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第二十八章
開局向朱元璋直播朱棣會造反 作者:織歲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對了,這裏有個小插曲,說朱棣在遣散俘虜時,聽說有個俘虜居然來自孝陵衛。他很傷心的對那個士卒說,天下兵馬那麽多,何必調你們來呢?就親自拿了錢糧,送他迴去守皇陵了。
up對於這處記載,持相信的態度,因為朱允炆確實也沒兵了,而孝陵衛戰鬥力是很強的,據考證,它可能是由羽林右衛改名而來,原本擔任禁衛軍,與金吾,虎賁同屬朱元璋的侍衛部隊,嫡係中的嫡係,所有衛軍裏地位最尊。】
聽到這裏,滿臉複雜的朱允炆不複雜了。
他臉色慢慢紅起來,最終,羞愧地低下腦袋。
甚至不敢去看朱元璋。
前麵那些離譜毒殺皇爺爺拆毀宮殿的事情,不用想,定是假的。但這件事呢?人一步步走到那時候,恐怕已經張皇失措了吧,一念之差,將孝陵衛調出來,也是可能的。
可是,說到底,皇爺爺將大明交到他手上的時候,是多麽強大!皇爺爺留給他的將軍們,也不乏武勇與忠心。
還是自己,才淺德薄,不能守下祖宗基業,甚至連皇爺爺身後的護衛,都不能保全。
朱元璋歎了口氣,安慰朱允炆兩句:“事急從權,這不是錯。”
其餘皇子們卻聽出了老頭未盡的話音。
這不是錯,那什麽是錯?
想必是連孝陵衛都調出來,卻還彈壓不下朱棣這件事,大錯特錯了吧!
【其實從守陵衛也能窺得一些明朝軍事能力的下滑,孝陵衛一直是南京親軍衛,而朱棣的長陵衛,雖也是由羽林右衛所改(注:羽林右衛改孝陵衛後,複設羽林右衛),卻在景泰年間的《寰宇通誌》裏,不再列為親軍衛。
給剩下皇帝守陵的,幹脆本身就從普通衛裏抽調。】
朱元璋和朱棣聽到這裏,眉頭大皺。
朱元璋到底是人,不能免俗,剛才聽守著自己陵寢的侍衛被調走,已經邪火四冒,如今正好,憋著的火全泄在這裏:“這班孫子們,咱北京那地離關外那麽近,旦夕間就是國都顛覆,還不修武德,你長了腿跑的及,你祖宗墳可沒處挪。”
朱棣:“改朝換代倒也不一定都掘墓……”
朱元璋:“放屁!從曹操開始,這麽幹的人少嗎?”
【老朱的守陵人戰力不錯,自己運氣也很好。幾次戰亂,隻毀壞了地表建築,地宮保存完好,既沒被盜墓賊光顧,也沒遭到其他暴力損害。】
光幕剛說完了孝陵衛長陵衛,語調一轉,竟說起了陵墓來。
不過大家此時已經習慣了這後輩沒事就會扯扯東,扯扯西的風格,看,連名字都改成《明初那點事兒》,也不算跑題了。
朱元璋聽說“自己運氣好”,心先是一鬆,再聽“保存完好”的蓋棺定論出來,一顆心總算是徐徐放迴肚子裏,暗忖:
果然,老天看著咱老朱,知道咱愛民如子,是個好皇帝,這不,到底還是賜下了些福德餘蔭給咱的!
不過咱和夫人的孝陵保全了,也不知道其他龜兒鱉孫的陵墓怎麽樣……長陵如何,葬在各地的藩王墓如何,鳳陽祖墳又如何?
他心中一時複雜,既盼望著光幕多說點關於陵墓的事情,又擔心光幕說出了什麽他害怕聽到的東西。
而朱棣更是緊張,南京的孝陵地表被毀算運氣好,那我北京的長陵呢?!
【國力衰弱,守陵肯定力不從心。《廣陽雜記》記載,到了槐宗那會兒……】
槐宗?
大家可是牢牢記住他。
這個叫大明亡了國的逆孫!
【因為有人指出,孝陵裏頭樹木太多了,恐怕會發生火災,於是槐宗就下旨,讓把孝陵裏頭的朽木都砍去。但是大家知道的,旨意和實際一般是有點出入,太監們呢,就拿著這個聖旨,在孝陵裏頭亂砍亂伐,許多百年樹木都gg了,又沿街叫賣,賤價出售……據說砍了隻剩三分之一。】
大家驚呆了。
和這槐宗一比,朱允炆竟也真是大家的好侄兒/好孫子了。沒看剛剛隻說朱允炆調動孝陵衛,這家夥就恨不得麵壁三年以贖罪過嗎?
犯了陵墓ptsd的朱允炆第一個跳起來:“大明律規定!盜木者杖一百,徒三年!砍樹者,斬!”
罪犯除了包庇罪犯之外,還有可能和罪犯互相攻訐,畢竟,誰也不想真做那萬人嫌的最後一名,對吧?
朱柏難得開口:“國之將亡,必有妖孽啊。”
朱棣也是大怒:“不肖子孫,安敢如此欺你祖宗?!”
朱橚弱弱說:“這槐宗,不會是因砍了老爹陵墓裏的樹而得名的吧?”
朱樉一如既往的刻薄,笑道:“他想得名槐宗,砍老爹的樹做甚,砍他自己的槐樹不就好了?”
朱棡則不免升起許多擔憂來:這到底是哪一支呢?莫不是我這一支的不肖子孫吧?光幕需得多說一些,我也可防範於未然。
老朱雷霆震怒:“孽畜,你若伐了咱的樹木,去抵擋那些叫你亡國的異族便罷了,咱還說你有幾分氣性!結果你被那些文人太監欺了,沿街賤賣,賣的錢恐怕還沒落入自己口袋吧!”
【李自成造反那會兒,倒是沒去南京逛。】
大家又是一驚。
“中分天下的那個李自成!”朱橚叫道。就是他第一次提出李自成乃是“明朝安祿山”的觀點的,現在來看,他是多麽有先見之明啊!
“南京城牆堅固,又有王師重兵囤積於此,這反賊也不敢造次。”耿炳文自信的說,但凡那時守南京城的將軍,有他三分本事,南京絕對破不了!
【他去了鳳陽,掘了那邊的祖墳。】
大家:“……”
朱元璋哪聽得了這個?立刻就要心髒麻痹,熱血上頭。
周圍的內侍們趕緊衝上前來,順後背揉胸口,唿天喚地:“皇爺保重啊!不值當為這逆賊生氣啊!”
將軍們亦是義憤填膺,紛紛怒喝。
朱棣更怒發衝冠:“好賊子!竟會用些下三濫的招數,你要爭奪天下就爭奪天下,與我大明祖墳何幹!這小肚雞腸的賊子豈有德行坐擁天下!”
【這是《綏寇紀略》裏的講法,說他和張獻忠都在,不過《國榷》《明史紀事本末》《平寇誌》的記載,是掃地王張一川和太平王燒的朱家祖墳。整個明朝,從明初到明末都充斥著真真假假的記載,史學大家顧誠先生采信的是後一種,這張一川最後也被張獻忠殺了。】
雖然光幕稍微替李自成解釋了一下,但大家沉重的心,並未獲得絲毫的放鬆。
無論是哪路人馬,他們的祖墳不都被揚了嗎!
再以最壞的可能性去猜測,焉知不會是那李自成張獻忠來了一次,什麽掃地王太平王再來第二次?
至於什麽張獻忠殺張一川,不過是賊寇內鬥罷了,莫非還能是為他們報揚祖墳之仇嗎?哼!
【槐宗呢,聽後大為傷心,哭告太廟,下罪己詔。】
朱元璋罵道:“算你這鱉孫,還有些人性!知道連累了祖宗是件羞愧的事情!”
【七年後,李自成勢不可擋,槐宗有個機靈鬼手下上奏了個“挖墳泄王氣”的小妙招,不久後,李自成祖墳被掘。嘖,這明末啊,可真是優秀的匹配機製。】
皇子們:“……”
將軍們:“……”
老朱:“……”
現場狂烈氣氛為之一冷。
此刻,大家很難不在內心腹誹:你打不過人的辦法是去掘墳,虧你想得出來!
【等到大順滅了都沒能打進南京,這通戰亂也就和孝陵無關。
後來清軍南下,南邊反攻,都拿孝陵當駐軍旅館,幸運的是除了砍點樹木,和殿柱,沒啥大損壞。】
字少事大!
“明朝後麵是順,大順後麵叫清?!”
“駐軍旅館,氣煞我也!”
“這李自成南京都沒打下來,說明壓根沒有統一全國,不過是地方割據爾。”
“我覺得不是,他大概是打了北方,建了北順,咱們退守南方,變成南明。然後又來個清滅了順,再滅了明。”
“如此,這清豈不是如元一般,是異族了?”
大家焦急的往下聽。
【改朝換代後,清麻祖下江南,為了籠絡漢人,他五次拜謁孝陵,三跪九叩,寫了個治隆唐宋的匾額,給它重新上了一層保護罩。】
“為了籠絡漢人——好啊!這清果然和元廷一樣,是個異族!”
“漢人莫非又要變成四等人?!”
朱允炆弱弱的小聲插了一句:“那最後不還是宋嗎。”視頻裏說我當皇帝就如宋一般,結果四叔不也殊途同歸?
針對這句話本來有很多皇子想發表意見的。
但,有人欲言又止了:“為什麽會有皇帝叫麻祖?”
群情激奮的靈堂,霎時一靜。
朱元璋先和傅友德麵麵相覷,再和朱棣麵麵相覷。
活著皇帝叫祖的,一般就一位,朱棣這特殊的成祖也是靠造反和帶孝子嘉靖一起整出來的。雖也有點文盲,好歹也用了不太離譜的“成”字。
這清麻祖活著,又不叫太/祖或者高祖這種開國皇帝專屬稱唿,難道這清朝也和他們大明一樣沒幾代人就內部造反換人了?
若……若是這樣,他得碰上一個比嘉靖還孝順多少倍的賢孫才被封了個“麻”字啊。
也許……也可能那韃子皇帝是文盲,不通漢字,底下的官員藏著反清複明的小心思給他上眼藥,他都不知道呢。
嗯,必是如此!
我大明煌煌五百年,養士撫民,恩義非常,必有仁人誌士,念我大明恩德,哪怕毀家紆難,披肝瀝膽,也在所不惜。
哎!這些文人呀!怎麽迴事?
現在一個個的,天天都和我老朱作對,結果等我老朱走了,等大明亡了,他們倒又一個個惦念起大明的好來,甚至不惜冒著身家性命的風險,暗藏反清複明之誌向?
難道還數驢子的,打著不走,牽著倒退?
朱元璋暗暗腹誹道,但無論如何,知道這“麻祖”之所以出現,有可能是文人弄權的結果,他還是很高興的。
如此冷靜思考以後,朱元璋倒是接收到了光幕這話裏的其他關鍵信息。
“這麻……麻祖,對我的陵墓三跪九叩,說我治隆漢唐,嗯,”朱元璋,“倒是有些眼力。”
老朱也是需要誇讚和認可的嘛。
若是這誇讚和認可,還是來自下一個朝代的祖宗,那自然是大好特好。
不過,若是再想想,這清廷也如元廷一般,是個異族,那原本的十分高興,也就隻剩下三分了。
小民的日子本來就慘。待得異族人統治中原,莫非小民日子會變好?隻會更加淒慘!
畢竟,“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到底,漢人對他們異族而言,不過是個四等牛羊罷了!
真不知後世子孫是怎樣的廢材!如此基業都能敗壞!若天可憐見,叫咱老朱迴到那明末,咱老朱就再讓你們見識見識,什麽叫做“開局一個碗,打了全天下”,到時任是什麽順,什麽清,一概跳梁小醜而已,區區山河再造,咱向天再要五百年!
不得不說是父子。
因為朱棣此時也在想:
五百年了,那比馬還快的戰車總該造出來了吧!有了那玩意兒,就算丟了河山,給我八百戰車,繞著北京襲擾之,敵退我進,敵駐我擾,豈不快哉?或者去漠北遛著他們打也行!
【到了太平天國,孝陵糟了點罪,鍾山兵家必爭之地,雙方在墳頭打架,戰火殃及,殘存的殿宇都焚毀了。】
這下,眾人又驚了。
“先順,後清,馬上又變成太平天國了?”
“聽著感覺清也和元一樣,是個短命王朝啊!”
“胡虜無百年之運,倒也正常。”朱元璋點評一句,這句話,在對元廷的時候,他就說過了。
【打完架的洪秀全跑去孝陵,自稱不肖子孫,希望老朱在天之靈保佑他驅除韃虜,還我神州。
不過我們都知道,他失敗了。】
眾人麻了。
“這太平天國!甚至失敗了,那就還是清嘍?”
“不過這“天國”,聽上去也不怎麽樣,仿佛就和那大明王、小明王一樣。隻知最初的造反名號,不懂得正經治國。”
朱元璋也很讚同:“確實不像是正朔的樣子,手下必沒有如宋夫子那般才學的文人。”
他心中暗暗想道:連驅除韃虜都沒有做到,就來拜我?也太過猴急了吧!
【再到後來,要引退的孫先生來到孝陵,向老朱稟告自己功成身退,也是非常有意思了。祭文裏,他感謝朱元璋再造河山,日月重明之功,而自己,終於使民國一統,算是無罪於老朱了。】
無論如何,光幕講這短短幾句話的功夫裏,大家實在接收到了太過量的訊息。
連老朱都糊塗了。
“怎的,怎的進展怎麽快,又到了這個姓孫的先生?”
“孫先生……孫先生……”朱棣皺眉,“明明有帝皇之實,卻無帝皇之名,這是為何?”
“清之後,太平天國,然後叫民國嗎?”也有人嘀咕這點,“民國是後輩現在的朝代嗎?”
“若是後輩的朝代,那肯定比清強吧!”
“順、清、太平、民若百年,我等五百年,那後輩之朝代豈不是剛剛建立?這個孫先生是退下的開國太上皇?”
“開國皇帝就退位……他又有了一個李世民兒子嗎?”
“怎麽感覺從咱們開始,後麵的朝代都很動蕩呢。”
【可惜啊,戰火還是未能停止,孫先生沒能看到真正和平到來的一天,就已經去世了。】
“怎的統一了還要打仗?”
“想那清定和北元餘孽一樣,在邊關作亂不休。”
“這孫先生要是有個李世民兒子,武德應該也很強吧,還懼怕什麽清廷餘孽不成?”
“不用李世民,有老四這種程度的也可以吧。”
朱棣:“……”
懷疑你們在內涵我而我也有證據。
【他在世時曾說“待我他日辭世後,願向國民乞此一抷土”,死後便依願葬在了鍾山。】
聽到這裏,朱元璋點點頭。
這孫先生,雖沒有真正撲滅戰火,但既然統一了國土,倒也算是一個好漢。而這句“向國民乞此一抷土”,倒有些為國為民,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味道,和他的胃口。
“不錯,和咱做個好鄰居吧。”來自老朱的肯定。
【直到我們建國後,孝陵被列為首批全國文物重點保護單位,才算是徹底安定下來。
如今,孝陵已經恢複了美麗的模樣,地表建築也被精心修複,南京市政府現在有錢了,保護措施biubiu的往上疊。】
“啊……”大家也是失去了語言的能力。大明之後,真是你方唱罷我登場,亂哄哄好一台大戲啊!
原來這民國,還不是後輩的朝代啊?
“順、清、太平、民,及至這後輩。”朱橚算了算,口吃說,“五個朝代分一百年的時光嗎?是不是太亂了點?”
何止亂了點。
差點都能追上五代十國了!
“我說,”朱樉又發現了bug,他很疑惑,“為什麽是後麵五個朝代分一百年?到底誰說我們大明有五百年了?萬一隻有一百年呢?”
然後他就發現。這段話說完,整個靈堂裏的所有人,霎時都用陰惻惻的眼光看著他。
那目光仿佛在說……
崽種,你再說一個字試試!
朱樉雖然時時作死,也沒想馬上就死,哪敢犯這眾怒?當即老老實實閉上嘴巴。
朱棣有理有據的反駁朱樉:“嘉靖那不肖子孫都要搞宗廟了,太廟裏怎麽也有九個皇帝,九個皇帝,哪怕一個20年,都有180年,何況我與爹遠遠不止一人20年。再者嘉靖之後,顯見也有不少皇帝。”
“不錯。”向來冷靜理智的朱棡也點頭,“若隻有區區百年,中間那個‘攝宗’又做何解?”
他此時已經把這攝宗的出現,當成自家這支重整大明山河的重要標簽了。他的後代之中,可是有如光武一樣的存在啊!光武若隻創了個五十年的朝代,焉能名垂千古,後世流芳?
總而言之,除了朱樉,在座的眾人都認為:
大明肯定有五百年,沒有五百年,也有四百九十九年。當然,如果是五百多年,比如五百二三十年,那就更加大好特好了——其實也不是沒有可能。五代十國,整個時代,不也就才七十七年嗎?
於是,他們集體冷落忽略朱樉,把有限的注意力,無限地放在光幕透露的訊息上。
“後輩這朝代,居然修護保護咱的墓了嗎?這朝代,倒是個知禮的朝廷。”朱元璋率先做出定論。
武將們也籲上一口氣。
終於找到安全話題的郭英迫不及待地開口說:“陛下任賢革新,勤政愛民,創五百年之基業,除周天子外再無他人,真乃千萬古一帝也!”
這稱號自在朝堂上喊出來之後,就被郭英暗暗記在心底。
這是有價值的,現在,他就如此順暢地說出這句馬屁:
“不怪後世再如何動蕩,多少真龍天子紛紛出世,也得來陛下陵前拜謁一番,告知陛下他們的功績,依臣愚見,古時有泰山封禪,未來有孝陵拜謁!”
這越是英雄的人呐,越抗拒不了曆史對他的肯定的。
哪怕早創立了不世功績的八八,聽得這話,也不由綻開了個燦爛的笑容。
他暗暗想:
這後輩啊這後輩。每當咱想怪你的時候,你就突然開始誇誇咱,給咱點甜頭是不是?
哼,以為咱是那種,你打個棒子,再給顆棗,就會認可你的人嗎!
……不過,倒正是這樣,可以信信她的話。不用擔心她為了討咱喜歡,胡吹一氣。
想到這裏,朱元璋已經做好了接下去又要聽到些打擊他的話的準備了,並且大度地決定,姑且先原諒後輩,聽聽她到底要說些什麽,再做議定。
反正聽來聽去,這後輩嘛,大體還是肯定他的功績的,對他最不滿的,還是覺得他束縛了女性。
雖然老朱深感自己冤枉,但這事兒,他覺得還是不和這女後輩太過計較,可以詳細聽聽其“生產力”的內容,若是女子也能像男子一樣,“生產”、“產出”,有更多的糧食,讓更多的人吃飽。
他當然也會慎重考慮這件事情的。
沒想到這段誇誇居然還沒完,更有驚喜在後邊:
【在南京市政府的積極牽頭和強勢宣傳下,先後有兩萬市民遊客簽名支持明孝陵申報世界文化遺產。
曆經三年,孝陵終於申遺成功,成為南京這座城市最耀眼的明珠,也是咱們全國老百姓的驕傲。
它附近的明代功臣墓葬群,也幸運的包含在內,被一起列了進去。像徐達啊,常遇春啊什麽的,死後也是緊緊團結在老朱周圍,被老朱保護帶飛,還是蠻有趣的。】
老朱一愣:“世界文化遺產?世界這個字……還有兩萬市民……”
“世界一詞,出自唐朝《楞嚴經》。”說話的是朱柏,他既然是個道士,對佛學當然要研究研究,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世指時間,界指空間,乃至宇宙之意。這句話,想來是說,父皇的孝陵,被全世界所有國家一起保護著。”
“那麽市民遊客,”朱棣亦點頭,“想來就是生活在南京的百姓,以及外地的遊曆之人。”
這樣一解釋,這句話就很好理解了。
600年後,哪怕曆經五個朝代,百姓也沒有忘記600年前,創立了大明朝的一個小乞兒!一個小和尚!
時至那日,朱元璋依舊活在他們的心中。
便如古代的百姓,送清官、好官一頂萬民傘那樣,未來的百姓,也為了保護朱元璋的墓,而不懈奔走與努力。
那時朱元璋還能給與他們什麽呢?隻剩他們給與朱元璋了。
先時所有皇帝來拜,對朱元璋而言,都不過自豪和驕傲,他朱元璋比誰差?隻有別人比不上他!但現在,這些普通百姓的所作所為,卻令他紅了眼眶。
“好,好!”他說,“咱記著百姓沒錯,百姓也記著咱!咱隻給百姓滴水之恩,百姓卻對咱湧泉相報!不止現在記著,六百年後還記著!咱這輩子,真沒白幹,沒白活!”
說到這裏,他們發現光幕上動了起來,先是仿佛飛鳥在天翱翔下瞰的畫麵,無數蒼翠的樹木,如綠雲籠罩大地,這蒼翠群木之間,有一條灰白色的異常平整的大道,大道連接著宮殿。
那金碧輝煌的穹頂,豔紅燦爛的宮牆,無疑不在耀眼的天光下熠熠生輝,仿若是綠雲中那顆無法忽視的金紅寶珠!
正是孝陵!
將軍們也終於聽明白了。
他們聽明白的,不止是朱元璋的陵墓,被全世界所有國家一同保護,他們更聽明白了,中山王、開平王等人,生時被陛下看重,備受榮譽不提,死後,更蒙受被陛下庇護,再被全世界的國家一同保護!
他們看著光幕中的孝陵,當場,眼睛紅了。
真真是蔭如華蓋,庇佑蒼生。
哪料到到了死後,陛下還有這等更勝生時之威望榮耀?!
他們不由看向朱元璋,此時的朱元璋,簡直容光煥發,一刹迴春。
蓋因這個消息,便如一針強心劑那般,狠狠注入了朱元璋的心中。
他老了,覺淺了,精力不濟了,飯也沒有年輕時候吃得多了。
他開始擔心,在這個他越來越虛弱的時間裏,會不會有人想造他的反?會不會有人想掘他的江山?更擔心,他的兒孫們,轄不轄製得住這些驕兵悍將?
於是開始殺。
殺殺殺。
殺個血流成河,殺個幹幹淨淨!
但是現在,他知道了,有一個兒子很成才,再如何的驕兵悍將,對他也構不成威脅。
他還知道了,他老了,但也沒有老,他可以不用對虛弱和死亡那麽恐懼了,因為哪怕在死後,他也依然是永不令人忘懷的洪武大帝,依然庇護得住那些忠心跟他的人!
他們不負咱,咱,到底也不負他們了!
光幕還在絮絮叨叨,狗尾續貂:
【葬的遠一點的沐英就有點可憐了,隻是當地的縣保護單位……】
平西侯真的好可憐!
【而像郭英這樣葬迴老家的就是濟寧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了。】
郭英悄悄籲了一口氣:我老郭還是有點排麵的……
但再想想那“世界文化保護遺產”,又紛紛苦澀上心頭,不是滋味起來。
【還有就是類似傅友德這種,墓沒找到的,就沒有保護了,不過據說傅家寨還搞紀念傅友德大將軍的春節文化活動。】
傅友德終於明白了。
自己的眼光還應該更長遠。
一世主人,生生世世,天長地久,都是主人。
主人的墓旁邊,怎能沒有他傅友德的位置?
進了太廟怎麽算完?無論如何,也要在孝陵那整塊墓!
up對於這處記載,持相信的態度,因為朱允炆確實也沒兵了,而孝陵衛戰鬥力是很強的,據考證,它可能是由羽林右衛改名而來,原本擔任禁衛軍,與金吾,虎賁同屬朱元璋的侍衛部隊,嫡係中的嫡係,所有衛軍裏地位最尊。】
聽到這裏,滿臉複雜的朱允炆不複雜了。
他臉色慢慢紅起來,最終,羞愧地低下腦袋。
甚至不敢去看朱元璋。
前麵那些離譜毒殺皇爺爺拆毀宮殿的事情,不用想,定是假的。但這件事呢?人一步步走到那時候,恐怕已經張皇失措了吧,一念之差,將孝陵衛調出來,也是可能的。
可是,說到底,皇爺爺將大明交到他手上的時候,是多麽強大!皇爺爺留給他的將軍們,也不乏武勇與忠心。
還是自己,才淺德薄,不能守下祖宗基業,甚至連皇爺爺身後的護衛,都不能保全。
朱元璋歎了口氣,安慰朱允炆兩句:“事急從權,這不是錯。”
其餘皇子們卻聽出了老頭未盡的話音。
這不是錯,那什麽是錯?
想必是連孝陵衛都調出來,卻還彈壓不下朱棣這件事,大錯特錯了吧!
【其實從守陵衛也能窺得一些明朝軍事能力的下滑,孝陵衛一直是南京親軍衛,而朱棣的長陵衛,雖也是由羽林右衛所改(注:羽林右衛改孝陵衛後,複設羽林右衛),卻在景泰年間的《寰宇通誌》裏,不再列為親軍衛。
給剩下皇帝守陵的,幹脆本身就從普通衛裏抽調。】
朱元璋和朱棣聽到這裏,眉頭大皺。
朱元璋到底是人,不能免俗,剛才聽守著自己陵寢的侍衛被調走,已經邪火四冒,如今正好,憋著的火全泄在這裏:“這班孫子們,咱北京那地離關外那麽近,旦夕間就是國都顛覆,還不修武德,你長了腿跑的及,你祖宗墳可沒處挪。”
朱棣:“改朝換代倒也不一定都掘墓……”
朱元璋:“放屁!從曹操開始,這麽幹的人少嗎?”
【老朱的守陵人戰力不錯,自己運氣也很好。幾次戰亂,隻毀壞了地表建築,地宮保存完好,既沒被盜墓賊光顧,也沒遭到其他暴力損害。】
光幕剛說完了孝陵衛長陵衛,語調一轉,竟說起了陵墓來。
不過大家此時已經習慣了這後輩沒事就會扯扯東,扯扯西的風格,看,連名字都改成《明初那點事兒》,也不算跑題了。
朱元璋聽說“自己運氣好”,心先是一鬆,再聽“保存完好”的蓋棺定論出來,一顆心總算是徐徐放迴肚子裏,暗忖:
果然,老天看著咱老朱,知道咱愛民如子,是個好皇帝,這不,到底還是賜下了些福德餘蔭給咱的!
不過咱和夫人的孝陵保全了,也不知道其他龜兒鱉孫的陵墓怎麽樣……長陵如何,葬在各地的藩王墓如何,鳳陽祖墳又如何?
他心中一時複雜,既盼望著光幕多說點關於陵墓的事情,又擔心光幕說出了什麽他害怕聽到的東西。
而朱棣更是緊張,南京的孝陵地表被毀算運氣好,那我北京的長陵呢?!
【國力衰弱,守陵肯定力不從心。《廣陽雜記》記載,到了槐宗那會兒……】
槐宗?
大家可是牢牢記住他。
這個叫大明亡了國的逆孫!
【因為有人指出,孝陵裏頭樹木太多了,恐怕會發生火災,於是槐宗就下旨,讓把孝陵裏頭的朽木都砍去。但是大家知道的,旨意和實際一般是有點出入,太監們呢,就拿著這個聖旨,在孝陵裏頭亂砍亂伐,許多百年樹木都gg了,又沿街叫賣,賤價出售……據說砍了隻剩三分之一。】
大家驚呆了。
和這槐宗一比,朱允炆竟也真是大家的好侄兒/好孫子了。沒看剛剛隻說朱允炆調動孝陵衛,這家夥就恨不得麵壁三年以贖罪過嗎?
犯了陵墓ptsd的朱允炆第一個跳起來:“大明律規定!盜木者杖一百,徒三年!砍樹者,斬!”
罪犯除了包庇罪犯之外,還有可能和罪犯互相攻訐,畢竟,誰也不想真做那萬人嫌的最後一名,對吧?
朱柏難得開口:“國之將亡,必有妖孽啊。”
朱棣也是大怒:“不肖子孫,安敢如此欺你祖宗?!”
朱橚弱弱說:“這槐宗,不會是因砍了老爹陵墓裏的樹而得名的吧?”
朱樉一如既往的刻薄,笑道:“他想得名槐宗,砍老爹的樹做甚,砍他自己的槐樹不就好了?”
朱棡則不免升起許多擔憂來:這到底是哪一支呢?莫不是我這一支的不肖子孫吧?光幕需得多說一些,我也可防範於未然。
老朱雷霆震怒:“孽畜,你若伐了咱的樹木,去抵擋那些叫你亡國的異族便罷了,咱還說你有幾分氣性!結果你被那些文人太監欺了,沿街賤賣,賣的錢恐怕還沒落入自己口袋吧!”
【李自成造反那會兒,倒是沒去南京逛。】
大家又是一驚。
“中分天下的那個李自成!”朱橚叫道。就是他第一次提出李自成乃是“明朝安祿山”的觀點的,現在來看,他是多麽有先見之明啊!
“南京城牆堅固,又有王師重兵囤積於此,這反賊也不敢造次。”耿炳文自信的說,但凡那時守南京城的將軍,有他三分本事,南京絕對破不了!
【他去了鳳陽,掘了那邊的祖墳。】
大家:“……”
朱元璋哪聽得了這個?立刻就要心髒麻痹,熱血上頭。
周圍的內侍們趕緊衝上前來,順後背揉胸口,唿天喚地:“皇爺保重啊!不值當為這逆賊生氣啊!”
將軍們亦是義憤填膺,紛紛怒喝。
朱棣更怒發衝冠:“好賊子!竟會用些下三濫的招數,你要爭奪天下就爭奪天下,與我大明祖墳何幹!這小肚雞腸的賊子豈有德行坐擁天下!”
【這是《綏寇紀略》裏的講法,說他和張獻忠都在,不過《國榷》《明史紀事本末》《平寇誌》的記載,是掃地王張一川和太平王燒的朱家祖墳。整個明朝,從明初到明末都充斥著真真假假的記載,史學大家顧誠先生采信的是後一種,這張一川最後也被張獻忠殺了。】
雖然光幕稍微替李自成解釋了一下,但大家沉重的心,並未獲得絲毫的放鬆。
無論是哪路人馬,他們的祖墳不都被揚了嗎!
再以最壞的可能性去猜測,焉知不會是那李自成張獻忠來了一次,什麽掃地王太平王再來第二次?
至於什麽張獻忠殺張一川,不過是賊寇內鬥罷了,莫非還能是為他們報揚祖墳之仇嗎?哼!
【槐宗呢,聽後大為傷心,哭告太廟,下罪己詔。】
朱元璋罵道:“算你這鱉孫,還有些人性!知道連累了祖宗是件羞愧的事情!”
【七年後,李自成勢不可擋,槐宗有個機靈鬼手下上奏了個“挖墳泄王氣”的小妙招,不久後,李自成祖墳被掘。嘖,這明末啊,可真是優秀的匹配機製。】
皇子們:“……”
將軍們:“……”
老朱:“……”
現場狂烈氣氛為之一冷。
此刻,大家很難不在內心腹誹:你打不過人的辦法是去掘墳,虧你想得出來!
【等到大順滅了都沒能打進南京,這通戰亂也就和孝陵無關。
後來清軍南下,南邊反攻,都拿孝陵當駐軍旅館,幸運的是除了砍點樹木,和殿柱,沒啥大損壞。】
字少事大!
“明朝後麵是順,大順後麵叫清?!”
“駐軍旅館,氣煞我也!”
“這李自成南京都沒打下來,說明壓根沒有統一全國,不過是地方割據爾。”
“我覺得不是,他大概是打了北方,建了北順,咱們退守南方,變成南明。然後又來個清滅了順,再滅了明。”
“如此,這清豈不是如元一般,是異族了?”
大家焦急的往下聽。
【改朝換代後,清麻祖下江南,為了籠絡漢人,他五次拜謁孝陵,三跪九叩,寫了個治隆唐宋的匾額,給它重新上了一層保護罩。】
“為了籠絡漢人——好啊!這清果然和元廷一樣,是個異族!”
“漢人莫非又要變成四等人?!”
朱允炆弱弱的小聲插了一句:“那最後不還是宋嗎。”視頻裏說我當皇帝就如宋一般,結果四叔不也殊途同歸?
針對這句話本來有很多皇子想發表意見的。
但,有人欲言又止了:“為什麽會有皇帝叫麻祖?”
群情激奮的靈堂,霎時一靜。
朱元璋先和傅友德麵麵相覷,再和朱棣麵麵相覷。
活著皇帝叫祖的,一般就一位,朱棣這特殊的成祖也是靠造反和帶孝子嘉靖一起整出來的。雖也有點文盲,好歹也用了不太離譜的“成”字。
這清麻祖活著,又不叫太/祖或者高祖這種開國皇帝專屬稱唿,難道這清朝也和他們大明一樣沒幾代人就內部造反換人了?
若……若是這樣,他得碰上一個比嘉靖還孝順多少倍的賢孫才被封了個“麻”字啊。
也許……也可能那韃子皇帝是文盲,不通漢字,底下的官員藏著反清複明的小心思給他上眼藥,他都不知道呢。
嗯,必是如此!
我大明煌煌五百年,養士撫民,恩義非常,必有仁人誌士,念我大明恩德,哪怕毀家紆難,披肝瀝膽,也在所不惜。
哎!這些文人呀!怎麽迴事?
現在一個個的,天天都和我老朱作對,結果等我老朱走了,等大明亡了,他們倒又一個個惦念起大明的好來,甚至不惜冒著身家性命的風險,暗藏反清複明之誌向?
難道還數驢子的,打著不走,牽著倒退?
朱元璋暗暗腹誹道,但無論如何,知道這“麻祖”之所以出現,有可能是文人弄權的結果,他還是很高興的。
如此冷靜思考以後,朱元璋倒是接收到了光幕這話裏的其他關鍵信息。
“這麻……麻祖,對我的陵墓三跪九叩,說我治隆漢唐,嗯,”朱元璋,“倒是有些眼力。”
老朱也是需要誇讚和認可的嘛。
若是這誇讚和認可,還是來自下一個朝代的祖宗,那自然是大好特好。
不過,若是再想想,這清廷也如元廷一般,是個異族,那原本的十分高興,也就隻剩下三分了。
小民的日子本來就慘。待得異族人統治中原,莫非小民日子會變好?隻會更加淒慘!
畢竟,“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到底,漢人對他們異族而言,不過是個四等牛羊罷了!
真不知後世子孫是怎樣的廢材!如此基業都能敗壞!若天可憐見,叫咱老朱迴到那明末,咱老朱就再讓你們見識見識,什麽叫做“開局一個碗,打了全天下”,到時任是什麽順,什麽清,一概跳梁小醜而已,區區山河再造,咱向天再要五百年!
不得不說是父子。
因為朱棣此時也在想:
五百年了,那比馬還快的戰車總該造出來了吧!有了那玩意兒,就算丟了河山,給我八百戰車,繞著北京襲擾之,敵退我進,敵駐我擾,豈不快哉?或者去漠北遛著他們打也行!
【到了太平天國,孝陵糟了點罪,鍾山兵家必爭之地,雙方在墳頭打架,戰火殃及,殘存的殿宇都焚毀了。】
這下,眾人又驚了。
“先順,後清,馬上又變成太平天國了?”
“聽著感覺清也和元一樣,是個短命王朝啊!”
“胡虜無百年之運,倒也正常。”朱元璋點評一句,這句話,在對元廷的時候,他就說過了。
【打完架的洪秀全跑去孝陵,自稱不肖子孫,希望老朱在天之靈保佑他驅除韃虜,還我神州。
不過我們都知道,他失敗了。】
眾人麻了。
“這太平天國!甚至失敗了,那就還是清嘍?”
“不過這“天國”,聽上去也不怎麽樣,仿佛就和那大明王、小明王一樣。隻知最初的造反名號,不懂得正經治國。”
朱元璋也很讚同:“確實不像是正朔的樣子,手下必沒有如宋夫子那般才學的文人。”
他心中暗暗想道:連驅除韃虜都沒有做到,就來拜我?也太過猴急了吧!
【再到後來,要引退的孫先生來到孝陵,向老朱稟告自己功成身退,也是非常有意思了。祭文裏,他感謝朱元璋再造河山,日月重明之功,而自己,終於使民國一統,算是無罪於老朱了。】
無論如何,光幕講這短短幾句話的功夫裏,大家實在接收到了太過量的訊息。
連老朱都糊塗了。
“怎的,怎的進展怎麽快,又到了這個姓孫的先生?”
“孫先生……孫先生……”朱棣皺眉,“明明有帝皇之實,卻無帝皇之名,這是為何?”
“清之後,太平天國,然後叫民國嗎?”也有人嘀咕這點,“民國是後輩現在的朝代嗎?”
“若是後輩的朝代,那肯定比清強吧!”
“順、清、太平、民若百年,我等五百年,那後輩之朝代豈不是剛剛建立?這個孫先生是退下的開國太上皇?”
“開國皇帝就退位……他又有了一個李世民兒子嗎?”
“怎麽感覺從咱們開始,後麵的朝代都很動蕩呢。”
【可惜啊,戰火還是未能停止,孫先生沒能看到真正和平到來的一天,就已經去世了。】
“怎的統一了還要打仗?”
“想那清定和北元餘孽一樣,在邊關作亂不休。”
“這孫先生要是有個李世民兒子,武德應該也很強吧,還懼怕什麽清廷餘孽不成?”
“不用李世民,有老四這種程度的也可以吧。”
朱棣:“……”
懷疑你們在內涵我而我也有證據。
【他在世時曾說“待我他日辭世後,願向國民乞此一抷土”,死後便依願葬在了鍾山。】
聽到這裏,朱元璋點點頭。
這孫先生,雖沒有真正撲滅戰火,但既然統一了國土,倒也算是一個好漢。而這句“向國民乞此一抷土”,倒有些為國為民,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味道,和他的胃口。
“不錯,和咱做個好鄰居吧。”來自老朱的肯定。
【直到我們建國後,孝陵被列為首批全國文物重點保護單位,才算是徹底安定下來。
如今,孝陵已經恢複了美麗的模樣,地表建築也被精心修複,南京市政府現在有錢了,保護措施biubiu的往上疊。】
“啊……”大家也是失去了語言的能力。大明之後,真是你方唱罷我登場,亂哄哄好一台大戲啊!
原來這民國,還不是後輩的朝代啊?
“順、清、太平、民,及至這後輩。”朱橚算了算,口吃說,“五個朝代分一百年的時光嗎?是不是太亂了點?”
何止亂了點。
差點都能追上五代十國了!
“我說,”朱樉又發現了bug,他很疑惑,“為什麽是後麵五個朝代分一百年?到底誰說我們大明有五百年了?萬一隻有一百年呢?”
然後他就發現。這段話說完,整個靈堂裏的所有人,霎時都用陰惻惻的眼光看著他。
那目光仿佛在說……
崽種,你再說一個字試試!
朱樉雖然時時作死,也沒想馬上就死,哪敢犯這眾怒?當即老老實實閉上嘴巴。
朱棣有理有據的反駁朱樉:“嘉靖那不肖子孫都要搞宗廟了,太廟裏怎麽也有九個皇帝,九個皇帝,哪怕一個20年,都有180年,何況我與爹遠遠不止一人20年。再者嘉靖之後,顯見也有不少皇帝。”
“不錯。”向來冷靜理智的朱棡也點頭,“若隻有區區百年,中間那個‘攝宗’又做何解?”
他此時已經把這攝宗的出現,當成自家這支重整大明山河的重要標簽了。他的後代之中,可是有如光武一樣的存在啊!光武若隻創了個五十年的朝代,焉能名垂千古,後世流芳?
總而言之,除了朱樉,在座的眾人都認為:
大明肯定有五百年,沒有五百年,也有四百九十九年。當然,如果是五百多年,比如五百二三十年,那就更加大好特好了——其實也不是沒有可能。五代十國,整個時代,不也就才七十七年嗎?
於是,他們集體冷落忽略朱樉,把有限的注意力,無限地放在光幕透露的訊息上。
“後輩這朝代,居然修護保護咱的墓了嗎?這朝代,倒是個知禮的朝廷。”朱元璋率先做出定論。
武將們也籲上一口氣。
終於找到安全話題的郭英迫不及待地開口說:“陛下任賢革新,勤政愛民,創五百年之基業,除周天子外再無他人,真乃千萬古一帝也!”
這稱號自在朝堂上喊出來之後,就被郭英暗暗記在心底。
這是有價值的,現在,他就如此順暢地說出這句馬屁:
“不怪後世再如何動蕩,多少真龍天子紛紛出世,也得來陛下陵前拜謁一番,告知陛下他們的功績,依臣愚見,古時有泰山封禪,未來有孝陵拜謁!”
這越是英雄的人呐,越抗拒不了曆史對他的肯定的。
哪怕早創立了不世功績的八八,聽得這話,也不由綻開了個燦爛的笑容。
他暗暗想:
這後輩啊這後輩。每當咱想怪你的時候,你就突然開始誇誇咱,給咱點甜頭是不是?
哼,以為咱是那種,你打個棒子,再給顆棗,就會認可你的人嗎!
……不過,倒正是這樣,可以信信她的話。不用擔心她為了討咱喜歡,胡吹一氣。
想到這裏,朱元璋已經做好了接下去又要聽到些打擊他的話的準備了,並且大度地決定,姑且先原諒後輩,聽聽她到底要說些什麽,再做議定。
反正聽來聽去,這後輩嘛,大體還是肯定他的功績的,對他最不滿的,還是覺得他束縛了女性。
雖然老朱深感自己冤枉,但這事兒,他覺得還是不和這女後輩太過計較,可以詳細聽聽其“生產力”的內容,若是女子也能像男子一樣,“生產”、“產出”,有更多的糧食,讓更多的人吃飽。
他當然也會慎重考慮這件事情的。
沒想到這段誇誇居然還沒完,更有驚喜在後邊:
【在南京市政府的積極牽頭和強勢宣傳下,先後有兩萬市民遊客簽名支持明孝陵申報世界文化遺產。
曆經三年,孝陵終於申遺成功,成為南京這座城市最耀眼的明珠,也是咱們全國老百姓的驕傲。
它附近的明代功臣墓葬群,也幸運的包含在內,被一起列了進去。像徐達啊,常遇春啊什麽的,死後也是緊緊團結在老朱周圍,被老朱保護帶飛,還是蠻有趣的。】
老朱一愣:“世界文化遺產?世界這個字……還有兩萬市民……”
“世界一詞,出自唐朝《楞嚴經》。”說話的是朱柏,他既然是個道士,對佛學當然要研究研究,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世指時間,界指空間,乃至宇宙之意。這句話,想來是說,父皇的孝陵,被全世界所有國家一起保護著。”
“那麽市民遊客,”朱棣亦點頭,“想來就是生活在南京的百姓,以及外地的遊曆之人。”
這樣一解釋,這句話就很好理解了。
600年後,哪怕曆經五個朝代,百姓也沒有忘記600年前,創立了大明朝的一個小乞兒!一個小和尚!
時至那日,朱元璋依舊活在他們的心中。
便如古代的百姓,送清官、好官一頂萬民傘那樣,未來的百姓,也為了保護朱元璋的墓,而不懈奔走與努力。
那時朱元璋還能給與他們什麽呢?隻剩他們給與朱元璋了。
先時所有皇帝來拜,對朱元璋而言,都不過自豪和驕傲,他朱元璋比誰差?隻有別人比不上他!但現在,這些普通百姓的所作所為,卻令他紅了眼眶。
“好,好!”他說,“咱記著百姓沒錯,百姓也記著咱!咱隻給百姓滴水之恩,百姓卻對咱湧泉相報!不止現在記著,六百年後還記著!咱這輩子,真沒白幹,沒白活!”
說到這裏,他們發現光幕上動了起來,先是仿佛飛鳥在天翱翔下瞰的畫麵,無數蒼翠的樹木,如綠雲籠罩大地,這蒼翠群木之間,有一條灰白色的異常平整的大道,大道連接著宮殿。
那金碧輝煌的穹頂,豔紅燦爛的宮牆,無疑不在耀眼的天光下熠熠生輝,仿若是綠雲中那顆無法忽視的金紅寶珠!
正是孝陵!
將軍們也終於聽明白了。
他們聽明白的,不止是朱元璋的陵墓,被全世界所有國家一同保護,他們更聽明白了,中山王、開平王等人,生時被陛下看重,備受榮譽不提,死後,更蒙受被陛下庇護,再被全世界的國家一同保護!
他們看著光幕中的孝陵,當場,眼睛紅了。
真真是蔭如華蓋,庇佑蒼生。
哪料到到了死後,陛下還有這等更勝生時之威望榮耀?!
他們不由看向朱元璋,此時的朱元璋,簡直容光煥發,一刹迴春。
蓋因這個消息,便如一針強心劑那般,狠狠注入了朱元璋的心中。
他老了,覺淺了,精力不濟了,飯也沒有年輕時候吃得多了。
他開始擔心,在這個他越來越虛弱的時間裏,會不會有人想造他的反?會不會有人想掘他的江山?更擔心,他的兒孫們,轄不轄製得住這些驕兵悍將?
於是開始殺。
殺殺殺。
殺個血流成河,殺個幹幹淨淨!
但是現在,他知道了,有一個兒子很成才,再如何的驕兵悍將,對他也構不成威脅。
他還知道了,他老了,但也沒有老,他可以不用對虛弱和死亡那麽恐懼了,因為哪怕在死後,他也依然是永不令人忘懷的洪武大帝,依然庇護得住那些忠心跟他的人!
他們不負咱,咱,到底也不負他們了!
光幕還在絮絮叨叨,狗尾續貂:
【葬的遠一點的沐英就有點可憐了,隻是當地的縣保護單位……】
平西侯真的好可憐!
【而像郭英這樣葬迴老家的就是濟寧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了。】
郭英悄悄籲了一口氣:我老郭還是有點排麵的……
但再想想那“世界文化保護遺產”,又紛紛苦澀上心頭,不是滋味起來。
【還有就是類似傅友德這種,墓沒找到的,就沒有保護了,不過據說傅家寨還搞紀念傅友德大將軍的春節文化活動。】
傅友德終於明白了。
自己的眼光還應該更長遠。
一世主人,生生世世,天長地久,都是主人。
主人的墓旁邊,怎能沒有他傅友德的位置?
進了太廟怎麽算完?無論如何,也要在孝陵那整塊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