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子監到九龍山有十裏地,再加上這崎嶇的山路,能跟上來的人不是很多,
但剛剛那兩個人都跟著。
顧澤明很欣賞這兩個人,因為在他看來,一個讀書人能夠身體好,那是一個很好的本錢,漢唐文章為什麽會有風骨,跟當時讀書人比較好武有關係。
教員有言:“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
精神的自信和身體上的強健是頗為相關的。
九龍山的山頂有一個寶刹,顧澤明敲門,見了來人,才知道這是一個尼姑庵。
佛法廣大,那尼姑庵自然也容納顧澤明這四人。
禪房打開,顧澤明對著老尼姑作揖:“有禮了。”
“施主,如此雨天,為何反往深山中來?”那老尼姑道。
顧澤明聽著如同刀子一般的下雨聲,說道:“不是我來,如來。”
老尼姑口念阿彌陀佛,接著作揖道:“施主靈光一點,價值千金。”
風把這天地都遮了,隻有一場聲勢浩大的雨,顧澤明看著這三人,說道:“你們有夠不簡單的。”
那些人笑道:“我們也不過是跟著罷了,”
這禪房昏昏暗暗,點上蠟燭,也才稍微亮堂了一些,不過寺院裏麵的香很好聞。
果然自古以來寺廟都是不窮的,這香料,顧澤明在家裏是不怎麽用的,朱中梠向來不用,陳圓圓原是喜歡熏些香的,但來了顧家也去了這習俗,伍晴雯倒是喜歡用,身上常常問道一股梅花的香味,淡淡的,偏又讓你記住,有一種高雅的感覺。
那之前的愁容少年到:“大將軍,你也知道佛經嗎?”
顧澤明笑道:“不過略微知道一點,釋迦牟尼講救苦救難,普度眾生,很好,我很讚同。”
那少年:“這也便是仁嗎?”
“仁者,愛人,自然不錯。”顧澤明覺得釋教的這點是很值得欣賞的,普度眾生,不做自了漢。
做自了漢,也便隻有自己,沒有他人,最後也是要喪失了自己,就和虛無主義者否定一切,直至否定自己的存在一樣。
昏黃的燈下,火盆燒起來,木頭在裏麵劈啪地響,屋室中,有人在抬頭追尋問題,有人低頭脫自己的濕鞋子,烘衣服。
一副很好的圖畫。
“聖人的事情我們應該知道了,也就是遭了雨淋,隻好說他老人家身體好。”
這三人都笑了起來。
顧澤明這時忽心生感慨,狂風暴雨中,能跟到最後的人實在是不多,那個班得有小一百人,隻有這三個人能夠跟上的。
他接著道:“我就再講一講這曆史周期律,我們可以看到曆史雖然總能給人循環往複的感覺,但是總有這麽幾個節點能夠告訴我們曆史改變了,一個是周秦之變,一個是唐宋之變,還有一個宋元之變。”
那高顴骨的問道:“柳子厚的《封建論》?”
顧澤明點點頭“周秦之變,千頭萬緒,但總歸一點,也就是由封建到郡縣,封建者,封土建國,自秦以後,君有封建,而官無封建,始皇罷侯製守,從此四海一心,所以柳子厚說“公天下之段自秦始”。”
另外一個之前沒說過話的人問道:“那麽大將軍怎麽看待這種情況呢?三代之時,國祚皆長,三代之後,堪稱者,唯漢唐宋與我朝。”
就中國曆史而言,郡縣製的國家確實不如封建製的國家壽命長,顧澤明說道:“秦漢以降,天子孤立無輔,然春秋戰國之害,再無有也。”春秋戰國,老老實實打了幾百年的仗,越打越厲害。
就此顧澤明接著說:“郡縣者,非天子之利。”
實話說中國皇帝太厲害了,所以對這個家族沒有好處,人人都想爭,日本的天皇可以一直延續,倒在於他們沒有這麽厲害。
那高顴骨的問道:“那麽這唐宋之變又是如何?”
“夫唐者,以懲暴隋起家,然李氏早在北周之時就世代高官,是北周的八柱國,隋唐之易代,無非一姓換一姓之變,非大改也,唐有科舉,然五姓猶貴,而趙宋則不然,太宗崇科舉,以致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之事,屢屢發生,世不崇門第,而尚科舉。”
唐宋之變,顧澤明在這隻說了一點,還有很多,譬如崇文抑武,譬如儒家的複興。
另外一個之前的愁容少年問道:“那這宋元之變,又怎麽迴事呢?”
顧澤明說道:“自元以前,從未有胡虜能滅亡中國的。”五代十六國那麽厲害,五胡也沒有滅亡中國,後麵其實是爭華夏正統的方向,那個陳慶之曾經感歎洛陽的士子比江南的士大夫更懂儒家,更曉得衣冠。
但是元朝就沒有效仿華夏的意思,甚至元朝皇帝中認得漢字的都不是很多。
“其中緣由,我也就略做一談。一者,宋太祖懲五代軍閥之弊,崇文抑武,然太宗過之矣,以致兵無戰力。”崇文抑武很多朝代都有的,而且很有必要,但是宋朝有點太過了。
“其次,宋之前,江南還未完全開發,故曆朝遇到北患,總有疆域可避。”江南自南宋,已經是開發很好了,北人再想南下,南渡,很難了,這些士大夫在蒙古鐵騎的威壓下,已經沒有大規模躲避的方向了。
江南,台灣,這些都是一脈相承的套路,就是要跑。
戰略縱深的影響是很大的,元朝的手伸向越南也沒有力氣了。
“再者,宋之時,農業已致人力之極,人口繁盛,北人難逃而來,土地難養。”宋朝的時候,中國農業高度內卷,糧食多,所以人也多,北邊因為因為戰亂逃來的人,光靠江南的土地是養不活的。
美國是全世界最有錢的國家,但全世界七十億人都去它那,隻要一秒鍾,他的國家就崩潰了,這七十億人就等著自相殘殺去吧。
三體裏麵,把所有人趕到澳洲去也是一個下場,那就是要自相殘殺。
顧澤明道:“於此觀之,外患越來越大。”
確實如此,中國之後的外患是越來越厲害。
這三人真是胸懷天下的時候,聽聞顧澤明這般說,就知道他對時局有自己的思考:“如何救之?”
顧澤明看著這三雙殷切的眼睛,喊出了石破天驚的話來:
“欲平天下者,均天下也。”
但剛剛那兩個人都跟著。
顧澤明很欣賞這兩個人,因為在他看來,一個讀書人能夠身體好,那是一個很好的本錢,漢唐文章為什麽會有風骨,跟當時讀書人比較好武有關係。
教員有言:“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
精神的自信和身體上的強健是頗為相關的。
九龍山的山頂有一個寶刹,顧澤明敲門,見了來人,才知道這是一個尼姑庵。
佛法廣大,那尼姑庵自然也容納顧澤明這四人。
禪房打開,顧澤明對著老尼姑作揖:“有禮了。”
“施主,如此雨天,為何反往深山中來?”那老尼姑道。
顧澤明聽著如同刀子一般的下雨聲,說道:“不是我來,如來。”
老尼姑口念阿彌陀佛,接著作揖道:“施主靈光一點,價值千金。”
風把這天地都遮了,隻有一場聲勢浩大的雨,顧澤明看著這三人,說道:“你們有夠不簡單的。”
那些人笑道:“我們也不過是跟著罷了,”
這禪房昏昏暗暗,點上蠟燭,也才稍微亮堂了一些,不過寺院裏麵的香很好聞。
果然自古以來寺廟都是不窮的,這香料,顧澤明在家裏是不怎麽用的,朱中梠向來不用,陳圓圓原是喜歡熏些香的,但來了顧家也去了這習俗,伍晴雯倒是喜歡用,身上常常問道一股梅花的香味,淡淡的,偏又讓你記住,有一種高雅的感覺。
那之前的愁容少年到:“大將軍,你也知道佛經嗎?”
顧澤明笑道:“不過略微知道一點,釋迦牟尼講救苦救難,普度眾生,很好,我很讚同。”
那少年:“這也便是仁嗎?”
“仁者,愛人,自然不錯。”顧澤明覺得釋教的這點是很值得欣賞的,普度眾生,不做自了漢。
做自了漢,也便隻有自己,沒有他人,最後也是要喪失了自己,就和虛無主義者否定一切,直至否定自己的存在一樣。
昏黃的燈下,火盆燒起來,木頭在裏麵劈啪地響,屋室中,有人在抬頭追尋問題,有人低頭脫自己的濕鞋子,烘衣服。
一副很好的圖畫。
“聖人的事情我們應該知道了,也就是遭了雨淋,隻好說他老人家身體好。”
這三人都笑了起來。
顧澤明這時忽心生感慨,狂風暴雨中,能跟到最後的人實在是不多,那個班得有小一百人,隻有這三個人能夠跟上的。
他接著道:“我就再講一講這曆史周期律,我們可以看到曆史雖然總能給人循環往複的感覺,但是總有這麽幾個節點能夠告訴我們曆史改變了,一個是周秦之變,一個是唐宋之變,還有一個宋元之變。”
那高顴骨的問道:“柳子厚的《封建論》?”
顧澤明點點頭“周秦之變,千頭萬緒,但總歸一點,也就是由封建到郡縣,封建者,封土建國,自秦以後,君有封建,而官無封建,始皇罷侯製守,從此四海一心,所以柳子厚說“公天下之段自秦始”。”
另外一個之前沒說過話的人問道:“那麽大將軍怎麽看待這種情況呢?三代之時,國祚皆長,三代之後,堪稱者,唯漢唐宋與我朝。”
就中國曆史而言,郡縣製的國家確實不如封建製的國家壽命長,顧澤明說道:“秦漢以降,天子孤立無輔,然春秋戰國之害,再無有也。”春秋戰國,老老實實打了幾百年的仗,越打越厲害。
就此顧澤明接著說:“郡縣者,非天子之利。”
實話說中國皇帝太厲害了,所以對這個家族沒有好處,人人都想爭,日本的天皇可以一直延續,倒在於他們沒有這麽厲害。
那高顴骨的問道:“那麽這唐宋之變又是如何?”
“夫唐者,以懲暴隋起家,然李氏早在北周之時就世代高官,是北周的八柱國,隋唐之易代,無非一姓換一姓之變,非大改也,唐有科舉,然五姓猶貴,而趙宋則不然,太宗崇科舉,以致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之事,屢屢發生,世不崇門第,而尚科舉。”
唐宋之變,顧澤明在這隻說了一點,還有很多,譬如崇文抑武,譬如儒家的複興。
另外一個之前的愁容少年問道:“那這宋元之變,又怎麽迴事呢?”
顧澤明說道:“自元以前,從未有胡虜能滅亡中國的。”五代十六國那麽厲害,五胡也沒有滅亡中國,後麵其實是爭華夏正統的方向,那個陳慶之曾經感歎洛陽的士子比江南的士大夫更懂儒家,更曉得衣冠。
但是元朝就沒有效仿華夏的意思,甚至元朝皇帝中認得漢字的都不是很多。
“其中緣由,我也就略做一談。一者,宋太祖懲五代軍閥之弊,崇文抑武,然太宗過之矣,以致兵無戰力。”崇文抑武很多朝代都有的,而且很有必要,但是宋朝有點太過了。
“其次,宋之前,江南還未完全開發,故曆朝遇到北患,總有疆域可避。”江南自南宋,已經是開發很好了,北人再想南下,南渡,很難了,這些士大夫在蒙古鐵騎的威壓下,已經沒有大規模躲避的方向了。
江南,台灣,這些都是一脈相承的套路,就是要跑。
戰略縱深的影響是很大的,元朝的手伸向越南也沒有力氣了。
“再者,宋之時,農業已致人力之極,人口繁盛,北人難逃而來,土地難養。”宋朝的時候,中國農業高度內卷,糧食多,所以人也多,北邊因為因為戰亂逃來的人,光靠江南的土地是養不活的。
美國是全世界最有錢的國家,但全世界七十億人都去它那,隻要一秒鍾,他的國家就崩潰了,這七十億人就等著自相殘殺去吧。
三體裏麵,把所有人趕到澳洲去也是一個下場,那就是要自相殘殺。
顧澤明道:“於此觀之,外患越來越大。”
確實如此,中國之後的外患是越來越厲害。
這三人真是胸懷天下的時候,聽聞顧澤明這般說,就知道他對時局有自己的思考:“如何救之?”
顧澤明看著這三雙殷切的眼睛,喊出了石破天驚的話來:
“欲平天下者,均天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