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淵的第一要務是站穩腳跟。


    長安城,已盡在他的指掌之間。


    但隋朝畢竟是天下正朔,李淵大兵進入長安之後,代王楊侑身邊侍從,雖然全部作鳥獸散,但誓死效忠的隋室忠臣,還是在所多有。


    姚思廉就是。


    當李淵的士兵想進入皇宮內殿時,一直陪伴在代王身邊的姚思廉,站了出來,他義正辭嚴地嗬斥道:”唐公(李淵)舉義兵,匡帝室,卿等毋得無禮!”


    這番話講得有理有據,有利有節,軍士們都被唬住了,乖乖地站立於階下。


    代王楊侑保持住一個皇帝最後的尊嚴。


    但進城之後,首惡必誅。


    即使李淵的五代祖宗都被隋朝官吏給刨了,即使他每次觸景傷情時,淚流滿麵,李淵也必須展示出一個政治家有容乃大的氣度。


    於是,他進城之後,效仿漢朝時故事,封府庫,收圖籍,禁擄掠,軍民分別居住。


    秩序井井有條。


    對於舊隋官僚,李淵隻處斬了為首的陰世師和骨儀等廖廖十數人。


    長安城,在這一刻,實際上已經改姓李了。


    改朝換代的計劃,按照既定的程序,有條不紊地進行。


    李淵的部下們,認為現在萬事俱備,是建立新朝的最好時機。


    他們豪情滿懷地說:“天厭隋德,曆數在唐。……百餘日間,廓清帝宅。神武之速,此謂若飛。非天啟聖,孰能如是?”


    最後,他們列舉了入關稱帝的利益,“昔漢高入關,不即自王,項羽後至,悔無所及。公(李淵)雖卑以自牧,須安天下。”


    李淵不急,他比部下們站的更高,看的更遠。


    於是,李淵尊立代王楊侑為皇帝,楊廣為太上皇。


    然後,在部下的擁戴下,楊侑走了個程序,冊立李淵為為丞相,位在王公之上。


    丞相一職,是權臣上位必要的一個跳板。


    並且,李淵和代王對於權力做了明確的分配。


    代王隻是一個吉祥物,負責祭祀等禮儀,所有軍國大事,全部由李淵的丞相府決斷。


    代王不過是傀儡而已,李淵已成事實上的皇帝。


    李淵並不急於稱帝,有他的深思熟慮,一是楊廣還在,隋朝天命還未絕,最重要的一點是,李淵來長安城的日子太短,他需要必要的時間,去穩定局麵,才能站穩腳跟。


    因為,他將要立即麵對一個可怕的敵人。


    那是個非常危險的對手,他就是西秦薛舉。


    他和李淵一樣,都是一條強龍,並且他驍勇善戰的軍隊,離長安城也很近了。


    他隻比李淵晚了一步。


    薛舉自稱西秦霸王,當然,此霸王並不是西楚霸王項羽,但敢於自稱霸王的豪強,無一不是驍悍絕倫的神武之輩。


    事實上,薛舉就是這種驚才絕豔的人物。


    他是當世頂尖的武林高手,高大威猛,兇悍善射,號稱萬人敵。


    但薛舉雖然武力絕世,卻並不是一個戰略大家,打打殺殺,攻城略地,是他的本行,最終也受限於此,成為他的天花板,最終也不過是為他人做嫁衣而已。


    但薛舉有他安身立命的本錢。


    他家產巨萬,樂善好施,特別喜歡結交英雄豪傑。


    這種人,身處亂世,必然會成為名震一方梟雄。


    隋道混亂之時,他起家於鷹揚府金城(現甘肅碌曲縣)校尉,當時,正好碰上州內有盜賊,金城長吏責令薛舉招兵平叛。


    薛舉抓住了這個機會,從此之後,他一飛衝天,再不可複製。


    他以十三人起家,接納了金城的幾千平叛之卒,這是他掘到的第一桶金。


    薛舉打定主意,要做一番驚天動地的事業。


    他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收買人心,他開創賑救貧乏,這讓他很快贏得聲譽。


    但他的地盤,卻是實打實地拚命廝殺出來的。


    薛舉的成名之戰,是打敗枹罕的一萬隋軍,然後再招降了二萬羌族兵將,這都是精銳的專業士兵,戰力非凡。


    薛舉的勢力就如滾雪球般膨脹,最終蠶食掉隴西全境,兵力達到十三萬之眾。


    隴西自古多良馬,加上民風剽悍,因而薛舉的騎兵部隊,戰鬥力非常強悍。


    在長期的搶奪地盤遊戲中,薛舉成為名副其實的隴西霸王。


    而兼並唐弼的十萬大軍,讓薛舉的聲勢達到頂峰。


    大魚吃小魚,其實是一種常態,因為隋末群雄,剛開始時大部分都是官逼民反,求條生路,但一旦走上造反之路,就再沒有迴頭路。


    要想在這個亂世生存,就需要極大限度地擴展自己的勢力,否則就會陷入被吞並毀滅的境地。


    大部分的草莽群雄,為了擴充自己的勢力,唯利是從。


    在互相吞噬過程中,道德仁義被認為是可笑而不切實務,誰的拳頭更硬,誰就有理。


    薛舉深得這種厚黑學的精義。


    於是,他先是招降唐弼,許以厚諾,讓其殺主求榮,然後乘其不備時,又反過來斬殺唐弼,不費吹灰之力,就奪得唐弼十萬大軍的指揮權。


    薛舉的軍隊迅速擴充到了三十萬,這是一種可怕的力量,足以讓整個天下顫抖。


    薛舉顯然不甘心隻做個地頭蛇皇帝,他想成為天地間的唯一的皇帝。


    但他同樣麵臨何去何從的困境。


    因為,他的擴張之路似乎到頭了。


    往西之路,一馬平川,地理人文都接近,似乎可成為天然的附屬地,但李軌建立的河西政權,卻成為他不可逾越的障礙。


    薛舉曾經命令部將常仲興渡河進攻李軌,但這去軍隊,在昌鬆被李軌徹底擊敗。


    這一場全軍覆沒的戰鬥,讓薛舉的西進之路嘎然而止。


    但薛舉並不是個安於現狀的主,在向南擴張時,也並不順利,在劍門以南,被隋朝的蕭擊退。


    而北麵則是突厥人的勢力地盤,薛舉雖然武功蓋世,但突厥卻並不是他可以招惹的力量,相反,他需要依附於突厥人,才可以有一個較為穩定的發展空間。


    薛舉隻能將目標投向了富庶的東方,那是長安,那是中原大地。


    薛舉東進,也符合突厥人的戰略,中原大地越亂好,最好的局麵,是恢複五胡亂華時的混亂,在中原廝殺的群雄,要想勝出,就必須投靠突厥人。


    突厥可以更好地渾水摸魚,占盡利益,這打得一手好算盤。


    但薛舉也認為自己沒虧,他在東進之路上嚐到了第一個大的甜頭。


    他輕鬆兼並了唐弼的十萬大軍,這讓他的勢力達到了頂峰。


    現在,富庶而看似遙不可及的長安,似乎正在向他招手,薛舉準備一路東進,攻下長安。


    但天佑大唐,李淵先他一步進入長安。


    薛舉隻能退而求其次,他派兵圍攻扶風(今陝西鳳翔),這已經和李淵的勢力觸手可及了。


    李淵當時如日中天,長安城的西麵,也是屬於李世民苦心經營的勢力範圍,雙雄相見,戰鬥不可避免。


    李世民有一個很好的開頭,他在戰場之上斬殺薛舉幾千人,並且一直追擊到隴坻而還。


    這一場戰鬥,讓薛舉印象深刻,也似乎讓他嚇破了膽子。


    他本身也不是爭天下的大才,因時順勢,成為一方霸主,現在親自經曆慘痛的失敗,他對自己產生了懷疑。


    也許投降可以確保自己的榮華富貴。


    於是,他向他的謀臣們說:“古來天子有降事否?”


    這個意思非常明顯,他的部下褚亮順著他的話說道:“昔越帝趙陀卒歸漢祖,蜀主劉禪亦仕晉朝,近代蕭琮,至今猶貴。轉禍為福,自古有之。”


    但並不是每一個人都是投降派,至少郝瑗就堅決反對投降,他趕快站出來,反駁說道:“皇帝失問。”


    郝瑗先聲奪人,直接指責薛舉問非所問,然後立即將矛頭指向褚亮。


    他聲色俱厲地接著說道:“褚亮之言,又何悖也。昔漢祖屢經敗績,蜀先主亟亡妻子,戰之利害,何代無之?安得一戰不捷,而為亡國之計也!”


    薛舉本來就是一個梟雄,發出此言,不過也是暫時的有感而發,並不是真心想要投降李淵。


    於是,他輕描淡寫地說;“聊發此問,試君等耳。”


    薛舉重用郝瑗,準備重新再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隋唐天字七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流雲舞天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流雲舞天風並收藏隋唐天字七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