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郎中,請留步。”
林盡染才撐著傘踏出宮門,欲上馬車,便被孫蓮英給攔了下來,隻微微躬身問道,“原來是孫公公,不知還有何事?”
孫蓮英言笑晏晏,恭敬地說道,“陛下請林公子至文英殿下棋。”
“下棋?”林盡染不禁有些疑惑,心中暗暗思忖,這剛剛在文英殿裏發了火,才多久,剛出宮門便要被喚迴去下棋,這楚帝的心思可真是陰晴不定,捉摸不透。但既然是遣孫蓮英過來,想來應該也不會是什麽大事。
“勞煩孫公公跑一趟。”
說著便從身上摸出一些銀兩,偷摸塞到孫蓮英撐傘的袖中。
孫蓮英此刻慌忙的四周望了望,見沒人注意,便輕聲問道,“林公子這是作甚。老奴可不敢!”
但見林盡染淡淡一笑,“不是外人,染之自進長安以來,一應事務皆是公公費心操辦。隻因公公盡心侍奉著陛下,一直未得機會好好感謝。”
孫蓮英聞言笑意更甚,但凡不是瞎子都看得出陛下可未真心要怪罪林郎中,倒是一直順著林郎中的話,給他台階下,這其中的意思便不言而喻,與這等紅人交好,亦是再好不過。
但見孫蓮英將撐傘的手臂微微抬起幾分,銀子順著袖子往裏動了動,這便是暗示收下林盡染的好意了,又輕聲提醒道,“陛下雖說還在氣頭上,林郎中且順著些,想來也不會刁難。”
如此,林盡染便又與孫蓮英進了宮。
此刻,禮部內正在謄寫正榜,隻見一國子監的主簿跟一旁謄寫的同僚說道,“剛某登東迴來時(即上廁所),見林郎中跟著孫公公進了宮。”
禮部畢竟是閱完了卷子,定了登榜的學子,此刻便也就解除了鎖院,這才有了韋太師等人進文英殿稟報丟卷事宜,眼下便隻有了謄寫正榜這等大事。
一旁的同僚打著哈欠,滿臉倦怠地說道,“陛下召見林郎中也不稀奇···”
聽著這倆國子監的主簿說著,韋太師詢問道,“是剛剛召見?”
隻見這主簿慌忙地拱手迴道,“是,就在剛剛。”
卻看韋太師擺了擺手,示意他們繼續辦事。俞尚書等人也有些驚奇,這才在文英殿召見眾人,怎的又單獨召見林盡染,莫非是還有什麽交代?
而俞尚書此刻心中不免有些忐忑,迴想起方才陛下說的,莫非是要尋林郎中暗中去徹查丟卷一事?
按俞尚書理解的是,一來陛下在殿上未曾明詔下旨需徹查丟卷之事,原以為是陛下要袒護林盡染,不再深究;二來,陛下在殿上皆是順著林盡染所說的‘殿試’之舉,以為這便是陛下要給那些學子的交代。
那為何韋太師和崔秉誌在殿上不作聲,不繼續揪著此事,追責林盡染?因為他們倆是利益的受益方。
崔大家的子侄崔俊弘確實丟了卷子,可崔大家卻不會在殿上與林盡染起衝突,一方麵是礙於老友李代遠的麵子,另外一方麵則是要看林盡染如何處理此事,眼下不宜交惡。
韋晟與崔俊弘既然都有機會在殿試上嶄露頭角,那二人為何還要冒頭來追責林盡染丟卷之事。而楚帝的所說的交代有兩層,但既然未明發諭旨追責丟卷一事,那便就隻當一層來看,這即是生存之道。
此時,文英殿。
“臣叩見陛下。”
楚帝這會兒在裏屋正靠在憑幾上,笑望著林盡染,隻不過這笑容多少有些詭異,隻聽得楚帝有些陰陽怪氣地說道,“這不是林郎中嘛~方才不還有些骨氣,直直地站著不肯跪下,此刻怎的還如此講規矩了?”
林盡染嘿嘿一笑,拱手說道,“臣自知無過。何況臣還給陛下招攬了如此多的天子門生,陛下還得賞賜染之才是。”
隻聽得楚帝冷哼一聲,有些沒好氣地說道,“起來吧起來吧,你可盡天天給朕惹事,還要朕給你賞賜?”
但見林盡染起了身,卻去陛下對麵跪坐下,不疾不徐地迴道,“陛下,這些麻煩可是自己找上染之的,可不是染之故意惹事。”
哎喲,這位爺!陛下是讓你起身,不是讓你坐下,孫公公這會兒後脊背都滋滋地直冒冷汗,對著林盡染可是一陣的使眼色。
“你倒是熟稔,朕都還沒讓你坐下呢,你倒是先坐下了。”
楚帝的語氣不鹹不淡,也聽不出個喜怒來,這倒是讓孫蓮英感覺更是不安了。
但見林盡染擺好了棋簍,一派天真的模樣,道,“陛下不是尋染之來下棋嗎?何況染之也是為陛下考慮,畢竟染之站著說話,陛下容易脖子疼。”
孫蓮英此刻在一旁聽得,額頭上都不禁冒著冷汗,臉色有些煞白,下意識的想用手擦擦,卻發現手心裏都已滿是汗了,心中不停地念叨,這位爺,你可真是爺,可小心些吧。孫蓮英眼下隻想將林盡染剛剛塞得銀子還給他,這些個銀兩還是勸他多買些紙錢吧。
楚帝也不惱,反是仰首大笑,連番說著“有趣,有趣!”
“棋就不下了。”
楚帝話音剛落,孫蓮英便將殿內的內侍婢女一眾遣退,陛下既然是不下棋,那定然是與林盡染有要事談,一旁就不便有其他人聽著了,要不說孫蓮英才算是最了解楚帝的人裏的其中之一呢。
“科考之事,你如何看?”楚帝靠著憑幾一邊的手指輕微的揉撚著,眉頭有些微蹙,淡淡地問道。
林盡染收起玩笑模樣,正襟危坐,道,“科考完畢後收卷子的都是侍衛,並未讓巡考官員插手,以避免在卷子上做些記號。收卷之時,皆有頭列侍衛清點試卷,應當不會出差錯。”
楚帝聞言,輕輕頷首,畢竟當日安排的侍衛都是宮內禁軍,與那些學子又無幹係,沒有動機去毀了學子的卷子,濃眉一挑,示意林盡染繼續說下去。
“卷子裝箱後,便直接用封條貼上,而昭陽門大街至禮部南院需途徑左威衛及吏部,這也不過是盞茶的功夫便能到。至禮部後,箱子封條完好無損。倘若是真的丟了六份卷子,染之便也委實不知卷子丟在何處了。”
林盡染仔細迴想運送過程,也並未有什麽差池在裏麵,若是真運送過程中便丟了卷子,那箱子的封條肯定被動過,不至於無法察覺。
“那日朕遣祁墨接管禮部,所有要進出禮部的官吏,包括韋太師皆接受了盤查,並無私帶。且木箱封條亦是完好,昨日寅時交還予禮部時,韋太師及俞正昂皆已複查過並無異樣。今日韋太師等人上報缺失六份試卷時,也仍有禁軍看守禮部。如此看來,卷子隻能丟在你手上。”
對於祁墨祁將軍,楚帝還是頗為信任,禮部畢竟一直有禁軍看守,若是真要毀卷,那便隻能在院內。
可負責謄錄彌封的兩位主事之人可是韋太師和崔秉誌,丟失的試卷中便有韋太師外孫林明德的和崔秉誌子侄崔俊弘的,這二人沒有理由去做這麽一件事。
何況,他們可也不知道林盡染會提出殿試一舉。故而依常理和實際情況看,這六份試卷隻能是林盡染弄丟的。
林盡染自知無可辯駁,卻又問道,“那首日科考的卷子可有丟失?”
此次科考分了兩日,首日科考考較的是詩文歌賦這類雜文,因首日被判舞弊之人眾多,加之有些學子對皇城之中科考的畏懼,因而八月十五科考的人數要略少些。
依林盡染先前的建議,首日考較詩文歌賦審閱給分時,最多十分,而次日考較策論時,便最多五十分。故而首日科考後的閱卷,相對而言要輕鬆些,並未有封院的舉措。
“據韋太師所言,未有。”
首日科考人數更多,且還又是首次操辦,如此都未能出現丟卷之事,然而次日卻丟了六份試卷,如此想來,這多少都有些令人生疑。
偏丟卷的學子裏有韋邈的外孫、尚書令之子林明德,及崔秉誌子侄崔俊弘,皆是與主事考官有關的學子,其餘四名雖說並無關聯,但其中兩名也是在京官員的親眷。倘若是這些學子因丟卷而落榜,那想必首先被攻訐便是林盡染。
楚帝沉思良久,終開口道,“殿試後,科考便並進吏部考功司,丟卷一事,畢竟與你脫不了幹係,朕也不能徇私,你可明白?”
“染之明白。”
林盡染也深諳楚帝之意,科考按原先計劃並入吏部,但畢竟差事出了紕漏,若是能自證清白倒也罷了,不然也隻能聽從安排了。
當然,從那日拒絕元瑤替她的貴人招攬之日起,林盡染便已做好了被中傷的準備,不過倒也沒想到這麽快。想來若不是楚帝袒護,今日又提出殿試這一舉,恐怕自己就是麵對這六位丟卷學子及其家族的群情激憤。
林盡染才撐著傘踏出宮門,欲上馬車,便被孫蓮英給攔了下來,隻微微躬身問道,“原來是孫公公,不知還有何事?”
孫蓮英言笑晏晏,恭敬地說道,“陛下請林公子至文英殿下棋。”
“下棋?”林盡染不禁有些疑惑,心中暗暗思忖,這剛剛在文英殿裏發了火,才多久,剛出宮門便要被喚迴去下棋,這楚帝的心思可真是陰晴不定,捉摸不透。但既然是遣孫蓮英過來,想來應該也不會是什麽大事。
“勞煩孫公公跑一趟。”
說著便從身上摸出一些銀兩,偷摸塞到孫蓮英撐傘的袖中。
孫蓮英此刻慌忙的四周望了望,見沒人注意,便輕聲問道,“林公子這是作甚。老奴可不敢!”
但見林盡染淡淡一笑,“不是外人,染之自進長安以來,一應事務皆是公公費心操辦。隻因公公盡心侍奉著陛下,一直未得機會好好感謝。”
孫蓮英聞言笑意更甚,但凡不是瞎子都看得出陛下可未真心要怪罪林郎中,倒是一直順著林郎中的話,給他台階下,這其中的意思便不言而喻,與這等紅人交好,亦是再好不過。
但見孫蓮英將撐傘的手臂微微抬起幾分,銀子順著袖子往裏動了動,這便是暗示收下林盡染的好意了,又輕聲提醒道,“陛下雖說還在氣頭上,林郎中且順著些,想來也不會刁難。”
如此,林盡染便又與孫蓮英進了宮。
此刻,禮部內正在謄寫正榜,隻見一國子監的主簿跟一旁謄寫的同僚說道,“剛某登東迴來時(即上廁所),見林郎中跟著孫公公進了宮。”
禮部畢竟是閱完了卷子,定了登榜的學子,此刻便也就解除了鎖院,這才有了韋太師等人進文英殿稟報丟卷事宜,眼下便隻有了謄寫正榜這等大事。
一旁的同僚打著哈欠,滿臉倦怠地說道,“陛下召見林郎中也不稀奇···”
聽著這倆國子監的主簿說著,韋太師詢問道,“是剛剛召見?”
隻見這主簿慌忙地拱手迴道,“是,就在剛剛。”
卻看韋太師擺了擺手,示意他們繼續辦事。俞尚書等人也有些驚奇,這才在文英殿召見眾人,怎的又單獨召見林盡染,莫非是還有什麽交代?
而俞尚書此刻心中不免有些忐忑,迴想起方才陛下說的,莫非是要尋林郎中暗中去徹查丟卷一事?
按俞尚書理解的是,一來陛下在殿上未曾明詔下旨需徹查丟卷之事,原以為是陛下要袒護林盡染,不再深究;二來,陛下在殿上皆是順著林盡染所說的‘殿試’之舉,以為這便是陛下要給那些學子的交代。
那為何韋太師和崔秉誌在殿上不作聲,不繼續揪著此事,追責林盡染?因為他們倆是利益的受益方。
崔大家的子侄崔俊弘確實丟了卷子,可崔大家卻不會在殿上與林盡染起衝突,一方麵是礙於老友李代遠的麵子,另外一方麵則是要看林盡染如何處理此事,眼下不宜交惡。
韋晟與崔俊弘既然都有機會在殿試上嶄露頭角,那二人為何還要冒頭來追責林盡染丟卷之事。而楚帝的所說的交代有兩層,但既然未明發諭旨追責丟卷一事,那便就隻當一層來看,這即是生存之道。
此時,文英殿。
“臣叩見陛下。”
楚帝這會兒在裏屋正靠在憑幾上,笑望著林盡染,隻不過這笑容多少有些詭異,隻聽得楚帝有些陰陽怪氣地說道,“這不是林郎中嘛~方才不還有些骨氣,直直地站著不肯跪下,此刻怎的還如此講規矩了?”
林盡染嘿嘿一笑,拱手說道,“臣自知無過。何況臣還給陛下招攬了如此多的天子門生,陛下還得賞賜染之才是。”
隻聽得楚帝冷哼一聲,有些沒好氣地說道,“起來吧起來吧,你可盡天天給朕惹事,還要朕給你賞賜?”
但見林盡染起了身,卻去陛下對麵跪坐下,不疾不徐地迴道,“陛下,這些麻煩可是自己找上染之的,可不是染之故意惹事。”
哎喲,這位爺!陛下是讓你起身,不是讓你坐下,孫公公這會兒後脊背都滋滋地直冒冷汗,對著林盡染可是一陣的使眼色。
“你倒是熟稔,朕都還沒讓你坐下呢,你倒是先坐下了。”
楚帝的語氣不鹹不淡,也聽不出個喜怒來,這倒是讓孫蓮英感覺更是不安了。
但見林盡染擺好了棋簍,一派天真的模樣,道,“陛下不是尋染之來下棋嗎?何況染之也是為陛下考慮,畢竟染之站著說話,陛下容易脖子疼。”
孫蓮英此刻在一旁聽得,額頭上都不禁冒著冷汗,臉色有些煞白,下意識的想用手擦擦,卻發現手心裏都已滿是汗了,心中不停地念叨,這位爺,你可真是爺,可小心些吧。孫蓮英眼下隻想將林盡染剛剛塞得銀子還給他,這些個銀兩還是勸他多買些紙錢吧。
楚帝也不惱,反是仰首大笑,連番說著“有趣,有趣!”
“棋就不下了。”
楚帝話音剛落,孫蓮英便將殿內的內侍婢女一眾遣退,陛下既然是不下棋,那定然是與林盡染有要事談,一旁就不便有其他人聽著了,要不說孫蓮英才算是最了解楚帝的人裏的其中之一呢。
“科考之事,你如何看?”楚帝靠著憑幾一邊的手指輕微的揉撚著,眉頭有些微蹙,淡淡地問道。
林盡染收起玩笑模樣,正襟危坐,道,“科考完畢後收卷子的都是侍衛,並未讓巡考官員插手,以避免在卷子上做些記號。收卷之時,皆有頭列侍衛清點試卷,應當不會出差錯。”
楚帝聞言,輕輕頷首,畢竟當日安排的侍衛都是宮內禁軍,與那些學子又無幹係,沒有動機去毀了學子的卷子,濃眉一挑,示意林盡染繼續說下去。
“卷子裝箱後,便直接用封條貼上,而昭陽門大街至禮部南院需途徑左威衛及吏部,這也不過是盞茶的功夫便能到。至禮部後,箱子封條完好無損。倘若是真的丟了六份卷子,染之便也委實不知卷子丟在何處了。”
林盡染仔細迴想運送過程,也並未有什麽差池在裏麵,若是真運送過程中便丟了卷子,那箱子的封條肯定被動過,不至於無法察覺。
“那日朕遣祁墨接管禮部,所有要進出禮部的官吏,包括韋太師皆接受了盤查,並無私帶。且木箱封條亦是完好,昨日寅時交還予禮部時,韋太師及俞正昂皆已複查過並無異樣。今日韋太師等人上報缺失六份試卷時,也仍有禁軍看守禮部。如此看來,卷子隻能丟在你手上。”
對於祁墨祁將軍,楚帝還是頗為信任,禮部畢竟一直有禁軍看守,若是真要毀卷,那便隻能在院內。
可負責謄錄彌封的兩位主事之人可是韋太師和崔秉誌,丟失的試卷中便有韋太師外孫林明德的和崔秉誌子侄崔俊弘的,這二人沒有理由去做這麽一件事。
何況,他們可也不知道林盡染會提出殿試一舉。故而依常理和實際情況看,這六份試卷隻能是林盡染弄丟的。
林盡染自知無可辯駁,卻又問道,“那首日科考的卷子可有丟失?”
此次科考分了兩日,首日科考考較的是詩文歌賦這類雜文,因首日被判舞弊之人眾多,加之有些學子對皇城之中科考的畏懼,因而八月十五科考的人數要略少些。
依林盡染先前的建議,首日考較詩文歌賦審閱給分時,最多十分,而次日考較策論時,便最多五十分。故而首日科考後的閱卷,相對而言要輕鬆些,並未有封院的舉措。
“據韋太師所言,未有。”
首日科考人數更多,且還又是首次操辦,如此都未能出現丟卷之事,然而次日卻丟了六份試卷,如此想來,這多少都有些令人生疑。
偏丟卷的學子裏有韋邈的外孫、尚書令之子林明德,及崔秉誌子侄崔俊弘,皆是與主事考官有關的學子,其餘四名雖說並無關聯,但其中兩名也是在京官員的親眷。倘若是這些學子因丟卷而落榜,那想必首先被攻訐便是林盡染。
楚帝沉思良久,終開口道,“殿試後,科考便並進吏部考功司,丟卷一事,畢竟與你脫不了幹係,朕也不能徇私,你可明白?”
“染之明白。”
林盡染也深諳楚帝之意,科考按原先計劃並入吏部,但畢竟差事出了紕漏,若是能自證清白倒也罷了,不然也隻能聽從安排了。
當然,從那日拒絕元瑤替她的貴人招攬之日起,林盡染便已做好了被中傷的準備,不過倒也沒想到這麽快。想來若不是楚帝袒護,今日又提出殿試這一舉,恐怕自己就是麵對這六位丟卷學子及其家族的群情激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