牽扯到,他真的不知道自己在朝堂中如何自處了!


    九月初九,重陽節(也稱老人節),太上皇李洲和唐皇李世民在上林苑開宴上千席,招待五十歲以上的老臣和長安城內六十歲以上的百姓。期間,李世民在一所偏堂中接見了七大家族在京的話事人和京兆韋杜兩家的族長,雙方談了什麽,外人不得而知,但其後,街市傳聞的宮門刺殺案不了了之。當然,已經被抓起來的世家官員們也不可能放出來,在查實了所犯罪責後,很快就被判罷官、抄沒家產、發配嶺南。


    隻有工部尚書段綸知道,七大世家每月送到府庫的鐵料增加了兩成,京兆韋氏掌控的京畿近處的十幾座煤鐵礦山都交到了工部,旋即被劃到了楚王府。為此,楚王楚王府特意成立了一個新的部門叫國土資源司,統管轄境內的各種工礦農田資源,以達到合理配置的目的。


    九月初十,小朝會。楚王因為上朝時間太早,特意請假。其後,楚王府管家李秦進宮送上多達數萬言的《諫大唐時間書》,詳細說明了天地運轉、日出日落、時間更替與人本身作息規律的重要性,建議大唐采用新的計時方法,合理利用時間,維護官員與百姓的健康。


    之所以上這份奏書,是因為李智雲對上朝時間(卯時,5:00-7:00)的不認同,他花費了一天時間研究了一下唐朝官員的上班時間和休假製度,發現許多有趣但無奈的地方,和他之前所設想的並不一樣,當然其中有著大量不合理的地方,需要改進。而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因為時間劃分的關係,讓人難以精確掌握時間。


    古時的一天分為12個時辰,一個時辰等於現在的2個小時。


    而在時辰之外,還有一個時間的標準——刻,古代用漏壺計時。漏壺分播水壺和受水壺兩部。播水壺分二至四層,均有小孔,可滴水,最後流入受水壺,受水壺裏有立箭,箭上刻分100刻,箭隨蓄水逐漸上升,露出刻數,以顯示時間。因此,一晝夜24小時又被分為100刻,即相當於現在的1440分鍾。可見每刻相當於現在的14.4分鍾。


    所以,一天=十二個時辰=100刻,一個時辰=100\/12=8.3刻。這樣的時間標準,怎麽能讓人精確的掌握呢?普通百姓住在城裏的聽鍾鼓知時間,鄉間的就隻能是憑經驗估計了。


    因為這樣的原因,所以李智雲首先想要改變的就是這個時代的記時問題,他決定把後世成熟的24小時製搬過來,規範一下唐朝的作息時間,讓大家都按照統一標準來。為此,他準備了上千塊石英手表和數百個座鍾送到了宮中,由李世民安排賞賜給了各個大臣和署衙,同時安排人在東西兩市建立了鍾表店鋪,出售各種低檔鍾表,比如小型掛鍾、鬧鍾等。


    如此一來,短短幾天的時間,整個長安都開始流行起朝庭新規定的24小時計時製。


    下一步,李智雲還會把他在地球位麵定製采購的大型鍾樓用的時鍾組件帶來,為所有的大城市修建計時的鍾樓,長安城內更是要多建幾座,經過一段時間的適應後,把24小時計時製推廣到大唐天下,所有國土上實行統一時間,就叫長安時間。


    九月十一,聖上下旨:楚王諫書有理有據,為了大唐百姓安康,社會有序運轉,特采用新記時製度,具體實施由欽天監和民部負責,楚王監督。


    同時,按照李智雲的建議,朝堂的上朝時間統一定為了上午8時,規定:五日一小朝,由三省六部九寺十六衛的文武主官、在京五品以上官員和需要臨時奏事的官員參加;十五日一大朝,各部各衙各衛及在京七品以上官員全部參加;官員們五日一休沐,各部衙分別安排輪流休沐,保證官署24小時有人值守。


    以後,李智雲還準備製定一套完整的官員考核係統,當然,這需要在重新厘定朝堂架構後再執行,隻能一步步來,太快了,他怕這個時代接受不了。


    上朝時間的修改,除了少部分頑固的文官叫囂違反祖製以外,絕大多數的文武官員都紛紛叫好。要知道,在此之前,除了小朝和大朝之外,還有常朝(每天都上朝)和追朝(皇帝因為有事待決,臨時如今大臣上朝),雖然規定有休沐之時,但越是重臣或重要部門的臣子就越得不到休息。再加上,以前上朝的時間是卯時(淩晨5-7點),官員們不得不在三四點鍾就起來準備,夏天還好,冬天時是真的受罪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之楚王之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重裝悍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重裝悍將並收藏大唐之楚王之治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