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寀的餘黨。”侯蒙解釋道:“我問過一些吏員,他們擔心的不是資料被改,而是這份資料就是真的,在王寀擔任兵部侍郎的時候安排了兩個人,很可能是王厚軍中的心腹,會不會以後做一些不該做的事情。”

    “如果是這樣,就不用爭論了。”範致虛還是一貫的作風,不為不確定的事情煩神;李道孝一頁一頁翻閱著資料說:“這兩個人其實傳迴了消息,說李士寧就在金國,要查趙世居是否有妾婢懷孕離開,或者有妹妹失蹤。”

    屋內的人都是一驚,很顯然,要查這件事繞不過開封府;範致虛想了想說:“有人得到這個消息,認為是兩人中有一個迴到了中原,所以竇鑒和殷鑒都去了河北。這件事你查了沒有,有什麽結果嗎?”

    李道孝比任何人都清楚其中的分量,沉聲說:“趙世居的事我查不了,但是李士寧還是可以查到的,李士寧杖脊後發配永州,其實並沒有死在永州,他是一天夜裏突然消失的;當地官府查了一個月,既沒有查到李士寧下落,也沒有查出那天夜裏發生什麽事,擔心朝廷和宰相王安石責怪,就上文說李士寧暴死獄中。”

    侯蒙點點頭:“不管李士寧是不是王安石的人救走的,這個文書就是幫忙掩蓋,下麵的人還真是會做事。李大人,還查出什麽?”

    李道孝想了想說:“正巧,名士謝石也是巴蜀人,精於算命,我把他找來一問,才知道李士寧不姓李,姓苗,是苗光裔的後人。”

    “什麽?”李彥失聲道,作為一個極有城府的太監,能被童貫欣賞,能接替楊戩的位置,李彥基本上能做到掩藏住自己的心思,可是聽李道孝一說,李彥實在是忍受不住;苗光裔是開國大將,深受宋太祖趙匡胤的信任,後來因得罪太宗皇帝,全家就勒令移居巴蜀青城山,從此沒有了下落。

    苗光裔在權貴層最傳神的就是對自己的定位,苗光裔說自己手藝不行,不像苗訓那樣專門算人,苗光裔是專門算物,據說宋太祖將掘金鼇池,有龜祖孫父子三代,化形為人就卜於司天監苗光裔,竟被苗光裔看穿原形。如果李士寧是苗光裔的後人,那麽鈒龍刀和趙世居的事情都會有個新的說法。

    李彥立即終止了這次會談,慌慌張張迴到宮裏,向宋徽宗稟告;宋徽宗頷首說:“李道孝和我說過此事,這件事你就不用操心了,我已經交給了太子在查。”

    李彥心中納悶,這件事為什麽要交給太子,自己的皇城司在哪方麵的力量都比太子要大得多,難道太子招募了大批的江湖高手?可是宋徽宗不解釋,李彥也不好問,隻好陪著笑說了一陣閑話退了出去。宋徽宗望著李彥離開,長長地出了一口氣,今天再也沒有寫字畫畫的興趣。

    對於苗光裔,宋徽宗比任何人都警覺,因為宋太宗去世的時候,李皇後和王繼恩不喜歡太子元侃,暗中串聯參知政事李昌齡、殿前都指揮使李繼勳、知製誥胡旦等謀立元佐。宰相呂端發覺陰謀後,奉太子元侃即位,就是宋真宗,宋真宗黜王繼恩為右監門衛將軍、均州安置,王繼恩死於貶地。

    但是王繼恩當時為了活命,說了一段秘聞,宋太祖趙匡胤死後葬於河南鞏縣永昌陵,葬地是由風水大師唿延山卜擇,為“九龍過江”地形;下葬後,時任司天監的苗昌裔帶著王繼恩登上山頂,指點周邊的地形後,對王繼恩說:“太祖之後,當再有天下”。

    王繼恩暗暗地把這句話記在心底,想再扶立太祖的一個後代登基,繼續在朝堂間唿風喚雨;這也是宋神宗為什麽不顧王安石的反對,一定要趙世居死的原因,隻是宋真宗有遺囑,這一切都不能對外人說,除了皇帝、太子,連皇後、親王都不能告訴,免得節外生枝。宋徽宗到現在都記得太子趙桓聽完後臉色煞白的樣子。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鈒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白雲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白雲客並收藏鈒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