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樂正在主簿閣和張破疾等人處理上計的事宜。


    上計的各種數字可不是隨隨便便報往朝廷的,它相當於預算,到了年底,朝廷還會專門的官員來郡國逐一核查,看是否能完成,核查結果如果和上計的數字差距太大,那麽官員又可能當場被收印免職。


    所以,安樂在此事上格外重視,每天隻要沒有特別的政務要處理,他都會和張破疾等人呆在這逼仄的主簿閣裏,處理文書上的事情。


    上計的內容千頭萬緒,總共要統計十三項明細:境內倉庫之數,壯男壯女之數,老弱之數,官吏儒生之數,謀利為生者之數,馬、牛、芻、槀禾稈之數等等。


    縱然是張破疾這樣的公文老手,也要全身心地投入進去才能理清楚一個頭緒。


    幸好這次得到了宮裏派來的李章的襄助,所以事情比以往順利了不少。


    在這短短幾天的時間裏,各縣壯男壯女之數的名目就已經全部用圖表進行總和了,看著確實要清晰明了不少。


    雖然工坊造的新紙還要幾天才能送到相府,但是安樂對今年的上計事宜已經是胸有成竹了。


    今日,安樂也是一大早就來到了主簿閣,這一坐就是一個多時辰,腿腳都已經麻了。


    就在他想站起來,到院子裏透透氣的時候,突然聽到了一陣沉悶的鼓聲。


    在鼓聲傳來的那一刻,主簿閣裏的張破疾、李章以及幾個書佐都抬起了頭。


    大家都聽得出來,這不是一般的鼓聲,而是相府門口那麵鳴冤鼓發出來的聲音。


    在大漢,打官司被稱為告彈,而這告劾又分為兩種。


    一種是事主直接到官府訴,也就是自訴;另一種是官吏察覺非法之事後的舉劾。


    而能用到鳴冤鼓的自然隻有百姓自訴的時候,但是,敲鳴冤鼓也不是必須的步驟,因為百姓完全可以悄無聲息地把自訴的文書遞到相府裏。


    所以說這敲鳴冤鼓是一個象征意義大於實際意義的司法儀式罷了。


    敲鳴冤鼓的人不隻是要打官司,更是要申冤。


    而且這冤往往還和官宦權貴有關,否則普通的布衣百姓也不會走這一步。


    因為大漢律令規定是不準卑幼告發尊長的,不管事實如何,告者都先要受到懲處。


    這意味著敲鳴冤鼓的案件一定是棘手的案件。


    而對於想要垂拱而治的地方官來說,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他們最先想到的往往不是要查明冤情,而是對擊鼓之人心生厭煩。


    這也就是百姓鳴冤而得不到好臉色的根本原因。


    縱使是安樂這樣的循吏,也仍然不能免掉這種想法。


    這是時代的局限性。


    鼓聲響了三通,主簿閣裏的人反應並不同。


    安樂臉色鐵青地站了起來;張破疾放下手裏的筆側耳傾聽;幾個書佐抬頭慌亂地看了一眼安樂,又重新低頭;唯有早已經知道這個安排的李章,全程沒有任何變化,隻是掛著一絲笑意繼續做著手裏的事情。


    “走,出去看看。”安樂說完,拂袖出門。


    安樂的這句話當然隻是說給張破疾這個主簿聽的,所以也隻有他一人跟著走出去了。


    主簿閣就在正堂的後麵,走過去用不了多久,所以兩人一路都默不作聲。


    他們繞到正堂的時候,薑馭也剛好急匆匆地跑進來,手裏還捧著由劉賀一筆一劃寫出來的自訴。


    “府外何人如此大膽,竟然敢擅自敲擊鳴冤鼓?!”


    安樂鐵青著坐下,張破疾一邊嗬斥著問道,一邊去跟已經跪倒在地上的薑馭拿那塊木牘。


    這簡簡單單的一句話,就已經把事情給定了性:一定是有刁民想要鬧事。


    “是那、是這……”薑馭支支吾吾好一會兒,愣是沒有說出“昌邑王”三個字。


    如果薑馭說出這三個字,就相當於在說“是昌邑王那個膽大包天的人擅自擊鼓”,薑馭可不敢去觸這個黴頭。


    張破疾有些惱怒,把那塊木牘麻拿到了手裏。


    可還沒等張破疾去讀上麵的字,他就發現那薑馭的身後還跟進來了一個人。


    “禹郎中?你怎麽來了?”


    禹無憂行了一個禮,臉上罕見地帶著一絲戲謔的笑容。


    “要不然張主簿先讀一讀那自訴,然後我們再細細地聊一聊。”


    張去傷更有些迷惑了,這禹郎中平日裏做事都很方正,為何今日如此孟浪?難道跟著那殿下久了,真會變得癲悖不成。


    張去傷把木牘湊到眼前,細細地看了起來。


    這字寫得實在是不敢恭維,也不知道這告主是不是為了貪便宜,請了不入流的儒生來替他們寫的。


    “具自訴人劉賀,居昌邑城西南之昌邑王宮,距相府一裏有餘,年十六歲。今有少府嗇夫田不吝這,貪墨……”


    張破疾才念了這兩句,嘴巴就像被燙了一樣,突然閉上了,臉色蒼白地看著麵前那似笑非笑的禹無憂。


    “這、這……殿下這是何意?”張破疾哆嗦著舉起了手裏的那塊木牘。


    “這是殿下親自寫的自訴,怎麽,何主簿是嫌殿下的字醜,所以讀不下去嗎?”


    “禹郎中,鄙人不是這個意思,鄙人的意思是……”


    此時的張破疾和剛才的薑馭犯了一模一樣的毛病,吞吞吐吐說不出話來。


    那手上的訴狀就像一塊燒紅的木炭,收也不是,扔也不是。


    “禹郎中稍候片刻,我現在就去稟告安樂相。”


    “諾。”


    張破疾一個眼神就趕走了跪在地上的薑馭,接著就急急忙忙地跑進正堂,把那塊木牘交給了安樂。


    與張破疾的反應一樣,安樂剛看了兩眼,臉色就變了。


    但是他沒有停下,而是用手扶著額頭往下讀,越往下讀那是越頭疼。


    “寡人受騙,身心俱疲,夙夜惶恐,迫叩賞驗拘究,並追錢糧,拿問不吝。虛坐,伏乞!”


    安樂相好不容易終於把這份自訴讀完了,接著就又把木牘還給了對方。


    “去傷啊,剛才我沒有說過什麽大逆不道的話吧?”安樂心有餘悸地問道,生怕自己剛才說過什麽冒犯了殿下的話。


    “倒是沒有,下吏似乎也沒有說過吧?”張破疾也試探地問道。


    “你我都是坦蕩之人,怎會說那些不成體統話呢?”


    “那就好,那就好。”


    相府的正堂內陷入了有些尷尬的氣氛,當尷尬散盡,剩下的就是慌亂與不解了。


    府門外的鳴冤鼓還在“咚咚咚”地響個不停,那一聲聲悶如雷的鼓聲擊打在安樂和張破疾的心上,讓他們心煩意亂,胸口似乎有一口老血,想吐又吐不出來。


    最後,還是安樂先鎮定了下來。


    “這殿下到底想幹什麽,莫不是真的犯了癲悖之症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朕非漢廢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淩波門小書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淩波門小書童並收藏朕非漢廢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