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反叛,必然和楊勇楊秀的結果一樣。


    反叛,似乎有另一種可能。


    反叛似乎是必須的,但清醒而有理智的人,都知道楊諒的起兵,必然失敗。


    楊諒的司馬皇甫誕直言進諫,認為不應該起兵,但楊諒已是箭在弦上,不可不發。


    皇甫誕知道多說無益,他也隻能盡天命,聽人事。


    皇甫誕流著淚說:“竊料大王兵資非京師之敵,加以君臣位定,逆順勢殊,士馬雖精,難以取勝。”


    然後,他點出無法承受失敗的後果。


    皇甫誕接著說道:“一旦身陷叛逆,絓於刑書,雖欲為布衣,不可得也。”


    楊諒見皇甫誕不但不支持自己,還說出如此喪氣之話,不由大怒,就將其投入獄中,等待秋後再仔細算帳。


    楊諒其實有一個很好的開局。


    王頍作為其主要的謀士,獻上了高明的戰略,他認為做事最重要的是名正則言順,先要明確起兵的目的,要打出一麵鮮亮的旗幟。


    王頍對楊諒獻上了二策,一是占據京城大興,自己當皇帝,“王所部將吏,家屬盡在關西,若用此等,則宜長驅深入,直據京都,所謂疾雷不及掩耳。”


    然後,他提出了一個次一等的戰略目的,“若但欲割據舊齊之地,宜任東人。”


    以當日事勢而言,此二者都足以和楊廣爭一日之長短。


    楊諒顯然缺少決斷力,他猶豫不決,采取了一個折衷的方案。


    他兼收並蓄,同時重用這兩個陣營之士。


    並且,在起兵的目的上,楊諒也犯了一個最大的錯誤,他說了一句話,”楊素反,將誅之。“


    因則,楊諒向天下公布的起兵目的,竟然隻是誅楊素,清君側。


    這是更次一級的戰略了。


    從這點就足以看出,楊諒有造反之心,卻無造反之誌,更無造反之才。


    楊諒根本就不是一個造反的料。


    他沒有直接反對楊廣,也許楊諒的造反,隻是自保,表麵上好象給自己留了後路。


    卻不知造反之道,從古至今,成王敗寇,從來就沒有迴頭之路可以走。


    以誅楊素,清君側的口號起兵,就讓將士無必死之心,也無赴死之誌,根本就沒有可以預見的升官發財,光宗耀祖的榮譽或者實利,可以去爭取。


    楊諒還未開戰,就已經失敗了一半。


    他接著又犯了一個錯誤。


    在具體的行軍計劃上,裴文安貢獻了最佳的方略,他的方案總結為八個字,“四處略地,直搗關中。”


    這個策略最重要的核心,在於後四個字,那就是趁亂搶渡黃河,頓兵大興城下,實施斬首行動。


    裴文安膽氣俱壯地表示,“文安請為前鋒,王以大軍繼後,風行雷擊,頓於霸上。鹹陽以東,可指麾而定。京城震擾,兵不暇集,上下相疑,群情離駭,我陳兵號令,誰敢不從!旬日之間,事可定矣。”


    這是上策,楊諒此次起兵並沒有成功。


    但十幾年後,李淵卻幾乎是完全遵照裴文安的方略,從太原出發,沿汾河穀地,搶渡黃河,直下長安,創立唐朝。


    楊諒正式起兵,勢如破竹,黃河在望,關中在望。


    黃河邊上重鎮蒲州(今山西永濟蒲州老城)的易手,是楊諒軍事行動的高光時刻。


    他親自挑選了幾百精銳,假扮成行宮的宮人,迴歸京城,竟然一路無驚無險,混入城中。


    楊諒畢竟在山西之地,久作經營,蒲州的豪傑們,也在內響應,因而,這座被楊廣寄予厚望的黃河東邊的重鎮,也是京城力量的最大的據點,竟然不費吹灰之力,就被楊諒控製住。


    形勢一片大好,隻要再乘勝渡過黃河,就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進入關中平原,而京城大興,就暴露在楊諒的兵鋒之下。


    但戰事卻發生了吊詭的轉變。


    在裴文安即將渡過黃河之際,楊諒忽然一道急令,停止過河,並斬斷河橋之索,召還裴文安。


    裴文安心中無限悲苦,他看著滾滾而去的黃河之水,看著那咫尺天涯的,黃河對岸的關中沃土。


    他知道,那是他這一輩子再也無法企及的夢想。


    這也是楊諒一輩子無法企及的夢想。


    裴文安對楊諒留下了一句充滿哀怨的質問,他長歎道:”兵機詭速,本欲出其不意。王既不行,文安又返,使彼計成,大事去矣。”


    楊諒沉默,無言以對。


    他從一往無前的進攻態勢,忽然轉入守勢。


    這應該是楊諒的內部出現了戰略分歧。


    楊諒的態勢,重新迴到了王頍最開始的戰略選擇。


    到底是進入關中,推翻楊廣,據有天下;還是割據山東舊齊之地,稱王稱霸。


    這二種選擇,二種政治勢力的較量中,出現了嚴重的分歧。


    事實上,楊諒反複退縮的軍事行動,葬送了自己大好的優勝局麵,給了楊廣從容布置的時間。


    守,是守不住的。


    不進則退,一退就無死所,乃是自然之理。


    楊諒本身並非擁有強不可摧的堅強堡壘,他最大和最好的機會,就是出其不意,速戰速決。


    楊廣給楊諒派了一個對手,那就是號稱天下第一猛將的楊素,是最擅長攻堅,奇襲,進攻得戰無不勝的,隋朝第一猛將。


    這場戰鬥,還沒有開始,楊諒就已經失敗了。


    他寄希望的黃河天險防線,被楊素以區區五千兵馬一舉擊潰。


    楊素雖然是取巧,也是拜楊諒軍事的暗弱所賜。


    這是一場完美的夜襲。


    正當楊諒認為楊素才區區五千兵馬,根本不足為慮時,楊素已經製定了一個大膽的計劃。


    楊素趁著夜色,一夜之間,征集黃河沿岸商賈的幾百艘船隻,並且當天夜裏就秘密渡河。


    楊素在船中放置很多草葉,人馬踐之無聲,銜枚急進,天明之際,楊素大軍如天兵天將一般,忽然出現在楊諒軍隊的麵前。


    楊諒的部眾,心氣被奪,完全不知所措。


    才一接戰便逃走,蒲州城的守將,不戰自潰,以城池降於楊素。


    楊素不費吹灰之力得到了蒲州城,這是黃河對岸突入楊諒地盤的牢固據點,黃河由天險變成坦途,再也不是楊諒的依托,這是打開勝利之門的鑰匙。


    楊諒的失敗,已經不可避免。


    但楊素也有隱憂。


    他的後院起火。


    楊素以全盛的文治武功,曆經楊堅和楊廣二朝,實在已是功高不賞,已處於任何皇帝都深深疑忌的地位。


    現在楊素遠離京城是非之地,在外統帥軍隊,可謂是龍入深淵,如魚得水。


    此形此境之下,如果楊素要造反,他就一定可以造反成功。


    於是,楊廣發布了一道含義深遠的詔書,他要召楊素班師。


    這非常值得玩味。


    戰鬥還沒開始,就讓主將撤迴,這顯然不是出於軍事,而僅僅隻是出於政治上的考慮。


    將在外,君令有所不受,楊素並沒有答應迴師的要求。


    他在出征之前,就已經向楊廣詳細規劃了,破滅楊諒的日期和過程,戰鬥開始之後,一切都盡如他所料。


    楊素在這一迴合和楊廣的較量中,占得先機和上風。


    楊廣在表麵上同意了,楊素繼續在前線指揮東征大軍,並且為了示之不疑,他正式任命楊素為並州道行軍總管,全權負責征討中的軍政事宜。


    這和當年楊堅在楊素領軍,第二次平定江南時,曾經征召過楊素,又再委任其重職,何其相似。


    但這更是為人臣子,最危險的時刻。


    如果一個人,已成為一個體係中,必不可少的決定因素,就必然會被這個體係消融。


    任何體係,都不可能容忍一個超越體係而存在的個體。


    但楊素暫時還沒有時間去思考,如何去禍之道。


    楊素的煩惱剛去,他的對手楊諒的後院,也早已熊熊大火,燃燒正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隋唐天字七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流雲舞天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流雲舞天風並收藏隋唐天字七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