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漢滅亡後,季漢右(大)將軍閻宇(字文平)及部曲將士數千人,旨令一下,全軍解散。
閻宇,這位曾經被宦官黃皓所重,一度有取代薑維成為季漢元帥的將領,當軍隊解散之際,就地卸甲,再無音訊。
整個巴東地區,因成都覆滅,百姓驚恐,許多郡縣官吏棄城逃跑。
坐鎮巴東重鎮白帝城的巴東太守羅憲(字令則)見如此情況,立即采取行動,將城中作亂者斬首,發布告示,安撫百姓,使得白帝城很快安定下來。
當羅憲得到投降旨令後,便率所統轄之軍,在白帝城中的傳舍裏停哭三天,哀歎國家滅亡。
東吳方麵。
聽說季漢滅亡,吳帝孫休感到震驚,於是派建平太守盛曼向西而行。盛曼到達邊界,寫信給羅憲,假稱救援,請羅憲打開水陸通道與白帝城門。其實他內心是要襲擊羅憲,占領白帝城。
吳人的心思被羅憲看穿,羅憲迴信道:“本朝傾覆,吳為唇齒,不恤我難,而邀其利,吾寧當為降虜乎!”
通俗意思為:“我國滅亡,吳國是唇齒之邦,不撫恤我國的災難,卻想求利,我寧可作投降的俘虜。”
羅憲迴信直接拒絕盛曼,即整治鎧甲、軍隊,砥礪節操道義,士人皆聽命。盛曼見羅憲相拒,又見蜀軍已有防備,沒有可乘之機,隻能返迴吳地。
等到鍾會之亂結束。
吳帝孫休感慨蜀中百座城池一時沒有歸屬,即生兼蜀之誌,於是大赦全國,命撫軍將軍步協率軍西上,決定用武力征服巴東。
步協,東吳丞相步騭之子,步騭去世後,步協繼承其爵位,統領步騭麾下軍隊,如今為撫軍將軍,麾下有一萬多人。
得到詔令後,步協立即與盛曼一同由水路向白帝城而去。
此時,吳軍主將戰船上,步協與盛曼正在交流。
步協道:“盛將軍,當下蜀軍之兵力如何?”
盛曼道:“步將軍,巴東蜀軍約為一萬。隻是去年年末蜀主劉禪命閻宇返迴成都,閻宇帶走八千之眾,故此時巴東蜀軍不過二千耳。”
步協大笑,並道:“天助我也!區區二千,怎能抵擋我萬眾之軍。那你又說,蜀軍如何布防?”
盛曼道:“白帝城南為瞿塘峽,峽口有夔門,若沒猜錯,此時蜀軍正據守夔門,抵禦我軍向西。”
夔門,位於白帝城東,瞿塘峽峽口處。夔門地形非常雄壯,兩側都是懸崖峭壁,中間為狹窄水道。通過夔門,西能入蜀,東能至吳。所以誰能占據夔門,便能掌控入蜀與至吳的大門之匙。
因夔門之險,世人有稱,入蜀兩大雄關,北有劍閣,東有夔門。
步協道:“這麽說,羅憲占據白帝城與夔門,便占有地利。但別忘了,他手裏僅有哀兵二千,而我軍氣勢正盛,就算憑借天險,怕也難以持久。”
盛曼道:“步將軍真有把握擊敗羅憲,從而占據白帝城乃至巴東全境?”
步協堅定道:“必然也!我乃名將之後,建功立業,便在此時!命令全軍,加速前進,直取夔門!”
盛曼道:“諾!”於是盛曼前去發號施令。
此時巴東方麵。
正如盛曼所說,羅憲讓部將毛楚率一部堅守瞿塘峽口夔門,羅憲本人則坐鎮白帝城。
這時有人進入官府,此人叫楊宗,任職巴東太守參軍。他很快走到羅憲身前,道:“府君,最新情報。”
羅憲拿到文書一看,原來是毛楚傳來的,說是探子迴報,吳軍正逆江而上,準備進攻巴東。
羅憲看後道:“果然被我猜中,最無信義之人,便是這群吳賊!”
楊宗道:“毛將軍文中道,吳軍將領為步協,麾下有一萬餘人,而我軍兵力不過二千,將如何堅守。”
羅憲看著地圖,思索片刻,道:“叫毛將軍立刻返迴白帝城,不,你我一同前去夔門。”
楊宗道:“此時去?”
羅憲道:“是,走!”於是羅憲趕往夔門。
不久,羅憲到達,走進漢軍營壘。
見羅憲來了,毛楚道:“太守,你怎親自趕來?”
羅憲道:“夔門布防如何?”
毛楚指著夔門沿岸及東麵,道:“我數百精兵占據夔門營壘與布防懸崖兩側,若敵前來,居高臨下,便向水道發起射擊,定要讓進犯者有來無迴。”
羅憲道:“好!等敵將至,我將親率一軍堵在峽口,絕不放一人進巴東境內。”
毛楚疑惑道:“太守,你需坐鎮白帝城安穩軍民之心,無需親自堵口,派一將即可。”
羅憲道:“非也,不可小噓來敵,此事不必再議。”
毛楚隻好道:“是!”
羅憲看著江麵,道:“吳軍還有多久到達?”
毛楚看著天空,道:“應在今日午後未時。”
羅憲道:“神速也,命令全軍開飯,之後準備迎敵。”
毛楚道:“諾!”
羅憲道:“楊宗。”
楊宗道:“末將在!”
羅憲道:“你立即迴白帝城,禁閉城池,安撫百姓,等候軍令。”
楊宗道:“諾!”
於是羅憲立即部署各項安排,等候吳軍到來。
果然,午後未時,吳水軍之軍旗,緩緩出現於江麵。
等一艘艘堅船皆在眼前,這架勢,真是萬人規模。
當吳軍逼近夔門時,巴東蜀軍立即遍布旗幟,堅守險要,準備迎戰。
吳軍見蜀軍已布防,緩緩停下戰船。
步協看著高處,道:“峽中兩側,果然有蜀軍!”
盛曼同看,道:“將軍,敵弱我強,請下令進攻!”於是多名部將請令。
步協看著眾將,又觀蜀軍營壘之布防,有些遲疑,便道:“可先派一人,乘小舟前去喊話,就說請對麵守將出來說話。”
盛曼不解,步協又重複下令,於是盛曼隻好照辦。
隻見一吳卒乘小舟,靠近夔門營壘處,立即喊話。
見況,蜀兵將吳卒來意向正在營中的羅憲匯報。
不久。
步協乘一小舟,行至一崖下,而羅憲則立於崖上,兩人目視彼此。
羅憲先開口道:“原來是步將軍,好久不見。”
步協迴道:“羅將軍好久不見。”
羅憲到:“千裏而來,意欲何為?”
步協道:“那就明人不說暗話,在下此次前來,便來勸降閣下。”
羅憲笑了笑,道:“勸降?我身為漢將,怎會降吳?”
步協道:“君國被滅,主上受辱,元帥被殺,如今蜀人,可謂苦不堪言。若君主動獻城而歸降我吳,我將上奏天子,拜君為將,我亦協助西入成都,殺盡魏賊,中興故土。”
羅憲道:“那若不降耶?”
步協道:“若是不降,萬軍在後,即殺入夔門,攻破白帝,殲滅蜀兵。明年此時,便為閣下之忌日。”
羅憲道:“好威風,好氣派,你以為兵多就可不戰而勝?我告訴你步協,我國雖覆滅,然我巴東將士甘願為國赴死,血可流,首可斷,而無見利忘義苟且之徒!你若敢來,就請一決雌雄!”
步協怒道:“羅憲,你有種!我會讓你損失慘重,你我就戰場上見!”
羅憲道:“不送!”
步協於是返迴戰船。
羅憲亦返迴營壘。
隻見步協抽出佩劍,向前一指,吳兵正式向夔門發起進攻。
等吳軍船隻大部靠近夔門時,羅憲命令軍隊發起進攻,數百名弓箭手向水道中的船隻射箭,隻見矢如雨下,不斷有吳軍落水被殺。
吳軍發起反擊,但蜀軍借助地形,又利用盾牌擋住吳軍射箭,便又向吳兵繼續迴擊。
幾輪射擊之後,吳兵多有損失,但戰船依然向前行使。
當吳軍部分船隻靠近懸崖時,隻見巨石滾下,砸向船、人。
步協見狀,要求戰船快速前進,衝出瞿塘峽,突破夔門。可曾想到,羅憲親率戰船堵在峽口,弓箭手整齊排列,向進犯者連續射擊。
步協之軍被左右與前方三麵圍攻,未有短兵相接,已經實力受損。雖有一萬之眾,卻在這瞿塘峽狹窄江麵上施展不開。
戰至黃昏,吳軍毫無進展。步協無奈,下令撤退。
兩軍初次交戰,羅憲取勝。
入夜,蜀軍軍營,羅憲召開會議。
毛楚道:“今日一戰,擊毀擊傷吳軍戰船數艘,吳軍死傷數百,看來吳軍是很難通過夔門。”
羅憲看著地圖,道:“步協倚仗人多勢眾,明日定會再度殺來,不可掉以輕心。”
毛楚道:“還來,不是自尋死路?”
羅憲道:“非也!步協畢竟人多,走水道不成,他明日定會派一支軍隊登岸水陸並進,這樣我設在夔門兩側的營壘皆會受到攻擊。而敵眾我寡,將很難持久。”
毛楚感到形勢嚴峻,道:“吳軍若水陸並進,當如何迎敵?”
羅憲之子羅襲道:“父親,可有對策否?”
羅憲想了一陣,道:“隻能如此矣。若想保全白帝城,隻能放棄夔門,將軍隊集於白帝城及城外險要,使敵無法登岸進城。”
楊宗疑惑道:“隻是夔門完好無損,放棄太過可惜。”
毛楚道:“末將亦認為如此。”
羅憲道:“今棄夔門,隻為將來奪迴,戰略之下,不宜計較一地一壘之得失。”
見眾將不再說話,羅憲思索片刻後,道:“下麵我下達命令,參軍楊宗!”
楊宗道:“末將在!”
羅憲道:“我書寫一封,你立即向北,告急魏國都督荊州將軍陳騫,請他派兵增援巴東。”
楊宗道:“末將領命!”
羅憲道:“羅襲!”
羅襲道:“末將在!”
羅憲道:“我擔心陳騫不願出兵,你帶上我之印綬,前去洛陽,請求魏廷來救。”
羅襲道:“羅襲領命!”羅襲接過羅憲印綬,又道:“父親,你認為能在此堅守多久?”
羅憲道:“固守白帝,半年不在話下。而魏相國司馬昭定不會坐視不管,定會發兵前來。”
羅襲道:“是!”
羅憲道:“毛楚!”
毛楚道:“末將在!”
羅憲道:“你連夜收縮兵力,全部退守白帝城。”
毛楚道:“諾!”
於是羅憲下達最新作戰命令,羅憲、毛楚及巴東將士保全白帝城,楊宗、羅襲各領使命,請求援救。
第二日,正如羅憲所料,步協選擇水陸並進,進攻夔門。
吳軍陸軍很快占領瞿塘峽兩側懸崖。
步協、盛曼乘船到達夔門後,將船停於岸邊。這時有軍士迴報道:“將軍,夔門蜀營空無一人。”
步協道:“再探!”
軍士離開後,盛曼道:“看來羅憲已撤出夔門,決心死守白帝城。”
步協道:“或許他自敢兵力不足,隻能占些小便宜。”
盛曼道:“步將軍,可登夔門否?”
步協道:“當然,請!”
盛曼道:“將軍請!”
於是步協、盛曼二人登上夔門蜀軍軍營,見這座營壘非常整齊,又未留給吳軍任何可用軍械糧草,見況,步協道:“羅憲治軍嚴整,真乃名將也。”
盛曼看著水道中的戰船,道:“將軍,是否命令全軍快速通過夔門,直逼白帝城。”
步協迴頭看著水道,便對盛曼道:“命令全軍,進攻白帝城!”
盛曼道:“諾!”
於是吳軍在占領夔門後,未有停留,立即撲向白帝城。
此時白帝城城樓上,有軍士前來稟報,道:“太守,吳軍已占領夔門,由水道、陸路向白帝城而來。”
羅憲道:“好,繼續打探。”
軍士道:“領命!”
軍士離開後,毛楚道:“來得好快,看來今日必有一戰。”
羅憲道:“吳軍由水道乘船而來,偏師由兩側陸路而來。然而兩側皆懸崖峭壁,很難通行,我軍隻需占據險要,便能阻擋。至於水道主力,會直抵白帝城外,即上岸攻城。隻要擋住攻城之敵,當敵疲憊之際再反攻,吳軍必敗。”
毛楚道:“我軍真能抵擋吳軍否?”
羅憲盯著毛楚,道:“就是戰至最後一人,也要頂住。寧做戰死鬼,不做吳人俘!”
毛楚道:“諾!”
吳軍方麵,通過夔門之後,果然大部由水道撲向白帝城。見陸地吳軍難以行走,步協不等陸軍,派出水軍率先向白帝城進攻。
當吳軍先鋒抵達岸邊,爭先恐後登岸,向白帝城殺去。
埋伏在白帝城內外之堡壘的蜀軍,等吳軍上岸進入設伏之地後,立即弓箭射擊,隻見吳軍整排整片被射倒,後麵的人又前仆後繼,衝向白帝城。
還未攻到城下,第一波次吳軍死傷遍地,敗退下來。
在船上指揮的步協,見蜀軍防守嚴密,於是暫停進攻。
當所有吳軍戰船皆抵達後,步協命令再次進攻。
這次是數千名吳軍殺向白帝城。
戰至黃昏,吳軍依然無法攻入城中。
強攻不成,步協心亂如麻,站在船頭幹著急。盛曼前來詢問之後將如何應對,並表示擔心入夜遭到蜀軍偷襲。步協見天色已晚,且傷亡慘重,危機已在跟前,再次下令收兵。
城樓上的羅憲見吳軍開始收兵,哪還由得了他。在吳軍退兵之計,羅憲率軍追擊,又命毛楚率軍至瞿塘峽兩側,側擊吳軍一部。
前有追兵,側有襲擾,吳軍一時方寸大亂,被射殺及慌亂落水淹死者難以統計。
步協恐自己被圍殲於夔門一帶,帶著殘兵敗將,倉皇逃離。
等吳軍殘部遠去後,羅憲下令停止追擊。
羅憲一戰大破步協,蜀軍取得白帝城保衛戰的勝利。
另一方麵,羅憲參軍楊宗到達荊州後,便見到了陳騫。
陳騫字休淵,父親為司徒陳矯。陳騫從軍多年,隴西對戰季漢軍,淮南平定諸葛誕,曆任安東將軍、豫州刺史。去年年末,都督荊州軍事鍾毓去世,陳騫接替職位,都督江南及荊州諸軍事。
從履曆可以看出,陳騫就職荊州並不久。
荊州襄陽官府中,楊宗將羅憲親筆信交於陳騫,陳騫閱之,讓其坐下,命人上茶。
楊宗又起身道:“陳將軍,此時步協率萬餘吳軍進攻白帝城,巴東危在旦夕。我蜀已歸降於魏,還請將軍立即發兵救援!”
陳騫性格樸實穩重,見楊宗著急,便笑著又請入座,並道:“楊參軍勿急。步協這人我了解,任職吳國撫軍將軍已有十餘年,未有任何建樹,我觀此人不過徒有父輩之名耳。而羅憲將軍,為人正直,善待士卒,據有夔門、白帝雄關,雖兵力不足,但足以擊破步協。”
楊宗不解道:“話雖如此,即使能抵擋步協,若吳人再次增兵,亦難以持久,還望陳將軍及時救援。”
陳騫請他喝茶,道:“楊參軍有所不知,我初來荊州,前線之情還未充足了解。不過你放心,我會將此事上奏朝廷,降旨之日,即是出兵之時。”
見陳騫依然不肯救援,楊宗道:“也罷,有勞陳將軍也。”
陳騫道:“應該,請。”
這時有軍士進堂,將文書交於陳騫,原來文中寫著胡烈被任命為荊州刺史的消息。
陳騫看後將文書直接拿給楊宗,道:“參軍請看,我股未坐熱,荊州又將換將矣。”
楊宗閱後,還於陳騫,道:“胡將軍將坐鎮荊州?”
陳騫道:“朝廷以胡將軍為荊州刺史,下月便來赴任。至於我將何去何從,能否留於荊州,便要看朝廷之新旨也。”
見情況如此,楊宗不好再說什麽了。
看來羅憲想從荊州搬救兵的事,沒那麽容易。
楊宗告訴陳騫,自己未完成使命將難以迴去複命,陳騫便將楊宗留於荊州,以賓客招待。
之後,羅憲之子羅襲到達洛陽。
此時司馬昭與魏帝曹奐還在從長安返迴洛陽的路上,未能及時見到。
那麽在巴東白帝城下吞下敗仗的吳國君臣,是否還會重振旗鼓,再度殺來,之後又將發生哪些事,請看下一章:晉王相會安樂公。
閻宇,這位曾經被宦官黃皓所重,一度有取代薑維成為季漢元帥的將領,當軍隊解散之際,就地卸甲,再無音訊。
整個巴東地區,因成都覆滅,百姓驚恐,許多郡縣官吏棄城逃跑。
坐鎮巴東重鎮白帝城的巴東太守羅憲(字令則)見如此情況,立即采取行動,將城中作亂者斬首,發布告示,安撫百姓,使得白帝城很快安定下來。
當羅憲得到投降旨令後,便率所統轄之軍,在白帝城中的傳舍裏停哭三天,哀歎國家滅亡。
東吳方麵。
聽說季漢滅亡,吳帝孫休感到震驚,於是派建平太守盛曼向西而行。盛曼到達邊界,寫信給羅憲,假稱救援,請羅憲打開水陸通道與白帝城門。其實他內心是要襲擊羅憲,占領白帝城。
吳人的心思被羅憲看穿,羅憲迴信道:“本朝傾覆,吳為唇齒,不恤我難,而邀其利,吾寧當為降虜乎!”
通俗意思為:“我國滅亡,吳國是唇齒之邦,不撫恤我國的災難,卻想求利,我寧可作投降的俘虜。”
羅憲迴信直接拒絕盛曼,即整治鎧甲、軍隊,砥礪節操道義,士人皆聽命。盛曼見羅憲相拒,又見蜀軍已有防備,沒有可乘之機,隻能返迴吳地。
等到鍾會之亂結束。
吳帝孫休感慨蜀中百座城池一時沒有歸屬,即生兼蜀之誌,於是大赦全國,命撫軍將軍步協率軍西上,決定用武力征服巴東。
步協,東吳丞相步騭之子,步騭去世後,步協繼承其爵位,統領步騭麾下軍隊,如今為撫軍將軍,麾下有一萬多人。
得到詔令後,步協立即與盛曼一同由水路向白帝城而去。
此時,吳軍主將戰船上,步協與盛曼正在交流。
步協道:“盛將軍,當下蜀軍之兵力如何?”
盛曼道:“步將軍,巴東蜀軍約為一萬。隻是去年年末蜀主劉禪命閻宇返迴成都,閻宇帶走八千之眾,故此時巴東蜀軍不過二千耳。”
步協大笑,並道:“天助我也!區區二千,怎能抵擋我萬眾之軍。那你又說,蜀軍如何布防?”
盛曼道:“白帝城南為瞿塘峽,峽口有夔門,若沒猜錯,此時蜀軍正據守夔門,抵禦我軍向西。”
夔門,位於白帝城東,瞿塘峽峽口處。夔門地形非常雄壯,兩側都是懸崖峭壁,中間為狹窄水道。通過夔門,西能入蜀,東能至吳。所以誰能占據夔門,便能掌控入蜀與至吳的大門之匙。
因夔門之險,世人有稱,入蜀兩大雄關,北有劍閣,東有夔門。
步協道:“這麽說,羅憲占據白帝城與夔門,便占有地利。但別忘了,他手裏僅有哀兵二千,而我軍氣勢正盛,就算憑借天險,怕也難以持久。”
盛曼道:“步將軍真有把握擊敗羅憲,從而占據白帝城乃至巴東全境?”
步協堅定道:“必然也!我乃名將之後,建功立業,便在此時!命令全軍,加速前進,直取夔門!”
盛曼道:“諾!”於是盛曼前去發號施令。
此時巴東方麵。
正如盛曼所說,羅憲讓部將毛楚率一部堅守瞿塘峽口夔門,羅憲本人則坐鎮白帝城。
這時有人進入官府,此人叫楊宗,任職巴東太守參軍。他很快走到羅憲身前,道:“府君,最新情報。”
羅憲拿到文書一看,原來是毛楚傳來的,說是探子迴報,吳軍正逆江而上,準備進攻巴東。
羅憲看後道:“果然被我猜中,最無信義之人,便是這群吳賊!”
楊宗道:“毛將軍文中道,吳軍將領為步協,麾下有一萬餘人,而我軍兵力不過二千,將如何堅守。”
羅憲看著地圖,思索片刻,道:“叫毛將軍立刻返迴白帝城,不,你我一同前去夔門。”
楊宗道:“此時去?”
羅憲道:“是,走!”於是羅憲趕往夔門。
不久,羅憲到達,走進漢軍營壘。
見羅憲來了,毛楚道:“太守,你怎親自趕來?”
羅憲道:“夔門布防如何?”
毛楚指著夔門沿岸及東麵,道:“我數百精兵占據夔門營壘與布防懸崖兩側,若敵前來,居高臨下,便向水道發起射擊,定要讓進犯者有來無迴。”
羅憲道:“好!等敵將至,我將親率一軍堵在峽口,絕不放一人進巴東境內。”
毛楚疑惑道:“太守,你需坐鎮白帝城安穩軍民之心,無需親自堵口,派一將即可。”
羅憲道:“非也,不可小噓來敵,此事不必再議。”
毛楚隻好道:“是!”
羅憲看著江麵,道:“吳軍還有多久到達?”
毛楚看著天空,道:“應在今日午後未時。”
羅憲道:“神速也,命令全軍開飯,之後準備迎敵。”
毛楚道:“諾!”
羅憲道:“楊宗。”
楊宗道:“末將在!”
羅憲道:“你立即迴白帝城,禁閉城池,安撫百姓,等候軍令。”
楊宗道:“諾!”
於是羅憲立即部署各項安排,等候吳軍到來。
果然,午後未時,吳水軍之軍旗,緩緩出現於江麵。
等一艘艘堅船皆在眼前,這架勢,真是萬人規模。
當吳軍逼近夔門時,巴東蜀軍立即遍布旗幟,堅守險要,準備迎戰。
吳軍見蜀軍已布防,緩緩停下戰船。
步協看著高處,道:“峽中兩側,果然有蜀軍!”
盛曼同看,道:“將軍,敵弱我強,請下令進攻!”於是多名部將請令。
步協看著眾將,又觀蜀軍營壘之布防,有些遲疑,便道:“可先派一人,乘小舟前去喊話,就說請對麵守將出來說話。”
盛曼不解,步協又重複下令,於是盛曼隻好照辦。
隻見一吳卒乘小舟,靠近夔門營壘處,立即喊話。
見況,蜀兵將吳卒來意向正在營中的羅憲匯報。
不久。
步協乘一小舟,行至一崖下,而羅憲則立於崖上,兩人目視彼此。
羅憲先開口道:“原來是步將軍,好久不見。”
步協迴道:“羅將軍好久不見。”
羅憲到:“千裏而來,意欲何為?”
步協道:“那就明人不說暗話,在下此次前來,便來勸降閣下。”
羅憲笑了笑,道:“勸降?我身為漢將,怎會降吳?”
步協道:“君國被滅,主上受辱,元帥被殺,如今蜀人,可謂苦不堪言。若君主動獻城而歸降我吳,我將上奏天子,拜君為將,我亦協助西入成都,殺盡魏賊,中興故土。”
羅憲道:“那若不降耶?”
步協道:“若是不降,萬軍在後,即殺入夔門,攻破白帝,殲滅蜀兵。明年此時,便為閣下之忌日。”
羅憲道:“好威風,好氣派,你以為兵多就可不戰而勝?我告訴你步協,我國雖覆滅,然我巴東將士甘願為國赴死,血可流,首可斷,而無見利忘義苟且之徒!你若敢來,就請一決雌雄!”
步協怒道:“羅憲,你有種!我會讓你損失慘重,你我就戰場上見!”
羅憲道:“不送!”
步協於是返迴戰船。
羅憲亦返迴營壘。
隻見步協抽出佩劍,向前一指,吳兵正式向夔門發起進攻。
等吳軍船隻大部靠近夔門時,羅憲命令軍隊發起進攻,數百名弓箭手向水道中的船隻射箭,隻見矢如雨下,不斷有吳軍落水被殺。
吳軍發起反擊,但蜀軍借助地形,又利用盾牌擋住吳軍射箭,便又向吳兵繼續迴擊。
幾輪射擊之後,吳兵多有損失,但戰船依然向前行使。
當吳軍部分船隻靠近懸崖時,隻見巨石滾下,砸向船、人。
步協見狀,要求戰船快速前進,衝出瞿塘峽,突破夔門。可曾想到,羅憲親率戰船堵在峽口,弓箭手整齊排列,向進犯者連續射擊。
步協之軍被左右與前方三麵圍攻,未有短兵相接,已經實力受損。雖有一萬之眾,卻在這瞿塘峽狹窄江麵上施展不開。
戰至黃昏,吳軍毫無進展。步協無奈,下令撤退。
兩軍初次交戰,羅憲取勝。
入夜,蜀軍軍營,羅憲召開會議。
毛楚道:“今日一戰,擊毀擊傷吳軍戰船數艘,吳軍死傷數百,看來吳軍是很難通過夔門。”
羅憲看著地圖,道:“步協倚仗人多勢眾,明日定會再度殺來,不可掉以輕心。”
毛楚道:“還來,不是自尋死路?”
羅憲道:“非也!步協畢竟人多,走水道不成,他明日定會派一支軍隊登岸水陸並進,這樣我設在夔門兩側的營壘皆會受到攻擊。而敵眾我寡,將很難持久。”
毛楚感到形勢嚴峻,道:“吳軍若水陸並進,當如何迎敵?”
羅憲之子羅襲道:“父親,可有對策否?”
羅憲想了一陣,道:“隻能如此矣。若想保全白帝城,隻能放棄夔門,將軍隊集於白帝城及城外險要,使敵無法登岸進城。”
楊宗疑惑道:“隻是夔門完好無損,放棄太過可惜。”
毛楚道:“末將亦認為如此。”
羅憲道:“今棄夔門,隻為將來奪迴,戰略之下,不宜計較一地一壘之得失。”
見眾將不再說話,羅憲思索片刻後,道:“下麵我下達命令,參軍楊宗!”
楊宗道:“末將在!”
羅憲道:“我書寫一封,你立即向北,告急魏國都督荊州將軍陳騫,請他派兵增援巴東。”
楊宗道:“末將領命!”
羅憲道:“羅襲!”
羅襲道:“末將在!”
羅憲道:“我擔心陳騫不願出兵,你帶上我之印綬,前去洛陽,請求魏廷來救。”
羅襲道:“羅襲領命!”羅襲接過羅憲印綬,又道:“父親,你認為能在此堅守多久?”
羅憲道:“固守白帝,半年不在話下。而魏相國司馬昭定不會坐視不管,定會發兵前來。”
羅襲道:“是!”
羅憲道:“毛楚!”
毛楚道:“末將在!”
羅憲道:“你連夜收縮兵力,全部退守白帝城。”
毛楚道:“諾!”
於是羅憲下達最新作戰命令,羅憲、毛楚及巴東將士保全白帝城,楊宗、羅襲各領使命,請求援救。
第二日,正如羅憲所料,步協選擇水陸並進,進攻夔門。
吳軍陸軍很快占領瞿塘峽兩側懸崖。
步協、盛曼乘船到達夔門後,將船停於岸邊。這時有軍士迴報道:“將軍,夔門蜀營空無一人。”
步協道:“再探!”
軍士離開後,盛曼道:“看來羅憲已撤出夔門,決心死守白帝城。”
步協道:“或許他自敢兵力不足,隻能占些小便宜。”
盛曼道:“步將軍,可登夔門否?”
步協道:“當然,請!”
盛曼道:“將軍請!”
於是步協、盛曼二人登上夔門蜀軍軍營,見這座營壘非常整齊,又未留給吳軍任何可用軍械糧草,見況,步協道:“羅憲治軍嚴整,真乃名將也。”
盛曼看著水道中的戰船,道:“將軍,是否命令全軍快速通過夔門,直逼白帝城。”
步協迴頭看著水道,便對盛曼道:“命令全軍,進攻白帝城!”
盛曼道:“諾!”
於是吳軍在占領夔門後,未有停留,立即撲向白帝城。
此時白帝城城樓上,有軍士前來稟報,道:“太守,吳軍已占領夔門,由水道、陸路向白帝城而來。”
羅憲道:“好,繼續打探。”
軍士道:“領命!”
軍士離開後,毛楚道:“來得好快,看來今日必有一戰。”
羅憲道:“吳軍由水道乘船而來,偏師由兩側陸路而來。然而兩側皆懸崖峭壁,很難通行,我軍隻需占據險要,便能阻擋。至於水道主力,會直抵白帝城外,即上岸攻城。隻要擋住攻城之敵,當敵疲憊之際再反攻,吳軍必敗。”
毛楚道:“我軍真能抵擋吳軍否?”
羅憲盯著毛楚,道:“就是戰至最後一人,也要頂住。寧做戰死鬼,不做吳人俘!”
毛楚道:“諾!”
吳軍方麵,通過夔門之後,果然大部由水道撲向白帝城。見陸地吳軍難以行走,步協不等陸軍,派出水軍率先向白帝城進攻。
當吳軍先鋒抵達岸邊,爭先恐後登岸,向白帝城殺去。
埋伏在白帝城內外之堡壘的蜀軍,等吳軍上岸進入設伏之地後,立即弓箭射擊,隻見吳軍整排整片被射倒,後麵的人又前仆後繼,衝向白帝城。
還未攻到城下,第一波次吳軍死傷遍地,敗退下來。
在船上指揮的步協,見蜀軍防守嚴密,於是暫停進攻。
當所有吳軍戰船皆抵達後,步協命令再次進攻。
這次是數千名吳軍殺向白帝城。
戰至黃昏,吳軍依然無法攻入城中。
強攻不成,步協心亂如麻,站在船頭幹著急。盛曼前來詢問之後將如何應對,並表示擔心入夜遭到蜀軍偷襲。步協見天色已晚,且傷亡慘重,危機已在跟前,再次下令收兵。
城樓上的羅憲見吳軍開始收兵,哪還由得了他。在吳軍退兵之計,羅憲率軍追擊,又命毛楚率軍至瞿塘峽兩側,側擊吳軍一部。
前有追兵,側有襲擾,吳軍一時方寸大亂,被射殺及慌亂落水淹死者難以統計。
步協恐自己被圍殲於夔門一帶,帶著殘兵敗將,倉皇逃離。
等吳軍殘部遠去後,羅憲下令停止追擊。
羅憲一戰大破步協,蜀軍取得白帝城保衛戰的勝利。
另一方麵,羅憲參軍楊宗到達荊州後,便見到了陳騫。
陳騫字休淵,父親為司徒陳矯。陳騫從軍多年,隴西對戰季漢軍,淮南平定諸葛誕,曆任安東將軍、豫州刺史。去年年末,都督荊州軍事鍾毓去世,陳騫接替職位,都督江南及荊州諸軍事。
從履曆可以看出,陳騫就職荊州並不久。
荊州襄陽官府中,楊宗將羅憲親筆信交於陳騫,陳騫閱之,讓其坐下,命人上茶。
楊宗又起身道:“陳將軍,此時步協率萬餘吳軍進攻白帝城,巴東危在旦夕。我蜀已歸降於魏,還請將軍立即發兵救援!”
陳騫性格樸實穩重,見楊宗著急,便笑著又請入座,並道:“楊參軍勿急。步協這人我了解,任職吳國撫軍將軍已有十餘年,未有任何建樹,我觀此人不過徒有父輩之名耳。而羅憲將軍,為人正直,善待士卒,據有夔門、白帝雄關,雖兵力不足,但足以擊破步協。”
楊宗不解道:“話雖如此,即使能抵擋步協,若吳人再次增兵,亦難以持久,還望陳將軍及時救援。”
陳騫請他喝茶,道:“楊參軍有所不知,我初來荊州,前線之情還未充足了解。不過你放心,我會將此事上奏朝廷,降旨之日,即是出兵之時。”
見陳騫依然不肯救援,楊宗道:“也罷,有勞陳將軍也。”
陳騫道:“應該,請。”
這時有軍士進堂,將文書交於陳騫,原來文中寫著胡烈被任命為荊州刺史的消息。
陳騫看後將文書直接拿給楊宗,道:“參軍請看,我股未坐熱,荊州又將換將矣。”
楊宗閱後,還於陳騫,道:“胡將軍將坐鎮荊州?”
陳騫道:“朝廷以胡將軍為荊州刺史,下月便來赴任。至於我將何去何從,能否留於荊州,便要看朝廷之新旨也。”
見情況如此,楊宗不好再說什麽了。
看來羅憲想從荊州搬救兵的事,沒那麽容易。
楊宗告訴陳騫,自己未完成使命將難以迴去複命,陳騫便將楊宗留於荊州,以賓客招待。
之後,羅憲之子羅襲到達洛陽。
此時司馬昭與魏帝曹奐還在從長安返迴洛陽的路上,未能及時見到。
那麽在巴東白帝城下吞下敗仗的吳國君臣,是否還會重振旗鼓,再度殺來,之後又將發生哪些事,請看下一章:晉王相會安樂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