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玄感錯誤判斷了東都的形勢。


    在他的計劃中,已經預設了東都君臣離心,無有守誌,當自己大軍一到,自然會開城奉迎,即使是稍作抵抗,恐怕也更多是象征性。


    但如今,東都的守軍竟然真刀真槍和自己開幹,以洛陽城之堅,守備之完善,自己已被拖入持久戰的泥潭。


    局勢已不在楊玄感的控製之下。


    不過,從表麵上看,楊玄感的牌麵,卻春光大好。


    他麾下人才濟濟,已經足以組成一個小朝廷了。


    這並非誇大其詞,而是在極短時間內,迫於他的兵勢和聲威,投降他的達官貴人子弟數量和質量,讓人目瞪口呆,


    例如隋朝中央的核心官員,韓擒虎、楊雄、來護兒、虞世基等人的兒子都在楊玄感麾下效力,至於次一級官員的兒子,那更是多如牛毛,數不勝數。


    可以說,隻要楊玄感能占據東都洛陽,有一個可靠的基地,立住腳,穩定局麵,那麽,楊廣的天下,就會搖搖欲墜。


    可惜,楊玄感並非真龍天子。


    所以,當楊玄感命令俘獲的韋福嗣作了一篇感人肺腑的招降文書,投給洛陽城內的樊子蓋時,如泥牛入海,了無迴音。


    韋福嗣是韋洸的兄子,出自當世第一等豪門京兆韋氏,楊玄感知人善任,讓他主掌文翰。


    韋福嗣雖然首鼠二端,在楊廣和楊玄感之間觀望,但這封招降樊子蓋的文書,卻展露了他確有幾分真功夫。


    他在文書中先寫明楊玄感以天下為己任,“(楊)玄感世荷國恩,位居上將,先公(楊素)奉遺詔曰:‘好子孫為我輔弼之,惡子孫為我屏黜之。’所以上稟先旨,下順民心,廢此荒淫,更立明哲。”


    接著,開始招納樊子蓋,勸他審時度勢,順天應人。


    “四海同心,九州響應,……公獨守孤城,勢何支久!願以黔黎在念,社稷為心,勿拘小節,自貽伊戚。誰謂國家一旦至此,執筆潸泫,言無所懼。”


    這些文字其實並無誇大之處,並且在情在理,字字攻心,句句實錘。


    如果碰上剛到東都時的樊子蓋,或許楊玄感真能兵不血刃,接收東都洛陽。


    隻是,楊玄感來得太晚了。


    現在的東都,已是鐵板一塊,樊子蓋將要憑此建立其不朽的功勳。


    他知道楊玄感最大的弱點是缺少時間,隻要能拖住楊玄感,就必然讓楊玄感死無葬身之地。


    因為,在東北方向,楊廣的大軍星夜兼程趕來。


    東邊,來護兒的水軍也自動迴歸勤王。


    西邊關中之地,京城長安,衛文昇的援軍也鼓行而至。


    他知道楊玄感雖然現在勢如破竹,氣勢如虹,但這將是他最後也是最好的高光日子。


    於是,樊子蓋置之不理。


    楊玄感的好日子慢慢到頭了。


    西邊征塵四起,衛文昇踏馬而來。


    隋朝畢竟是天下正朔,忠臣義士所在多有,並且,當初實行二京製,本來就存有互相支援,互為表裏,雙互相製衡的內涵。


    所以,當楊玄感造反的消息傳到京城大興,留守衛文昇展示了他作為老臣和身居重臣的忠誠。


    他立即率領四萬精兵,星夜兼程,救援東都。


    為了顯示他義無反顧的決心,在經過華陰楊素之墓時,衛文昇做了一個驚世駭俗的動作,他發掘了楊素的墓,並且將楊素的屍骸挫骨揚灰。


    殺父之仇屬於不共戴天之仇,終其一生一世,甚至子孫後代,都要報此奇恥大辱。


    將楊素挫骨揚灰,這比直接殺了楊玄感的父親,更加讓人不可接受。


    這個深仇大恨,衛文昇是結下了。


    這也表明,他此次出關救援東都,就沒有想過活著迴來,主帥有必死之心,士卒自然也是戰鬥力爆棚。


    隻是,衛文昇根本就不是楊玄感的對手。


    雖然衛文昇看不上楊玄感,認為他成不了事,甚至在出崤、澠道時,根本就不怕楊玄感埋有伏兵,而是大張旗鼓,大搖大擺地列隊直趨洛陽城北。


    但楊玄感或者不是一流的戰略家,他他卻實在是超一流的戰將。


    就連自視甚高的李密都心悅誠服地說:“若決機二陣之間,喑嗚咄嗟,使敵人震懾,密不如公;驅策天下俊賢,各申其用,公不如密。”


    楊玄感也大笑認可,這既是對李密的肯定,也是對於自己武力的自信。


    現在,衛文昇終於領略了被一代梟雄李密推崇的楊玄感的勇武,那是不可一世,氣吞萬裏的無敵戰將。


    衛文昇以二萬人馬渡過瀍、洛二水進擊楊玄感。


    楊玄感立即給了他一個下馬威。


    他抓住衛文昇自恃親率關中精銳,看不起自己臨時組織的烏合之眾,急於和自己決戰的心理。


    先假裝失敗,等其追兵過河之後,才掉轉馬頭,迅猛衝擊衛文昇。


    楊玄感親率精銳,展露出可怖的戰力,他一舉全殲衛文昇的先頭部隊。


    衛文昇吃了一個大虧,但他還要吃更大的虧。


    當衛文昇集合隊伍時,他終於得到了一個和楊玄感正麵決戰的機會。


    但兵不厭詐,雙方才一接觸,楊玄感就放出一個煙霧彈,對著衛文昇的軍隊大聲說道:“官軍已獲(楊)玄感矣。”


    這迷惑住了衛文昇的軍隊,也讓他們放鬆了戰鬥的意誌,既然對方主將都已經被擒,那這仗也快要收工了。


    正當他們精神懈怠,陣勢散亂之際,楊玄感如天神般下凡,親持長矛,身先士卒,喑嗚叱吒,全身重甲,在敵軍之中,幾進幾出,橫衝直撞,直如天神下凡。


    這種氣勢,考之曆史,也隻有一人可得媲美。


    於是,一軍之中都稱其為當世項羽。


    這當然是一種無上的榮譽,衛文昇在隋朝項羽楊玄感的強力攻擊之下,陣形大潰,隻得倉皇收集八千人馬,退入北邙山,再整旗鼓。


    楊玄感畢竟將門之後,除了本人神勇蓋世之外,他也精通兵法,善於撫禦下屬,因而,其所統士卒,都願意為其效死力。


    於是,很短的時間,在屢次戰鬥勝利之後,楊玄感的軍隊就滾雪球一般,達到十萬人的規模,這是一種非常大的成就。


    衛文昇也是老於戰陣,他雖然屢敗,但卻誌氣不衰。


    他以必死之心去決鬥,就產生了驚人的力量,他竟然和楊玄感一日之中十次戰鬥,還未被徹底擊垮。


    衛文昇足夠頑強,但隋朝項羽終是沒有做皇帝的命。


    天不絕隋朝,楊玄感的弟弟楊玄挺竟然在此後的混戰中,誤中流矢而斃。


    這並不是一個好兆頭,楊玄感軍隊的氣勢稍稍為之消退。


    更大的問題是,楊玄感要陷入多麵作戰的泥潭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隋唐天字七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流雲舞天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流雲舞天風並收藏隋唐天字七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