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話之人乃尚書令兼兵部尚書賈阮,白任雖已成皇太弟,卻並未將自己的勢力引入朝堂,關鍵時刻更應沉住氣,耐得住寂寞的人才能看見最後的勝利。
“尚書令所言極是,殿下,我們應盡快製定出詳細方案,明確會盟的時間。”
丞相王邯點了點頭,對白衍的病情表示擔憂,並認同賈阮的觀點。
他認為,以白衍目前的身體狀況,親自前往二帝關參加會盟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因此,代表朝廷出席會盟的重任無疑將落在皇太弟白任身上。
此時,確定會盟的具體事宜成為當務之急,其他瑣碎事務可以留到下一次朝會再行商議。
聽到王邯的提議,白任點頭表示同意,隨後結束朝議,邁步向宮內走去。
朝會結束後,那些沒有擔任重要職務的官員紛紛離開皇宮,而留下的則是三品以上手握實權的重臣。
一旦確定會盟時間,哪些人留守京城,哪些人隨白任出行,都需要謹慎安排。此刻,他們隻能耐心等待皇帝下達的下一步指令。
不久之後,宮中傳來消息,白衍決定召見大臣們。丞相王邯、尚書令賈阮、振威將軍閻蒼和秦王白柏等人均在召見之列。
眾臣很快就來到宮內,此時的白衍已經被人從床榻上扶坐起來,皇太弟白任更是親自坐在他的床榻上扶著他。
待到眾臣進來後,才將靠枕放在其背後做支撐,隨後便與眾大臣一起行禮。
“臣等參見陛下,願陛下龍體安康。”
“眾卿不必多禮,事情朕已經聽皇太弟說了,此事務必要盡快決斷,萬萬不能怠慢了趙國使臣。”
秦趙兩國同盟了二十餘載,一直都是兄友弟恭,如今趙國勢弱,要尊秦國為兄重新訂立盟約,秦國當然不能妄自尊大,反而在這個關鍵時刻需要更加小心謹慎。
“臣等遵命!”眾臣應下之後,靜靜等待著接下來關於人員的安排。
“此次會盟以皇太弟白任為首,尚書令賈阮、禮部尚書裴耀為輔,由武衛將軍藍曖調集北軍三千兵馬護送諸位前往二帝關會盟;
這段時間,朝中大事交由丞相王邯、大宗正白煥輔佐秦王處理,振威將軍閻蒼暫時接管南北二軍,拱衛皇宮...”
“臣等領命!”
此次出行的規模相較於第一次二帝關會盟來說,確實要小得多。
畢竟這一次會盟是在兩國各自的領土上舉行,而且如今晉國的國力有所衰退,沒必要耗費太多人力物力來展示實力。
遙想當年第一次二帝關會盟時,為了顯示自身的強大,秦國派出了五千精銳護送白羽前往二帝關,而趙國方麵派出的兵力則更多。
與第一次會盟時雙方互不了解不同,經過二十多年的同盟關係,兩國之間已建立起深厚的信任和默契。
此外,趙國已經明確表示願意尊秦,因此秦國也應該展現出更大度的姿態。這樣一來,既能體現秦國的氣度,又能鞏固兩國的聯盟關係。
此次出行的成員中,白任無疑是核心人物。而裴耀曾擔任大鴻臚,負責外交事務,如今轉任禮部尚書,更能遊刃有餘地處理國家間的交往事宜。
賈阮作為秦國新一代文官領袖,代表著朝廷官員的形象和聲譽,派他前往會盟可謂恰到好處。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白衍竟再次將朝廷大事托付給王邯。
自從白衍登基後,特別是閻蒼提出六部製度削弱了丞相權力後,王邯在朝堂中的影響力逐漸下降。
連閻蒼都認為此次會盟應由王邯領隊,因為他曾參加過首次會盟,且其地位和資曆完全有資格擔當此任。
‘王丞相依然深受皇帝信任!’
白衍的這一決策讓眾人對朝堂局勢有了更清晰的認識。盡管有人認為“一代新人換舊人”,但目前來看,這種說法還為時尚早。
至於閻蒼的任命倒是沒有出乎大家的預料,畢竟他雖然戰功赫赫,但資曆尚淺,還無法勝任輔政大臣一職。
然而,將城外的南北二軍軍權全數交給他,這無疑讓他成為了一個舉足輕重的人物。手中掌握著近萬軍隊的閻蒼,在保定城可是一股不容忽視的力量。
而且,閻蒼過往的戰績也讓人對他充滿信心。任何想要在此時挑起事端的人,都不得不掂量一下是否能承受得住來自閻蒼的雷霆一擊。
因此,白衍將軍權交給他,的確是最明智的決策。
“剩下的事就由你們自己商量,朕乏了,諸位先行退去吧。“白衍疲憊地說道。
“臣等必不辜負陛下使命,臣等告退!“眾臣恭敬地行禮後離去。
說了這麽多話,又思考了政事,白衍的精力已經耗盡。眾臣離開後,白衍迴到小朝堂繼續商議最後的布置。
經過一番激烈的討論,他們最終確定了最後的人選,並安排好了相關器物。接著,他們又將趙國使者請來,就會盟的時間、議程等細節進行了仔細的協商。
最終,雙方確定在次年春天於二帝關舉行會盟,屆時兩國的代表將親自出席,共商大計。
二三一年十一月,趙國使臣返國後,趙國朝廷正式公布趙帝唐平的死訊。消息傳開,趙國上下陷入悲痛之中,百姓們無不痛哭流涕。
唐平作為趙國的開國皇帝,深受人民愛戴和尊敬。他的離世讓人難以接受,許多人沉浸在哀傷之中。
隨後的十二月,朝廷宣布了新帝的人選——唐平的三子,現任太子唐卞。
起初,趙國臣民對這位新太子並不熟悉,但很快,民間開始流傳起有關他的各種傳說。
有人說唐卞是天上的紫微星轉世,他出生時宮中紫光四射,整個皇宮上空都彌漫著紫氣東來的壯觀景象;
還有人提及唐卞的一頭白發,據說這是因為他母親唐昭儀曾夢見一隻白鳳凰飛到她的頭上,次日便懷有身孕,所以唐卞被視為白鳳凰之子;
還有一些更離譜的說天上的仙人下凡摸過唐卞的頭發,賜予了他智慧,所以他的頭發才變成了白色,滿頭的白發代表了唐卞無窮無盡的智慧。
這些傳言迅速傳遍全國,使得人們對新帝充滿期待。
總之,趙國朝堂對於唐卞上位早有準備,所以唐卞的繼位並未在趙國引發太多波瀾。
隨著時間的推移,唐卞繼位的日子日益臨近,趙國臣民們都滿心歡喜地期待著這位新君的登基。
在這期間,宮廷內部也在緊鑼密鼓地籌備繼位儀式,力求萬無一失。同時,唐卞本人也在刻苦鑽研治國理政之道,為肩負起國家的重任做好充分準備。
“尚書令所言極是,殿下,我們應盡快製定出詳細方案,明確會盟的時間。”
丞相王邯點了點頭,對白衍的病情表示擔憂,並認同賈阮的觀點。
他認為,以白衍目前的身體狀況,親自前往二帝關參加會盟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因此,代表朝廷出席會盟的重任無疑將落在皇太弟白任身上。
此時,確定會盟的具體事宜成為當務之急,其他瑣碎事務可以留到下一次朝會再行商議。
聽到王邯的提議,白任點頭表示同意,隨後結束朝議,邁步向宮內走去。
朝會結束後,那些沒有擔任重要職務的官員紛紛離開皇宮,而留下的則是三品以上手握實權的重臣。
一旦確定會盟時間,哪些人留守京城,哪些人隨白任出行,都需要謹慎安排。此刻,他們隻能耐心等待皇帝下達的下一步指令。
不久之後,宮中傳來消息,白衍決定召見大臣們。丞相王邯、尚書令賈阮、振威將軍閻蒼和秦王白柏等人均在召見之列。
眾臣很快就來到宮內,此時的白衍已經被人從床榻上扶坐起來,皇太弟白任更是親自坐在他的床榻上扶著他。
待到眾臣進來後,才將靠枕放在其背後做支撐,隨後便與眾大臣一起行禮。
“臣等參見陛下,願陛下龍體安康。”
“眾卿不必多禮,事情朕已經聽皇太弟說了,此事務必要盡快決斷,萬萬不能怠慢了趙國使臣。”
秦趙兩國同盟了二十餘載,一直都是兄友弟恭,如今趙國勢弱,要尊秦國為兄重新訂立盟約,秦國當然不能妄自尊大,反而在這個關鍵時刻需要更加小心謹慎。
“臣等遵命!”眾臣應下之後,靜靜等待著接下來關於人員的安排。
“此次會盟以皇太弟白任為首,尚書令賈阮、禮部尚書裴耀為輔,由武衛將軍藍曖調集北軍三千兵馬護送諸位前往二帝關會盟;
這段時間,朝中大事交由丞相王邯、大宗正白煥輔佐秦王處理,振威將軍閻蒼暫時接管南北二軍,拱衛皇宮...”
“臣等領命!”
此次出行的規模相較於第一次二帝關會盟來說,確實要小得多。
畢竟這一次會盟是在兩國各自的領土上舉行,而且如今晉國的國力有所衰退,沒必要耗費太多人力物力來展示實力。
遙想當年第一次二帝關會盟時,為了顯示自身的強大,秦國派出了五千精銳護送白羽前往二帝關,而趙國方麵派出的兵力則更多。
與第一次會盟時雙方互不了解不同,經過二十多年的同盟關係,兩國之間已建立起深厚的信任和默契。
此外,趙國已經明確表示願意尊秦,因此秦國也應該展現出更大度的姿態。這樣一來,既能體現秦國的氣度,又能鞏固兩國的聯盟關係。
此次出行的成員中,白任無疑是核心人物。而裴耀曾擔任大鴻臚,負責外交事務,如今轉任禮部尚書,更能遊刃有餘地處理國家間的交往事宜。
賈阮作為秦國新一代文官領袖,代表著朝廷官員的形象和聲譽,派他前往會盟可謂恰到好處。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白衍竟再次將朝廷大事托付給王邯。
自從白衍登基後,特別是閻蒼提出六部製度削弱了丞相權力後,王邯在朝堂中的影響力逐漸下降。
連閻蒼都認為此次會盟應由王邯領隊,因為他曾參加過首次會盟,且其地位和資曆完全有資格擔當此任。
‘王丞相依然深受皇帝信任!’
白衍的這一決策讓眾人對朝堂局勢有了更清晰的認識。盡管有人認為“一代新人換舊人”,但目前來看,這種說法還為時尚早。
至於閻蒼的任命倒是沒有出乎大家的預料,畢竟他雖然戰功赫赫,但資曆尚淺,還無法勝任輔政大臣一職。
然而,將城外的南北二軍軍權全數交給他,這無疑讓他成為了一個舉足輕重的人物。手中掌握著近萬軍隊的閻蒼,在保定城可是一股不容忽視的力量。
而且,閻蒼過往的戰績也讓人對他充滿信心。任何想要在此時挑起事端的人,都不得不掂量一下是否能承受得住來自閻蒼的雷霆一擊。
因此,白衍將軍權交給他,的確是最明智的決策。
“剩下的事就由你們自己商量,朕乏了,諸位先行退去吧。“白衍疲憊地說道。
“臣等必不辜負陛下使命,臣等告退!“眾臣恭敬地行禮後離去。
說了這麽多話,又思考了政事,白衍的精力已經耗盡。眾臣離開後,白衍迴到小朝堂繼續商議最後的布置。
經過一番激烈的討論,他們最終確定了最後的人選,並安排好了相關器物。接著,他們又將趙國使者請來,就會盟的時間、議程等細節進行了仔細的協商。
最終,雙方確定在次年春天於二帝關舉行會盟,屆時兩國的代表將親自出席,共商大計。
二三一年十一月,趙國使臣返國後,趙國朝廷正式公布趙帝唐平的死訊。消息傳開,趙國上下陷入悲痛之中,百姓們無不痛哭流涕。
唐平作為趙國的開國皇帝,深受人民愛戴和尊敬。他的離世讓人難以接受,許多人沉浸在哀傷之中。
隨後的十二月,朝廷宣布了新帝的人選——唐平的三子,現任太子唐卞。
起初,趙國臣民對這位新太子並不熟悉,但很快,民間開始流傳起有關他的各種傳說。
有人說唐卞是天上的紫微星轉世,他出生時宮中紫光四射,整個皇宮上空都彌漫著紫氣東來的壯觀景象;
還有人提及唐卞的一頭白發,據說這是因為他母親唐昭儀曾夢見一隻白鳳凰飛到她的頭上,次日便懷有身孕,所以唐卞被視為白鳳凰之子;
還有一些更離譜的說天上的仙人下凡摸過唐卞的頭發,賜予了他智慧,所以他的頭發才變成了白色,滿頭的白發代表了唐卞無窮無盡的智慧。
這些傳言迅速傳遍全國,使得人們對新帝充滿期待。
總之,趙國朝堂對於唐卞上位早有準備,所以唐卞的繼位並未在趙國引發太多波瀾。
隨著時間的推移,唐卞繼位的日子日益臨近,趙國臣民們都滿心歡喜地期待著這位新君的登基。
在這期間,宮廷內部也在緊鑼密鼓地籌備繼位儀式,力求萬無一失。同時,唐卞本人也在刻苦鑽研治國理政之道,為肩負起國家的重任做好充分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