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的韋巨源對開著而不能入的玄元皇帝廟山門,依然十分抗拒。
尤其在遠未至破曉時分那時,就被崔湜叨擾,之後再也未曾安睡過哪怕片刻,這時的韋巨源較以往更顯煩躁。
可氣之處在於他要盡可能地保存這份抗拒與煩躁在心底,因為立於距自己幾十丈外的那位真人,甚至連心底之事都未必能瞞住他。
但目前看來,真人還未有要探究自己心底之事的意圖,因腦中的聲音在說,“有些時日未見韋道友,足見一切順利過,當下匆匆而至,是為何事?”
言丘道人未能察覺韋巨源心中那份抗拒與煩躁,倒也不是真相,隻是他見韋巨源匆匆而來,或出了與宮中有關的要事,或與吟天殿有關的要事。
過往數月,近一年的時間內,這位工部、刑部尚書即便不情願,但仍勉為其難、風雨無阻地徒步數百級陡階,反複前往遠離東都城內的這座翠峰山,所為的不就是與所言這兩處相關之事。
今次來,若言情狀有些許不同,亦稱得上是有些不同——道友韋巨源的煩躁程度不同於以往,細細研查他腦中、心裏所想之事,才知東都城內一片大亂。
尤以他自東都北城來,沿途所見洛水岸邊異骨屍首、緊閉之坊門、不知作何用的牛車、大量軍士,以及出北城之後,特特去往過一趟的義莊。
丘真人在韋巨源的心裏、腦中見到這番景象,人前人後永遠一副平靜祥和,難得自感擔憂的這位老道,緊鎖起已雪白的雙眉。
“是為吟天殿一事來,方才韋某心中所想,真人可探得了?”方才的場景,原是韋巨源有意展示給真人看的。
“異骨之症……”丘真人的隔空傳音竟然前所未有的中斷了。
不知為何,韋巨源總覺今日的丘真人與以往有些不同,無論傳音速度還是所作的言語,都異常緩慢,像是在仔細思索。
“正是異骨之症,相關之人已查證,與洛水相關,韋後恐再隨此線索查驗上去,難掩與吟天殿之間關係,故遣在下尋求真人之見。”
“韋道友所言,貧道甚明,韋後擔憂之事,貧道甚明,緣何查至與吟天殿相關,即刻趕來尋貧道,這之間關係,貧道甚為不明。”
“真人誤會了!並非所指與真人相幹,隻是韋後差遣在下前來,討真人開示。”
丘真人眉頭鎖得更緊,“一場異病,怎需要貧道一遠離城中之人開示?道友如前來尋醫問藥,實非貧道擅長之事。”
“非也,非也,真人……”韋巨源暗想此刻不說,情況必將更為複雜。
“韋道友是言,東都城中異骨之症,是與貧道早先予閣下之‘靈晶石’相關?‘靈晶石’一事,聖人、韋後、靜德王亦都知了?”
從韋巨源的反應與心中,丘真人得知了結果,“既聖人不知,韋後又緣何如此擔憂?”
“早先予韋道友之‘靈晶石’,若依貧道給出的配方使用,必將不會於此時出現任何問題。”真人緊跟的這一句在韋巨源聽來頗有些此地無銀三百兩的意味。
“韋道友!”
真人一句怒喝將他喚出內心,韋巨源才敢方才關於“此地無銀三百兩”之念,盡數為真人察覺了。
“彼時若非韋後攜靜德王前來,帶有聖人手書,貧道又怎至於將靈晶石交於爾等!已過往一年有餘,此時城中現此異骨疫病,又怎可怪於貧道與貧道所煉靈晶石之上?!”向來緩和的丘道人這時語氣中出現了如常人般的慍怒。
因無法親眼確認臉上神色,韋巨源此時分不清丘道人是惱羞成怒,還是真的憤懣不已。
“以韋道友以往所言,吟天殿中所用材料皆為尋常少見之物,又怎隻有此一件靈晶石致病?”
“丘道人息怒……”韋巨源竟情不自禁地說出話來,一邊忙著捂嘴,一邊心中繼續想到,“凡吟天殿所用之物,確有相當數量稀有之物,乃至自外域番邦進貢、采買之物,可唯獨以靈晶石取代‘精冥石’之後,洛水之上現熒熒綠光,漁獲銳減,後又於城中發了異骨之症。”
“且裴某未曾以此事相瞞真人,早先於元年秋季,東都城中現異骨之症時,就已與真人相商,彼時真人以偶見,未必作答,可如今洛水兩岸已現數百具異骨屍首,想必此番裴某返程,數量還將更多,亦非偶見……”
“貧道問你,彼時東都異骨症發,你與貧道所言為何?”這時真人的聲音不加判斷,也能辨出其中的慍怒,得丘真人此時傳入耳中聲音此狀,韋巨源不禁想起當時的場景。
那時還在神龍元年秋季,正是漁戶從家中蜂擁而出,豐收之時,洛水之上甚為了這些漁戶,單獨以堅實的官製漁網與龜甲護欄封出特定區域,供來往客船、貨船航行,其餘區域全都交給漁戶捕撈,後再以二二六分成——兩成歸官家,兩成低價歸於南北兩市,六成自留,如此豐厚的條件,一時漁戶情緒高漲,幾乎傾城出動。
也正是彼時,常有漁戶、商販報,自洛水中捕撈起的漁獲,入夜後,身周竟發熒光,隨著因熒光一事報官人數增多,大理寺與刑部開始協同調查。
那時大理寺卿還不是裴談,而是經韋後指派,武三思操作,往內部安插的一名複周朝臣,凡事皆以韋巨源之見為要,對於他定下的事,幾乎不提出任何異見,甚有時直接稱病就將指揮大理寺的權力盡數交由已成為刑部尚書的韋巨源。
後那人被調去隴右道,做了名戍邊的高階軍將,其中深意,隻韋後、武三思曉,以至於那一人的名字,韋巨源此時都感模糊。
也恰巧是因此人,自己這時才能想起那麽多關於彼時異骨症的事,就在韋巨源帶人徹查身帶熒光之魚時,常於宵禁前後也在洛水兩側巡視——正是彼時發現原本透黑、反射月光的水麵,竟也帶有和魚身相同的熒光。
而熒光之魚一案,彼時竟因此緣由結了,韋巨源和一眾下屬行至岸邊,掬起一掌水,再將水倒出掌中,那熒光竟能留於掌紋之中。
再以清水衝洗,稍加揉搓,熒光卻又會被水流帶走。既要忙於水祭木祀之事,又要徹夜辦案,分身乏術的韋巨源最終還是以聖人、韋後等人為重,將工作重心放於吟天殿之上,對熒光之魚一案草草了結,並特意張貼告示,將洛河水麵熒光一事廣而告之,並以如若不信,自可前往水邊親試等字樣,草率應對民眾。
說來奇怪,這熒光好巧不巧是自吟天殿黑帛之下開始出現的。
更奇的是,東都之中如此一來,滿城都知洛水入夜之後有熒熒綠光,甚至在一些坊內配合漁獲大豐收,還流傳出了河神顯靈的故事。
正所謂難以預料,就在漁獲豐收接近尾聲,河神顯靈的傳言不知為何成了天罰的謠傳,伴隨天罰而來的是,有人聲稱在河麵漁船上親眼見到過身周長有魚骨、體型卻如常人的“怪化之人”,傳言傳了許久,直至今日也未能完全消停。
此案不予深究的原因很簡單,彼時這些聲稱見到“怪化之人”的百姓數量極少,根本構不成氣候,還有一點十分關鍵,彼時正在如火如荼進行的吟天殿工事,卻遭到一眾支持複唐還都,卻反對鋪張的顯唐朝臣的反對。
說來也是,當初若不是聖人在明堂之上發話,要舉行水祭木祀大典,且張柬之出於平和,甚至幫腔定不會鋪張浪費,這群顯唐大臣根本不會認同吟天殿的修築。
而在知道為了營造大典神秘感,直至水祭當日才揭曉的吟天殿,整座建物四周包裹的黑色帛布竟花去了數百萬錢之後,這群顯唐大臣,包括五王在內,連連上書請聖人削減吟天殿用度。
可事已至此,他們如何又不知道,吟天殿所花用度已如覆水,如何可收。
恰巧這時,城中流傳“怪化之人”傳入顯唐一派眾臣的耳中,雖未能得見實際,但加之之前熒光之魚一事,相關之人的口耳相傳已足夠成一封奏書,甚至還加上之前熒光源自吟天殿一事,上報聖人。
誰知如此一來,顯唐一派竟被韋氏、武氏兩族在朝堂之中的擁躉得了反咬一口所用的材料,大致意思是既當初率先提出還都長安的,是五王與其擁護者,而此時卻拿特別為還都大典準備的吟天殿做文章,到底是何居心。
“韋道友!”丘真人一身大喝,將韋巨源從對往事的迴憶裏拉迴。
而韋巨源這時驚得無法合上自己的嘴,方才正在迴想元年秋季之事的自己,即便走神,也不可能看不見眼前開著的山門忽然被一物擋住——說一物,過於不禮貌了,應該是一人——且根本不用自己費心辨別,若是丘真人在自己腦中有一個形象的話,那便是此刻立在自己五步之外、身著紫袍、衣領卻鑲有金邊的平靜老者。
不知為何,韋巨源才方欲從胡床上站起,卻沒曾想站起後,膝蓋一軟,竟跪在了丘真人本尊身前。
尤其在遠未至破曉時分那時,就被崔湜叨擾,之後再也未曾安睡過哪怕片刻,這時的韋巨源較以往更顯煩躁。
可氣之處在於他要盡可能地保存這份抗拒與煩躁在心底,因為立於距自己幾十丈外的那位真人,甚至連心底之事都未必能瞞住他。
但目前看來,真人還未有要探究自己心底之事的意圖,因腦中的聲音在說,“有些時日未見韋道友,足見一切順利過,當下匆匆而至,是為何事?”
言丘道人未能察覺韋巨源心中那份抗拒與煩躁,倒也不是真相,隻是他見韋巨源匆匆而來,或出了與宮中有關的要事,或與吟天殿有關的要事。
過往數月,近一年的時間內,這位工部、刑部尚書即便不情願,但仍勉為其難、風雨無阻地徒步數百級陡階,反複前往遠離東都城內的這座翠峰山,所為的不就是與所言這兩處相關之事。
今次來,若言情狀有些許不同,亦稱得上是有些不同——道友韋巨源的煩躁程度不同於以往,細細研查他腦中、心裏所想之事,才知東都城內一片大亂。
尤以他自東都北城來,沿途所見洛水岸邊異骨屍首、緊閉之坊門、不知作何用的牛車、大量軍士,以及出北城之後,特特去往過一趟的義莊。
丘真人在韋巨源的心裏、腦中見到這番景象,人前人後永遠一副平靜祥和,難得自感擔憂的這位老道,緊鎖起已雪白的雙眉。
“是為吟天殿一事來,方才韋某心中所想,真人可探得了?”方才的場景,原是韋巨源有意展示給真人看的。
“異骨之症……”丘真人的隔空傳音竟然前所未有的中斷了。
不知為何,韋巨源總覺今日的丘真人與以往有些不同,無論傳音速度還是所作的言語,都異常緩慢,像是在仔細思索。
“正是異骨之症,相關之人已查證,與洛水相關,韋後恐再隨此線索查驗上去,難掩與吟天殿之間關係,故遣在下尋求真人之見。”
“韋道友所言,貧道甚明,韋後擔憂之事,貧道甚明,緣何查至與吟天殿相關,即刻趕來尋貧道,這之間關係,貧道甚為不明。”
“真人誤會了!並非所指與真人相幹,隻是韋後差遣在下前來,討真人開示。”
丘真人眉頭鎖得更緊,“一場異病,怎需要貧道一遠離城中之人開示?道友如前來尋醫問藥,實非貧道擅長之事。”
“非也,非也,真人……”韋巨源暗想此刻不說,情況必將更為複雜。
“韋道友是言,東都城中異骨之症,是與貧道早先予閣下之‘靈晶石’相關?‘靈晶石’一事,聖人、韋後、靜德王亦都知了?”
從韋巨源的反應與心中,丘真人得知了結果,“既聖人不知,韋後又緣何如此擔憂?”
“早先予韋道友之‘靈晶石’,若依貧道給出的配方使用,必將不會於此時出現任何問題。”真人緊跟的這一句在韋巨源聽來頗有些此地無銀三百兩的意味。
“韋道友!”
真人一句怒喝將他喚出內心,韋巨源才敢方才關於“此地無銀三百兩”之念,盡數為真人察覺了。
“彼時若非韋後攜靜德王前來,帶有聖人手書,貧道又怎至於將靈晶石交於爾等!已過往一年有餘,此時城中現此異骨疫病,又怎可怪於貧道與貧道所煉靈晶石之上?!”向來緩和的丘道人這時語氣中出現了如常人般的慍怒。
因無法親眼確認臉上神色,韋巨源此時分不清丘道人是惱羞成怒,還是真的憤懣不已。
“以韋道友以往所言,吟天殿中所用材料皆為尋常少見之物,又怎隻有此一件靈晶石致病?”
“丘道人息怒……”韋巨源竟情不自禁地說出話來,一邊忙著捂嘴,一邊心中繼續想到,“凡吟天殿所用之物,確有相當數量稀有之物,乃至自外域番邦進貢、采買之物,可唯獨以靈晶石取代‘精冥石’之後,洛水之上現熒熒綠光,漁獲銳減,後又於城中發了異骨之症。”
“且裴某未曾以此事相瞞真人,早先於元年秋季,東都城中現異骨之症時,就已與真人相商,彼時真人以偶見,未必作答,可如今洛水兩岸已現數百具異骨屍首,想必此番裴某返程,數量還將更多,亦非偶見……”
“貧道問你,彼時東都異骨症發,你與貧道所言為何?”這時真人的聲音不加判斷,也能辨出其中的慍怒,得丘真人此時傳入耳中聲音此狀,韋巨源不禁想起當時的場景。
那時還在神龍元年秋季,正是漁戶從家中蜂擁而出,豐收之時,洛水之上甚為了這些漁戶,單獨以堅實的官製漁網與龜甲護欄封出特定區域,供來往客船、貨船航行,其餘區域全都交給漁戶捕撈,後再以二二六分成——兩成歸官家,兩成低價歸於南北兩市,六成自留,如此豐厚的條件,一時漁戶情緒高漲,幾乎傾城出動。
也正是彼時,常有漁戶、商販報,自洛水中捕撈起的漁獲,入夜後,身周竟發熒光,隨著因熒光一事報官人數增多,大理寺與刑部開始協同調查。
那時大理寺卿還不是裴談,而是經韋後指派,武三思操作,往內部安插的一名複周朝臣,凡事皆以韋巨源之見為要,對於他定下的事,幾乎不提出任何異見,甚有時直接稱病就將指揮大理寺的權力盡數交由已成為刑部尚書的韋巨源。
後那人被調去隴右道,做了名戍邊的高階軍將,其中深意,隻韋後、武三思曉,以至於那一人的名字,韋巨源此時都感模糊。
也恰巧是因此人,自己這時才能想起那麽多關於彼時異骨症的事,就在韋巨源帶人徹查身帶熒光之魚時,常於宵禁前後也在洛水兩側巡視——正是彼時發現原本透黑、反射月光的水麵,竟也帶有和魚身相同的熒光。
而熒光之魚一案,彼時竟因此緣由結了,韋巨源和一眾下屬行至岸邊,掬起一掌水,再將水倒出掌中,那熒光竟能留於掌紋之中。
再以清水衝洗,稍加揉搓,熒光卻又會被水流帶走。既要忙於水祭木祀之事,又要徹夜辦案,分身乏術的韋巨源最終還是以聖人、韋後等人為重,將工作重心放於吟天殿之上,對熒光之魚一案草草了結,並特意張貼告示,將洛河水麵熒光一事廣而告之,並以如若不信,自可前往水邊親試等字樣,草率應對民眾。
說來奇怪,這熒光好巧不巧是自吟天殿黑帛之下開始出現的。
更奇的是,東都之中如此一來,滿城都知洛水入夜之後有熒熒綠光,甚至在一些坊內配合漁獲大豐收,還流傳出了河神顯靈的故事。
正所謂難以預料,就在漁獲豐收接近尾聲,河神顯靈的傳言不知為何成了天罰的謠傳,伴隨天罰而來的是,有人聲稱在河麵漁船上親眼見到過身周長有魚骨、體型卻如常人的“怪化之人”,傳言傳了許久,直至今日也未能完全消停。
此案不予深究的原因很簡單,彼時這些聲稱見到“怪化之人”的百姓數量極少,根本構不成氣候,還有一點十分關鍵,彼時正在如火如荼進行的吟天殿工事,卻遭到一眾支持複唐還都,卻反對鋪張的顯唐朝臣的反對。
說來也是,當初若不是聖人在明堂之上發話,要舉行水祭木祀大典,且張柬之出於平和,甚至幫腔定不會鋪張浪費,這群顯唐大臣根本不會認同吟天殿的修築。
而在知道為了營造大典神秘感,直至水祭當日才揭曉的吟天殿,整座建物四周包裹的黑色帛布竟花去了數百萬錢之後,這群顯唐大臣,包括五王在內,連連上書請聖人削減吟天殿用度。
可事已至此,他們如何又不知道,吟天殿所花用度已如覆水,如何可收。
恰巧這時,城中流傳“怪化之人”傳入顯唐一派眾臣的耳中,雖未能得見實際,但加之之前熒光之魚一事,相關之人的口耳相傳已足夠成一封奏書,甚至還加上之前熒光源自吟天殿一事,上報聖人。
誰知如此一來,顯唐一派竟被韋氏、武氏兩族在朝堂之中的擁躉得了反咬一口所用的材料,大致意思是既當初率先提出還都長安的,是五王與其擁護者,而此時卻拿特別為還都大典準備的吟天殿做文章,到底是何居心。
“韋道友!”丘真人一身大喝,將韋巨源從對往事的迴憶裏拉迴。
而韋巨源這時驚得無法合上自己的嘴,方才正在迴想元年秋季之事的自己,即便走神,也不可能看不見眼前開著的山門忽然被一物擋住——說一物,過於不禮貌了,應該是一人——且根本不用自己費心辨別,若是丘真人在自己腦中有一個形象的話,那便是此刻立在自己五步之外、身著紫袍、衣領卻鑲有金邊的平靜老者。
不知為何,韋巨源才方欲從胡床上站起,卻沒曾想站起後,膝蓋一軟,竟跪在了丘真人本尊身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