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擒虎就不服氣。


    他曾在楊堅麵前,和賀若弼當麵爭論,誰才是平定江南第一功臣。


    賀若弼當然軍功蓋世,但他珠玉滿身,唯獨欠缺那顆,最亮最耀眼的明珠。


    韓擒虎擁有一個賀若弼朝思暮想,但卻永遠無法占據的軍功。


    韓擒虎沒有去擒住一隻老虎,但他擒住了一條龍,一條真龍。


    他比賀若弼早一天,進入陳國的都城建康,接受了陳後主的投降。


    雖然這是由於賀若弼正麵戰場的苦戰,牽製和摧毀了陳國將士抵抗的決心,賀若弼才能以區區五百兵士,僥幸進入建康城,接受陳後主的投降。


    但他占了先。


    一步先,步步先,這就叫天意,這就是命運。


    以當時情況而論,就算韓擒虎沒有進入建康,賀若弼也是分分鍾會率領大軍攻占陳國的都城。


    那就可以獲得巨大而圓滿的成功。


    但韓擒虎爭的就是朝夕,他爭的就是這快了半拍的先機。


    第一個進入建康的無上榮耀,他要定了。


    韓擒虎在平陳戰役中,是一支奇兵,他隻帶了五百精兵,作為先鋒突擊陳國。


    在賀若弼和陳國十萬主力正麵硬剛時,他和行軍總管杜彥的二萬兵馬,在另一個方向,作為牽製,準備合圍建康。


    有理由相信,韓擒虎得到了正麵戰場大勝的消息。


    他為了搶占頭功,挺而走險,他走了一步驚險至極,也絕妙至極的棋。


    他賭陳國在正麵戰場潰敗後,將士們絕無再戰之心,至於陳國的民眾,也早已離心離德。


    他判斷目前陳國的都城建康,不過是一個一戳即倒的紙老虎。


    韓擒虎的眼光很毒。


    這一步棋,直接擊中了陳國最核心軟弱的心髒,而成就韓擒虎千古美名。


    韓擒虎的判斷來自於他在陳國腹地的經曆。


    他親自率領五百精兵,也是五百死士,在陳國的推進速度,完全無法相信,也不敢想象的順利。


    飛渡長江,采石磯的守軍,因為醉酒沉醉,讓他不費吹灰之力,就拿下這個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要塞。


    然後,韓擒虎開掛了一般。


    半天攻下姑熟,江南父老,爭先恐後,來到軍營之中,一睹上國大將的風彩。


    甚至都城建康核心要地,朱雀航的守軍,沒有組織任何的抵抗,全軍逃得無影無蹤。


    這並不是個例,都城尚且如此,韓擒虎一路行來,陳國將士大都望風而遁。


    一國上下如此,此而不亡更有何待。


    陳國也還是有能打的。


    但韓擒虎的膽識帶來了好的運氣。


    他在朱雀門,本來麵臨一場硬仗、惡仗,如果雙方纏鬥在一起,鹿死誰手,猶未可知。


    但這一次,他又沾了賀若弼的光。


    從正麵戰場敗退的老將任忠,正好碰上了將要和韓擒虎死鬥的朱雀門守軍。


    任忠當時手握幾百兵馬,猶有一戰之力,但他為了自身的榮華富貴,他作了一個選擇。


    他認為現在投降隋軍,能爭取到最大的利益,也是最後的機會。


    他想要立個投名狀,這可以增加他投誠的份量。


    於是,他說了一句話,立即打消了陳軍的戰鬥意誌。


    他倚老賣老地說道:“老夫尚降,諸君何事!”


    一個非常有殺傷力的人,講出了這句非常有殺傷力的話。


    任忠,在陳國朝野都是鼎鼎大名的資深將領。


    降,則生,不降,則死。


    將士們沒有遲疑,立即做出了選擇。


    於是,任忠親自領著韓擒虎進入南掖門。


    陳後主後宮的大門,向韓擒虎洞開。


    韓擒虎笑納。


    他本是北地一介武夫,乍一看到江南風光旖旎,後主宮中如雲的秀色,那搖曳不堪一握的腰肢,那動人的一顰一笑,吳語軟儂,風情萬種。


    韓擒虎心都化了,韓擒虎軍隊的心都化了。


    於是,韓擒虎放縱士卒,淫汙陳宮。


    他當然付出了一些代價。


    在和賀若弼爭功中,他的這個醜行被禦史劾奏。


    這當然是重罪,可以直接被殺頭。


    但擒住陳後主,是不世之功,是一件無法被曆史抹卻的功績。


    楊堅做了折衷的處理。


    他認可韓擒虎的功績,卻不給他增加爵位和封邑。


    平定陳國的正麵戰場,卻遠遠沒有如此風輕雲淡,風光豔麗。


    實際上,楊堅準備了非常長的時間。


    楊堅將它作為一項國策,做了非常深入細致的前期工作。


    他采取了“詢策,惑敵,分進”的六字方針,展現了高度的技藝和耐心,最終完成名垂千古的一統天下。


    陳國不過隻是偏安江左的一介小國,但江南的朝廷,自詡文化正統,在心理上非常輕視北方朝廷。


    不知道是哪裏來的勇氣,江南君臣,認為北方政權,不過是一群武夫莽將,是化外之民,不值一哂。


    再加上長江天險,近三百年來,一直和北方的中原王朝,劃江而治,還時不時地進行北伐。


    南方宋武帝劉裕,曾經無限接近統一南北,最後雖然功敗垂成,但依然成為傳說中神一般的人物。


    當年符堅以全盛之師,君明臣賢,統百萬之眾南征,而被謝玄擊敗於淝水,國破身亡,更是耳熟能詳,曆久彌新。


    楊堅分析了南北的優劣,雖然在戰略上認定必勝,但在戰術上,卻極為重視而慎重。


    他對自己的高級智囊團發出了一道命令,要求他們廣泛地提供伐陳的建議和方略。


    楊堅知人善任,對於山東士人代表的李德林,雖然在處理宇文皇族一事上,意見分歧,讓李德林鬱鬱於懷,官位一直原地徘徊。


    但楊堅其實非常清楚,李德林既是當世文宗,也是熟知大勢的戰略大家。


    國士無雙李德林,也是非常富有遠見的李德林。


    隋朝建立之後,李德林就認定平陳之事,朝暮必發,因而屢次主動上書平陳之計。


    當一切塵埃落定時,楊堅終於準備當麵諮詢李德林的方略。


    588年,楊堅巡幸同州,李德林並沒有和他一起去,當時,楊堅謀劃平陳事宜,已經到了日思夜想,緊鑼密鼓的緊要關頭。


    他心中有一些疑惑,想當麵向李德林請教。


    楊堅發出一道敕書,命令李德林隨駕,並且在敕書上,特別寫上一行字,交待李德林帶上他的平陳之計,“伐陳事宜,宜自隨也。”


    楊堅生怕李德林身體有病,經受不起長途跋涉,無法親自趕來,他特別交待高熲,往長安一行。


    “德林若患未堪行,宜自至宅取其方略。”


    李德林沒有辜負楊堅的信任。


    他呈上的策略,楊堅原封不動地給了晉王楊廣。


    他是楊堅欽定南征元帥的不二人選。


    南平陳國,統一天下,指日可待。


    李德林的策略和謀劃,顯然堅定了楊堅必勝的信心。


    他心情大好。


    以至於在立隋近十年後,李德林名位不進的情況下,在這次巡幸的歸途中,楊堅少有地動情,他以馬鞭南指,那個方向,正是陳國的方向。


    那個陳國,在李德林的策略中,已被規劃進帝國的版圖。


    李德林甚至製定好了平陳之後的治理方略和具體的實施步驟。


    楊堅想起了李德林在最初的艱苦歲月中的翊讚之情。


    他也想起了,這十來年李德林所受的壓抑;自己在李德林的平陳策略中,看到的赤子之心,一心為國之忠。


    楊堅在那一刻,誠心實意地對李德林說:“待平陳(國)訖,會以七寶裝嚴公,使自山東無及之者。”


    這是一個非常有份量的承諾。


    等於是楊堅要讓李德林正式成為山東地域名副其實的第一人,甚至隱隱有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氣概和念想。


    但此一時,彼一時也,李德林已經不是剛開始為楊堅打天下的李德林了,楊堅也不再是當年那個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的楊堅了。


    李德林本來就處於楊堅核心決策層的邊緣,也一直遊離於高熲集團之外,這份“山東無及之者”的榮耀過重。


    李德林,這輩子都等不到了。


    李德林也並未參與平陳之役。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隋唐天字七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流雲舞天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流雲舞天風並收藏隋唐天字七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