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皇子予太師的名錄上並無林明德的名字,這是何意?也就是林明德試卷果真是丟失了?還是說有人刻意拿走他的試卷,以挑起林靖澄,或者說是林明德與林盡染之間的矛盾?
韋邈見林盡染怔怔思忖,忽然提醒道,“林明德雖說是老朽的外孫,彼時適逢韋氏門庭凋零,縱使知曉他品行不端,可老朽也不屑做這斷人仕途之事。”
“太師公允,染之省的,崔先生當日突逢意外,封院之時還遲上片刻。故而,林明德丟卷也僅有禮部、吏部、國子監及林尚書能辦到,難不成是林尚書不願其子金榜題名?”
韋晟倏地站起身來,正色道,“姑父自然不願明德金榜題名。若是明德真踏入仕途,依製,明禮的前程就隻得是外放為官,汝南林氏的產業自然也就落入明德手中。”
韋邈輕輕頷首,卻無半分責怪之意,隻抬手示意韋晟坐下,又笑盈盈地看向林盡染,“晟兒所言雖有失偏頗,確也是老朽的心思。染之僅當是周聽不蔽,如何決策該你自己做主。”
“太師說的哪裏話,若能得太師和韋兄指點迷津,確能令染之少走些彎路。”林盡染的模樣甚是謙恭,語音稍頓了頓,斟酌一番後說道,“早前聽聞林明禮頗受林尚書青眼,而林明德深受其母寵愛,若是尚書令有意讓長子繼承家業,命人毀去次子的策論試卷的確是在情理之中。”
韋太師端起茶盞,輕輕吹去熱氣,細呷一口,眸色一亮,旋即又不疾不徐道,“明德雖非老朽親自教養,可有多少斤兩,心中大抵有數。何況殿試時,又是老朽與崔秉誌一同審閱策論。雖說文采華麗,卻顯空洞,失了幾絲風骨。”
談及此處時,韋邈目光如炬地望向林盡染,似是看透了他的內心,語音也沉了幾分,“老朽終究是明德的外祖父,故而有這層關係在,策論不便評判。既是陛下欽點的殿試學子···染之想來已有盤算。”
林盡染聞言,瞳孔一震,麵色瞬間凝重,不著痕跡的頷首迴應。韋太師現下是翰林供奉,對學子的才學心中本就有譜,何況殿試時又是他親自審閱,林明德能否通過殿試,他是再清楚不過。
倘若真是林靖澄將林明德的試卷抽去,目的是為長子鋪路,若是楚帝該如何落子?且不論林明禮與太子的關係是否屬實,陛下又怎會允準林靖澄如此輕易地決定二子的前程。林明禮是由尚書令親自培植,往後若是洗去汙名,這豈非又是第二個林靖澄?相較而言,素來跋扈的林明德走向官場相較於他的兄長而言更為可控。
如此看來,林明德去歲通過殿試是必然的結果,而吏部銓選若無意外,陛下應當也會安排他進入內閣,占得一席。而林靖澄是否有把柄,已然無關緊要,即便是熬到他致仕,屆時汝南林氏在朝中的勢力早已日漸衰微,何況還有個隨時會惹事的林明德。
太師既猜測是林靖澄抽走林明德的試卷,自然能順藤摸瓜地料到楚帝心中的謀劃······
不對,韋太師的話從來不會無的放矢。他似乎對林明禮心有芥蒂,方才僅有自己與韋晟提及此人,而太師隻字未提,仿佛是刻意避開攀扯,這何嚐不是一種暗示?
林盡染抓住這轉瞬即逝的靈感,抬首間,眸色深深地望向韋邈,企圖從他的眼中得出答案。
適逢韋太師轉過頭,徑直迎上林盡染的目光,旋即予以淡然一笑,又緩緩站起身來,道,“今日相談甚歡,晟兒往後恐得勞煩染之多多照料。”
林盡染趕忙躬身一禮,“太師言重了,往後染之與韋兄定當同心戮力。今日還得深謝太師指點。”
這般的眼神交匯,已是令二人皆有所判斷。林靖澄的目的不言而喻,可這中間似是還有一層輕紗未曾捅破,究竟有何貓膩是還未曾察覺的?
思忖間,林盡染將韋氏祖孫送出府,臨別之際,劉管家捧著一方錦盒踱步而來,恭聲道,“公子,夫人知曉韋太師過府小敘,未能遠迎,故而送上公子從江南帶來的陽羨雪芽,聊表歉意。”
林盡染順勢接過劉管家手中的錦盒,又遞予韋太師,“倒是染之疏忽了。途經江都時,采買了些當地的茶葉,望太師莫要嫌棄。”
“這···”韋太師有些訕然,方才品茶時的確頗為喜愛,本也未曾口渴,生生多抿一口,料想是那李時安在他三人離去後進了書房,察覺到此等細節。
“不過是晚輩的一點心意,往後還得勞您費心。”林盡染轉而將錦盒塞進韋晟的手中。
韋邈見韋晟求助的目光,猶豫幾息後,笑言道,“如此老朽就卻之不恭了。”
說罷又是寒暄幾句,韋邈祖孫便離開了林府。
林盡染剛踏進府內,李時安就從廊下施施然而來,行了萬福,“看來夫君與韋府的關係融洽不少。”
“時安果真心細,我都未曾發覺太師喜歡喝這陽羨雪芽。”
李時安抿嘴笑道,“夫君送太師出府時,時安特意去書房瞧上一眼,韋太師盞中的茶水飲得多些。又曾聽聞太師鍾愛綠茶,想來應甚合他的口味。”
“時安可真是我的賢內助。”可說話間,林盡染依舊是蹙著眉頭,半晌後低聲喃喃道,“這林明禮是否真是韋氏所出?”
李時安挨得近些,倒是被林盡染這沒來由的問題給說的怔住了,又倏然‘噗嗤’一笑,“林明禮不是韋氏所出還能有誰?雖說他兄弟二人脾性大相徑庭,可時安自小就未曾聽聞尚書令有納妾之說,況且整個長安城的百姓都知曉,林明禮與林明德兄弟二人是雙生兒,隻是他們不像尋常的孿生子那般長相相似罷了。”
林盡染訕訕道,“我不過是胡說,若林明禮確非韋氏所出,長安城的百姓怎會不知呐。”
父母各疼一個子女的例子屢見不鮮,韋氏的娘家更偏愛林明德興許就是愛屋及烏,算不得新鮮事。林盡染將腦中紛亂的思緒拋開,這等外人的家事,還無須記掛在心上。
旭陽和風,一碧如洗。
林靖澄近日心情大好,即便是處理公務時,神色也如這般天氣似的燦爛和煦,腳下的步伐更是輕快。
正值文英殿內與楚帝談論國事,這番神情連皇帝也不得不多問幾句,“林卿近日可有喜事?”
林靖澄難以抑製心中的喜悅,連帶著麵上的褶子都多了幾條,拱手迴道,“迴陛下,前幾日臣去吳尚書府上提親,總算是將長子的婚事給定下了。”
楚帝放下手中的奏本,朗聲一笑,“這的確是大大的喜事。是該好好慶賀,可有定下吉日?”
“才剛剛納吉,還未曾定下。”
“林卿為我楚國殫精竭慮,朕應得好好賞賜。”楚帝撇過頭去,吩咐道,“孫蓮英,擬旨。命太師親擬婚書,禮部與民部協辦婚事,太史監選定吉日。至於賀禮,就按林盡染大婚之日的份例備上一份。”
“奴才遵旨。”
林靖澄聞言,趕忙伏下身子,領旨謝恩。
這般下來,與皇帝賜婚有何異?要知道,彼時的林盡染是立下赫赫戰功的,而林明禮先前且不說與太子間的糾葛,本就是一身白衣,縱使是沾了其父的光,可去歲明園案,他是用什麽手段壓下這樁案子的,難不成陛下就這麽忘了?
可林靖澄心中很是明了,林明禮為何能受得這份恩寵。陛下的這番舉措,又何嚐不是在給他敲響警鍾呢?所謂聖心如淵,旁人隻看得三四分,但這位尚書令倒是猜出其中的七八分門道。
已至酉時,林盡染邀上杜子騰至攬月樓清雪姑娘的房中聽曲。平日裏休沐日子又撞不到一起,本想著杜子騰會拒絕,未曾想這次倒是一口應了下來。
林盡染端起酒杯,來迴打量二人,禁不住打趣道,“嗬,看來杜兄與清雪姑娘的好事將近呐?”
杜子騰訕訕一笑,“染之又在說笑。杜···杜某···”可說著眸子又止不住地往清雪姑娘身上瞟,見她含羞半吐的模樣,又老臉一紅低下頭去,低聲道,“染之江南那樁案子幾是人盡皆知,你嫂夫人知曉清雪身世可憐,隻是當下不宜聲張,待日後替她贖了身,還她良籍,再做打算。”
“嫂夫人通情達理,杜兄有福氣。染之可要借些銀兩給你?不必算利息。”
杜子騰一臉惶然的模樣,連連擺手,“這如何使得?清雪還有些積蓄,我······”可語音又是一頓,抬首間望向門窗外是否有人影攢動,接著俯身在林盡染耳邊輕聲道,“當下攬月樓的消息,還得依仗清雪為我等打聽。”
“清雪嫂嫂,染之倒是許久未聽你彈曲,想念得緊。”
“林公子,你······”清雪姑娘聽到‘清雪嫂嫂’的這聲打趣,紅著臉撇開目光,‘歘’的站起身,跺了幾下腳後又羞憤地快步踱至屏風後,隻是急促的喘息聲良久才平靜下去。
“染之又何故調笑清雪呐,她臉皮薄。”杜子騰見狀,老臉一紅,不得不為日後的小妾維護幾句。
林盡染朗聲一笑,“遲早得叫聲嫂嫂,又無旁人,不打緊。”
杜子騰生怕林盡染還得說出什麽玩笑話,趕忙岔開話題,“這些時日,你可知長安城裏發生什麽大事。”
“怎的,林明禮與吳尚書府的婚事定下了?”
林靖澄近些時日往吳尚書府去的勤些,雖未曾言明商議何事,可有心之人儼然嗅到不尋常的味道,這吳尚書家的孫女已至出閣年歲,上門提親倒是不無可能。
何況林尚書的次子已入翰林,九月吏部銓選在即,落在他人眼中難免會有話柄。可偏偏長子未有成婚,莫不是這吳府的小姐是嫁予林明禮?如此看來,這林氏是打算一門雙子,都得入仕途呐。
杜子騰聽清雪姑娘的琴聲漸起,索性暢言,“何止是定下了。陛下明發諭旨,命韋太師親擬婚書,禮部與民部協辦婚事,太史監選定吉日。就連賀禮,都是與染之你大婚之日時同樣備上一份。”
可林盡染眸色中未起波瀾,隻是輕聲打趣道,“也不知林尚書會否邀染之觀禮。”
“怎這般時候,染之還有心情玩笑。”杜子騰眉頭擰得更緊,急聲道,“這般的賞賜,豈非是助長···他們的氣焰。染之可還記得去歲在此,你與杜某說了甚。”
“記得,記得!”林盡染稍稍拍了拍杜子騰的胳膊,寬聲道,“三年內,定然將他們繩之以法。可這是陛下的恩賞,你我又能如何?”
“這···”杜子騰此刻也生不出個駁斥的理來,隻得埋頭痛飲幾杯下肚。
林盡染見他暫且平靜些,一麵為他斟滿佳釀,一麵說道,“這封聖旨,杜兄怕是還未看明白。”
杜子騰心潮霎時翻湧,急忙瞥向他,這番話若是旁人說來,定然不屑。但林盡染當下可是內閣大學士,又常常進出文英殿,若說窺測聖心,除卻孫蓮英孫公公外,怕是隻有眼前這位。
“旁的不便說。眼下急需吏部助力的當屬林尚書之次子林明德,可偏偏這樁婚事是許給長子林明禮。這個中的意味,杜兄可有察覺到一絲異樣?”
“可林尚書的確是為長子林明禮求的婚事。既與吳府是姻親,幫持一把林明德並無不妥。況且,依禮製,須得長子成婚後,次子方可說親,如此看來,尚書令此舉更是人之常情。”
杜子騰還未想到深層的關係,隻想到這等人情世故。
林盡染眼簾微垂,飲下一杯後,淡然說道,“依製,一族之中,僅有一人可在京任職。”
旁的無須多言,幫持一把林明德確無不妥,可吏部的吳尚書是會為女婿鋪路還是會為女婿的胞弟鋪路?縱使林明禮聲名狼藉,可與吳府聯姻一事若是能成,先前的謠言則是不攻自破,而何時解除‘幽閉’太子,不過是靜候良機。
林盡染這短短的一句話,倒真是令杜子騰一怔。這樁親事,勢必會引起林府大亂。吳府小姐嫁予林明禮,是誰最不樂意看到的結果?自然是林明德,在外人看來,吏部銓選是否通過,他注定在京城無立錐之地。
倘若林明德如願過了吏部銓選,當下尚書令府就得遭受非議;若未能通過,則林明禮順勢走上尚書令與吏部為他鋪好的前程。於林靖澄而言,自然會與吏部達成一致,令林明德落選。隻是其中是否會有楚帝的插手,尚猶未可知。
‘林靖澄的這步棋,是在向陛下投子認輸嗎?’林盡染不解,這般作為幾是活生生地將主動權送予楚帝手中,莫非他還藏有什麽後招不成?
已剛剛入了一更,尚書令府的前院看似一片沉寂,唯有疏疏涼風掠過槐樹,帶來簌簌沙沙的聲響。
可後院書房驟然響起,
“我不服!爹是否太過偏心!”
韋邈見林盡染怔怔思忖,忽然提醒道,“林明德雖說是老朽的外孫,彼時適逢韋氏門庭凋零,縱使知曉他品行不端,可老朽也不屑做這斷人仕途之事。”
“太師公允,染之省的,崔先生當日突逢意外,封院之時還遲上片刻。故而,林明德丟卷也僅有禮部、吏部、國子監及林尚書能辦到,難不成是林尚書不願其子金榜題名?”
韋晟倏地站起身來,正色道,“姑父自然不願明德金榜題名。若是明德真踏入仕途,依製,明禮的前程就隻得是外放為官,汝南林氏的產業自然也就落入明德手中。”
韋邈輕輕頷首,卻無半分責怪之意,隻抬手示意韋晟坐下,又笑盈盈地看向林盡染,“晟兒所言雖有失偏頗,確也是老朽的心思。染之僅當是周聽不蔽,如何決策該你自己做主。”
“太師說的哪裏話,若能得太師和韋兄指點迷津,確能令染之少走些彎路。”林盡染的模樣甚是謙恭,語音稍頓了頓,斟酌一番後說道,“早前聽聞林明禮頗受林尚書青眼,而林明德深受其母寵愛,若是尚書令有意讓長子繼承家業,命人毀去次子的策論試卷的確是在情理之中。”
韋太師端起茶盞,輕輕吹去熱氣,細呷一口,眸色一亮,旋即又不疾不徐道,“明德雖非老朽親自教養,可有多少斤兩,心中大抵有數。何況殿試時,又是老朽與崔秉誌一同審閱策論。雖說文采華麗,卻顯空洞,失了幾絲風骨。”
談及此處時,韋邈目光如炬地望向林盡染,似是看透了他的內心,語音也沉了幾分,“老朽終究是明德的外祖父,故而有這層關係在,策論不便評判。既是陛下欽點的殿試學子···染之想來已有盤算。”
林盡染聞言,瞳孔一震,麵色瞬間凝重,不著痕跡的頷首迴應。韋太師現下是翰林供奉,對學子的才學心中本就有譜,何況殿試時又是他親自審閱,林明德能否通過殿試,他是再清楚不過。
倘若真是林靖澄將林明德的試卷抽去,目的是為長子鋪路,若是楚帝該如何落子?且不論林明禮與太子的關係是否屬實,陛下又怎會允準林靖澄如此輕易地決定二子的前程。林明禮是由尚書令親自培植,往後若是洗去汙名,這豈非又是第二個林靖澄?相較而言,素來跋扈的林明德走向官場相較於他的兄長而言更為可控。
如此看來,林明德去歲通過殿試是必然的結果,而吏部銓選若無意外,陛下應當也會安排他進入內閣,占得一席。而林靖澄是否有把柄,已然無關緊要,即便是熬到他致仕,屆時汝南林氏在朝中的勢力早已日漸衰微,何況還有個隨時會惹事的林明德。
太師既猜測是林靖澄抽走林明德的試卷,自然能順藤摸瓜地料到楚帝心中的謀劃······
不對,韋太師的話從來不會無的放矢。他似乎對林明禮心有芥蒂,方才僅有自己與韋晟提及此人,而太師隻字未提,仿佛是刻意避開攀扯,這何嚐不是一種暗示?
林盡染抓住這轉瞬即逝的靈感,抬首間,眸色深深地望向韋邈,企圖從他的眼中得出答案。
適逢韋太師轉過頭,徑直迎上林盡染的目光,旋即予以淡然一笑,又緩緩站起身來,道,“今日相談甚歡,晟兒往後恐得勞煩染之多多照料。”
林盡染趕忙躬身一禮,“太師言重了,往後染之與韋兄定當同心戮力。今日還得深謝太師指點。”
這般的眼神交匯,已是令二人皆有所判斷。林靖澄的目的不言而喻,可這中間似是還有一層輕紗未曾捅破,究竟有何貓膩是還未曾察覺的?
思忖間,林盡染將韋氏祖孫送出府,臨別之際,劉管家捧著一方錦盒踱步而來,恭聲道,“公子,夫人知曉韋太師過府小敘,未能遠迎,故而送上公子從江南帶來的陽羨雪芽,聊表歉意。”
林盡染順勢接過劉管家手中的錦盒,又遞予韋太師,“倒是染之疏忽了。途經江都時,采買了些當地的茶葉,望太師莫要嫌棄。”
“這···”韋太師有些訕然,方才品茶時的確頗為喜愛,本也未曾口渴,生生多抿一口,料想是那李時安在他三人離去後進了書房,察覺到此等細節。
“不過是晚輩的一點心意,往後還得勞您費心。”林盡染轉而將錦盒塞進韋晟的手中。
韋邈見韋晟求助的目光,猶豫幾息後,笑言道,“如此老朽就卻之不恭了。”
說罷又是寒暄幾句,韋邈祖孫便離開了林府。
林盡染剛踏進府內,李時安就從廊下施施然而來,行了萬福,“看來夫君與韋府的關係融洽不少。”
“時安果真心細,我都未曾發覺太師喜歡喝這陽羨雪芽。”
李時安抿嘴笑道,“夫君送太師出府時,時安特意去書房瞧上一眼,韋太師盞中的茶水飲得多些。又曾聽聞太師鍾愛綠茶,想來應甚合他的口味。”
“時安可真是我的賢內助。”可說話間,林盡染依舊是蹙著眉頭,半晌後低聲喃喃道,“這林明禮是否真是韋氏所出?”
李時安挨得近些,倒是被林盡染這沒來由的問題給說的怔住了,又倏然‘噗嗤’一笑,“林明禮不是韋氏所出還能有誰?雖說他兄弟二人脾性大相徑庭,可時安自小就未曾聽聞尚書令有納妾之說,況且整個長安城的百姓都知曉,林明禮與林明德兄弟二人是雙生兒,隻是他們不像尋常的孿生子那般長相相似罷了。”
林盡染訕訕道,“我不過是胡說,若林明禮確非韋氏所出,長安城的百姓怎會不知呐。”
父母各疼一個子女的例子屢見不鮮,韋氏的娘家更偏愛林明德興許就是愛屋及烏,算不得新鮮事。林盡染將腦中紛亂的思緒拋開,這等外人的家事,還無須記掛在心上。
旭陽和風,一碧如洗。
林靖澄近日心情大好,即便是處理公務時,神色也如這般天氣似的燦爛和煦,腳下的步伐更是輕快。
正值文英殿內與楚帝談論國事,這番神情連皇帝也不得不多問幾句,“林卿近日可有喜事?”
林靖澄難以抑製心中的喜悅,連帶著麵上的褶子都多了幾條,拱手迴道,“迴陛下,前幾日臣去吳尚書府上提親,總算是將長子的婚事給定下了。”
楚帝放下手中的奏本,朗聲一笑,“這的確是大大的喜事。是該好好慶賀,可有定下吉日?”
“才剛剛納吉,還未曾定下。”
“林卿為我楚國殫精竭慮,朕應得好好賞賜。”楚帝撇過頭去,吩咐道,“孫蓮英,擬旨。命太師親擬婚書,禮部與民部協辦婚事,太史監選定吉日。至於賀禮,就按林盡染大婚之日的份例備上一份。”
“奴才遵旨。”
林靖澄聞言,趕忙伏下身子,領旨謝恩。
這般下來,與皇帝賜婚有何異?要知道,彼時的林盡染是立下赫赫戰功的,而林明禮先前且不說與太子間的糾葛,本就是一身白衣,縱使是沾了其父的光,可去歲明園案,他是用什麽手段壓下這樁案子的,難不成陛下就這麽忘了?
可林靖澄心中很是明了,林明禮為何能受得這份恩寵。陛下的這番舉措,又何嚐不是在給他敲響警鍾呢?所謂聖心如淵,旁人隻看得三四分,但這位尚書令倒是猜出其中的七八分門道。
已至酉時,林盡染邀上杜子騰至攬月樓清雪姑娘的房中聽曲。平日裏休沐日子又撞不到一起,本想著杜子騰會拒絕,未曾想這次倒是一口應了下來。
林盡染端起酒杯,來迴打量二人,禁不住打趣道,“嗬,看來杜兄與清雪姑娘的好事將近呐?”
杜子騰訕訕一笑,“染之又在說笑。杜···杜某···”可說著眸子又止不住地往清雪姑娘身上瞟,見她含羞半吐的模樣,又老臉一紅低下頭去,低聲道,“染之江南那樁案子幾是人盡皆知,你嫂夫人知曉清雪身世可憐,隻是當下不宜聲張,待日後替她贖了身,還她良籍,再做打算。”
“嫂夫人通情達理,杜兄有福氣。染之可要借些銀兩給你?不必算利息。”
杜子騰一臉惶然的模樣,連連擺手,“這如何使得?清雪還有些積蓄,我······”可語音又是一頓,抬首間望向門窗外是否有人影攢動,接著俯身在林盡染耳邊輕聲道,“當下攬月樓的消息,還得依仗清雪為我等打聽。”
“清雪嫂嫂,染之倒是許久未聽你彈曲,想念得緊。”
“林公子,你······”清雪姑娘聽到‘清雪嫂嫂’的這聲打趣,紅著臉撇開目光,‘歘’的站起身,跺了幾下腳後又羞憤地快步踱至屏風後,隻是急促的喘息聲良久才平靜下去。
“染之又何故調笑清雪呐,她臉皮薄。”杜子騰見狀,老臉一紅,不得不為日後的小妾維護幾句。
林盡染朗聲一笑,“遲早得叫聲嫂嫂,又無旁人,不打緊。”
杜子騰生怕林盡染還得說出什麽玩笑話,趕忙岔開話題,“這些時日,你可知長安城裏發生什麽大事。”
“怎的,林明禮與吳尚書府的婚事定下了?”
林靖澄近些時日往吳尚書府去的勤些,雖未曾言明商議何事,可有心之人儼然嗅到不尋常的味道,這吳尚書家的孫女已至出閣年歲,上門提親倒是不無可能。
何況林尚書的次子已入翰林,九月吏部銓選在即,落在他人眼中難免會有話柄。可偏偏長子未有成婚,莫不是這吳府的小姐是嫁予林明禮?如此看來,這林氏是打算一門雙子,都得入仕途呐。
杜子騰聽清雪姑娘的琴聲漸起,索性暢言,“何止是定下了。陛下明發諭旨,命韋太師親擬婚書,禮部與民部協辦婚事,太史監選定吉日。就連賀禮,都是與染之你大婚之日時同樣備上一份。”
可林盡染眸色中未起波瀾,隻是輕聲打趣道,“也不知林尚書會否邀染之觀禮。”
“怎這般時候,染之還有心情玩笑。”杜子騰眉頭擰得更緊,急聲道,“這般的賞賜,豈非是助長···他們的氣焰。染之可還記得去歲在此,你與杜某說了甚。”
“記得,記得!”林盡染稍稍拍了拍杜子騰的胳膊,寬聲道,“三年內,定然將他們繩之以法。可這是陛下的恩賞,你我又能如何?”
“這···”杜子騰此刻也生不出個駁斥的理來,隻得埋頭痛飲幾杯下肚。
林盡染見他暫且平靜些,一麵為他斟滿佳釀,一麵說道,“這封聖旨,杜兄怕是還未看明白。”
杜子騰心潮霎時翻湧,急忙瞥向他,這番話若是旁人說來,定然不屑。但林盡染當下可是內閣大學士,又常常進出文英殿,若說窺測聖心,除卻孫蓮英孫公公外,怕是隻有眼前這位。
“旁的不便說。眼下急需吏部助力的當屬林尚書之次子林明德,可偏偏這樁婚事是許給長子林明禮。這個中的意味,杜兄可有察覺到一絲異樣?”
“可林尚書的確是為長子林明禮求的婚事。既與吳府是姻親,幫持一把林明德並無不妥。況且,依禮製,須得長子成婚後,次子方可說親,如此看來,尚書令此舉更是人之常情。”
杜子騰還未想到深層的關係,隻想到這等人情世故。
林盡染眼簾微垂,飲下一杯後,淡然說道,“依製,一族之中,僅有一人可在京任職。”
旁的無須多言,幫持一把林明德確無不妥,可吏部的吳尚書是會為女婿鋪路還是會為女婿的胞弟鋪路?縱使林明禮聲名狼藉,可與吳府聯姻一事若是能成,先前的謠言則是不攻自破,而何時解除‘幽閉’太子,不過是靜候良機。
林盡染這短短的一句話,倒真是令杜子騰一怔。這樁親事,勢必會引起林府大亂。吳府小姐嫁予林明禮,是誰最不樂意看到的結果?自然是林明德,在外人看來,吏部銓選是否通過,他注定在京城無立錐之地。
倘若林明德如願過了吏部銓選,當下尚書令府就得遭受非議;若未能通過,則林明禮順勢走上尚書令與吏部為他鋪好的前程。於林靖澄而言,自然會與吏部達成一致,令林明德落選。隻是其中是否會有楚帝的插手,尚猶未可知。
‘林靖澄的這步棋,是在向陛下投子認輸嗎?’林盡染不解,這般作為幾是活生生地將主動權送予楚帝手中,莫非他還藏有什麽後招不成?
已剛剛入了一更,尚書令府的前院看似一片沉寂,唯有疏疏涼風掠過槐樹,帶來簌簌沙沙的聲響。
可後院書房驟然響起,
“我不服!爹是否太過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