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明禮的大婚在長安城中很是轟動,去往務本坊的車流就不曾斷過。
夫家林氏在京城本就是大族,林靖澄身居尚書令,統管六部,乃是文官之首,說句位極人臣也並不為過。而新娘雖說是吏部尚書的孫女,或有攀附之嫌,可私下議論的仍是林明禮早前的流言,畢竟新郎倌近兩個月可是連麵都沒露。故此,百姓似乎已將陛下命人協理操辦婚事這等恩賞拋諸腦後。
但朝中大臣個個俱是人精,參加此等婚禮,該知曉這樁事大可高談闊論,也明白那樁事定得閉口不提。陛下能允尚書令和吏部尚書兩家聯姻,定然是會有什麽緣由,而上迴有這般恩賞的情形,還是在上柱國之女與林禦史成親之時。
隻耐人尋味的是,林尚書的次子林明德在吏部銓試中缺考,而其長子迎娶吏部尚書孫女。如今百官無不好奇陛下的這份恩賞,到底是要重用提拔林明禮,還是要將林、吳二府一同打入萬劫不複。可聖心難測,眾人還是暗自將賀禮的規格拔高一層,禮多人不怪這等粗淺道理還是懂得。
隻聽得馬兒‘唏律律’的幾聲嘶叫,搖頭晃腦地打了幾下響鼻,車駕遠遠地停在林府外頭。
林盡染攙著崔秉誌下了馬車,不禁慨歎,“還得是尚書令府,婚禮果真是氣派。”
“染之成婚時,可不比他遜色。”
林盡染忙是打了個哈哈,“終究是爹求陛下賜的婚。還未曾問起崔伯伯備的什麽賀禮?”
崔秉誌撫了撫手爐,笑語道,“早前好友遊曆承休,帶迴一副茶具,閑置在家中。特地命子侄專程從鮮虞送來,就當是賀禮贈予明禮。”
“可是汝瓷?聽聞襄城郡尤以瓷器出名。”
“染之倒真是見多識廣。”崔秉誌口中吐著白氣,頗為驚詫地看向他,又徐徐道,“襄城郡最早稱汝州,是以汝水得名。雖承休的瓷器負有盛名,可終究隻在襄城一帶口口相傳。你大婚之時的那副茶具,便是老朽親去襄城選來的。”
“崔伯伯這一碗水端的真平。”
“你這夯貨!”崔秉誌知他是在玩笑,隻輕斥一句也不再去接話。
二人聯袂行至府前,已有府中管家招待,接過賀禮,甚是恭謹地邀他們進府。
可還未有動作,孫蓮英也不知從哪個犄角鑽出來,笑盈盈地施以一禮,“林禦史,陛下有請。”
林盡染怔忡片刻,“那就煩請孫公公引路。”又向崔秉誌揖禮致歉,先行離去。
廊下與賓客皆是打個照麵,揖禮一笑,隻是人又何其多,嘴唇都止不住一僵,而後索性便點頭示意。
漸漸地,兩邊的賓客也少去許多,林盡染趁機問道,“陛下現下是喜是怒?”
孫蓮英會心一笑,躬身迴應,“大喜之日,陛下又怎會發怒呢。林禦史切莫多心。”
林盡染撇了撇嘴,“今日是林明禮大婚,陛下本該與新郎倌多說幾句體己話,又何故召見我?”
沒兩句話,林禦史這嘴裏又沒個正形,孫蓮英輕聲提醒,“哎喲,林禦史,您可慎言。旁人眼巴巴地求陛下召見,得些恩賞,您怎還不樂意呐。”
“染之和孫公公可是自己人,私下說幾句也無妨。”
孫蓮英垂眸左右小覷一番,見僅有零星數人正在攀談,興許也不會注意他二人在說甚,遂略有惶然道,“老奴這命遲早得丟在您手上。”
廊廡的盡頭有間屋子,門口有禁軍把守。林盡染深諳已至楚帝休憩之所,猝然頓住身子,整理一番衣容,片刻後,問向身旁的孫蓮英,“孫公公且替染之瞧瞧,可有不得體?”
“得體,得體!”
林盡染撫了撫略有些僵硬的臉頰,施施然步入屋中。
“臣,拜見陛下。”
楚帝斜倚在桌案上,借著燈燭的亮光,細細讀著手中不知名的書籍,擺手說道,“不必多禮,坐下吧。”
孫蓮英接過林盡染脫下的大氅,擱置一邊,又小步踱至楚帝旁側,垂首不語。
“與崔供奉一齊來的?”
“是,陛下。自前陣子從北境迴京,一直未得空去看望崔伯伯。特地邀他至府上小敘,再一同赴宴。”
楚帝合上手中的書本,微微揉捏眉心,“崔供奉可有提起要迴鮮虞探親一事?”
“陛下,臣正要說起此事。崔伯伯已是高齡,不宜舟車勞頓,何況···何況長安與鮮虞相隔千裏,路途遙遠,未有人護他周全,臣實在不放心。”
“思鄉歸家心切,乃是人之常情。崔供奉既有所求,朕如何能推辭?”楚帝嘴角勾起一抹難言的笑意。
林盡染忙站起身,揖手一禮,“臣與時安商議,年後前往北境探望爹與二哥時,邀上崔伯伯一路同行,可他返程時終究還需有人護送。故而,陛下可否應允抽調隨行禁軍一路護持。”
“不能。”楚帝端起手邊的茶盞,輕輕吹了吹白汽,抿了一小口,解釋道,“李卿的家眷前去北境探望,此行絕不容有絲毫的差錯,否則朕如何能予他交代。”
林盡染蹙著眉頭,沉吟道,“但崔伯伯的安危同樣不容忽視。前陣子查出明園外有江湖綠林潛伏已久,定是有所圖謀。若崔伯伯踏出京畿,怕是會有危險。”
“這不過是你的一番猜測。”楚帝挑了挑眉,一副看似不為所動的模樣。
林盡染咬著牙道,“陛下如何才能應允?”
“朕記得欠你一個請求。”
“嗯?”林盡染微微怔神,旋即又是一陣苦笑,“陛下,原來是惦記這個!”
楚帝稍稍抻了抻衣袂,狡黠道,“朕一貫有功必賞,有過必罰。你這請求一直懸而未決,令朕心裏頭不是滋味呐。”
“那可是能保全臣的一條小命。”
“朕說過,你的命無人能取走。”
“臣若是用來求爹能迴京安享晚年呢?”
楚帝良久未語,輕歎一聲,方才說道,“北境軍諸事離不開李卿。若未能安穩妥當地交付到榮基手中,朕也未能下發這道旨意。”
“有點虧啊······”林盡染低聲喃喃自語。
本就是說者無心,可偏生楚帝耳力甚佳,不免哂道,“崔供奉好歹算是你的先生,莫非陳若棠的命還未能換得了他的周全?”
林盡染訕然一笑,“陳若棠終歸是皇親國戚···哎,罷了罷了,就依陛下所言。您這算的也忒精了。”
隻最後一句的確是嘀嘀咕咕說出口的,可楚帝並未放過,輕飄飄的迴了一句,“與朕做買賣,哪能如此輕易。”
林盡染抬眸間覷了兩眼楚帝,似是欲說還休,又覺貿然問出口會惹怒聖顏,索性憋了一股子氣,徑直落座,閉口不言。
“你可是想問,若未有這個請求,朕會不會安排禁軍一路護送崔秉誌迴長安?”
林盡染拍了拍腦袋,似是有些懊惱,好半晌才道,“陛下又何嚐不擔憂崔伯伯的安危,既是有意成全他迴鮮虞探親,定也會派人暗中保護。臣一時上了陛下的當。”
楚帝撫掌一笑,“朕還道你未有想到這一層。”
旁側的孫蓮英跟著掩嘴輕聲長笑,“嘿嘿嘿。”
楚帝瞥了一眼他,臉色霎時微變,沒好氣道,“你這狗奴才笑甚。”
孫蓮英屈身一禮,笑言晏晏,道,“雖說林禦史的言行沒個正形,卻在麵聖前,有意拾掇一番,未免在君前失了儀態,可見其用心。陛下稱林禦史慣會惹禍,可縱使他每每鋪好後路,陛下也未必會真與他計較。陛下與林禦史這君臣關係,就好比是齊桓公與樂毅,燕昭王與管仲。”
屋內頓時鴉雀無聲,氣氛略有些尷尬,孫蓮英並未意識到自己的失言,隻是瞧他二人的神情,似是有些不對勁,霍然神色一斂,凝滯在原地。
“孫蓮英啊孫蓮英,你真是······”楚帝的臉色可謂是一變再變,似喜似怒,也分不清個滋味來,氣憤之下抬腿踹了他一腳,沒好氣道,“在朕身邊伺候,也不見有長進。是齊桓公與管仲,燕昭王與樂毅,張冠李戴,說出去怕是要讓人笑話。”
孫蓮英頓時恍然,又倏地訕然一笑,輕輕掌嘴,道,“是,是。奴才將侍奉陛下當做最要緊的事,一直未能得出閑暇好好看書···”
“阿諛奉承的話還是留著吧,等下倒是讓染之看了笑話。”
“臣不敢。”
林盡染麵容含笑,若有所思的看了一眼孫蓮英。這位可是每日侍奉在陛下身邊,對於管樂這等名仕,孫公公可謂是耳濡目染,又怎會記錯呢。這番話不過是說給楚帝和自己聽的,隻擔心言辭未免顯得直白,故而有意出些紕漏,惹人調笑一番。
正是孫蓮英這番看似無意的攪和,倒是令屋裏逐漸融洽不少。
楚帝笑盈盈地問道,“你予明禮備了什麽賀禮?”
“說來慚愧,爹特地交代,令臣備下厚禮。可臣思來想去,這金銀珠寶、珍奇古玩未免俗氣,故而默了幾篇文章,編輯成冊,以作賀禮。臣又叮囑楊湜綰,以她的名義贈予吳···林夫人十瓶香水。”
楚帝倒未計較這話中是吳小姐還是林夫人,微微挑眉,抿嘴笑道,“你倒是有心了。崔供奉怕是已先睹為快了吧?”
林盡染稍稍頷首,“時安已將謄本借予崔伯伯。過幾日向成林抄上兩本,會送去藏書閣。”
“向成林?”楚帝默默念上兩遍,又側過身去,問向孫蓮英,“此人可是那位在殿試上暈厥的學子?”
“是。”
楚帝長長地‘哦’了一聲,沉默片刻後,微眯著眼眸,意味深長地說道,“聽崔供奉提起過這位關門弟子,果真是名師出高徒。”
話音剛落,吹吹打打的禮樂聲已從前院隱隱綽綽地傳來。
“看來是迎親隊伍迴來了。”楚帝眼底透露出一絲欣慰,怔思片刻後催促道,“染之,你且先去觀禮吧。”
“陛下不去嗎?”林盡染緩緩站起身。孫蓮英已拿來大氅在一旁靜候,欲侍奉他穿上,這令他不禁頓感惶恐。
“朕隨後就來。”
林盡染俯身揖禮,“臣先行告退。”
不知不覺,院中又已飄起鵝毛似的大雪。屋前的雪地裏,卻有素蘭綻放嬌妍,孫蓮英見陛下起身出門,忙上前予他披上氅衣。
楚帝停駐在這盆素蘭前,蹲下身子,伸手挑弄葉片,偶有片片雪花落在手心,成冰,又化水。
“蓮英,朕記得皇姐最喜素蘭。”
孫蓮英立於身後,垂首屈身,遲滯良久方迴道一個字,“是。”
“皇姐···她來了嗎?”
可半晌未有等到迴應,楚帝似覺嚼下一顆又接著一顆的黃連,陣陣苦澀連番湧上心頭,“她還是不願見朕。即便林明禮成婚這等終生大事,皇姐也不願現身。”
默了片刻,孫蓮英在一旁溫聲道,“恕奴才多嘴,長公主畢竟已遁入空門,六根清淨。何況這漫天蓋地的大雪,道路崎嶇,長公主困在靜心庵也是在所難免。”說罷又俯下身子,緩緩將陛下攙起。
“剛剛你倒是有心了。”
孫蓮英自然知曉陛下指得是那番插科打諢的話,隻欠身迴道,“陛下對林禦史如此寬宥,他本不該有所保留。不過,陛下恩澤深似海,林禦史難免惶恐,也是人之常情。”
“他若是得了閑暇,你出宮陪他小酌幾杯倒也無妨。”
楚帝望著眼前的雪景,隻用得他自己能聽到的聲音,喃喃自語,“他的手段還是太正,太柔。”
孫蓮英不知是聽得那低語的一句還是突如其來的恩賞,驚得斂容端肅,怔忖在原地。
“怎的,可是不願?”
“奴才···奴才萬死無悔,隻怕林禦史會多慮。”
楚帝抬了抬手,那雙沉如靜水的雙眸更是幽深莫測,“有些時候,你得替朕推他一把。”
孫蓮英心念猛地一閃,臉色漸漸凝重,卻仍故作鎮定道,“陛下,林禦史怕是心存忌憚。”
“你與他來往甚密,這就足以成為他的底氣。除卻關於皇姐的往事,旁的你皆可毫無保留。”
孫蓮英的心中已然是明鏡般的清楚,隻言簡意賅地迴了一句,“奴才省的。”
“且去觀禮吧。”
夜色朦朧,大雪未止。
林府上下皆觀禮成,諸位賓客與林靖澄父子迴禮寒暄,眾人俱是客客套套地入了座,推杯換盞,賓主盡歡。
依例循俗,黃昏方行拜禮,晚宴不過三更。這等喜慶日子,楚帝會令巡防營對犯禁的時辰寬容幾分。
同牢合巹之禮畢後,送入新房的吳蘭亭在紅帳內端坐了近兩個時辰,但見林明禮遲遲未歸,聽著前院的喧嚷漸漸轉安靜,由起初的忐忑、心跳加速,也已慢慢淪為失落、迷茫不安。
吳蘭亭雙眸微垂,眉睫漸漸有些濕潤,紅唇微動,“姐姐說大婚之日,林禦史都未去前院陪酒,莫非夫君···他並不願與我成婚?”
夫家林氏在京城本就是大族,林靖澄身居尚書令,統管六部,乃是文官之首,說句位極人臣也並不為過。而新娘雖說是吏部尚書的孫女,或有攀附之嫌,可私下議論的仍是林明禮早前的流言,畢竟新郎倌近兩個月可是連麵都沒露。故此,百姓似乎已將陛下命人協理操辦婚事這等恩賞拋諸腦後。
但朝中大臣個個俱是人精,參加此等婚禮,該知曉這樁事大可高談闊論,也明白那樁事定得閉口不提。陛下能允尚書令和吏部尚書兩家聯姻,定然是會有什麽緣由,而上迴有這般恩賞的情形,還是在上柱國之女與林禦史成親之時。
隻耐人尋味的是,林尚書的次子林明德在吏部銓試中缺考,而其長子迎娶吏部尚書孫女。如今百官無不好奇陛下的這份恩賞,到底是要重用提拔林明禮,還是要將林、吳二府一同打入萬劫不複。可聖心難測,眾人還是暗自將賀禮的規格拔高一層,禮多人不怪這等粗淺道理還是懂得。
隻聽得馬兒‘唏律律’的幾聲嘶叫,搖頭晃腦地打了幾下響鼻,車駕遠遠地停在林府外頭。
林盡染攙著崔秉誌下了馬車,不禁慨歎,“還得是尚書令府,婚禮果真是氣派。”
“染之成婚時,可不比他遜色。”
林盡染忙是打了個哈哈,“終究是爹求陛下賜的婚。還未曾問起崔伯伯備的什麽賀禮?”
崔秉誌撫了撫手爐,笑語道,“早前好友遊曆承休,帶迴一副茶具,閑置在家中。特地命子侄專程從鮮虞送來,就當是賀禮贈予明禮。”
“可是汝瓷?聽聞襄城郡尤以瓷器出名。”
“染之倒真是見多識廣。”崔秉誌口中吐著白氣,頗為驚詫地看向他,又徐徐道,“襄城郡最早稱汝州,是以汝水得名。雖承休的瓷器負有盛名,可終究隻在襄城一帶口口相傳。你大婚之時的那副茶具,便是老朽親去襄城選來的。”
“崔伯伯這一碗水端的真平。”
“你這夯貨!”崔秉誌知他是在玩笑,隻輕斥一句也不再去接話。
二人聯袂行至府前,已有府中管家招待,接過賀禮,甚是恭謹地邀他們進府。
可還未有動作,孫蓮英也不知從哪個犄角鑽出來,笑盈盈地施以一禮,“林禦史,陛下有請。”
林盡染怔忡片刻,“那就煩請孫公公引路。”又向崔秉誌揖禮致歉,先行離去。
廊下與賓客皆是打個照麵,揖禮一笑,隻是人又何其多,嘴唇都止不住一僵,而後索性便點頭示意。
漸漸地,兩邊的賓客也少去許多,林盡染趁機問道,“陛下現下是喜是怒?”
孫蓮英會心一笑,躬身迴應,“大喜之日,陛下又怎會發怒呢。林禦史切莫多心。”
林盡染撇了撇嘴,“今日是林明禮大婚,陛下本該與新郎倌多說幾句體己話,又何故召見我?”
沒兩句話,林禦史這嘴裏又沒個正形,孫蓮英輕聲提醒,“哎喲,林禦史,您可慎言。旁人眼巴巴地求陛下召見,得些恩賞,您怎還不樂意呐。”
“染之和孫公公可是自己人,私下說幾句也無妨。”
孫蓮英垂眸左右小覷一番,見僅有零星數人正在攀談,興許也不會注意他二人在說甚,遂略有惶然道,“老奴這命遲早得丟在您手上。”
廊廡的盡頭有間屋子,門口有禁軍把守。林盡染深諳已至楚帝休憩之所,猝然頓住身子,整理一番衣容,片刻後,問向身旁的孫蓮英,“孫公公且替染之瞧瞧,可有不得體?”
“得體,得體!”
林盡染撫了撫略有些僵硬的臉頰,施施然步入屋中。
“臣,拜見陛下。”
楚帝斜倚在桌案上,借著燈燭的亮光,細細讀著手中不知名的書籍,擺手說道,“不必多禮,坐下吧。”
孫蓮英接過林盡染脫下的大氅,擱置一邊,又小步踱至楚帝旁側,垂首不語。
“與崔供奉一齊來的?”
“是,陛下。自前陣子從北境迴京,一直未得空去看望崔伯伯。特地邀他至府上小敘,再一同赴宴。”
楚帝合上手中的書本,微微揉捏眉心,“崔供奉可有提起要迴鮮虞探親一事?”
“陛下,臣正要說起此事。崔伯伯已是高齡,不宜舟車勞頓,何況···何況長安與鮮虞相隔千裏,路途遙遠,未有人護他周全,臣實在不放心。”
“思鄉歸家心切,乃是人之常情。崔供奉既有所求,朕如何能推辭?”楚帝嘴角勾起一抹難言的笑意。
林盡染忙站起身,揖手一禮,“臣與時安商議,年後前往北境探望爹與二哥時,邀上崔伯伯一路同行,可他返程時終究還需有人護送。故而,陛下可否應允抽調隨行禁軍一路護持。”
“不能。”楚帝端起手邊的茶盞,輕輕吹了吹白汽,抿了一小口,解釋道,“李卿的家眷前去北境探望,此行絕不容有絲毫的差錯,否則朕如何能予他交代。”
林盡染蹙著眉頭,沉吟道,“但崔伯伯的安危同樣不容忽視。前陣子查出明園外有江湖綠林潛伏已久,定是有所圖謀。若崔伯伯踏出京畿,怕是會有危險。”
“這不過是你的一番猜測。”楚帝挑了挑眉,一副看似不為所動的模樣。
林盡染咬著牙道,“陛下如何才能應允?”
“朕記得欠你一個請求。”
“嗯?”林盡染微微怔神,旋即又是一陣苦笑,“陛下,原來是惦記這個!”
楚帝稍稍抻了抻衣袂,狡黠道,“朕一貫有功必賞,有過必罰。你這請求一直懸而未決,令朕心裏頭不是滋味呐。”
“那可是能保全臣的一條小命。”
“朕說過,你的命無人能取走。”
“臣若是用來求爹能迴京安享晚年呢?”
楚帝良久未語,輕歎一聲,方才說道,“北境軍諸事離不開李卿。若未能安穩妥當地交付到榮基手中,朕也未能下發這道旨意。”
“有點虧啊······”林盡染低聲喃喃自語。
本就是說者無心,可偏生楚帝耳力甚佳,不免哂道,“崔供奉好歹算是你的先生,莫非陳若棠的命還未能換得了他的周全?”
林盡染訕然一笑,“陳若棠終歸是皇親國戚···哎,罷了罷了,就依陛下所言。您這算的也忒精了。”
隻最後一句的確是嘀嘀咕咕說出口的,可楚帝並未放過,輕飄飄的迴了一句,“與朕做買賣,哪能如此輕易。”
林盡染抬眸間覷了兩眼楚帝,似是欲說還休,又覺貿然問出口會惹怒聖顏,索性憋了一股子氣,徑直落座,閉口不言。
“你可是想問,若未有這個請求,朕會不會安排禁軍一路護送崔秉誌迴長安?”
林盡染拍了拍腦袋,似是有些懊惱,好半晌才道,“陛下又何嚐不擔憂崔伯伯的安危,既是有意成全他迴鮮虞探親,定也會派人暗中保護。臣一時上了陛下的當。”
楚帝撫掌一笑,“朕還道你未有想到這一層。”
旁側的孫蓮英跟著掩嘴輕聲長笑,“嘿嘿嘿。”
楚帝瞥了一眼他,臉色霎時微變,沒好氣道,“你這狗奴才笑甚。”
孫蓮英屈身一禮,笑言晏晏,道,“雖說林禦史的言行沒個正形,卻在麵聖前,有意拾掇一番,未免在君前失了儀態,可見其用心。陛下稱林禦史慣會惹禍,可縱使他每每鋪好後路,陛下也未必會真與他計較。陛下與林禦史這君臣關係,就好比是齊桓公與樂毅,燕昭王與管仲。”
屋內頓時鴉雀無聲,氣氛略有些尷尬,孫蓮英並未意識到自己的失言,隻是瞧他二人的神情,似是有些不對勁,霍然神色一斂,凝滯在原地。
“孫蓮英啊孫蓮英,你真是······”楚帝的臉色可謂是一變再變,似喜似怒,也分不清個滋味來,氣憤之下抬腿踹了他一腳,沒好氣道,“在朕身邊伺候,也不見有長進。是齊桓公與管仲,燕昭王與樂毅,張冠李戴,說出去怕是要讓人笑話。”
孫蓮英頓時恍然,又倏地訕然一笑,輕輕掌嘴,道,“是,是。奴才將侍奉陛下當做最要緊的事,一直未能得出閑暇好好看書···”
“阿諛奉承的話還是留著吧,等下倒是讓染之看了笑話。”
“臣不敢。”
林盡染麵容含笑,若有所思的看了一眼孫蓮英。這位可是每日侍奉在陛下身邊,對於管樂這等名仕,孫公公可謂是耳濡目染,又怎會記錯呢。這番話不過是說給楚帝和自己聽的,隻擔心言辭未免顯得直白,故而有意出些紕漏,惹人調笑一番。
正是孫蓮英這番看似無意的攪和,倒是令屋裏逐漸融洽不少。
楚帝笑盈盈地問道,“你予明禮備了什麽賀禮?”
“說來慚愧,爹特地交代,令臣備下厚禮。可臣思來想去,這金銀珠寶、珍奇古玩未免俗氣,故而默了幾篇文章,編輯成冊,以作賀禮。臣又叮囑楊湜綰,以她的名義贈予吳···林夫人十瓶香水。”
楚帝倒未計較這話中是吳小姐還是林夫人,微微挑眉,抿嘴笑道,“你倒是有心了。崔供奉怕是已先睹為快了吧?”
林盡染稍稍頷首,“時安已將謄本借予崔伯伯。過幾日向成林抄上兩本,會送去藏書閣。”
“向成林?”楚帝默默念上兩遍,又側過身去,問向孫蓮英,“此人可是那位在殿試上暈厥的學子?”
“是。”
楚帝長長地‘哦’了一聲,沉默片刻後,微眯著眼眸,意味深長地說道,“聽崔供奉提起過這位關門弟子,果真是名師出高徒。”
話音剛落,吹吹打打的禮樂聲已從前院隱隱綽綽地傳來。
“看來是迎親隊伍迴來了。”楚帝眼底透露出一絲欣慰,怔思片刻後催促道,“染之,你且先去觀禮吧。”
“陛下不去嗎?”林盡染緩緩站起身。孫蓮英已拿來大氅在一旁靜候,欲侍奉他穿上,這令他不禁頓感惶恐。
“朕隨後就來。”
林盡染俯身揖禮,“臣先行告退。”
不知不覺,院中又已飄起鵝毛似的大雪。屋前的雪地裏,卻有素蘭綻放嬌妍,孫蓮英見陛下起身出門,忙上前予他披上氅衣。
楚帝停駐在這盆素蘭前,蹲下身子,伸手挑弄葉片,偶有片片雪花落在手心,成冰,又化水。
“蓮英,朕記得皇姐最喜素蘭。”
孫蓮英立於身後,垂首屈身,遲滯良久方迴道一個字,“是。”
“皇姐···她來了嗎?”
可半晌未有等到迴應,楚帝似覺嚼下一顆又接著一顆的黃連,陣陣苦澀連番湧上心頭,“她還是不願見朕。即便林明禮成婚這等終生大事,皇姐也不願現身。”
默了片刻,孫蓮英在一旁溫聲道,“恕奴才多嘴,長公主畢竟已遁入空門,六根清淨。何況這漫天蓋地的大雪,道路崎嶇,長公主困在靜心庵也是在所難免。”說罷又俯下身子,緩緩將陛下攙起。
“剛剛你倒是有心了。”
孫蓮英自然知曉陛下指得是那番插科打諢的話,隻欠身迴道,“陛下對林禦史如此寬宥,他本不該有所保留。不過,陛下恩澤深似海,林禦史難免惶恐,也是人之常情。”
“他若是得了閑暇,你出宮陪他小酌幾杯倒也無妨。”
楚帝望著眼前的雪景,隻用得他自己能聽到的聲音,喃喃自語,“他的手段還是太正,太柔。”
孫蓮英不知是聽得那低語的一句還是突如其來的恩賞,驚得斂容端肅,怔忖在原地。
“怎的,可是不願?”
“奴才···奴才萬死無悔,隻怕林禦史會多慮。”
楚帝抬了抬手,那雙沉如靜水的雙眸更是幽深莫測,“有些時候,你得替朕推他一把。”
孫蓮英心念猛地一閃,臉色漸漸凝重,卻仍故作鎮定道,“陛下,林禦史怕是心存忌憚。”
“你與他來往甚密,這就足以成為他的底氣。除卻關於皇姐的往事,旁的你皆可毫無保留。”
孫蓮英的心中已然是明鏡般的清楚,隻言簡意賅地迴了一句,“奴才省的。”
“且去觀禮吧。”
夜色朦朧,大雪未止。
林府上下皆觀禮成,諸位賓客與林靖澄父子迴禮寒暄,眾人俱是客客套套地入了座,推杯換盞,賓主盡歡。
依例循俗,黃昏方行拜禮,晚宴不過三更。這等喜慶日子,楚帝會令巡防營對犯禁的時辰寬容幾分。
同牢合巹之禮畢後,送入新房的吳蘭亭在紅帳內端坐了近兩個時辰,但見林明禮遲遲未歸,聽著前院的喧嚷漸漸轉安靜,由起初的忐忑、心跳加速,也已慢慢淪為失落、迷茫不安。
吳蘭亭雙眸微垂,眉睫漸漸有些濕潤,紅唇微動,“姐姐說大婚之日,林禦史都未去前院陪酒,莫非夫君···他並不願與我成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