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打一拉罷了。
孫福兒微微揚起臉,很快壓抑住了情緒。
這樣才對。
昨日繾綣溫柔的皇帝,隻是假象罷了。
她就不該起了一點期待。
沒有期待,自然也就沒有失望。
原本她還指望博得皇帝的恩寵,然後再去給孫家翻案,現在看來,是她的想法過於天真了。
皇帝眼裏,自個兒的江山社稷才是最要緊的。
至於嬪妃們,那就是他禦花園的花兒朵兒,喜歡就摘一朵;不喜歡就丟一邊,根本就沒當迴事兒。
而她這個連嬪妃都算不上的,就更不打緊了。
但孫福兒沒流露出一絲失望。
她在宮裏生活多年,知道自個兒該把這出戲唱下去,唱到不能唱為止。
反正假的事兒,一直演下去,那就是真的了。
去養心殿的路不長,很快就到了。
孫福兒解開了披風,遞給了門口值守的小太監,摸了一下鬢角的蝴蝶金釵,笑盈盈地跨進了殿。
此刻,皇帝正穿著常服坐著看折子,頭都沒抬一下。
孫福兒蓮步輕盈,走上前,行了跪拜大禮,然後按照宮女的規矩,默默地跪在那。
皇帝沒叫起來,她是不能起來的。
皇帝似是在認真看折子,對她恍若未見。
於是,孫福兒就一直跪著。
好在她有罰跪的底子,她早年吃了不少苦頭。孫福兒還是小宮女時,帶她的嬤嬤們姑姑們對她不滿意,或者她們遇到什麽事不高興了,她們就會責罰孫福兒。她就不得不頂著瓦片,在毒辣的太陽下,一跪跪兩個時辰。如今和那時候比起來,根本不算什麽。她現在跪的地方是養心殿的東暖閣,地上鋪著厚密的地毯,跪著一點都不疼。
就是養心殿的炭火太足,屋裏太暖和,她的衣裳穿得厚了,不一會兒,就熱出了汗。
皇帝心思大半在折子上,偶爾往下頭瞥兩眼,就見昨日那突然冒出的宮女正老老實實跪著,腰挺得筆直。
他在心裏哂笑。
人看著規矩,怎麽幹出來的事那麽不規矩?
昨夜配合得那麽好,她約莫是被精心調養出來的。
皇帝來了興致。他倒要看看,究竟是何方人等,能把這麽一個嬌滴滴的美人悄無聲息地塞到他身邊。背後的人這麽大費周章,究竟葫蘆裏賣的什麽藥?
衛廠輪番上陣,對昨日和她一道的那個小太監下了狠手,把人都問沒了,但沒問出來什麽。
兩個人用過的腰牌,也放在了皇帝的案頭,是仿造的,幾乎以假亂真。
他們的經曆也羅列出來,自然也都有各自舊友,可都是些無關痛癢的小人物,看不出來與什麽勢力有瓜葛。
線索到這裏就全斷了。
其實,皇帝大可不必這樣大費周折。
這附近已經重新布置了一番,跟鐵桶一般。而這兩個人螻蟻而已,沒有就沒有了。但他還是留了眼前的宮女性命。
不遠處,跪著的這宮女烏發如雲,身段嫋娜,姿色極好,是個可人兒。
皇帝眯了眯眼,就姑且賞玩幾日。
他籠絡一下,探一下底細。
對了,這宮女叫什麽來著?
他想起了名字,開口:“福兒,你起來。”
皇帝的聲音不疾不徐,帶了一分的暖意。
孫福兒一直低著頭,感受到皇帝看她的目光裏帶著審視。
這沒意外。
孫福兒起身,聲音裏多了嬌軟:“奴婢謝恩。”
皇帝吩咐:“傳膳。”
宮中,正兒八經就是早膳、晚膳兩頓,規矩比較多。午膳和夜宵更像是點心,就隨意許多。
晚膳擺在東暖閣裏,黃花梨龍紋長條桌上擺了百種菜,琳琅滿目。
說是一道用膳,但孫福兒是沒資格和皇帝坐在一張桌上吃飯的。她就坐在腳踏板上,旁邊放了一張矮桌。
皇帝守著食不言的規矩,獨自一人坐在長桌的那頭用膳。
防著旁人了解他的喜好,他在侍膳太監試過這一道菜後,才有侍膳太監將菜夾到他麵前。這時,皇帝才會不緊不慢地去吃,而且每樣菜隻會吃一口。
而他吃過的菜,之後就會從長桌上撤下來,端到孫福兒跟前。
旁邊侍膳的太監便夾了一筷子到她碗裏。
孫福兒就吃這一口。
之後,這道菜就被端出去了。
說實在的,這種用膳,雖然吃得飽,但是真吃不好。尤其是這樣的冬天,就算是室內有炭火,但這樣一樣樣菜輪過去,冷盤倒也罷了,鍋子都是溫吞吞的,吃著不大舒服。
可皇帝用膳都是有規矩的。照著規矩來,就是這個樣子。
皇帝道:“依例賜膳六宮。”
這個事兒,孫福兒知道。一個月裏,皇帝會賜膳六宮一兩迴。每到這時候,嬪妃們都很在意。她們以得到皇帝的賜膳為榮,一般也隻有一宮主位才會有這樣的體麵。而她當時伺候的徐選侍隻有到過年,才能得到一道菜。
妃位能得到六道禦賜菜,嬪位能得到四道菜。雖然這個是定數,但沒規定是什麽菜。嬪妃們以得到珍饈為喜,以得到尋常菜為懼,相互之間還會打聽比較這些菜。
六宮裏頭就算淑妃、德妃最喜歡比。她們會從這些菜品的賞賜上,揣測皇帝更寵愛誰多一點。得了好一點菜的那一方,就會在另一方跟前炫耀。
原來孫福兒也是覺得這裏頭就是皇帝在暗示態度,但現在她親眼見了,就不這麽想了。
皇帝根本不會管得那麽細,這裏麵都是送膳的那些太監在管事。
不過,孫福兒就算知道,也沒辦法出去說,她根本出不去。就算出得去,她去說了,人家也未必信。
世人隻會相信他們願意相信的事情。
這頓飯,孫福兒吃得累得慌。
整個東暖閣裏,除了傳膳太監報菜名,沒人說話,連碗筷的碰撞聲都沒有。
皇帝用膳的動作優雅,即便是喝湯,也是沒有一點聲音的。
這時,陳玉道:“皇上,敬事房來請旨了。”
皇帝道:“叫去。”
也就是今晚皇帝不招幸嬪妃了。
陳玉得了話,就去吩咐了。他走出養心殿,就見敬事房的管事太監周順領著兩個小太監裏候在外頭。
兩個太監各端著一個托盤,裏麵擺著嬪妃的綠頭牌。
孫福兒微微揚起臉,很快壓抑住了情緒。
這樣才對。
昨日繾綣溫柔的皇帝,隻是假象罷了。
她就不該起了一點期待。
沒有期待,自然也就沒有失望。
原本她還指望博得皇帝的恩寵,然後再去給孫家翻案,現在看來,是她的想法過於天真了。
皇帝眼裏,自個兒的江山社稷才是最要緊的。
至於嬪妃們,那就是他禦花園的花兒朵兒,喜歡就摘一朵;不喜歡就丟一邊,根本就沒當迴事兒。
而她這個連嬪妃都算不上的,就更不打緊了。
但孫福兒沒流露出一絲失望。
她在宮裏生活多年,知道自個兒該把這出戲唱下去,唱到不能唱為止。
反正假的事兒,一直演下去,那就是真的了。
去養心殿的路不長,很快就到了。
孫福兒解開了披風,遞給了門口值守的小太監,摸了一下鬢角的蝴蝶金釵,笑盈盈地跨進了殿。
此刻,皇帝正穿著常服坐著看折子,頭都沒抬一下。
孫福兒蓮步輕盈,走上前,行了跪拜大禮,然後按照宮女的規矩,默默地跪在那。
皇帝沒叫起來,她是不能起來的。
皇帝似是在認真看折子,對她恍若未見。
於是,孫福兒就一直跪著。
好在她有罰跪的底子,她早年吃了不少苦頭。孫福兒還是小宮女時,帶她的嬤嬤們姑姑們對她不滿意,或者她們遇到什麽事不高興了,她們就會責罰孫福兒。她就不得不頂著瓦片,在毒辣的太陽下,一跪跪兩個時辰。如今和那時候比起來,根本不算什麽。她現在跪的地方是養心殿的東暖閣,地上鋪著厚密的地毯,跪著一點都不疼。
就是養心殿的炭火太足,屋裏太暖和,她的衣裳穿得厚了,不一會兒,就熱出了汗。
皇帝心思大半在折子上,偶爾往下頭瞥兩眼,就見昨日那突然冒出的宮女正老老實實跪著,腰挺得筆直。
他在心裏哂笑。
人看著規矩,怎麽幹出來的事那麽不規矩?
昨夜配合得那麽好,她約莫是被精心調養出來的。
皇帝來了興致。他倒要看看,究竟是何方人等,能把這麽一個嬌滴滴的美人悄無聲息地塞到他身邊。背後的人這麽大費周章,究竟葫蘆裏賣的什麽藥?
衛廠輪番上陣,對昨日和她一道的那個小太監下了狠手,把人都問沒了,但沒問出來什麽。
兩個人用過的腰牌,也放在了皇帝的案頭,是仿造的,幾乎以假亂真。
他們的經曆也羅列出來,自然也都有各自舊友,可都是些無關痛癢的小人物,看不出來與什麽勢力有瓜葛。
線索到這裏就全斷了。
其實,皇帝大可不必這樣大費周折。
這附近已經重新布置了一番,跟鐵桶一般。而這兩個人螻蟻而已,沒有就沒有了。但他還是留了眼前的宮女性命。
不遠處,跪著的這宮女烏發如雲,身段嫋娜,姿色極好,是個可人兒。
皇帝眯了眯眼,就姑且賞玩幾日。
他籠絡一下,探一下底細。
對了,這宮女叫什麽來著?
他想起了名字,開口:“福兒,你起來。”
皇帝的聲音不疾不徐,帶了一分的暖意。
孫福兒一直低著頭,感受到皇帝看她的目光裏帶著審視。
這沒意外。
孫福兒起身,聲音裏多了嬌軟:“奴婢謝恩。”
皇帝吩咐:“傳膳。”
宮中,正兒八經就是早膳、晚膳兩頓,規矩比較多。午膳和夜宵更像是點心,就隨意許多。
晚膳擺在東暖閣裏,黃花梨龍紋長條桌上擺了百種菜,琳琅滿目。
說是一道用膳,但孫福兒是沒資格和皇帝坐在一張桌上吃飯的。她就坐在腳踏板上,旁邊放了一張矮桌。
皇帝守著食不言的規矩,獨自一人坐在長桌的那頭用膳。
防著旁人了解他的喜好,他在侍膳太監試過這一道菜後,才有侍膳太監將菜夾到他麵前。這時,皇帝才會不緊不慢地去吃,而且每樣菜隻會吃一口。
而他吃過的菜,之後就會從長桌上撤下來,端到孫福兒跟前。
旁邊侍膳的太監便夾了一筷子到她碗裏。
孫福兒就吃這一口。
之後,這道菜就被端出去了。
說實在的,這種用膳,雖然吃得飽,但是真吃不好。尤其是這樣的冬天,就算是室內有炭火,但這樣一樣樣菜輪過去,冷盤倒也罷了,鍋子都是溫吞吞的,吃著不大舒服。
可皇帝用膳都是有規矩的。照著規矩來,就是這個樣子。
皇帝道:“依例賜膳六宮。”
這個事兒,孫福兒知道。一個月裏,皇帝會賜膳六宮一兩迴。每到這時候,嬪妃們都很在意。她們以得到皇帝的賜膳為榮,一般也隻有一宮主位才會有這樣的體麵。而她當時伺候的徐選侍隻有到過年,才能得到一道菜。
妃位能得到六道禦賜菜,嬪位能得到四道菜。雖然這個是定數,但沒規定是什麽菜。嬪妃們以得到珍饈為喜,以得到尋常菜為懼,相互之間還會打聽比較這些菜。
六宮裏頭就算淑妃、德妃最喜歡比。她們會從這些菜品的賞賜上,揣測皇帝更寵愛誰多一點。得了好一點菜的那一方,就會在另一方跟前炫耀。
原來孫福兒也是覺得這裏頭就是皇帝在暗示態度,但現在她親眼見了,就不這麽想了。
皇帝根本不會管得那麽細,這裏麵都是送膳的那些太監在管事。
不過,孫福兒就算知道,也沒辦法出去說,她根本出不去。就算出得去,她去說了,人家也未必信。
世人隻會相信他們願意相信的事情。
這頓飯,孫福兒吃得累得慌。
整個東暖閣裏,除了傳膳太監報菜名,沒人說話,連碗筷的碰撞聲都沒有。
皇帝用膳的動作優雅,即便是喝湯,也是沒有一點聲音的。
這時,陳玉道:“皇上,敬事房來請旨了。”
皇帝道:“叫去。”
也就是今晚皇帝不招幸嬪妃了。
陳玉得了話,就去吩咐了。他走出養心殿,就見敬事房的管事太監周順領著兩個小太監裏候在外頭。
兩個太監各端著一個托盤,裏麵擺著嬪妃的綠頭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