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東三峽巫峽長,巫峽地當長江要衝,自古是出蜀必由之路。


    巫峽岐亭,地勢險極峻極,是一隻攔路惡虎,橫亙在楊素麵前。


    守將呂仲肅使用了一種古老的戰法,叫鐵鎖橫江來對付楊素。


    他在長江北岸,穿山鑿岩,固定住三條巨大的鐵鎖,橫穿長江,以阻攔上遊的楊素水軍。


    呂仲肅決定死戰。


    他是知兵之人,知道重賞之下,必有勇夫。


    他甚至拿出自己的私人財物,獎賞將士,表明自己死戰到底的意誌。


    主帥如此,上行下效,他的守軍,士氣高昂。


    楊素吃了很大的苦頭。


    鐵鎖橫江,硬闖無門。


    楊素重施故技,他想在陸地上,用南北夾擊之法,擊潰呂仲肅的守軍。


    但呂仲肅正養精蓄銳,布好口袋,靜待楊素的入圍。


    這是一場非常艱苦的拉鋸戰,雙方以命搏命,寸土必爭,血戰四十餘次。


    隋軍在這個小小的岐亭,付出了死亡五千餘人的代價。


    這就是戰爭,是消耗戰,就看誰能捱到最後。


    於楊素而言,他眼中唯一的目標,隻有勝利。


    楊素本身就是一個鐵血而冷酷的將領。


    他的作戰方式是置之死地而求生,因而他的軍隊,最大的特點就是不怕死。


    因為怕死也沒有用,如果後退,也會被楊素冷酷剿殺,一樣是死路一條。


    這就決定他的軍隊,隻能一往無前,在戰場上,往往能以少勝多,爆發出驚人的戰鬥力。


    這一切根源於他的領軍作戰方式。


    也一直被後世所詬病,他是真正實現了視生命如草芥,以戰場為棋盤的冷酷將領。


    楊素行軍的典型方式,叫“血字三部曲”。


    一是血祭。


    在開戰前,選出有罪之人,少則十人,多則幾十人,列陣於軍隊之前。


    然後,一聲令下,手起刀落,鮮血噴濺,人頭落地,達到真正的祭天祭地祭旗的效果。


    最重要的一點,是可以激起己方將士的血性和鬥誌,讓他們提前進入生與死,鮮血飛濺的戰鬥狀態。


    第二血戰。


    非常簡單,楊素視敵我雙方將士生命為草芥。


    他在正式戰鬥前,不管敵方有多少人,總會先選出一二百,或二三百戰士,正麵硬剛,衝擊敵陣。這些士卒,謂之為敢死之士。


    他們確實敢於去死,因為他們沒有選擇,不死也不行。


    因為,他們沒有退路,一旦他們後撤,不論原因,楊素會一律將他們冷酷處死。


    一批死士死完,楊素會再多派一倍人手,重新正麵攻擊。


    於是,一批批敢死之士,前赴後繼,直至最後的勝利。


    在這種冷酷而嚴厲的軍法之下,在對方如此不要命的戰法之下,在對方如此不重視士卒生命之下,敵方的將士,一般撐不到幾個迴合,就會戰意鬆動,心理崩潰。


    楊素靠此一點,百戰百勝。


    但楊素深諳人心和人性,光有大棒,不足以馭人,很容易受到反噬。


    他準備了豐厚的胡蘿卜。


    這就是第三點,血酬。


    非重獎,不足以買命。


    他以重賞換取士兵的賣命和忠誠。


    楊素不僅隻是戰場上的常勝將軍,他更是政壇上的常青之樹,也是關隴集團中可以直接和高熲對抗的核心幹將。


    因而,楊素的軍隊,雖然隻有非常小的功勞,他也必然會上報朝廷,給予重獎。


    楊素為了滿足他自己嫡係軍隊的撫恤和重賞,他利用自己在政治圈內的影響力,經常奪取別的將領的功勞和賞賜,據為己有。


    如此操作之下,楊素軍隊可以做到微功必錄,小功必賞,重功則天下知聞。


    因而,楊素治下的軍隊將士,也是升職最快,俸祿最厚的軍隊。


    作為古代軍人來說,當兵,本來就是刀口添血,九死一生的職業。


    升官發財,養家糊口,是其題中之義,本來的麵目。


    於是,二者一拍即合。


    楊素治下的軍隊,雖然傷亡較重,但在楊素的重賞之下,戰鬥力依然極為驚人。


    楊素,可謂是百戰百姓的一代名將。


    但他的理念和實踐,在中國的傳統上,卻一直不被接受,也不可複製。


    中國曆史上,也隻有一個楊素。


    後人對楊素的一段評論,或者可以解釋為什麽楊素之後,再無楊素。


    “自有兵以來,唯尉繚(子)言之,唯素(楊素)行之,蓋無它智略,唯忍於自殺其人而已矣。”


    可見此項治兵要術,兵法大家尉繚子,雖然曾經有過論述,而普天之下,古今名將,卻隻有楊素真正實行過這。


    這個戰法的核心是嗜殺,殺人殺己,一視同仁。


    可謂是不仁之至。


    此術有用,有效,但也會引來嚴重的後果。


    “人之不仁至於此極,而猶知有君之不可弑乎?猶知有子之不可弑父而己弗與謀乎?”


    中國古代講究忠孝仁義,是舉世皆準的道德規範,而楊素此舉,卻是赤裸裸的不仁。


    即使參照他自身實際的經曆,他最後也參與了奪位,殺君的行動。


    這種治兵之法,過於嚴苛,行此法者,君不為君,臣乃不臣,最終必為亂臣賊子,而喪家誤國。


    因而,楊素雖然百戰百勝,但楊素之後,卻再無楊素。


    但當世猛將,卻沒有楊素之敵手。


    呂仲肅雖抱必死之心,全軍全力抗擊楊素,卻終於抗不住自己兵將,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消亡。


    區區岐亭之戰,隋軍死亡五千多人。


    而他的敵手,陳國的呂仲肅部隊,當然也不會輕鬆。


    冷兵器時代,自古就有殺敵一千,自損八百之說,陳軍雖然占有地利,但依然傷亡慘重。


    呂仲肅有一個最不利的條件,他的軍隊人數並不多,並且缺乏後續的補充。


    拚死作戰的戰士,每天看著自己身邊日漸減少的同伴,也看到楊素的軍隊悍不畏死,依然前赴後繼,可怖的戰意和決心。


    這是種煎熬。


    楊素是心理戰大師,他往這種極為壓抑的情緒上,點燃了最後一把火。


    他釋放了陳國被捕獲的俘虜,楊素氣定神閑,大局在握,他仿效諸葛亮七擒孟獲之法。


    將他們俘虜三次,然後又釋放他們三次。


    這成了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陳國軍隊堅守到底,血戰到底的勇氣,一泄千裏。


    因為,他們之所以還在堅持的唯一理由,是因為知道自己殺傷殺死,那麽多隋朝戰士,投降也必然被清算,也隻是死路一條。


    但現在,當他們看到往日一同死戰的同伴,生龍活虎地立於自己眼前,再看看漫山遍野的隋軍。


    他們崩潰了。


    投降則生,堅守則死。


    呂仲肅隻能棄營而逃。


    攔江鐵鎖終於還是攔不住出柵的猛虎,那個如江神般威風的隋朝戰神。


    楊素好整以暇,他非常悠閑地斬斷攔江的鐵鎖,也斬斷了這個世間,可能鎖住他的,最後的鎖鏈。


    從此之後,世間,再沒有任何可以攔住楊素的鐵鎖了,不管是有形的,還是無形的。


    楊素,就是隋朝的天下第二人。


    這也是隋朝此次南征最激烈和動人心魄的一戰。


    在戰後論功行賞時,雖然楊素作為集團軍的統帥,受到南征軍團中,最高級別的賞賜。


    但其神勇的打硬仗能力,足以在京城大興城中成為傳說。


    楊素此後,勢如破竹。


    他再敗呂忠肅於延洲,俘獲二千甲士,呂忠肅僅以身免。


    呂忠肅是一代忠臣名將,但卻生不逢時,碰上戰神楊素,隻能從此消失於曆史長河之中。


    信州刺史顧覺聞風而逃,倉皇放棄安蜀城。


    荊州刺史陳慧紀聽到楊素將到,全部燒掉他的儲蓄。


    一是避楊素鋒芒,二是想順江東下,合兵建康,卻被阻於武漢三鎮。


    楊素一路高歌猛進,巴陵(今湖南嶽陽)以東,再無陳國一兵一卒之抵抗。


    楊素非常完美而順利地,和秦王楊俊會師於漢口。


    在這裏,他們和陳國的水師提督周羅睺,荊州刺史陳慧紀十萬水軍相持於武漢三鎮。


    在彼此無法進退之際,他們都在等待一個消息,一個從下遊建康傳來的消息。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隋唐天字七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流雲舞天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流雲舞天風並收藏隋唐天字七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