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過幾日,夏侯勝果然就被放出了詔獄。


    沒過多久,他又將所有與此事相關的官員、儒生和黔首百姓都贖了出來。


    長安城的官吏百姓,一時竟然有些看不懂整件事情了。


    不少好事之徒已經等著看到各種五花八門的刑罰了——這可是看客們最大的樂趣來源。


    幾千年後,有一個人曾經諷刺過此事,稱那些以看他人受刑為樂的看客,是一群被捏住了脖子的鴨。


    可惜,大漢此刻還沒有這樣的一個人。


    無人受刑,更沒有血淋淋的具五刑來打發時間,人們對此事的關注度低了許多。


    眾人都覺得有些無趣。


    未央宮一如既往地沉默,大將軍一如既往地沉默,太學一如既往地沉默。


    人們就算對此事感到好奇,但也不敢去這幾個地方隨意打探消息。


    於是,夏侯勝和夏侯建的宅院就成了最受矚目的地方。


    不少人以為風波會再起,但是最終卻事與願違。


    夏侯勝將放出來的儒生和被撤職的博士官召集到了自己的宅院裏。


    閉門半日之後,他們就都出來了。


    當相熟的人問起他們在那宅院裏,到底發生了什麽事情時,麵色難看的眾人隻說被夏侯勝訓斥了一頓,其餘就再也不願意多說了。


    至於始作俑者夏侯建,進了宅院之後,就再也沒有出來過。


    不久以後,閑話漸起,四十多歲的夏侯建被夏侯勝關在了書房中,被勒令將五經從頭到尾抄寫上一百遍,不抄完決不許出門一步。


    而也是從這一天開始,夏侯勝的宅院裏傳出了消息,因為得夏侯勝到了半卷新注的|《論語》,所以需要潛心研讀,半年之內謝絕所有訪客。


    就這樣,一場本來會在大漢帝國蔓延極廣的儒亂,就這樣有些虎頭蛇尾地結束了。


    當事人語焉不詳,旁觀者也隻是稍加討論,最後也因為失去了興趣和談資,而逐漸停了下來。


    給孝武帝上廟號的詔令很快就傳到了各郡國。


    這也必然引起了當地的一些討論和陰謀,有一些“夏侯建”之流的人也想要渾水摸魚,借著阻攔給孝武皇帝上廟號的事情,來給自己博取一個名聲。


    但是還沒等他們有所行動,夏侯建等人差點死在詔獄裏的消息後腳就跟了過來。


    頓時,所有的陰謀詭計全都煙消雲散了,再也無一人敢站出來阻擋給孝武皇帝上廟號的事情了。


    當儒生們偃旗息鼓的時候,大漢帝國的官員和百姓對縣官和霍光的評價則越來越多。


    這其中不一定全都是正麵的評價,但是至少代表著某種中性的肯定。


    大將軍自然還是那個出手果斷,毫不猶豫的輔政大臣。


    對他而言,對付一小撮儒生的動亂,不是一件多麽難辦的事情。


    更何況,大將軍解決過許多比此事要危險百倍的事情,麵對的敵人更是強大百倍。


    所以,大將軍在此事當中表現出來冷靜、決絕和堅定沒有出乎大家的意料。


    而最讓大漢官民感到震驚的是天子。


    在昌邑王被立為大漢天子的時候,人們就堅定地認為他是一個像孝昭皇帝一樣的傀儡。


    但是沒想到,短短幾個月之內,他就不聲不響地做成了給孝武皇帝上廟號這件大事。


    這可是孝昭皇帝之前想做,而未能做成的事情。


    同一個輔政大臣,一個天子做成了,一個天子卻沒有做成,那至少表明當今天子要比孝昭皇帝要強上不少。


    天子雖然還年輕,但是卻做成了這麽一件大事,似乎頗有手腕。


    如此一來,從長安到三輔,再從三輔到大漢各郡國,那些曾經一心想要討好霍光的官員,就不得不開始考慮一個問題了。


    天子劉賀與大將軍霍光,到底孰重?


    大將軍權勢滔天不假,但是大漢畢竟還姓劉啊!


    如今,天子稱大將軍為仲父;明天,誰知道會發生什麽呢?


    天子不是平常人,給孝武皇帝上了廟號,那是不是表明他想當另一個“孝武皇帝”呢?


    孝武皇帝殺起大臣來,那簡直就是一絲一毫都不會心慈手軟啊。


    人心各有不同,這些議論和猜想,就說明劉賀的目標達到了。


    在大漢朝堂和江湖建立起了自己初步的威望,讓人們知道,大漢不隻有大將軍,更有一個貨真價實的天子。


    但是,廟號是上了,但是風波卻沒有停下來。


    雖然儒生們在表麵上已經暫時偃旗息鼓了,但是他們對天子有了隱隱的擔憂。


    更對不學無術的輔政大臣霍光多了一分輕視。


    說不定什麽時候,還會發生其他的動亂。


    ……


    長樂宮中,劉賀早早就來拜見上官太後了。


    原因無他,今日是太後二十一歲的聖壽——因為蔡義的建議,真實年紀改大了幾歲。


    雖然太後說了今年不辦聖壽禮,但是身為最孝順的兒子,劉賀仍然應該“表示表示”。


    更為重要的是,今日在長樂宮有一場家宴。


    這家宴,當然不是劉家的家宴,而是霍家的家宴。


    除了劉賀與上官太後之外,來參加的其餘的人,全部都姓霍。


    這次家宴上,劉賀將第一次見到自己的“皇後”霍成君。


    當然,還有他的嶽母霍顯。


    不管是上官太後,還是劉賀,應對一個霍光就應該夠麻煩了,更別說還要應對霍顯。


    但是,他們沒有拒絕的理由。


    因為這次家宴,是霍光提出來的。


    名義上是為上官太後祝壽,實際上恐怕別有用心。


    要麽是想讓劉賀與霍成君培養一些感情。


    要麽就是興師問罪——上官太後攔住了霍光,沒有讓他殺死夏侯勝,注定會惹一些人不高興的。


    既然太後和皇帝都是外人,那麽劉賀自然要早點來未央宮,和自己的母後做個伴,提前商量一些應對的策略。


    ……


    因為來過好幾次了,所以劉賀對長樂宮已經熟門熟路了。


    麵對實際年齡小自己好幾歲的上官太後,他也能非常坦然地叫出“母後”兩個字了。


    上官太後也不遑多讓,應答起來也非常自如。


    母慈子孝,被霍氏看到了,恐怕是要羨慕的。


    今天四更一萬字,這是第三更!(求全訂!)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朕非漢廢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淩波門小書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淩波門小書童並收藏朕非漢廢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