迫切有事需行、要做之時,時辰會如以沙聚塔般緩慢。
而恰逢熟睡中,時辰則同沙塔快速坍塌般,刹那而過。
且時辰還會隨自身所在之處發生感知上的差別,如在道觀、廟宇祈願求褔時,因來往者眾多,潛心參拜的辰光往往總覺一閃而過。
而若是像韋巨源這般被迫出現在翠峰山玄元皇帝廟外,每一刻都是度日如年。
除卻所在地,與何人在一處,亦會影響對時間的感知,與心儀之人在一處,又有不得不分別之時,共處的辰光就會顯得格外短暫。
而與相互厭棄之人,就好比明堂之中顯唐、複周兩派,每日於同一時刻都要相見,同立於殿中的短短一兩個時辰,似乎比這些朝臣的一生還長。
源協則是因心中存有太多事,且為這些事感到興奮不已,因而在熟睡即將轉向半寐的一刻,睜開眼就再也無法閉上。
萬幸的是,這時候睜眼未必不好,因平日都忙於手頭的事,能像這樣在院子裏抬頭看一會兒星空的時間著實不多,尤其像此刻天空一角似已泛白,而頭頂墨藍色的北麵天空依稀還有閃耀的紫微星遲遲未被卷入即將升起的白晝裏。
“怎,你也難再入眠?”身後阿姊的聲音明明聽一聲就能辨出來,可終究還是被嚇得一愣。
“怎,你也覺輕?”源陽其實在源協背後站了有片刻,但見胞弟一直在沉思,也就沒有打擾,隻趁他將返頭時,喚了一聲。
誰想到還是驚了他,“無,心內有事,隻是覺短。”源陽上前與他並肩,覺源協真是身長長了不少,竟要略抬頭才能看見自家胞弟的臉。
兩人正要安安靜靜地站一會兒,院裏那叢竹子下的水池中,兩人年紀尚幼,還不諳世事時,就早已在池子裏的六尾錦鯉其中兩尾,一尾金身白斑,一尾赤底黃斑,忽然躍出了水麵,濺出數朵水花。
按理,大唐不許擅自飼養錦鯉,可在東都之中已紮根多年的源府,幾乎與異姓王無異,而飼養這些比姊弟二人年歲還要年長許多的錦鯉,不過是消遣,誰又樂於管。
水花像打更、報曉一般,提醒兩人該盥洗更衣,用過更早一些的朝食,就該往南岸去了。
更早些時候,終於見到丘真人本尊的韋巨源想在返迴城中一時,安排人往吟天殿內去一趟,將丘真人提到的其中重要物件取出來。
事與願違,韋巨源迴到北城,要尋林鳳中時,就得知此人已暫將職責移交給同僚,而本人卻返家歇息去了,雖說也辛勞過一整天,但交待給他的事情未了,怎能擅自離開。
至南岸時,所見景象就更加令他困惑了,不僅路障盡數清除,還搭起了與北岸相同,裏頭暫居了異骨者的臨時涼亭,行至南岸軍帳,裴談與敬誠、源氏姊弟皆不在,魏沛說了一通雍王、內侍之類的言語,他也未能盡聽入耳中。
想到既於街麵,一時無人可差遣,便自己親往吟天殿去,可就在吟天殿隱藏浮橋的一側入口,無論是常駐於此的六名升橋橋工,還是輪換、卻一直保持數量的四名左羽林軍,此刻都已換作他人——細打聽下才知,十人都已換成雍王府的仆役與親兵了。
韋巨源大致猜到發生了何事,猜到定是自己離開北城往翠峰山後,魏沛所言“第二道詔書”就與此相關。
關於雍王不時單獨麵聖,與聖人對談之事,韋巨源自己也有耳聞,在太子未立前,朝中更傳過要立雍王為嗣,後封了雍王,將他視若己出,隻是不知聖人對他的信任竟到了這地步。
可眼下韋巨源頭疼的不是雍王,而是吟天殿——威逼利誘、恩威並施下也不肯動搖,將他放進吟天殿中的這群仆役與親兵。
在說下幾句發狠卻對結果無能為力的話後,韋巨源離開水邊,各處封坊,此時去尋助力也未必是最佳時機,決定迴到府內再做道理。
返迴道化坊的路途中,彼時現身於眼前的丘真人親自展示給他的景象與留下的話,還是讓他後怕不止,不禁去想未能按真人所言把事情辦妥,就這麽離開吟天殿,實難確定後續是否會出現其它事態。
所謂“是否”——答案幾乎是肯定的,但心力交瘁至極的韋巨源已無暇顧及許多,換個角度去想,至少宮中交待的事,自己都辦完了。
至於丘真人,彼時韋巨源跪在他麵前,全然不像以往給聖人、韋後、靜德王般因禮數下跪,而是因受到某種魄力,自然跪下的。
甚至於內心悸動地導致視線模糊,隻聽得一個在前言語,比之前腦中的聲音清晰得多,一直領著自己向山門內走。
“彼時,韋道友初來,貧道隻以一麵之交,將閣下拒於正廟門外,”丘真人的聲音過於真實,反而添了一種不真實感,“後三番五次往翠峰山來,所為皆是水祭木祀之事。”
“以貧道之感,道友道心尚在,隻是牽扯太多紛擾,甚多與己無關之事迷了本性。”丘真人句句言語直擊韋巨源內心。
“故而貧道,以道友之道還於你身,既道友因非與己有關之事見貧道,貧道則以迴避直麵相見以對,而今道友終以與己相關之事至此廟中,貧道自當直麵相對。”
“敢問真人,此刻韋某仍無法辨明眼前景象,不知是因何緣故?”
很快隻見自己的眼前劃過一道黑影,“如此可好些?”
黑影滑過後,四周驟然清晰,隻剩丘真人的背影還是薄霧狀的不明一團,且韋巨源十分確定真人在期間迴頭看了自己一眼,那張臉卻也是模糊不清的,和起初跪於地上時見到的一模一樣。看書溂
“貧道真容還是莫要現於道友眼前為是。”
未等自己言聲,韋巨源就隨丘真人一同站在一處房屋門前,從其中火光閃爍的景象和過於複雜的氣味辨別,應為一處煉丹房。
“此處為貧道平日煉丹之處,開門之後,道友切莫驚慌。”丘道人頓了頓,將兩頁門扉輕推開,眼前的景象讓韋巨源再次腿軟。
兩人高的丹爐中燃著距離幾步仍可在臉上清晰辨得的高溫爐火,爐邊立著一男一女兩名道童,向丘真人微微行禮,韋巨源被眼前狀況驚得險些沒能注意到,一直以來高高在上的真人,竟然同時對兩名道童行禮。
而真實讓他覺得有些可怖的,若非早間見過許多,此刻怕是要叫出聲來——一男一女兩名道童的四肢上整齊分布著一拳大小的異骨骨包。
“韋道友,往右側香台上取銀縷罩衫,盡快著上。”韋巨源見到罩衫時再一愣,沒做多想,很快拿起穿上。
“真人,此銀縷罩衫……”
“與吟天殿中備下的相同,”丘真人再向兩名異骨道童行禮,似是向二人示意先行退去,“銀縷罩衫不隻是為水祭所製,更是為將此物……自發之光格擋於身體之外。”丘真人從丹爐中直接取出一塊通體光滑、邊緣棱角分明卻不規則的螢石。
“道友可認得?”韋巨源自然認得,那是在吟天殿殿名確認後,工事已然開始了一段時間,彼時以水利之名召來三萬勞工,將吟天殿主體搭建好後,就要進行外牆內麵以及殿中的裝飾。
工事初始,詔書、用度、招工都未有任何阻礙,一切順利進行,唯獨在殿內裝飾用料一項出了差錯,預計使用的主料——金漆、金粉、珍稀玉料、珍珠寶石業已備齊,唯獨韋後所提,既水祭是為洛水,吟天殿中四根主柱則必須有與之相關的元素。
可本為柱上河流準備的大塊完整玉石,未能達到韋後希望“晚間亦閃波光”的效果,隻能敲碎為散石、玉粉,以輔料作為所謂“沙石河床”,河水需另尋其它珍稀材料。
大唐之內試過許多,如夜明珠、嶺南道羅州山中特有的螢火岩,可問題在於若要“填滿”四條柱上的洛水,隻此一項就要花去數倍於如今的用度——如此一來不隻是招致他人非議,太倉因此出現虧空也不是杞人憂天。
聖人本不願對水祭一事多加幹涉,可無奈韋後整日在耳旁叨咕吟天殿主柱之事,平日喜好把玩奇石的他終究沒能敵過無休無止的抱怨,便隨口說了一句,“早年聽聞,母後派軍與吐蕃作戰,收繳過一樣奇石,曰‘精冥石’,日間吸收萬物光亮,夜間發出熒熒幽光。本朝與吐蕃交好,此物想必較夜明珠、螢火岩易得許多。”
有了聖人的提議,任何由經辦水祭之事的朝臣針對籌辦精冥石一事發出的無能為力之言,韋後一概不接受。
精冥石源自吐蕃,產量亦十分可觀,可難處在於精冥石本為供品,往日皆用於賜賞,如今可從禮部、光祿寺調集的,遠不足以製作四根主柱之上的洛水,而且眼下大唐初複,聖人登基,該來進貢的外邦一個未少都來過了,如今才過數月,怎能又向外邦朝臣開口?
聖人不過問,韋後不聽解釋,武三思置身之外,所有的事又落迴韋巨源手中。
吟天殿如此大事,韋巨源無人可商量,隻得一人徒步上山尋丘真人。
此時看到丘真人手中“靈晶石”的他,想起這段關於精冥石的往事。
“求真人解救!”韋巨源說出與那時上山,站在山門外心中想出的同一句話,隻不過真如真人所言,彼時是為了吟天殿得以建成,如今是為了自己得以渡過異骨浮屍此劫。
而恰逢熟睡中,時辰則同沙塔快速坍塌般,刹那而過。
且時辰還會隨自身所在之處發生感知上的差別,如在道觀、廟宇祈願求褔時,因來往者眾多,潛心參拜的辰光往往總覺一閃而過。
而若是像韋巨源這般被迫出現在翠峰山玄元皇帝廟外,每一刻都是度日如年。
除卻所在地,與何人在一處,亦會影響對時間的感知,與心儀之人在一處,又有不得不分別之時,共處的辰光就會顯得格外短暫。
而與相互厭棄之人,就好比明堂之中顯唐、複周兩派,每日於同一時刻都要相見,同立於殿中的短短一兩個時辰,似乎比這些朝臣的一生還長。
源協則是因心中存有太多事,且為這些事感到興奮不已,因而在熟睡即將轉向半寐的一刻,睜開眼就再也無法閉上。
萬幸的是,這時候睜眼未必不好,因平日都忙於手頭的事,能像這樣在院子裏抬頭看一會兒星空的時間著實不多,尤其像此刻天空一角似已泛白,而頭頂墨藍色的北麵天空依稀還有閃耀的紫微星遲遲未被卷入即將升起的白晝裏。
“怎,你也難再入眠?”身後阿姊的聲音明明聽一聲就能辨出來,可終究還是被嚇得一愣。
“怎,你也覺輕?”源陽其實在源協背後站了有片刻,但見胞弟一直在沉思,也就沒有打擾,隻趁他將返頭時,喚了一聲。
誰想到還是驚了他,“無,心內有事,隻是覺短。”源陽上前與他並肩,覺源協真是身長長了不少,竟要略抬頭才能看見自家胞弟的臉。
兩人正要安安靜靜地站一會兒,院裏那叢竹子下的水池中,兩人年紀尚幼,還不諳世事時,就早已在池子裏的六尾錦鯉其中兩尾,一尾金身白斑,一尾赤底黃斑,忽然躍出了水麵,濺出數朵水花。
按理,大唐不許擅自飼養錦鯉,可在東都之中已紮根多年的源府,幾乎與異姓王無異,而飼養這些比姊弟二人年歲還要年長許多的錦鯉,不過是消遣,誰又樂於管。
水花像打更、報曉一般,提醒兩人該盥洗更衣,用過更早一些的朝食,就該往南岸去了。
更早些時候,終於見到丘真人本尊的韋巨源想在返迴城中一時,安排人往吟天殿內去一趟,將丘真人提到的其中重要物件取出來。
事與願違,韋巨源迴到北城,要尋林鳳中時,就得知此人已暫將職責移交給同僚,而本人卻返家歇息去了,雖說也辛勞過一整天,但交待給他的事情未了,怎能擅自離開。
至南岸時,所見景象就更加令他困惑了,不僅路障盡數清除,還搭起了與北岸相同,裏頭暫居了異骨者的臨時涼亭,行至南岸軍帳,裴談與敬誠、源氏姊弟皆不在,魏沛說了一通雍王、內侍之類的言語,他也未能盡聽入耳中。
想到既於街麵,一時無人可差遣,便自己親往吟天殿去,可就在吟天殿隱藏浮橋的一側入口,無論是常駐於此的六名升橋橋工,還是輪換、卻一直保持數量的四名左羽林軍,此刻都已換作他人——細打聽下才知,十人都已換成雍王府的仆役與親兵了。
韋巨源大致猜到發生了何事,猜到定是自己離開北城往翠峰山後,魏沛所言“第二道詔書”就與此相關。
關於雍王不時單獨麵聖,與聖人對談之事,韋巨源自己也有耳聞,在太子未立前,朝中更傳過要立雍王為嗣,後封了雍王,將他視若己出,隻是不知聖人對他的信任竟到了這地步。
可眼下韋巨源頭疼的不是雍王,而是吟天殿——威逼利誘、恩威並施下也不肯動搖,將他放進吟天殿中的這群仆役與親兵。
在說下幾句發狠卻對結果無能為力的話後,韋巨源離開水邊,各處封坊,此時去尋助力也未必是最佳時機,決定迴到府內再做道理。
返迴道化坊的路途中,彼時現身於眼前的丘真人親自展示給他的景象與留下的話,還是讓他後怕不止,不禁去想未能按真人所言把事情辦妥,就這麽離開吟天殿,實難確定後續是否會出現其它事態。
所謂“是否”——答案幾乎是肯定的,但心力交瘁至極的韋巨源已無暇顧及許多,換個角度去想,至少宮中交待的事,自己都辦完了。
至於丘真人,彼時韋巨源跪在他麵前,全然不像以往給聖人、韋後、靜德王般因禮數下跪,而是因受到某種魄力,自然跪下的。
甚至於內心悸動地導致視線模糊,隻聽得一個在前言語,比之前腦中的聲音清晰得多,一直領著自己向山門內走。
“彼時,韋道友初來,貧道隻以一麵之交,將閣下拒於正廟門外,”丘真人的聲音過於真實,反而添了一種不真實感,“後三番五次往翠峰山來,所為皆是水祭木祀之事。”
“以貧道之感,道友道心尚在,隻是牽扯太多紛擾,甚多與己無關之事迷了本性。”丘真人句句言語直擊韋巨源內心。
“故而貧道,以道友之道還於你身,既道友因非與己有關之事見貧道,貧道則以迴避直麵相見以對,而今道友終以與己相關之事至此廟中,貧道自當直麵相對。”
“敢問真人,此刻韋某仍無法辨明眼前景象,不知是因何緣故?”
很快隻見自己的眼前劃過一道黑影,“如此可好些?”
黑影滑過後,四周驟然清晰,隻剩丘真人的背影還是薄霧狀的不明一團,且韋巨源十分確定真人在期間迴頭看了自己一眼,那張臉卻也是模糊不清的,和起初跪於地上時見到的一模一樣。看書溂
“貧道真容還是莫要現於道友眼前為是。”
未等自己言聲,韋巨源就隨丘真人一同站在一處房屋門前,從其中火光閃爍的景象和過於複雜的氣味辨別,應為一處煉丹房。
“此處為貧道平日煉丹之處,開門之後,道友切莫驚慌。”丘道人頓了頓,將兩頁門扉輕推開,眼前的景象讓韋巨源再次腿軟。
兩人高的丹爐中燃著距離幾步仍可在臉上清晰辨得的高溫爐火,爐邊立著一男一女兩名道童,向丘真人微微行禮,韋巨源被眼前狀況驚得險些沒能注意到,一直以來高高在上的真人,竟然同時對兩名道童行禮。
而真實讓他覺得有些可怖的,若非早間見過許多,此刻怕是要叫出聲來——一男一女兩名道童的四肢上整齊分布著一拳大小的異骨骨包。
“韋道友,往右側香台上取銀縷罩衫,盡快著上。”韋巨源見到罩衫時再一愣,沒做多想,很快拿起穿上。
“真人,此銀縷罩衫……”
“與吟天殿中備下的相同,”丘真人再向兩名異骨道童行禮,似是向二人示意先行退去,“銀縷罩衫不隻是為水祭所製,更是為將此物……自發之光格擋於身體之外。”丘真人從丹爐中直接取出一塊通體光滑、邊緣棱角分明卻不規則的螢石。
“道友可認得?”韋巨源自然認得,那是在吟天殿殿名確認後,工事已然開始了一段時間,彼時以水利之名召來三萬勞工,將吟天殿主體搭建好後,就要進行外牆內麵以及殿中的裝飾。
工事初始,詔書、用度、招工都未有任何阻礙,一切順利進行,唯獨在殿內裝飾用料一項出了差錯,預計使用的主料——金漆、金粉、珍稀玉料、珍珠寶石業已備齊,唯獨韋後所提,既水祭是為洛水,吟天殿中四根主柱則必須有與之相關的元素。
可本為柱上河流準備的大塊完整玉石,未能達到韋後希望“晚間亦閃波光”的效果,隻能敲碎為散石、玉粉,以輔料作為所謂“沙石河床”,河水需另尋其它珍稀材料。
大唐之內試過許多,如夜明珠、嶺南道羅州山中特有的螢火岩,可問題在於若要“填滿”四條柱上的洛水,隻此一項就要花去數倍於如今的用度——如此一來不隻是招致他人非議,太倉因此出現虧空也不是杞人憂天。
聖人本不願對水祭一事多加幹涉,可無奈韋後整日在耳旁叨咕吟天殿主柱之事,平日喜好把玩奇石的他終究沒能敵過無休無止的抱怨,便隨口說了一句,“早年聽聞,母後派軍與吐蕃作戰,收繳過一樣奇石,曰‘精冥石’,日間吸收萬物光亮,夜間發出熒熒幽光。本朝與吐蕃交好,此物想必較夜明珠、螢火岩易得許多。”
有了聖人的提議,任何由經辦水祭之事的朝臣針對籌辦精冥石一事發出的無能為力之言,韋後一概不接受。
精冥石源自吐蕃,產量亦十分可觀,可難處在於精冥石本為供品,往日皆用於賜賞,如今可從禮部、光祿寺調集的,遠不足以製作四根主柱之上的洛水,而且眼下大唐初複,聖人登基,該來進貢的外邦一個未少都來過了,如今才過數月,怎能又向外邦朝臣開口?
聖人不過問,韋後不聽解釋,武三思置身之外,所有的事又落迴韋巨源手中。
吟天殿如此大事,韋巨源無人可商量,隻得一人徒步上山尋丘真人。
此時看到丘真人手中“靈晶石”的他,想起這段關於精冥石的往事。
“求真人解救!”韋巨源說出與那時上山,站在山門外心中想出的同一句話,隻不過真如真人所言,彼時是為了吟天殿得以建成,如今是為了自己得以渡過異骨浮屍此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