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密大喜,東都的招安,是雪中送炭。


    如此一來,他對於東西雙線作戰的憂慮一掃而空,並且,李密看到了局勢發展的另一種可能。


    他本來就是隋臣,他也是楊隋一朝,根正苗紅的將門之後。


    如果他能挾剿滅宇文化及的不世之功,入主東都,那明日之天下,未嚐不可以姓李。


    於是,李密欣喜地獻上自己的投名狀,他將俘獲的宇文化及的一些將領,交給東都。


    雙方各懷算盤,皆大歡喜。


    東都洛陽舍得下血本,李密現在已被加封為隋朝的太尉,尚書令,東南道大行台行軍元帥,魏國公。


    這其中的任何一項都是人臣所能達到的頂峰,但李密一人卻身居多職。


    這是無上的榮耀,也意味著無上的壓力。


    在其位,即使是虛位,也需要謀其職,國難當頭,想不拚命賣命都不可能。


    然後,東都拋出了最後一個極具誘惑力的殺招,他們承諾李密蕩平宇文化及之後,可以進入洛陽城,入朝輔政。


    同時,東都的元老們,下了一招意味深長的棋,他們在李密的隊伍中,楔入了一顆釘子。


    徐世績作為原瓦崗軍的代表,也一樣被賜封了高官。


    這個明顯的分化政策,是想讓他們雙頭並立的明示,這個官職,在某個時間會產生意想不到的分化效果。


    但東都洛陽暫時還需要李密去拚命,他們的分化是有限度的,他們在對徐世績的詔書中說:“其用兵機略,一稟魏公(李密)節度。”


    這在法理上確定了徐世績雖然為瓦崗軍的精神存在,但卻已經深刻鉻印上李密的基因。


    生死都必須為李密盡忠。


    李密徹底解除了後顧之憂。


    他騰出手來,正麵全力麵向宇文化及,這隻沒有頭腦的蒼蠅,將要倒黴了。


    因為宇文化及將贏得一場戰鬥,但他將輸掉這場戰役,也輸掉自己人生最後的希望。


    李密決定智取宇文化及。


    宇文化及有一個致命的弱點。


    他遠道而來,雖然聲勢浩大,但最大的弱點的後勤,他領導一支非常龐大的軍隊,每天的糧食消耗,以山海計。


    如何保證軍糧的供應,成為宇文化及最頭疼的問題。


    這似乎成了一個死局。


    李密非常精準地把握住宇文化及的心理,於是,他下了一個套子。


    他拋出了一個橄欖枝,引誘宇文化及說,準備和他議和,然後會賣糧給他,聯手抗擊東都的軍隊。


    這可能是真實的。


    李密和洛陽連場血戰,已結下解不開的深仇,宇文化及隻能選擇相信李密的謊言。


    於是,宇文化擴放鬆了對軍糧的控製,在無節製的消耗下,這引發了真正的缺糧危機。


    而李密承諾的糧食又遲遲不到位。


    宇文化及感覺事情不妙,恰好一個李密的屬下,因為犯事,怕被懲罰,而投降了宇文化及,他同時帶來了事件的真相。


    上當受騙的感覺當然不好受,最主要的是,宇文化及真的沒糧食了。


    他隻能去搶,李密不仁,他就不義。


    於是,宇文化及全力進攻李密。


    驍果本來就是隋朝軍隊中的精銳,再加上都憋著一股氣,更是爆發出驚人的戰鬥力。


    李密也不是對手,他本人又一次被流矢射中。


    弓箭是次兵器時代威力最大的遠程阻擊武器,李密被擊中後,直接墮馬。


    李密在戰場之上,已是第二次中箭了,這一次,他左右之人,都以為他這次是真完了。


    他們一哄而散。


    宇文化及的追兵立即衝了上來,幸虧秦叔寶拚死護衛,李密才撿迴一條命。


    秦叔寶真是猛將,他將李密安頓好,立即轉身,重新組織人馬,又和宇文化及戰鬥在一起。


    再厲害的人,也總是害怕拚命的人。


    宇文化及碰上了更不要命的秦叔寶,無法擴大戰果,隻能見好收兵。


    李密栽了一個大跟頭。


    但謀全局者,並不被一時的勝敗所左右。


    李密手上還握有一張王牌,他可以不戰而屈人之兵。


    相對於宇文化及的謀反者身份,李密現在是根正苗紅的隋朝太尉,他是朝廷正式的官員。


    如果有選擇,誰願意做賊,而不去做官,況且,宇文化及所部,本來就是朝廷的官員。


    於是,李密開始攻心之戰,他認為可以分化瓦解宇文化及的軍隊。


    這起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當然,宇文化及也進行了神之助攻。


    因為軍糧的缺口實在太大,宇文化及難免責下太嚴太急,這引發了很多官員的恐慌,為了免禍,他們開始計劃,自己可能的另一個未來。


    而李密給了他們再一次選擇的機會。


    宇文化及的軍隊在一夜之間,分崩離析。


    其實,這是必然發生的結局。


    這支軍隊,來自於隋朝正統,他們隻會向官府投降,官府才是他們最好的最終的出路,也是歸路。


    雖然,李密一樣是賊,但現在他已洗去黑色,滿身飄紅,確實又是當朝太尉,在他們沒有更好選擇的情況下,向李密投誠是一個理性的選擇。


    於是,蘇威,楊堅一朝碩果僅存的元老,以七八十歲高齡,率先投降李密,他說出了這些隋朝官吏心中的所思所想:“不圖今日複睹聖明。”


    跟隨弑逆者前行,他們的餘生,本來已經毫無希望,現在即使是根稻草,也會被他們視為救命草。


    隋朝大臣元老,再加上軍中江淮各地的府兵,比如陳智略率嶺南驍果萬餘人,張童兒率領的江東驍果數千人,全部投降於李密。


    宇文化及知道大勢已去。


    但他手下,還有二萬的兵馬跟隨著他,卻已是明日黃花,再也翻不起大風大浪。


    宇文化及這次做了一個明智的選擇。


    他知道,在和李密的鬥爭中,他已徹底失敗,他需要開拓另外的戰線,以圖生存。


    於是,他北上魏縣,以避其鋒。


    那是另一個梟雄竇建德的勢力範圍,李密目送宇文化及出境,策馬迴奔。


    他盡收河南失地,他還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去做。


    如果說李密和東都還有和的可能,他和王世充卻是一生之敵,是死仇,隻能以一方的徹底失敗,才能了結他們的恩怨。


    一山不容二虎。


    李密和王世充已經是戰場上的老朋友了。


    他們一生之中,大戰五次,小戰無數,李密占據壓倒性的優勢。


    如果不是老天讓李密始終命差一線,也許王世充早已是李密的刀下亡魂。


    李密確實是王世充一生的苦手。


    但王世充具有非常頑強的生命力,每次失敗之後,他總是能夠敗而不死,很快就滿血複活,這種頑強的生存力,讓王世充笑到了最後。


    當年,李密第三次圍攻東都,在正麵戰場擊潰東都主力,天下洶洶,東都似乎隨時陷落的可能,這甚至驚動了遠在江都的楊廣。


    那時的楊廣已經龜縮在遙遠的江都,他知道大事不可為之後,就主動建立了一個屏蔽圈子,隻聽好消息,不願意接觸任何壞消息。


    楊廣二耳不聞窗外事,一心隻想做個醉生夢死的帝王,能拖一天是一天,能捱半刻是半刻。


    這種心態可以解釋當年的一段公案。


    當年李密第二次圍攻東都,占據城外迴洛倉,向全天下發布討伐楊廣的檄文,數其十宗罪,深挖壕塹,準備打持久戰,東都慌了。


    情勢緊急之時,他們派出了元善達去江都向楊廣求救。


    但接下來發生的事情,讓人驚掉下巴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隋唐天字七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流雲舞天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流雲舞天風並收藏隋唐天字七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