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是個狠人,不過,這一次,他是對自己狠。


    雖然在慈澗之戰中,李世民親身犯險,偵察敵情時,差點被王世充一口吃掉。


    但吃一塹長一智,似乎對李世民並不適用。


    人一旦形成某種習慣,就會形成慣性,李世民在洛陽圍城戰中,同樣堅持親力親為,深入前線,察敵虛實。


    這是他一貫的作戰風格,但王世充也是知兵的人,洛陽,他是唯一的王,李世民敢出擊,他就敢應戰。


    又是一次驚險萬分的肉搏戰。


    李世民這一次不敢過於大意,他率領五百精銳騎兵,耀武揚威地登上北邙山魏宣武陵,憑高望遠,指點形勝。


    遠來是客,來而不往非禮也。


    在自己的地盤,王世充想都不想,就親自率領一萬人,務必要將李世民留下。


    重重圍困之下,李世民又一次麵臨絕境。


    王世充的驍將單雄信,是當世的馬槊高手,號稱“飛將”,可謂是軍中無敵手,萬人叢中可輕取敵人首級。


    但他碰上了尉遲敬德,這個被後世神話了的絕頂高手。


    既生尉遲,何生雄信。


    高手對上絕頂高手的差距一目了然,尉遲敬德躍馬大唿,左衝右刺,在單挑中將單雄信刺落馬下。


    王世充的軍隊看到尉遲敬德如此神勇,又如此拚命,都心存畏懼,無人敢正麵擋其鋒芒。


    於是,包圍圈出現了一絲鬆動。


    再加上李世民又一次展示了天下無雙的箭術,二者相得益彰,竟然在衝出重圍之後,又殺入重圍,進出往返,在王世充的軍隊之中,如入無人之境。


    屈突通既是雪中送炭,又可謂錦上添花,適時率領大軍來援。


    此戰非常僥幸,如果在戰鬥前期,不是尉遲敬德橫空出世,李世民隻怕已經兇多吉少。


    這體現了李世民的知人善用,用人不疑,正如李世民戰後對尉遲敬德說:“比眾人證公必叛,我獨保無它,何相報之速也。”


    實際上,尉遲敬德僥幸撿迴了一條命,他在此戰之前,差點被李世民殺掉。


    這源於李唐軍隊的組成結構。


    李唐的軍隊和王世充軍隊有非常大的不同,王世充根基尚淺,又多名不正言不順,隻能靠權謀和暴力控製下屬,讓他們為自己賣命。


    但李唐軍隊的局麵,卻要優勝很多。


    他們的成份相對單一,將士上下用命,即使是投靠過來的舊隋軍隊或是隋末群雄,也由於李唐蒸蒸日上的形勢,和可以預期的未來,他們也能和李唐同乘一條船,保持同一條心。


    最具代表性的是屈突通。


    他現在名義上是高居李唐一朝的兵部尚書,但在戰時,這更多是一種虛職,因為他是舊隋的耆老宿將,經驗豐富,實際上長期在李世民帳下做長史。


    這是一種必要的老少搭配,或許才是屈突通真正的位置。


    李世民年輕氣盛,氣血方剛,需要一些老謀深算的老資格在旁邊提點。


    屈突通感激李淵的知遇之恩,也以身許國,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攻打洛陽城,自然不可能少了他的身影,但屈突通當時有二個兒子在洛陽城中。


    作為事實上比大興城(都城長安)更要興旺的洛陽城,才是楊廣心目中,真正的都城,原隋朝官吏,家屬們大都在洛陽。


    在東征洛陽之前,李淵苦口婆心地對屈突通說:“東征之事,今以相屬,其如兩子何?”


    屈突通毫不猶豫地迴答說:“至尊釋其(自己)縲囚,加之恩禮,既不能死,實荷再生。當此之時,心口相誓,暗以身命奉許國家久矣。今此行也,臣願先驅,兩兒若死,自是其命,終不以私害義。”


    李淵看到屈突通堅毅的神情,知道屈突通是那種說一不二,言出法隨的人,不由從心底讚賞說:“徇義之夫,一至於此。”


    屈突通隻是一個代表,對於新附之眾的招撫,李世民更勝過李淵一籌。


    當年李世民擊潰薛仁杲後,在沒有得到李淵的指示前,他對於薛仁杲君臣,展示了讓人無法相信的優容。


    李世民讓薛仁杲兄弟和手下大將等人,跟隨自己入山射獵,並且讓他們全副武裝,攜弓帶矢,這既是無上的恩遇,也需要莫大的勇氣。


    這種氣度,隻存於煌煌盛唐,後世之人,隻能當作傳說去緬懷神往。


    在現實世界之中,卻已經很難聽到或見到了。


    李世民對那些真正的英雄豪傑推心置腹,尉遲敬德也是一例。


    尉遲敬德原來是宋金剛手下驍將,在介休之戰中,和尋相二人一起歸順。


    李世民敬慕尉遲的才華和威名,一見不疑,立即重用他做了右一府統軍。


    但現在情況發生一些變化。


    在洛陽之戰中,對戰雙方的將領,因為局勢並不明朗,或是雙方將帥淵源關係的錯綜複雜,在交戰之始,雙方將領,互有投降。


    王世充一樣對李世民的將領展開了攻心戰術,尋相因為得不到重用,被王世充利誘,臨陣投敵。


    這引發了聯鎖反應。


    和尋相同時歸順李世民的尉遲敬德,毫無疑問被軍中老資曆的軍頭們認為,一定也會步尋相的後塵,背叛李世民。


    於是,他們搶先將尉遲敬德囚禁起來。


    屈突通老成持重,第一時間站出來說服李世民道:“(尉遲)敬德初歸國家,情誌未附,此人勇健非常,縶(拘禁)之又久,既被猜貳,怨望必生。留之恐遺後悔,請即殺之。”


    顯然,在洛陽前線,屈突通的意見代表了李淵一係的意見,但李世民明確表示反對,


    他不容置疑地說道:“寡人所見,有異於此。敬德若懷翻背之計,豈在尋相之後耶?”


    英雄惜英雄,對於尉遲敬德,李世民傾心結交,也真心接納。


    但現在已處二難之地,尉遲敬德已被猜嫌入獄,李世民決定按照自己的本心,開誠布公地和尉遲敬德做一番溝通。


    於是,李世民命令釋放尉遲敬德,並將他單獨召進自己臥室。


    李世民賜給他很多金寶,並且直截了當地說道:“丈夫以意氣相期,小嫌不足置胸中,我終不以讒害良士。”


    然後,李世民也給出了另一個選擇,他指著大堆的金銀財寶,對尉遲敬德說道,“必欲去,以為汝資。”


    尉遲敬德沒有任何猶豫,他再一次向李世民表示了效忠之心。


    這次效忠,就是一生一世,生死不逾的效忠,幾年之後的玄武門事件,尉遲敬德也依然衝在最前麵,永遠是李世民的死忠。


    李世民立即收獲了尉遲敬德的迴報。


    洛陽城外,宣武陵前,李世民陷入絕境。


    尉遲敬德如天神下凡,刺單雄信下馬,又陪在李世民身邊,幾進幾出王世充的軍隊,如入無入之境。


    和屈突通大軍匯合後,李世民打了第一場酣暢淋漓的大勝仗。


    雙麵夾擊之下,王世充此戰大敗虧輸,這次戰敗,他輸掉了最重要的一支戰略力量。


    那是六千排槊兵。


    那是精銳中的精銳,也是核心中的核心。


    這是一種戰力非常強,但也很耗錢的兵種,也隻有富甲天下的洛陽,才養得起如此富貴而雄壯之兵。


    他們全都是王世充軍中百裏挑一的最優秀的士兵,並且馬槊是一種威力巨大,也需要長期艱苦訓練才能有成就的軍種。


    王世充這份厚禮,好象是專門送給天下馬槊第一的尉遲敬德的一份厚禮,連人帶槊,甚至訓練都已小成。


    此種戰果,天意玄妙,莫可言說。


    大勝之後,李世民豪情萬丈,他忘記了當時的危險,當場賞賜給尉遲敬德一箱金銀,語帶欣喜地說:“比眾人意公必叛,我獨保無它,何相報之速也!”


    也許,李世民暗自慶幸自己留下了尉遲敬德,他將這當作是老天的恩賜和祥瑞,也將尉遲敬德視為自己的福將,也是一生的心腹。


    很長的時間之內,他一直將尉遲敬德帶在自己身邊,並且不無誇耀地說自己和尉遲敬德二人聯手,即使在萬軍之中,也可遊刃有餘,毫發無傷。


    李世民此戰之勝,當然也不全是他們二人無敵之勇。


    萬軍叢中,一二人的力量,不過隻是滄海一粟,微不足道,李世民真正倚仗的是他那五百特戰騎兵。


    他那支傳說中的軍隊,終於大成了。


    這就是曆史上著名的玄甲精騎。


    李世民曾經親自總結過自己的戰術,他無限神往地說道:“吾少經略四方,頗知用兵之要,每觀敵陣,則知其強弱,常以吾弱以當其強,強當其弱。彼乘吾弱,逐奔不過數十百步,吾乘其弱,必出其陣後反擊之,無不潰敗,所以取勝,多在此也。”


    這就是李世民騎兵的戰術精髓,也是李世民運用得爐火純青的“鑿穿”戰術。


    以重裝騎兵,直穿敵陣,往而複返,來迴衝刺,普天之下,沒有幾支軍隊可以對抗這種衝擊。


    隻要對手陣腳一亂,陣形崩潰,就會成為待宰的羔羊。


    這個戰術的核心,需要一支強大的騎兵隊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隋唐天字七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流雲舞天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流雲舞天風並收藏隋唐天字七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