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淳於瓊大營中袁軍將士其實還不知道主將已經被對方斬殺。
作為袁軍最精銳的部隊之一,經過初次遇襲混亂之後,中營,後營的士卒在各自中低級軍官的帶領下匯集起來,準備反撲襲營敵軍。
要說也是兀骨突大戰經驗不夠豐富。
他以往與其他蠻族部落作戰,根本沒有什麽清晰的指令,雙方亂哄哄帶頭往前衝就完了。
如同兩幫武裝人員打群架,哪方死的人多,老大被幹死了,哪方就敗了,哪有那麽多條條框框的講究。
所以他帶著手下幾千人一進淳於瓊大營,便隻下了個見人就殺,見帳就燒的簡單命令。
他的部下按照他的命令痛痛快快的燒殺起來,卻沒有分兵向敵營縱深前進。
淳於瓊前營雖然被殺的損失慘重,中營與後營損失並不大。
很快在各級將領指揮下,漸漸穩住了陣腳,反攻前營敵軍。
當兀骨突帶著淳於瓊首級原路返迴時,驚奇的發現敵營竟然不那麽混亂了,就算他的部下還在往前推進,卻開始緩慢了下來。
兀骨突吃了一驚,心說不好,敵人大頭領死了還不亂,這下說不定要吃大虧。
能夠在南中蠻荒之地生存那麽多年,兀骨突當然不傻,見勢不妙便有了退意。
就在他打算帶著部下下水撤迴對岸之時,就見後麵營外喊聲大作,一支生力軍殺了進來。
當頭一員戰將正是先前要搶著襲營的巴郡都尉張嶷。
張嶷一身輕甲,手舞雙刀,大聲道:“兀洞主已得首功,下麵殲敵之功何不讓與我巴郡將士!”
兀骨突聞言大喜,嘴上卻不輕讓:“烏戈人有進無退,要得戰功,你我各憑本事!”
張嶷不知道兀骨突先前已有退意,見兀骨突打了這麽久還有戰意,心中倒也有些佩服,對身後將士大聲吼道:“藤甲軍攻破敵營尚且酣戰不止,巴郡男兒豈能落於藤甲軍之後!”
“戰!戰!戰!”
聽到自家都尉這麽一說,巴郡郡卒頓時血氣上湧,紛紛大吼著向袁軍殺去。
有了張嶷這一萬巴郡兵加入,兀骨突壓力大減,這時候正是殺敵最好時機,他哪裏還會想著退迴去,草草集合部眾,再度跟著衝殺。
隨著張嶷的巴郡兵衝進袁軍大營,徐晃麾下各部源源不斷的出現在河灘上。
雷銅的犍為兵,張任的漢陽兵,以及徐晃本部人馬陸續通過浮橋渡河而來,紛紛湧進敵營。
一時間周圍不到五裏範圍內,超過三萬的賈軍將士進入袁軍大營,與殘存袁軍展開激戰。
袁軍本已漸漸穩固的陣型開始在一波又一波的賈軍將士衝擊下逐一崩潰。
當天色漸亮,兀骨突將淳於瓊首級插在一根長長的竹竿上出現在陣前,袁軍終於失去了抵抗的意誌。
“淳於將軍被陣斬了!”
最前麵的一處袁軍方陣中,幾個眼尖的士卒看到淳於瓊首級,大聲驚唿起來。
隨即“轟”的一聲奪路而逃,有的跑向後營,衝散了好幾處己方步兵方陣。
有的幹脆跑向兩邊,翻過寨牆,跳進湍急的灞水,隻想著逃離戰場。
哪知道跳出寨牆,外麵還有大批敵軍列隊布陣,不消片刻,便被蜂擁而上的敵軍擊殺。
就算有幾個幸運的士卒躲過追殺跳進河中,也隨即被翻滾的河水衝的無影無蹤,有死無生。
等到天色大亮,殘存的袁軍將士才發現,自己麵對的敵軍士兵數不勝數。
一些腦筋比較快的袁軍將領見已不可能擊退敵軍,便趁著敵軍還沒攻到後營,帶著部下轉身向山上關口跑去,躲進武關關城。
剩餘的袁軍反應過來想跑,卻已經被對方包抄了後路,隻能放下兵器跪地請降。
徐晃並沒有讓麾下各部趁機攻城,畢竟這條山道雖然比東麵的平緩許多,但向上仰攻損傷必多。
況且將士們打了半夜仗,體力消耗極大,不宜持續作戰。
隻要占領了袁軍山下大營,已經等於完成了大半攻取武關的戰略目標。
武關關城位於少習山上,險峻是險峻了,不過它有個最大的弱點,就是山上缺乏水源。
先前淳於瓊在山下河灘夾角處立下大營,將主力大軍安置在這裏,就是保證武關水源不被斷絕。
灞水、丹水水流湍急,渡水作戰極其艱難。在山下河灘邊立營,隻要有足夠存糧,便能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袁軍在關城內囤積了足夠一年所用的糧草,正常情況下足可保證關城不失,使得袁軍沒有後顧之憂。
而且淳於瓊在袁紹麾下領兵多年,雖無赫赫之功,卻也少有敗績,深得袁紹信任。
他駐守武關之後,將立營輿圖送往袁紹本部,所有人都找不出絲毫破綻,袁紹本人更是來信稱讚其“用兵老辣,不失名將之風”。
可惜壞就壞在淳於瓊本人身上。
他過於驕傲自大,覺得袁軍縱橫天下從無敵手,此次八十萬大軍西征,區區益州偏僻之地,自然一戰而下。
且武關關城險峻,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名,他麾下兵精糧足,防禦工事滴水不漏,誰能攻的過來?
更令他放下戒心的是,當他一進入武關,遠在百裏外的上庸令孟達便立刻送上降書,並不時派人送來酒肉美女,一副卑躬屈膝阿諛奉承的姿態。
若不是主公袁紹嚴令他固守武關,不許出兵南下。在淳於瓊心裏,早就拿下了上庸、西城等周圍數縣。
所以他才會放下戒備,然後故態複萌,肆意享受美酒佳肴,妖嬈美婦。
隻是他萬萬沒想到,傳說中善守不善攻的徐晃率大軍進入上庸,並沒有按照常規繼續進軍武關城下,立下營寨然後率軍攻城。
反而晝伏夜出,偷偷饒到南邊的丹水對岸,趁夜深人靜渡河襲營。
這一戰,徐晃摒棄了他一向擅長的正麵對敵,出奇兵襲擊淳於瓊大營,陣斬袁軍三千餘人,俘虜六千,其餘逃進山上關城閉關固守。
而徐晃這邊死傷也就兩千餘人,大部分都是兀骨突麾下的藤甲軍。
奇襲作戰還損傷這麽多人,主要還是因為袁軍戰鬥力確實比較強悍,還因為藤甲軍缺乏大規模作戰的戰鬥經驗。
在洞主兀骨突陣斬敵軍主將,占據優勢的情況下不會充分利用有利條件動搖袁軍軍心,隻顧著斬殺袁軍士卒首級,卻沒有趁勢攪亂所有袁軍營地。
當袁軍在將領們指揮下結成陣勢,藤甲軍便失去了奇襲優勢,傷亡也就大了起來。
好在賈軍其餘各部常年訓練,軍功製刺激下戰鬥願望非常強烈,武器裝備更不是袁軍能比的,兩下一綜合,自然輕鬆拿下。
隻是因為藤甲軍拉胯,沒有及時包抄到袁軍後營,讓超過五千殘部逃進山上關城。
不過徐晃也不著急,拿下山腳大營,便能斷了山上水源。
袁軍在關城裏人越多,徐晃越開心。
一個人即便斷糧,還能生存好些天,但要是沒了水就要命了,不出三天就會渴死。
果然,隨後幾日,徐晃令人在兩側河道上布下強弩兵,隻要山上守軍冒險攀下山崖取水,便用強弩射擊,決不令一個袁軍士卒得逞。
守將蔣奇沒有辦法,隻好下令向下強攻。
但是徐晃令人在山腳潑上石脂水,燃起熊熊大火燒山,使得袁軍無計可施,根本攻不下來。
蔣奇隨即又令人取山石向下拋射,徐晃便將大軍撤出山下大營,隻留少部分將士維持火勢。
反正水上搭建了好幾條浮橋,就算山上守軍突破大火封鎖攻進大營,他也隨時可以率領大軍剿殺袁軍。
蔣奇僅僅堅持了三天,便黔驢技窮。
他倒也幹脆,並沒有頑抗到底的決心,幹脆利落的率軍下山請降。
至此,前後不過五天,徐晃便攻取天下雄關--武關,兵鋒直指長安。
當消息傳到盩厔前線,袁紹聞訊大驚。
長安雖有重兵把守,但是武關一失,長安城再無險地可阻擋徐晃大軍。
再說多年來長安飽經戰火,城池早已破敗不堪,即便袁紹派出大量勞役修葺城池,短時間內也做不到萬無一失。
長安若是落入賈軍之手,袁紹大軍後路斷絕,糧草難以為繼,大敗便不可避免。
袁紹氣的直發抖:“淳於瓊這個蠢貨,壞了孤的大事!你們說,我軍接下來該怎麽辦?”
郭圖上前道:“主公,武關失守,長安危在旦夕,為今之計大軍隻能撤迴長安,方能保住關中。”
田豐大聲道:“主公不可!數十萬大軍豈能說撤就撤!一旦賈軍銜尾追擊,大軍必然崩潰!”
逄紀卻道:“主公隻要令一老成持重之將斷後護衛,大軍還是能順利撤迴長安。”
田豐厲聲嗬斥道:“此乃妄言!盩厔距離長安五百裏,大軍要走幾日方能到達?武關就在長安兩百裏外,且武關失守至少三日之前,徐晃大軍旦夕可至長安。屆時我軍前後皆敵,不敗也敗了。”
郭圖冷笑道:“田元皓,依你之見難道我軍在此坐以待斃?”
“主公,我軍隻有破釜沉舟全力攻城,隻要拿下盩厔城,攻取斜穀關,漢中自然落入主公之手。長安破敗,即便給了賈成又有何妨,我軍攻取漢中,天子在手,賈成失了根本,長安便成其飛地,徐晃自然隻能撤軍迴益州。”
“這個......”袁紹有些舉棋不定,他覺得兩邊說的都有理。
徐晃此時極有可能已經進軍到長安附近,雖然他在長安城留了三萬人駐守,可是這些人並不是軍中主力,基本上都是以修葺城牆的民夫為主。
守城的還是文官董昭,為大軍轉運糧草,修葺城池,並不是武將。
袁紹擔心田豐說的對,大軍一旦撤迴長安,極有可能在半路上便得到長安失守的消息。
那時候前路斷絕,後麵又有大軍追擊,不敗也敗了。
可是如果依田豐所言,全力攻打盩厔城,似乎更非良策。
盩厔城可不是普通城池可比,袁軍攻打了兩個月,損兵折將,填進去了數萬兵馬。李傕手下幾乎全軍覆沒,一萬多部下就剩可憐兮兮的千餘人。
韓遂、楊千萬部下也損失過半,連他本部兵馬都傷亡了好幾千,盩厔城依然矗立在那邊幾乎毫無損傷。
他不是可惜自己部下損失巨大,反正河北四州還要大量青壯人口,隨便征召一下便能再度聚起十萬大軍。
可盩厔城固若金湯,地道都難以挖通,他估摸著就算再填進去多少人都不可能打下此城。
萬一久未攻下,徐晃再抄自己後路,一樣會以慘敗收場。
兩邊都有理,卻兩邊都有重大缺陷,讓袁紹舉棋不定,遲遲不敢下決定。
這時審配偷偷一扯袁紹三子袁尚衣袖,在他耳邊輕聲說了幾句。
袁尚神情一振,立刻昂然出列道:“父親,孩兒有一策,可解父親之憂!”
“哦?”袁紹一愣,看向兒子袁尚,柔聲道:“尚兒有何計策?”
袁紹一共有三個兒子,長子袁譚,現任青州刺史,坐鎮青州。
次子袁熙為幽州刺史,如今身在右北平,防備遼東公孫淵。
唯有三子袁尚最得他喜愛,常常帶在身邊耳提麵命。
見袁尚出列獻策,袁紹心中頓感安慰,便想聽聽小兒子有什麽應對之策。
“父親,徐晃攻取武關,必然要花費一兩日重新布置防務,然後才有可能率軍攻打長安。依孩兒計算,徐晃為人謹慎,一日行軍絕不會超過三十裏。如此算來,此時徐晃離長安至少在一百五十裏外。父親麾下文醜將軍三千輕騎若是日夜兼程,三日可至長安。孩兒請命與文醜將軍、審正南先生率輕騎三千迴援長安,定保長安不失!”
左右文武聽完袁尚之言,不由得紛紛點頭,用驚奇的眼光看向這個不滿二十的年輕公子。
袁紹喜歡自己幼子,在袁氏眾臣當中盡人皆知。
不過漢家傳統立嫡立長,長子袁譚才是大多數人心目中繼任的最佳人選,袁尚即便得寵,也很少有人支持他。
但是袁尚在最危急的時候出列獻策,說的還有理有據,更挺身而出勇挑重擔。這份謀略、勇氣大公子袁譚決計比不上的。
若是主公袁紹答應了他的請求,讓他領兵守長安城,並且還真的守住長安。
在座的所有人都會欠袁尚一個救命之情,將來二子奪位,大公子袁譚勝算可就不大了。
不提眾人心中各懷心思,袁紹拍案而起。
“哈哈哈哈!”他開懷大笑道:“尚兒長大了,寥寥數語,便將敵我兩軍算的清清楚楚,臨危之際能挺身而出,孤心甚慰!好!就依你之言,孤命你為長安令,率文醜、審配迴援長安,保我後路不失!”
“諾!孩兒遵令!”
袁尚接過將令,向父親袁紹深施一禮,帶著文醜、審配昂首離開大帳。
不消多時,戰馬轟轟,三千輕騎向長安方向疾馳而去。
作為袁軍最精銳的部隊之一,經過初次遇襲混亂之後,中營,後營的士卒在各自中低級軍官的帶領下匯集起來,準備反撲襲營敵軍。
要說也是兀骨突大戰經驗不夠豐富。
他以往與其他蠻族部落作戰,根本沒有什麽清晰的指令,雙方亂哄哄帶頭往前衝就完了。
如同兩幫武裝人員打群架,哪方死的人多,老大被幹死了,哪方就敗了,哪有那麽多條條框框的講究。
所以他帶著手下幾千人一進淳於瓊大營,便隻下了個見人就殺,見帳就燒的簡單命令。
他的部下按照他的命令痛痛快快的燒殺起來,卻沒有分兵向敵營縱深前進。
淳於瓊前營雖然被殺的損失慘重,中營與後營損失並不大。
很快在各級將領指揮下,漸漸穩住了陣腳,反攻前營敵軍。
當兀骨突帶著淳於瓊首級原路返迴時,驚奇的發現敵營竟然不那麽混亂了,就算他的部下還在往前推進,卻開始緩慢了下來。
兀骨突吃了一驚,心說不好,敵人大頭領死了還不亂,這下說不定要吃大虧。
能夠在南中蠻荒之地生存那麽多年,兀骨突當然不傻,見勢不妙便有了退意。
就在他打算帶著部下下水撤迴對岸之時,就見後麵營外喊聲大作,一支生力軍殺了進來。
當頭一員戰將正是先前要搶著襲營的巴郡都尉張嶷。
張嶷一身輕甲,手舞雙刀,大聲道:“兀洞主已得首功,下麵殲敵之功何不讓與我巴郡將士!”
兀骨突聞言大喜,嘴上卻不輕讓:“烏戈人有進無退,要得戰功,你我各憑本事!”
張嶷不知道兀骨突先前已有退意,見兀骨突打了這麽久還有戰意,心中倒也有些佩服,對身後將士大聲吼道:“藤甲軍攻破敵營尚且酣戰不止,巴郡男兒豈能落於藤甲軍之後!”
“戰!戰!戰!”
聽到自家都尉這麽一說,巴郡郡卒頓時血氣上湧,紛紛大吼著向袁軍殺去。
有了張嶷這一萬巴郡兵加入,兀骨突壓力大減,這時候正是殺敵最好時機,他哪裏還會想著退迴去,草草集合部眾,再度跟著衝殺。
隨著張嶷的巴郡兵衝進袁軍大營,徐晃麾下各部源源不斷的出現在河灘上。
雷銅的犍為兵,張任的漢陽兵,以及徐晃本部人馬陸續通過浮橋渡河而來,紛紛湧進敵營。
一時間周圍不到五裏範圍內,超過三萬的賈軍將士進入袁軍大營,與殘存袁軍展開激戰。
袁軍本已漸漸穩固的陣型開始在一波又一波的賈軍將士衝擊下逐一崩潰。
當天色漸亮,兀骨突將淳於瓊首級插在一根長長的竹竿上出現在陣前,袁軍終於失去了抵抗的意誌。
“淳於將軍被陣斬了!”
最前麵的一處袁軍方陣中,幾個眼尖的士卒看到淳於瓊首級,大聲驚唿起來。
隨即“轟”的一聲奪路而逃,有的跑向後營,衝散了好幾處己方步兵方陣。
有的幹脆跑向兩邊,翻過寨牆,跳進湍急的灞水,隻想著逃離戰場。
哪知道跳出寨牆,外麵還有大批敵軍列隊布陣,不消片刻,便被蜂擁而上的敵軍擊殺。
就算有幾個幸運的士卒躲過追殺跳進河中,也隨即被翻滾的河水衝的無影無蹤,有死無生。
等到天色大亮,殘存的袁軍將士才發現,自己麵對的敵軍士兵數不勝數。
一些腦筋比較快的袁軍將領見已不可能擊退敵軍,便趁著敵軍還沒攻到後營,帶著部下轉身向山上關口跑去,躲進武關關城。
剩餘的袁軍反應過來想跑,卻已經被對方包抄了後路,隻能放下兵器跪地請降。
徐晃並沒有讓麾下各部趁機攻城,畢竟這條山道雖然比東麵的平緩許多,但向上仰攻損傷必多。
況且將士們打了半夜仗,體力消耗極大,不宜持續作戰。
隻要占領了袁軍山下大營,已經等於完成了大半攻取武關的戰略目標。
武關關城位於少習山上,險峻是險峻了,不過它有個最大的弱點,就是山上缺乏水源。
先前淳於瓊在山下河灘夾角處立下大營,將主力大軍安置在這裏,就是保證武關水源不被斷絕。
灞水、丹水水流湍急,渡水作戰極其艱難。在山下河灘邊立營,隻要有足夠存糧,便能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袁軍在關城內囤積了足夠一年所用的糧草,正常情況下足可保證關城不失,使得袁軍沒有後顧之憂。
而且淳於瓊在袁紹麾下領兵多年,雖無赫赫之功,卻也少有敗績,深得袁紹信任。
他駐守武關之後,將立營輿圖送往袁紹本部,所有人都找不出絲毫破綻,袁紹本人更是來信稱讚其“用兵老辣,不失名將之風”。
可惜壞就壞在淳於瓊本人身上。
他過於驕傲自大,覺得袁軍縱橫天下從無敵手,此次八十萬大軍西征,區區益州偏僻之地,自然一戰而下。
且武關關城險峻,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名,他麾下兵精糧足,防禦工事滴水不漏,誰能攻的過來?
更令他放下戒心的是,當他一進入武關,遠在百裏外的上庸令孟達便立刻送上降書,並不時派人送來酒肉美女,一副卑躬屈膝阿諛奉承的姿態。
若不是主公袁紹嚴令他固守武關,不許出兵南下。在淳於瓊心裏,早就拿下了上庸、西城等周圍數縣。
所以他才會放下戒備,然後故態複萌,肆意享受美酒佳肴,妖嬈美婦。
隻是他萬萬沒想到,傳說中善守不善攻的徐晃率大軍進入上庸,並沒有按照常規繼續進軍武關城下,立下營寨然後率軍攻城。
反而晝伏夜出,偷偷饒到南邊的丹水對岸,趁夜深人靜渡河襲營。
這一戰,徐晃摒棄了他一向擅長的正麵對敵,出奇兵襲擊淳於瓊大營,陣斬袁軍三千餘人,俘虜六千,其餘逃進山上關城閉關固守。
而徐晃這邊死傷也就兩千餘人,大部分都是兀骨突麾下的藤甲軍。
奇襲作戰還損傷這麽多人,主要還是因為袁軍戰鬥力確實比較強悍,還因為藤甲軍缺乏大規模作戰的戰鬥經驗。
在洞主兀骨突陣斬敵軍主將,占據優勢的情況下不會充分利用有利條件動搖袁軍軍心,隻顧著斬殺袁軍士卒首級,卻沒有趁勢攪亂所有袁軍營地。
當袁軍在將領們指揮下結成陣勢,藤甲軍便失去了奇襲優勢,傷亡也就大了起來。
好在賈軍其餘各部常年訓練,軍功製刺激下戰鬥願望非常強烈,武器裝備更不是袁軍能比的,兩下一綜合,自然輕鬆拿下。
隻是因為藤甲軍拉胯,沒有及時包抄到袁軍後營,讓超過五千殘部逃進山上關城。
不過徐晃也不著急,拿下山腳大營,便能斷了山上水源。
袁軍在關城裏人越多,徐晃越開心。
一個人即便斷糧,還能生存好些天,但要是沒了水就要命了,不出三天就會渴死。
果然,隨後幾日,徐晃令人在兩側河道上布下強弩兵,隻要山上守軍冒險攀下山崖取水,便用強弩射擊,決不令一個袁軍士卒得逞。
守將蔣奇沒有辦法,隻好下令向下強攻。
但是徐晃令人在山腳潑上石脂水,燃起熊熊大火燒山,使得袁軍無計可施,根本攻不下來。
蔣奇隨即又令人取山石向下拋射,徐晃便將大軍撤出山下大營,隻留少部分將士維持火勢。
反正水上搭建了好幾條浮橋,就算山上守軍突破大火封鎖攻進大營,他也隨時可以率領大軍剿殺袁軍。
蔣奇僅僅堅持了三天,便黔驢技窮。
他倒也幹脆,並沒有頑抗到底的決心,幹脆利落的率軍下山請降。
至此,前後不過五天,徐晃便攻取天下雄關--武關,兵鋒直指長安。
當消息傳到盩厔前線,袁紹聞訊大驚。
長安雖有重兵把守,但是武關一失,長安城再無險地可阻擋徐晃大軍。
再說多年來長安飽經戰火,城池早已破敗不堪,即便袁紹派出大量勞役修葺城池,短時間內也做不到萬無一失。
長安若是落入賈軍之手,袁紹大軍後路斷絕,糧草難以為繼,大敗便不可避免。
袁紹氣的直發抖:“淳於瓊這個蠢貨,壞了孤的大事!你們說,我軍接下來該怎麽辦?”
郭圖上前道:“主公,武關失守,長安危在旦夕,為今之計大軍隻能撤迴長安,方能保住關中。”
田豐大聲道:“主公不可!數十萬大軍豈能說撤就撤!一旦賈軍銜尾追擊,大軍必然崩潰!”
逄紀卻道:“主公隻要令一老成持重之將斷後護衛,大軍還是能順利撤迴長安。”
田豐厲聲嗬斥道:“此乃妄言!盩厔距離長安五百裏,大軍要走幾日方能到達?武關就在長安兩百裏外,且武關失守至少三日之前,徐晃大軍旦夕可至長安。屆時我軍前後皆敵,不敗也敗了。”
郭圖冷笑道:“田元皓,依你之見難道我軍在此坐以待斃?”
“主公,我軍隻有破釜沉舟全力攻城,隻要拿下盩厔城,攻取斜穀關,漢中自然落入主公之手。長安破敗,即便給了賈成又有何妨,我軍攻取漢中,天子在手,賈成失了根本,長安便成其飛地,徐晃自然隻能撤軍迴益州。”
“這個......”袁紹有些舉棋不定,他覺得兩邊說的都有理。
徐晃此時極有可能已經進軍到長安附近,雖然他在長安城留了三萬人駐守,可是這些人並不是軍中主力,基本上都是以修葺城牆的民夫為主。
守城的還是文官董昭,為大軍轉運糧草,修葺城池,並不是武將。
袁紹擔心田豐說的對,大軍一旦撤迴長安,極有可能在半路上便得到長安失守的消息。
那時候前路斷絕,後麵又有大軍追擊,不敗也敗了。
可是如果依田豐所言,全力攻打盩厔城,似乎更非良策。
盩厔城可不是普通城池可比,袁軍攻打了兩個月,損兵折將,填進去了數萬兵馬。李傕手下幾乎全軍覆沒,一萬多部下就剩可憐兮兮的千餘人。
韓遂、楊千萬部下也損失過半,連他本部兵馬都傷亡了好幾千,盩厔城依然矗立在那邊幾乎毫無損傷。
他不是可惜自己部下損失巨大,反正河北四州還要大量青壯人口,隨便征召一下便能再度聚起十萬大軍。
可盩厔城固若金湯,地道都難以挖通,他估摸著就算再填進去多少人都不可能打下此城。
萬一久未攻下,徐晃再抄自己後路,一樣會以慘敗收場。
兩邊都有理,卻兩邊都有重大缺陷,讓袁紹舉棋不定,遲遲不敢下決定。
這時審配偷偷一扯袁紹三子袁尚衣袖,在他耳邊輕聲說了幾句。
袁尚神情一振,立刻昂然出列道:“父親,孩兒有一策,可解父親之憂!”
“哦?”袁紹一愣,看向兒子袁尚,柔聲道:“尚兒有何計策?”
袁紹一共有三個兒子,長子袁譚,現任青州刺史,坐鎮青州。
次子袁熙為幽州刺史,如今身在右北平,防備遼東公孫淵。
唯有三子袁尚最得他喜愛,常常帶在身邊耳提麵命。
見袁尚出列獻策,袁紹心中頓感安慰,便想聽聽小兒子有什麽應對之策。
“父親,徐晃攻取武關,必然要花費一兩日重新布置防務,然後才有可能率軍攻打長安。依孩兒計算,徐晃為人謹慎,一日行軍絕不會超過三十裏。如此算來,此時徐晃離長安至少在一百五十裏外。父親麾下文醜將軍三千輕騎若是日夜兼程,三日可至長安。孩兒請命與文醜將軍、審正南先生率輕騎三千迴援長安,定保長安不失!”
左右文武聽完袁尚之言,不由得紛紛點頭,用驚奇的眼光看向這個不滿二十的年輕公子。
袁紹喜歡自己幼子,在袁氏眾臣當中盡人皆知。
不過漢家傳統立嫡立長,長子袁譚才是大多數人心目中繼任的最佳人選,袁尚即便得寵,也很少有人支持他。
但是袁尚在最危急的時候出列獻策,說的還有理有據,更挺身而出勇挑重擔。這份謀略、勇氣大公子袁譚決計比不上的。
若是主公袁紹答應了他的請求,讓他領兵守長安城,並且還真的守住長安。
在座的所有人都會欠袁尚一個救命之情,將來二子奪位,大公子袁譚勝算可就不大了。
不提眾人心中各懷心思,袁紹拍案而起。
“哈哈哈哈!”他開懷大笑道:“尚兒長大了,寥寥數語,便將敵我兩軍算的清清楚楚,臨危之際能挺身而出,孤心甚慰!好!就依你之言,孤命你為長安令,率文醜、審配迴援長安,保我後路不失!”
“諾!孩兒遵令!”
袁尚接過將令,向父親袁紹深施一禮,帶著文醜、審配昂首離開大帳。
不消多時,戰馬轟轟,三千輕騎向長安方向疾馳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