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敲定了合作事宜,典素問不怕她反悔,當即道出一段原委。
“我幼時曾遭綁架,緣由是在街上亂吃零嘴,吃食裏頭被下了迷藥,乳母和我一起中了招……後來我被尋迴,家母就刻意培養我這方麵的知識。”典素問講了一段前情,才如有所指道,“不知道你是否還有印象,昨晚最後一道湯,我隻略沾了沾唇……”
“你是說,那碗湯裏有迷藥?”王臻華驚訝道。
“六知草和甜豆根,恰當的配比可以造成短暫昏迷。”典素問迴答。
“你既然知道,為什麽不提醒大家?”王臻華將信將疑。
“平白無故,突然有人說飯菜裏被下了藥,你會相信?”典素問表情淡漠,“而且在當時的情形下,如果我真這麽說,恐怕還有人反其道而行之,好證明我在嘩眾取寵。”
王臻華垂下眼簾,兀自沉吟。
如果下藥者在四人中間,在典素問揭露後,很可能會率先上前,一來混淆視聽,二來自證清白。
如果四人都是清白無辜,以賀金的心計,說不定會以身試毒。若結果如典素問所言,則順利成章給典素問搭了梯子,兩人口角就此揭過;若結果相反,也能將典素問帶給他的侮辱,還諸彼身。
“那迷藥非得很長時間才起作用,就無法當場驗證?”王臻華想起了自己的經曆,蹙眉問道。
“除非有大夫在場。可昨晚大雨連綿,顯然沒法請到大夫代為檢驗。”典素問迴答。
想要驗證典素問所言真假,尚需向昨晚在場的其餘六人確認。當然,也少不了要向雲來舫的廚房確認那道珍珠玉佛湯剩餘羹湯的去向,若有殘留最好,有大夫一驗便知。
距昨晚已過去一整天,那廚子還保存著殘羹冷炙嗎?可能性實在不大。
不過總要試一試。
說不定昨晚廚房一時疏忽,能讓王臻華撿個漏子。
“若官府詢問,我會為你作證。”王臻華心知此事不能耽擱,幹脆地接下了典素問的交換條件,準備讓向叔即刻到雲來舫探查一番。至於其餘六人是否在同一時段昏迷,想必官府已經有了備案。
“很好。”典素問點頭,起身離開。
在典素問將要出門的一瞬間,王臻華看著對方的背影,幾乎忍不住脫口而出的疑問。
昨晚為什麽不曾提醒?
什麽空口白話,怕無人信;什麽小人在側,怕被借機侮辱……這謊話撒得一點誠意都沒有!
典素問固然不曾目高於頂,瞧不起不如他的同窗學子,但是他那隱藏於平和舉止下的自信,乃至於傲慢,王臻華都看得清清楚楚。這樣一個心高氣傲的人,會因懼怕流言而躡足不前?
真是笑話!
然而直到典素問跨出門檻,順手掩上房門,王臻華都沒有問出那句話。
王臻華抬起手,掩住雙眼。
玉奴青白僵硬的臉依舊能清晰地浮現在王臻華眼前。頸邊猶在隱隱抽痛的傷口,也在提醒王臻華在被逼無奈下,而不得不做出的選擇。
而這一切,隻要典素問順嘴提醒一句,完全可以避免。
不管兇手是否混在八人中間,企圖攪混水摸魚,也不管賀金是否心存嫉妒,伺機給典素問難堪,隻要王臻華聽到了一點提示,一向惜命的她斷然不會再待在這種主動權盡失的地方,坐等危機降臨。
眼中的濕意漸漸散去,王臻華嘴邊彎起一個諷刺的弧度。
不過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罷了,王臻華不難理解典素問的舉動。畢竟誰都不會料到,這樣平平常常出來吃個飯,恰逢大雨留個宿,也會碰上這種殺人命案。
典素問彈了一晚上琴,未必不是出於避嫌的心理。
可惜下迷藥的人不僅僅是企圖捉弄羞辱,而是實實在在殺了人!
估計典素問也沒料到一時怕麻煩而袖手旁觀,反而陷入更大的麻煩之中。不然,他也就不會有請她作證,並主動提供交換條件的補救措施了……
王臻華揚聲叫來向叔,如此這般地囑咐一番。
向叔剛走一會兒,就又有客人到訪。
這一次的訪客還是熟人,正是去年書局起火時,汴梁府派來調查的那位官爺。他是個紫棠臉的矮胖子,名叫張南,為人粗鄙愛財,對上卑躬屈膝,對下耀武揚威,把準脈的話不難對付。
“學生見過張大人。”王臻華艱難地欠了欠身,“請恕學生身體不便……”
“王官人何必多禮,咱們可是老相識了!”沒等王臻華說完,張南就一臉熱誠,連道不敢,甚至主動把圓凳往床邊拉了拉,一副交情老好的樣子,親親熱熱地把王家上下都問候了一遍。
“多謝大人關心……”王臻華耐著性子應酬。
看到張南前倨後恭,王臻華一點都不意外。
當日在書局遺址上,張南大放厥詞,被程禦三兩句訓得頭都不敢抬起來。後來在大堂上,程禦屢次相幫,才使得嫌犯順利落網,彼時張南也在側旁觀。
雖然王臻華心知程禦隻是在辦自己的案子,但張南這種一天正事糊弄,隻知道投機取巧的人,多半會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認為王臻華走了什麽不正當的路子,才使得指揮使大人屢次屈尊相助。
眼前張南能以八品典吏之身,向王臻華一個白衣書生屈就奉承,也證實了王臻華的猜測。
不過張南一番作態,注定是要打水漂了。當日汴梁府門前一別,除了逢年過節,由婧娘備一份禮送去,王臻華和這位指揮使大人就再沒有過其他交道。
對於張南的誤會,王臻華樂得狐假虎威,隻當不知道。
直到重硯準時上前提醒王臻華喝藥,張南才意猶未盡地結束了毫無營養的讚美詞。
重硯服侍著王臻華喝完了藥,淨了口,拿托盤端著空碗退下。張南從隨身攜帶的匣子裏取出簿冊筆硯,磨好一硯台墨汁,開始了此行的正題。
“我幼時曾遭綁架,緣由是在街上亂吃零嘴,吃食裏頭被下了迷藥,乳母和我一起中了招……後來我被尋迴,家母就刻意培養我這方麵的知識。”典素問講了一段前情,才如有所指道,“不知道你是否還有印象,昨晚最後一道湯,我隻略沾了沾唇……”
“你是說,那碗湯裏有迷藥?”王臻華驚訝道。
“六知草和甜豆根,恰當的配比可以造成短暫昏迷。”典素問迴答。
“你既然知道,為什麽不提醒大家?”王臻華將信將疑。
“平白無故,突然有人說飯菜裏被下了藥,你會相信?”典素問表情淡漠,“而且在當時的情形下,如果我真這麽說,恐怕還有人反其道而行之,好證明我在嘩眾取寵。”
王臻華垂下眼簾,兀自沉吟。
如果下藥者在四人中間,在典素問揭露後,很可能會率先上前,一來混淆視聽,二來自證清白。
如果四人都是清白無辜,以賀金的心計,說不定會以身試毒。若結果如典素問所言,則順利成章給典素問搭了梯子,兩人口角就此揭過;若結果相反,也能將典素問帶給他的侮辱,還諸彼身。
“那迷藥非得很長時間才起作用,就無法當場驗證?”王臻華想起了自己的經曆,蹙眉問道。
“除非有大夫在場。可昨晚大雨連綿,顯然沒法請到大夫代為檢驗。”典素問迴答。
想要驗證典素問所言真假,尚需向昨晚在場的其餘六人確認。當然,也少不了要向雲來舫的廚房確認那道珍珠玉佛湯剩餘羹湯的去向,若有殘留最好,有大夫一驗便知。
距昨晚已過去一整天,那廚子還保存著殘羹冷炙嗎?可能性實在不大。
不過總要試一試。
說不定昨晚廚房一時疏忽,能讓王臻華撿個漏子。
“若官府詢問,我會為你作證。”王臻華心知此事不能耽擱,幹脆地接下了典素問的交換條件,準備讓向叔即刻到雲來舫探查一番。至於其餘六人是否在同一時段昏迷,想必官府已經有了備案。
“很好。”典素問點頭,起身離開。
在典素問將要出門的一瞬間,王臻華看著對方的背影,幾乎忍不住脫口而出的疑問。
昨晚為什麽不曾提醒?
什麽空口白話,怕無人信;什麽小人在側,怕被借機侮辱……這謊話撒得一點誠意都沒有!
典素問固然不曾目高於頂,瞧不起不如他的同窗學子,但是他那隱藏於平和舉止下的自信,乃至於傲慢,王臻華都看得清清楚楚。這樣一個心高氣傲的人,會因懼怕流言而躡足不前?
真是笑話!
然而直到典素問跨出門檻,順手掩上房門,王臻華都沒有問出那句話。
王臻華抬起手,掩住雙眼。
玉奴青白僵硬的臉依舊能清晰地浮現在王臻華眼前。頸邊猶在隱隱抽痛的傷口,也在提醒王臻華在被逼無奈下,而不得不做出的選擇。
而這一切,隻要典素問順嘴提醒一句,完全可以避免。
不管兇手是否混在八人中間,企圖攪混水摸魚,也不管賀金是否心存嫉妒,伺機給典素問難堪,隻要王臻華聽到了一點提示,一向惜命的她斷然不會再待在這種主動權盡失的地方,坐等危機降臨。
眼中的濕意漸漸散去,王臻華嘴邊彎起一個諷刺的弧度。
不過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罷了,王臻華不難理解典素問的舉動。畢竟誰都不會料到,這樣平平常常出來吃個飯,恰逢大雨留個宿,也會碰上這種殺人命案。
典素問彈了一晚上琴,未必不是出於避嫌的心理。
可惜下迷藥的人不僅僅是企圖捉弄羞辱,而是實實在在殺了人!
估計典素問也沒料到一時怕麻煩而袖手旁觀,反而陷入更大的麻煩之中。不然,他也就不會有請她作證,並主動提供交換條件的補救措施了……
王臻華揚聲叫來向叔,如此這般地囑咐一番。
向叔剛走一會兒,就又有客人到訪。
這一次的訪客還是熟人,正是去年書局起火時,汴梁府派來調查的那位官爺。他是個紫棠臉的矮胖子,名叫張南,為人粗鄙愛財,對上卑躬屈膝,對下耀武揚威,把準脈的話不難對付。
“學生見過張大人。”王臻華艱難地欠了欠身,“請恕學生身體不便……”
“王官人何必多禮,咱們可是老相識了!”沒等王臻華說完,張南就一臉熱誠,連道不敢,甚至主動把圓凳往床邊拉了拉,一副交情老好的樣子,親親熱熱地把王家上下都問候了一遍。
“多謝大人關心……”王臻華耐著性子應酬。
看到張南前倨後恭,王臻華一點都不意外。
當日在書局遺址上,張南大放厥詞,被程禦三兩句訓得頭都不敢抬起來。後來在大堂上,程禦屢次相幫,才使得嫌犯順利落網,彼時張南也在側旁觀。
雖然王臻華心知程禦隻是在辦自己的案子,但張南這種一天正事糊弄,隻知道投機取巧的人,多半會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認為王臻華走了什麽不正當的路子,才使得指揮使大人屢次屈尊相助。
眼前張南能以八品典吏之身,向王臻華一個白衣書生屈就奉承,也證實了王臻華的猜測。
不過張南一番作態,注定是要打水漂了。當日汴梁府門前一別,除了逢年過節,由婧娘備一份禮送去,王臻華和這位指揮使大人就再沒有過其他交道。
對於張南的誤會,王臻華樂得狐假虎威,隻當不知道。
直到重硯準時上前提醒王臻華喝藥,張南才意猶未盡地結束了毫無營養的讚美詞。
重硯服侍著王臻華喝完了藥,淨了口,拿托盤端著空碗退下。張南從隨身攜帶的匣子裏取出簿冊筆硯,磨好一硯台墨汁,開始了此行的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