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並不是一個好消息。


    大將在外,戰事未平,本來不需要這麽快迴長安,這隻有一個解釋,李世民和李淵之間的矛盾,已經公開化了。


    他們的嫌隙,由來已久。


    當河南河北初平之時,李世民曾經無限風光地,率領全盛的唐軍進入長安城。


    滿城盡帶黃金甲,好一場天國的氣象。


    李世民一馬當先,身披黃金戰甲,金光燦燦,耀日生輝。


    他的後麵緊跟著李世績等二十五員大將,鐵騎萬匹,甲士三萬,軍容之盛,近世無匹。


    長城市民以一種絕對的震撼,頂禮膜拜,但更震撼的還有一個人,那就是李淵。


    他雖然貴為李唐的皇帝,但他看到全軍將士在李世民命令之下,令行禁止,龍精虎猛時,他的腦海之中,沒來由地想到了一個問題,這支軍隊當然是不可戰勝,無堅不摧。


    但如果這支軍隊成了自己的對立麵呢?


    李淵在那一刻,想起了楊堅和楊廣,楊廣可是背負上殺父屠兄的惡名,才得以登上帝位。


    那是他的表親,時日未晚,殷鑒不遠。


    他心中警惕,他有一種輕微的失落,眼前的這個兒子,已經脫離自己的羽翼。


    李世民已經長大了。


    李淵曾經發自內心對裴寂說了句:“此兒(李世民)久典兵在外,為書生所教,非複昔日子也。”


    在他一世的好兄弟裴寂麵前,這是他真心流露。


    李世民處於功高不賞之地,李淵為了表彰他的豐功偉績,依然隻能創造出一個曆史上從沒有出現過的官名。


    “天策上將”來獎勵李世民的絕世之功。


    但他的防範之心,疑慮之心,卻越來越重。


    劉黑闥再反,山東複叛,李淵的第一選擇是讓李神通掛帥,而不是選擇戰無不勝的李世民,就是想在李唐內部,培養幾種軍中力量,以製約和平衡李世民的力量。


    事實上,李唐也確實形成了軍中三頭並立的局麵。


    但李神通實在上不了台麵,一敗再敗,一辱再辱,危急關頭,李淵隻能又把李世民拉出來救火。


    現在劉黑闥前腳剛剛失敗,李淵的迴京命令就立即來了。


    打仗雖然需要李世民,但收割勝利果實,卻有無數的人更合適。


    李淵之心,真是深沉若淵,不再可測。


    李世民拍馬趕迴長安,他闡述了徐圓朗的情勢,申請再迴山東。


    山東的形勢其實已經再一次惡化,軍情第一,李淵隻能同意。


    其實即使李淵當時不同意,李世民也始終有再出關的一天,因為,劉黑闥雖敗,但他卻並未死。


    他逃亡突厥,在他們的幫助下,立即又卷土重來了。


    隻是這一次,他不再河北的人心所向,他也再扛不起竇建德的這麵旗幟。


    劉黑闥寄居托庇投靠了突厥人,做為迴報,他成為突厥人的打手和棋子。


    這次卷土重來,他更多的是小打小鬧,在洺水之戰中,他臨陣逃脫,丟下老部下,讓劉黑闥的心態和名譽受到很大的影響,他這次隻是借助突厥的力量,再一次騷擾山東。


    劉黑闥再不能成事,已是明日黃花。


    李世民的目標是徐圓朗。


    但徐圓朗真的太不經打了,在李世民的衝擊下,連戰皆敗,李世民以摧枯拉朽之勢,連下徐圓朗十多個城市,聲震淮水泗水之間。


    李世民看到徐圓朗主力被消滅,知道他再也掀不起浪花,再加上李淵對自己的告誡,他將山東的平叛任務,交給李神通和李世績,再一次班師迴長安。


    李世民確實是李唐的定海神針,他一走,河北又出大事了。


    此消彼長之下,劉黑闥再一次死灰複燃。


    他又一次招集了失散的舊部,這次不再是小打小鬧,而是又重新來了一次。


    河北又翻天了。


    李淵雖然召迴了李世民,但卻聽取了他對於河北的意見。


    河北需要真正能打的人去衝鋒陷陣。


    李淵聽取了李世民的意見,任命李道玄為河北道行軍總管,但是,為了保險起見,他又同時下了一道秘敕給副將史萬寶。


    這引發了悲劇。


    很快,河北就傳來了非常不妙的消息。


    李道玄敗亡。


    這是一個晴天霹靂的消息。


    李道玄是禦封的淮陽王,是李世民的族弟,也是所有親王之中,打仗最象李世民的勇猛之士。


    他一直跟隨李世民出生入死,足以稱為李世民第二。


    和竇建德的虎牢之戰,和劉黑闥的洺水之戰,在那些所有最危險的戰鬥中,李道玄都陪在李世民身邊,衝在第一線。


    他視李世民為偶象,任何方麵都學習模仿李世民,尤其是深刻掌握李世民的鑿穿戰術。


    但他畢竟不是李世民。


    這一次,他碰上了最驍勇善戰的劉黑闥,最要命的是,他還碰上了一個豬隊友。


    那是史萬寶。


    如果說李道玄是李世民的迷弟,那史萬寶同樣也是李淵朝廷中的元老。


    他和蕭瑀、陳叔達、屈突通一樣,代表了李淵朝廷中舊有的秩序,這種力量非常強大,在虎牢之戰的軍事會議上,他們展示出強橫的力量。


    如果李世民不是李淵的親子,如果李世民不是親自衝殺在第一線的強悍戰士,如果李世民不是戰無不勝的統帥,虎牢之戰,可能根本就無法開打。


    李道玄雖然繼承了李世民所有的戰法和勇氣,但他畢竟不是那個天選的唯一,他也沒有一支成規模的玄甲精騎。


    或者說,他雖然指揮和繼承了李世民一部分玄甲精騎的力量,但他致命的敗因,卻非常簡單。


    李道玄象李世民,但他不是真正的李世民。


    當李世民率領少數的玄甲精騎衝入敵陣,橫衝直撞時,他身後的大部隊,是誓死前衝,有死而已,這是一種勢,也是一種氣,是必勝之道。


    但李道玄有樣學樣,卻成為他取死之道。


    史萬寶是李神通的老戰友,老部下,當年在關中和李神通一起在戶縣起兵,迎接李淵入關。


    他確實是李唐王朝的元老,也很有資格倚老賣老,他完全不當李道玄一迴事。


    下博之戰,李道玄最後一戰。


    他率兵三萬和劉黑闥對陣,他也象李世民一樣,先行率領騎兵直衝敵陣,然後命令史萬寶立即全軍跟進。


    但此一時,非彼一時。


    一是劉黑闥軍中增加了突厥人的騎兵,已經可以和李道玄的騎兵正麵對抗,二是史萬寶根本就不認李道玄這個主帥。


    當他看到李道玄深入敵陣時,他輕描淡寫地對部下說:“我奉手敕(李淵的命令)雲,淮陽(李道玄)小兒,軍事皆委老夫。今王輕脫妄進,若與之俱,必同敗沒,不如以王餌賊,王敗,賊必爭進,我堅陣以待之,破之必矣。”


    顯然,李淵和李世民之間的裂縫,已經影響到了軍中。


    於是,史萬寶和全軍眼睜睜看著淮陽王李道玄在劉黑闥軍中被斬殺。


    史萬寶期待的勝利和士氣沒有來,相反,李唐軍隊看到主帥如此慘死,心有戚戚,他們第一次失去了鬥誌。


    劉黑闥乘勢掩殺,史萬寶全軍覆沒,他隻身逃歸。


    李道玄死,年僅十九歲。


    李世民聽到這個消息時,痛徹心扉,也許他也知道,某種程度上,李道玄甚至是死於自己之手,他痛徹心扉,流淚不止地說:“道玄常從吾征伐,見吾深入賊眾,心慕效之,以至於此。”


    史萬寶的背後靠山是李淵和李神通,此戰之後,他在軍中的活動,似乎就此劃上了一個句號,卻依然上升到民部尚書的高位。


    史萬寶一直活到貞觀年間,但非常吊詭的是,似乎沒有留下確切的時間。


    下博之戰,最大的受益者是劉黑闥。


    李唐在他的老巢洺州,總管是廬江王李瑗,他第一時間棄城逃跑,而劉黑闥在短短一旬之間,盡複他以前在河北的土地。


    但河北雖亂,卻隻是迴光返照。


    從實際上看,劉黑闥再也無法掀起多少風浪,他的執政基礎已經動搖,他再也找不到那些和他一起生死與共的兄弟和手下。


    失人心者,失天下,河北期待新的英雄誕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隋唐天字七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流雲舞天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流雲舞天風並收藏隋唐天字七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