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中各地官員的小心思,賈成自然心知肚明。


    其實他就是有意這樣做的,將欲取之必先與之。隻有在短時間內取得蜀中各地官員宗族豪右的支持,才能很快安定整個益州的民心,把自己的戰略布局落實下去。


    真實曆史上,劉焉憑借政治手段,利用東州軍武力坐穩了益州牧的位置。


    其後劉璋采用輕徭薄賦的政策,很快使得益州綜合實力大大提升。


    經過秦漢數百年水利建設,程都平原遍地良田,與關中平原同為漢代產糧重要地區,可謂天府之國。


    得益於劉焉閉關鎖國的戰略思想,益州幾乎從不出兵與天下群雄作戰。


    就連劉璋與漢中張魯交惡,兩方也不過一直是小規模的衝突,大的戰役幾乎很少發生。


    所以漢中和蜀中兩地在漢末三國前期從未有過糧荒,人口一直處於增長狀況。


    就這麽說罷,史載張魯歸順曹操之時,漢中一郡人口一百三十餘萬,比當時整個豫州還要多十幾萬。


    而劉備入蜀之時,史載益州戶九十餘萬,口四百六十餘萬。


    當時劉璋率領步、騎兵三萬多人,車駕幔帳,光耀奪目,前往涪城與劉備相會。


    要知道這三萬步騎全是裝甲齊備的正兵,說明什麽?


    說明劉璋是真的豪富無比。若不是他性格懦弱不善領兵作戰,就憑這支部隊,誰敢正麵與他交鋒?


    還有一個細節,劉備入蜀翻臉反攻劉璋,劉璋都沒派出過自己的嫡係部隊,所有抵抗劉備的都是一些地方守將。


    也就楊懷、高沛勉強算是程都派來的將領。其餘張任、泠苞、劉璝、鄧賢所率皆為各郡郡兵。


    就這些地方部隊,都能與劉備僵持三年,還把劉備軍師龐統射死在戰場上,險些讓劉備铩羽而迴。最後從荊州調來諸葛亮、張飛、趙雲等人,調整戰略才取得這次入蜀之戰的勝利。


    入蜀之後劉備怎麽做的?


    他為了讓征戰三年的部下平息對自己的不滿,縱容部下在成都城內大肆搶掠,不僅使程都城內府庫全空,把劉焉劉璋父子二人數十年積攢的家底都搶光了。


    還將大量地方豪右的土地賞賜給所有部下,造成益州士民對劉備勢力極大不滿。


    然而這還不夠,來自東州集團的劉巴獻策:但當鑄直百錢,平諸物賈,令吏為官巿。


    劉備依計而行,幾個月之內,蜀漢百姓的財產一下子縮水了99%。而那個“建言獻策”者劉巴,卻一路飛黃騰達,最後當上了蜀漢尚書令。


    蜀中百姓卻是欲哭無淚,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若要吃新飯,須待先主來。”先主(劉備)來了,舊飯肯定是吃不成了,因為大家隻能喝加了百分之九十九水的稀粥了。


    他讓手下諸葛亮、法正、李嚴、劉巴、伊籍等五人共同製定《蜀科》,嚴刑峻法統治蜀地百姓。


    這五個人中,諸葛亮、伊籍是跟隨劉備入蜀的荊州籍官員,法正、李嚴、劉巴屬於東州集團,與益州本地派矛盾很深,法正、李嚴更是早就勾結劉備的帶路黨。


    其中沒有一個益州本地派,他們製定的法律能向著益州人嗎?


    特別是法正,他在益州屬於鬱鬱不得誌被排擠的角色,史書上稱他恩怨分明、睚眥必報。他掌握大權,得罪過他的益州人能有好果子吃嗎?


    所以劉備父子從來沒有得到過益州人的民心,無論是劉備還是劉禪,都不可能獲得蜀中士族和百姓的真心支持。


    不敗則已,一敗塗地,牆倒眾人推破鼓萬人捶,蜀漢在尚有翻盤機會的情況下眾口一詞主張投降,就是因為劉備入蜀時的所作所為,徹底寒了蜀中百姓的心。


    智近於妖的一代名相諸葛亮在小小蜀中治理多年,都還不得不部署大量兵力防備各地叛亂,不能全力北伐,還不是因為這個原因。


    為了征集兵員、錢糧物資,他不得不出兵南中,解決這些貌合神離的地方勢力。


    七擒孟獲絕不是美談,而是赤果果的掠奪和血腥鎮壓。


    正因為如此,諸葛亮一死,南中立刻發生叛亂,拒絕繳納沉重的賦稅。


    賈成是知道這段曆史的,所以他絕不會采取劉備這樣的政策。


    暴力不能解決所有根本問題,隻有利益才能將人捆綁在一起,細水長流的思想引導才能獲得底層百姓的擁戴。


    這在他派人平定蜀中叛亂之前心中早就有了腹稿。


    前期,隻要派遣技術指導人員幫助各地增加糧食產量,消弭各地軍民對朝廷的猜忌之心。


    在此同時,可以最全麵直接的了解到各地人口、礦產資源、氣候、水利等一係列詳細數據。


    各地官員、宗族勢力隻要朝廷不出兵幹掉他們,便已消除了一半疑心。若是還教會他們更加先進的生產技術,提升糧食產量,進一步開展貿易,增加他們財富。他們把這些數據雙手奉上還來不及,哪會向朝廷隱瞞。


    鹽鐵等熟知的戰略資源或許還會當一迴事情,隱瞞部分開采產量。隻有少量運用到藥用的硫磺有什麽用?能賣幾個錢?


    硝石除了道士煉丹,哪個勢力會用自己都吃不夠的糧食來換?


    其它的如貴人們保存屍體的水銀,鬧饑荒時萬般無奈才會用來填肚子,吃多了要死人的高嶺土,拿來換錦帛布匹,金銀器皿誰不願意?


    還有一種冒著惡毒其味的石脂水,也是能換取財富的資源。


    朝廷不要地方權力,不關注征收賦稅,隻要收集這些稀奇古怪的資源信息。據說這些信息收集越全麵,交的越多,不僅該地官員考核政績越好,將來還能換取更多財富。


    你說哪個地方不喜歡,不全力以赴迎合朝廷需求?


    至於統計耕地,本地特產,這都是常規操作,根本沒有人在意。在朝廷承諾不增加賦稅的情況下,這點小小要求都不滿足,咱還算大漢臣子嗎?配合,絕對配合。


    半年時間,除了實在偏遠的永昌郡,交上來的各項數據是他們自己統計的以外,其餘各郡都是朝廷派來的指導官員親自帶人勘察所得。


    可能還不算非常詳細,但基本上將益州各地主要山川地理、人口、礦產資源摸的清清楚楚了。


    就這樣,興平二年(195年)臘月,所有益州各郡太守以及牧府別駕劉璋等人陸陸續續到達漢中鄭都,等候即將迴京的大司空賈成。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漢末之益州崛起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我欲歸去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我欲歸去並收藏漢末之益州崛起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