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亂已成燎原之勢,再也迴天乏力。
楊廣的貼身侍衛裴虔通早就參與了這場陰謀,為了轉移楊廣的注意力,他欺騙楊廣說:“草坊被燒,外人救火,故喧囂耳。”
楊廣再無別的渠道可以得到消息,聽到裴虔通的虛假之詞,隻能信以為真。
裴虔通很快就露出了獠牙。
司馬德戡進軍非常順利,到五更時分,他已和裴虔通匯合,將精兵強將調歸裴虔通指揮。
裴虔通果然是個人才,沒有辜負司馬德戡所托,他做了二件事。
第一件事就是清理和替換原守衛。
他關閉宮城所有出入之門,隻留下了東門,然後命令殿內宿衛的兵士,棄械投降,立即出宮。
在絕對的武力麵前,大部分宿衛乖乖投降。
但隋朝幾十年正朔,還是有不少忠臣義士。
獨孤盛就是最硬氣的一個,他在重壓之下,依然氣勢不衰地說:“何物兵勢太異!”
裴虔通更是非常直接,他毫不留情,硬頂迴去:“事勢已然,不預將軍事,將軍慎勿動!”
獨孤盛也是個不怕死的主,他大罵道:“老賊,是何物語!”
情勢緊急之下,他甚至都來不及披上鎧甲,直接率領部下十幾人和裴虔通進行肉搏戰。
但強弱過大,獨孤盛的抵抗於事無補,他舍身成仁。
事出倉猝之際,皇宮之內的守衛,除了獨孤盛之外,還有一支效忠楊廣的力量。
他就是千牛將軍獨孤開遠,他率領部下幾百人,在楊廣藏身之處請求說:“兵仗尚全,猶堪破賊,陛下若出臨戰,人情自定,不然,禍今至矣。”
楊廣沉默,他錯失了最後一次自救的機會。
也許,楊廣在等待他最後的王牌,那就是他配置於玄武門的帝國最精銳的一支親衛兵。
那才是他最為倚仗的,最核心的力量。
他們全部是挑選出來的精銳中的精銳,平常的訓練和待遇都是全軍最好,戰鬥力最強,忠貞無二。
楊廣為了籠絡這支軍隊,他甚至將宮女賜給有功的士兵。
這支軍隊,絕對強力,並且忠心。
但他們當天並不在宮內,因為,他們被調出宮城了。
這是宇文化及暗中搗鬼。
他勾結了司宮魏氏,她平時為楊廣所寵信,代傳楊廣旨意,於是,當此重要關頭,她假傳楊廣的旨意,將這支至關重要的軍隊調出宮外。
於是,宮城的防衛已空,再沒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擋裴虔通。
他接著做了第二件事,將宮城防衛,全部換上了驍果一係的軍隊。
大局已定,楊廣已是籠中之鳥。
裴虔通帶兵直入永巷,這已是皇城之中的核心區域,裴虔通問道:“陛下安在?”
正好有美人服侍楊廣出來,她們用手指了指西方,說道:“在西閣。”
裴虔通不再廢話,帶兵闖入西閣,直奔楊廣。
楊廣端坐殿中,君臣對麵,兵器寒光四射,大殿之上,似乎永夜暗沉。
驍果們最先沉不住氣。
令狐達氣血上湧,為了搶得首功,撥刀衝在前頭,
楊廣畢竟是一代帝王,倒也並不驚慌,甚至於,他心中早就盼著這一天的到來。
他隔著窗戶對令狐達說:“汝欲殺我邪?”
楊廣雖然落難,但帝王氣勢卻不輸一分,令狐達雖然心中有此想法,但在楊廣威壓之下,卻不由自主感到氣餒,俯首對楊廣說:“臣不敢,但欲奉陛下西還耳。”
令狐達將楊廣扶下西閣,下樓之後,楊廣見到了舊識裴虔通,這是他做晉王時的舊部。
楊廣心中一陣悲涼,對裴虔通說:“卿非我故人乎!何恨而反?”
裴虔通無話可以迴答。
他隻是奉命捉拿楊廣,卻並不知道到底該如何處置楊廣。
於是,他打了一手太極,說道:“臣不敢反,但將士思歸,奉陛下還京師耳。”
楊廣將這個問題推迴給裴虔通,他辯解說:“朕方欲歸,正為上江米船未至,今與汝歸耳。”
楊廣的話,裴虔通一個字都不相信。
但話說到這個程度,裴虔通隻能將楊廣軟禁,以等待下一步的指示。
最高話事人宇文化及,此刻正惶惶不可終日。
他本無心謀反,但被強製推上話事人的位置,如果成功,當然是雞犬升天,但如果失敗,即使他是被迫參與,一樣免不了滅族亡身的命運。
宇文化及並沒有做好應有的心理準備。
不要說發號施令,他甚至連正常的應答叛亂者的信息都無能為力,一直低著頭,呆呆地在坐在馬鞍之上,連聲說“罪過罪過。”
當塵埃落定之時,叛軍擁立宇文化及進入城門。
司馬德戡率領軍隊列隊歡迎,宇廣化及算是撿到了勝利的果實,他自稱丞相。
這是軍事政變,是風險極高的殺頭的遊戲,新丞相上位,楊廣的皇帝位子就危險了。
其實,上天給了隋朝一次自救的機會,但隋朝和楊廣實在氣數已盡,天道人事,終至於不可收拾。
叛亂開始之前,有人向裴蘊告密,並且提出矯詔發兵收捕宇文化及等人的對策。
當裴蘊將這個計劃向虞世基報告時,或者是對於朝野謀反過多,過於輕敵的緣故,或者是認為在都城重兵護衛之地,宇文化及沒有可能成功的考慮。
虞世基竟然沒有同意這個最後的自救行動。
當他們授首伏誅之時,裴蘊終於發出了靈魂拷問,“謀及播郎(虞世基),竟誤人事。”
於是,驍果終於舉起反旗,政變發生,隋朝將亡。
殘酷而徹底地清洗開始。
甚至連宇文化及的親弟弟宇文士及,因為娶了楊廣的女兒南陽公主,但由於他並未參與此次舉事,也在被誅殺之列。
但派出去執行任務的卻是宇廣智及的家僮,他不忍心看見他們兄弟相殘,隻是把宇文士及抓起迴來複命。
很久之後,風頭過去,他才被釋放。
主事人的至親都如此命運,整個隋朝舊係統,自然麵臨傾覆之災。
首當其衝的是皇帝楊廣和大臣。
楊廣一朝的權力核心虞世基,裴蘊毫無疑義被視為替罪羊而斬首示眾。
天明之後,楊廣被要求,親自慰勞眾將,當裴虔通持刀挾持楊廣走出宮門之時,造反的軍士知道大事已成,無不歡聲雷動。
宇文化及雖然心中憂懼慚愧,卻知道開弓沒有迴頭箭,他對著裴虔通說:“何用持此物出,亟還與手。”
這就宣判了楊廣的死刑,造反派甚至都不願意和楊廣相見一麵。
楊廣也想知道這件事情的嚴重性,他隻問了一句話,“(虞)世基何在?”
這句話問到了點子上。
虞世基代表了楊廣在江都的權力基礎,如果他在,事情尚有轉圓之地,如果虞世基已經失勢,那自己的下場,將是一片灰暗。
楊廣聽到了他最不願意聽到的答案,“已梟首矣!”
楊廣一陣悲涼。
他看到自己周圍寒光閃閃的兵刃,更看到了兵刃寒光照耀下,麵沉如水的裴虔通和司馬德戡,他知道自己的時間到了。
但楊廣心中卻還有不服,他歎息一聲,無限淒涼地問道:“我何罪至此?”
馬文舉貢獻了曆史上最經典的迴答,這個迴答,很多曆史學家也很難現場總結出來,但馬文舉侃侃而談,也許,馬文舉的迴答本身就是曆史上對於楊廣的評價。
馬文舉侃侃而談地說道:“陛下違棄宗廟,巡遊不息。外勤征討,內極奢淫,使丁壯盡於矢刃,女弱填於溝壑,四民喪業,盜賊蜂起。專任佞諛,飾非拒諫。何謂無罪!”
但楊廣依然不服氣。
他非常幹脆地質問叛軍說:“我實負百姓。至於爾輩,榮祿兼極,何乃如是!今日之事,孰為首邪?”
司馬德戡迴答說:“溥天同怨,何止一人。”
叛軍再沒有耐心去等待。
楊廣身邊最小的第三個兒子趙王杲當時才十二歲,他傷心憤恨,無以自處,號哭不已。
裴虔通心狠手辣,手起刀落,在楊廣麵前斬殺趙王楊杲。
鮮血飛濺,如點點紅梅,灑落楊廣的禦袍之上。
當楊廣看到裴虔通向自己再次舉起屠刀時,楊廣表現了一個帝王應有的尊嚴和威嚴。
他鎮定地對裴虔通說:“天子死自有法,何得加以鋒刃!取鴆酒來!”
鴆酒本來確實已經準備好了。
那是楊廣給自己預備的。
他深知天下情勢大壞,隨時做好死去的準備。
於是,他經常以鴆酒自隨,對左右親幸說:“若賊至,汝曹當先飲之,然後我飲。”
但兵荒馬亂之際,楊廣身邊的宮人全部四散逃命,鴆酒再也找不到了。
馬文舉等人怕楊廣拖延時間,為避免夜長夢多,他們命令楊廣坐下,準備用強。
但楊廣選擇了另外一種較為體麵的死法,他解下自己身上的練巾交給叛軍,被縊而亡。
楊廣的二兒子齊王楊暕,更是稀裏糊塗被叛軍殺害。
叛軍入宮之際,楊暕還未起床,他聽到外麵喧鬧沸騰,知道發生變故,就驚問身邊之人,“是何人?”
他以為是楊廣來收捕自己,對叛軍說:“詔使且緩,兒不負國家。”
但叛軍哪由他分說,將他拖到街上,一刀斬首,楊暕的二個兒子,也一同命赴黃泉。
楊廣父子二人,到生命最後一刻,還是互相猜忌,沒有任何一點父子親情。
父子若此,真正是可憐可歎,生於帝王之家,又何得言親情。
宇文化及的清肅工作,非常徹底而冷酷。
楊堅和楊廣的子孫,並其宗室,外戚,不分老幼,無論賢愚,一並誅殺。
宇文化及隻留下了秦王楊浩做名義上的天子,其餘楊氏在江都的族人,已永遠消失在曆史的長河之中。
當年楊堅將北周宇文皇族殺戮殆盡,宇文化及雖然非其血脈,今日卻借他之手,將楊氏一支滅族,可謂天道昭彰,報應不爽。
楊廣的死亡,代表了隋朝實際上的滅亡。
雖然在京城大興,東都洛陽和江都依然尊奉楊氏子孫為主,但既是名義上的,也是一種短暫的過渡。
隋朝的皇權,已經三分,天下大亂,誰將是這片土地真正的主人,將進行殘酷的戰爭才能見分曉。
大隋一朝,有過它短暫而輝煌燦爛的歲月,即使曾經如日中天,也終將湮沒於滾滾曆史長河之中。
大江東去,數風流人物,還看明朝。
楊廣的貼身侍衛裴虔通早就參與了這場陰謀,為了轉移楊廣的注意力,他欺騙楊廣說:“草坊被燒,外人救火,故喧囂耳。”
楊廣再無別的渠道可以得到消息,聽到裴虔通的虛假之詞,隻能信以為真。
裴虔通很快就露出了獠牙。
司馬德戡進軍非常順利,到五更時分,他已和裴虔通匯合,將精兵強將調歸裴虔通指揮。
裴虔通果然是個人才,沒有辜負司馬德戡所托,他做了二件事。
第一件事就是清理和替換原守衛。
他關閉宮城所有出入之門,隻留下了東門,然後命令殿內宿衛的兵士,棄械投降,立即出宮。
在絕對的武力麵前,大部分宿衛乖乖投降。
但隋朝幾十年正朔,還是有不少忠臣義士。
獨孤盛就是最硬氣的一個,他在重壓之下,依然氣勢不衰地說:“何物兵勢太異!”
裴虔通更是非常直接,他毫不留情,硬頂迴去:“事勢已然,不預將軍事,將軍慎勿動!”
獨孤盛也是個不怕死的主,他大罵道:“老賊,是何物語!”
情勢緊急之下,他甚至都來不及披上鎧甲,直接率領部下十幾人和裴虔通進行肉搏戰。
但強弱過大,獨孤盛的抵抗於事無補,他舍身成仁。
事出倉猝之際,皇宮之內的守衛,除了獨孤盛之外,還有一支效忠楊廣的力量。
他就是千牛將軍獨孤開遠,他率領部下幾百人,在楊廣藏身之處請求說:“兵仗尚全,猶堪破賊,陛下若出臨戰,人情自定,不然,禍今至矣。”
楊廣沉默,他錯失了最後一次自救的機會。
也許,楊廣在等待他最後的王牌,那就是他配置於玄武門的帝國最精銳的一支親衛兵。
那才是他最為倚仗的,最核心的力量。
他們全部是挑選出來的精銳中的精銳,平常的訓練和待遇都是全軍最好,戰鬥力最強,忠貞無二。
楊廣為了籠絡這支軍隊,他甚至將宮女賜給有功的士兵。
這支軍隊,絕對強力,並且忠心。
但他們當天並不在宮內,因為,他們被調出宮城了。
這是宇文化及暗中搗鬼。
他勾結了司宮魏氏,她平時為楊廣所寵信,代傳楊廣旨意,於是,當此重要關頭,她假傳楊廣的旨意,將這支至關重要的軍隊調出宮外。
於是,宮城的防衛已空,再沒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擋裴虔通。
他接著做了第二件事,將宮城防衛,全部換上了驍果一係的軍隊。
大局已定,楊廣已是籠中之鳥。
裴虔通帶兵直入永巷,這已是皇城之中的核心區域,裴虔通問道:“陛下安在?”
正好有美人服侍楊廣出來,她們用手指了指西方,說道:“在西閣。”
裴虔通不再廢話,帶兵闖入西閣,直奔楊廣。
楊廣端坐殿中,君臣對麵,兵器寒光四射,大殿之上,似乎永夜暗沉。
驍果們最先沉不住氣。
令狐達氣血上湧,為了搶得首功,撥刀衝在前頭,
楊廣畢竟是一代帝王,倒也並不驚慌,甚至於,他心中早就盼著這一天的到來。
他隔著窗戶對令狐達說:“汝欲殺我邪?”
楊廣雖然落難,但帝王氣勢卻不輸一分,令狐達雖然心中有此想法,但在楊廣威壓之下,卻不由自主感到氣餒,俯首對楊廣說:“臣不敢,但欲奉陛下西還耳。”
令狐達將楊廣扶下西閣,下樓之後,楊廣見到了舊識裴虔通,這是他做晉王時的舊部。
楊廣心中一陣悲涼,對裴虔通說:“卿非我故人乎!何恨而反?”
裴虔通無話可以迴答。
他隻是奉命捉拿楊廣,卻並不知道到底該如何處置楊廣。
於是,他打了一手太極,說道:“臣不敢反,但將士思歸,奉陛下還京師耳。”
楊廣將這個問題推迴給裴虔通,他辯解說:“朕方欲歸,正為上江米船未至,今與汝歸耳。”
楊廣的話,裴虔通一個字都不相信。
但話說到這個程度,裴虔通隻能將楊廣軟禁,以等待下一步的指示。
最高話事人宇文化及,此刻正惶惶不可終日。
他本無心謀反,但被強製推上話事人的位置,如果成功,當然是雞犬升天,但如果失敗,即使他是被迫參與,一樣免不了滅族亡身的命運。
宇文化及並沒有做好應有的心理準備。
不要說發號施令,他甚至連正常的應答叛亂者的信息都無能為力,一直低著頭,呆呆地在坐在馬鞍之上,連聲說“罪過罪過。”
當塵埃落定之時,叛軍擁立宇文化及進入城門。
司馬德戡率領軍隊列隊歡迎,宇廣化及算是撿到了勝利的果實,他自稱丞相。
這是軍事政變,是風險極高的殺頭的遊戲,新丞相上位,楊廣的皇帝位子就危險了。
其實,上天給了隋朝一次自救的機會,但隋朝和楊廣實在氣數已盡,天道人事,終至於不可收拾。
叛亂開始之前,有人向裴蘊告密,並且提出矯詔發兵收捕宇文化及等人的對策。
當裴蘊將這個計劃向虞世基報告時,或者是對於朝野謀反過多,過於輕敵的緣故,或者是認為在都城重兵護衛之地,宇文化及沒有可能成功的考慮。
虞世基竟然沒有同意這個最後的自救行動。
當他們授首伏誅之時,裴蘊終於發出了靈魂拷問,“謀及播郎(虞世基),竟誤人事。”
於是,驍果終於舉起反旗,政變發生,隋朝將亡。
殘酷而徹底地清洗開始。
甚至連宇文化及的親弟弟宇文士及,因為娶了楊廣的女兒南陽公主,但由於他並未參與此次舉事,也在被誅殺之列。
但派出去執行任務的卻是宇廣智及的家僮,他不忍心看見他們兄弟相殘,隻是把宇文士及抓起迴來複命。
很久之後,風頭過去,他才被釋放。
主事人的至親都如此命運,整個隋朝舊係統,自然麵臨傾覆之災。
首當其衝的是皇帝楊廣和大臣。
楊廣一朝的權力核心虞世基,裴蘊毫無疑義被視為替罪羊而斬首示眾。
天明之後,楊廣被要求,親自慰勞眾將,當裴虔通持刀挾持楊廣走出宮門之時,造反的軍士知道大事已成,無不歡聲雷動。
宇文化及雖然心中憂懼慚愧,卻知道開弓沒有迴頭箭,他對著裴虔通說:“何用持此物出,亟還與手。”
這就宣判了楊廣的死刑,造反派甚至都不願意和楊廣相見一麵。
楊廣也想知道這件事情的嚴重性,他隻問了一句話,“(虞)世基何在?”
這句話問到了點子上。
虞世基代表了楊廣在江都的權力基礎,如果他在,事情尚有轉圓之地,如果虞世基已經失勢,那自己的下場,將是一片灰暗。
楊廣聽到了他最不願意聽到的答案,“已梟首矣!”
楊廣一陣悲涼。
他看到自己周圍寒光閃閃的兵刃,更看到了兵刃寒光照耀下,麵沉如水的裴虔通和司馬德戡,他知道自己的時間到了。
但楊廣心中卻還有不服,他歎息一聲,無限淒涼地問道:“我何罪至此?”
馬文舉貢獻了曆史上最經典的迴答,這個迴答,很多曆史學家也很難現場總結出來,但馬文舉侃侃而談,也許,馬文舉的迴答本身就是曆史上對於楊廣的評價。
馬文舉侃侃而談地說道:“陛下違棄宗廟,巡遊不息。外勤征討,內極奢淫,使丁壯盡於矢刃,女弱填於溝壑,四民喪業,盜賊蜂起。專任佞諛,飾非拒諫。何謂無罪!”
但楊廣依然不服氣。
他非常幹脆地質問叛軍說:“我實負百姓。至於爾輩,榮祿兼極,何乃如是!今日之事,孰為首邪?”
司馬德戡迴答說:“溥天同怨,何止一人。”
叛軍再沒有耐心去等待。
楊廣身邊最小的第三個兒子趙王杲當時才十二歲,他傷心憤恨,無以自處,號哭不已。
裴虔通心狠手辣,手起刀落,在楊廣麵前斬殺趙王楊杲。
鮮血飛濺,如點點紅梅,灑落楊廣的禦袍之上。
當楊廣看到裴虔通向自己再次舉起屠刀時,楊廣表現了一個帝王應有的尊嚴和威嚴。
他鎮定地對裴虔通說:“天子死自有法,何得加以鋒刃!取鴆酒來!”
鴆酒本來確實已經準備好了。
那是楊廣給自己預備的。
他深知天下情勢大壞,隨時做好死去的準備。
於是,他經常以鴆酒自隨,對左右親幸說:“若賊至,汝曹當先飲之,然後我飲。”
但兵荒馬亂之際,楊廣身邊的宮人全部四散逃命,鴆酒再也找不到了。
馬文舉等人怕楊廣拖延時間,為避免夜長夢多,他們命令楊廣坐下,準備用強。
但楊廣選擇了另外一種較為體麵的死法,他解下自己身上的練巾交給叛軍,被縊而亡。
楊廣的二兒子齊王楊暕,更是稀裏糊塗被叛軍殺害。
叛軍入宮之際,楊暕還未起床,他聽到外麵喧鬧沸騰,知道發生變故,就驚問身邊之人,“是何人?”
他以為是楊廣來收捕自己,對叛軍說:“詔使且緩,兒不負國家。”
但叛軍哪由他分說,將他拖到街上,一刀斬首,楊暕的二個兒子,也一同命赴黃泉。
楊廣父子二人,到生命最後一刻,還是互相猜忌,沒有任何一點父子親情。
父子若此,真正是可憐可歎,生於帝王之家,又何得言親情。
宇文化及的清肅工作,非常徹底而冷酷。
楊堅和楊廣的子孫,並其宗室,外戚,不分老幼,無論賢愚,一並誅殺。
宇文化及隻留下了秦王楊浩做名義上的天子,其餘楊氏在江都的族人,已永遠消失在曆史的長河之中。
當年楊堅將北周宇文皇族殺戮殆盡,宇文化及雖然非其血脈,今日卻借他之手,將楊氏一支滅族,可謂天道昭彰,報應不爽。
楊廣的死亡,代表了隋朝實際上的滅亡。
雖然在京城大興,東都洛陽和江都依然尊奉楊氏子孫為主,但既是名義上的,也是一種短暫的過渡。
隋朝的皇權,已經三分,天下大亂,誰將是這片土地真正的主人,將進行殘酷的戰爭才能見分曉。
大隋一朝,有過它短暫而輝煌燦爛的歲月,即使曾經如日中天,也終將湮沒於滾滾曆史長河之中。
大江東去,數風流人物,還看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