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倫文豪正文卷第211章全球大學排名瑞士,伯爾尼,


    專利局。


    “電勢差或電位差,是衡量單位電荷在靜電場中由於電勢不同所產生的能量差的物理量。在某點至另一點的大小……”


    小會議室內,一個年輕人正侃侃而談,


    每每說到關鍵處,他便會不由自主地皺眉,讓額頭出現幾道橫向的溝壑。


    但舒展的時候,他的額頭又大又光,像堵光滑的牆。


    “停一下!”


    坐在年輕人對麵的麵試官抬起手,打斷道:“愛因斯坦先生,請先停一停。”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啊?”了一聲,有些無奈,


    “先生,從今年的5月到7月,我的精力都集中在完成這篇電勢差的熱力學理論的論文上,它是我這段時間的工作結果,我認為將它闡明還是很重要的。”


    麵試官展顏而笑,


    “我明白。當然重要。我們專利局就需要你這樣的人才。”


    愛因斯坦沉默。


    伯爾尼專利局的曆史可以追溯到1836年,是世界上曆史最悠久的專利局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專利局之一,


    在這裏工作,能見識到全球最前沿的技術和科研成果。


    這是他尋求在這裏工作的原因。


    麵試官露出溫和的笑容,


    “我對你的履曆有一些疑問,不知你能否解答?”


    愛因斯坦點頭,


    “請講。”


    麵試官掃了一眼手中的紙質材料,說道:“首先第一點,我注意到,伱考過兩次瑞士聯邦理工學院的入學考試?”


    瑞士聯邦理工學院,其實就是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


    沒想到是問這個,


    愛因斯坦露出尷尬的表情。


    他點點頭,


    “是的。”


    這個答案明顯無法讓人滿意,


    麵試官表情不變,繼續看著愛因斯坦。


    此時無聲勝有聲。


    愛因斯坦無奈,


    “不得不承認的是,瑞士聯邦理工學院的入學考試非常難,我曾經失敗過。當時,我剛剛自學微積分,在應用上尚不熟練……這裏的‘應用’,指的是做題,而非科研。”


    麵試官“嗯”了一聲,


    他的身體後仰,陷在扶手椅裏,麵孔也隱匿於陰影中,看不清表情,


    他的雙手以五指指尖相抵,虛虛地對著。


    愛因斯坦心中惴惴,


    “先生?”


    麵試官沉思,


    片刻後,說道:“這不是一個優良的記錄。”


    愛因斯坦趕緊解釋道:“先生,我在次年從阿勞州立中學畢業,然後又考了一次瑞士聯邦理工學院,成功了。”


    麵試官沒有接茬,似乎是在斟酌。


    過了片刻,他說道:“你無須緊張,就像我剛才所說,我隻是有些疑惑。”


    愛因斯坦無語,


    “……”


    能不緊張嗎?


    再喜歡科研的人,也不能靠喝露水過活,


    他需要一份穩定的工作。


    麵試官似乎也注意到了這個年輕人還沒有放下緊張的情緒,遂安慰道:“不是什麽大事。我看了你的記錄,你的畢業論文很成功,發表在了萊比錫《物理年鑒》期刊上。”


    說起這個,愛因斯坦就有些得意,


    “《由毛細管現象得到的推論》是一篇好文章。”


    麵試官輕笑,


    “哈哈,我研究化學的。”


    愛因斯坦摸摸鼻子,暗罵自己得意忘形了。


    麵試官又換上了嚴肅的聲線,說道:“下麵是第二個問題。你似乎是今年才正式取得的聯邦籍?”


    愛因斯坦說:“3月份的事情。”


    麵試官“嗯”了一聲,


    “聊聊吧。”


    愛因斯坦咽了一口唾沫,低聲道:“首先,我是猶太裔。我出生於德國烏爾姆,後隨父母遷居慕尼黑,因為對數學感到狂熱的喜愛,開始自學高等數學。”


    麵試官陷入沉思,


    良久,他說:“你還得等等。你入籍的時間太短了。”


    這相當於一個承諾,


    愛因斯坦驚訝,


    “也就是說……”


    麵試官擺了擺手,說道:“我給你一個條子,明年3月份之後再來申請吧。”


    說著,他撕了一張紙,在上麵寫下自己的姓氏。


    “唿~”


    愛因斯坦長出了一口氣,


    “謝謝。”


    麵試官搖頭,說道:“不用謝我,我又沒承諾什麽。”


    說著,擺了擺手,示意愛因斯坦離開。


    愛因斯坦趕緊把紙條揣進兜裏,與對方道別後,推門離開小會議室,隨後快步出了專利局的大門。


    10月的伯爾尼,天氣逐漸轉涼,清新的空氣中彌漫著秋天的氣息,


    陽光透過藍天白雲,灑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上,給人一種溫暖而寧靜的感覺。


    不遠處,一個女人迎了上來,


    “阿爾伯特,怎麽樣?”


    女人名叫米列娃·瑪麗克,是愛因斯坦的大學同學,


    愛因斯坦隱隱有感覺,兩人會結婚。


    他搖搖頭,


    “現在還不行。”


    瑪麗克不由得歎氣,低聲道:“之前就跟你說了,沒必要把自己的事情寫得太清楚,瑞士人都很刻板的。”


    愛因斯坦嘴角勾起弧度,


    事實上,他不是不懂變通的人,


    在履曆上,他隻說自己是猶太裔,德國出生,今年3月加入瑞士籍,卻隱去了很重要的一段經曆——


    1894年,愛因斯坦一家人曾移居意大利的米蘭。


    最近這幾年,因為阿爾卑斯和提契諾地區,意大利和瑞士多少鬧得有些不愉快,


    愛因斯坦不會傻到實話實說。


    當然,德國和瑞士也有些齟齬,但德國是愛因斯坦出生的國家,根本瞞不住,


    既如此,不如大大方方地說出來,


    這樣還能給人留下真誠的第一印象。


    從曆史的角度看,真正的大科學家很少有情商低的,


    愛因斯坦也不例外。


    他攤手道:“我隻說‘現在還不行’,沒說‘將來也不行’。專利局的人叫我來年3月份再來,到時候應該就沒問題了。”


    瑪麗克露出驚喜的表情,


    “真的?我早就知道你沒問題了。”


    愛因斯坦聳肩,


    “你剛才可不是這麽說的。”


    瑪麗克被逗得直笑,隨後想起了什麽似的張了張嘴,


    “啊,對了!你看這個!”


    她遞過來了一份《鏡報》。


    愛因斯坦無語,


    “《我是貓》不是已經連載完了嗎?”


    因為那個漫畫實在是太火了,整個歐洲都受到了影響,


    尤其是女士們,無不對《鏡報》翹首以盼,以至於在瑞士、意大利、德國、法國等地,《鏡報》都賣出了十倍於原價的天價,


    可即便如此,仍然一報難求。


    對此,愛因斯坦心中是有些不屑的,


    他也喜歡《我是貓》,但讓他用遠超實際價值的金錢購買報紙,他無法接受。


    沒想到,瑪麗克竟然搖頭說道:“不是版和漫畫版,你看頭版!”


    愛因斯坦看過去,


    出乎意料地,這次的頭版竟然是一個大大的表格,


    表頭——


    《全球大學排名》。


    “嘖……”


    愛因斯坦不由得咋舌,低聲道:“這個《鏡報》的主編多少有些狂妄了,竟然自以為能給全球大學排名?他當真……”


    話音未落,瑪麗克便立即打斷道:“《鏡報》的主編可是lu。”


    愛因斯坦:???


    “什麽?什麽‘lu’?”


    他有點兒不懂。


    瑪麗克無奈地提示對方:“你最喜歡的那部,忘了?”


    愛因斯坦最喜歡的自然是《鄉村教師》,


    而它的作者……


    “lu!?那個lu!?”


    愛因斯坦瞪大眼睛。


    瑪麗克點點頭,說道:“就是那個lu。同時,他還是《無人生還》、《羅傑疑案》、《羅馬假日》、《魔戒》的作家。”


    愛因斯坦:“……”


    心中不由得暗暗嘀咕,人和人的品味差距真的很大,


    就比如lu的作品,


    他最喜歡《鄉村教師》,因為裏麵對於太空、文明的幻想,才當得起“科幻”一詞;


    其次,他喜歡《是!首相》,諷刺得實在是太深刻了;


    再次,他喜歡《槍炮、病菌與鋼鐵》,明明是文科著作,卻用了大量工科、理科的思維來編纂。


    而瑪麗克喜歡的確卻是那些幻想的東西,


    尤其是《羅馬假日》,


    公主和貧民戀愛?


    怎麽可能!


    愛因斯坦輕咳了一聲,說道:“我倒要看看全球大學排名的評判標準。”


    他看向表格上麵的說明,


    “學術聲譽、雇主聲譽、單位教員論文引文、師生比例、國際教師比例、國際學生比例、革命性……”


    瑪麗克問:“怎麽樣?”


    愛因斯坦點頭,


    “倒是不錯。尤其是這個‘單位教員論文引文’,通過一年內大學研究論文的引用總數除以大學的教師數量得出,確實是很有開創性的指標。隻不過,這種數據統計起來很麻煩,自引的情況也要排除掉……”


    瑪麗克笑道:“那你是覺得有權威性咯?”


    愛因斯坦露出笑容,


    “嗯,我覺得還是可以的。”


    瑪麗克無奈道:“那完蛋了,咱們瑞士聯邦理工學院排的很靠後。”


    愛因斯坦倒是看得開,


    “正常。咱們學校現在還不能授博士學位,引用量自然上不去。而且,咱們學院數也少,比起劍橋、牛津根本不夠看,連倫敦大學學院也不是對手。”


    坦白講,愛因斯坦甚至覺得這個排名有些高了。


    瑪麗克卻不這麽想,


    “咱們學校也沒這麽差吧?好歹是‘歐陸第一名校’呢~”


    愛因斯坦笑,


    “自封的。”


    不得不承認的是,很多事,信就有,


    現在的“歐陸第一名校”雖然是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自封的,但隨著巴黎大學的拆分、德國戰敗導致各大學地位下降,“歐陸第一名校”竟然成真了。


    愛因斯坦審視表格,


    “總體來看,這個排名還是相對客觀的,英國人也沒有不要臉地大包大攬。唯一的問題就是美國的大學整體有些過於靠前了。嗯……也不知道各指標的權重是如何算的。”


    瑪麗克問:“你好奇?”


    愛因斯坦搖頭,


    “算啦~我還是看吧。”


    瑪麗克立即興奮地嘰嘰喳喳起來:“今天沒有版!不過,我聽說,lu要開始更新《魔戒》第二部了,甘道夫會複活……”


    愛因斯坦不由得頭疼,


    自己就不該提。


    ……


    德國,柏林,


    柏林大學。


    食堂內,馬克斯·普朗克正和自己的學生海因裏希·卡斯滕斯坐在一起,


    卡斯滕斯就要畢業了,


    他自然繼承了恩師普朗克的衣缽,畢業論文是研究黑體輻射。


    現在的問題是,因為普朗克在《物理年刊》上發表了《論正常光譜能量分布定律》的論文,提出物質的輻射能量並不是無限可分的,而是由最小的、不可分的能量單元組成,


    這個“量子論”過於超前,導致普朗克在很多人眼中成了跳大神的,


    即使在物理組,不認可的聲音也居多。


    師徒倆現在都不太好過。


    兩人低著頭,各自對著麵包和脆皮豬肘發起攻勢,埋頭幹飯。


    就在這時,身後忽然傳來嘩然,


    “教授!”


    “蒙森教授!我買了你的書,你能幫我簽一個名嗎?”


    “《羅馬史》真是偉大的著作!”


    ……


    “又來了!”


    卡斯滕斯一臉無語。


    普朗克迴頭瞄了眼,


    進食堂的是一位走起路來顫巍巍的老者,盡管年事已高,但仍保持著自己的風度和莊重,舉止表現出無比的沉穩。


    他正是克裏斯蒂安·蒙森,《羅馬史》的作者,


    按照原曆史,蒙森會在1902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但是現在被陸時一通攪合,肯定是沒戲了。


    卡斯滕斯露出賤賤的小表情,對普朗克微妙地眨眨眼,低聲道:“教授,你說蒙森教授從夏特內迴柏林的原因是什麽?我怎麽覺得……”


    普朗克眉頭皺起,


    “別說了。”


    正所謂“禍從口出”,在量子論飽受詬病的當下,他可不想再生事端。


    卡斯滕斯卻是年輕氣盛,暗暗嘀咕一句:“我看啊,蒙森教授是有些拿不住麵子咯~”


    本來,諾貝爾文學獎想蹭蒙森的熱度,


    但最後的結果,反而被全歐洲的文學家們抵觸,讓給了真正名至實歸的托翁,


    這對蒙森聲望的打擊是無比巨大的,甚至可能讓他淪為笑柄。


    蒙森結束退休生活,重新迴歸柏林大學,肯定有一個原因是拉幫結派、再立山頭,否則,名聲有可能就臭了。


    學術是個圈,總歸逃不脫。


    普朗克又瞪了學生一眼,說道:“趕緊吃飯,一會兒迴實驗室去。”


    卡斯滕斯歎氣,


    “教授,你怎麽就是……唉……”


    他覺得普朗克什麽都挺好的,唯一的問題就是不爭。


    量子論,多麽先進的學說?


    結果……


    “唉……”


    卡斯滕斯又歎了口氣。


    普朗克無奈道:“超人一步是天才,超人百步就是瘋子了。等你真正開始做自己的項目,你自會明白我如此行事……”


    話音未落,蒙森那邊又傳來了吵鬧聲。


    普朗克迴頭。


    隻聽蒙森在那邊說道:“可笑!可笑至極!這什麽全球大學排名?我們柏林大學怎麽可能比不過慕尼黑大學?我看,這個《鏡報》的主編是腦子進水了。”


    普朗克有點兒懵,


    “什麽全球大學排名?”


    他看向學生,


    “你知道?”


    卡斯滕斯不由得一臉尷尬。


    這個表情就等於是迴答了。


    普朗克說:“你知道。”


    卡斯滕斯點點頭,環視一圈,問旁邊桌上的人:“朋友,你的這份《鏡報》還看嗎?我老師想看一眼。”


    如果隻是卡斯滕斯自己,那人肯定不答應,


    但搬出了教授可就不一樣了。


    他遞過了報紙,


    “行,給你。”


    卡斯滕斯雙手接過,隨後將頭版展開,放到普朗克的旁邊。


    普朗克掃了一眼,


    “嗯,倒也……嘶……”


    他沒再說。


    這裏可是柏林大學,說排名公平,相當於承認慕尼黑大學比柏林大學強。


    卡斯滕斯低聲說道:“教授,我不給你看,就是怕你覺得尷尬。”


    普朗克意會,


    他於1874年進入慕尼黑大學攻讀數學專業,後改讀物理,


    1878年,他轉學到柏林大學,在物理學家馮·亥姆霍茲和基爾霍夫以及數學家卡爾·魏爾施特拉斯門下學習。


    所以,他算是兩個學校的人。


    哪怕他於1894年被選為普魯士科學院院士,在這種問題上還是要謹慎發言。


    學校名譽大於一切,


    院士也不好使!


    量子論出現以後,普朗克對這些“人情世故”有了更深的了解。


    “嘖……”


    他咋舌,覺得此地不宜久留,也不管沒吃完的豬肘了,趕緊起身收拾餐具。


    卡斯滕斯把報紙還了,


    “現在就走?”


    普朗克瞪他一眼,說:“你還得迴去做實驗呢。”


    說完就要開溜。


    結果,有人從背後叫住他:“普朗克教授,你看今天的《鏡報》了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英倫文豪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員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員在並收藏英倫文豪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