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漢景耀四年(公元261年),為避免朝中可能出現的內部矛盾,大將軍薑維帶領四萬軍隊,離開成都,北上漢中。


    薑維在漢中練兵之際,視察黃金、興勢、石門、漢城、樂城、陽安關口等重要圍城關隘,後決定在赤阪建立大營,駐軍於此。


    薑維為何會選擇赤阪?


    因為赤阪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他的東北是黃金,黃金之外是子午道的南口。他的西北是興勢與石門,興勢、石門之北是儻駱、褒斜二道的南口。也就是說,當薑維將軍隊駐於赤阪,可以同時防範與增援從子午道、儻駱道與褒斜道三路南犯之敵。


    另有案例。在季漢建興八年,魏太和四年(公元230年),魏國出兵南下,魏大司馬曹真由子午道進兵,大將軍司馬懿由漢水進兵,車騎將軍張合由褒斜道進兵,建威將軍郭淮由祁山道進兵,四路大軍齊頭並進,相約漢中會師。


    為了對付多路魏軍,漢丞相諸葛亮立即加強漢中城固(樂城)、赤阪的防禦力量。魏軍先鋒偏將軍夏侯霸來到興勢外圍的穀中下營,遭到漢軍攻擊,形勢不利,他親自在鹿角前指揮,直到援軍趕來,為其解圍。之後魏軍遭遇長達三十日的大雨,棧道斷絕,進兵艱難。就算勉強走出穀口,又會被漢軍攻擊,形勢對魏軍極為不利。魏帝曹叡見況勸其退兵,曹真大軍於是撤退。諸葛亮取得漢中防禦戰的勝利。


    如此案例看來,當漢軍處於防禦階段時,把主力駐於赤阪,是非常合適的。


    到了秋季,薑維站在赤阪大營的點將台上,目視著數千士兵操練。


    站在薑維旁邊的,包括督軍裴越、主簿李密、參軍來忠,牙門將軍趙廣等人。


    薑維看著天空,道:“午時到了,結束操練,準備開飯!”


    裴越道:“諾!”於是他前去傳達軍令。


    李密走到薑維身前,道:“大將軍,漢中倉庫的糧食僅夠吃一個月,而成都方麵的運輸隊還沒來。”


    薑維疑惑,道:“夏季就應該送來,為何拖到秋季。”


    李密道:“成都方麵的意思是,成都多雨,籌運困難,還需時日。”


    薑維道:“不至於吧,成都到漢中的運糧難道會比漢中翻越秦嶺、祁山更難嗎?你馬上派人再去成都,催促軍糧。”


    李密道:“諾!”


    李密離開後,趙廣走到薑維身邊,道:“大將軍,雖然你離開時,吩咐聖上讓尚書向充負責督辦軍糧,但向尚書隻是一個尚書,此事還需要尚書令樊建的支持,怕是這裏出了問題。”


    薑維看著趙廣,道:“我希望不是這樣,若真是這樣,那漢中的軍糧問題就不好辦了。”


    來忠走來,道:“若是如此,又該如何是好?”


    薑維想了片刻,道:“從今日起,漢中全軍節約糧食,每日兩餐改為一餐,定期犒勞將士,以此等待成都方麵的支援。”


    來忠、趙廣皆道:“領命!”


    而此時,成都方麵。


    從漢中傳來的軍糧告急文書一個接一個,每天不停到達宮中。


    然而,好像有人把這事給壓了下來,皇帝劉禪並不知情。


    尚書台,尚書向充又找到尚書仆射張紹詢問此事。


    向充道:“張仆射,成都運往漢中前線的軍糧,遲遲不發,這是為何?現在已是秋季,若再不發,怕是前線將士無法過冬了。”


    見他著急,張紹安慰道:“向老弟勿急,勿急嘛。你也看見了,成都這些日子一直在下雨,籌集糧食困難,而我日日催促,等收集好了就會馬上運往漢中。”


    向充道:“那給個時限吧,三日內可以發出嗎?”


    張紹笑了笑,叫來尚書郎黃崇,道:“黃尚書,你現在去國庫看看,糧食收集的如何,速去速迴。”


    黃崇道:“好,我現在就去。”黃崇說後便離開了。


    張紹迴頭看著向充,道:“向老弟,這樣放心了吧,很快就會收集好,坐下休息。”


    這時,行都護衛將軍諸葛瞻和尚書令樊建迴到尚書台。


    見諸葛、樊二人迴來,向充走到二人身前,道:“都護、尚書令,今日漢中前線又發來軍糧告急文書,前線軍糧僅夠維持一個月,請二位速發軍糧。”


    諸葛瞻、樊建先後閱讀文書,樊建對諸葛瞻道:“雨已經停了,可以發糧了。”


    諸葛瞻點了點頭,又看著向充,道:“向尚書,這事一定馬上辦理。另外我剛才見過陛下,陛下也有詢問漢中大軍過冬之事,我向陛下保證辦妥,你放心。”


    向充道:“那就好,謝都護,謝尚書令!”


    三日後,籌集的軍糧終於到位,於是發往漢中。


    幾日後,漢中赤阪大營。


    薑維召開軍事會議。


    薑維指著地圖,道:“諸位請看地圖,關中地區,由魏將司馬望坐鎮,形勢沒有任何變化。隴西地區,鄧艾在那裏集結了幾萬人,據說這幾年加強了各圍點關隘的防守,所以我軍如果直接與鄧艾決戰,也未到最好時機。”


    李密道:“所以現在北伐,未有天時與地利,或要等情況有變,才能有所行動。”


    這時有軍士送來書信,李密收下一看,薑維道:“是軍糧問題嗎?”


    李密道:“不是,是涼州地區羌王發來願意與漢軍聯合抗魏的結盟書。”


    薑維拿起一看,果然如此。


    羌王為何會在此時送結盟書,原來是這些年薑維一直在聯絡位於涼州、關中地區的羌、胡,希望他們能繼續支持漢軍的軍事行動。而羌、胡得知薑維已返迴漢中,各部反應有所不同,有些表示願意支持,有些拒絕,還有一些則態度模糊,兩邊不得罪。


    說到這裏,可以提一下此時在中國北方地區有哪些羌、胡。


    大體上有五種,即匈奴、鮮卑、羯族、氐族和羌族。


    匈奴,源於先秦時期的北狄。前漢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匈奴虛閭權渠單於卒於任,引起內部分裂,先後出現五單於爭立的情況,混戰不斷。最後發展為唿韓邪單於和郅支單於兩強局麵。後來唿韓邪單於附漢,成為南匈奴。郅支單於留於漠北,成為北匈奴。再後來北匈奴郅支單於被漢將陳湯擊滅,南匈奴乃率部重歸漠北。到了後漢建武二十四年(公元48年),之前留下來的南匈奴發生內部動亂,再次分裂為南北二部,新南匈奴依附後漢稱臣,被漢光武帝安置在河套地區,建庭五原塞,又遷庭於美稷縣,即“南庭”。漢朝置使匈奴中郎將率兵保護其安全。而新北匈奴留於漠北。後來漢軍出擊擊敗新北匈奴,一部奔逃西域。到了三國時期,曹操拘留新南匈奴末代單於唿廚泉單於,派右賢王去卑監國,將新南匈奴打散分成五部,即左、右、南、北、中,被分散安置在北方數州之地。


    鮮卑,源於先秦時期的東胡。秦漢之際,東胡被匈奴冒頓單於打敗,分為兩部,分別退保烏桓山和鮮卑山,均以山名作族名,形成烏桓和鮮卑。後來匈奴數次內亂、分裂,被漢軍擊敗,造成漠北地區匈奴遷往西域,鮮卑趁機占據漠北,檀石槐統一鮮卑各部,他去世後各部獨立發展。後來大概形成三個集團,一是步度根集團,擁眾數萬,據有雲中、雁門一帶,二是軻比能集團,據有代郡、上穀等地,三是原來聯盟“東部大人”所領屬的若幹小集團,散布於遼西、右北平和漁陽塞外。其中軻比能集團勢力最強。到了三國時期,烏桓被曹操擊破,勢漸衰落。而軻比能日益強大,誌在統一鮮卑各部,使各部首領感到敬畏,使曹魏對其不滿。後來軻比能被曹魏勇士韓龍刺死,部落離散,各部獨立發展。慕容部、宇文部、段部三部占據遼西。拓跋部在拓跋力微的率領下,占據雲中。禿發部從拓跋部中分離出來,由塞北遷居河西。乞伏部則遷入關中、涼州。慕容部、宇文部、段部、拓跋部、禿發部和乞伏部並稱鮮卑六部。


    羯族,屬於匈奴部落的一個分支。在後漢時期開始隨匈奴內遷。分散居於上黨、武鄉等地,保有一定的遊牧民族特點。到了三國時期,中原地區動蕩不安,羯族南遷的人超過半數。羯族軍隊掠地千裏,殺戮頻繁。


    氐族,源於先秦時期的西戎。秦漢時期漢化程度已經很高,唯服裝、婚喪仍保持著舊有習俗。主要居住在秦隴、巴蜀之間。由於氐與羌相鄰,先秦時期乃視之為氐地之羌,又覺與羌有別,因此稱之為氐羌,或單稱氐。到了三國時期,氐族介於曹、劉兩集團之間,成為兩者爭奪人力物力的對象。


    羌族,源於先秦時期的西戎。漢朝時期逐漸向西或東遷徙。西麵羌人居住於河西走廊,漢朝在河西設敦煌、酒泉、張掖和武威四郡,設護羌校尉等官職以管理西麵羌人,於是這支被稱為‘西羌’。東麵羌人居住於塞內,與漢族雜居、通婚、融合,從事農業生產,於是這支被稱為‘東羌’。


    匈奴、鮮卑、羯族、氐族和羌族五胡中,主要生活在涼州、關中和蜀北地區的種族是鮮卑禿發部、乞伏部、氐族和羌族。


    漢中赤阪大營。


    薑維把書信拿給來忠,對眾將道:“段穀之敗,一生之痛,不僅損兵折將,更是失去了羌、胡的支持。這些羌、胡,小的部落有數千數萬人,多的有十幾萬人,我是真想得到這些人的支持,一舉消滅鄧艾、司馬望。可惜啊,這麽多年了,一直沒能實現願望,而今日收到這結盟書,看來希望又有了。”


    來忠看後道:“大將軍,末將不太明白,羌、胡是真因處境艱難,所以聯絡我國,還是另有原因。”


    薑維道:“此話怎講?”


    李密道:“或許有詐。”


    薑維道:“你是說這是偽造的,是鄧艾與司馬望故意引誘我軍北伐,然後在道上設伏?”


    裴越道:“不排除這個可能,此事還是謹慎為好。”


    薑維道:“裴督軍,我現在迴信一封,你派人聯絡羌人,搞清楚這些人的真實想法。”


    裴越道:“領命!”


    同一時刻,隴西,狄道城。


    魏國征西將軍鄧艾、其子鄧忠、雍州刺史諸葛緒、隴西太守牽弘、天水太守王欣、金城太守楊欣、部將田續等在將軍府開會。


    鄧艾道:“把諸位將軍請來,是為了研究如何對付正在漢中治軍的薑維。”


    諸葛緒道:“鄧將軍有什麽新想法嗎?”


    鄧艾笑了笑,道:“我料定薑維在漢中治軍結束後就會出兵北伐,兩個方向,東線關中,西線隴西。我敢肯定薑維不敢去招惹司馬都督,畢竟上次他來時,司馬都督軍寡而他眾,這種形勢他都無計可施,現在司馬都督兵強馬壯,他更不敢去。所以他北伐的目標隻會是西線隴西。而這些年來,我加強了隴西諸城及關隘的守備,而我部訓練出來的精卒有數萬人,若薑維到來,定要讓他有來無迴。”


    見鄧艾信心滿滿,牽弘道:“隴西之地,皆為金城湯池,不可攻取。隻是萬一薑維不來,又如何是好?”


    鄧艾道:“不來?不可能!我曾任護東羌校尉,上表朝廷,希望加強羌、胡的管製,使羌、胡人為我國所用,至如今得到實現。我已命羌王給薑維寫信,聯絡一起出兵,薑維收到邀約,便不會視而不見。”


    王欣道:“有道理,正所謂兵不厭詐,若薑維中計,再出祁山,到時候就有好戲看了。”


    楊欣道:“若薑維這次真的來了,沒有不消滅他的道理。”


    田續道:“鄧將軍,薑維若來,請讓我做先鋒,好久沒開戰了,難受得發慌啊!”


    見他此言,眾人皆笑了,這時又有軍士前來送信。


    鄧忠接信一看,大喜,道:“父親,羌王的信,羌王表示若蜀將薑維來到隴西,願意率兵隨父親對付薑維。”


    鄧艾拿來一看,樂道:“好!你馬上迴信一封,告訴羌王,到時候提兵前來,本將軍重重有賞!”


    鄧忠道:“諾!”


    於是鄧艾繼續進行攻心計,利用羌、胡引誘薑維出兵隴西。


    那麽漢中薑維,隴西鄧艾,二人在不久之後是否會進行戰爭,之後又會發生哪些事,請看下一章:劉家弟子命多舛。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存亡之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學者鳳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學者鳳鳥並收藏存亡之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