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勝的非常僥幸。
東宮的力量,背後也是李淵正統的力量,不管是直接的軍事力量,還是在朝廷的政治力量,都不是他正麵所能對抗的。
他唯一的優勢,就是突襲斬首李建成。
既成事實之下,群龍無首,各種力量需要重新站隊和謀劃身及家族的未來。
但李建成手下的長林兵,依然展示了強悍的戰鬥力以及士為知己者死的勇氣。
玄武門的殺戮,第一時間傳到了東宮。
車騎將軍馮立聽到建成之死,以一種視死如歸的絕決說:“豈有生受其恩而死逃其難乎!”
於是,他和薛萬徹等人盡起東宮、齊府二千多精銳之士,殺奔玄武門。
當時戰局混亂,情況不明,誰也不知為什麽戰鬥,又為什麽去戰鬥。
但隻要戰鬥一開始,就是血淋淋的你死我活,當看到身邊的戰友們倒下的一刻,戰鬥的原因已經不重要,隻剩下唯一的目的,擊敗敵人,讓自己活下來。
在絕對優勢兵力麵前,壓力來到了李世民一方。
而守備宮城、皇城的軍隊,有些是來不及反應,有些是不明情況,不知如何反應,而有些軍隊,似乎保持了一種按兵不動和兩不相幫的狀態。
李世民一方隻能采取守勢,張公謹獨自率人關閉玄武門,孤軍奮戰。
這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他隔開了滿腔怒火之下的東宮和齊王府的軍隊,他們無法進入增援,隻能在城牆之外耀武揚威。
固守玄武門,是上上大計。
但也有人不信邪,想主動出擊,以成功立業。
玄武門的守門將軍敬君弘就想出出風頭。
但他手下親信看到城牆之下,戰意盎然的長林兵,心中頗有不安,苦口婆心勸他說:“事未可知,且徐觀變,俟兵集,成列而戰,未晚也。”
敬君弘一意爭先,他覺得這是自己建功立業的機會,於是,他和呂世衡大唿小叫著衝向馮立。
馮立滿肚子冤屈鬱悶正無法發渲,有不識相的送上門來,他自然笑納。
敬君弘二人,當場戰死。
馮立迴頭對著部下昂首傲然說:“亦可以少報太子矣。”
薛萬徹更是個狠人。
他也想來個斬首行動,準備以牙還牙,帶兵直攻秦王府。
他知道李世民的家眷和一些重要的謀士,還有造反的證據,都在府內,隻要攻下秦王府,他們也許還有一線生機,還有反敗為勝的可能。
這一招釜底抽薪之計,正中李世民的軟肋,以秦王府現在的防備力量,是沒有可能抵擋住薛萬徹的全力進攻。
如果秦府失陷,他的命脈會掌握在別人手中,這次事變的終極目標就無法達到,他們即使已經斬殺了李建成和李元吉,也將功虧一簣。
毫無疑問,事變最終極目標是李淵,也是皇帝大位。
隻能前進,後退必死。
但李世民手上握有一張王牌。
現在東宮和齊王府的人,之所以還有鬥誌,是因為他們還存有希望,希望他們的主子還在,他們就有東山再起的一天。
但李世民知道,他們的希望早已破滅。
他拿出早就準備好的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頭顱,讓尉遲敬德馳馬而出,向他們宣示,現在的局勢由李世民掌控。
東宮和齊王府的武士們認出了尉遲敬德手上的頭顱,他們知道,一切都已經太晚了。
他們已經輸了,並且非常徹底。
如果主人已死,那所有的戰鬥,就沒有任何意義。
戰士們再無鬥誌,他們一哄而散,李世民僅用二顆頭顱,就解除了外部最嚴重的威脅。
但斬殺李建成隻是階段性目標,隻是清除自己的最大競爭對手,但他最終需要麵對李淵。
李淵才是真正的終極目標。
他們都是李淵的親生兒子,現在李世民殺掉自己的親兄弟,如果讓李淵繼續呆在皇帝的位置上,對於他本人和他的部下,是絕對的隱患。
李世民並沒有忘記那一長串的名字,李密、王世充、竇建德、蕭銑還有杜伏威等等,這些梟雄,即使歸降了李淵,也全部沒有得到善終。
這次的流血衝突,如果不能掌握全部的政權,以他對李淵的了解,即使自己可能沒事,但他的部下,一定難逃李淵殘酷而血腥的清洗。
他們在製定計劃時,早就將所有的步驟和後果想清楚了。
不成功,便成仁。
趁熱打鐵,他們必須趕時間,說服和控製住李淵,才能掌握所有的局勢。
這都早已經被計劃了無數遍。
李淵對這一切渾然不知。
事變之時,他正在和幾個心腹大臣,在海池之上泛舟散心。
他這幾個兒子真不省心,明爭暗鬥不說,現在竟然鬧出宮闈醜聞,自己也被牽涉其中。
他打定主意,必須借此事件,為他們兄弟之爭作一個了斷。
但他等來了尉遲敬德。
那個像天神一般,全副武裝,披甲持矛,不宣自來,直闖駕前的尉遲敬德。
這是誅族之罪,一定有大事情發生。
李淵大吃一驚,他當然知道事出反常必有妖,慌張地問道:“今日作亂是誰?卿來此何也?”
尉遲敬德既不驚慌,也不害怕,他不卑不亢地迴答道:“秦王以太子、齊王作亂,舉兵誅之,恐陛下驚動,遣臣來宿衛。”
李淵一行這才明白了事情的原委。
竟然落到了兄弟相殘相殺的局麵。
他心中百感交集,五味雜陣,扭頭對著裴寂等人說道:“不圖今日乃見此事,當如之何?”
他們都明白李世民又來了一出楊廣殺兄屠弟的戲。
但楊廣當年,還背負了另一個罵名,那就是殺父,隻是不知今日的李世民,他是不是也想做楊廣?
作為李淵鐵杆,甚至已是半個家人的裴寂,心中的震驚和痛惜,和此刻的李淵心心相通。
他完全無法說出一句話來,也不願意說出自己的意見。
但急勢之下,終歸需要立即有個態度。
這種君臣父子想殘,生死攸關的大事,隻能由感情次一級的蕭瑀和陳叔達發表意見。
逝者已矣,他們需要收拾殘局。
需要給李世民一個明確的答複和定位,這涉及到此事的定性和走向,因為尉遲敬德鮮亮的鎧甲,比日光還要光芒萬丈。
然後,李世民本人沒有向李淵請罪,這也代表了如果不能讓李世民滿意,事件有可能走向最不可預測的惡劣的極端。
也許,海池之上,會變成另一個屠宰場。
這種壓力,時刻在提醒他們,時間不多了。
他們都是老於政治的千年狐狸,很快就達成了共識。
他們波瀾不驚地對李淵說:“建成、元吉本不預義謀,又無功於天下,疾秦王功高望重,共為奸謀。今秦王已討而誅之,秦王功蓋宇宙,率土歸心,陛下若處以元良,委之國務,無複事矣。”
李淵並不遲疑,他表示同意。
他簡單而幹脆地說:“善!此吾之素心也。”
他們精準地總結出此事的性質,並且提出了善後的方案。
一是建成、元吉是死有餘辜,李世民是替天行道,為國除奸,代父誅逆,不予追究。
二是李淵交出權力,由李世民掌管國家,成為天下之主。
但他們拿捏不準李世民的心意,對於最重要的一點,即如何處置李淵,並沒有做出具體的說明。
他們將皮球踢給了李世民。
急務當前,李世民毫不客氣。
他提出了二點,首先是將軍權抓在自己手上,讓李淵下敕,命令諸軍聽從自己的節製。
掌握了軍權,就控製了這個國家的命脈。
然後他讓李淵派出專使裴矩,向東宮和齊王府中的將士解釋事情的原委,讓他們迴歸原位,聽候差遣。
一場武力殺戮,宮廷政變,以李世民的完勝而結束。
但收場還為時過早。
東宮的力量,背後也是李淵正統的力量,不管是直接的軍事力量,還是在朝廷的政治力量,都不是他正麵所能對抗的。
他唯一的優勢,就是突襲斬首李建成。
既成事實之下,群龍無首,各種力量需要重新站隊和謀劃身及家族的未來。
但李建成手下的長林兵,依然展示了強悍的戰鬥力以及士為知己者死的勇氣。
玄武門的殺戮,第一時間傳到了東宮。
車騎將軍馮立聽到建成之死,以一種視死如歸的絕決說:“豈有生受其恩而死逃其難乎!”
於是,他和薛萬徹等人盡起東宮、齊府二千多精銳之士,殺奔玄武門。
當時戰局混亂,情況不明,誰也不知為什麽戰鬥,又為什麽去戰鬥。
但隻要戰鬥一開始,就是血淋淋的你死我活,當看到身邊的戰友們倒下的一刻,戰鬥的原因已經不重要,隻剩下唯一的目的,擊敗敵人,讓自己活下來。
在絕對優勢兵力麵前,壓力來到了李世民一方。
而守備宮城、皇城的軍隊,有些是來不及反應,有些是不明情況,不知如何反應,而有些軍隊,似乎保持了一種按兵不動和兩不相幫的狀態。
李世民一方隻能采取守勢,張公謹獨自率人關閉玄武門,孤軍奮戰。
這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他隔開了滿腔怒火之下的東宮和齊王府的軍隊,他們無法進入增援,隻能在城牆之外耀武揚威。
固守玄武門,是上上大計。
但也有人不信邪,想主動出擊,以成功立業。
玄武門的守門將軍敬君弘就想出出風頭。
但他手下親信看到城牆之下,戰意盎然的長林兵,心中頗有不安,苦口婆心勸他說:“事未可知,且徐觀變,俟兵集,成列而戰,未晚也。”
敬君弘一意爭先,他覺得這是自己建功立業的機會,於是,他和呂世衡大唿小叫著衝向馮立。
馮立滿肚子冤屈鬱悶正無法發渲,有不識相的送上門來,他自然笑納。
敬君弘二人,當場戰死。
馮立迴頭對著部下昂首傲然說:“亦可以少報太子矣。”
薛萬徹更是個狠人。
他也想來個斬首行動,準備以牙還牙,帶兵直攻秦王府。
他知道李世民的家眷和一些重要的謀士,還有造反的證據,都在府內,隻要攻下秦王府,他們也許還有一線生機,還有反敗為勝的可能。
這一招釜底抽薪之計,正中李世民的軟肋,以秦王府現在的防備力量,是沒有可能抵擋住薛萬徹的全力進攻。
如果秦府失陷,他的命脈會掌握在別人手中,這次事變的終極目標就無法達到,他們即使已經斬殺了李建成和李元吉,也將功虧一簣。
毫無疑問,事變最終極目標是李淵,也是皇帝大位。
隻能前進,後退必死。
但李世民手上握有一張王牌。
現在東宮和齊王府的人,之所以還有鬥誌,是因為他們還存有希望,希望他們的主子還在,他們就有東山再起的一天。
但李世民知道,他們的希望早已破滅。
他拿出早就準備好的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頭顱,讓尉遲敬德馳馬而出,向他們宣示,現在的局勢由李世民掌控。
東宮和齊王府的武士們認出了尉遲敬德手上的頭顱,他們知道,一切都已經太晚了。
他們已經輸了,並且非常徹底。
如果主人已死,那所有的戰鬥,就沒有任何意義。
戰士們再無鬥誌,他們一哄而散,李世民僅用二顆頭顱,就解除了外部最嚴重的威脅。
但斬殺李建成隻是階段性目標,隻是清除自己的最大競爭對手,但他最終需要麵對李淵。
李淵才是真正的終極目標。
他們都是李淵的親生兒子,現在李世民殺掉自己的親兄弟,如果讓李淵繼續呆在皇帝的位置上,對於他本人和他的部下,是絕對的隱患。
李世民並沒有忘記那一長串的名字,李密、王世充、竇建德、蕭銑還有杜伏威等等,這些梟雄,即使歸降了李淵,也全部沒有得到善終。
這次的流血衝突,如果不能掌握全部的政權,以他對李淵的了解,即使自己可能沒事,但他的部下,一定難逃李淵殘酷而血腥的清洗。
他們在製定計劃時,早就將所有的步驟和後果想清楚了。
不成功,便成仁。
趁熱打鐵,他們必須趕時間,說服和控製住李淵,才能掌握所有的局勢。
這都早已經被計劃了無數遍。
李淵對這一切渾然不知。
事變之時,他正在和幾個心腹大臣,在海池之上泛舟散心。
他這幾個兒子真不省心,明爭暗鬥不說,現在竟然鬧出宮闈醜聞,自己也被牽涉其中。
他打定主意,必須借此事件,為他們兄弟之爭作一個了斷。
但他等來了尉遲敬德。
那個像天神一般,全副武裝,披甲持矛,不宣自來,直闖駕前的尉遲敬德。
這是誅族之罪,一定有大事情發生。
李淵大吃一驚,他當然知道事出反常必有妖,慌張地問道:“今日作亂是誰?卿來此何也?”
尉遲敬德既不驚慌,也不害怕,他不卑不亢地迴答道:“秦王以太子、齊王作亂,舉兵誅之,恐陛下驚動,遣臣來宿衛。”
李淵一行這才明白了事情的原委。
竟然落到了兄弟相殘相殺的局麵。
他心中百感交集,五味雜陣,扭頭對著裴寂等人說道:“不圖今日乃見此事,當如之何?”
他們都明白李世民又來了一出楊廣殺兄屠弟的戲。
但楊廣當年,還背負了另一個罵名,那就是殺父,隻是不知今日的李世民,他是不是也想做楊廣?
作為李淵鐵杆,甚至已是半個家人的裴寂,心中的震驚和痛惜,和此刻的李淵心心相通。
他完全無法說出一句話來,也不願意說出自己的意見。
但急勢之下,終歸需要立即有個態度。
這種君臣父子想殘,生死攸關的大事,隻能由感情次一級的蕭瑀和陳叔達發表意見。
逝者已矣,他們需要收拾殘局。
需要給李世民一個明確的答複和定位,這涉及到此事的定性和走向,因為尉遲敬德鮮亮的鎧甲,比日光還要光芒萬丈。
然後,李世民本人沒有向李淵請罪,這也代表了如果不能讓李世民滿意,事件有可能走向最不可預測的惡劣的極端。
也許,海池之上,會變成另一個屠宰場。
這種壓力,時刻在提醒他們,時間不多了。
他們都是老於政治的千年狐狸,很快就達成了共識。
他們波瀾不驚地對李淵說:“建成、元吉本不預義謀,又無功於天下,疾秦王功高望重,共為奸謀。今秦王已討而誅之,秦王功蓋宇宙,率土歸心,陛下若處以元良,委之國務,無複事矣。”
李淵並不遲疑,他表示同意。
他簡單而幹脆地說:“善!此吾之素心也。”
他們精準地總結出此事的性質,並且提出了善後的方案。
一是建成、元吉是死有餘辜,李世民是替天行道,為國除奸,代父誅逆,不予追究。
二是李淵交出權力,由李世民掌管國家,成為天下之主。
但他們拿捏不準李世民的心意,對於最重要的一點,即如何處置李淵,並沒有做出具體的說明。
他們將皮球踢給了李世民。
急務當前,李世民毫不客氣。
他提出了二點,首先是將軍權抓在自己手上,讓李淵下敕,命令諸軍聽從自己的節製。
掌握了軍權,就控製了這個國家的命脈。
然後他讓李淵派出專使裴矩,向東宮和齊王府中的將士解釋事情的原委,讓他們迴歸原位,聽候差遣。
一場武力殺戮,宮廷政變,以李世民的完勝而結束。
但收場還為時過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