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有所思,夜有所夢。


    侯君集在他老婆麵前露出馬腳。


    憂愁困苦,鬱結於心,並且侯君集雖然貴為當朝宰相,卻並沒有修煉到寵辱不驚的地步,他的心理素質不好。


    無數個夜晚,他輾轉反側,徹夜難眠,甚至夜半之中,他也獨自起床,歎息憤恨不已。


    知夫莫若妻。


    他的妻子大概知道事情起了變化,就向侯君集進諫忠言,雖然她知道以一婦人之身,難以對身居高位的侯君集產生真正的影響。


    但於人於家於國,她也要盡人事,聽天命。


    她以一種莫可奈何的語氣對侯君集說:“公,國之大臣,何為乃爾?必當有故。若有不善之事,辜負國家,宜自歸罪,首領可全。”


    但當時侯君集已經泥足深陷,再難迴頭,況且,他還存有萬一僥幸之思。


    開弓沒有迴頭箭,現在一切都太晚了。


    賀蘭楚石出賣了侯君集,他將所有詳細的過往,全部招供出來。


    他的罪證明晰,被呈送到李世民手上。


    李世民默然無語,這一天終於要來了,可是,這難道是自己內心真正希望的結局


    自己殺兄弟屠弟,現在又要背負誅殺創業大臣的罪名嗎?


    可是,樹欲靜而風不止,侯君集的謀反,於情於理,於國於法,都不能輕恕。


    李世民心中感歎,他親自提審了侯君集。


    君臣相對,百感交集。


    沉默許久,李世民才開口對侯君集說:“我不欲令刀筆吏辱公,故自鞫驗耳。”


    但這與其說是來提審侯君集,不如說是來道別。


    李世民流露出少見的猶豫和懷念心情。


    他對侯君集是真愛,對於這個秦府舊人,玄武門事件中的核心骨幹,即使他在才能上比不上李靖,他也傾注了太多的希望和心血。


    甚至於從中牽線搭橋,讓李靖教他兵法。


    他也讓侯君集享受人臣最大尊榮,十二年多時間,位居帝國最重要的兵部或是吏部尚書職位,也是宰相之位上的常青樹。


    自己問心無愧,但侯君集在政途上一有遲滯,就想著另立門戶,心生二意,著實令人齒冷。


    李世民內心有些猶豫,他嚐試著向群臣求情說:“往者家國未安,(侯)君集實展其力,不忍置之於法。我將乞其性命,公卿其許我乎?”


    但這種騎牆的說法,顯然得不到大臣的支持,或者在李世民詢問大臣的一刻,他心中已經做了決定。


    家是家,國是國,公是公,私是私。


    今日一別,來世再見。


    大臣們聽出了弦外之音,都爭著阻止道:“君集之罪,天地所不容,請誅之以明大法。”


    李世民直視侯君集。


    早知如此,何必當初。


    “與公長訣矣,而今而後,但見遺像耳。”


    實際上,侯君集列為淩煙閣二十四功臣,早已畫像賦詩,以為永念,但李世民自侯君集逝去之後,卻不再登上淩煙閣。


    一生為君不登樓。


    或者,觸景傷情,有心人別有懷抱吧。


    侯君集被問斬,但臨死之時,他依然展出露梟雄本色。


    他容色不改,趕赴刑場,就像赴一場朋友的盛宴。


    他無驚無喜地迴頭對監刑的將軍說:“君集豈反者乎,蹉跌至此!然嚐為將,破滅二國,實有微功。為言於陛下,乞令一子以守祭祀。”


    李世民展現出最後的溫情,侯君集雖然其罪該死,但法外有恩,君王有情,李世民寬恕了他的妻子還有一個孩子,讓他們流配到嶺南。


    相對於侯君集這種權利名望都是當世一等的大魚外,李承乾謀反,還牽涉到一個雖然沒有多大的實權,卻有著足夠名望的人。


    他就是漢王李元昌,是李淵的第七子,是李世民的兄弟。


    這又觸痛了李世民的心病。


    以致於最後在立李治為皇太子時,李世民曾經痛心疾首地認為李元昌的叛亂,讓自己無法釋懷。


    在經過修飾的史書之上,漢王李元昌卷入李承乾叛亂的原因,隻是因為看上了李世民身邊一個善彈瑟琶的美人。


    這可能確有其事,卻絕對不可能是主因。


    李元昌好色可能是真,喜愛美人也不假,但到了他這個級別,美色隻是一種招之即來,揮之即去的,最容易獲取的商品罷了。


    謀反是大逆,是必死之事,並不能用如此膚清的理由去解釋。


    更可能的原因是,即使李世民已成為李唐的皇帝,十幾年之後,但李唐宗室對李世民通過政變上位,甚至掀翻李淵的王座,心有不平,李世民的權威,並沒有在李氏宗族之內,達成共識。


    當然,這也是因為漢王李元昌外放為州官,所作所為,多有犯規犯法,被李世民痛斥過幾次,懷恨在心。


    新仇舊恨,一並計算。


    同時,李元昌又是一個有追求的王爺,他有意和現在的太子,未來的皇帝李承乾打成一片,甚至和李承乾一起胡作非為。


    作為一個有正常政治覺悟的王爺來說,他應該深知當時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的位置之爭,已經是勢不兩立,水為不容。


    但他站隊到了失去李世民之愛的李承乾這邊,事實上,也就是走上了和李世民直接對抗的路線。


    正是因為清楚地知道李元昌的真實心意,李世民也無意在家族之中,再添一筆血債,即使李元昌罪證確鑿,李世民也赦免了他的死罪。


    但大臣們不幹了。


    國有國法,家有家規,何況是以法製天下,政治清明的貞觀之世呢。


    大臣們再一次上書言事:“王者以四海為家,以萬姓為子,公行天下,情無獨親。……(李元昌)天地所不容,人臣之所切齒。”


    李元昌終於被賜死於家。


    謀反這是大逆不道的死罪,李承乾本人卻隻是被廢黜。


    情勢似乎對李泰來說,是完全的利好。


    李承乾被廢,他是皇太子的最佳人選,或者說,李承乾在位時,他也是皇太子之位的最有力爭奪者。


    李世民也是這樣想的。


    他準備扶正魏王李泰。


    但太子之位,國之重器,魏王李泰雖然得到李世民,還有宰相岑文本以及劉洎的支持,似乎占據完全的優勢,但他並不是唯一的人選。


    敢和李世民掰手腕的人,當世之時,貞觀後期,隻有一個人,他叫長孫無忌。


    長孫無忌堅持要立晉王李治為皇太子。


    晉王李治是李世民的第九子,但他卻是嫡子,生母是長孫皇後。


    李治並無大才,也無能名,在曆史上,以仁孝見聞,這已是沒有突出優點和特點之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為人子,為人臣基本的道德準則。


    李治充其量,隻是個庸人而已。


    李世民深知這一點,並且認為李治生性懦弱,最多不過中人之資。


    李世民本人是當世英雄,天下無敵的統帥,這種人,隻會英雄惜英雄,因而,李世民雖然於李治有父子之親,卻並沒有欣賞之情。


    本來,李治並沒有在李世民的考察範圍之內。


    但李治有一個好舅舅,他叫長孫無忌。


    雖然魏王李泰也是長孫皇後的兒子,長孫無忌也是他的舅舅,但其中有著巨大的差別。


    當日,李承乾是法定的皇太子,而魏王李泰有奪嫡之心,但這並不是一個名正言順的事情,李泰隻能暗中拉籠朝臣,而位居人臣巔峰的長孫無忌,卻天然地被排除於外。


    這是可以理解的。


    一是當時李世民並未明確表態,如果貿然拉籠長孫無忌,如果被其告發,可能事情還沒開始,就已經結束了。


    風險太高而不取。


    二是長孫無忌已是功高不賞,魏王李泰沒有可以拿得出手的條件或者資源,去和長孫無忌做交換。


    這種背地裏的陰謀詭計,決定了李泰的奪嫡人選很受限製,他隻能招攬第二階梯的人才。


    至少,長孫無忌並不是一個適合的人選,也無法進入他的核心圈子。


    在情勢逐漸明朗時,魏王李泰發現了一個非常尷尬的問題,他所有的成敗,都隻能取決於李世民的喜好。


    而他的核心團隊,也隻能以李世民的團隊為主。


    李世民才是決定他命運的唯一人選,比如岑文本,比如劉洎,這並不是魏王李泰對他們有恩,而是李世民需要他們支持李泰。


    但這種支持,並非是他們本心的捆綁式支持,也可能隨著條件的變化,比如李世民的態度,轉而去支持別人


    李泰隻有李世民一張牌,李泰為了達到目的,甚至隻能劍走偏鋒。


    為了贏得李世民的最終支持和確認,李泰做足了功夫。


    在李承乾剛剛被廢的那段時間,他天天進宮,陪在李世民的身邊,寸步不離左右,並且,他還對李世民做出一個出乎人情的許諾。


    他聲情並茂,聲淚俱下地對李世民說:“臣今日始得為陛下子,乃更生之日也。臣(李泰)有一子,臣死之日,當為陛下殺之,傳位晉王(李治)”。


    李世民聽到此話,既憐又惜更是感動,當麵許諾要把皇太子之位傳給他。


    李泰成功拿下了李世民,他做到了自己所能做的最好。


    但李泰的努力,被長孫無忌的死黨褚遂良,借力打力,讓李泰的話,成為圈住他自己的圈套。


    褚遂良冷靜而理性地說出李泰所言,邏輯和情理上的錯誤:“陛下失言。伏願審思,無令錯誤也。安有陛下百年之後,魏王(李泰)執權為天下之主,而肯殺其愛子,傳國於晉王(李治)者乎?”


    這當然隻是一種自欺欺人的許諾。


    然後,褚遂良再一次提出了李世民最關心,也是擊垮他內心深處的一點。


    “陛下今日既立魏王(李泰),伏願陛下安置晉王,始得安全耳。”


    兄弟相殘,是李世民一生,最大的逆鱗,也是他心中最大的痛事和恨事。


    李世民想起了平生的恨事,自己雖然功比天高,但有些事情,已經永遠無法迴頭了。


    難道讓當日的悲劇,再一次在自己兒子身上上演,千秋萬載之後,後世如何看待他李世民?


    李世民流著淚,痛心疾首地說:“我不能。”


    這次的談話,已經讓命運的天平,傾向於晉王李治。


    魏王李泰還有一個天然的和致命的弱點。


    那就是在李世民的核心權力圈中,沒有絕對的支持者,但是,卻有一個絕對的反對者,他就是長孫無忌。


    長孫無忌在李世民一朝,已是炙手可熱,權傾天下的實權人物。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隋唐天字七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流雲舞天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流雲舞天風並收藏隋唐天字七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