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的成都,清明的前後。
胡烈升任荊州刺史後,便離開成都,去往荊州赴任。
衛瓘升任都督關中諸軍事、鎮西將軍後,也去往長安了。
於是平定鍾會之亂的二位‘功臣’,同時被調離蜀地。
益州刺史袁邵,感慨鍾會之亂使成都宮城殘破不堪,便考慮修繕,此時正與主簿常勖等商議此事。
而蜀地的蜀人,在這個作為魏國人的第一個清明,別有一番滋味。
此時,薑維家。
這個已被魏兵劫掠一空之地,一直沒人來收拾殘局,或許是沒人敢來收拾殘局。
荒破,蕭落,鳥鳴,驚心。
當到清明時節。
這裏終於才再次出現了人的身影。
而那個身影不是別人,正是李密(字令伯)。
這位昔日的大將軍主簿,在“安葬”了薑維之後,在清明的清晨,獨自走入薑維家,為這位已故的季漢元帥,燒香祭拜。
這時薑宅後院。
薑維的牌位前,身著白衣的李密,燒著紙,口中並念:“大將軍之忠心赤膽,天地可鑒。國家滅亡,非戰之罪,乃主上親信小人,重用無能,所以傾之。清明之日,再登君宅,觀落魄之象,不甚心寒矣。”
李密看著牌位,繼續道:“大將軍,我已心灰意冷,明日即返迴犍為老家,開堂授課,侍奉祖母,從此不問天下事。”
這時,突然有腳步聲傳來,且越發響亮,李密疑惑起身迴望,原有走來二人。
李密驚訝道:“承祚、幼遠,是你二人。”此時走來的人是陳壽和王崇。
陳壽走近道:“令伯,我猜你清明必至此,所以約幼遠一同前來。”
王崇道:“令伯,大將軍生前最親近之人便是你,而你亦重情重義,所以我也猜你今日必來。”
李密微微點頭,道:“原來如此。有些時日沒與你二人相見,竟沒想到會在這裏,會以這種方式。”
當三人看著薑維牌位時,李密接著道:“承祚、幼遠,你二人來這裏,或不全因我。”
陳壽道:“自然,我與幼遠皆熱愛文學,亦想在薑宅收集文卷,假以時日,撰寫曆史。”
王崇道:“是也,我欲作《蜀書》。”
李密道:“前幾日我聽說你二人在東觀搶救檔案,所以亦能猜到目的。”
陳壽道:“皆為同窗,彼此熟悉。你不要過於傷感,大將軍他已盡力矣。”
王崇看著薑維牌位,道:“大將軍。”
於是三人三拜致敬。
陳壽看著牌位,道:“大將軍兼資文武,天下英俊,卻落得這般結局,令人感慨。”
王崇道:“如此正氣之人,竟毀於小人之手,每當想起昔日,我心頗為憂傷。”
陳壽看著宅中之情景,感歎殘破,又看著李密道:“可曾記得昔日之場景?為要七裏香草,我來拜訪大將軍。與他一同對詩《飲馬長城窟行》:青青河畔草,綿綿思遠道。遠道不可思,宿昔夢見之。夢見在我傍,忽覺在他鄉。這感覺就如同昨日一般。”
李密道:“我還記得你贈予大將軍詩《七裏香草》:非是草不香,羈旅在他鄉。相思南北國,萬水千山長。花兒凋謝日,卿家不哀傷?”
陳壽哀歎道:“如今皆一切為空也。”
李密道:“你可知大將軍死後被魏兵分屍,又禁止安葬,我冒死偷得衣冠與靴,連夜背迴大將軍故裏,才得‘安葬’,真命運不公也。”
陳壽聽後沉默。
王崇道:“薑宅被劫掠一空,可還有文案否?”
李密想了想,道:“大將軍宅中本就簡陋,劫掠之後未存任何書卷。所著《蒲元傳》,當在郤令先(郤正)之手。”
於是陳壽和王崇今日未能在薑宅找到任何文書資料,隻是與李密一同,在清明時節,共祭薑維。
稍晚,三人離開。
李密打算明日返迴老家犍為,陳壽決定留在成都整理史料,之後迴巴西老家。王崇則因學識淵博受到舉薦,準備擔任新職。
三人離開薑宅一個多月後,宅中七裏香草盛開,白色仙境,薰芳七裏,它們是來自西涼的種子,它們是理想主義者最後的浪漫。
東吳方麵。
步協戰敗的消息,很快傳到都城建業。
吳皇孫休不甘失敗,決定再度出兵巴東。而這次出兵規模得到增加,將由鎮軍將軍陸抗、撫軍將軍步協、征西將軍留平、建平太守盛曼等諸將率領,兵力增加了三萬人。
陸抗,字幼節,吳丞相陸遜之子。二十歲時其父陸遜去世,便以建武校尉統領陸遜部眾五千人,駐守武昌。孫權去世,孫亮繼位,升任奮威將軍,如今職位為鎮軍將軍,鎮守西陵。想想他父親陸遜在四十二年前曾與劉備大戰夷陵,吳軍取勝後,劉備逃到白帝城,諸吳將主張乘勝追擊。但漢將趙雲援軍及時趕到白帝城,又擔心曹魏襲擊後防,於是陸遜放棄進攻,夷陵之戰就此結束。
那麽四十二年之後的今日,陸遜之子陸抗能否更進一步,拿下白帝城,從而達到或超越父輩之成就,可拭目以待。
留平,吳左護軍留讚次子,兄長劉略,東海太守。留平此時擔任征西將軍。
在兵力增加三萬後,吳軍在兵力上具有絕對壓倒性優勢。
在得著詔令後,陸抗整頓人馬,立即由西陵西上,目標白帝城。
此時此刻,東吳戰船上,陸抗召集軍官開會。
陸抗道:“諸位可知,四十二年前,家父就是由這水道西進,將劉備追至白帝城。歲月流逝,時機又至,我將繼承父輩之誌,誓要擊敗蜀軍,攻克白帝城,為我吳國開疆擴土。據了解,守白帝的蜀軍將領為羅憲,兵力不足二千,數萬打二千,我軍實力絕對占優。所以我命令全軍將士,必竭盡全力,擊敗蜀軍,占領整個巴東。若敢有不盡力者,軍法從事!”
眾將道:“遵命!”
於是吳軍在陸抗的帶領下,氣勢洶洶,殺向白帝城。
白帝城方麵,
聽說吳軍再度殺來,領軍者為陸抗,羅憲知道情況不妙,再次放棄夔門,將全部軍隊收縮到白帝城附近,且再度派使者聯絡魏將陳騫,做長期守城的準備,巴東地區即將迎來更為殘酷的大戰。
同一時刻,前蜀主劉禪等一行人到達洛陽,司馬昭則早數日迴朝。
劉禪與司馬昭的第一次相會,是在洛陽城外。
劉禪下車,緩緩行至司馬昭身前,即下跪,司馬昭問道:“來者何人?”
劉禪不該抬頭,低聲道:“在下劉禪,拜見晉公。”
司馬昭命他抬頭,道:“公荒淫無道,廢賢失政,理宜誅戮。”劉禪聽後麵如土色,不知如何迴複。
見況,邵悌行至司馬昭身前,道:“晉公,蜀主既失國紀,幸早歸降,宜赦之。”
賈充也道:“晉公,可封蜀主為安樂公,安頓於洛陽。”
司馬昭聽二人之言,即微微點頭,又笑著對劉禪道:“公一路辛苦,先安頓可好。”道後命人扶起劉禪,護送安置。
於是劉禪與司馬昭結束了初次相會。
遙想昔日稱雄西部的蜀漢皇帝劉禪,卻以這般極度低微的姿態來到夢想已久的中原洛陽。從此迎接他的,隻剩漫長的軟禁。
三月十七日,司空王祥為太尉(接替鄧艾),征北將軍何曾為司徒(接替鍾會),尚書左仆射荀顗為司空。
三月十九日,大將軍、晉公司馬昭再次被拜為相國、封晉王,增加食邑九郡,連以前所封共二十郡。太尉王祥、司徒何曾、司空荀顗都至相國府恭喜司馬昭。
三月二十七日,封前蜀主劉禪為安樂縣公,食邑萬戶,賜絹萬匹,僮婢百人,他物稱是。劉禪之子劉瑤等子孫皆為三都尉(即奉車都尉,駙馬都尉和騎都尉)。
前蜀甘陵王劉永為奉車都尉,封為鄉侯。前蜀安平王劉輯為奉車都尉,封為鄉侯。
封前蜀尚書令樊建、前蜀輔國大將軍董厥,同為相國參軍。
封前蜀督軍裴越、前蜀黃金圍督柳隱,同為議郎。
封前蜀尚書仆射侍中張紹、前蜀光祿大夫譙周、前蜀秘書郎郤正、前蜀殿中督張通等為關內侯。
前蜀君臣被封侯爵者有五十多位。
辦完這些冊封,對於魏國人來講,司馬昭終於稱王,距離新的時代便更為接近了。
對於前蜀人來講,在國家滅亡,生靈塗炭之際,能得到中原勝者的優待,懸在心中之那塊巨石,也終於可以放下了。
又一日,為了感謝魏廷的封賞,劉禪等人至司馬昭府上拜謝,這便是劉禪與司馬昭的第二次相會。
此時相國府,司馬昭設宴招待安樂公劉禪。
沒有了前線的緊急軍情,隻有一片歌舞升平。
劉禪,樊建、張紹、郤正、張通,劉永,劉輯等授封者悉數到達,而其中一人未至,那便是譙周。
譙周,這位被譽為‘蜀中孔子’的人物,帶頭勸降的老臣,說過自己要親赴洛陽找司馬昭為劉禪某得好處與善待,而當劉禪已至洛陽被封公後,他本人卻還停留於漢中。
他為何不去洛陽?因為他病了。
因為生病,連同他的三個兒子譙熙、譙賢、譙同全留於漢中,不便內遷。
此時漢中一宅舍中。
譙家人正坐於一堂。譙周一直在幹咳,長子譙熙見況,道:“父親,如此嚴重,不如迴內房休息。”
譙周止住道:“不必,我老矣,時日無多,隻希望主上盡早達到洛陽。”
譙熙看了眼二位弟弟,又道:“前幾日主上已至洛陽,未有受魏廷虐待之聞。”
譙周緩了口氣,道:“看來晉公定不會慢待主上,定會加官進爵,好生招待。”
譙熙道:“但願如此。”
二子譙賢道:“父親,我等未至洛陽,晉公是否會生疑?”
三子譙同道:“晉公是否會因怠慢而怪罪父親。”
見二子這般問話,譙周緩緩站起身來,道:“晉公胸懷天下,怎會虧待有功之臣,不僅不會虧待,或許幾日之後,封賞便至。你等勿燥,靜待便知。”
見譙周這麽說,譙賢、譙同雖依舊疑惑,也不好再問了。
洛陽方麵,相國府。
相國晉王司馬昭、司馬昭之子中撫軍司馬炎、中護軍賈充、西曹屬邵悌等司馬昭心腹數人一同出席宴會,招待前蜀君臣。
隻見賈充拍拍手掌,一群舞女登堂助興。
帶有諷刺的是,舞女竟然穿著蜀人服飾在跳蜀國舞蹈。
美酒、佳肴、盛世、蜀舞。
如此場景,令樊建等蜀之老臣,皆掩麵哭泣,傷感不已,唯劉禪一人樂在其中,嬉笑自若。
見劉禪這般,司馬昭有些看不下去了,對旁邊賈充道:“人之無情,乃至於是!雖使諸葛亮在,不能輔之久全,況薑維邪!”
賈充道:“不如是,何由並之。”
司馬昭道:“劉備一世英雄,怎生這般後代。我擔心身後之事,由此類同。”
賈充道:“中撫軍(指司馬炎)聰慧賢明,頗具威望,定能興盛家事。”
司馬昭迴頭看了眼司馬炎,又對賈充道:“我已五十餘歲,願多聽真言。”
這時有軍士前來稟報,賈充本想讓他下去,司馬昭勸阻,並讓舞女退下。
司馬昭道:“有何事?”
軍士道:“有一人,自稱巴東太守羅憲之子羅襲,道有緊急軍務求見晉王。”
司馬昭疑惑道:“安樂公,可識此人?”
劉禪停住笑容,看著司馬昭,思索小許,道:“晉王,臣私封巴東太守確為羅憲,羅憲之子為羅襲。”
司馬昭於是叫羅襲進堂。
羅襲進來,賈充提醒他跪下,羅襲隻得如此,即表麵身份,獻上羅憲印綬。
賈充接過印綬,放置司馬昭案幾前。司馬昭指著印綬,對劉禪道:“此乃巴東太守羅憲之物否?”
劉禪看了一眼,道:“正是。”
司馬昭對羅襲,道:“好,請起身。巴東情況如何,請如是說來。”
羅襲道:“晉王,我朝去年盡歸聖朝。因鍾會之亂,巴蜀之地,騷動不寧。吳人見機,舉兵進犯,更有虎吞巴蜀之心。故派盛曼、步協等為將,率萬眾進攻巴東白帝城。巴東太守羅憲,兵不過二千,無力長守,便命我出使洛陽,拜見晉王,請求聖朝出兵相救。”
司馬昭看著賈充,道:“吳人欲圖巴蜀,可有此事?”
賈充道:“確有此事,隻是並未得巴東失守之實。”
司馬昭道:“若至失守,皆晚矣。立即派人至前線了解軍情,若是危機,可命荊州之軍南下,殲滅吳兵。”
賈充道:“是!晉王,可令荊州刺史胡烈與將軍陳騫合兵一處,以作準備。”
司馬昭道:“好,立即傳達軍令。”
賈充道:“諾!”
忙完軍務後,司馬昭繼續招待劉禪,笑談天下之事。
三月,成都方麵,正進行著有條不紊的改變。巴東方麵,巴東太守羅憲抵擋著吳軍的再次進攻。洛陽方麵,司馬昭於府上宴會劉禪。那麽之後又將發生哪些事,請看下一章:守白帝樂不思蜀。
胡烈升任荊州刺史後,便離開成都,去往荊州赴任。
衛瓘升任都督關中諸軍事、鎮西將軍後,也去往長安了。
於是平定鍾會之亂的二位‘功臣’,同時被調離蜀地。
益州刺史袁邵,感慨鍾會之亂使成都宮城殘破不堪,便考慮修繕,此時正與主簿常勖等商議此事。
而蜀地的蜀人,在這個作為魏國人的第一個清明,別有一番滋味。
此時,薑維家。
這個已被魏兵劫掠一空之地,一直沒人來收拾殘局,或許是沒人敢來收拾殘局。
荒破,蕭落,鳥鳴,驚心。
當到清明時節。
這裏終於才再次出現了人的身影。
而那個身影不是別人,正是李密(字令伯)。
這位昔日的大將軍主簿,在“安葬”了薑維之後,在清明的清晨,獨自走入薑維家,為這位已故的季漢元帥,燒香祭拜。
這時薑宅後院。
薑維的牌位前,身著白衣的李密,燒著紙,口中並念:“大將軍之忠心赤膽,天地可鑒。國家滅亡,非戰之罪,乃主上親信小人,重用無能,所以傾之。清明之日,再登君宅,觀落魄之象,不甚心寒矣。”
李密看著牌位,繼續道:“大將軍,我已心灰意冷,明日即返迴犍為老家,開堂授課,侍奉祖母,從此不問天下事。”
這時,突然有腳步聲傳來,且越發響亮,李密疑惑起身迴望,原有走來二人。
李密驚訝道:“承祚、幼遠,是你二人。”此時走來的人是陳壽和王崇。
陳壽走近道:“令伯,我猜你清明必至此,所以約幼遠一同前來。”
王崇道:“令伯,大將軍生前最親近之人便是你,而你亦重情重義,所以我也猜你今日必來。”
李密微微點頭,道:“原來如此。有些時日沒與你二人相見,竟沒想到會在這裏,會以這種方式。”
當三人看著薑維牌位時,李密接著道:“承祚、幼遠,你二人來這裏,或不全因我。”
陳壽道:“自然,我與幼遠皆熱愛文學,亦想在薑宅收集文卷,假以時日,撰寫曆史。”
王崇道:“是也,我欲作《蜀書》。”
李密道:“前幾日我聽說你二人在東觀搶救檔案,所以亦能猜到目的。”
陳壽道:“皆為同窗,彼此熟悉。你不要過於傷感,大將軍他已盡力矣。”
王崇看著薑維牌位,道:“大將軍。”
於是三人三拜致敬。
陳壽看著牌位,道:“大將軍兼資文武,天下英俊,卻落得這般結局,令人感慨。”
王崇道:“如此正氣之人,竟毀於小人之手,每當想起昔日,我心頗為憂傷。”
陳壽看著宅中之情景,感歎殘破,又看著李密道:“可曾記得昔日之場景?為要七裏香草,我來拜訪大將軍。與他一同對詩《飲馬長城窟行》:青青河畔草,綿綿思遠道。遠道不可思,宿昔夢見之。夢見在我傍,忽覺在他鄉。這感覺就如同昨日一般。”
李密道:“我還記得你贈予大將軍詩《七裏香草》:非是草不香,羈旅在他鄉。相思南北國,萬水千山長。花兒凋謝日,卿家不哀傷?”
陳壽哀歎道:“如今皆一切為空也。”
李密道:“你可知大將軍死後被魏兵分屍,又禁止安葬,我冒死偷得衣冠與靴,連夜背迴大將軍故裏,才得‘安葬’,真命運不公也。”
陳壽聽後沉默。
王崇道:“薑宅被劫掠一空,可還有文案否?”
李密想了想,道:“大將軍宅中本就簡陋,劫掠之後未存任何書卷。所著《蒲元傳》,當在郤令先(郤正)之手。”
於是陳壽和王崇今日未能在薑宅找到任何文書資料,隻是與李密一同,在清明時節,共祭薑維。
稍晚,三人離開。
李密打算明日返迴老家犍為,陳壽決定留在成都整理史料,之後迴巴西老家。王崇則因學識淵博受到舉薦,準備擔任新職。
三人離開薑宅一個多月後,宅中七裏香草盛開,白色仙境,薰芳七裏,它們是來自西涼的種子,它們是理想主義者最後的浪漫。
東吳方麵。
步協戰敗的消息,很快傳到都城建業。
吳皇孫休不甘失敗,決定再度出兵巴東。而這次出兵規模得到增加,將由鎮軍將軍陸抗、撫軍將軍步協、征西將軍留平、建平太守盛曼等諸將率領,兵力增加了三萬人。
陸抗,字幼節,吳丞相陸遜之子。二十歲時其父陸遜去世,便以建武校尉統領陸遜部眾五千人,駐守武昌。孫權去世,孫亮繼位,升任奮威將軍,如今職位為鎮軍將軍,鎮守西陵。想想他父親陸遜在四十二年前曾與劉備大戰夷陵,吳軍取勝後,劉備逃到白帝城,諸吳將主張乘勝追擊。但漢將趙雲援軍及時趕到白帝城,又擔心曹魏襲擊後防,於是陸遜放棄進攻,夷陵之戰就此結束。
那麽四十二年之後的今日,陸遜之子陸抗能否更進一步,拿下白帝城,從而達到或超越父輩之成就,可拭目以待。
留平,吳左護軍留讚次子,兄長劉略,東海太守。留平此時擔任征西將軍。
在兵力增加三萬後,吳軍在兵力上具有絕對壓倒性優勢。
在得著詔令後,陸抗整頓人馬,立即由西陵西上,目標白帝城。
此時此刻,東吳戰船上,陸抗召集軍官開會。
陸抗道:“諸位可知,四十二年前,家父就是由這水道西進,將劉備追至白帝城。歲月流逝,時機又至,我將繼承父輩之誌,誓要擊敗蜀軍,攻克白帝城,為我吳國開疆擴土。據了解,守白帝的蜀軍將領為羅憲,兵力不足二千,數萬打二千,我軍實力絕對占優。所以我命令全軍將士,必竭盡全力,擊敗蜀軍,占領整個巴東。若敢有不盡力者,軍法從事!”
眾將道:“遵命!”
於是吳軍在陸抗的帶領下,氣勢洶洶,殺向白帝城。
白帝城方麵,
聽說吳軍再度殺來,領軍者為陸抗,羅憲知道情況不妙,再次放棄夔門,將全部軍隊收縮到白帝城附近,且再度派使者聯絡魏將陳騫,做長期守城的準備,巴東地區即將迎來更為殘酷的大戰。
同一時刻,前蜀主劉禪等一行人到達洛陽,司馬昭則早數日迴朝。
劉禪與司馬昭的第一次相會,是在洛陽城外。
劉禪下車,緩緩行至司馬昭身前,即下跪,司馬昭問道:“來者何人?”
劉禪不該抬頭,低聲道:“在下劉禪,拜見晉公。”
司馬昭命他抬頭,道:“公荒淫無道,廢賢失政,理宜誅戮。”劉禪聽後麵如土色,不知如何迴複。
見況,邵悌行至司馬昭身前,道:“晉公,蜀主既失國紀,幸早歸降,宜赦之。”
賈充也道:“晉公,可封蜀主為安樂公,安頓於洛陽。”
司馬昭聽二人之言,即微微點頭,又笑著對劉禪道:“公一路辛苦,先安頓可好。”道後命人扶起劉禪,護送安置。
於是劉禪與司馬昭結束了初次相會。
遙想昔日稱雄西部的蜀漢皇帝劉禪,卻以這般極度低微的姿態來到夢想已久的中原洛陽。從此迎接他的,隻剩漫長的軟禁。
三月十七日,司空王祥為太尉(接替鄧艾),征北將軍何曾為司徒(接替鍾會),尚書左仆射荀顗為司空。
三月十九日,大將軍、晉公司馬昭再次被拜為相國、封晉王,增加食邑九郡,連以前所封共二十郡。太尉王祥、司徒何曾、司空荀顗都至相國府恭喜司馬昭。
三月二十七日,封前蜀主劉禪為安樂縣公,食邑萬戶,賜絹萬匹,僮婢百人,他物稱是。劉禪之子劉瑤等子孫皆為三都尉(即奉車都尉,駙馬都尉和騎都尉)。
前蜀甘陵王劉永為奉車都尉,封為鄉侯。前蜀安平王劉輯為奉車都尉,封為鄉侯。
封前蜀尚書令樊建、前蜀輔國大將軍董厥,同為相國參軍。
封前蜀督軍裴越、前蜀黃金圍督柳隱,同為議郎。
封前蜀尚書仆射侍中張紹、前蜀光祿大夫譙周、前蜀秘書郎郤正、前蜀殿中督張通等為關內侯。
前蜀君臣被封侯爵者有五十多位。
辦完這些冊封,對於魏國人來講,司馬昭終於稱王,距離新的時代便更為接近了。
對於前蜀人來講,在國家滅亡,生靈塗炭之際,能得到中原勝者的優待,懸在心中之那塊巨石,也終於可以放下了。
又一日,為了感謝魏廷的封賞,劉禪等人至司馬昭府上拜謝,這便是劉禪與司馬昭的第二次相會。
此時相國府,司馬昭設宴招待安樂公劉禪。
沒有了前線的緊急軍情,隻有一片歌舞升平。
劉禪,樊建、張紹、郤正、張通,劉永,劉輯等授封者悉數到達,而其中一人未至,那便是譙周。
譙周,這位被譽為‘蜀中孔子’的人物,帶頭勸降的老臣,說過自己要親赴洛陽找司馬昭為劉禪某得好處與善待,而當劉禪已至洛陽被封公後,他本人卻還停留於漢中。
他為何不去洛陽?因為他病了。
因為生病,連同他的三個兒子譙熙、譙賢、譙同全留於漢中,不便內遷。
此時漢中一宅舍中。
譙家人正坐於一堂。譙周一直在幹咳,長子譙熙見況,道:“父親,如此嚴重,不如迴內房休息。”
譙周止住道:“不必,我老矣,時日無多,隻希望主上盡早達到洛陽。”
譙熙看了眼二位弟弟,又道:“前幾日主上已至洛陽,未有受魏廷虐待之聞。”
譙周緩了口氣,道:“看來晉公定不會慢待主上,定會加官進爵,好生招待。”
譙熙道:“但願如此。”
二子譙賢道:“父親,我等未至洛陽,晉公是否會生疑?”
三子譙同道:“晉公是否會因怠慢而怪罪父親。”
見二子這般問話,譙周緩緩站起身來,道:“晉公胸懷天下,怎會虧待有功之臣,不僅不會虧待,或許幾日之後,封賞便至。你等勿燥,靜待便知。”
見譙周這麽說,譙賢、譙同雖依舊疑惑,也不好再問了。
洛陽方麵,相國府。
相國晉王司馬昭、司馬昭之子中撫軍司馬炎、中護軍賈充、西曹屬邵悌等司馬昭心腹數人一同出席宴會,招待前蜀君臣。
隻見賈充拍拍手掌,一群舞女登堂助興。
帶有諷刺的是,舞女竟然穿著蜀人服飾在跳蜀國舞蹈。
美酒、佳肴、盛世、蜀舞。
如此場景,令樊建等蜀之老臣,皆掩麵哭泣,傷感不已,唯劉禪一人樂在其中,嬉笑自若。
見劉禪這般,司馬昭有些看不下去了,對旁邊賈充道:“人之無情,乃至於是!雖使諸葛亮在,不能輔之久全,況薑維邪!”
賈充道:“不如是,何由並之。”
司馬昭道:“劉備一世英雄,怎生這般後代。我擔心身後之事,由此類同。”
賈充道:“中撫軍(指司馬炎)聰慧賢明,頗具威望,定能興盛家事。”
司馬昭迴頭看了眼司馬炎,又對賈充道:“我已五十餘歲,願多聽真言。”
這時有軍士前來稟報,賈充本想讓他下去,司馬昭勸阻,並讓舞女退下。
司馬昭道:“有何事?”
軍士道:“有一人,自稱巴東太守羅憲之子羅襲,道有緊急軍務求見晉王。”
司馬昭疑惑道:“安樂公,可識此人?”
劉禪停住笑容,看著司馬昭,思索小許,道:“晉王,臣私封巴東太守確為羅憲,羅憲之子為羅襲。”
司馬昭於是叫羅襲進堂。
羅襲進來,賈充提醒他跪下,羅襲隻得如此,即表麵身份,獻上羅憲印綬。
賈充接過印綬,放置司馬昭案幾前。司馬昭指著印綬,對劉禪道:“此乃巴東太守羅憲之物否?”
劉禪看了一眼,道:“正是。”
司馬昭對羅襲,道:“好,請起身。巴東情況如何,請如是說來。”
羅襲道:“晉王,我朝去年盡歸聖朝。因鍾會之亂,巴蜀之地,騷動不寧。吳人見機,舉兵進犯,更有虎吞巴蜀之心。故派盛曼、步協等為將,率萬眾進攻巴東白帝城。巴東太守羅憲,兵不過二千,無力長守,便命我出使洛陽,拜見晉王,請求聖朝出兵相救。”
司馬昭看著賈充,道:“吳人欲圖巴蜀,可有此事?”
賈充道:“確有此事,隻是並未得巴東失守之實。”
司馬昭道:“若至失守,皆晚矣。立即派人至前線了解軍情,若是危機,可命荊州之軍南下,殲滅吳兵。”
賈充道:“是!晉王,可令荊州刺史胡烈與將軍陳騫合兵一處,以作準備。”
司馬昭道:“好,立即傳達軍令。”
賈充道:“諾!”
忙完軍務後,司馬昭繼續招待劉禪,笑談天下之事。
三月,成都方麵,正進行著有條不紊的改變。巴東方麵,巴東太守羅憲抵擋著吳軍的再次進攻。洛陽方麵,司馬昭於府上宴會劉禪。那麽之後又將發生哪些事,請看下一章:守白帝樂不思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