橐橐的腳步聲在院外響起。曆經一夜的昏迷,禁軍終於醒過神來,尚不知曉這位林禦史有無大礙。
據驛丞迴稟,昨夜的確有人鬼鬼祟祟地從院中走出,形跡可疑,但追出門外時,對方已策馬離開。林盡染一行檢查隨身行裝時,隻謊稱是丟了些許銀錢。
對方冒著天大的風險,僅是為闖進大寧驛館偷盜銀錢?
這個借口顯然很爛,可連他都無意追究,禁軍也沒話可說。怪就怪在黎老先生的行蹤尚未明朗,這位林禦史竟要放棄搜尋,欲急匆匆地迴京。
昨夜定有貓膩,隻是這份交代不會予禁軍,而他們得到的旨意僅是阻止林盡染一行前往茅津渡。
迴長安前,一行人先前往任來風所說的地方。這是一座新墳,上刻有‘黎書和之墓’五個字,稍顯粗陋,卻也看得出是這任瘋子的手筆。幾人拜祭後,便先趕赴長安。
隨行禁軍心有疑惑,崖上確有跌落的痕跡,可這座墳是誰立的?而林禦史又怎知曉黎書和葬在此處?不過這一切,他們皆無權過問,卻也會向皇帝陛下如實迴稟。
時光流轉,林盡染一行又複迴長安。禁軍自進城起,便已先行迴宮複命。
“元瑤,你帶宋姑娘先迴府。”
元瑤蹙了蹙秀眉,“夫君,這是要直接去寒園?”
“我若先迴府,陛下許會急召入宮。有些話,我總該先聽她是何說辭。”
元瑤自然懂得‘她’是指誰,但眼下的情況,淑貴妃和任來風顯然有離間李、林二府與皇帝之間的關係。縱然‘寒土’一事確為事實,李代遠在千裏之外的北境,終歸是鞭長莫及。林盡染若無傍身手段,此時與皇帝陛下鬧翻,實屬不明智。
“時安若是知曉個中內情,我······我怕是勸不動她。”
林盡染沒有說話,內心卻極為複雜。原本這樁事需調查清楚,方循序漸進地與李時安厘清關係,她的確是心思玲瓏、理智沉穩的女子,也能顧全大局。但前些時日,對於長安城中的輿情,她所承受的心理壓力並不小。可若這根是出在李氏一族忠誠的皇室身上,莫說是李時安,怕是李代遠也不能就此輕易放過。
“倘若時安真已知曉內情,有勞宋姑娘與元瑤一同相勸。待我迴府後,再行商議。”
剛曆痛失師父的痛楚,宋韞初當下的心情有些陰沉,可似乎來不及沉浸悲慟,如今更該關注的是調查謀害小老頭的元兇,還有兌現醫治李時安的承諾。
宋韞初勉力提起精神,重重地點了點頭,“我盡力。”
車駕在積善寺稍作停歇,待林盡染下了馬車,又轔轔轆轆地向林府駛去。
寒園湖間的閣樓,房門大敞,似乎早已料到他的到來。
林盡染直直地站在門口,烈日照射在他的脊背上,因是背光,根本看不清麵容是何神色,隻聽得沉悶的聲音響起,“我想知道,寒土是怎麽迴事?”
淑貴妃體態端莊地安坐著,霍然掩唇輕笑,媚聲道,“染之,你不是已經猜到了嘛,又何須來問我?”
“我一直奇怪,王翮為何會一眼識出寒土?甚至曾一度將寒土的來源歸咎於南海。”
“哦?”淑貴妃輕笑了一聲,又順過話茬問道,“那你又是如何揣度的?”
“將寒土偷偷放進林府的主屋,看似是個長達數載的籌謀。但揆情度理,長安城中的諸多世家若如我這般境況,這一切似乎都能解釋得清楚。一個家族若無後嗣繼承,或是因主母不能生養,而妾室禍亂內宅,這位的目的也就達到了,是嗎?”
淑貴妃已經料想到他猜到了前半段,至於真正困惑的並非是寒土本身,而是寒土與她之間還有何聯係。可薛乾既已迴到長安,這份主動權便又掌握在自己手中。
“染之可是想問茅津渡?”淑貴妃稍稍抬手,示意他在座下安坐,繼而淡然道,“此事本該由你親自去解開更為妥當,然河東情勢複雜,依你的聰慧,姨母自然相信你能探查到薛乾的下落。不過,眼下的形勢不容姨母再給你這些光陰,何況薛乾也不能落入這位手中。”
林盡染眉宇蹙成一團,“淑貴妃這番言辭可真是奇怪。”
“怎麽,你今日獨自前來,眼下難道還不敢進此屋?”淑貴妃挑了挑眉,媚聲道,“你大可放心。姨母既是有打算將你當做是手中利劍,難道還會在這個節骨眼上害你不成?”
雖說淑貴妃曾有言,再見麵時不會留情,可因元瑤的緣故,幾人的關係顯然是藕斷絲連,難以割斷。尤其是當下,更不會貿然置他於險地。
念及此處,林盡染猶疑幾息便邁步而入,先施了一禮,“拜見淑貴妃。”
淑貴妃眸間帶了一絲怒意,厲聲道,“你還是忘了,進了這座寒園,該稱我為姨母才是。”
林盡染咬了咬牙,又揖禮道,“姨母!”
“坐!”
他很清楚,眼前這位淑貴妃顯然有刻意轉移話題的意思。
為何時光不等人?明明是循序漸進,讓他一步步查明茅津渡的端倪,完完全全地坐實那位的罪名,繼而成功離間李、林與皇室之間的關係。薛乾的出現,加之他們手上藏有的把柄,誓要將楚帝推向萬劫不複的深淵。
一個臭名昭著的君王,勢必會引起群情激憤,尤其是這些世家大族。
“你方才所想確無差錯。”淑貴妃指尖摩挲著茶盞,微微抿唇一笑,稍略沉思片刻,又抬眸凝視他,“這種手段本該是後宮裏的醃臢伎倆。寒土的來曆,你大抵已清楚,不過你可知陛下是如何得知寒土的消息?”
“若非土生土長、靠海吃飯的漁民,怕也不能識得此物。”
淑貴妃輕聲一笑,“那你可知皇後的來曆?”
林盡染的眸光由凝思漸變訝然,不過仍勉力維持心緒的鎮定,“聽說是琅琊王氏。”
琅琊郡與東海郡毗鄰,若是機緣巧合之下,皇後能偶然間聽到這‘寒土’的消息,也不算稀奇。加之方才說這些是後宮的手段,皇帝陛下能獲取此物也確乎情理。
“你可知積善寺為何香火鼎盛?”
淑貴妃看似這不著邊際的問題,與先前所言差之十萬八千裏。可細細一品,加之任來風教他至寒園取藥,似乎又能串聯起來。
“莫非外界盛傳的‘求子靈驗’,不光是算對腹中子或兒或女。這積善寺求來的‘靈藥’當真能產子?”
淑貴妃聞言不禁一聲媚笑,“染之啊染之,該讓姨母說你什麽好。積善寺的和尚能算準腹中子或男或女,說破天也不過是賺些尋常人家的香火錢。真正迫切希望傳承、想要子嗣的還得是那些高門大戶!朝中多半大員的府中,其夫人因寒土之故,多不能孕育。日積月累,這些大員的身體也日益衰退,積善寺不過是販些應對寒土的解藥罷了。”
“故而這些都是皇帝陛下的授意,是嗎?”林盡染漸漸咬緊牙根,喉間似堵住一團亂絮,難以唿吸。
原來從一開始,自己也是這位皇帝陛下要謀害的人之一!
淑貴妃未有迴應,隻略有自嘲的冷笑一聲,眸色微冷,“可笑的是,昔日王清允以此物加害,我還未及感傷,便向他獻上此謀,為其解憂卻換來他的一聲毒婦。染之,你來評評這個理!”
王清允?那想來就是皇後殿下的名諱。後宮之中爭寵的事不勝枚舉,手段也是無所不用其極。早前聽淑貴妃提及,她與楚帝的關係很是融洽,難道就因此事產生嫌隙?林盡染心中暗暗腹誹。
“宮帷秘事,我豈敢妄議。不過······陛下為何非要打探出茅津渡不可?”
林盡染的頰邊已隱隱透著青白之色,現下已然是勉力維持平靜。‘寒土’一事畢竟累及李時安的安危,偏生加害的元謀又是淩駕眾生的皇帝,當下做出的任何決定皆會導致不可挽迴的後果,務必思慮周全。
淑貴妃緩緩站起身,輕踱數步,辭氣森森道,“積善寺所販的三益丸能紓解寒土的藥性,又以其他珍稀草藥輔佐,有助於生育。故而,此藥在京畿一帶可謂是一藥難求。我知道你們前些時日在打探三益丸的下落,不僅是李時安自己,同樣是為那吳蘭亭,是吧!不過,李時安多接觸的是各府的夫人,而非妾室。一個連各府夫人都不相信的藥丸,又怎會告訴她呢?然,正是這些各府的妾室和外室,向積善寺源源不斷地進奉香油錢!至於你口中這位皇帝陛下為何要打探茅津渡,正是因為積善寺的這些香油錢,他能分走五成利!不論是為遮掩醜行,還是為獨吞三益丸的分利,茅津渡,他自然勢在必行!”
林盡染心頭猛地一震,嘴唇不禁劇烈地顫抖起來。雙手小心地捧著茶盞,可即便勉力壓抑心中的驚詫和憤怒,這盞中的茶水好似心湖的感情波動,根本難以平靜。他顧不得手中沾染的茶漬,抬眸看向越走越近的淑貴妃。
她慢慢彎下身子,素手勾起他的下頜,柔媚的語音中聽不到一絲情感,“與虎謀皮的下場,染之你再清楚不過。縱然你謀劃好退路又如何,他從一開始就沒想過讓你活下去!”
林盡染的視線瞥向一旁,待她言罷,又迅速擺脫其略有‘調戲’的控製,“嗬,難道與你們就不是與虎謀皮?我若是沒猜錯,分予陛下的五成利中,怕也是有貓膩!”
淑貴妃輕描淡寫的一笑,不置可否,繼而大大方方地承認,“攬月樓的第三本賬簿,就是三益丸!而這本賬簿並不在長安,而是······”
“茅津渡!”林盡染接過話茬,稍頓了頓語音,又恍然道,“而今這本賬簿,應該就在任將軍手中!”
淑貴妃的唇邊浮起一絲笑容,緩緩端直身子,又小退一步,眼底含了幾分戲謔,“故而,這步棋你願意落子嗎?寒土的藥性若要紓解,須得長期服用三益丸,方能有如抽絲剝繭般逐漸消散。”
“姨母是覺得我會為了你手中的解藥,答應揭穿這位皇帝陛下的陰謀?”
揭露真相確實不難,人證、物證齊全,憑借嶽丈上柱國的這層身份,楚帝下一份罪己詔是逃不開的。誠然,先前所有努力也同樣白費。倘若僅有零星的世族聯合,不過是蚍蜉撼樹,但此事坐實,楚帝犯得就是眾怒,皇室的威望也會一落千丈。
正如南海這群餓狼所言,他們要的是名正言順的天下。而前提則是,大楚這位君王存有抹不去的汙點。
“此事若由你揭發,的確最為合適。”淑貴妃掩去唇邊的嘲諷之意,並不反駁,“不過退一步講,你當真是不二人選?我看也不盡然。諸如李老將軍父女,若是得知此信,嘖嘖嘖······昔日舍命救下長公主,這位皇帝陛下非但不念恩情,反倒處處設計加害李氏!這位北境軍主帥安能容忍?”
“你們既有主意,又何須來問我?”
淑貴妃認真想了片刻,方道,“此間涉事者為帝、後二人,太子是否適合作為儲君還待商榷。承熠則有機會順理成章地接下社稷,然我也不願李老將軍就此馬踏長安呐!你雖隻是女婿,但在他的心裏,你的分量並不遜於李榮基,由你出麵斡旋再合適不過。”
林盡染微微眯起眼睛,“姨母僅憑一份不知真假的解藥,便要與我交換這麽多條件,怕是不合適吧?”
“聽說黎書和在大寧的隱居之處如今人死樓空······”淑貴妃倏然展顏一笑,“染之若是將希冀放在那位宋姑娘身上,姨母勸你還是死了這條心。這寒土的解藥的確是黎書和親手調製,藥方現下就在任將軍手中。若那位宋姑娘能有手段醫治,染之,你還會求到我跟前嗎?”
林盡染怒氣登時竄了上來,“是任將軍殺了黎老先生?”
“他說是就是,可他若說不是,那就不是!殺人這件事上,任將軍從不遮掩,也無須遮掩。”
他這股子怒氣兀自消了下去,轉眼間又凝住雙眉。至此還是未想明白,若皇帝陛下真看重這三益丸的藥方,又怎會命禁軍加害黎書和?又或者說,這元謀然則另有其人,一切似乎顯得撲朔迷離······
據驛丞迴稟,昨夜的確有人鬼鬼祟祟地從院中走出,形跡可疑,但追出門外時,對方已策馬離開。林盡染一行檢查隨身行裝時,隻謊稱是丟了些許銀錢。
對方冒著天大的風險,僅是為闖進大寧驛館偷盜銀錢?
這個借口顯然很爛,可連他都無意追究,禁軍也沒話可說。怪就怪在黎老先生的行蹤尚未明朗,這位林禦史竟要放棄搜尋,欲急匆匆地迴京。
昨夜定有貓膩,隻是這份交代不會予禁軍,而他們得到的旨意僅是阻止林盡染一行前往茅津渡。
迴長安前,一行人先前往任來風所說的地方。這是一座新墳,上刻有‘黎書和之墓’五個字,稍顯粗陋,卻也看得出是這任瘋子的手筆。幾人拜祭後,便先趕赴長安。
隨行禁軍心有疑惑,崖上確有跌落的痕跡,可這座墳是誰立的?而林禦史又怎知曉黎書和葬在此處?不過這一切,他們皆無權過問,卻也會向皇帝陛下如實迴稟。
時光流轉,林盡染一行又複迴長安。禁軍自進城起,便已先行迴宮複命。
“元瑤,你帶宋姑娘先迴府。”
元瑤蹙了蹙秀眉,“夫君,這是要直接去寒園?”
“我若先迴府,陛下許會急召入宮。有些話,我總該先聽她是何說辭。”
元瑤自然懂得‘她’是指誰,但眼下的情況,淑貴妃和任來風顯然有離間李、林二府與皇帝之間的關係。縱然‘寒土’一事確為事實,李代遠在千裏之外的北境,終歸是鞭長莫及。林盡染若無傍身手段,此時與皇帝陛下鬧翻,實屬不明智。
“時安若是知曉個中內情,我······我怕是勸不動她。”
林盡染沒有說話,內心卻極為複雜。原本這樁事需調查清楚,方循序漸進地與李時安厘清關係,她的確是心思玲瓏、理智沉穩的女子,也能顧全大局。但前些時日,對於長安城中的輿情,她所承受的心理壓力並不小。可若這根是出在李氏一族忠誠的皇室身上,莫說是李時安,怕是李代遠也不能就此輕易放過。
“倘若時安真已知曉內情,有勞宋姑娘與元瑤一同相勸。待我迴府後,再行商議。”
剛曆痛失師父的痛楚,宋韞初當下的心情有些陰沉,可似乎來不及沉浸悲慟,如今更該關注的是調查謀害小老頭的元兇,還有兌現醫治李時安的承諾。
宋韞初勉力提起精神,重重地點了點頭,“我盡力。”
車駕在積善寺稍作停歇,待林盡染下了馬車,又轔轔轆轆地向林府駛去。
寒園湖間的閣樓,房門大敞,似乎早已料到他的到來。
林盡染直直地站在門口,烈日照射在他的脊背上,因是背光,根本看不清麵容是何神色,隻聽得沉悶的聲音響起,“我想知道,寒土是怎麽迴事?”
淑貴妃體態端莊地安坐著,霍然掩唇輕笑,媚聲道,“染之,你不是已經猜到了嘛,又何須來問我?”
“我一直奇怪,王翮為何會一眼識出寒土?甚至曾一度將寒土的來源歸咎於南海。”
“哦?”淑貴妃輕笑了一聲,又順過話茬問道,“那你又是如何揣度的?”
“將寒土偷偷放進林府的主屋,看似是個長達數載的籌謀。但揆情度理,長安城中的諸多世家若如我這般境況,這一切似乎都能解釋得清楚。一個家族若無後嗣繼承,或是因主母不能生養,而妾室禍亂內宅,這位的目的也就達到了,是嗎?”
淑貴妃已經料想到他猜到了前半段,至於真正困惑的並非是寒土本身,而是寒土與她之間還有何聯係。可薛乾既已迴到長安,這份主動權便又掌握在自己手中。
“染之可是想問茅津渡?”淑貴妃稍稍抬手,示意他在座下安坐,繼而淡然道,“此事本該由你親自去解開更為妥當,然河東情勢複雜,依你的聰慧,姨母自然相信你能探查到薛乾的下落。不過,眼下的形勢不容姨母再給你這些光陰,何況薛乾也不能落入這位手中。”
林盡染眉宇蹙成一團,“淑貴妃這番言辭可真是奇怪。”
“怎麽,你今日獨自前來,眼下難道還不敢進此屋?”淑貴妃挑了挑眉,媚聲道,“你大可放心。姨母既是有打算將你當做是手中利劍,難道還會在這個節骨眼上害你不成?”
雖說淑貴妃曾有言,再見麵時不會留情,可因元瑤的緣故,幾人的關係顯然是藕斷絲連,難以割斷。尤其是當下,更不會貿然置他於險地。
念及此處,林盡染猶疑幾息便邁步而入,先施了一禮,“拜見淑貴妃。”
淑貴妃眸間帶了一絲怒意,厲聲道,“你還是忘了,進了這座寒園,該稱我為姨母才是。”
林盡染咬了咬牙,又揖禮道,“姨母!”
“坐!”
他很清楚,眼前這位淑貴妃顯然有刻意轉移話題的意思。
為何時光不等人?明明是循序漸進,讓他一步步查明茅津渡的端倪,完完全全地坐實那位的罪名,繼而成功離間李、林與皇室之間的關係。薛乾的出現,加之他們手上藏有的把柄,誓要將楚帝推向萬劫不複的深淵。
一個臭名昭著的君王,勢必會引起群情激憤,尤其是這些世家大族。
“你方才所想確無差錯。”淑貴妃指尖摩挲著茶盞,微微抿唇一笑,稍略沉思片刻,又抬眸凝視他,“這種手段本該是後宮裏的醃臢伎倆。寒土的來曆,你大抵已清楚,不過你可知陛下是如何得知寒土的消息?”
“若非土生土長、靠海吃飯的漁民,怕也不能識得此物。”
淑貴妃輕聲一笑,“那你可知皇後的來曆?”
林盡染的眸光由凝思漸變訝然,不過仍勉力維持心緒的鎮定,“聽說是琅琊王氏。”
琅琊郡與東海郡毗鄰,若是機緣巧合之下,皇後能偶然間聽到這‘寒土’的消息,也不算稀奇。加之方才說這些是後宮的手段,皇帝陛下能獲取此物也確乎情理。
“你可知積善寺為何香火鼎盛?”
淑貴妃看似這不著邊際的問題,與先前所言差之十萬八千裏。可細細一品,加之任來風教他至寒園取藥,似乎又能串聯起來。
“莫非外界盛傳的‘求子靈驗’,不光是算對腹中子或兒或女。這積善寺求來的‘靈藥’當真能產子?”
淑貴妃聞言不禁一聲媚笑,“染之啊染之,該讓姨母說你什麽好。積善寺的和尚能算準腹中子或男或女,說破天也不過是賺些尋常人家的香火錢。真正迫切希望傳承、想要子嗣的還得是那些高門大戶!朝中多半大員的府中,其夫人因寒土之故,多不能孕育。日積月累,這些大員的身體也日益衰退,積善寺不過是販些應對寒土的解藥罷了。”
“故而這些都是皇帝陛下的授意,是嗎?”林盡染漸漸咬緊牙根,喉間似堵住一團亂絮,難以唿吸。
原來從一開始,自己也是這位皇帝陛下要謀害的人之一!
淑貴妃未有迴應,隻略有自嘲的冷笑一聲,眸色微冷,“可笑的是,昔日王清允以此物加害,我還未及感傷,便向他獻上此謀,為其解憂卻換來他的一聲毒婦。染之,你來評評這個理!”
王清允?那想來就是皇後殿下的名諱。後宮之中爭寵的事不勝枚舉,手段也是無所不用其極。早前聽淑貴妃提及,她與楚帝的關係很是融洽,難道就因此事產生嫌隙?林盡染心中暗暗腹誹。
“宮帷秘事,我豈敢妄議。不過······陛下為何非要打探出茅津渡不可?”
林盡染的頰邊已隱隱透著青白之色,現下已然是勉力維持平靜。‘寒土’一事畢竟累及李時安的安危,偏生加害的元謀又是淩駕眾生的皇帝,當下做出的任何決定皆會導致不可挽迴的後果,務必思慮周全。
淑貴妃緩緩站起身,輕踱數步,辭氣森森道,“積善寺所販的三益丸能紓解寒土的藥性,又以其他珍稀草藥輔佐,有助於生育。故而,此藥在京畿一帶可謂是一藥難求。我知道你們前些時日在打探三益丸的下落,不僅是李時安自己,同樣是為那吳蘭亭,是吧!不過,李時安多接觸的是各府的夫人,而非妾室。一個連各府夫人都不相信的藥丸,又怎會告訴她呢?然,正是這些各府的妾室和外室,向積善寺源源不斷地進奉香油錢!至於你口中這位皇帝陛下為何要打探茅津渡,正是因為積善寺的這些香油錢,他能分走五成利!不論是為遮掩醜行,還是為獨吞三益丸的分利,茅津渡,他自然勢在必行!”
林盡染心頭猛地一震,嘴唇不禁劇烈地顫抖起來。雙手小心地捧著茶盞,可即便勉力壓抑心中的驚詫和憤怒,這盞中的茶水好似心湖的感情波動,根本難以平靜。他顧不得手中沾染的茶漬,抬眸看向越走越近的淑貴妃。
她慢慢彎下身子,素手勾起他的下頜,柔媚的語音中聽不到一絲情感,“與虎謀皮的下場,染之你再清楚不過。縱然你謀劃好退路又如何,他從一開始就沒想過讓你活下去!”
林盡染的視線瞥向一旁,待她言罷,又迅速擺脫其略有‘調戲’的控製,“嗬,難道與你們就不是與虎謀皮?我若是沒猜錯,分予陛下的五成利中,怕也是有貓膩!”
淑貴妃輕描淡寫的一笑,不置可否,繼而大大方方地承認,“攬月樓的第三本賬簿,就是三益丸!而這本賬簿並不在長安,而是······”
“茅津渡!”林盡染接過話茬,稍頓了頓語音,又恍然道,“而今這本賬簿,應該就在任將軍手中!”
淑貴妃的唇邊浮起一絲笑容,緩緩端直身子,又小退一步,眼底含了幾分戲謔,“故而,這步棋你願意落子嗎?寒土的藥性若要紓解,須得長期服用三益丸,方能有如抽絲剝繭般逐漸消散。”
“姨母是覺得我會為了你手中的解藥,答應揭穿這位皇帝陛下的陰謀?”
揭露真相確實不難,人證、物證齊全,憑借嶽丈上柱國的這層身份,楚帝下一份罪己詔是逃不開的。誠然,先前所有努力也同樣白費。倘若僅有零星的世族聯合,不過是蚍蜉撼樹,但此事坐實,楚帝犯得就是眾怒,皇室的威望也會一落千丈。
正如南海這群餓狼所言,他們要的是名正言順的天下。而前提則是,大楚這位君王存有抹不去的汙點。
“此事若由你揭發,的確最為合適。”淑貴妃掩去唇邊的嘲諷之意,並不反駁,“不過退一步講,你當真是不二人選?我看也不盡然。諸如李老將軍父女,若是得知此信,嘖嘖嘖······昔日舍命救下長公主,這位皇帝陛下非但不念恩情,反倒處處設計加害李氏!這位北境軍主帥安能容忍?”
“你們既有主意,又何須來問我?”
淑貴妃認真想了片刻,方道,“此間涉事者為帝、後二人,太子是否適合作為儲君還待商榷。承熠則有機會順理成章地接下社稷,然我也不願李老將軍就此馬踏長安呐!你雖隻是女婿,但在他的心裏,你的分量並不遜於李榮基,由你出麵斡旋再合適不過。”
林盡染微微眯起眼睛,“姨母僅憑一份不知真假的解藥,便要與我交換這麽多條件,怕是不合適吧?”
“聽說黎書和在大寧的隱居之處如今人死樓空······”淑貴妃倏然展顏一笑,“染之若是將希冀放在那位宋姑娘身上,姨母勸你還是死了這條心。這寒土的解藥的確是黎書和親手調製,藥方現下就在任將軍手中。若那位宋姑娘能有手段醫治,染之,你還會求到我跟前嗎?”
林盡染怒氣登時竄了上來,“是任將軍殺了黎老先生?”
“他說是就是,可他若說不是,那就不是!殺人這件事上,任將軍從不遮掩,也無須遮掩。”
他這股子怒氣兀自消了下去,轉眼間又凝住雙眉。至此還是未想明白,若皇帝陛下真看重這三益丸的藥方,又怎會命禁軍加害黎書和?又或者說,這元謀然則另有其人,一切似乎顯得撲朔迷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