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宮。
黃皓拿起詔令,宣讀道:“今以諸葛瞻為行都護衛將軍,董厥為輔國大將軍,樊建為尚書令,諸葛、董、樊三人共錄尚書事。”
諸葛瞻、董厥、樊建三人領旨謝恩。
劉禪樂道:“從今年開始呢,漢國將開啟新的篇章。這位諸葛愛卿,他將如其父那般,為漢國帶來複興的希望,為百姓謀求幸福的生活,下麵請行都護衛將軍諸葛思遠,說上幾句。”
於是在眾人的歡唿下,諸葛瞻起身,走到百官之前,他精神飽滿,氣色正佳,朗朗道:“曹氏篡漢,中原淪喪。四海傾覆,百姓蒙難。先帝扶危,創業西蜀。賢相伐賊,鞠躬盡瘁。國難至今四十餘年,忠賢卻困一州之地。臣常思先帝之英烈,賢相之勤敏。然事已至此,盡成歎息。今承蒙天子錯愛,有幸統領國政。自當以中興漢室為己任。內報陛下之信任,外肩父輩之旗幟。內修國政,外結東吳。治理諸蠻,聯合胡戎。申明大義,重振天下。殺破賊寇,扭轉乾坤。臣願隨陛下完成先帝與賢相未完之遺業,願與諸公開創季漢百世之大業。身寄西川,魂在長安。歲首受命,感激萬般。必竭忠節,至死不渝。”
諸葛瞻道後,百官為之歡唿高賀!
諸葛瞻坐下後,劉禪笑道:“諸葛都護說得好啊,百官都應向他學習!”他這麽一說,百官又拜諸葛瞻,向其敬酒。
之後,劉禪道:“輔國大將軍,請卿來說。”
董厥站起來,道:“臣遵令。正如剛才諸葛都護所言,天下分崩已有四十年,九州紛亂百姓困苦。而我等今日還在宮中設宴飲酒,確實非常慚愧。但是呢,就像苦中作樂一般,一定要有一種樂觀的精神,樂觀看待目前局麵。相信在這位新元帥的帶領下,我國逆轉強敵,走向富強,是值得期待的事。”
董厥坐下,劉禪令百官向董厥敬酒。
之後,輪到樊建。
樊建道:“諸葛都護,董輔國都是國之棟梁,言若九鼎,句意深刻。我就不再重複說了。我就說我本人吧,我曾出使吳國,見證吳國與我漢國聯合近四十年,一同對抗曹賊的曆史。今更有吳國使者來我國,請諸臣公熱情歡迎吳國使者,吳國五官中郎將薛珝薛使者。”
劉禪道:“請薛使者。”
於是薛珝走到前麵,道:“吳國使者薛珝覲見漢國皇帝陛下。吳國與漢國,互相依賴,恩若兄弟。吳國不能沒有漢國,漢國也不能沒有吳國。所以聯合四十年,一同對抗魏國,才有今日三分之局。吳國新君,繼位以來,平定權臣,修治文武,恩惠百姓,乃有德之君。今日使臣來貴國,隻為加強兩國之盟約。共同伐罪,製止暴亂,撥昏暗之烏雲,建不朽之功業。”
言罷,劉禪舉樽道:“說得好,吾等舉樽敬吳國薛使者。”於是百官向薛珝敬酒。
飲罷,皇帝劉禪看著薛珝,指著諸葛瞻,道:“薛使者,這位乃諸葛孔明之子諸葛思遠,使者認為如何?”
薛珝端起酒樽,道:“諸葛將軍氣度非凡,乃國之棟梁。”
諸葛瞻道:“哪裏哪裏,我聽說薛使者是名儒薛敬文(薛綜)之子,同為名門之後,雅興十足啊。”於是二人對飲一樽。
劉禪道:“今吳主乃吳大皇帝之六子。我聽說吳大帝一共有七子,有的早死,有的被殺,有的流放,似乎手足之間很不和睦。”
薛珝道:“我大皇帝英武一世,令後輩敬仰。至於手足之間,強者為王,自然規律。而如今吳皇新政,敦促王道教化,民風日益純美,廣施仁君之德。”
董厥道:“薛使者,我怎麽聽說去年,會稽王孫亮被謠言重傷,吳主貶之為侯官侯,後派人將其押送侯官,半途處死,這可不是仁君之德啊。”
薛珝道:“董將軍,你了解甚少。其實是因為侯官侯讓巫師祈禱祖祠,禱詞有兇惡言辭,對我當今我皇有不敬之言,所以被告發。我皇仁慈不忍殺他,所以才將其貶往侯官。侯官侯內疚慚愧,所以選擇自殺。”
樊建道:“薛使者,吳國水軍強大,所以曆次作戰,北賊南犯,均以大敗收場。憑借如此水軍足以保境安民,然而卻聽說使者此行還要向我國求馬,這又是為何,請使者明示。”
薛珝道:“樊將軍,水軍強大是因為有堅船利刃,驍將勇卒,所以能縱橫江湖。但我皇之誌,不在江湖之間,而在北國中原。特別是豫州、徐州之地與我國接壤已久,早晚必取之。所以我皇急盼訓一支騎兵,才能在廣闊原野與北敵決戰。”
諸葛瞻道:“我國已經準備兩千匹軍馬,交予使者。”
薛珝道:“恨少,最好三千匹。不然我迴去之後,擔心我皇怪罪於我。”
諸葛瞻看著劉禪,劉禪笑道:“薛使者,其實吾早就知道汝的想法,所以讓薑伯約去汶山求胡馬千匹,等數日後歸來,共三千匹軍馬全部交於使者。”
薛珝道:“謝漢國皇帝。那薛某就多留幾日,等薑將軍歸來。”
眾人繼續飲酒。
三日後。汶山郡。
王太守走到薑維身前,道:“大將軍,這幾日在汶山籌集胡馬六百匹,離一千匹的目標還差四百。”
李密道:“這可怎麽辦呢,吳國使者此時在成都,如果不能籌集三千軍馬,就不能完成陛下交代的任務。”
趙廣道:“汶山不行,隻有去陰平,可是去陰平再迴來,時間又太晚了。”
薑維想了想,看著王太守,道:“王太守,你有辦法嗎?”
王太守稍想片刻,道:“有,汶山邊區有羌胡人居住的九個部落,我明日帶上充足的錢糧和必備的生活用品,親自前去求馬。”
薑維道:“去部落求馬,有把握嗎?”
王太守道:“我國和羌胡人做生意不是一兩日了,沒問題。我隻需三日,三日後定將剩餘胡馬交予大將軍。”
薑維道:“好,我隨你一同前往。”
王太守道:“不用,大將軍堅守治所,可以讓李主簿隨我同前,他比較善於計賬。”
薑維道:“那行,就讓李令伯隨你去好了。”
於是王太守和李密一起前往部落。
成都方麵,歲首大會連續開了三天。
三天後,諸葛瞻在自家宅邸繼續接待使者。
因為接待使者,諸葛瞻沒有到尚書台辦公。
此時尚書台,見諸葛瞻位置空置,董厥對旁邊樊建,道:“都護今日在家裏招待使者對吧。”
樊建糾正道:“你明知而故問。”
董厥道:“聽說都護要在家中接待三日。”
樊建道:“三日很多嗎?”
大尚書衛繼走了過來,道:“輔國大將軍和尚書令,諸葛都護接待使者是陛下準許的,不然為何讓你二人共錄尚書事呢。”
董、樊二人一聽,恍然大悟,董厥道:“也對啊,我三人是共錄尚書事,你看我是不是老了,反應遲鈍了。”
樊建道:“不是你反應遲鈍,而是陛下考慮周全,便可以讓諸葛都護更好的招待客人。”
衛繼道:“二位說得對,我等做好自己本職公務就可以了。”
於是董、樊、衛繼續忙於尚書台。
城西營門口。
督軍裴越坐在軍營中,見張翼、廖化、宗預三位將軍走來,便站起來迎接,道:“三位老將軍,可有大將軍歸來的消息?”
三人停下腳步,張翼道:“目前還沒有。”
廖化道:“放心吧,很快就會迴來了。”
宗預道:“這幾日我等好好練兵,別操心太多。”
裴越道:“這軍營沒有大將軍,總感覺少點什麽。三位老將軍幫忙多分擔一點,不然我這個督軍不好做呢。”
廖化道:“有什麽不好做的,放心吧,我等一定替你多分擔一些。”
張翼道:“我這幾個老將隻要有一個來軍營,就沒有任何問題。”
宗預道:“如今諸位都在,更應該放輕鬆一點。”
裴越感慨道:“謝謝,裴越感謝三位老將軍。”
諸葛宅邸。
諸葛瞻正接待吳國使者薛珝。
諸葛瞻指著主一側,對薛珝道:“薛使者你看,我國的俊傑皆在此。張紹將軍,張飛之子。張遵將軍,張苞之子,張飛之孫。黃崇將軍,黃權之子。李球將軍,李恢之侄。還有這位,是陳壽。”於是眾人與薛珝共飲。
飲畢,薛珝道:“各位將軍都是名將之後,令人佩服,至於剛才那個陳什麽來著?”
“鄙人巴西陳壽。”陳壽補充道。
薛珝道:“對對,陳壽,你又是哪位將軍的後人呢。”
陳壽聽後不語,諸葛瞻道:“陳壽的父親,是參軍馬謖的部將。”
薛珝感歎片刻,道:“原來如此,可惜了,太可惜了,街亭一役,如果能拖住敵人五到十天,結果就完全不同了,實在是可惜了。”
陳壽聽後沉默,薛珝道:“陳壽啊,你父親是不是在街亭殉國,然後你作為遺孤受到國家優待,所以選擇追隨諸葛都護。”
見客人發問,陳壽不好再不說話,隻好道:“薛使者,鄙人的父親隻是一個很小的人物,甚至連姓名都不應該提起,再說他就沒有什麽意義了。”
陳壽這麽一說,現場頓時有些尷尬。
見況,諸葛瞻對陳壽道:“承祚啊,客人隻是好奇問問,你何必在意呢。還給別人掃興,還不快自罰一樽,給使者賠不是。”
陳壽無奈,隻好自罰。
之後,諸葛瞻樂道:“薛使者啊,陳壽這酒也罰了,你就不和他一般見識了。”
薛珝笑道:“我哪有呢,我豈是氣量狹小之人,沒有的。”
張紹道:“其實這個陳壽啊,是蜀中的人才,他老師可是譙周。”
薛珝道:“光祿大夫譙周,漢國的大學者。”
張紹道:“譙周有很多學生,你在永安見到的那個羅憲將軍,當今的太子殿下,尚書文立,出使吳國的李密,都是他的學生。”
薛珝感慨片刻,道:“原來如此,看來不能小看這位陳主簿了,陳主簿啊,我也迴敬你一樽。”於是薛珝迴敬陳壽。
飲後,諸葛瞻看著薛珝旁邊,道:“薛使者,你後麵這二位使者,也是吳國的棟梁之才。”
薛珝道:“哪裏哪裏,步使者,盛使者,還不快給諸葛都護敬酒。”
於是步協和盛曼向諸葛瞻敬酒。
薛珝道:“這幾天與天子及都護飲酒,非常開心,不過有一件事,令我有些不懂。”
諸葛瞻道:“何事請講?”
薛珝道:“我不太懂,新年大會,為何會安排薑伯約將軍去汶山?”
見諸葛瞻有些不悅,張遵道:“薛使者,是這樣的。因為薑伯約一直和汶山郡的羌胡人關係密切,所以陛下這次請他去汶山求馬,便能求得更優質的胡馬,這樣才能給使者籌夠三千匹。”
薛珝道:“原來如此。不過求馬這種事,讓大將軍親自辦理,我很感謝貴國的誠意。”
諸葛瞻道:“這是鄰國應該做的,薛使者不必客氣。”
步協道:“我在吳國,一直以為是薑伯約統領貴國國政,然而這次前來,確是諸葛都護,真是令人萬萬沒想到。”
盛曼道:“是啊,看來我等迴去之後,要向我皇稟報情況,要以諸葛都護為漢國肱骨,至於薑伯約,或許已是昨日之花了。”
說到這裏,眾人皆發笑,唯有陳壽毫無表情。
見陳壽如此,諸葛瞻覺得奇怪,道:“承祚,你今日是怎麽了,表情這麽不自然。”
陳壽趕緊拜道:“都護,在下今日身體欠佳。”
諸葛瞻道:“身體欠佳?還是對我說話不滿呢?就算薑維現在是大將軍,那位置遲早也是我的,你應該有這樣的覺悟。”
陳壽道:“是,鄙人知道。”
諸葛瞻道:“知道就罰酒,自罰三樽。”
陳壽無奈,隻能又飲罰酒。
之後,諸葛瞻對著薛珝道:“讓薛使者看笑話了。陳壽這個人,頭腦有時靈,有時不靈。就像他父親一樣,默默無聞,成就不高。好了好了,不說他了,繼續飲酒。”
薛珝道:“剛才提到陳壽的老師譙周,我在吳國聽說他對北伐事業意見很大,還到處散布消極言論,好像不想看到漢國統一天下,這件事都護如何看待。”
諸葛瞻笑了笑,道:“北伐是軍國大事,有爭議是必然的。至於散布消極言論,那使者就多慮了,不過了正常的國事交流。至於下次出兵,我可以領兵去打長安,以我的威望,最多一個月就能收複。”
張紹見諸葛瞻說話欠妥,道:“都護,這酒飲得差不多了。”
諸葛瞻不屑道:“還差得遠呢。”
陳壽道:“都護,軍國大事應該由朝廷商議後決定,不能隨意給使者說。”
見陳壽這麽說,諸葛瞻感到晦氣,道:“承祚啊,你今日是怎麽了,故意惹我不高興是嗎,身體欠佳就迴去休息,迴去吧。”
陳壽聽後不知所措,張紹道:“承祚,你先迴去吧。”
陳壽見眾人都不想讓自己再留下,隻好離開了。
見陳壽已走,諸葛瞻又挖苦道:“這個儒生,讀書還可以,其他都不行。不提他,我等繼續說薑維。剛才說到哪兒了,他是大將軍,我是行都護衛將軍,他能指揮打仗,我難道就不能嗎,我早晚必製服他。黃將軍曾經對我說過,要三步走,是吧。”
黃崇道:“是的,都護一共要走三步,便能控製國內軍政。而現在已經走了一半了,還剩一半很快就能實現。”
張遵道:“那是,當今都護已經控製尚書台了。”
李球道:“都護手下軍隊人數雖不多,但在成都控製軍隊不下萬人,特別是八千禦林軍,現在都是都護直接掌控,薑維是一兵一卒也調動不了的。”
張紹道:“是啊,整個尚書台和羽林軍都在諸葛都護手裏,我看最多再過一兩年,就能完全取代薑維。這是大勢所趨,非人力可以逆轉。”
聽到這裏,薛珝、步協、盛曼三人又端起酒樽,道:“那我等再敬諸葛都護一樽,祝都護早日一統軍政,成為宰相!”
諸葛瞻大笑,道:“謝謝,謝謝三位使者的祝福。”
於是眾人繼續飲酒。
漢國君臣熱情接待吳國使者薛珝等人,諸葛瞻更在家中設宴招待,陳壽因表現欠佳被趕迴家中。那麽今後又將發生哪些事,請看下一章:瞻壽失和郫縣令。
黃皓拿起詔令,宣讀道:“今以諸葛瞻為行都護衛將軍,董厥為輔國大將軍,樊建為尚書令,諸葛、董、樊三人共錄尚書事。”
諸葛瞻、董厥、樊建三人領旨謝恩。
劉禪樂道:“從今年開始呢,漢國將開啟新的篇章。這位諸葛愛卿,他將如其父那般,為漢國帶來複興的希望,為百姓謀求幸福的生活,下麵請行都護衛將軍諸葛思遠,說上幾句。”
於是在眾人的歡唿下,諸葛瞻起身,走到百官之前,他精神飽滿,氣色正佳,朗朗道:“曹氏篡漢,中原淪喪。四海傾覆,百姓蒙難。先帝扶危,創業西蜀。賢相伐賊,鞠躬盡瘁。國難至今四十餘年,忠賢卻困一州之地。臣常思先帝之英烈,賢相之勤敏。然事已至此,盡成歎息。今承蒙天子錯愛,有幸統領國政。自當以中興漢室為己任。內報陛下之信任,外肩父輩之旗幟。內修國政,外結東吳。治理諸蠻,聯合胡戎。申明大義,重振天下。殺破賊寇,扭轉乾坤。臣願隨陛下完成先帝與賢相未完之遺業,願與諸公開創季漢百世之大業。身寄西川,魂在長安。歲首受命,感激萬般。必竭忠節,至死不渝。”
諸葛瞻道後,百官為之歡唿高賀!
諸葛瞻坐下後,劉禪笑道:“諸葛都護說得好啊,百官都應向他學習!”他這麽一說,百官又拜諸葛瞻,向其敬酒。
之後,劉禪道:“輔國大將軍,請卿來說。”
董厥站起來,道:“臣遵令。正如剛才諸葛都護所言,天下分崩已有四十年,九州紛亂百姓困苦。而我等今日還在宮中設宴飲酒,確實非常慚愧。但是呢,就像苦中作樂一般,一定要有一種樂觀的精神,樂觀看待目前局麵。相信在這位新元帥的帶領下,我國逆轉強敵,走向富強,是值得期待的事。”
董厥坐下,劉禪令百官向董厥敬酒。
之後,輪到樊建。
樊建道:“諸葛都護,董輔國都是國之棟梁,言若九鼎,句意深刻。我就不再重複說了。我就說我本人吧,我曾出使吳國,見證吳國與我漢國聯合近四十年,一同對抗曹賊的曆史。今更有吳國使者來我國,請諸臣公熱情歡迎吳國使者,吳國五官中郎將薛珝薛使者。”
劉禪道:“請薛使者。”
於是薛珝走到前麵,道:“吳國使者薛珝覲見漢國皇帝陛下。吳國與漢國,互相依賴,恩若兄弟。吳國不能沒有漢國,漢國也不能沒有吳國。所以聯合四十年,一同對抗魏國,才有今日三分之局。吳國新君,繼位以來,平定權臣,修治文武,恩惠百姓,乃有德之君。今日使臣來貴國,隻為加強兩國之盟約。共同伐罪,製止暴亂,撥昏暗之烏雲,建不朽之功業。”
言罷,劉禪舉樽道:“說得好,吾等舉樽敬吳國薛使者。”於是百官向薛珝敬酒。
飲罷,皇帝劉禪看著薛珝,指著諸葛瞻,道:“薛使者,這位乃諸葛孔明之子諸葛思遠,使者認為如何?”
薛珝端起酒樽,道:“諸葛將軍氣度非凡,乃國之棟梁。”
諸葛瞻道:“哪裏哪裏,我聽說薛使者是名儒薛敬文(薛綜)之子,同為名門之後,雅興十足啊。”於是二人對飲一樽。
劉禪道:“今吳主乃吳大皇帝之六子。我聽說吳大帝一共有七子,有的早死,有的被殺,有的流放,似乎手足之間很不和睦。”
薛珝道:“我大皇帝英武一世,令後輩敬仰。至於手足之間,強者為王,自然規律。而如今吳皇新政,敦促王道教化,民風日益純美,廣施仁君之德。”
董厥道:“薛使者,我怎麽聽說去年,會稽王孫亮被謠言重傷,吳主貶之為侯官侯,後派人將其押送侯官,半途處死,這可不是仁君之德啊。”
薛珝道:“董將軍,你了解甚少。其實是因為侯官侯讓巫師祈禱祖祠,禱詞有兇惡言辭,對我當今我皇有不敬之言,所以被告發。我皇仁慈不忍殺他,所以才將其貶往侯官。侯官侯內疚慚愧,所以選擇自殺。”
樊建道:“薛使者,吳國水軍強大,所以曆次作戰,北賊南犯,均以大敗收場。憑借如此水軍足以保境安民,然而卻聽說使者此行還要向我國求馬,這又是為何,請使者明示。”
薛珝道:“樊將軍,水軍強大是因為有堅船利刃,驍將勇卒,所以能縱橫江湖。但我皇之誌,不在江湖之間,而在北國中原。特別是豫州、徐州之地與我國接壤已久,早晚必取之。所以我皇急盼訓一支騎兵,才能在廣闊原野與北敵決戰。”
諸葛瞻道:“我國已經準備兩千匹軍馬,交予使者。”
薛珝道:“恨少,最好三千匹。不然我迴去之後,擔心我皇怪罪於我。”
諸葛瞻看著劉禪,劉禪笑道:“薛使者,其實吾早就知道汝的想法,所以讓薑伯約去汶山求胡馬千匹,等數日後歸來,共三千匹軍馬全部交於使者。”
薛珝道:“謝漢國皇帝。那薛某就多留幾日,等薑將軍歸來。”
眾人繼續飲酒。
三日後。汶山郡。
王太守走到薑維身前,道:“大將軍,這幾日在汶山籌集胡馬六百匹,離一千匹的目標還差四百。”
李密道:“這可怎麽辦呢,吳國使者此時在成都,如果不能籌集三千軍馬,就不能完成陛下交代的任務。”
趙廣道:“汶山不行,隻有去陰平,可是去陰平再迴來,時間又太晚了。”
薑維想了想,看著王太守,道:“王太守,你有辦法嗎?”
王太守稍想片刻,道:“有,汶山邊區有羌胡人居住的九個部落,我明日帶上充足的錢糧和必備的生活用品,親自前去求馬。”
薑維道:“去部落求馬,有把握嗎?”
王太守道:“我國和羌胡人做生意不是一兩日了,沒問題。我隻需三日,三日後定將剩餘胡馬交予大將軍。”
薑維道:“好,我隨你一同前往。”
王太守道:“不用,大將軍堅守治所,可以讓李主簿隨我同前,他比較善於計賬。”
薑維道:“那行,就讓李令伯隨你去好了。”
於是王太守和李密一起前往部落。
成都方麵,歲首大會連續開了三天。
三天後,諸葛瞻在自家宅邸繼續接待使者。
因為接待使者,諸葛瞻沒有到尚書台辦公。
此時尚書台,見諸葛瞻位置空置,董厥對旁邊樊建,道:“都護今日在家裏招待使者對吧。”
樊建糾正道:“你明知而故問。”
董厥道:“聽說都護要在家中接待三日。”
樊建道:“三日很多嗎?”
大尚書衛繼走了過來,道:“輔國大將軍和尚書令,諸葛都護接待使者是陛下準許的,不然為何讓你二人共錄尚書事呢。”
董、樊二人一聽,恍然大悟,董厥道:“也對啊,我三人是共錄尚書事,你看我是不是老了,反應遲鈍了。”
樊建道:“不是你反應遲鈍,而是陛下考慮周全,便可以讓諸葛都護更好的招待客人。”
衛繼道:“二位說得對,我等做好自己本職公務就可以了。”
於是董、樊、衛繼續忙於尚書台。
城西營門口。
督軍裴越坐在軍營中,見張翼、廖化、宗預三位將軍走來,便站起來迎接,道:“三位老將軍,可有大將軍歸來的消息?”
三人停下腳步,張翼道:“目前還沒有。”
廖化道:“放心吧,很快就會迴來了。”
宗預道:“這幾日我等好好練兵,別操心太多。”
裴越道:“這軍營沒有大將軍,總感覺少點什麽。三位老將軍幫忙多分擔一點,不然我這個督軍不好做呢。”
廖化道:“有什麽不好做的,放心吧,我等一定替你多分擔一些。”
張翼道:“我這幾個老將隻要有一個來軍營,就沒有任何問題。”
宗預道:“如今諸位都在,更應該放輕鬆一點。”
裴越感慨道:“謝謝,裴越感謝三位老將軍。”
諸葛宅邸。
諸葛瞻正接待吳國使者薛珝。
諸葛瞻指著主一側,對薛珝道:“薛使者你看,我國的俊傑皆在此。張紹將軍,張飛之子。張遵將軍,張苞之子,張飛之孫。黃崇將軍,黃權之子。李球將軍,李恢之侄。還有這位,是陳壽。”於是眾人與薛珝共飲。
飲畢,薛珝道:“各位將軍都是名將之後,令人佩服,至於剛才那個陳什麽來著?”
“鄙人巴西陳壽。”陳壽補充道。
薛珝道:“對對,陳壽,你又是哪位將軍的後人呢。”
陳壽聽後不語,諸葛瞻道:“陳壽的父親,是參軍馬謖的部將。”
薛珝感歎片刻,道:“原來如此,可惜了,太可惜了,街亭一役,如果能拖住敵人五到十天,結果就完全不同了,實在是可惜了。”
陳壽聽後沉默,薛珝道:“陳壽啊,你父親是不是在街亭殉國,然後你作為遺孤受到國家優待,所以選擇追隨諸葛都護。”
見客人發問,陳壽不好再不說話,隻好道:“薛使者,鄙人的父親隻是一個很小的人物,甚至連姓名都不應該提起,再說他就沒有什麽意義了。”
陳壽這麽一說,現場頓時有些尷尬。
見況,諸葛瞻對陳壽道:“承祚啊,客人隻是好奇問問,你何必在意呢。還給別人掃興,還不快自罰一樽,給使者賠不是。”
陳壽無奈,隻好自罰。
之後,諸葛瞻樂道:“薛使者啊,陳壽這酒也罰了,你就不和他一般見識了。”
薛珝笑道:“我哪有呢,我豈是氣量狹小之人,沒有的。”
張紹道:“其實這個陳壽啊,是蜀中的人才,他老師可是譙周。”
薛珝道:“光祿大夫譙周,漢國的大學者。”
張紹道:“譙周有很多學生,你在永安見到的那個羅憲將軍,當今的太子殿下,尚書文立,出使吳國的李密,都是他的學生。”
薛珝感慨片刻,道:“原來如此,看來不能小看這位陳主簿了,陳主簿啊,我也迴敬你一樽。”於是薛珝迴敬陳壽。
飲後,諸葛瞻看著薛珝旁邊,道:“薛使者,你後麵這二位使者,也是吳國的棟梁之才。”
薛珝道:“哪裏哪裏,步使者,盛使者,還不快給諸葛都護敬酒。”
於是步協和盛曼向諸葛瞻敬酒。
薛珝道:“這幾天與天子及都護飲酒,非常開心,不過有一件事,令我有些不懂。”
諸葛瞻道:“何事請講?”
薛珝道:“我不太懂,新年大會,為何會安排薑伯約將軍去汶山?”
見諸葛瞻有些不悅,張遵道:“薛使者,是這樣的。因為薑伯約一直和汶山郡的羌胡人關係密切,所以陛下這次請他去汶山求馬,便能求得更優質的胡馬,這樣才能給使者籌夠三千匹。”
薛珝道:“原來如此。不過求馬這種事,讓大將軍親自辦理,我很感謝貴國的誠意。”
諸葛瞻道:“這是鄰國應該做的,薛使者不必客氣。”
步協道:“我在吳國,一直以為是薑伯約統領貴國國政,然而這次前來,確是諸葛都護,真是令人萬萬沒想到。”
盛曼道:“是啊,看來我等迴去之後,要向我皇稟報情況,要以諸葛都護為漢國肱骨,至於薑伯約,或許已是昨日之花了。”
說到這裏,眾人皆發笑,唯有陳壽毫無表情。
見陳壽如此,諸葛瞻覺得奇怪,道:“承祚,你今日是怎麽了,表情這麽不自然。”
陳壽趕緊拜道:“都護,在下今日身體欠佳。”
諸葛瞻道:“身體欠佳?還是對我說話不滿呢?就算薑維現在是大將軍,那位置遲早也是我的,你應該有這樣的覺悟。”
陳壽道:“是,鄙人知道。”
諸葛瞻道:“知道就罰酒,自罰三樽。”
陳壽無奈,隻能又飲罰酒。
之後,諸葛瞻對著薛珝道:“讓薛使者看笑話了。陳壽這個人,頭腦有時靈,有時不靈。就像他父親一樣,默默無聞,成就不高。好了好了,不說他了,繼續飲酒。”
薛珝道:“剛才提到陳壽的老師譙周,我在吳國聽說他對北伐事業意見很大,還到處散布消極言論,好像不想看到漢國統一天下,這件事都護如何看待。”
諸葛瞻笑了笑,道:“北伐是軍國大事,有爭議是必然的。至於散布消極言論,那使者就多慮了,不過了正常的國事交流。至於下次出兵,我可以領兵去打長安,以我的威望,最多一個月就能收複。”
張紹見諸葛瞻說話欠妥,道:“都護,這酒飲得差不多了。”
諸葛瞻不屑道:“還差得遠呢。”
陳壽道:“都護,軍國大事應該由朝廷商議後決定,不能隨意給使者說。”
見陳壽這麽說,諸葛瞻感到晦氣,道:“承祚啊,你今日是怎麽了,故意惹我不高興是嗎,身體欠佳就迴去休息,迴去吧。”
陳壽聽後不知所措,張紹道:“承祚,你先迴去吧。”
陳壽見眾人都不想讓自己再留下,隻好離開了。
見陳壽已走,諸葛瞻又挖苦道:“這個儒生,讀書還可以,其他都不行。不提他,我等繼續說薑維。剛才說到哪兒了,他是大將軍,我是行都護衛將軍,他能指揮打仗,我難道就不能嗎,我早晚必製服他。黃將軍曾經對我說過,要三步走,是吧。”
黃崇道:“是的,都護一共要走三步,便能控製國內軍政。而現在已經走了一半了,還剩一半很快就能實現。”
張遵道:“那是,當今都護已經控製尚書台了。”
李球道:“都護手下軍隊人數雖不多,但在成都控製軍隊不下萬人,特別是八千禦林軍,現在都是都護直接掌控,薑維是一兵一卒也調動不了的。”
張紹道:“是啊,整個尚書台和羽林軍都在諸葛都護手裏,我看最多再過一兩年,就能完全取代薑維。這是大勢所趨,非人力可以逆轉。”
聽到這裏,薛珝、步協、盛曼三人又端起酒樽,道:“那我等再敬諸葛都護一樽,祝都護早日一統軍政,成為宰相!”
諸葛瞻大笑,道:“謝謝,謝謝三位使者的祝福。”
於是眾人繼續飲酒。
漢國君臣熱情接待吳國使者薛珝等人,諸葛瞻更在家中設宴招待,陳壽因表現欠佳被趕迴家中。那麽今後又將發生哪些事,請看下一章:瞻壽失和郫縣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