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選擇,將成就徐世績一世英名。


    他將始終以山東第一人的姿態,鼎立於天地之間,甚至在某個時間,左右了李唐政局的發展。


    徐世績辦事非常幹練,並且圓滑。


    他推心置腹地對長史郭孝恪說:“此民眾土地,皆魏公(李密)有也;吾若上表獻之,是利主之敗,自以為功以邀富貴也,吾實恥之。今宜籍郡縣戶口士馬之數以啟魏公,使自獻之。”


    徐世績此舉,確實有大將人臣之風,足以垂範後世。


    李淵接見了徐世績的使者郭孝恪,按照慣例,他會有表章獻給自己,但郭孝恪二手空空,隻有一份給李密的文啟,李淵覺得非常奇怪。


    郭孝恪看出了李淵的疑惑,他將徐世績的原話如實迴答,李淵大為感歎道:“徐世績不背德,不邀功,真純臣也!”


    徐世績在和李唐王朝的第一次交手中,就先聲奪人,他的這個行為讓李淵印象深刻。


    為了更好地籠絡徐世績,李淵使出了他的絕招,這也是屢試不爽的招撫手段,他賜給徐世績姓“李”。


    這個李,不是李密的“李”,而是李淵的“李”。


    這是李唐王朝的國姓,皇帝的同宗,是無上的榮耀,這也是李淵對他開出的第一份獎勵。


    這不僅僅是榮耀,也是徐世績新生命的開始,他將與過去做一個告別,開啟自己新的時代。


    從此之後,世間再無瓦崗軍的徐世績,甚至他也隱聊不再是李密的二把手,他隻有一個名字,那就是李唐王朝的李世績。


    李淵很快收到了迴報,他派出招撫山東的真正主力,就要登場了。


    那是李神通這一路人馬,副使是崔民幹。


    李神通是李淵的族弟,當年李淵在太原起義,他為了躲避隋朝的追捕,揭竿而起,在關中蓄積起幾萬人馬,在李淵入關之後,一起合兵。攻下長安,這是李淵一朝的元老功臣,又是李淵的宗親,可謂血濃於水,位高權重。


    崔民幹則出自山東崔氏,崔盧李鄭王,是當世第一等高門,在唐太宗修氏族第一稿時,被定為天下第一等的姓氏郡望,由他出任副使,本身就是一個行走的廣告牌。


    他們的目的,是想在河南河北交界之地,在王世充和竇建德之外,培植第三支力量,開辟第三條戰線。


    如果成功,就能在關中軍隊東進之時,對河南王世充的軍隊形成左右夾擊之勢。


    他們首要的目標是招降宇文化及這支走投無路的軍隊。


    宇文化及最大的價值除了他還掌握了一支以關中人為主體的驍果之外,更在於他從江都隨身攜帶有很多價值連城的寶貝。


    那些並不僅僅是金銀財寶,而是他擁有傳統上立國道統所需的圖籙和傳國法器。


    這代表了中國皇朝的正統,如果新的皇朝真是天命所授,就一定需要有這些傳承。


    比如楊隋一朝的傳國八璽,就還在宇文化及身上。


    這些傳國之器,李淵必須得到。


    老於政治的李淵非常清楚地知道,名不正則言不順,如果能以最小代價,取得這些寶貝,那遠勝於得到十萬大軍。


    這是當時李密沒有完成,或者說沒有意識,也沒有能力去完成的一項任務。


    當時,李密隻是接納招降了宇文化及的大部分軍隊,就隻能掉轉槍口,去和王世充爭取洛陽的控製權。


    宇文化及還有二萬人馬,繼續北進魏縣,那裏已經逼近竇建德的勢力範圍。


    非常神奇的是,李神通招降失敗,立即啟用了第二套方案。


    他竟然在王世充和竇建德的地盤,或者說是在他們二個豪強地盤的緩衝地帶,直接和宇文化及兵對兵,將對將,正式展開大規模的戰鬥。


    毫無疑問,他的部隊和後勤支持都來自於李世績。


    李神通差一點就可以完成這個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他在魏縣打敗宇文化及這隻驚弓之鳥,然後又尾隨宇文化及,包圍了聊城。


    宇文化及的部隊士氣低落,已成甕中之鱉。


    更為嚴重的是,他的軍隊之中,再一次開始缺糧,他撐不下去了。


    宇文化及窮途末路,準備投降。


    但這一次,身負招降重任的李神通,竟然拒絕接受。


    或許,他察覺出宇文化及已是強弩之末,隻要他輕輕用力一推,他的這個對手就會轟然倒地。


    李神通大言不慚地說道:“兵士暴露已久,賊計窮糧盡,克在旦暮,正當攻取,以示國威,散其玉帛,以為軍賞。若受降者,吾何以藉手乎?”


    但崔民幹要現實和理智得多。


    他怕夜長夢多,從旁建議道:“今(竇)建德方至,化及未平,兩賊之間,事必危迫。不攻而下之,此勳甚大。今貪其玉帛,敗無日矣!”


    崔民幹據理力爭,並不服軟,李神通大怒,竟然將崔民幹關押起來。


    其實,李神通也有他的顧慮,在開戰前,他承諾給這支軍隊的糧餉和報酬,必須要著落在宇文化及的身上,這是當時就已經計劃好的。


    否則,處強敵之間,言而不信,有功不賞,將士無所依靠,這支軍隊就可能分崩離析。


    最主要的是,他認為宇文化及太弱了,已經完全不堪一擊。


    最無法忽視的是,他遠道而來,而山東又富庶一方,京城不知有多少雙眼睛盯著自己,他需要足夠的財寶去滿足長安那些熾熱眼睛中的欲望。


    他需要宇文化及的財富。


    但他錯誤估計了形勢。


    宇文化及得到了他兄弟宇文士及從濟北運來的糧食,後顧之憂一經解決,軍心大振,他們竟然抵擋住了李神通的攻擊。


    但更為詭異的一幕出現了。


    在攻城戰中,貝州刺史趙君德已經攀上了城牆,眼看聊城即將被攻下,但李神通害怕趙君德搶了自己的頭功,竟然在此緊要關頭,鳴金收兵。


    趙君德心中窩火,迴頭對著李神通的方向大罵。


    守城的宇文化及士氣一下子就上去了,此消彼長之下,聊城之戰陷入膠著,竟似有打長久戰的跡象。


    但李神通並不急,他現在雖然還不是王世充和竇建德的對手,但區區宇文化及,不過是落水狗而已,晚幾天收拾他,也並沒有什麽不同。


    於是,李神通安排人去魏縣運送攻城的重型器械。


    但能攻不攻,能下不下,李神通失去了幸運女神的眷顧,他的運輸軍隊,在中途被另一股賊人攻擊,攻城之具,已經無法依靠了。


    而河北竇建德軍隊的馬蹄聲,已經聲聲入耳。


    腹背受敵,不可承受之重,再不走,就永遠走不了。


    李神通隻能退避三舍,他將聊城拱手讓給了竇建德,而後者,僅用二天就攻下了聊城。


    真是可悲可歎,但更可悲的事情,將要發生。


    李神通退軍,和徐世績在黎陽會合,他們和竇建德本來也相安無事,但意外發生了。


    他們無意之中,惹怒了竇建德,那是一個他們不該惹,也惹不起的人。


    竇建德也是普天之下,有數的幾個,夠資格爭天下,做皇帝的人。


    事情非常簡單而湊巧。


    有一次,竇建德要去衛州,他選取了一條近道,這距離黎陽隻有三十裏,無巧不巧,竟然和李世績的一支二百人的偵察騎兵隊相遇了。


    他們的運氣都不太好,這支隊伍恰好是由鼎鼎大名的丘孝剛率領,看到境內出現了敵軍,並且數量也不是太多,丘孝剛決定殲滅他們。


    於是,他發起了衝擊。


    名震天下的竇建德,想不到竟然有小股部隊敢正麵攻擊他,一時大意之下,吃了敗仗,狼狽不堪之際,差點做了俘虜。


    竇建德一生英雄,經過無數大風大浪,這次差點在一個陰溝裏翻船,這真是滑天下之稽,傳出去足以笑掉人的大牙。


    但大軍行軍,必有側翼,竇建德的右軍立即撲上,全殲了李世績這支偵察兵小隊。


    竇建德大怒,他以為是李世績有心為之,於是,他決定給李世績一點顏色瞧瞧。


    李世績心中大感無奈,有嘴無處訴說,當他看到黎陽城下,滿是竇建德的主力時,感覺天都要塌了。


    但即使是誤會,也已經無事無補,大軍一出,必有收獲。


    竇建德這次的收獲太大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隋唐天字七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流雲舞天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流雲舞天風並收藏隋唐天字七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