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頁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重大戰役 作者:[英] 傑克·雷恩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霞飛拒不執行梅西米派遣三個軍的命令,堅決主張他需要每一個士兵來阻止德軍的前進。他答應派遣軍隊,但隻有在巴黎立即受到威脅的時候。(實際上霞飛建議宣布巴黎為不設防城市,不同德軍鬥爭就投降。)同時,他下令莫裏斯·薩拉伊將軍從凡爾登撤退,隻是由於梅西米堅決反對這一建議,才使法國免於災難。到了8月31日,政府計劃遷往波爾多,讓首都處於軍事區域。這座城市的防務仍交給加利埃尼,但現在他歸霞飛指揮。梅西米由亞歷山大·米爾朗取代,他提出的需要更多部隊的迫切要求,隻是激起了霞飛如下的迴答:“德軍不是幾天時間到得了巴黎的。”
法軍總司令那種海龜似的鎮定自若,使那些感到在戰鬥最激烈時刻需要迅速作出決定的人怒不可遏。雖然形勢到了緊要關頭,霞飛卻繼續每天至少要吃兩頓美餐,並且為了晚上入睡不受幹擾,他保持他的晚上十時正就要休息的習慣。很少有一位將軍敢於拿任何消息來打攪他。即使當德國人於1916年發動凡爾登戰役,傳送消息的信使卻被簡短地告知,霞飛已經就寢,不能驚醒他。
霞飛還避免接電話。他的命令是由副官通過電話發布的,副官也接聽所有打來的電話,這樣給他以思考的機會。有時一位重要的部長要他親自接電話,他也設法推託。除了聽以外,他既不迴答,也不評論;事實上,他幾乎從不表示任何態度。他對任何信電或正式備忘錄,也顯出同樣不信任,象是一個狡猾的鄉巴佬,多疑地拒絕在任何書麵上簽字。據一位同時代人迴憶,霞飛的即刻反應是“把它裏麵翻到外麵,檢查每一個細節,常常唯恐落入陷阱或圈套”。
當陸軍部情報首腦卡朗瑟上校於1915年初謁見霞飛,為極端需要重炮兵想得到他的同意時,這位總司令和藹地聆聽著,偶爾點點他的大腦袋。受到鼓勵的卡朗瑟,繼續訴說許多事實和數字。越來越感到茫然不知所措的上校,意識到他是在獨白;霞飛一言不發。他最後象慈父般地輕輕拍一下這個已經筋疲力盡的情報軍官,示意要他離去,含糊地評論說,“你總是喜歡你們的炮;那好極了。”
加利埃尼是另一種人——一位富有想像力的戰略家,他的無限精力使人看不出他的六十五歲年齡和衰退的健康。(在早些時候,他擔任過馬達加斯加總督,霞飛在那裏是他的部下。)他對這座一半已經荒廢的城市,發表了一份值得紀念的聲明:“共和國政府的成員已經離開巴黎,去給國防以新的推動。我受命保衛巴黎和抵抗入侵者的責任。這個責任我將貫徹到底。”後來加利埃尼又自言自語地說:“政府已經遷往波爾多,留我一個人在這裏同居民一起,他們直到現在是受了騙人的公報的欺騙。”
幾小時內,一小支由士兵組成的隊伍開始構築塹壕和路障,並增援周圍的炮台。迴顧1870年巴黎圍城時,饑民吃動物園裏的動物和家裏供玩賞的動物,加利埃尼在這個城市的體育場跑道上和公園裏,養滿了牛、綿羊、豬、山羊和馬。乘機牟利是被堅決製止的,因為他說,“不但有必要使巴黎不缺食物,而且還應吃到和現在同樣的麵包。”酒的供應置於嚴格監督之下。對可能資敵的任何機器或設備,都作出了遷移的安排。不但在愛弗爾鐵塔下麵,而且在橫跨塞納河、瓦茲河和馬恩河的八十座橋樑下麵都埋藏了炸藥。
但是加利埃尼本人並不滿足於僅僅防守巴黎。一位飛行員在9月3日晚些時候迴來報告說,德軍縱隊正在改變他們的進軍路線。第二天清晨,空中偵察和騎兵偵察都證實,德國人的確修改了他們從正麵攻擊巴黎的計劃,已經轉向首都郊外的東南郊。對地圖的簡短研究向加利埃尼顯示,德軍的新路線提供了一個側翼攻擊的大好機會。他喊道,“我不敢相信有這樣的事情,這太好了,使人不敢信以為真。”
當五個德國集團軍逼近巴黎時,同德國最高統帥部的時斷時續的無線電聯繫突然中斷了。除一起前進的第一集團軍和第二集團軍外,沒有一個指揮官能準確地知道其他集團軍的方位,現在毛奇的改變史裏芬計劃不得不開始付出代價了。原來計劃的這個戰略,是故意削弱德軍的左翼,引誘法軍右翼從築壘的塹壕出擊,然後轉而受到繞著軸線旋轉過來的德軍右翼從背後的攻擊。但麵對法國堡壘係統的在左翼的德軍將領,勸說毛奇加強他的隊伍,這一違反史裏芬計劃的改變,卻使法國士兵安全地守在他們的地下據點裏。毛奇還抽調了兩個軍(四個師)到東線去對付俄國人,從而削弱了他的右翼。
因為入侵是一個龐大的突然襲擊的車輪運動,最外層的部隊(克盧克的第一集團軍和比洛的第二集團軍)必須竭盡全力,較快和較猛地沖向前去,才能和內層的部隊相唿應。缺乏作戰情報的克盧克,隻有一個模糊的概念,即他是在什麽地方同協約國軍隊對峙。他完全不知道法國第六集團軍正在迫近他的右側翼,卻接受比洛的建議,由他們實行聯合的向內旋轉的掃蕩,以襲擊法國第五集團軍。當克盧克和比洛向巴黎的前麵和東麵前進,而不是在巴黎的後麵和西麵前進時,史裏芬計劃又被進一步歪曲。這次調動還縮短了德軍的右翼八十英裏。
與此同時,加利埃尼於9月3日派了一個使者去見霞飛,告訴他這個有利形勢,並爭取他同意反攻,他剛從巴黎西南約一百二十英裏的奧布河畔巴爾迴來。加利埃尼對霞飛及早作出決定的能力感到絕望,他本人乘車駛往英國人駐防的默倫,希望贏得他們的支持。
</br>
法軍總司令那種海龜似的鎮定自若,使那些感到在戰鬥最激烈時刻需要迅速作出決定的人怒不可遏。雖然形勢到了緊要關頭,霞飛卻繼續每天至少要吃兩頓美餐,並且為了晚上入睡不受幹擾,他保持他的晚上十時正就要休息的習慣。很少有一位將軍敢於拿任何消息來打攪他。即使當德國人於1916年發動凡爾登戰役,傳送消息的信使卻被簡短地告知,霞飛已經就寢,不能驚醒他。
霞飛還避免接電話。他的命令是由副官通過電話發布的,副官也接聽所有打來的電話,這樣給他以思考的機會。有時一位重要的部長要他親自接電話,他也設法推託。除了聽以外,他既不迴答,也不評論;事實上,他幾乎從不表示任何態度。他對任何信電或正式備忘錄,也顯出同樣不信任,象是一個狡猾的鄉巴佬,多疑地拒絕在任何書麵上簽字。據一位同時代人迴憶,霞飛的即刻反應是“把它裏麵翻到外麵,檢查每一個細節,常常唯恐落入陷阱或圈套”。
當陸軍部情報首腦卡朗瑟上校於1915年初謁見霞飛,為極端需要重炮兵想得到他的同意時,這位總司令和藹地聆聽著,偶爾點點他的大腦袋。受到鼓勵的卡朗瑟,繼續訴說許多事實和數字。越來越感到茫然不知所措的上校,意識到他是在獨白;霞飛一言不發。他最後象慈父般地輕輕拍一下這個已經筋疲力盡的情報軍官,示意要他離去,含糊地評論說,“你總是喜歡你們的炮;那好極了。”
加利埃尼是另一種人——一位富有想像力的戰略家,他的無限精力使人看不出他的六十五歲年齡和衰退的健康。(在早些時候,他擔任過馬達加斯加總督,霞飛在那裏是他的部下。)他對這座一半已經荒廢的城市,發表了一份值得紀念的聲明:“共和國政府的成員已經離開巴黎,去給國防以新的推動。我受命保衛巴黎和抵抗入侵者的責任。這個責任我將貫徹到底。”後來加利埃尼又自言自語地說:“政府已經遷往波爾多,留我一個人在這裏同居民一起,他們直到現在是受了騙人的公報的欺騙。”
幾小時內,一小支由士兵組成的隊伍開始構築塹壕和路障,並增援周圍的炮台。迴顧1870年巴黎圍城時,饑民吃動物園裏的動物和家裏供玩賞的動物,加利埃尼在這個城市的體育場跑道上和公園裏,養滿了牛、綿羊、豬、山羊和馬。乘機牟利是被堅決製止的,因為他說,“不但有必要使巴黎不缺食物,而且還應吃到和現在同樣的麵包。”酒的供應置於嚴格監督之下。對可能資敵的任何機器或設備,都作出了遷移的安排。不但在愛弗爾鐵塔下麵,而且在橫跨塞納河、瓦茲河和馬恩河的八十座橋樑下麵都埋藏了炸藥。
但是加利埃尼本人並不滿足於僅僅防守巴黎。一位飛行員在9月3日晚些時候迴來報告說,德軍縱隊正在改變他們的進軍路線。第二天清晨,空中偵察和騎兵偵察都證實,德國人的確修改了他們從正麵攻擊巴黎的計劃,已經轉向首都郊外的東南郊。對地圖的簡短研究向加利埃尼顯示,德軍的新路線提供了一個側翼攻擊的大好機會。他喊道,“我不敢相信有這樣的事情,這太好了,使人不敢信以為真。”
當五個德國集團軍逼近巴黎時,同德國最高統帥部的時斷時續的無線電聯繫突然中斷了。除一起前進的第一集團軍和第二集團軍外,沒有一個指揮官能準確地知道其他集團軍的方位,現在毛奇的改變史裏芬計劃不得不開始付出代價了。原來計劃的這個戰略,是故意削弱德軍的左翼,引誘法軍右翼從築壘的塹壕出擊,然後轉而受到繞著軸線旋轉過來的德軍右翼從背後的攻擊。但麵對法國堡壘係統的在左翼的德軍將領,勸說毛奇加強他的隊伍,這一違反史裏芬計劃的改變,卻使法國士兵安全地守在他們的地下據點裏。毛奇還抽調了兩個軍(四個師)到東線去對付俄國人,從而削弱了他的右翼。
因為入侵是一個龐大的突然襲擊的車輪運動,最外層的部隊(克盧克的第一集團軍和比洛的第二集團軍)必須竭盡全力,較快和較猛地沖向前去,才能和內層的部隊相唿應。缺乏作戰情報的克盧克,隻有一個模糊的概念,即他是在什麽地方同協約國軍隊對峙。他完全不知道法國第六集團軍正在迫近他的右側翼,卻接受比洛的建議,由他們實行聯合的向內旋轉的掃蕩,以襲擊法國第五集團軍。當克盧克和比洛向巴黎的前麵和東麵前進,而不是在巴黎的後麵和西麵前進時,史裏芬計劃又被進一步歪曲。這次調動還縮短了德軍的右翼八十英裏。
與此同時,加利埃尼於9月3日派了一個使者去見霞飛,告訴他這個有利形勢,並爭取他同意反攻,他剛從巴黎西南約一百二十英裏的奧布河畔巴爾迴來。加利埃尼對霞飛及早作出決定的能力感到絕望,他本人乘車駛往英國人駐防的默倫,希望贏得他們的支持。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