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明禮真當是頭迴進青樓,這個中的規矩還不甚了解。見一侍女上前來輕聲詢問,當下紅著臉,拱手一禮,支支吾吾地迴道,“林···林某,是前來尋三皇子,可煩請姑娘引路?”
侍女頗為恭謹地欠身行禮,淡淡一笑,道,“恕奴婢不能從命。三皇子正與貴客於雅間閑敘,吩咐任何人不得打攪。”
既是三皇子在此,不乏有心之人得知消息後會前來拜會,安樂居又怎會令外人擾了皇室子弟的雅興呢。進出安樂居的世家權貴,多是麵熟的,可林明禮從未進過青樓,又未通報家門,也無怪侍女會將眼前這位風度翩翩的公子當做是來攀關係的。
林明禮心思頗為單純,僅當是如這侍女所言,身子微微前傾說話,言辭頗為恭謙,“那就煩請姑娘予某尋個座,若是三皇子一行離開,可否告知林某一聲?”
侍女嘴角彎起一抹笑意,模樣更為親近,躬身邀請道,“既如此,公子請隨奴婢來。”
說罷,將其引至樓梯旁的座位,旋即又笑說道,“公子暫且坐於此處,奴婢煮盞花茶,隨後就來。”
林明禮聞言,又是一禮,“深謝姑娘。”
“公子言重。”侍女素手交疊在身前,稍稍欠身,小步快踱,暫且離去。
未多時,侍女又端來一盞菊花茶,呈於林明禮麵前,柔聲道,“公子先請用茶。可否要用些酒食,奴婢好去準備。”
“林某方才已用過晚膳。”林明禮端起茶盞,一看是菊花茶,倒也合他的口味,旋即說道,“一盞茶足矣,姑娘且先去忙罷。”
說罷,林明禮細細吹涼茶水麵上的熱氣,小小地呷上一口,眉眼一挑,心中暗道,滋味倒真是不錯!
可見一旁的侍女遲遲未曾退去,倒是被她瞧得有些渾身不自在,隻因拘束,林明禮未曾問出口。
侍女原本對這位相貌、氣質皆非凡品的公子,頗有好感,可似是不太懂安樂居的規矩,眼神中透露出一絲古怪。
“敢···敢問姑娘,林某可有何不妥之處?”
林明禮被盯得背上發毛,半晌後終於忍不住發問,一麵還低頭打量自己身上有甚異樣,又抬手摸了摸臉,發覺並無不妥。
“公子可是頭迴到青樓?”
侍女的語音中有些難以置信,瞧眼前這位公子已然不是未曾來過安樂居,腦海中浮現的答案是他根本未進過青樓。
但凡是進過青樓的,當知方才的這盞茶實則為‘點花茶’,俗稱入場費。而攬月樓隻是將這銀錢都已算進酒水中,省去這一遭,故而才有富商趨之若鶩。若真按青樓的規矩,富商怕是隻能在外頭喝喝茶,更遑論要見上姑娘一麵。
林明禮這頗為羞赧的模樣,已令侍女印證心中猜想。
稍稍凝滯片刻,林明禮起身拱手問道,“敢問姑娘,林某可有禮數不周全?”
“倒未有。”
倘若僅說禮數,林明禮可謂是十足的周全,未有因對方是侍女,而有輕視之意。
因此侍女也極為耐心地解釋道,“方才這盞茶,俗稱點花茶。公子得放下些銀錢。”又擔心林明禮未能領會她的意思,當即俯身過去,附耳輕聲道,“若還想令奴婢替公子注意三皇子的動靜,還得額外賞賜些銀錢。”
如此直白的語言,若林明禮還未能領會,可真是蠢到極點,略有些訕訕道,“望請姑娘原諒,林某頭迴來安樂居,不懂規矩。”一麵說著,一麵又摸出二兩銀子,遞予那侍女。
於他而言,這二兩銀子已然很多,倒還未明白,為何賬房要支上約莫十兩金子予他。殊不知,若要進攬月樓,五兩銀子僅是能買壺酒,得個在外廳聽曲的席位,更不必說這較攬月樓而言,更為奢侈的安樂居呢。
若是尋常,‘點花茶’扔下二兩銀子倒也足夠,可終究還有另一份關注皇子動靜的差事,這二兩銀子怕是遠遠不及罷?
林明禮倒也算是會看臉色,眼見侍女的神色有些難看,方欲闔上的荷包,又猶豫的撐開,再拿出一兩銀子遞予侍女,試探性地問了一嘴,“姑···姑娘,可還夠嗎?”
侍女頗有些怒極反笑的意味,語音稍稍沉了幾分,若非是知曉眼前的公子是頭迴進青樓,當真以為他是在故意戲弄,隨即低聲說道,“公子,您要令奴婢關注的可是當朝的三皇子。”
“那得多···多少銀子?”林明禮的眼神甚是清明澄澈,未有旁的心思。
侍女伸出一根手指,低聲道,“算上點花茶的銀錢,得需十兩銀子。”
林明禮不禁蹙了蹙眉,他並非是不知金銀價值幾何的公子哥,這十兩金子,已算是其父小半年的俸祿。未曾想,僅是差人辦點事,就得去掉一兩金子。可猶豫半晌,林明禮還是將剩下的銀子補上,這般經曆,更不敢在安樂居點上酒食。方才這二兩銀子的菊花茶都得再細細品味一番。
當林明禮還在心疼銀錢之際,林盡染已隨三皇子進了後院。
既安樂居是背靠皇室,自然有皇室專用之所。此處縱使在平康坊外,也能輕易瞧見,算得上是一座地標,名喚‘望仙樓’。既是要取名‘望仙’,登臨此處自能極目遠眺,俯瞰整個長安城。
可這裏也有規矩,若是諸如皇子,最多僅能上到八層,且五層也是待不得。若要去最高的十二層,定得有楚帝的允準,方可一同前去。
三皇子興致頗濃,開口邀請道,“染之可願登高遠眺?”
自那日迴府後,多般打聽才了解個中原委。那兩日要呈上的策論是源於林盡染予父皇說的一番話,這才有了功課。若是早早知曉,哪能當街發難。即便對內閣之事鮮有聽聞,這次打聽來才明悟,內閣大學士可協助父皇處理朝政,雖無決策,卻可進言,再有自由進出文英殿的權力。此等恩寵,已令三皇子無法再沉默下去。
“還是在園中小憩片刻罷,偌大的望仙樓,僅有臣與三皇子,未免顯得空蕩些。”
林盡染此言似有些掃興,三皇子卻未有意興闌珊的模樣,當即接過話茬,“那就依染之的意思。”說罷,又稍稍抬手令侍衛前去通傳一聲。
望仙樓是坐落在溪園中,這‘溪’字取自園中的一彎活水,與聆音閣有些許相似,安樂居也有一處水渠,北向進,而西向出,名曰‘漕渠’。與清明渠、永安渠、龍首渠三渠相交,故而望仙樓前借這彎活水,拓有一湖。碧波蕩漾,煙籠寒水,環湖而建的水榭錯落有致,彼此遙相唿應。
隱約聽聞有‘窸窸窣窣’的聲響,湖對岸有幾道黑影匆匆掠過,登上戲台。隻見幾名女子皆是身形窈窕,婉約動人,有撫琴、有琵琶、有古箏···再分辨時,佳人已然坐定。
“染之,安樂居的姑娘聽聞是你來此聽曲,可是爭著搶著要為你彈奏。”
三皇子又是向對岸稍稍抬手,對岸已彈奏起《陽春白雪》。不過予林盡染這等樂癡,高深與淺顯的曲子聽來一般無二,若是真演奏的令人動心,也僅能喊出兩個字‘臥槽’或是‘牛逼’。
林盡染右手持杯,左手托底,先敬上三皇子,一飲而盡後又是細細地迴味,這安樂居的佳釀果真是比外頭的好上許多。放下杯盞,兩手微微搭在盤坐的膝頭,腰身挺得筆直,甚是端正。
前陣子才剛剛開罪三皇子,眼下卻借著皇子妃要采買香水的由頭,將時安請至府上,還說另有功課要請教,如此聽來,三皇子恐是另有心思,林盡染暗自忖道。
“殿下可有何要事?”
林盡染自然不能說三皇子有甚功課要請教,此事是先生該考慮的,與他無關,更不能越俎代庖,遑論是教導皇子。
三皇子卻闔上眼眸,搖頭晃腦,甚是迷醉的模樣,溫聲道,“染之,這幾位姑娘可有進宮的手藝。”
林盡染聞言淡淡一笑,語音清冽,道,“殿下既將臣喚至望仙樓,當下又在這水榭中,可無人能旁聽臣與三皇子談話,何故藏掖?”
“若棠之事,吾失罪於爾,萬望見恕。”三皇子睜開眼眸,麵容正色且誠懇,微微躬身。
林盡染趕忙將身子往旁側一撇,又拱手拜道,“殿下言重。愧不敢當!”
“陳若棠為吾之內弟,孤身在京,無人看管。吾身為姊夫,管教不嚴···”
林盡染聞言,微微蹙眉,伸手製止三皇子繼續自責下去,“此事就此揭過。小公爺既禁足府中,已有懲戒,三皇子無需多言,可還有他事?”
“確有事相求。”
林盡染稍稍頷首,見三皇子未有多的動作,又挪迴位子,抬手以示繼續直言,“殿下不妨直說。若能幫得一二,臣不會拒絕。”
“染之可聽說過林明禮?”
“林明禮?”林盡染微蹙著眉頭,喃喃念叨幾遍這個名字,細細迴想一番,不過兩息的功夫,遂又問道,“可是林明德的兄長?”
“正是。前陣子,吾在藏書閣與其偶遇,瞧他手中持有由你所著的詩集,閑敘後方才知曉他師從崔先生,去藏書閣是想再尋一本染之的詩集。卻因其胞弟與你曾有些過··淵源,故而覺著登門拜訪略顯唐突冒昧,托吾探探口風。”
三皇子這迴倒顯聰明了些,既是要招攬林明禮與向成林,不若投其所好。談論起林明禮與崔秉誌是師生關係,而林盡染又與崔秉誌關係匪淺,即便林盡染與林明德往昔有何過節,看在崔先生的麵子上,總不好拒絕。
林盡染的唿吸稍稍輕緩了些,片刻之中,腦海中已在分析三皇子方才所言。林明禮這個名字,也聽崔秉誌偶爾提起,是個徹徹底底的書呆子。按他的話說,此人是個‘酸儒’,倒並未有諷刺之意,隻是過於刻板守舊,遵從禮數,又從未有違逆尊長之舉,往往逆來順受,真算得上是個毫無脾性的學子。
可按崔秉誌後頭所言,林明禮倒是將他這股子倔脾氣給了激出來,大有不調教好誓不罷休的意味。隻是未曾想他竟真的數年都未有改變,借用孔子所言,真是‘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
林盡染淡然一笑,予三皇子與自己的杯盞中斟滿酒,徐徐道,“恕臣無禮,殿下既知曉臣與林明德曾有過節,何須再來相問。”
“君子以厚德載物,染之何故糾結往事呐。明禮與明德終歸是殊途,且尚書令最為看好的就是明禮。此番與他交好,於朝堂上大有裨益。”
說罷,三皇子端起杯盞,欲與林盡染碰杯,可見他遲遲未有動作,懸著的手也僵在半空,遂又問道,“可有何不妥?”
“殿下可知,臣現領何職?”
“治書侍禦史。”三皇子脫口而出,緊接又勸解,“尚書令統領百官,而染之糾察百官,然更該攜手並進才是。”
林盡染托起杯盞,與三皇子輕輕一碰,卻又未飲,隻拿在手中把玩,幽幽道,“禦史台獨立於六部之外,而臣又領內閣大學士,可插足六部之事。三皇子現下可覺著,臣還能與尚書令攜手並進嗎?”
此言一出,令三皇子頓時晃神,未能拿穩手中杯盞,‘當當當’地應聲滾落到身旁,衣袍上濕潤一片,人早已凝滯在原地。
“若為詩集一事,臣過幾日遣人送去藏書閣。至於登門拜訪,臣近日公務纏身,怕是多有不便。”林盡染說罷,將杯中酒一飲而盡。
三皇子聞言,不禁擰著眉頭,未曾想到,林盡染竟拒絕的如此果決。可話中之意也不無道理,當下禦史台的職務與內閣大學士,幾是能插手六部內和六部外的一應事宜,而作為尚書令的林靖澄如何能坐看林盡染如此權勢。當下林明禮若要與其來往,難保他不起防備之心。
林盡染緩緩站起身,拱手一拜,訕然道,“殿下且再好好斟酌一番。恕臣失禮,先去更衣。”
三皇子擺了擺手,迴以一笑,道,“染之請便。可莫要舍下吾獨自迴去。”言辭還不忘調侃一番。
“殿下說的哪裏話。”
林盡染說罷就往院外而去,在禦史台待上一陣,又是往文英殿跑得勤快些,反倒學會了如何謹慎約束言行。正如方才所言,當下的身份既是恩賜,也是考驗,官場之上更得如履薄冰,尤其是更得提防暗箭。
‘林明禮,得再查查此人的底細。’林盡染暗自忖道,方才予三皇子也算是推誠置腹,可林明禮畢竟是尚書令之子,先前聽得崔秉誌的評述,知其脾性。若他是得林靖澄的授意,有意接近,即便未有叵測之心,怕也無形之中成有心人的利器。
侍女頗為恭謹地欠身行禮,淡淡一笑,道,“恕奴婢不能從命。三皇子正與貴客於雅間閑敘,吩咐任何人不得打攪。”
既是三皇子在此,不乏有心之人得知消息後會前來拜會,安樂居又怎會令外人擾了皇室子弟的雅興呢。進出安樂居的世家權貴,多是麵熟的,可林明禮從未進過青樓,又未通報家門,也無怪侍女會將眼前這位風度翩翩的公子當做是來攀關係的。
林明禮心思頗為單純,僅當是如這侍女所言,身子微微前傾說話,言辭頗為恭謙,“那就煩請姑娘予某尋個座,若是三皇子一行離開,可否告知林某一聲?”
侍女嘴角彎起一抹笑意,模樣更為親近,躬身邀請道,“既如此,公子請隨奴婢來。”
說罷,將其引至樓梯旁的座位,旋即又笑說道,“公子暫且坐於此處,奴婢煮盞花茶,隨後就來。”
林明禮聞言,又是一禮,“深謝姑娘。”
“公子言重。”侍女素手交疊在身前,稍稍欠身,小步快踱,暫且離去。
未多時,侍女又端來一盞菊花茶,呈於林明禮麵前,柔聲道,“公子先請用茶。可否要用些酒食,奴婢好去準備。”
“林某方才已用過晚膳。”林明禮端起茶盞,一看是菊花茶,倒也合他的口味,旋即說道,“一盞茶足矣,姑娘且先去忙罷。”
說罷,林明禮細細吹涼茶水麵上的熱氣,小小地呷上一口,眉眼一挑,心中暗道,滋味倒真是不錯!
可見一旁的侍女遲遲未曾退去,倒是被她瞧得有些渾身不自在,隻因拘束,林明禮未曾問出口。
侍女原本對這位相貌、氣質皆非凡品的公子,頗有好感,可似是不太懂安樂居的規矩,眼神中透露出一絲古怪。
“敢···敢問姑娘,林某可有何不妥之處?”
林明禮被盯得背上發毛,半晌後終於忍不住發問,一麵還低頭打量自己身上有甚異樣,又抬手摸了摸臉,發覺並無不妥。
“公子可是頭迴到青樓?”
侍女的語音中有些難以置信,瞧眼前這位公子已然不是未曾來過安樂居,腦海中浮現的答案是他根本未進過青樓。
但凡是進過青樓的,當知方才的這盞茶實則為‘點花茶’,俗稱入場費。而攬月樓隻是將這銀錢都已算進酒水中,省去這一遭,故而才有富商趨之若鶩。若真按青樓的規矩,富商怕是隻能在外頭喝喝茶,更遑論要見上姑娘一麵。
林明禮這頗為羞赧的模樣,已令侍女印證心中猜想。
稍稍凝滯片刻,林明禮起身拱手問道,“敢問姑娘,林某可有禮數不周全?”
“倒未有。”
倘若僅說禮數,林明禮可謂是十足的周全,未有因對方是侍女,而有輕視之意。
因此侍女也極為耐心地解釋道,“方才這盞茶,俗稱點花茶。公子得放下些銀錢。”又擔心林明禮未能領會她的意思,當即俯身過去,附耳輕聲道,“若還想令奴婢替公子注意三皇子的動靜,還得額外賞賜些銀錢。”
如此直白的語言,若林明禮還未能領會,可真是蠢到極點,略有些訕訕道,“望請姑娘原諒,林某頭迴來安樂居,不懂規矩。”一麵說著,一麵又摸出二兩銀子,遞予那侍女。
於他而言,這二兩銀子已然很多,倒還未明白,為何賬房要支上約莫十兩金子予他。殊不知,若要進攬月樓,五兩銀子僅是能買壺酒,得個在外廳聽曲的席位,更不必說這較攬月樓而言,更為奢侈的安樂居呢。
若是尋常,‘點花茶’扔下二兩銀子倒也足夠,可終究還有另一份關注皇子動靜的差事,這二兩銀子怕是遠遠不及罷?
林明禮倒也算是會看臉色,眼見侍女的神色有些難看,方欲闔上的荷包,又猶豫的撐開,再拿出一兩銀子遞予侍女,試探性地問了一嘴,“姑···姑娘,可還夠嗎?”
侍女頗有些怒極反笑的意味,語音稍稍沉了幾分,若非是知曉眼前的公子是頭迴進青樓,當真以為他是在故意戲弄,隨即低聲說道,“公子,您要令奴婢關注的可是當朝的三皇子。”
“那得多···多少銀子?”林明禮的眼神甚是清明澄澈,未有旁的心思。
侍女伸出一根手指,低聲道,“算上點花茶的銀錢,得需十兩銀子。”
林明禮不禁蹙了蹙眉,他並非是不知金銀價值幾何的公子哥,這十兩金子,已算是其父小半年的俸祿。未曾想,僅是差人辦點事,就得去掉一兩金子。可猶豫半晌,林明禮還是將剩下的銀子補上,這般經曆,更不敢在安樂居點上酒食。方才這二兩銀子的菊花茶都得再細細品味一番。
當林明禮還在心疼銀錢之際,林盡染已隨三皇子進了後院。
既安樂居是背靠皇室,自然有皇室專用之所。此處縱使在平康坊外,也能輕易瞧見,算得上是一座地標,名喚‘望仙樓’。既是要取名‘望仙’,登臨此處自能極目遠眺,俯瞰整個長安城。
可這裏也有規矩,若是諸如皇子,最多僅能上到八層,且五層也是待不得。若要去最高的十二層,定得有楚帝的允準,方可一同前去。
三皇子興致頗濃,開口邀請道,“染之可願登高遠眺?”
自那日迴府後,多般打聽才了解個中原委。那兩日要呈上的策論是源於林盡染予父皇說的一番話,這才有了功課。若是早早知曉,哪能當街發難。即便對內閣之事鮮有聽聞,這次打聽來才明悟,內閣大學士可協助父皇處理朝政,雖無決策,卻可進言,再有自由進出文英殿的權力。此等恩寵,已令三皇子無法再沉默下去。
“還是在園中小憩片刻罷,偌大的望仙樓,僅有臣與三皇子,未免顯得空蕩些。”
林盡染此言似有些掃興,三皇子卻未有意興闌珊的模樣,當即接過話茬,“那就依染之的意思。”說罷,又稍稍抬手令侍衛前去通傳一聲。
望仙樓是坐落在溪園中,這‘溪’字取自園中的一彎活水,與聆音閣有些許相似,安樂居也有一處水渠,北向進,而西向出,名曰‘漕渠’。與清明渠、永安渠、龍首渠三渠相交,故而望仙樓前借這彎活水,拓有一湖。碧波蕩漾,煙籠寒水,環湖而建的水榭錯落有致,彼此遙相唿應。
隱約聽聞有‘窸窸窣窣’的聲響,湖對岸有幾道黑影匆匆掠過,登上戲台。隻見幾名女子皆是身形窈窕,婉約動人,有撫琴、有琵琶、有古箏···再分辨時,佳人已然坐定。
“染之,安樂居的姑娘聽聞是你來此聽曲,可是爭著搶著要為你彈奏。”
三皇子又是向對岸稍稍抬手,對岸已彈奏起《陽春白雪》。不過予林盡染這等樂癡,高深與淺顯的曲子聽來一般無二,若是真演奏的令人動心,也僅能喊出兩個字‘臥槽’或是‘牛逼’。
林盡染右手持杯,左手托底,先敬上三皇子,一飲而盡後又是細細地迴味,這安樂居的佳釀果真是比外頭的好上許多。放下杯盞,兩手微微搭在盤坐的膝頭,腰身挺得筆直,甚是端正。
前陣子才剛剛開罪三皇子,眼下卻借著皇子妃要采買香水的由頭,將時安請至府上,還說另有功課要請教,如此聽來,三皇子恐是另有心思,林盡染暗自忖道。
“殿下可有何要事?”
林盡染自然不能說三皇子有甚功課要請教,此事是先生該考慮的,與他無關,更不能越俎代庖,遑論是教導皇子。
三皇子卻闔上眼眸,搖頭晃腦,甚是迷醉的模樣,溫聲道,“染之,這幾位姑娘可有進宮的手藝。”
林盡染聞言淡淡一笑,語音清冽,道,“殿下既將臣喚至望仙樓,當下又在這水榭中,可無人能旁聽臣與三皇子談話,何故藏掖?”
“若棠之事,吾失罪於爾,萬望見恕。”三皇子睜開眼眸,麵容正色且誠懇,微微躬身。
林盡染趕忙將身子往旁側一撇,又拱手拜道,“殿下言重。愧不敢當!”
“陳若棠為吾之內弟,孤身在京,無人看管。吾身為姊夫,管教不嚴···”
林盡染聞言,微微蹙眉,伸手製止三皇子繼續自責下去,“此事就此揭過。小公爺既禁足府中,已有懲戒,三皇子無需多言,可還有他事?”
“確有事相求。”
林盡染稍稍頷首,見三皇子未有多的動作,又挪迴位子,抬手以示繼續直言,“殿下不妨直說。若能幫得一二,臣不會拒絕。”
“染之可聽說過林明禮?”
“林明禮?”林盡染微蹙著眉頭,喃喃念叨幾遍這個名字,細細迴想一番,不過兩息的功夫,遂又問道,“可是林明德的兄長?”
“正是。前陣子,吾在藏書閣與其偶遇,瞧他手中持有由你所著的詩集,閑敘後方才知曉他師從崔先生,去藏書閣是想再尋一本染之的詩集。卻因其胞弟與你曾有些過··淵源,故而覺著登門拜訪略顯唐突冒昧,托吾探探口風。”
三皇子這迴倒顯聰明了些,既是要招攬林明禮與向成林,不若投其所好。談論起林明禮與崔秉誌是師生關係,而林盡染又與崔秉誌關係匪淺,即便林盡染與林明德往昔有何過節,看在崔先生的麵子上,總不好拒絕。
林盡染的唿吸稍稍輕緩了些,片刻之中,腦海中已在分析三皇子方才所言。林明禮這個名字,也聽崔秉誌偶爾提起,是個徹徹底底的書呆子。按他的話說,此人是個‘酸儒’,倒並未有諷刺之意,隻是過於刻板守舊,遵從禮數,又從未有違逆尊長之舉,往往逆來順受,真算得上是個毫無脾性的學子。
可按崔秉誌後頭所言,林明禮倒是將他這股子倔脾氣給了激出來,大有不調教好誓不罷休的意味。隻是未曾想他竟真的數年都未有改變,借用孔子所言,真是‘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
林盡染淡然一笑,予三皇子與自己的杯盞中斟滿酒,徐徐道,“恕臣無禮,殿下既知曉臣與林明德曾有過節,何須再來相問。”
“君子以厚德載物,染之何故糾結往事呐。明禮與明德終歸是殊途,且尚書令最為看好的就是明禮。此番與他交好,於朝堂上大有裨益。”
說罷,三皇子端起杯盞,欲與林盡染碰杯,可見他遲遲未有動作,懸著的手也僵在半空,遂又問道,“可有何不妥?”
“殿下可知,臣現領何職?”
“治書侍禦史。”三皇子脫口而出,緊接又勸解,“尚書令統領百官,而染之糾察百官,然更該攜手並進才是。”
林盡染托起杯盞,與三皇子輕輕一碰,卻又未飲,隻拿在手中把玩,幽幽道,“禦史台獨立於六部之外,而臣又領內閣大學士,可插足六部之事。三皇子現下可覺著,臣還能與尚書令攜手並進嗎?”
此言一出,令三皇子頓時晃神,未能拿穩手中杯盞,‘當當當’地應聲滾落到身旁,衣袍上濕潤一片,人早已凝滯在原地。
“若為詩集一事,臣過幾日遣人送去藏書閣。至於登門拜訪,臣近日公務纏身,怕是多有不便。”林盡染說罷,將杯中酒一飲而盡。
三皇子聞言,不禁擰著眉頭,未曾想到,林盡染竟拒絕的如此果決。可話中之意也不無道理,當下禦史台的職務與內閣大學士,幾是能插手六部內和六部外的一應事宜,而作為尚書令的林靖澄如何能坐看林盡染如此權勢。當下林明禮若要與其來往,難保他不起防備之心。
林盡染緩緩站起身,拱手一拜,訕然道,“殿下且再好好斟酌一番。恕臣失禮,先去更衣。”
三皇子擺了擺手,迴以一笑,道,“染之請便。可莫要舍下吾獨自迴去。”言辭還不忘調侃一番。
“殿下說的哪裏話。”
林盡染說罷就往院外而去,在禦史台待上一陣,又是往文英殿跑得勤快些,反倒學會了如何謹慎約束言行。正如方才所言,當下的身份既是恩賜,也是考驗,官場之上更得如履薄冰,尤其是更得提防暗箭。
‘林明禮,得再查查此人的底細。’林盡染暗自忖道,方才予三皇子也算是推誠置腹,可林明禮畢竟是尚書令之子,先前聽得崔秉誌的評述,知其脾性。若他是得林靖澄的授意,有意接近,即便未有叵測之心,怕也無形之中成有心人的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