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眾人皆已退去,楚帝緩緩走下殿,邀著幾人進了內殿坐下。
“今日殿試之事畢後,科考一事可就並進考功司了。至此看來,首屆科考說來也算是順利。”楚帝拽過一旁的憑幾,依舊是選了個舒服的姿勢一靠。
此時三人卻是心中各有所想,陛下所言,透露了兩個信息。並入考功司一事早已有定論,陛下所提其實也在暗指,林盡染在禮部的科考郎中本就是一個臨時差事,現在得想想如何給他合理安排官職,二來則是科考整體都算順利,畢竟今日隻是殿試,優中選優罷了,這也是在給林盡染肯定成績。
眼下林盡染是必然不能開口,隻得坐在一旁陪笑,崔秉誌亦是如此。如此看來,這話就是說給這韋邈韋太師聽的,畢竟韋晟也進了翰林,此刻需韋邈來表態。
韋邈微微頷首,緩聲說道,“陛下所言極是。林郎中所提的科舉,確實為我大楚招攬不少人才,至此也未出現什麽紕漏。”
韋邈自然是不敢提丟了六份試卷的事,孫子韋晟進了翰林院,而後不過是吏部的銓選,這些皆是往後自己該操心的。依先前的交易來說,眼下楚帝和林盡染所說之事皆已兌現承諾,並沒有必要在此刻惹眾人不悅。
楚帝指尖輕點憑幾,徐徐道,“可畢竟是丟了幾份試卷,否則也不至於今日還得朕給他收拾殘局,開設這場殿試。”
“首次科考,辦成這般盛況已然不易。畢竟首日也未有差池,次日許是過於匆忙,遺失幾份試卷,也在情理之中。幸得陛下寬宥,開設這場殿試,令六名學子與翰林學子相互切磋,一來平了他們的不甘,二來也能再試探諸位學子的學識是否真的出眾。”韋邈自然知道陛下想要什麽,遂順著他的話說了下去。
楚帝聞言,微微頷首,可依舊沉聲道,“但錯了終究是錯了。功勞有,可過錯也不能放過。不然往後不都是些自恃功高之徒嘛。”
“陛下所言極是。”林盡染端正身子,拱手說道,“臣願領責罰。”
林盡染隻說是責罰,卻不提功,這便是需要其他人來襯,可韋太師必然不會去幫他說這個話,畢竟先前的交易,隻是說薦舉林盡染和阻攔其他反對科舉的世族,可未曾說往後林盡染就與韋家是一夥的了。眼下林盡染與二皇子有嫌隙,韋邈自知不能參與進去。
崔秉誌拱手說道,“陛下,雖說是有些紕漏,可終究已有補過。科考一事,崔某看在眼裏,是個公平公正的機會,染之有此心,已不負當日他所言。”
楚帝饒有興趣的問道,“哦?林郎中怎說的?”
“為生民立命,為天地立心,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崔某不過是個在野書生,也教了不少學子。慚愧,真不如染之的這般胸襟和眼界。”崔秉誌說罷似是有些汗顏。
楚帝與韋邈聽聞這‘橫渠四句’,心中止不住地顫抖。眼下林盡染所做之事不就是在朝這個方向而努力,予天下千千萬萬個學子一個機會嗎?雖說這機會並不算真正的平等,但也好過連希望都沒有。
“好!”楚帝煞是肯定地稱讚一個字,再多言語也比不上這麽一個字來的實在。
連韋邈韋太師都忍不住嘖嘖稱讚,“老朽不如,老朽不如啊!”
當事人林盡染紅著臉,滿是羞愧,畢竟是抄襲來的。
不過崔秉誌這番話下來,便是給林盡染鍍了一身金衣,那給接下來的談話省卻不少的事。
“雖說林盡染的話的確振奮人心,發人深省,可該責罰的還是要責罰。”
楚帝緩緩坐起身來,將憑幾推到一旁,稍稍頓了頓語音,道:“恰巧上月已遣工部去江寧選址,興建江南貢院,林盡染眼下也無別的差事,就跟著去吧。”
此言一出,倒是將韋邈和崔秉誌給驚著了,從林郎中到林盡染稱唿的變化,又說他沒有旁的差事,那不就是說陛下並未給林盡染安排其他任何官職,竟然還要外遣他去江寧做興建貢院的差事?
當然不是讓他去搬磚,興建貢院一事,工部早已將一應規劃及流程提報,眼下不過是照章辦事,林盡染去做甚?起個監工的作用嗎?於情於理上來說,這都不是合適的舉措。
“陛下,不可。”崔秉誌畢竟是顧忌到林盡染是故交李代遠的女婿,又予子侄崔俊弘爭取來這殿試的機會,趕忙維護道,“科考一事,林盡染功大於過,若是直接下放,恐會引來非···爭議。”
崔秉誌還是知道分寸,險些將非議說出口,趕忙咽了迴去。
“你可願下江南?”楚帝並未理會崔秉誌,轉而問了林盡染的意見。
林盡染正襟危坐,拱手行了一禮,鄭重道,“全憑陛下聖裁。”
“韋邈有一言,不知當說不當說?”
楚帝見太師開口,笑言道,“太師有何高見不妨直言。”
韋邈甩了甩寬袖,微微躬身,“林盡染科考郎中一職雖說隻臨時掛在禮部名下,可終究是個五品官員。陛下若因科考僅遺失六張試卷而如此苛責林郎中,想來也會引起他與李老將軍的不快···”
“染之與嶽丈都絕無此意···”林盡染聞言趕忙打斷韋太師所言。
“慢!”韋太師伸出那蒼老的手,稍稍一抬,示意林盡染先莫要開口,“林郎中莫要心急,且聽老朽把話說完。”
韋老太師語音一頓,又正色道,“陛下向來是最為公平的,想來不會真下放林郎中去做那苦差事。眼下翰林院將將成立,不若先將林郎中調入翰林院。”
楚帝聞言一笑,迴道,“這自然是個好去處,不過翰林院先前就已定下,皆是使職差遣,隻享品級俸祿,卻無官品。”
“陛下既要略施懲戒,此舉當最為合適。”
韋邈不動聲色的將楚帝要予林盡染再爭取官職的想法給壓了下去,卻也不好真駁了楚帝的麵子,又補充道,“既是要去江南,陛下何不命林盡染暫領監察禦史之職,兼領翰林學士。一來,品級上雖說是降了,但也不過是數月的時間,二來既去了江南諸郡,興建貢院,那也恰好替陛下巡視分憂。差事若是辦的妥當,他日迴到長安後,陛下也好委以重任。”
禮部郎中與監察禦史的品級差了可不是一星半點,但好在監察禦史的糾察實權可不小,且有翰林學士的品級俸祿可做彌補,也不算是吃太多的虧。
可韋邈想的是,當初林盡染狀告韋儼貪墨,既如此,此次若要下江南,那就讓你領了這監察禦史之職,看你如何應對,這“橫渠四句”說得好聽,就看你林盡染能否做到。
楚帝聞言,就已知曉韋邈之意,這是打算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呐。監察禦史雖說隻是個八品官,可手中執掌了地方官員糾察監督的實權。郡縣地方官員多多少少會有些貓膩,且莫說地方官員,監察禦史本就是一個油水極多的官職。眾人雖說皆心照不宣,但也從未想去戳破這層窗戶紙。若是使些手段,韋邈及其他官吏真有心參林盡染一本,受賄瀆職之罪,他怕是真扛不下來。
林盡染心中暗罵,媽的,老小子,又在挖坑。
“今日殿試之事畢後,科考一事可就並進考功司了。至此看來,首屆科考說來也算是順利。”楚帝拽過一旁的憑幾,依舊是選了個舒服的姿勢一靠。
此時三人卻是心中各有所想,陛下所言,透露了兩個信息。並入考功司一事早已有定論,陛下所提其實也在暗指,林盡染在禮部的科考郎中本就是一個臨時差事,現在得想想如何給他合理安排官職,二來則是科考整體都算順利,畢竟今日隻是殿試,優中選優罷了,這也是在給林盡染肯定成績。
眼下林盡染是必然不能開口,隻得坐在一旁陪笑,崔秉誌亦是如此。如此看來,這話就是說給這韋邈韋太師聽的,畢竟韋晟也進了翰林,此刻需韋邈來表態。
韋邈微微頷首,緩聲說道,“陛下所言極是。林郎中所提的科舉,確實為我大楚招攬不少人才,至此也未出現什麽紕漏。”
韋邈自然是不敢提丟了六份試卷的事,孫子韋晟進了翰林院,而後不過是吏部的銓選,這些皆是往後自己該操心的。依先前的交易來說,眼下楚帝和林盡染所說之事皆已兌現承諾,並沒有必要在此刻惹眾人不悅。
楚帝指尖輕點憑幾,徐徐道,“可畢竟是丟了幾份試卷,否則也不至於今日還得朕給他收拾殘局,開設這場殿試。”
“首次科考,辦成這般盛況已然不易。畢竟首日也未有差池,次日許是過於匆忙,遺失幾份試卷,也在情理之中。幸得陛下寬宥,開設這場殿試,令六名學子與翰林學子相互切磋,一來平了他們的不甘,二來也能再試探諸位學子的學識是否真的出眾。”韋邈自然知道陛下想要什麽,遂順著他的話說了下去。
楚帝聞言,微微頷首,可依舊沉聲道,“但錯了終究是錯了。功勞有,可過錯也不能放過。不然往後不都是些自恃功高之徒嘛。”
“陛下所言極是。”林盡染端正身子,拱手說道,“臣願領責罰。”
林盡染隻說是責罰,卻不提功,這便是需要其他人來襯,可韋太師必然不會去幫他說這個話,畢竟先前的交易,隻是說薦舉林盡染和阻攔其他反對科舉的世族,可未曾說往後林盡染就與韋家是一夥的了。眼下林盡染與二皇子有嫌隙,韋邈自知不能參與進去。
崔秉誌拱手說道,“陛下,雖說是有些紕漏,可終究已有補過。科考一事,崔某看在眼裏,是個公平公正的機會,染之有此心,已不負當日他所言。”
楚帝饒有興趣的問道,“哦?林郎中怎說的?”
“為生民立命,為天地立心,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崔某不過是個在野書生,也教了不少學子。慚愧,真不如染之的這般胸襟和眼界。”崔秉誌說罷似是有些汗顏。
楚帝與韋邈聽聞這‘橫渠四句’,心中止不住地顫抖。眼下林盡染所做之事不就是在朝這個方向而努力,予天下千千萬萬個學子一個機會嗎?雖說這機會並不算真正的平等,但也好過連希望都沒有。
“好!”楚帝煞是肯定地稱讚一個字,再多言語也比不上這麽一個字來的實在。
連韋邈韋太師都忍不住嘖嘖稱讚,“老朽不如,老朽不如啊!”
當事人林盡染紅著臉,滿是羞愧,畢竟是抄襲來的。
不過崔秉誌這番話下來,便是給林盡染鍍了一身金衣,那給接下來的談話省卻不少的事。
“雖說林盡染的話的確振奮人心,發人深省,可該責罰的還是要責罰。”
楚帝緩緩坐起身來,將憑幾推到一旁,稍稍頓了頓語音,道:“恰巧上月已遣工部去江寧選址,興建江南貢院,林盡染眼下也無別的差事,就跟著去吧。”
此言一出,倒是將韋邈和崔秉誌給驚著了,從林郎中到林盡染稱唿的變化,又說他沒有旁的差事,那不就是說陛下並未給林盡染安排其他任何官職,竟然還要外遣他去江寧做興建貢院的差事?
當然不是讓他去搬磚,興建貢院一事,工部早已將一應規劃及流程提報,眼下不過是照章辦事,林盡染去做甚?起個監工的作用嗎?於情於理上來說,這都不是合適的舉措。
“陛下,不可。”崔秉誌畢竟是顧忌到林盡染是故交李代遠的女婿,又予子侄崔俊弘爭取來這殿試的機會,趕忙維護道,“科考一事,林盡染功大於過,若是直接下放,恐會引來非···爭議。”
崔秉誌還是知道分寸,險些將非議說出口,趕忙咽了迴去。
“你可願下江南?”楚帝並未理會崔秉誌,轉而問了林盡染的意見。
林盡染正襟危坐,拱手行了一禮,鄭重道,“全憑陛下聖裁。”
“韋邈有一言,不知當說不當說?”
楚帝見太師開口,笑言道,“太師有何高見不妨直言。”
韋邈甩了甩寬袖,微微躬身,“林盡染科考郎中一職雖說隻臨時掛在禮部名下,可終究是個五品官員。陛下若因科考僅遺失六張試卷而如此苛責林郎中,想來也會引起他與李老將軍的不快···”
“染之與嶽丈都絕無此意···”林盡染聞言趕忙打斷韋太師所言。
“慢!”韋太師伸出那蒼老的手,稍稍一抬,示意林盡染先莫要開口,“林郎中莫要心急,且聽老朽把話說完。”
韋老太師語音一頓,又正色道,“陛下向來是最為公平的,想來不會真下放林郎中去做那苦差事。眼下翰林院將將成立,不若先將林郎中調入翰林院。”
楚帝聞言一笑,迴道,“這自然是個好去處,不過翰林院先前就已定下,皆是使職差遣,隻享品級俸祿,卻無官品。”
“陛下既要略施懲戒,此舉當最為合適。”
韋邈不動聲色的將楚帝要予林盡染再爭取官職的想法給壓了下去,卻也不好真駁了楚帝的麵子,又補充道,“既是要去江南,陛下何不命林盡染暫領監察禦史之職,兼領翰林學士。一來,品級上雖說是降了,但也不過是數月的時間,二來既去了江南諸郡,興建貢院,那也恰好替陛下巡視分憂。差事若是辦的妥當,他日迴到長安後,陛下也好委以重任。”
禮部郎中與監察禦史的品級差了可不是一星半點,但好在監察禦史的糾察實權可不小,且有翰林學士的品級俸祿可做彌補,也不算是吃太多的虧。
可韋邈想的是,當初林盡染狀告韋儼貪墨,既如此,此次若要下江南,那就讓你領了這監察禦史之職,看你如何應對,這“橫渠四句”說得好聽,就看你林盡染能否做到。
楚帝聞言,就已知曉韋邈之意,這是打算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呐。監察禦史雖說隻是個八品官,可手中執掌了地方官員糾察監督的實權。郡縣地方官員多多少少會有些貓膩,且莫說地方官員,監察禦史本就是一個油水極多的官職。眾人雖說皆心照不宣,但也從未想去戳破這層窗戶紙。若是使些手段,韋邈及其他官吏真有心參林盡染一本,受賄瀆職之罪,他怕是真扛不下來。
林盡染心中暗罵,媽的,老小子,又在挖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