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入主中原之後,倭寇沒有來侵略,主要是日本的德川幕府,正在忙於做兩件事,沒有精力顧及明末清初的大變動。一個是鎮壓日本國內的農民起義,還有一個就是為了補充國內兵員不足的問題,德川幕府專門頒布了一條禁止在國外流浪五年以上的日本人迴國的法令以補充鎮壓國內農民起義的兵源不足問題。這樣,在清朝早期倭寇之患就自然而然地偃旗息鼓了。


    反觀大明王朝是三線作戰,西北李自成的起義軍、東北的八旗軍、台灣的荷蘭軍,所以明朝很快就衰落了。


    在晚清,廣東地區有“文顏武賴”之說:“文顏”指連平顏氏,其家族在清乾隆至鹹豐四朝,三代出了一位巡撫三位總督,以閩浙總督顏伯燾為代表;“武賴”指大鵬賴氏,三代出了五位一品、二品將軍,以廣東水師提督振威將軍賴恩爵為代表。兩大家族都是客家人,在當時世代為官,政績顯赫。


    大鵬半島的賴氏家族是深圳曆史上的最旺家族,“三代五將”為中國曆史之罕見,有“宋朝楊家將、清代賴家幫”之美譽。


    在大鵬古城,有一座恢宏的將軍府第,振威將軍府。抗日戰爭爆發後,在深圳大鵬地區活動的部隊——東江縱隊,為不斷擴大部隊力量、提高部隊的戰鬥力和幹部的文化水平,開始謀劃在這一區域開辦幹部訓練班。1944年7月,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第七分校在大鵬東山寺舉辦抗日軍政幹部培訓班、開辦“東江抗日軍政幹部學校”(簡稱東江幹校),由東江縱隊副司令員王作堯兼任校長,李東明任政委,林鶚任教育長,饒衛華任秘書長。設軍事隊和政治隊,軍事教員由徐榮光、賴詳、韋偉等擔任,由洪韻、關秀負責政治課。


    同年8月,東江縱隊在賴恩爵振威將軍第西座開辦了首期青年幹部訓練班。之後隨著東江縱隊司令部從大鵬遷移到羅浮山,青幹班亦隨之遷移,一年的時間裏青幹班共辦了7期,每期100到200人,先後由黃文俞、張江明負責。學員來源主要為:一是原中共粵北省委轄下待審查恢複黨組織的學員;二是原派去國民黨第十二集團軍工作的部分地下黨員;三是各地方選送的黨員及進步分子。其中,從粵北地區來的進步青年先後有600多人,他們衝破國民黨軍隊的層層封鎖,克服重重困難,來到大鵬所城參加青年幹部訓練班學習並加入東江縱隊。


    話說這大鵬賴家五將,據賴家族譜記載是這樣來的。


    這首將,就從賴世超(1752-1832年)說起。世超生於烏湧,家境清貧,仍讀書8年,15歲隨舞獅藝人習武,16歲在大鵬縣丞衙署當文差。世超聰明勤奮,深得鵬城東村劉大人的賞識,將愛女劉氏嫁給他。


    世超棄文崇武,到東莞縣城考取武舉人,3年後升千總,誥封武義都尉,因戰功卓著,乾隆五十三年(1788)署擢任瓊州鎮總兵,道光五年(1825)出任閩粵兩省武舉考官,晉封從二品武功將軍。其妻劉氏(1752-1839年),掌家嚴謹,自著書本,啟蒙子孫。育有二子、二孫官至將軍,歸功於她的教育和影響。劉氏享年87歲,誥封正二品夫人。


    第二將賴鷹揚(1779-1840年),世超之長子,字虎臣,又名英揚,號雲台。據《新安縣誌》《陽江誌》《惠州府誌》等載,鷹揚初任大鵬營外委,緝捕海盜有功,升補把總。跟隨水師提督的舟師圍剿海盜於儋州新英外洋,鷹揚坐駕戰船,身先士卒,先後緝獲盜船18艘及鄔石二等洋盜382名,時兩廣總督百齡奏呈洋麵肅清,賞給賴鷹揚頭等出力銀牌,升授水師提標中營千總,署理廣海寨守備。


    嘉慶二十三年(1818),調任虎門水師提標右營中軍守備,籌劃防夷設施,督造珠江口要塞的鎮遠、大虎炮台。嘉慶二十五年(1820)升陽江鎮左營守備。道光元年(1821),調任香山協右營守備,升授海口協中軍都司,署理陽江鎮中軍遊擊,兼獲陽江鎮總兵印務,繼署海門營參將,五年(1825)升任碣石鎮中軍遊擊。七年(1827),又曆升平海營參將、署理龍門協副將。二十多年間轉戰於廣東的東、中、西路海防疆域。


    道光十一年(1831)五月,鷹揚統領官兵進剿崖州,不久奉奏任瓊州鎮總兵,升澄海協副將。十五年(1835)四月,調署碣石鎮總兵。十八年(1838),欽奉上諭補授浙江定海鎮總兵。


    十九年(1839)三月初一日,接報母親劉太夫人在家鄉逝世,隨即迴鄉守孝。不料,二十年(1840)六月初五日,他忽然病重,醫治無效逝世,享年61歲。賴鷹揚誥授武顯將軍,死後晉封從一品振威將軍。


    第三將賴信揚(1783-?),賴世超三子,少時入讀私塾,由父指導習練武功,20歲在大鵬營入伍,不久升把總。


    道光二十年任香山協左營千總,二十六年(1846)任澄海營守備,後升任都司、參將、副將等職。二十七年(1847)晉封福建廈門水師提督,授從一品安鷺將軍,賞紅頂花翎。


    第四將賴恩爵,鷹揚長子,字簡廷,行伍出身。道光八年(1828)任陽江遊擊,十八年(1838)補海門營參將。


    十九年(1839年)任大鵬營參將,同年七月奉林則徐之命,率水師船3艘駐守九龍寨,嚴斷英夷接濟,在九龍灣與入侵之英夷激戰5小時,擊沉英艦2艘,敵船主“得忌剌士”手腕被炮火打斷,夷人撈屍首就地掩埋者計17具,受傷者30餘人。


    九龍之役,贏得鴉片戰爭首捷。賴恩爵獲道光帝恩賞“唿爾察圖巴圖魯”(滿語,勇士之意)的稱號,賞戴花翎,晉級副將。


    同年九月二十八日,賴恩爵在廣東水師提督關天培率領下,又取得穿鼻洋之役的勝利。十月初官湧之役,長達10日,大小接仗6次,均獲勝仗。


    賴恩爵獲升南澳鎮總兵。道光二十四年(1844),升任廣東水師提督,接任在虎門為國捐軀的關天培空缺。二十八年(1848)賴恩爵卒於任。死後,諡封從一品振威將軍。


    第五將賴恩錫(1824-?),賴信揚六子,青年入伍,爾後升把總,又升千總,一年後任水師候補遊擊,數次立功,後調任各處海防要地擔任長官。清同治年間晉升福建晉江鎮台,封從二品武功將軍,賞戴藍翎,卒年不詳,墓在福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浴血大鵬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色彩東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色彩東縱並收藏浴血大鵬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