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一三九八年六月二十四日,七十一歲的朱元璋駕崩,葬於孝陵,諡號“聖神文武欽明應運俊德成功統天大孝高皇帝”,廟號“太祖”。朱元璋駕崩後,因長子朱標(懿文太子)已先他而去,由朱標的兒子朱允炆即位,大赦天下,史稱“明惠帝”,以明年為建文元年。
朱允炆有個恩師叫黃子澄。黃子澄是太常寺卿,他和兵部尚書齊泰擔憂藩王效仿漢代“七國之亂”,因此,為了鞏固國家政權,1399年六月,在他們獻策下,便實行“削藩”以加強中央集權製度。自此,建文帝相繼廢除了齊王朱榑、岷王朱楩、周王朱榑、代王朱桂,並把他們拘禁了起來,湘王朱柏被逼無奈自殺身亡。當這項工作進行時,有的藩王蠢蠢欲動準備造反,影響最大的當數雄踞北平的燕王朱棣,他要呐喊他要鬥爭他要造反,決不能讓自己坐以待斃。
與此同時,燕王朱棣手下的精銳護衛被朝廷抽調,交給了大夫宋忠領兵前往開平守衛邊關。不僅如此,北平左右兩衛與永清左右兩衛將士,被抽調到了彰德與順德。建文帝還派遣大夫張昺擔任北平布政使,大夫謝貴擔任北平都指揮使,負責調查燕王是否有貳心。
此時,羽翼未豐的朱棣為了避重就輕,便賣傻裝瘋,建文帝卻沒有掉以輕心,而是把燕王朱棣的手下軍官於諒與周鐸被逮走斬殺。謝貴與張昺並不罷手,繼續搞動作,指姓點名要擒拿燕王府的一些官吏與幕僚。朱棣一看,情知不妙,假癡不癲也沒有瞞天過海地蒙蔽住朝廷。倒不了葫蘆灑不出油,與其坐以待斃,倒不如反了算了。
1399年盛夏,燕王朱棣以給謝貴與張昺戴高帽的手段,將二者騙進府裏進行斬殺。而後,朱棣立刻帶領八百名勇士一鼓作氣攻下了北平九個城門。隨後他上疏朝廷,要求誅殺“奸臣”黃子澄、齊泰,同時他招賢納士,培植自己的黨羽,向天下打出“靖難”的口號,就是說當朝皇帝身邊有小人有壞人,他要“清君側”。
燕王部隊相繼攻克薊州、懷來、永平等地區,建文帝一見燕王這些舉措,這不是明著與朝廷對著幹嗎?這還了得,真是欲蓋彌彰。
燕王朱棣起兵北平以來,建文帝就把重任放在老將耿炳文的肩上。此時,耿炳文領兵三十萬火速前去剿滅,他善於防守,曾經多次與張士誠交戰而穩居上風。因此,燕王朱棣要想突破滹沱河就必須經過耿炳文這道關,由於燕王幾次尋機作戰,都被足智多謀的耿帥所識破,燕王沒有撈到半點實惠。
主帥耿炳文是昔日明太祖朱元璋的一員大將,他善於謀定而後動,不打無把握之仗。這次建文帝派他坐鎮真定府,如同定海神針。麵對燕王起兵造反,他深思熟慮之後,便把戰術放在持久戰這一策略上,隻待對手兵疲馬倦之際,一舉殲滅來犯之敵。燕王幾次叫陣,均不奏效。隻見真定府城門緊閉,吊橋高升,以時間換取消滅燕王。
造反派與保皇派幾個迴合下來,保皇派副都督吳傑、平安多次尋找戰機給燕王以重創,致使燕王在掃北的道路上障礙重重。發了瘋的燕王,看到的是眾誌成城的官兵,他們視燕王為賊寇。
燕王一看此計不成又生一計。他知道來硬的動武的不行,便來軟的,以政治謀略進行打擊。於是就派心腹之人實施“離間計”:說耿炳文膽子小,不敢出戰,燕軍主要怕的是大將軍李景龍。
以文攻取果然奏效,耳朵根子軟的建文帝采用了小人讒言,便撤銷主帥耿炳文,換上了與燕王是姑表親的李景隆,坐鎮真定。
由於主帥李景隆從中作梗,致使戰機貽誤。槁城各地的老百姓也堅定地站在了建文帝的一邊,他們的呐喊聲,讓燕王不寒而栗。可燕王並不是等閑之輩,他率領的軍隊打到那裏就從那裏征兵拉壯丁,那些被征入伍的士兵為了活命而含淚上的戰場。
建文帝則是個文人,具有仁慈,麵對叔父的反叛,還施以憐憫,下令征戰時不要弄死叔父朱棣要活捉,由於有了這樣的口諭,他的手下誰敢違抗,隻好服從。
可是,要想活捉燕王朱棣,就好像逃脫樊籠的斑斕猛虎,且不叫受傷,便把這隻猛虎馴服,那可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燕王打仗常常一馬當先衝鋒陷陣,讓官兵感到不好征服。但不管怎麽樣,燕王在將場上如何馳騁如何廝殺,總感覺那些官兵就仿佛那一片片的青紗帳,就是讓你燕王隨便刈割,使死你,也到不了南京城。
李景隆是個膏粱子弟,好大喜功。同年十月,燕王朱棣前往大寧收編寧王部屬以加強自身隊伍建設,李景隆獲悉後,決定給朱棣來個釜底抽薪。當李景隆領兵抵達北平城下時,北平守將燕王長子朱高熾嚴密布控堅守不戰。李景隆兵多將廣,奈何城堅難攻,幾番進攻,均被燕王部隊擊潰。此時,朝廷軍中都督瞿能足智多謀英勇善戰,他帶領兩個兒子率精銳軍幾千名,一舉殺入了張掖門,氣勢如虹。李景隆見狀,怕瞿能捷足先登搶得頭功,遂指派手下阻止他繼續進攻,並警告他:要等大部隊趕到然後發起總攻。如此一來,燕軍得以喘息的機會,他們連夜用水澆灌北平城牆,一個晚上,天寒結冰,朝廷軍隊因此而無法攀城進攻。斯時,燕王朱棣征兵迴師與李景隆部進行了一場遭遇戰,占據天時地利人和的燕軍,前後夾擊著朝廷軍隊,此番大決戰,燕軍獲勝。
士大夫黃子澄將這次朝廷出擊燕軍失利進行掩蓋,建文帝卻蒙在鼓裏,竟然賞賜李景隆為太子太師。建文二年(1400年)四月,李景隆與安陸侯吳傑、武定侯郭英等將帥領兵六十萬北上征剿燕王。到達了白溝河,都督平安率精兵數萬作為先鋒部隊繼續向前推進。
燕王朱棣也不能眼巴巴讓保皇派把自己消滅,於是,他整備了二十萬兵馬,誓師從北平出發南下迎敵。十六日,燕軍抵達武清。這時保皇派李景隆率領的官兵已到河間府,吳傑部越過保定,兩支部隊擬於白溝河會師。
朱棣命令燕軍繼續向南推進,趕到固安屯紮。二十日,朱棣率部西渡拒馬河。春寒料峭,即使到了暮春,天氣變化也是捉摸不定。這日,天氣熱得出奇,將士們一路風塵仆仆汗流浹背。朱棣見狀便讓部隊就地休整,並派出偵察兵前去偵探敵情。
當夜,大風驟起,滾滾黑雲加持著鼓雷子閃電,耀武揚威肆意發泄,頃刻間劈裏啪啦的聲響連成了一片,暴雨疾風毫無顧忌地發作起來,震耳欲聾,令人發聵。不多時,驚悸的人看見雨水注滿壕溝,溢出的大水漫灌營帳,朱棣所在的中軍大帳,說話間積水漫過了臥榻,他吩咐手下再往上摞架一張床,就這樣,坐以待旦。天明之際,抬眼觀望,大水淹沒了平疇良田,白茫茫一片,指向誰邊?此時的幽燕之地,竟然成了湖泊之邦。水上漂浮著各種屍體:豬呀,貓呀、雞呀以及人的死屍數不勝數觸目驚心。
大水退去,土道上不再泥濘之後。朱棣見時機已到,為了能夠順利渡過白溝河,便吩咐炮手猛力向官軍展開轟擊,接著命令手下大將張玉率領五千騎兵強渡白溝河,佯裝進攻官軍。自己則率領大軍一馬當先向官軍掩殺過來。
武定侯郭英見燕軍首先討伐,就急忙對主帥李景隆說道:“李帥,燕軍進攻開始了,這東南方向肯定是敵人的主力,不如將我方兵力分開迎敵。看敵人渡河過半時,然後發動總攻擊。”
主帥李景隆啟眯(俚語?輕視或冷笑)道:“不用發慌,這是朱棣慣用的聲東擊西之術,絕不是主力部隊,讓敵人渡河,我方隻管按兵不動。”
張玉發起的主攻竟然沒有官軍進行阻擊。朱棣見狀,便率領主力部隊從西北方向搶渡白溝河。他一再告誡手下,必須提高警惕,防止官軍在他們渡河過程中發動攻擊。朱棣的十萬大軍安穩過河後,也沒有遭受到官軍的任何阻攔,他長長地鬆了一口氣,便對手下將士吩咐道:“如此看來,官軍是列陣作戰,看來李景隆真是個大草包,光會紙上談兵,與他父親李忠的軍事才能有天壤之別。”
燕王朱棣話音剛落,猛聽得轟隆一聲炮響,接著對麵土岡上伏兵盡起,官軍大將平安一馬當先向燕軍追殺過來,緊隨其後是旗幡獵獵下的幾萬精銳騎兵。平安頭盔上的紅纓就像跳躍的火炬,他揮舞大刀高聲斷喝:“朱棣老兒,你個逆臣賊子,我是奉詔擒殺你來了。”原來,自從朱棣發難以來,建文帝便囑托部將征剿燕軍時,要活捉四叔,不得違抗。
兵不厭詐,朱棣深諳此道,故而他對李景隆打埋伏並不驚慌,他看平安威風凜凜掩殺過來,遂大聲迴應道:“平安,你個豎子,想當年本王為國征戰時,你不過是個無名之輩,現如今竟如此猖狂,絲毫不把本王放在眼裏。好好好!有本事你衝本王來,看看誰摘誰的人頭。”言罷,打馬迎戰。
這時,朱棣部將華成拍馬先出,並說道:“大王休息,殺雞焉用宰牛刀,末將便可戰勝。”說完,挺一杆長戈刺向平安。
大將軍平安在猛衝中勒住戰馬,並閃在一旁,華成趕忙停馬也未成功,便直衝前去。平安見狀,在他背後手起刀落,斬成兩段。朱棣一看部將華成還沒有比劃就一命嗚唿,他皺了一下眉頭,剛要拍馬迎戰,其身邊大將柴玉捷足先登。柴玉怒火中燒手掄長槍迎戰,與平安廝殺的難解難分不分上下。這時平安撥馬退迴,柴玉認為對手不支想要逃跑,便緊追不舍。突然間,平安一個臥馬迴刀,柴玉猝不及防被對手砍斷戰馬雙腿。柴玉收身不住跌落馬下,平安趁對方還未爬起便上前一刀,致使柴玉身首異處。
燕王見自己連損二將,頓感銳氣不足。平安卻是乘勝追擊,揮舞著明晃晃的大刀,高聲斷喝:“朱棣老兒,快快受降,免受皮肉之苦。”官軍追殺也是氣貫長虹。
燕王並不認慫,怒目圓睜,高聲道:“好小子,平安,老子不好好教訓教訓你,你不知道馬王爺頭上長著三隻眼。”言畢,便要出馬對陣平安。他的一個手下名叫華聚,是華成的哥哥,也是一位千總,弟弟被平安殺死,早已讓他出離憤怒了,他怒吼道:“王爺不要動手,末將定為弟弟報仇雪恨。”與此同時,有一個牙將名叫狗兒也是咬牙切齒,非要替朱棣上陣擺平眼前這個對手。
二人齊頭並進,殺進官軍陣營。果然,一上來便幹淨利索殺掉幾個官軍。狗兒與平安越戰越勇,平安竭力拚殺終因不支左臂受傷,華聚看準空檔一刀砍向了平安的戰馬。雙方軍隊廝殺在一起,朱棣首當其衝殺向官軍。一番決戰,官軍的戰鬥堡壘被擊潰。
朱棣一看戰局發生扭轉,便對張玉說:“張將軍,你在中軍居中指揮,本王率領一支兵馬去攻打官軍大營。”
將軍張玉力勸燕王:“王爺這樣做對你來說太危險了,隨時都會發生意外。萬是有個閃失,便全軍無主呀!”
朱棣瞪大眼睛,鏗鏘有力道:“幾番作戰,本王發現官軍不對我放一槍一箭,看來朝廷是要活的朱棣!”言罷,便領兵向官軍大營直衝過去。
此時李景隆居高臨下觀敵了陣,一開戰平安奪得先機,接著彼此不相上下。他欣喜不已,遂派遣吳傑領兵從燕軍身後包抄過去,掐指算來人馬早已趕到。然而,朱棣率部猶如猛虎似的疾速殺將過來。郭英見狀要求出戰:“李帥,讓末將率領一支人馬迎戰,定讓朱棣一敗塗地。”
麵對不利因素,李景隆下定決心,便吩咐郭英:“郭將軍,有句話說得好,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你看逆臣朱棣衝在最前麵,那就用亂箭擊斃之。”郭英反駁道:“李帥,我們出征前,皇上有旨,隻要活燕王。如果燕王被射殺,我們怎麽向皇上交差?”
李景隆把丞相齊泰寫來的信拿給郭英看,並囑咐道:“有了丞相的信,我們什麽也就不怕了,將軍在外,軍命有所不受,本帥現在命你率領一千名弓箭手,對準燕王亂箭齊射。”郭英聽聞後,不禁目瞪口呆,無奈隻好領命而去。
元帥李景隆一聲令下,密集的飛箭射向燕軍。隻見燕軍人馬紛紛倒地,傷亡者不計其數。一支帶響的飛箭從燕王耳邊穿過,削去耳輪一角,鮮血淋漓。朱棣坐騎因中箭而臥地不起。都督房寬見狀,迅即給燕王牽來一匹戰馬,並請燕王馬上迴避,處境危急:“王爺,你不能再這樣了,對我們極為不利,不如撤迴去再作打算。”
朱棣順手摸了一下受傷的耳朵,看著手上沾滿了鮮血,遂下令所有將士打道迴府。
朱允炆有個恩師叫黃子澄。黃子澄是太常寺卿,他和兵部尚書齊泰擔憂藩王效仿漢代“七國之亂”,因此,為了鞏固國家政權,1399年六月,在他們獻策下,便實行“削藩”以加強中央集權製度。自此,建文帝相繼廢除了齊王朱榑、岷王朱楩、周王朱榑、代王朱桂,並把他們拘禁了起來,湘王朱柏被逼無奈自殺身亡。當這項工作進行時,有的藩王蠢蠢欲動準備造反,影響最大的當數雄踞北平的燕王朱棣,他要呐喊他要鬥爭他要造反,決不能讓自己坐以待斃。
與此同時,燕王朱棣手下的精銳護衛被朝廷抽調,交給了大夫宋忠領兵前往開平守衛邊關。不僅如此,北平左右兩衛與永清左右兩衛將士,被抽調到了彰德與順德。建文帝還派遣大夫張昺擔任北平布政使,大夫謝貴擔任北平都指揮使,負責調查燕王是否有貳心。
此時,羽翼未豐的朱棣為了避重就輕,便賣傻裝瘋,建文帝卻沒有掉以輕心,而是把燕王朱棣的手下軍官於諒與周鐸被逮走斬殺。謝貴與張昺並不罷手,繼續搞動作,指姓點名要擒拿燕王府的一些官吏與幕僚。朱棣一看,情知不妙,假癡不癲也沒有瞞天過海地蒙蔽住朝廷。倒不了葫蘆灑不出油,與其坐以待斃,倒不如反了算了。
1399年盛夏,燕王朱棣以給謝貴與張昺戴高帽的手段,將二者騙進府裏進行斬殺。而後,朱棣立刻帶領八百名勇士一鼓作氣攻下了北平九個城門。隨後他上疏朝廷,要求誅殺“奸臣”黃子澄、齊泰,同時他招賢納士,培植自己的黨羽,向天下打出“靖難”的口號,就是說當朝皇帝身邊有小人有壞人,他要“清君側”。
燕王部隊相繼攻克薊州、懷來、永平等地區,建文帝一見燕王這些舉措,這不是明著與朝廷對著幹嗎?這還了得,真是欲蓋彌彰。
燕王朱棣起兵北平以來,建文帝就把重任放在老將耿炳文的肩上。此時,耿炳文領兵三十萬火速前去剿滅,他善於防守,曾經多次與張士誠交戰而穩居上風。因此,燕王朱棣要想突破滹沱河就必須經過耿炳文這道關,由於燕王幾次尋機作戰,都被足智多謀的耿帥所識破,燕王沒有撈到半點實惠。
主帥耿炳文是昔日明太祖朱元璋的一員大將,他善於謀定而後動,不打無把握之仗。這次建文帝派他坐鎮真定府,如同定海神針。麵對燕王起兵造反,他深思熟慮之後,便把戰術放在持久戰這一策略上,隻待對手兵疲馬倦之際,一舉殲滅來犯之敵。燕王幾次叫陣,均不奏效。隻見真定府城門緊閉,吊橋高升,以時間換取消滅燕王。
造反派與保皇派幾個迴合下來,保皇派副都督吳傑、平安多次尋找戰機給燕王以重創,致使燕王在掃北的道路上障礙重重。發了瘋的燕王,看到的是眾誌成城的官兵,他們視燕王為賊寇。
燕王一看此計不成又生一計。他知道來硬的動武的不行,便來軟的,以政治謀略進行打擊。於是就派心腹之人實施“離間計”:說耿炳文膽子小,不敢出戰,燕軍主要怕的是大將軍李景龍。
以文攻取果然奏效,耳朵根子軟的建文帝采用了小人讒言,便撤銷主帥耿炳文,換上了與燕王是姑表親的李景隆,坐鎮真定。
由於主帥李景隆從中作梗,致使戰機貽誤。槁城各地的老百姓也堅定地站在了建文帝的一邊,他們的呐喊聲,讓燕王不寒而栗。可燕王並不是等閑之輩,他率領的軍隊打到那裏就從那裏征兵拉壯丁,那些被征入伍的士兵為了活命而含淚上的戰場。
建文帝則是個文人,具有仁慈,麵對叔父的反叛,還施以憐憫,下令征戰時不要弄死叔父朱棣要活捉,由於有了這樣的口諭,他的手下誰敢違抗,隻好服從。
可是,要想活捉燕王朱棣,就好像逃脫樊籠的斑斕猛虎,且不叫受傷,便把這隻猛虎馴服,那可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燕王打仗常常一馬當先衝鋒陷陣,讓官兵感到不好征服。但不管怎麽樣,燕王在將場上如何馳騁如何廝殺,總感覺那些官兵就仿佛那一片片的青紗帳,就是讓你燕王隨便刈割,使死你,也到不了南京城。
李景隆是個膏粱子弟,好大喜功。同年十月,燕王朱棣前往大寧收編寧王部屬以加強自身隊伍建設,李景隆獲悉後,決定給朱棣來個釜底抽薪。當李景隆領兵抵達北平城下時,北平守將燕王長子朱高熾嚴密布控堅守不戰。李景隆兵多將廣,奈何城堅難攻,幾番進攻,均被燕王部隊擊潰。此時,朝廷軍中都督瞿能足智多謀英勇善戰,他帶領兩個兒子率精銳軍幾千名,一舉殺入了張掖門,氣勢如虹。李景隆見狀,怕瞿能捷足先登搶得頭功,遂指派手下阻止他繼續進攻,並警告他:要等大部隊趕到然後發起總攻。如此一來,燕軍得以喘息的機會,他們連夜用水澆灌北平城牆,一個晚上,天寒結冰,朝廷軍隊因此而無法攀城進攻。斯時,燕王朱棣征兵迴師與李景隆部進行了一場遭遇戰,占據天時地利人和的燕軍,前後夾擊著朝廷軍隊,此番大決戰,燕軍獲勝。
士大夫黃子澄將這次朝廷出擊燕軍失利進行掩蓋,建文帝卻蒙在鼓裏,竟然賞賜李景隆為太子太師。建文二年(1400年)四月,李景隆與安陸侯吳傑、武定侯郭英等將帥領兵六十萬北上征剿燕王。到達了白溝河,都督平安率精兵數萬作為先鋒部隊繼續向前推進。
燕王朱棣也不能眼巴巴讓保皇派把自己消滅,於是,他整備了二十萬兵馬,誓師從北平出發南下迎敵。十六日,燕軍抵達武清。這時保皇派李景隆率領的官兵已到河間府,吳傑部越過保定,兩支部隊擬於白溝河會師。
朱棣命令燕軍繼續向南推進,趕到固安屯紮。二十日,朱棣率部西渡拒馬河。春寒料峭,即使到了暮春,天氣變化也是捉摸不定。這日,天氣熱得出奇,將士們一路風塵仆仆汗流浹背。朱棣見狀便讓部隊就地休整,並派出偵察兵前去偵探敵情。
當夜,大風驟起,滾滾黑雲加持著鼓雷子閃電,耀武揚威肆意發泄,頃刻間劈裏啪啦的聲響連成了一片,暴雨疾風毫無顧忌地發作起來,震耳欲聾,令人發聵。不多時,驚悸的人看見雨水注滿壕溝,溢出的大水漫灌營帳,朱棣所在的中軍大帳,說話間積水漫過了臥榻,他吩咐手下再往上摞架一張床,就這樣,坐以待旦。天明之際,抬眼觀望,大水淹沒了平疇良田,白茫茫一片,指向誰邊?此時的幽燕之地,竟然成了湖泊之邦。水上漂浮著各種屍體:豬呀,貓呀、雞呀以及人的死屍數不勝數觸目驚心。
大水退去,土道上不再泥濘之後。朱棣見時機已到,為了能夠順利渡過白溝河,便吩咐炮手猛力向官軍展開轟擊,接著命令手下大將張玉率領五千騎兵強渡白溝河,佯裝進攻官軍。自己則率領大軍一馬當先向官軍掩殺過來。
武定侯郭英見燕軍首先討伐,就急忙對主帥李景隆說道:“李帥,燕軍進攻開始了,這東南方向肯定是敵人的主力,不如將我方兵力分開迎敵。看敵人渡河過半時,然後發動總攻擊。”
主帥李景隆啟眯(俚語?輕視或冷笑)道:“不用發慌,這是朱棣慣用的聲東擊西之術,絕不是主力部隊,讓敵人渡河,我方隻管按兵不動。”
張玉發起的主攻竟然沒有官軍進行阻擊。朱棣見狀,便率領主力部隊從西北方向搶渡白溝河。他一再告誡手下,必須提高警惕,防止官軍在他們渡河過程中發動攻擊。朱棣的十萬大軍安穩過河後,也沒有遭受到官軍的任何阻攔,他長長地鬆了一口氣,便對手下將士吩咐道:“如此看來,官軍是列陣作戰,看來李景隆真是個大草包,光會紙上談兵,與他父親李忠的軍事才能有天壤之別。”
燕王朱棣話音剛落,猛聽得轟隆一聲炮響,接著對麵土岡上伏兵盡起,官軍大將平安一馬當先向燕軍追殺過來,緊隨其後是旗幡獵獵下的幾萬精銳騎兵。平安頭盔上的紅纓就像跳躍的火炬,他揮舞大刀高聲斷喝:“朱棣老兒,你個逆臣賊子,我是奉詔擒殺你來了。”原來,自從朱棣發難以來,建文帝便囑托部將征剿燕軍時,要活捉四叔,不得違抗。
兵不厭詐,朱棣深諳此道,故而他對李景隆打埋伏並不驚慌,他看平安威風凜凜掩殺過來,遂大聲迴應道:“平安,你個豎子,想當年本王為國征戰時,你不過是個無名之輩,現如今竟如此猖狂,絲毫不把本王放在眼裏。好好好!有本事你衝本王來,看看誰摘誰的人頭。”言罷,打馬迎戰。
這時,朱棣部將華成拍馬先出,並說道:“大王休息,殺雞焉用宰牛刀,末將便可戰勝。”說完,挺一杆長戈刺向平安。
大將軍平安在猛衝中勒住戰馬,並閃在一旁,華成趕忙停馬也未成功,便直衝前去。平安見狀,在他背後手起刀落,斬成兩段。朱棣一看部將華成還沒有比劃就一命嗚唿,他皺了一下眉頭,剛要拍馬迎戰,其身邊大將柴玉捷足先登。柴玉怒火中燒手掄長槍迎戰,與平安廝殺的難解難分不分上下。這時平安撥馬退迴,柴玉認為對手不支想要逃跑,便緊追不舍。突然間,平安一個臥馬迴刀,柴玉猝不及防被對手砍斷戰馬雙腿。柴玉收身不住跌落馬下,平安趁對方還未爬起便上前一刀,致使柴玉身首異處。
燕王見自己連損二將,頓感銳氣不足。平安卻是乘勝追擊,揮舞著明晃晃的大刀,高聲斷喝:“朱棣老兒,快快受降,免受皮肉之苦。”官軍追殺也是氣貫長虹。
燕王並不認慫,怒目圓睜,高聲道:“好小子,平安,老子不好好教訓教訓你,你不知道馬王爺頭上長著三隻眼。”言畢,便要出馬對陣平安。他的一個手下名叫華聚,是華成的哥哥,也是一位千總,弟弟被平安殺死,早已讓他出離憤怒了,他怒吼道:“王爺不要動手,末將定為弟弟報仇雪恨。”與此同時,有一個牙將名叫狗兒也是咬牙切齒,非要替朱棣上陣擺平眼前這個對手。
二人齊頭並進,殺進官軍陣營。果然,一上來便幹淨利索殺掉幾個官軍。狗兒與平安越戰越勇,平安竭力拚殺終因不支左臂受傷,華聚看準空檔一刀砍向了平安的戰馬。雙方軍隊廝殺在一起,朱棣首當其衝殺向官軍。一番決戰,官軍的戰鬥堡壘被擊潰。
朱棣一看戰局發生扭轉,便對張玉說:“張將軍,你在中軍居中指揮,本王率領一支兵馬去攻打官軍大營。”
將軍張玉力勸燕王:“王爺這樣做對你來說太危險了,隨時都會發生意外。萬是有個閃失,便全軍無主呀!”
朱棣瞪大眼睛,鏗鏘有力道:“幾番作戰,本王發現官軍不對我放一槍一箭,看來朝廷是要活的朱棣!”言罷,便領兵向官軍大營直衝過去。
此時李景隆居高臨下觀敵了陣,一開戰平安奪得先機,接著彼此不相上下。他欣喜不已,遂派遣吳傑領兵從燕軍身後包抄過去,掐指算來人馬早已趕到。然而,朱棣率部猶如猛虎似的疾速殺將過來。郭英見狀要求出戰:“李帥,讓末將率領一支人馬迎戰,定讓朱棣一敗塗地。”
麵對不利因素,李景隆下定決心,便吩咐郭英:“郭將軍,有句話說得好,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你看逆臣朱棣衝在最前麵,那就用亂箭擊斃之。”郭英反駁道:“李帥,我們出征前,皇上有旨,隻要活燕王。如果燕王被射殺,我們怎麽向皇上交差?”
李景隆把丞相齊泰寫來的信拿給郭英看,並囑咐道:“有了丞相的信,我們什麽也就不怕了,將軍在外,軍命有所不受,本帥現在命你率領一千名弓箭手,對準燕王亂箭齊射。”郭英聽聞後,不禁目瞪口呆,無奈隻好領命而去。
元帥李景隆一聲令下,密集的飛箭射向燕軍。隻見燕軍人馬紛紛倒地,傷亡者不計其數。一支帶響的飛箭從燕王耳邊穿過,削去耳輪一角,鮮血淋漓。朱棣坐騎因中箭而臥地不起。都督房寬見狀,迅即給燕王牽來一匹戰馬,並請燕王馬上迴避,處境危急:“王爺,你不能再這樣了,對我們極為不利,不如撤迴去再作打算。”
朱棣順手摸了一下受傷的耳朵,看著手上沾滿了鮮血,遂下令所有將士打道迴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