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府二位公子被禁足,終究是家事,大公子倒還有些個說辭,隻當是在家中籌備與吳府的婚事,可一連幾日林明德都未曾出現在翰林院,當真是令人生疑,這尚書令府究竟發生何事。
是日,二皇子至積善寺,行色匆匆,與一黑袍男子打了個照麵,遂一言不發的穿過暗深的長廊,直奔寒園。
園內湖水闊蕩,四望無人,靜謐的夜色中唯湖中央的閣樓燈火隱隱。二皇子於岸上望著樓上那道映在窗紗上的修長倩影,眉頭一擰,遲滯片刻後又步履匆匆進入閣樓。
二皇子雙手破開房門,震得門‘乓啷’作響,可剛剛踏進去,又小心地將房門闔上。自進屋內,不發一語,望了一眼閣中相對而擺的兩張桌席,見上麵酒肴豐盛,卻又顯得淩亂,毫不客氣地盤膝坐在案邊,伸出二指輕觸酒杯,扯著唇角一聲輕笑。
“承熠倒是來得巧。”
淑貴妃從樓梯上施施然踱步下來,神色嫵媚,體態端莊,三兩步就坐在二皇子對麵,笑問道,“尋母妃有何事?”
二皇子抬起頭,目中慍色毫不掩飾,冷笑道,“母妃往積善寺是否來的太勤了些?”
淑貴妃淒冽的一笑,以袖掩麵,狂飲一杯酒,聲音和潤,言辭卻是不羈,“你父皇都不在乎,承熠又何須操心這些?”
淑貴妃?好一個淑貴妃!從古至今,還未有哪個妃子能隨意出宮,饒是皇後都未曾有這等殊榮。縱使出宮,當也是前唿後擁,宮女太監細心伺候著,侍衛用心護持著,哪能如她這般的光景。與其說,這份是殊榮,倒不如說是楚帝對她的漠視,以及羞辱。
這也無怪任來風會說一句,二殿下是個不得寵的皇子,從他母妃這兒就可見一斑,倒也不知從何時算起,興許是從擢升她為四夫人之一的淑貴妃,亦或是前幾年?饒是淑貴妃自己都早已忘卻。隻知這般的自由舒坦,但卻獨獨沒有尊嚴。
後宮之中,皇後以下數得上名號的還有四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及八十一禦妻,獨獨四夫人中其餘三位皆是空缺,但淑妃又僅低於貴妃之銜。隻是旁人稱唿時仍得恭恭敬敬地道一聲‘淑貴妃’。
若如此說來,這可真是耐人尋味。不過個中的深意也僅有寥寥數人能夠意會。畢竟譬如望仙樓的中秋宴,楚帝的的確確是帶上淑貴妃同去,縱使三皇子的母妃未感風寒,當也無資格參加席麵。
二皇子聽聞母妃的話,目色微沉,想要說些寬慰之辭卻也不知從何說起。
緘默片刻,淑貴妃抿了抿朱唇,恰似無意間談起,“近些時日,林盡染與韋太師來往甚密。”
“兒臣有所耳聞,不過望仙樓那夜,父皇命染之與太師多多請教······”
淑貴妃未等二皇子將話說完,媚眼盯著他說道,“韋儼之死可與林盡染有關,韋邈即便再如何寬容大度,也該心有芥蒂。承熠莫不是真當韋邈欣賞他的才學?”
二皇子神情一凝,當下也不作聲了,執起酒壺喝了一大口酒,待灼燒的感覺逐漸消散於咽喉,方才徐徐道,“當初支持元瑤鏟除韋儼,除卻他心懷異心,也有分裂上柱國與韋太師之意。可如今看來,事不遂吾願。”
“此事不難打探,孫蓮英親自尋了褚侍郎,傳達陛下口諭,韋邈與林盡染同去刑部天牢審訊王翮一事萬不可透露。許是從王翮口中得來隻言片語,消除他二人間的隔閡。審訊後,韋邈又親至他府上閑敘。”
二皇子倒未注意話中‘韋太師親至林府’,難得失態地站起身,酒水失手灑在身上,也顧不得擦幹淨,失聲道,“天牢之中當真羈押了王翮?”
“都已這般年歲,怎還是如此毛躁。”
淑貴妃一臉嗔怪的模樣,徐徐踱步至二皇子身旁,一麵替他拭去水漬,又一麵說道,“你父皇羈押王翮一事,幾有數人知曉,連那牢頭也僅是道聽途說,又做不得真。不過方才已有人告知母妃,決計不會有錯。”
二皇子將他仍在擦拭水漬的母妃攙起,問,“王翮可是已將手中賬簿交予父皇?”
淑貴妃淡然一笑,“任將軍當早已吩咐他,若為你父皇所擒,定然會交出手中的賬簿。至於如何抉擇,全在於你父皇。”
二皇子默然不語,心肝猛地一顫,當初科考舞弊一事僅是牽扯吏部與禮部兩位尚書,可若是東窗事發,莫說是攬月樓,整個朝堂怕得要悍然翻身,如今想來都心有餘悸。
淑貴妃似是看出老二心中所想,掩嘴輕笑道,“攬月樓之事,你父皇已另有處置。難不成,你還未有察覺?”
語音稍稍一頓,見他怔怔的站在原地,未有出聲,旋即開解道,“元瑤雖說鮮有男子見過她的真容,可在林盡染前未有男子進過她的閨閣,這已令她聲名在外。如今攬月樓的頭牌都已贖了身,成外人口中的‘二夫人’,這沒有‘長安第一美人’坐鎮的攬月樓,與尋常青樓也並無二致。”
“可攬月樓並不完全倚靠元瑤。”
淑貴妃輕聲一笑,“攬月樓引以為傲的便是文人學子在此顯露才學。可如今長安城中既有藏書閣,又有安樂居蕭牆上的‘謫仙題詩’,攬月樓的聲名怕是就此不複往日。長此以往,若無這些學子做掩飾,僅百官及家中子侄頻頻前往攬月樓,終歸是惹人耳目,而攬月樓的衰敗不過是在朝夕。”
二皇子未加思索,“母妃的意思,這是父皇的手筆?”
淑貴妃沒有出聲,隻靜靜地踱步至窗旁,望向窗外的風波,良久才低聲歎息道,“此前的‘二桃殺三士’之計,已處置小半數的長安世族。而林盡染下江南後,你父皇未有其他的動作,也不過是暫且休養生息,林盡染這手藏書閣與‘謫仙題詩’的妙筆,又恰如抽絲剝繭,徐徐瓦解攬月樓的聲勢。此舉與科考齊頭並進,不過了了數載,彼時若要處置貪腐官員,就再無今日這般的顧忌。”
二皇子立於淑貴妃身後,默然不語,夜風拂麵濕寒,似他母妃的話語,一縷一縷地化作柔力壓入他的肺腑,半晌沉寂,僅聽得心底無盡的呻吟。
淑貴妃見老二遲遲未曾發言,美眸微寒,對著滿湖的粼光凝望良久,方啟唇道,“你自小喜愛詩詞,一時蒙蔽雙眼,母妃自然不會責怪,可也莫要忘了身負重任。個中曲直,若未跳脫至局外,怕是真會為林盡染的才學所迷惑。”
“染之越是如此,兒臣才越會想將他收入麾下。”二皇子的眸色明潤依舊,欣賞與野心絲毫未加掩飾。
“聽聞,他早前就曾拒絕招安?”
“是。”二皇子扯著嘴唇輕笑,“他的確是個妙人。不過如此也好,若染之投入老三或是太子門下,兒臣怕是輾轉難眠。”
“故而,你將心思放在林明禮身上?”
“是。不過明禮生性軟弱,又不喜爭鬥,若無人推他一把,往後怕隻是如此。可當下,兒臣倒不必多做些甚,林、吳二府聯姻,比任何計策都有用。”
淑貴妃聞言怔神片刻,又倏地展顏一笑,媚態萬千,“有趣,有趣。母妃聽聞林明禮身旁有個書童,似是叫清風,不若在他身上做做文章?”
二皇子拱手一拜,笑言道,“兒臣正有此意。不過林府的兩位公子當下禁足府中,還得靜待良機。”
“至於林盡染的計策······”
“兒臣省的。”
淑貴妃的這番開解,有如撥雲見日,二皇子若是如此還未能明白,奪嫡之事倒真是可以就此放下。
次日拂曉,林盡染乘車出府時,天還未亮,晨霧迷蒙。僅憑這張臉,宮中侍衛就未有阻攔,還得恭恭敬敬地喚一聲‘林禦史’。
未多時,已至文英殿外,稍稍整理儀容。待孫蓮英尖聲傳喚,這才踏著方步入殿。
楚帝指了指裏殿的平幾,緩緩走下殿,“你今日休沐,難為還這麽早來,朕為你準備了早膳,一齊用罷。”
“謝陛下。”
“先前賜你不必通傳就可進文英殿,怎時至今日還如此拘禮?”
林盡染趕忙惶然地拱手一禮,“陛下的恩賜已比天高···”
楚帝滿不在乎的揮揮手,“奉承話就免了。”
林盡染聞言隻得頷首,“是。”
孫蓮英很是識趣地將殿中伺候的一應人等悉數趕出殿,站在旁側盡心侍奉。
“前幾日太師進宮與朕閑敘,談及往事,感慨萬分。隻可惜,朕的確未能保住他。”說到此處時,楚帝斂眉低目,似是有幾分自責。
林盡染澀然道,“是臣彼時未曾······”
楚帝稍稍抬手,“韋儼的確是鑄下大錯,無可辯解。好在韋晟手上的確未曾沾上人命官司,當下既已消除與韋府間的嫌隙,你在京城裏也算好過了些。”
“此事臣還得深謝陛下成全。”
“聽聞,韋晟近日去你府上送了些手書?”
林盡染趕忙捧起碗,接過楚帝夾得一口菜,頷首道,“是。韋太師不吝賜教,將府中典籍心得,命韋晟謄抄下來,送了一些到臣的府上。與崔供奉的手書有異曲同工之處,也有另辟蹊徑的獨到見解。”
“朕瞧了韋晟在翰林院的課業,的確進步神速,可見太師是下了一番苦功的。”
此話意味有些不同尋常,林盡染暗自腹誹,莫非陛下的意思是要韋晟入內閣,亦或是吏部銓選後直接入朝為官?太師如此殫精竭慮,自然是為了孫兒能成才,陛下必然不忍枉費他的心血。可韋晟身上畢竟還有命案官司未曾洗清,王翮口中的第八具‘女屍’,終究是個隱患,這往後可是人證呐······料想若是這人證驀地出現在世人眼中,難保陛下會為韋太師再次將此事掩蓋下去。
“怎的,可是早膳不合胃口?”楚帝滿臉笑意,使喚一旁的孫蓮英道,“命人再去做些早膳來。”
林盡染終於緩過神,抬起頭,趕忙叫住孫蓮英,訕然道,“早膳如此豐盛,臣都不該先吃哪樣了。”
楚帝悠然一笑,示意孫蓮英不必去,一麵輕聲寬慰林盡染,一麵又往林盡染碗中夾了口菜,“朕記得你曾說過,最喜食羊肉,至於旁的全憑你心意。”
林盡染聞言,遲怔片刻,算是已領會陛下的意思,趕忙迴道,“臣,省的。”
“林卿府上的兩位公子被禁足一事,你可知曉?”楚帝唇角微微揚起,似笑非笑地抬眸望向林盡染。
“倒是聽崔供奉說起,林明德告病在家,林尚書還遣人每日去翰林院取功課。”
楚帝不動聲色的一笑,“在朕麵前何必掩飾?林、吳二府聯姻一事,朕不信你未曾察覺其中的端倪。”
“林明德品行不端,與其日後在朝堂上備受攻訐,不如就此斷去他仕途。長子不過有些汙名,可聯姻一事既能令謠言止步於此,又能解了太子當下的困境。”可說話間,林盡染眼眸稍垂,不敢看向陛下。
“好膽!”楚帝調門猛地一提,神情端肅,然眼眸中卻是如何也忍不住的笑意。
孫蓮英在一旁以袖掩嘴輕笑,可倏地看到陛下轉過身來,又趕忙躬身一拜,“陛下恕罪。奴才聽林禦史方才所言,可真真是大大的喜事。”
“你且說說,有何喜事?”
“謠言止步於此,那就是喜事。”
“你這狗奴才,倒是什麽都知道。”
楚帝又飛速的轉過身去,語音中聽著似是訓斥,可又有難以抑製的喜意,“你可真是好膽,私下妄議尚書令的家事倒也罷了。要知如今可無人敢在朕的麵前提及太子與林明禮的謠言。”
“既是進了文英殿,則無家事一說,皆為國事。”
楚帝稍稍揚眉,朗聲一笑,“說得好。”
片刻後又止住笑聲,頓了幾息,才緩緩道,“聽說林明禮禁足前,往安樂居去的勤些,僅是為瞧上你這‘謫仙’所題的詩詞?”
林盡染怔了怔,微微蹙眉,尚不知曉陛下又提起此事有何意,隻得默然不語。
殿中靜默,無人出聲,孫蓮英興許是意會到陛下所想,旋即打破這層寧靜,“中秋夜宴那日,這位林公子險些闖入祭酒所在的九層,就隻為先瞧上一眼林禦史的詩詞,這番拳拳之心,著實令奴才動容。”
林盡染抬眸間望向孫蓮英,對視幾息,又移開目光,“臣與林明禮並無往來,此事倒不曾聽說。”
楚帝溫言道,“林明禮與林明德並非一丘之貉,若他有意與染之往來,倒也無須介懷。”
林盡染緊緊攥著衣角,躊躇不語,心中暗忖,這又是何道理?可轉念一想,陛下當還不知曉丟卷一事的真相,但林明禮與太子間這數載的謠言,難道還未能令陛下心有芥蒂?這實在令人費解。
楚帝未曾理會,隻自顧自的說道,“重陽那日,楊湜綰似是誠邀長安城中的女眷至四宜園賞菊。索性就辦個詩會,從朕的分成中抽些銀兩,權當是朕親辦的,再邀上翰林學子同往,你將林明禮也一同叫上。”
林盡染稍稍一怔,擰著眉頭,低聲道,“陛下,這是口諭還是聖旨?”
是日,二皇子至積善寺,行色匆匆,與一黑袍男子打了個照麵,遂一言不發的穿過暗深的長廊,直奔寒園。
園內湖水闊蕩,四望無人,靜謐的夜色中唯湖中央的閣樓燈火隱隱。二皇子於岸上望著樓上那道映在窗紗上的修長倩影,眉頭一擰,遲滯片刻後又步履匆匆進入閣樓。
二皇子雙手破開房門,震得門‘乓啷’作響,可剛剛踏進去,又小心地將房門闔上。自進屋內,不發一語,望了一眼閣中相對而擺的兩張桌席,見上麵酒肴豐盛,卻又顯得淩亂,毫不客氣地盤膝坐在案邊,伸出二指輕觸酒杯,扯著唇角一聲輕笑。
“承熠倒是來得巧。”
淑貴妃從樓梯上施施然踱步下來,神色嫵媚,體態端莊,三兩步就坐在二皇子對麵,笑問道,“尋母妃有何事?”
二皇子抬起頭,目中慍色毫不掩飾,冷笑道,“母妃往積善寺是否來的太勤了些?”
淑貴妃淒冽的一笑,以袖掩麵,狂飲一杯酒,聲音和潤,言辭卻是不羈,“你父皇都不在乎,承熠又何須操心這些?”
淑貴妃?好一個淑貴妃!從古至今,還未有哪個妃子能隨意出宮,饒是皇後都未曾有這等殊榮。縱使出宮,當也是前唿後擁,宮女太監細心伺候著,侍衛用心護持著,哪能如她這般的光景。與其說,這份是殊榮,倒不如說是楚帝對她的漠視,以及羞辱。
這也無怪任來風會說一句,二殿下是個不得寵的皇子,從他母妃這兒就可見一斑,倒也不知從何時算起,興許是從擢升她為四夫人之一的淑貴妃,亦或是前幾年?饒是淑貴妃自己都早已忘卻。隻知這般的自由舒坦,但卻獨獨沒有尊嚴。
後宮之中,皇後以下數得上名號的還有四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及八十一禦妻,獨獨四夫人中其餘三位皆是空缺,但淑妃又僅低於貴妃之銜。隻是旁人稱唿時仍得恭恭敬敬地道一聲‘淑貴妃’。
若如此說來,這可真是耐人尋味。不過個中的深意也僅有寥寥數人能夠意會。畢竟譬如望仙樓的中秋宴,楚帝的的確確是帶上淑貴妃同去,縱使三皇子的母妃未感風寒,當也無資格參加席麵。
二皇子聽聞母妃的話,目色微沉,想要說些寬慰之辭卻也不知從何說起。
緘默片刻,淑貴妃抿了抿朱唇,恰似無意間談起,“近些時日,林盡染與韋太師來往甚密。”
“兒臣有所耳聞,不過望仙樓那夜,父皇命染之與太師多多請教······”
淑貴妃未等二皇子將話說完,媚眼盯著他說道,“韋儼之死可與林盡染有關,韋邈即便再如何寬容大度,也該心有芥蒂。承熠莫不是真當韋邈欣賞他的才學?”
二皇子神情一凝,當下也不作聲了,執起酒壺喝了一大口酒,待灼燒的感覺逐漸消散於咽喉,方才徐徐道,“當初支持元瑤鏟除韋儼,除卻他心懷異心,也有分裂上柱國與韋太師之意。可如今看來,事不遂吾願。”
“此事不難打探,孫蓮英親自尋了褚侍郎,傳達陛下口諭,韋邈與林盡染同去刑部天牢審訊王翮一事萬不可透露。許是從王翮口中得來隻言片語,消除他二人間的隔閡。審訊後,韋邈又親至他府上閑敘。”
二皇子倒未注意話中‘韋太師親至林府’,難得失態地站起身,酒水失手灑在身上,也顧不得擦幹淨,失聲道,“天牢之中當真羈押了王翮?”
“都已這般年歲,怎還是如此毛躁。”
淑貴妃一臉嗔怪的模樣,徐徐踱步至二皇子身旁,一麵替他拭去水漬,又一麵說道,“你父皇羈押王翮一事,幾有數人知曉,連那牢頭也僅是道聽途說,又做不得真。不過方才已有人告知母妃,決計不會有錯。”
二皇子將他仍在擦拭水漬的母妃攙起,問,“王翮可是已將手中賬簿交予父皇?”
淑貴妃淡然一笑,“任將軍當早已吩咐他,若為你父皇所擒,定然會交出手中的賬簿。至於如何抉擇,全在於你父皇。”
二皇子默然不語,心肝猛地一顫,當初科考舞弊一事僅是牽扯吏部與禮部兩位尚書,可若是東窗事發,莫說是攬月樓,整個朝堂怕得要悍然翻身,如今想來都心有餘悸。
淑貴妃似是看出老二心中所想,掩嘴輕笑道,“攬月樓之事,你父皇已另有處置。難不成,你還未有察覺?”
語音稍稍一頓,見他怔怔的站在原地,未有出聲,旋即開解道,“元瑤雖說鮮有男子見過她的真容,可在林盡染前未有男子進過她的閨閣,這已令她聲名在外。如今攬月樓的頭牌都已贖了身,成外人口中的‘二夫人’,這沒有‘長安第一美人’坐鎮的攬月樓,與尋常青樓也並無二致。”
“可攬月樓並不完全倚靠元瑤。”
淑貴妃輕聲一笑,“攬月樓引以為傲的便是文人學子在此顯露才學。可如今長安城中既有藏書閣,又有安樂居蕭牆上的‘謫仙題詩’,攬月樓的聲名怕是就此不複往日。長此以往,若無這些學子做掩飾,僅百官及家中子侄頻頻前往攬月樓,終歸是惹人耳目,而攬月樓的衰敗不過是在朝夕。”
二皇子未加思索,“母妃的意思,這是父皇的手筆?”
淑貴妃沒有出聲,隻靜靜地踱步至窗旁,望向窗外的風波,良久才低聲歎息道,“此前的‘二桃殺三士’之計,已處置小半數的長安世族。而林盡染下江南後,你父皇未有其他的動作,也不過是暫且休養生息,林盡染這手藏書閣與‘謫仙題詩’的妙筆,又恰如抽絲剝繭,徐徐瓦解攬月樓的聲勢。此舉與科考齊頭並進,不過了了數載,彼時若要處置貪腐官員,就再無今日這般的顧忌。”
二皇子立於淑貴妃身後,默然不語,夜風拂麵濕寒,似他母妃的話語,一縷一縷地化作柔力壓入他的肺腑,半晌沉寂,僅聽得心底無盡的呻吟。
淑貴妃見老二遲遲未曾發言,美眸微寒,對著滿湖的粼光凝望良久,方啟唇道,“你自小喜愛詩詞,一時蒙蔽雙眼,母妃自然不會責怪,可也莫要忘了身負重任。個中曲直,若未跳脫至局外,怕是真會為林盡染的才學所迷惑。”
“染之越是如此,兒臣才越會想將他收入麾下。”二皇子的眸色明潤依舊,欣賞與野心絲毫未加掩飾。
“聽聞,他早前就曾拒絕招安?”
“是。”二皇子扯著嘴唇輕笑,“他的確是個妙人。不過如此也好,若染之投入老三或是太子門下,兒臣怕是輾轉難眠。”
“故而,你將心思放在林明禮身上?”
“是。不過明禮生性軟弱,又不喜爭鬥,若無人推他一把,往後怕隻是如此。可當下,兒臣倒不必多做些甚,林、吳二府聯姻,比任何計策都有用。”
淑貴妃聞言怔神片刻,又倏地展顏一笑,媚態萬千,“有趣,有趣。母妃聽聞林明禮身旁有個書童,似是叫清風,不若在他身上做做文章?”
二皇子拱手一拜,笑言道,“兒臣正有此意。不過林府的兩位公子當下禁足府中,還得靜待良機。”
“至於林盡染的計策······”
“兒臣省的。”
淑貴妃的這番開解,有如撥雲見日,二皇子若是如此還未能明白,奪嫡之事倒真是可以就此放下。
次日拂曉,林盡染乘車出府時,天還未亮,晨霧迷蒙。僅憑這張臉,宮中侍衛就未有阻攔,還得恭恭敬敬地喚一聲‘林禦史’。
未多時,已至文英殿外,稍稍整理儀容。待孫蓮英尖聲傳喚,這才踏著方步入殿。
楚帝指了指裏殿的平幾,緩緩走下殿,“你今日休沐,難為還這麽早來,朕為你準備了早膳,一齊用罷。”
“謝陛下。”
“先前賜你不必通傳就可進文英殿,怎時至今日還如此拘禮?”
林盡染趕忙惶然地拱手一禮,“陛下的恩賜已比天高···”
楚帝滿不在乎的揮揮手,“奉承話就免了。”
林盡染聞言隻得頷首,“是。”
孫蓮英很是識趣地將殿中伺候的一應人等悉數趕出殿,站在旁側盡心侍奉。
“前幾日太師進宮與朕閑敘,談及往事,感慨萬分。隻可惜,朕的確未能保住他。”說到此處時,楚帝斂眉低目,似是有幾分自責。
林盡染澀然道,“是臣彼時未曾······”
楚帝稍稍抬手,“韋儼的確是鑄下大錯,無可辯解。好在韋晟手上的確未曾沾上人命官司,當下既已消除與韋府間的嫌隙,你在京城裏也算好過了些。”
“此事臣還得深謝陛下成全。”
“聽聞,韋晟近日去你府上送了些手書?”
林盡染趕忙捧起碗,接過楚帝夾得一口菜,頷首道,“是。韋太師不吝賜教,將府中典籍心得,命韋晟謄抄下來,送了一些到臣的府上。與崔供奉的手書有異曲同工之處,也有另辟蹊徑的獨到見解。”
“朕瞧了韋晟在翰林院的課業,的確進步神速,可見太師是下了一番苦功的。”
此話意味有些不同尋常,林盡染暗自腹誹,莫非陛下的意思是要韋晟入內閣,亦或是吏部銓選後直接入朝為官?太師如此殫精竭慮,自然是為了孫兒能成才,陛下必然不忍枉費他的心血。可韋晟身上畢竟還有命案官司未曾洗清,王翮口中的第八具‘女屍’,終究是個隱患,這往後可是人證呐······料想若是這人證驀地出現在世人眼中,難保陛下會為韋太師再次將此事掩蓋下去。
“怎的,可是早膳不合胃口?”楚帝滿臉笑意,使喚一旁的孫蓮英道,“命人再去做些早膳來。”
林盡染終於緩過神,抬起頭,趕忙叫住孫蓮英,訕然道,“早膳如此豐盛,臣都不該先吃哪樣了。”
楚帝悠然一笑,示意孫蓮英不必去,一麵輕聲寬慰林盡染,一麵又往林盡染碗中夾了口菜,“朕記得你曾說過,最喜食羊肉,至於旁的全憑你心意。”
林盡染聞言,遲怔片刻,算是已領會陛下的意思,趕忙迴道,“臣,省的。”
“林卿府上的兩位公子被禁足一事,你可知曉?”楚帝唇角微微揚起,似笑非笑地抬眸望向林盡染。
“倒是聽崔供奉說起,林明德告病在家,林尚書還遣人每日去翰林院取功課。”
楚帝不動聲色的一笑,“在朕麵前何必掩飾?林、吳二府聯姻一事,朕不信你未曾察覺其中的端倪。”
“林明德品行不端,與其日後在朝堂上備受攻訐,不如就此斷去他仕途。長子不過有些汙名,可聯姻一事既能令謠言止步於此,又能解了太子當下的困境。”可說話間,林盡染眼眸稍垂,不敢看向陛下。
“好膽!”楚帝調門猛地一提,神情端肅,然眼眸中卻是如何也忍不住的笑意。
孫蓮英在一旁以袖掩嘴輕笑,可倏地看到陛下轉過身來,又趕忙躬身一拜,“陛下恕罪。奴才聽林禦史方才所言,可真真是大大的喜事。”
“你且說說,有何喜事?”
“謠言止步於此,那就是喜事。”
“你這狗奴才,倒是什麽都知道。”
楚帝又飛速的轉過身去,語音中聽著似是訓斥,可又有難以抑製的喜意,“你可真是好膽,私下妄議尚書令的家事倒也罷了。要知如今可無人敢在朕的麵前提及太子與林明禮的謠言。”
“既是進了文英殿,則無家事一說,皆為國事。”
楚帝稍稍揚眉,朗聲一笑,“說得好。”
片刻後又止住笑聲,頓了幾息,才緩緩道,“聽說林明禮禁足前,往安樂居去的勤些,僅是為瞧上你這‘謫仙’所題的詩詞?”
林盡染怔了怔,微微蹙眉,尚不知曉陛下又提起此事有何意,隻得默然不語。
殿中靜默,無人出聲,孫蓮英興許是意會到陛下所想,旋即打破這層寧靜,“中秋夜宴那日,這位林公子險些闖入祭酒所在的九層,就隻為先瞧上一眼林禦史的詩詞,這番拳拳之心,著實令奴才動容。”
林盡染抬眸間望向孫蓮英,對視幾息,又移開目光,“臣與林明禮並無往來,此事倒不曾聽說。”
楚帝溫言道,“林明禮與林明德並非一丘之貉,若他有意與染之往來,倒也無須介懷。”
林盡染緊緊攥著衣角,躊躇不語,心中暗忖,這又是何道理?可轉念一想,陛下當還不知曉丟卷一事的真相,但林明禮與太子間這數載的謠言,難道還未能令陛下心有芥蒂?這實在令人費解。
楚帝未曾理會,隻自顧自的說道,“重陽那日,楊湜綰似是誠邀長安城中的女眷至四宜園賞菊。索性就辦個詩會,從朕的分成中抽些銀兩,權當是朕親辦的,再邀上翰林學子同往,你將林明禮也一同叫上。”
林盡染稍稍一怔,擰著眉頭,低聲道,“陛下,這是口諭還是聖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