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章 李耳
洪荒:從魔祖傳人到古今第一魔 作者:餓禍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南贍部洲,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大部分都是人族的領地,其中心九州,更是人族文化中心。
九州,大周神朝鼎立,各路諸侯開疆拓土,更有許多天之驕子應運而生,不可謂不繁華。
但人世之繁華,與某人卻無多大吸引力,隻是給祂提供了一個找樂子的場所。
李澈帶著幹兒子洛狄從西牛賀洲來到南贍部洲,遂化身各種紅塵人物,在九州大地上遊戲紅塵。
有時候,祂是大周神朝的將軍,帶領大周神朝軍隊屢次擊退從北俱蘆洲流竄而來的妖魔;
有時候,祂是跟隨人群逃難的流民,甚至是大街上乞討的叫花子;
有時候,祂是鑽研學問的思想家,當然,祂的思想不太正經
反正怎麽好玩怎麽來,以祂的修為,紅塵萬象,不過過眼雲煙,扮演的身份高低貴賤,祂根本不在乎。
祂就這樣在紅塵中浪啊浪啊,足足浪了數千年。
數千年間,隨著姬旦退隱,大周神朝失去鎮國柱石,對各方諸侯的掌控大不如前,先後有五方諸侯國崛起,稱霸。
齊恆公,晉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莊王
齊恆公,尊王攘夷,九合諸侯;
此人乃是薑子牙的後代,或者說,是薑氏後人。
大周神朝分封諸侯,薑子牙獲封於齊地,然薑子牙與馬氏並無所出,繼承諸侯之位的乃是薑子牙的一位族兄。
因齊侯之位來源於薑子牙,故這一脈皆尊薑子牙為祖。
齊恆公,天下列國之中,率先稱霸,並且還是煙花柳巷的首位開創者,其經營的風月場所,李澈還進去逛了逛。
也隻是逛了逛,出於好奇,沒幹點別的。
李澈這個人,膽大包天,視生命如遊戲,心性極度無情,可唯獨那方麵,相對比較保守,活了漫長歲月,至今還是純陽童子身。
晉文公,大器晚成的典型代表;
秦穆公,空有滿腔雄心,奈何秦地太偏,雖稱霸一時,但穆公之後,秦國日益衰敗,直到“我如青山,君如鬆柏”組合出現,秦國疲弱之勢才得以扭轉,奠定一統九州的霸業根基;
宋襄公,腦子不太好使的傻瓜,自詡霸主,實為一小醜;
楚莊王,楚國有鳥,三年不鳴,不鳴則已,一鳴驚人,敢於挑釁大周神朝權威,跑到周王畿問鼎的猛人。
許多年後,秦國也有一位王跑到周王畿問鼎,不但要問,還親自上手舉,結果,挑釁大周神朝權威不成,反被龍文赤鼎砸死。
相比楚莊王的成功,這位直接淪為了曆史的笑柄,成為有勇無謀的一大典型。
五霸的出現,使得大周神朝統治越發不穩,幾乎失去了對九州的控製,除了還剩下天子這個虛名,天下列國基本不將周王室放在眼裏。
若非顧忌姬旦的存在,害怕做得太過火,將跟隨軒轅黃帝退隱火雲洞天的姬旦惹出來,恐怕天下列國早就忍不住跑到周王畿撒野了。
楚莊王問鼎,未嚐不是一次試探!
然而時局越亂,越有非同凡響之人出世,於亂世中綻放出無比耀眼的光彩。
楚國,苦縣,厲鄉
任誰也想不到,就在這個小地方,一個影響後世無數歲月的曠世神人誕生了。
李耳,字聃,字伯陽,生而敏慧,博聞強識,天下諸般典籍,功法,一看就通,一學就精。
而李耳出生後不久,魯國,陬邑,一名同樣曠古無雙的聖人落地,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
兩大神人的出現,將時代徹底推向了高潮,諸天也將開始進入混元時代。
李耳成年後,經人推薦,入周做官,為周王室效力,任守藏室史;
周景王十年,李耳受權貴排擠,被免去了守藏室史之職,李耳出走魯國,一次偶然的機會,為友人主持葬禮,並遇到了仲尼。
時年,仲尼僅十七歲,正是風華正茂,意氣風發之際。
仲尼見到李耳時,讚其為“其猶龍邪”,並向李耳問禮!
禮為何?
何為禮?
十七,正值青春年少,卻已開始思考“禮”的真諦,其道已見雛形,著實非凡。
連躲藏在暗處觀察的某人也不禁稍感驚訝,甚至自愧不如。
看看人家十七歲在幹什麽,再想想自己十七歲是個什麽鬼樣,真是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或許是出於對其天資悟性的讚賞,原本想找機會揍仲尼一頓的某人暫時打消了那個念頭。
禮非禮,乃是生而為人該有的品性道德。
仲尼的學問是沒什麽問題的,有問題的是仲尼的徒子徒孫,李澈還不至於將對某些屈膝慣了的家夥的怒火,加諸到仲尼身上。
年方十七,還是一個青春少年郎的仲尼並不知道,自己竟不知不覺躲過了一劫。
周景王十五年,李耳被召迴周王室,依舊任職守藏室史,但迴到周王室守藏室,李耳卻不急著整理典籍,反而對著空氣說道:
“閣下跟隨老朽已久,何不現身與老朽一見,有何所求,也好當麵言明。”
對著空氣說話,如果被人看見了,可能會把李耳當做神經病,但落在某人耳朵裏,卻是大感不可思議。
李耳修為不及新大羅,怎能發現祂的蹤跡?
空氣開門,李澈從虛空次元中走了出來,頗為疑惑道:“長者是如何發現吾跟隨於左右?”
以李耳與道德天尊的關係,稱唿一聲“長者”也無不對。
“一種感覺罷了。”
李耳淡淡的笑道,打量了李澈兩眼,見李澈氣度非凡,不禁感歎一聲:“閣下之風采,當跟舉世罕見,堪稱老朽平生所見之最。”
李澈臉上笑意越濃,這位萬古神人的稱讚,遠比其他人圍在身邊瘋狂拍馬屁一百年,更讓祂受用。
隨後又聽李耳問道:“老朽與閣下素不相識,閣下緣何緊跟不舍?”
“吾喜歡,天下朗朗乾坤,大路人人可走,長者何以認為,吾就是跟在你的身後,而不是其他人,或許你我的相遇,隻是一場巧合呢!”
李澈隨口說道,老毛病又犯了。
看著李耳那張與道德天尊幾乎一模一樣的臉,李澈稍微嚴肅了一點點,說道:
“長者與吾所認識的一位前輩很像,故而一路尾隨,欲與長者結識一番,並無加害之意。”
就算祂有加害李耳的念頭,也不敢真的下手,道德天尊可不是吃素的。
李澈敢肯定,祂要是敢對李耳下手,道德天尊就能祂上演一出“本尊附體”。
世間自在王佛與法藏比丘,出自《佛說無量壽經》,對佛學感興趣的書友可以去看一看。
關於老子的出生地,有著楚,陳,宋三種說法,本書取楚國,有不同意見的書友,切勿當真,本書隻是網文,僅圖一樂,不能當正史看!
(本章完)
九州,大周神朝鼎立,各路諸侯開疆拓土,更有許多天之驕子應運而生,不可謂不繁華。
但人世之繁華,與某人卻無多大吸引力,隻是給祂提供了一個找樂子的場所。
李澈帶著幹兒子洛狄從西牛賀洲來到南贍部洲,遂化身各種紅塵人物,在九州大地上遊戲紅塵。
有時候,祂是大周神朝的將軍,帶領大周神朝軍隊屢次擊退從北俱蘆洲流竄而來的妖魔;
有時候,祂是跟隨人群逃難的流民,甚至是大街上乞討的叫花子;
有時候,祂是鑽研學問的思想家,當然,祂的思想不太正經
反正怎麽好玩怎麽來,以祂的修為,紅塵萬象,不過過眼雲煙,扮演的身份高低貴賤,祂根本不在乎。
祂就這樣在紅塵中浪啊浪啊,足足浪了數千年。
數千年間,隨著姬旦退隱,大周神朝失去鎮國柱石,對各方諸侯的掌控大不如前,先後有五方諸侯國崛起,稱霸。
齊恆公,晉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莊王
齊恆公,尊王攘夷,九合諸侯;
此人乃是薑子牙的後代,或者說,是薑氏後人。
大周神朝分封諸侯,薑子牙獲封於齊地,然薑子牙與馬氏並無所出,繼承諸侯之位的乃是薑子牙的一位族兄。
因齊侯之位來源於薑子牙,故這一脈皆尊薑子牙為祖。
齊恆公,天下列國之中,率先稱霸,並且還是煙花柳巷的首位開創者,其經營的風月場所,李澈還進去逛了逛。
也隻是逛了逛,出於好奇,沒幹點別的。
李澈這個人,膽大包天,視生命如遊戲,心性極度無情,可唯獨那方麵,相對比較保守,活了漫長歲月,至今還是純陽童子身。
晉文公,大器晚成的典型代表;
秦穆公,空有滿腔雄心,奈何秦地太偏,雖稱霸一時,但穆公之後,秦國日益衰敗,直到“我如青山,君如鬆柏”組合出現,秦國疲弱之勢才得以扭轉,奠定一統九州的霸業根基;
宋襄公,腦子不太好使的傻瓜,自詡霸主,實為一小醜;
楚莊王,楚國有鳥,三年不鳴,不鳴則已,一鳴驚人,敢於挑釁大周神朝權威,跑到周王畿問鼎的猛人。
許多年後,秦國也有一位王跑到周王畿問鼎,不但要問,還親自上手舉,結果,挑釁大周神朝權威不成,反被龍文赤鼎砸死。
相比楚莊王的成功,這位直接淪為了曆史的笑柄,成為有勇無謀的一大典型。
五霸的出現,使得大周神朝統治越發不穩,幾乎失去了對九州的控製,除了還剩下天子這個虛名,天下列國基本不將周王室放在眼裏。
若非顧忌姬旦的存在,害怕做得太過火,將跟隨軒轅黃帝退隱火雲洞天的姬旦惹出來,恐怕天下列國早就忍不住跑到周王畿撒野了。
楚莊王問鼎,未嚐不是一次試探!
然而時局越亂,越有非同凡響之人出世,於亂世中綻放出無比耀眼的光彩。
楚國,苦縣,厲鄉
任誰也想不到,就在這個小地方,一個影響後世無數歲月的曠世神人誕生了。
李耳,字聃,字伯陽,生而敏慧,博聞強識,天下諸般典籍,功法,一看就通,一學就精。
而李耳出生後不久,魯國,陬邑,一名同樣曠古無雙的聖人落地,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
兩大神人的出現,將時代徹底推向了高潮,諸天也將開始進入混元時代。
李耳成年後,經人推薦,入周做官,為周王室效力,任守藏室史;
周景王十年,李耳受權貴排擠,被免去了守藏室史之職,李耳出走魯國,一次偶然的機會,為友人主持葬禮,並遇到了仲尼。
時年,仲尼僅十七歲,正是風華正茂,意氣風發之際。
仲尼見到李耳時,讚其為“其猶龍邪”,並向李耳問禮!
禮為何?
何為禮?
十七,正值青春年少,卻已開始思考“禮”的真諦,其道已見雛形,著實非凡。
連躲藏在暗處觀察的某人也不禁稍感驚訝,甚至自愧不如。
看看人家十七歲在幹什麽,再想想自己十七歲是個什麽鬼樣,真是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或許是出於對其天資悟性的讚賞,原本想找機會揍仲尼一頓的某人暫時打消了那個念頭。
禮非禮,乃是生而為人該有的品性道德。
仲尼的學問是沒什麽問題的,有問題的是仲尼的徒子徒孫,李澈還不至於將對某些屈膝慣了的家夥的怒火,加諸到仲尼身上。
年方十七,還是一個青春少年郎的仲尼並不知道,自己竟不知不覺躲過了一劫。
周景王十五年,李耳被召迴周王室,依舊任職守藏室史,但迴到周王室守藏室,李耳卻不急著整理典籍,反而對著空氣說道:
“閣下跟隨老朽已久,何不現身與老朽一見,有何所求,也好當麵言明。”
對著空氣說話,如果被人看見了,可能會把李耳當做神經病,但落在某人耳朵裏,卻是大感不可思議。
李耳修為不及新大羅,怎能發現祂的蹤跡?
空氣開門,李澈從虛空次元中走了出來,頗為疑惑道:“長者是如何發現吾跟隨於左右?”
以李耳與道德天尊的關係,稱唿一聲“長者”也無不對。
“一種感覺罷了。”
李耳淡淡的笑道,打量了李澈兩眼,見李澈氣度非凡,不禁感歎一聲:“閣下之風采,當跟舉世罕見,堪稱老朽平生所見之最。”
李澈臉上笑意越濃,這位萬古神人的稱讚,遠比其他人圍在身邊瘋狂拍馬屁一百年,更讓祂受用。
隨後又聽李耳問道:“老朽與閣下素不相識,閣下緣何緊跟不舍?”
“吾喜歡,天下朗朗乾坤,大路人人可走,長者何以認為,吾就是跟在你的身後,而不是其他人,或許你我的相遇,隻是一場巧合呢!”
李澈隨口說道,老毛病又犯了。
看著李耳那張與道德天尊幾乎一模一樣的臉,李澈稍微嚴肅了一點點,說道:
“長者與吾所認識的一位前輩很像,故而一路尾隨,欲與長者結識一番,並無加害之意。”
就算祂有加害李耳的念頭,也不敢真的下手,道德天尊可不是吃素的。
李澈敢肯定,祂要是敢對李耳下手,道德天尊就能祂上演一出“本尊附體”。
世間自在王佛與法藏比丘,出自《佛說無量壽經》,對佛學感興趣的書友可以去看一看。
關於老子的出生地,有著楚,陳,宋三種說法,本書取楚國,有不同意見的書友,切勿當真,本書隻是網文,僅圖一樂,不能當正史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