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敵軍的反衝擊,再加上遊牧民族嗷嗷叫的氣場,有些新兵心理上便處於了下風。
衝鋒的速度降了下來,王蒙見此,一馬當先,衝在了最前麵,士兵見主將如此,頓時信心大增,跟著嗷嗷叫的衝了上來,這種叫聲也是在釋放自己內心的不安,穩定自己的情緒,和蠻族人的驍勇還是有些區別。
典韋見王蒙衝在前麵,立即加快了速度,搶在了王蒙身前,變成了典韋衝在最前麵了,然後便是王蒙的親兵營紛紛護在王蒙左右。
雙方很快交鋒在一起,雖然雙方戰力差不多,但王蒙這邊畢竟人數是敵軍的四倍,一個交鋒過後,蠻族人便感受到了王蒙這支軍隊並不像他們以前遇到的劉虞的騎兵,這支軍隊的戰力確實要比他們想象的強許多。
戰鬥雖然短暫,卻也十分慘烈,蠻兵留下了幾百具屍體撤退了,繳獲來的物資也無暇顧及,王蒙見此機會,自然是不能放過,自己帶過來的都是騎兵,進退自如,趁著蠻兵敗退自然是要奮力追擊,以求更大的戰果。
隨即調撥五百人保護這些人向中軍方向靠攏。王蒙率領剩餘的三千多騎兵追擊敵軍。
追了大約有十裏左右,前麵地形開始有所起伏,視野並不是十分開闊,再加上蠻人的騎術了得,王蒙和敵軍的距離始終沒有縮短太多,不過敵人卻一路上扔下了許多掛在戰馬上的物資,這應該是為了提高速度而減輕重量。
而王蒙最大的收獲莫過於差不多一百匹左右的戰馬,雖然沒有追上蠻兵,但蠻兵出動多數都不隻有一匹戰馬,有的甚至是兩三匹戰馬交換著用,這樣才能保證蠻兵能夠長時間長距離的行動,而剛剛的逃竄,也讓一些戰馬沒有得到自己主人的保護,掉隊了,王蒙也在後麵將其收攏過來。
見前麵地形有所變化,王蒙也不敢太過冒險,便放緩了腳步,並沒有貿然追擊,在草原上脫離大部隊太遠並不是好事,而且還有可能迷路,到時候更加得不償失了。
馬隊剛剛掉頭走了不遠,前麵的斥候又來報,南麵又發現了一隊蠻兵裹挾著百姓向北行進,人數大約五百左右。
王蒙看了一下身後的士兵,感受了一下坐下的戰馬腳力,感覺還能一戰,便立即命軍隊全速衝擊,擊潰蠻兵,解救百姓。
戰馬蕭蕭,馳騁疆場,王蒙收攏戰馬又分兵出去大約二百人,現在身後的士兵大約有一千三百人左右,倍則攻之,現在兵力至少兩倍於敵軍,王蒙心中還是有勝算。
騎兵在這片燕京之地,馳騁迅速,轉眼間王蒙便發現了前麵的蠻兵,裹挾著百姓緩緩向北行進,王蒙並不答話,拍馬向前直取蠻兵,因為之前戰鬥的勝利,現在對於蠻兵全軍士氣高昂,第一戰那些怯懦的心理減輕了許多,無形地增強了戰力。
蠻兵本就好勇鬥狠,見王蒙他們大軍衝上來,不但不懼戰,反倒是迎著對手衝了上去。
雙方瞬間交戰在了一起,騎兵對騎兵,速度對速度,人聲鼎沸,戰馬嘶鳴,刀劍鏗鏘,熱血翻湧,也直到這個時候,這群蠻兵才發現眼前的這股力量並不是他們想象的那樣脆弱不堪,反倒是一根硬骨頭。
其中領頭的人心中的震撼更加難以用言語形容,本來他們隻是對公孫瓚的騎兵有所忌憚,對於其他的部隊也根本沒放在心上,特別是那些
王蒙人數占優,便采取了山字形的戰術衝擊,王蒙居中在前,左右兩翼齊飛,迅速將蠻兵的騎兵圍在中間,轉著圈的砍殺。蠻兵的馬術和作戰能力卻也不凡,雖然戰況上占據了絕對的劣勢,但依然奮勇拚殺,企圖在這種逆境中用勇武來改變戰局,王蒙自然深知這個道理,之前他都有幾次是因為以一己之力改變戰局的情況,所以他絕對不能讓這種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
生存往往是人的最低級追求,驍勇善戰的馬背民族依然如此,隨著戰局的走勢逐漸對他們不利,生存便成了他們現在最大的目標,雖然還在堅持作戰,但卻並不是之前的迎頭猛衝、勇往直前了,而是在不停地輾轉騰挪、避其鋒芒,在遊鬥中尋找王蒙軍隊的破綻,以便從戰場中最薄弱的地方突圍出去。
但王蒙的軍隊人數眾多,陣型穩固,幾次的蠻兵衝鋒都被大隊的騎兵阻擋,被迫調轉方向,隻能在有限的空間中打轉抵抗,王蒙的軍隊也逐漸演變成外圍包圍打擊零散衝出來的敵軍,而內部和核心作戰區域都是百人為一隊分割包圍吃掉敵軍的作戰方式,眼見著自己的族人不停的戰死,陣營中的敵軍也開始心生退意。
正在蠻兵逐漸被殺,勝算全無的時候,東麵忽然衝出來大股騎兵,王蒙大驚,因為自己的騎兵在什麽地方自己自然是知道的,這些騎兵肯定不是自己的。
劉虞本來就不想和蠻兵起過激的衝突,而且在王蒙出兵的時候劉虞也沒有出兵支援的意思,所以這些騎兵也不可能是劉虞的士兵,那最大的可能就是蠻兵的另外一隻軍隊,這是王蒙最不想看到的,被敵軍反包圍戰況可能就不受自己控製了,眼前的陣型絕對不適合迎擊這突如其來的軍隊。
為了減輕自己的壓力,給自己留下一個調整的空間和時間,王蒙立即著令典韋率領一隊騎兵迎擊過去,防止被地方騎兵從側麵衝擊自己的隊伍,至少是要減緩敵軍的行軍速度。
典韋立即率領一隊騎兵衝了出去,迎擊來犯之敵。
這樣一來,被未在中間的蠻兵壓力驟減,士氣大振,往來衝突更加兇猛,而且這些人也改變了戰術,並不是一味地找機會突圍,而是找王蒙的弱點進行攻擊,想裏應外合,形成一個反包圍或者小範圍的夾擊,擊潰王蒙的一點好影響王蒙的整體陣型和戰場形勢。
蠻兵眼光獨到,但王蒙也是經驗豐富,立即發現了戰場上的微妙形勢,帶著一隊騎兵向典韋身後饒了過去,增加陣型的厚度,同時,調轉軍隊的進攻方向,在剛才的包圍圈西北側給蠻兵留下了一個空隙,方便蠻兵從這個地方突圍。
這也是王蒙給自己留下的最好的機會,敵軍雖然有生力軍,但從典韋與其交手的情況看,敵軍的總體兵力和王蒙的兵力數相當,而剛才被圍的蠻兵騎兵也損失過半了,現在看雙方無論是人數還是戰力方麵都是旗鼓相當,王蒙要是一味地想將之前的蠻兵圍殲,恐怕難度很大,弄不好還會撐破自己的肚皮。而將被圍的蠻兵放出包圍圈,憑借蠻兵那點兵力也不至於讓自己陷入被圍的境地。
被圍的蠻兵看見西北側的空隙,果然放棄了夾擊的打算,畢竟他們也知道自己的兵力,奮勇夾擊也隻能是奮力一搏,很有可能是飛蛾撲火,因為王蒙已經調轉了陣型,所以他們也轉頭向力量薄弱的西北方向衝了過去。
王蒙這邊壓力驟減,便增撥一隊騎兵支援典韋,自己率領騎兵緊追從包圍圈竄出去的二百多蠻兵,王蒙是不想讓這對騎兵掉頭,要是他們掉頭就會對王蒙的軍隊形成一個東西夾擊的態勢,隻有咬住他們才是最好的辦法。
王蒙還是占據優勢,典韋頂住了蠻兵的衝擊,而王蒙這邊又緊追不舍,蠻兵現在最好的辦法就是分頭撤兵,要不然等王蒙殲滅這小股蠻兵的話,調轉馬頭恐怕後來的蠻兵也很難再逃出去了。
可戰場形勢往往變化迅速,還沒等王蒙這邊圍殲小股蠻兵,西南方向藍天與綠草相交的地方又黑壓壓地出現了一隊騎兵,王蒙心中打鼓,現在如果再抽調一部分力量去迎擊,恐怕眼前的局勢都很難維持住了。
看著架勢不少於五百騎兵,恐怕王蒙的優勢會蕩然無存,甚至有破軍身死,全軍覆沒的危險,怪不得蠻兵雖少,卻極難剿滅,現在看來這樣的敵人果然是最難對付的。
王蒙減緩了追擊的速度,留著勢頭準備對付來犯之敵,西南麵的軍隊越來越近,王蒙心中不斷想著應對的策略。
衝鋒的速度降了下來,王蒙見此,一馬當先,衝在了最前麵,士兵見主將如此,頓時信心大增,跟著嗷嗷叫的衝了上來,這種叫聲也是在釋放自己內心的不安,穩定自己的情緒,和蠻族人的驍勇還是有些區別。
典韋見王蒙衝在前麵,立即加快了速度,搶在了王蒙身前,變成了典韋衝在最前麵了,然後便是王蒙的親兵營紛紛護在王蒙左右。
雙方很快交鋒在一起,雖然雙方戰力差不多,但王蒙這邊畢竟人數是敵軍的四倍,一個交鋒過後,蠻族人便感受到了王蒙這支軍隊並不像他們以前遇到的劉虞的騎兵,這支軍隊的戰力確實要比他們想象的強許多。
戰鬥雖然短暫,卻也十分慘烈,蠻兵留下了幾百具屍體撤退了,繳獲來的物資也無暇顧及,王蒙見此機會,自然是不能放過,自己帶過來的都是騎兵,進退自如,趁著蠻兵敗退自然是要奮力追擊,以求更大的戰果。
隨即調撥五百人保護這些人向中軍方向靠攏。王蒙率領剩餘的三千多騎兵追擊敵軍。
追了大約有十裏左右,前麵地形開始有所起伏,視野並不是十分開闊,再加上蠻人的騎術了得,王蒙和敵軍的距離始終沒有縮短太多,不過敵人卻一路上扔下了許多掛在戰馬上的物資,這應該是為了提高速度而減輕重量。
而王蒙最大的收獲莫過於差不多一百匹左右的戰馬,雖然沒有追上蠻兵,但蠻兵出動多數都不隻有一匹戰馬,有的甚至是兩三匹戰馬交換著用,這樣才能保證蠻兵能夠長時間長距離的行動,而剛剛的逃竄,也讓一些戰馬沒有得到自己主人的保護,掉隊了,王蒙也在後麵將其收攏過來。
見前麵地形有所變化,王蒙也不敢太過冒險,便放緩了腳步,並沒有貿然追擊,在草原上脫離大部隊太遠並不是好事,而且還有可能迷路,到時候更加得不償失了。
馬隊剛剛掉頭走了不遠,前麵的斥候又來報,南麵又發現了一隊蠻兵裹挾著百姓向北行進,人數大約五百左右。
王蒙看了一下身後的士兵,感受了一下坐下的戰馬腳力,感覺還能一戰,便立即命軍隊全速衝擊,擊潰蠻兵,解救百姓。
戰馬蕭蕭,馳騁疆場,王蒙收攏戰馬又分兵出去大約二百人,現在身後的士兵大約有一千三百人左右,倍則攻之,現在兵力至少兩倍於敵軍,王蒙心中還是有勝算。
騎兵在這片燕京之地,馳騁迅速,轉眼間王蒙便發現了前麵的蠻兵,裹挾著百姓緩緩向北行進,王蒙並不答話,拍馬向前直取蠻兵,因為之前戰鬥的勝利,現在對於蠻兵全軍士氣高昂,第一戰那些怯懦的心理減輕了許多,無形地增強了戰力。
蠻兵本就好勇鬥狠,見王蒙他們大軍衝上來,不但不懼戰,反倒是迎著對手衝了上去。
雙方瞬間交戰在了一起,騎兵對騎兵,速度對速度,人聲鼎沸,戰馬嘶鳴,刀劍鏗鏘,熱血翻湧,也直到這個時候,這群蠻兵才發現眼前的這股力量並不是他們想象的那樣脆弱不堪,反倒是一根硬骨頭。
其中領頭的人心中的震撼更加難以用言語形容,本來他們隻是對公孫瓚的騎兵有所忌憚,對於其他的部隊也根本沒放在心上,特別是那些
王蒙人數占優,便采取了山字形的戰術衝擊,王蒙居中在前,左右兩翼齊飛,迅速將蠻兵的騎兵圍在中間,轉著圈的砍殺。蠻兵的馬術和作戰能力卻也不凡,雖然戰況上占據了絕對的劣勢,但依然奮勇拚殺,企圖在這種逆境中用勇武來改變戰局,王蒙自然深知這個道理,之前他都有幾次是因為以一己之力改變戰局的情況,所以他絕對不能讓這種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
生存往往是人的最低級追求,驍勇善戰的馬背民族依然如此,隨著戰局的走勢逐漸對他們不利,生存便成了他們現在最大的目標,雖然還在堅持作戰,但卻並不是之前的迎頭猛衝、勇往直前了,而是在不停地輾轉騰挪、避其鋒芒,在遊鬥中尋找王蒙軍隊的破綻,以便從戰場中最薄弱的地方突圍出去。
但王蒙的軍隊人數眾多,陣型穩固,幾次的蠻兵衝鋒都被大隊的騎兵阻擋,被迫調轉方向,隻能在有限的空間中打轉抵抗,王蒙的軍隊也逐漸演變成外圍包圍打擊零散衝出來的敵軍,而內部和核心作戰區域都是百人為一隊分割包圍吃掉敵軍的作戰方式,眼見著自己的族人不停的戰死,陣營中的敵軍也開始心生退意。
正在蠻兵逐漸被殺,勝算全無的時候,東麵忽然衝出來大股騎兵,王蒙大驚,因為自己的騎兵在什麽地方自己自然是知道的,這些騎兵肯定不是自己的。
劉虞本來就不想和蠻兵起過激的衝突,而且在王蒙出兵的時候劉虞也沒有出兵支援的意思,所以這些騎兵也不可能是劉虞的士兵,那最大的可能就是蠻兵的另外一隻軍隊,這是王蒙最不想看到的,被敵軍反包圍戰況可能就不受自己控製了,眼前的陣型絕對不適合迎擊這突如其來的軍隊。
為了減輕自己的壓力,給自己留下一個調整的空間和時間,王蒙立即著令典韋率領一隊騎兵迎擊過去,防止被地方騎兵從側麵衝擊自己的隊伍,至少是要減緩敵軍的行軍速度。
典韋立即率領一隊騎兵衝了出去,迎擊來犯之敵。
這樣一來,被未在中間的蠻兵壓力驟減,士氣大振,往來衝突更加兇猛,而且這些人也改變了戰術,並不是一味地找機會突圍,而是找王蒙的弱點進行攻擊,想裏應外合,形成一個反包圍或者小範圍的夾擊,擊潰王蒙的一點好影響王蒙的整體陣型和戰場形勢。
蠻兵眼光獨到,但王蒙也是經驗豐富,立即發現了戰場上的微妙形勢,帶著一隊騎兵向典韋身後饒了過去,增加陣型的厚度,同時,調轉軍隊的進攻方向,在剛才的包圍圈西北側給蠻兵留下了一個空隙,方便蠻兵從這個地方突圍。
這也是王蒙給自己留下的最好的機會,敵軍雖然有生力軍,但從典韋與其交手的情況看,敵軍的總體兵力和王蒙的兵力數相當,而剛才被圍的蠻兵騎兵也損失過半了,現在看雙方無論是人數還是戰力方麵都是旗鼓相當,王蒙要是一味地想將之前的蠻兵圍殲,恐怕難度很大,弄不好還會撐破自己的肚皮。而將被圍的蠻兵放出包圍圈,憑借蠻兵那點兵力也不至於讓自己陷入被圍的境地。
被圍的蠻兵看見西北側的空隙,果然放棄了夾擊的打算,畢竟他們也知道自己的兵力,奮勇夾擊也隻能是奮力一搏,很有可能是飛蛾撲火,因為王蒙已經調轉了陣型,所以他們也轉頭向力量薄弱的西北方向衝了過去。
王蒙這邊壓力驟減,便增撥一隊騎兵支援典韋,自己率領騎兵緊追從包圍圈竄出去的二百多蠻兵,王蒙是不想讓這對騎兵掉頭,要是他們掉頭就會對王蒙的軍隊形成一個東西夾擊的態勢,隻有咬住他們才是最好的辦法。
王蒙還是占據優勢,典韋頂住了蠻兵的衝擊,而王蒙這邊又緊追不舍,蠻兵現在最好的辦法就是分頭撤兵,要不然等王蒙殲滅這小股蠻兵的話,調轉馬頭恐怕後來的蠻兵也很難再逃出去了。
可戰場形勢往往變化迅速,還沒等王蒙這邊圍殲小股蠻兵,西南方向藍天與綠草相交的地方又黑壓壓地出現了一隊騎兵,王蒙心中打鼓,現在如果再抽調一部分力量去迎擊,恐怕眼前的局勢都很難維持住了。
看著架勢不少於五百騎兵,恐怕王蒙的優勢會蕩然無存,甚至有破軍身死,全軍覆沒的危險,怪不得蠻兵雖少,卻極難剿滅,現在看來這樣的敵人果然是最難對付的。
王蒙減緩了追擊的速度,留著勢頭準備對付來犯之敵,西南麵的軍隊越來越近,王蒙心中不斷想著應對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