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禦史還有?”
見林盡染這番陣仗,孫蓮英禁不住顫著聲問道。
楚帝橫了一眼過去,沉聲道,“噤聲!”
孫蓮英哆哆嗦嗦地接過林盡染手中的詩,低頭不敢言語。
“自然還有。染之多寫幾首,以免孫公公跑得辛苦。”
說罷,林盡染又口中念叨: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裏共嬋娟。”
字跡潦草,若非落筆時口中吟誦,一眼看下去,旁人還真看不出他寫的究竟是何字。
“你小子還是別寫了,就這汙糟字真真是配不上此詩。不若令六部尚書來執筆,你審閱訂正一番後,再送去···”楚帝語音中頗有些憾意,詞是好詞,可這字委實令人駭然。
“陛下,臣妾鬥膽,願替染之執筆。”淑貴妃還未等楚帝話音落地,疾聲打斷。
楚帝眼簾稍垂,隻猶疑兩息,遂笑言道,“淑貴妃若願執筆,自然極好。染之,你可得記下這份恩情。”
淑貴妃麵色一喜,行了萬福,見林盡染起身旋即又坐上他的位置。
林盡染訕然一笑,拱手道,“有勞淑貴妃,染之慚愧。”
淑貴妃甚為端莊地坐直,神情也倏然肅色,左手先拿起筆卻又隨後換到右手執筆,抬眼間又稍稍點頭,“染之不必客氣,盡可念來。”
既是沒了約束,林盡染索性踱步背誦,:
‘花間一壺酒···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相期邈雲漢。’
‘小時不識月,唿作白玉盤。又疑瑤台鏡,飛在青雲端···’
‘去年元夜時,···人約黃昏後。今年元夜時,···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
攬月樓為何有才子趨之若鶩?就是以詩才入姑娘閨閣的規矩,僅是如此就能省去許多銀錢。可逛得起青樓的文人學士,就隻圖這些許的小財,倒真是看低了他們。
讀書人,心裏想的是聲名,眼裏看的是聲名,活著為得還是聲名。能以詩詞入攬月樓閨閣,豈不是證明其文采斐然。可倘若安樂居的影壁牆上掛有滿麵的詩詞,還愁文人不至此一觀嗎?諸般行徑,便是要將這藏書閣和安樂居打造成文人心之向往的聖地。
林盡染心有盤算,可薄薄的雙唇,依舊不斷地輸出原世那些齒頰生香的詩詞,每一句,每一個字都響遏行雲,繞梁三日,久久未能散去。
“有勞淑貴妃,且先歇上片刻。”
看似頗為體貼的話語,細細咀嚼來,似是有些不對勁。
孫蓮英手中許是有二十多份詩詞,語音中多少有些難以置信,“林···林禦史的···意思是還有?”
“自然還有,僅是寫了月與夜的詩詞,這哪能夠?”
林盡染淡淡一笑,旋即從懷中摸出私印,將孫蓮英手中的詩詞細細審閱一番,又一張張的鈐上印。
“如此說來,還得深謝染之的憐香惜玉,尚能令本宮歇上片刻。”淑貴妃暫且擱筆,捂著嘴輕笑道。
“臣不敢,淑貴妃著實辛苦。”
“陛···陛下,可否允老臣將這些詩詞先謄抄下來,再送下去?”韋邈臉頰的肌肉隱隱抽動,渾濁的眸中難得閃現一絲異樣。
“準。太師謄抄後,再送去給祭酒品讀,若太師和祭酒皆以為詩詞上佳,則懸於安樂居的蕭牆之下。”楚帝的語音聽來雖頗為平靜,卻難掩有欣賞之意。僅是方才這般聽來,首首皆是上品,根本無須太師與祭酒多加評議,隻是未免落人口舌,但凡有些許學識的,自然能秉公直言。
三皇子對詩詞之道研究並不如二皇子那般深刻,可即便如此也能聽出這些詩句的優劣,如此還僅是牛刀小試?心中不免駭然。
“母妃辛苦,兒臣可否代勞。”二皇子甚是恭謹地跪坐在淑貴妃對麵,輕聲問詢。
可淑貴妃並未迴應,隻向楚帝笑言道,“瞧,這等苦差事,承熠還要與臣妾搶著做。”
韋邈將將舔筆,抬首玩笑道,“淑貴妃此言差矣,老朽若不是擔憂這些詩詞今夜有所差池,故而急急地再抄上一份。否則定會與淑貴妃爭一爭這執筆先生。”
“那就由承熠代太師謄抄可好?”二皇子旋即又側過身去,向韋太師問詢道。
“這···”韋太師這舔筆的手仍懸在半空,眼神又向楚帝投去,畢竟方才可是向陛下領下謄抄的差事,當下又得交予二皇子,多少會欠失妥當。
楚帝稍稍擺手,麵容含笑,“這等差事怎還能搶?也罷,就由承熠替代,好讓太師也做做這執筆先生。”
又倏然向林靖澄及六部尚書問道,“爾等可要爭一爭?”還未等他們開口,則換上一副恍然的模樣,“筆墨就這幾副,縱使卿家願意,可還得去樓下借。”
六部尚書皆是訕訕一笑,未有多言。
林盡染在一旁看得好笑,這些人裏,哪個不是裝有八百個心眼。且論二皇子,當真是體恤母妃,要做這執筆先生?淑貴妃這般言辭拒絕,正是尋個由頭,能令二皇子替太師謄抄,博些好感。而太師一來確有珍愛之意,二來,何嚐不是向陛下表明與自己的親近之意?偌大的長安城哪還有淨土,除卻府中,怕也僅剩下青樓。
林盡染跪坐在平幾前,斟上美酒,一飲而盡,旋即又斟滿一盞,笑言道,“淑貴妃,韋太師,那染之可要繼續了。”
可未等他二人反應,就已吟誦道:
‘葡萄美酒夜光杯,···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迴?’
‘醉裏挑燈看劍,···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
······
林盡染一麵暢飲美酒,一麵吟誦詩詞,幾是每念完一首就痛飲一盞,似是頗為體貼地為太師與淑貴妃留有空閑,補上詩句。可未歇上幾息,又已吟唱。
正當眾人以為,林盡染會將這從軍詩一念到底時,見他又踉蹌的站起身來,要去端那放在角落裏的佳釀,隻將將撕去竹葉,恍惚間又遲遲掀去不了封泥。
楚帝緩緩踱步至他身後,默然不語,隻替他酒壇打開,又重新立於一旁。
“嗝···多謝這位大人!”
林盡染迷蒙之間未能抬起眼簾,頗有禮數的躬身一禮,可腦袋暈暈乎乎地辨識不清方向,一個趔趄,險些栽倒在地。
楚帝又是大手一拉,扶他坐下,寬聲道,“既是貪杯,就坐下歇會兒。”
“多謝···嗝···多謝兄台。”林盡染漲紅著臉,嘿嘿一笑,滿身的酒氣,又朗聲說道,“並非是···染之狂狷!整個楚國···”
林盡染說著拿著手指點了點自己的腦袋,“整個楚國···加起來都比不得···染之腦袋裏的詩詞,兄台可信?”說罷,又拽上楚帝的皇袍。
“哦?染之若是這般說來,無人可信。”楚帝饒有興致的蹲下身去,盤坐旁側,笑容滿麵。
林盡染的身軀仍是左右搖擺,可竭力還是將身子微微前傾,手指點了點楚帝,輕聲一笑,“染之便知你不信。在這個世界,我若言第二,無人敢稱第一。”
“自古文無第一。”
“現下···”林盡染朗聲一笑,往後一倒,躺在地上,放聲道,“我林盡染就是第一。”
一旁的孫蓮英已然是滿頭大汗,稱唿楚帝從‘大人’到‘兄台’,現下還敢指點當今天子,林禦史果真是天下第一,真真是天下第一大膽!可方要去阻攔林盡染這般狂悖之言,當即就被楚帝抬手製止。
十二層靜寂無聲,林盡染所言何嚐未落入他們耳裏,方才的詩詞皆是上佳,若奉為楚國第一看似也並無不可,隻是剛剛的場景著實令人駭然。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複迴。···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複來。···’
‘金樽清酒鬥十千,···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舉杯消愁愁更愁。···’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裏。···’
······
吟誦中,林盡染抱著酒壇狂飲,卻又將酒澆在臉上,不免清醒一兩分,可清醒的片刻仍是在吟誦詩詞。
終於,楚帝見他吧唧吧唧嘴,未再吟誦,遂攙扶著林盡染緩緩起身。
可他的眼神中仍是有些恍惚,倏然問道,“兄台,可足以稱楚國第一否?”
林盡染這迴幾是又將李白的詩篇皆背了個遍。
楚帝溫聲道,“自然不夠。”
林盡染無力的垂首,打了個酒嗝,手中憑空點著,也不知在點誰,當即嗤笑道,“吹牛!這可是詩仙所作,詩仙可知否?那是天上謫仙人!”
在場之人渾身一顫,未曾想他還敢妄稱自己是謫仙人,可方才吟誦之詩,若非仙人所作,還能有誰?饒是林靖澄也不禁半壇酒下肚,臉頰早已浮起一絲醉意。
“那就暫且封你為楚國第一。”楚帝言辭中似是哄孩童一般,頗為耐心。眼前這醉酒之人何嚐不似稚童呢。
楚帝緩緩站起身來,“孫蓮英。”
“奴才在。”孫蓮英躬身迴應,隻是多少有些顫抖。
“林禦史既是貪杯,今日恐也不能迴府。去尋些被褥來鋪上,今夜你留下伺候他罷。”
“奴才···”可孫蓮英剛想應下,卻又頓覺不妥,遂問道,“陛下,可要將林禦史抬下去?”
“他都醉成這副模樣,誰來抬他下樓?尋些被褥來,在此鋪上,今夜就賜他歇在此處。”
“老奴遵旨。”
“陛下,此舉甚為不妥。”
林靖澄竭力起身,踉蹌地走到楚帝麵前,躬身一拜,“林禦史之才世間罕見,可陛下萬不能為他破了祖製。即便是在場的二殿下與三殿下皆無獨自居於十二層的時候,縱觀大楚開國之初以來,也無這等先例,遑論是臣子。”
六部尚書見他這般說來,紛紛以表附議,“望陛下三思。”
“太師有何高見?”楚帝的語音聽來頗為沉重,與剛剛在君前失儀的林盡染所表現的耐心與溫和截然不同,似是隱隱有發怒的意思。
可還未等太師發言,林盡染已抱著空空如也的酒壇,往裏頭喊著‘喂喂喂!’
‘詩是好詩,可這般的酒醉模樣,當真適合留宿望仙樓?且還是在十二層。’在場之人心中皆不禁如此想到,可終究未敢說出口,一麵訝然於他的詩才,一麵又嫌棄他這般的失態。
“老臣認為,全憑陛下做主。”韋邈眼簾微垂,神色淡然,根本瞧不出他是何心思,可這又何嚐不是在窺視楚帝的決心呢?
楚帝冷哼一聲,又問道,“皇後可有話要說?”
“染之的詩作自是極好的,個中典故予也未曾聽說,故而染之自稱是謫仙人,倒有幾分可信。予知陛下擔心將染之抬下望仙樓會傷到他,不若賜他歇在十一層,既彰顯陛下的愛才之心,又不違背祖製,尚書令和六部尚書以為如何?”
皇後的語調始終是不疾不徐,最後也是將話拋給林靖澄和六部尚書,而非楚帝。
林靖澄緘默良久,神誌已然清醒幾分,迴道,“皇後殿下所言極是,臣附議。”
六部尚書左右互視,齊聲迴應,“臣等附議。”
楚帝見狀,遂令孫蓮英下去安排,又踱步至淑貴妃身旁,將平幾上的詩作拿起,細細品讀,咧嘴一笑,“今夜若不是他醉酒,朕定得令他再作上百首,無怪說整個楚國都無出其右,僅是詩詞,他倒當得起。”
“陛下所言極是。”淑貴妃施施然起身,立於一旁,眉眼間流露出一絲光彩,道,“陛下,臣妾有個不情之請。”
“哦?淑貴妃且說來聽聽。”
“臣妾欲請林染之作承熠的老師。”
此言一出,不禁令在場之人愕然,林盡染與幾位皇子皆一般年歲,即便是癡長,也不過三五歲,如何能做他們的老師?
立於旁側未曾言語的三皇子不禁將目光移至老二身上,心中暗忖,‘原來今日是這般打算,拉攏林盡染竟還有此等方式。’此刻眼神中已有一絲慌亂。
可二皇子似是未曾聽見,也當未曾看見一般,隻自顧自的在那謄抄詩詞。
“妹妹此言怕是會惹承煒不快。”
皇後此刻卻將話茬接過,一旁愣神的三皇子聞聲倏然下意識地躬身一拜。
隻見皇後行至三皇子身旁,將其扶起,柔聲道,“承煒的母妃偶感風寒,未能親至。若是她能聽得染之的大作,定然也會為承煒求上這份恩典。妹妹此舉豈非有趁人不備之嫌?”
見林盡染這番陣仗,孫蓮英禁不住顫著聲問道。
楚帝橫了一眼過去,沉聲道,“噤聲!”
孫蓮英哆哆嗦嗦地接過林盡染手中的詩,低頭不敢言語。
“自然還有。染之多寫幾首,以免孫公公跑得辛苦。”
說罷,林盡染又口中念叨: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裏共嬋娟。”
字跡潦草,若非落筆時口中吟誦,一眼看下去,旁人還真看不出他寫的究竟是何字。
“你小子還是別寫了,就這汙糟字真真是配不上此詩。不若令六部尚書來執筆,你審閱訂正一番後,再送去···”楚帝語音中頗有些憾意,詞是好詞,可這字委實令人駭然。
“陛下,臣妾鬥膽,願替染之執筆。”淑貴妃還未等楚帝話音落地,疾聲打斷。
楚帝眼簾稍垂,隻猶疑兩息,遂笑言道,“淑貴妃若願執筆,自然極好。染之,你可得記下這份恩情。”
淑貴妃麵色一喜,行了萬福,見林盡染起身旋即又坐上他的位置。
林盡染訕然一笑,拱手道,“有勞淑貴妃,染之慚愧。”
淑貴妃甚為端莊地坐直,神情也倏然肅色,左手先拿起筆卻又隨後換到右手執筆,抬眼間又稍稍點頭,“染之不必客氣,盡可念來。”
既是沒了約束,林盡染索性踱步背誦,:
‘花間一壺酒···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相期邈雲漢。’
‘小時不識月,唿作白玉盤。又疑瑤台鏡,飛在青雲端···’
‘去年元夜時,···人約黃昏後。今年元夜時,···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
攬月樓為何有才子趨之若鶩?就是以詩才入姑娘閨閣的規矩,僅是如此就能省去許多銀錢。可逛得起青樓的文人學士,就隻圖這些許的小財,倒真是看低了他們。
讀書人,心裏想的是聲名,眼裏看的是聲名,活著為得還是聲名。能以詩詞入攬月樓閨閣,豈不是證明其文采斐然。可倘若安樂居的影壁牆上掛有滿麵的詩詞,還愁文人不至此一觀嗎?諸般行徑,便是要將這藏書閣和安樂居打造成文人心之向往的聖地。
林盡染心有盤算,可薄薄的雙唇,依舊不斷地輸出原世那些齒頰生香的詩詞,每一句,每一個字都響遏行雲,繞梁三日,久久未能散去。
“有勞淑貴妃,且先歇上片刻。”
看似頗為體貼的話語,細細咀嚼來,似是有些不對勁。
孫蓮英手中許是有二十多份詩詞,語音中多少有些難以置信,“林···林禦史的···意思是還有?”
“自然還有,僅是寫了月與夜的詩詞,這哪能夠?”
林盡染淡淡一笑,旋即從懷中摸出私印,將孫蓮英手中的詩詞細細審閱一番,又一張張的鈐上印。
“如此說來,還得深謝染之的憐香惜玉,尚能令本宮歇上片刻。”淑貴妃暫且擱筆,捂著嘴輕笑道。
“臣不敢,淑貴妃著實辛苦。”
“陛···陛下,可否允老臣將這些詩詞先謄抄下來,再送下去?”韋邈臉頰的肌肉隱隱抽動,渾濁的眸中難得閃現一絲異樣。
“準。太師謄抄後,再送去給祭酒品讀,若太師和祭酒皆以為詩詞上佳,則懸於安樂居的蕭牆之下。”楚帝的語音聽來雖頗為平靜,卻難掩有欣賞之意。僅是方才這般聽來,首首皆是上品,根本無須太師與祭酒多加評議,隻是未免落人口舌,但凡有些許學識的,自然能秉公直言。
三皇子對詩詞之道研究並不如二皇子那般深刻,可即便如此也能聽出這些詩句的優劣,如此還僅是牛刀小試?心中不免駭然。
“母妃辛苦,兒臣可否代勞。”二皇子甚是恭謹地跪坐在淑貴妃對麵,輕聲問詢。
可淑貴妃並未迴應,隻向楚帝笑言道,“瞧,這等苦差事,承熠還要與臣妾搶著做。”
韋邈將將舔筆,抬首玩笑道,“淑貴妃此言差矣,老朽若不是擔憂這些詩詞今夜有所差池,故而急急地再抄上一份。否則定會與淑貴妃爭一爭這執筆先生。”
“那就由承熠代太師謄抄可好?”二皇子旋即又側過身去,向韋太師問詢道。
“這···”韋太師這舔筆的手仍懸在半空,眼神又向楚帝投去,畢竟方才可是向陛下領下謄抄的差事,當下又得交予二皇子,多少會欠失妥當。
楚帝稍稍擺手,麵容含笑,“這等差事怎還能搶?也罷,就由承熠替代,好讓太師也做做這執筆先生。”
又倏然向林靖澄及六部尚書問道,“爾等可要爭一爭?”還未等他們開口,則換上一副恍然的模樣,“筆墨就這幾副,縱使卿家願意,可還得去樓下借。”
六部尚書皆是訕訕一笑,未有多言。
林盡染在一旁看得好笑,這些人裏,哪個不是裝有八百個心眼。且論二皇子,當真是體恤母妃,要做這執筆先生?淑貴妃這般言辭拒絕,正是尋個由頭,能令二皇子替太師謄抄,博些好感。而太師一來確有珍愛之意,二來,何嚐不是向陛下表明與自己的親近之意?偌大的長安城哪還有淨土,除卻府中,怕也僅剩下青樓。
林盡染跪坐在平幾前,斟上美酒,一飲而盡,旋即又斟滿一盞,笑言道,“淑貴妃,韋太師,那染之可要繼續了。”
可未等他二人反應,就已吟誦道:
‘葡萄美酒夜光杯,···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迴?’
‘醉裏挑燈看劍,···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
······
林盡染一麵暢飲美酒,一麵吟誦詩詞,幾是每念完一首就痛飲一盞,似是頗為體貼地為太師與淑貴妃留有空閑,補上詩句。可未歇上幾息,又已吟唱。
正當眾人以為,林盡染會將這從軍詩一念到底時,見他又踉蹌的站起身來,要去端那放在角落裏的佳釀,隻將將撕去竹葉,恍惚間又遲遲掀去不了封泥。
楚帝緩緩踱步至他身後,默然不語,隻替他酒壇打開,又重新立於一旁。
“嗝···多謝這位大人!”
林盡染迷蒙之間未能抬起眼簾,頗有禮數的躬身一禮,可腦袋暈暈乎乎地辨識不清方向,一個趔趄,險些栽倒在地。
楚帝又是大手一拉,扶他坐下,寬聲道,“既是貪杯,就坐下歇會兒。”
“多謝···嗝···多謝兄台。”林盡染漲紅著臉,嘿嘿一笑,滿身的酒氣,又朗聲說道,“並非是···染之狂狷!整個楚國···”
林盡染說著拿著手指點了點自己的腦袋,“整個楚國···加起來都比不得···染之腦袋裏的詩詞,兄台可信?”說罷,又拽上楚帝的皇袍。
“哦?染之若是這般說來,無人可信。”楚帝饒有興致的蹲下身去,盤坐旁側,笑容滿麵。
林盡染的身軀仍是左右搖擺,可竭力還是將身子微微前傾,手指點了點楚帝,輕聲一笑,“染之便知你不信。在這個世界,我若言第二,無人敢稱第一。”
“自古文無第一。”
“現下···”林盡染朗聲一笑,往後一倒,躺在地上,放聲道,“我林盡染就是第一。”
一旁的孫蓮英已然是滿頭大汗,稱唿楚帝從‘大人’到‘兄台’,現下還敢指點當今天子,林禦史果真是天下第一,真真是天下第一大膽!可方要去阻攔林盡染這般狂悖之言,當即就被楚帝抬手製止。
十二層靜寂無聲,林盡染所言何嚐未落入他們耳裏,方才的詩詞皆是上佳,若奉為楚國第一看似也並無不可,隻是剛剛的場景著實令人駭然。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複迴。···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複來。···’
‘金樽清酒鬥十千,···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舉杯消愁愁更愁。···’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裏。···’
······
吟誦中,林盡染抱著酒壇狂飲,卻又將酒澆在臉上,不免清醒一兩分,可清醒的片刻仍是在吟誦詩詞。
終於,楚帝見他吧唧吧唧嘴,未再吟誦,遂攙扶著林盡染緩緩起身。
可他的眼神中仍是有些恍惚,倏然問道,“兄台,可足以稱楚國第一否?”
林盡染這迴幾是又將李白的詩篇皆背了個遍。
楚帝溫聲道,“自然不夠。”
林盡染無力的垂首,打了個酒嗝,手中憑空點著,也不知在點誰,當即嗤笑道,“吹牛!這可是詩仙所作,詩仙可知否?那是天上謫仙人!”
在場之人渾身一顫,未曾想他還敢妄稱自己是謫仙人,可方才吟誦之詩,若非仙人所作,還能有誰?饒是林靖澄也不禁半壇酒下肚,臉頰早已浮起一絲醉意。
“那就暫且封你為楚國第一。”楚帝言辭中似是哄孩童一般,頗為耐心。眼前這醉酒之人何嚐不似稚童呢。
楚帝緩緩站起身來,“孫蓮英。”
“奴才在。”孫蓮英躬身迴應,隻是多少有些顫抖。
“林禦史既是貪杯,今日恐也不能迴府。去尋些被褥來鋪上,今夜你留下伺候他罷。”
“奴才···”可孫蓮英剛想應下,卻又頓覺不妥,遂問道,“陛下,可要將林禦史抬下去?”
“他都醉成這副模樣,誰來抬他下樓?尋些被褥來,在此鋪上,今夜就賜他歇在此處。”
“老奴遵旨。”
“陛下,此舉甚為不妥。”
林靖澄竭力起身,踉蹌地走到楚帝麵前,躬身一拜,“林禦史之才世間罕見,可陛下萬不能為他破了祖製。即便是在場的二殿下與三殿下皆無獨自居於十二層的時候,縱觀大楚開國之初以來,也無這等先例,遑論是臣子。”
六部尚書見他這般說來,紛紛以表附議,“望陛下三思。”
“太師有何高見?”楚帝的語音聽來頗為沉重,與剛剛在君前失儀的林盡染所表現的耐心與溫和截然不同,似是隱隱有發怒的意思。
可還未等太師發言,林盡染已抱著空空如也的酒壇,往裏頭喊著‘喂喂喂!’
‘詩是好詩,可這般的酒醉模樣,當真適合留宿望仙樓?且還是在十二層。’在場之人心中皆不禁如此想到,可終究未敢說出口,一麵訝然於他的詩才,一麵又嫌棄他這般的失態。
“老臣認為,全憑陛下做主。”韋邈眼簾微垂,神色淡然,根本瞧不出他是何心思,可這又何嚐不是在窺視楚帝的決心呢?
楚帝冷哼一聲,又問道,“皇後可有話要說?”
“染之的詩作自是極好的,個中典故予也未曾聽說,故而染之自稱是謫仙人,倒有幾分可信。予知陛下擔心將染之抬下望仙樓會傷到他,不若賜他歇在十一層,既彰顯陛下的愛才之心,又不違背祖製,尚書令和六部尚書以為如何?”
皇後的語調始終是不疾不徐,最後也是將話拋給林靖澄和六部尚書,而非楚帝。
林靖澄緘默良久,神誌已然清醒幾分,迴道,“皇後殿下所言極是,臣附議。”
六部尚書左右互視,齊聲迴應,“臣等附議。”
楚帝見狀,遂令孫蓮英下去安排,又踱步至淑貴妃身旁,將平幾上的詩作拿起,細細品讀,咧嘴一笑,“今夜若不是他醉酒,朕定得令他再作上百首,無怪說整個楚國都無出其右,僅是詩詞,他倒當得起。”
“陛下所言極是。”淑貴妃施施然起身,立於一旁,眉眼間流露出一絲光彩,道,“陛下,臣妾有個不情之請。”
“哦?淑貴妃且說來聽聽。”
“臣妾欲請林染之作承熠的老師。”
此言一出,不禁令在場之人愕然,林盡染與幾位皇子皆一般年歲,即便是癡長,也不過三五歲,如何能做他們的老師?
立於旁側未曾言語的三皇子不禁將目光移至老二身上,心中暗忖,‘原來今日是這般打算,拉攏林盡染竟還有此等方式。’此刻眼神中已有一絲慌亂。
可二皇子似是未曾聽見,也當未曾看見一般,隻自顧自的在那謄抄詩詞。
“妹妹此言怕是會惹承煒不快。”
皇後此刻卻將話茬接過,一旁愣神的三皇子聞聲倏然下意識地躬身一拜。
隻見皇後行至三皇子身旁,將其扶起,柔聲道,“承煒的母妃偶感風寒,未能親至。若是她能聽得染之的大作,定然也會為承煒求上這份恩典。妹妹此舉豈非有趁人不備之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