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 世界上第一台顯微鏡麵世了
漢武:普天之下,皆為漢土! 作者:愛因斯強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在農學院的試驗田地待了一段時間後,劉大海就離開了。
自從民部的一係列事情都步入正軌之後,劉大海這個名義上的民部尚書就閑暇了許多。
大多時間上就是對下麵提出的一些適當政策改進進行審查批準。
劉大海再一次認識到了,手中多一些能吏到底有多輕鬆。
即便是老爹,如今也逐漸感受到了多部製的好處。
許多小事,完全放權給各部尚書處理即可。
而老爹隻需事後過目即可。
畢竟各部尚書都是大漢國的頂梁柱,並無昏庸之輩。
如今最忙的要數戶部和刑部了。
戶部忙著應對其他各部提交的撥款申請,有著桑弘羊負責忙中有細。
如今桑弘羊已經把預支款項計算到了一年之後。
也就是說大漢國的財政以現在這種運轉情況,完全不必擔憂虧空的事情發生,可以長久運轉下去。
當然,這其中並沒有加入大軍出征的開銷。
但隨著大漢國逐漸富裕,即使計算上大軍開銷財政依然會綽綽有餘。
除了戶部,最忙碌的就數刑部了。
刑部不但要負責從上到下調查一下各大官員的貪腐情況,還要負責監督各部官員有沒有徇私枉法。
劉大海從張安世那裏聽說他爹已經好久沒迴過家了。
這讓劉大海思索是不是應該再成立一個監管部分,負責協同刑部。
畢竟大漢國的多部製還隻是一個雛形,還需要根據實際運轉所遇到的問題再新添一部分部門。
但他們民部不一樣,民部的監管很是簡單。
天下萬民都是民部的監管者,農人遍布在大漢國。
若是哪裏的民部辦事不利,或者屍位其上,者農學院的大農們會第一時間知曉。
離開了農學院之後,劉大海就來到了生物學院。
無他,距離農學院最近的就是生物學院,畢竟二者相通甚多。
華夏理工學院內的各個學院占地麵積都極為廣泛。
畢竟劉大海一開始就將其當作大漢國最高學府來建立的。
日後的某一天,這裏可以容納十萬學子一同探討科學。
一進入生物學院,就發現一堆喜歡生物研究的學子正圍繞在一起在興奮的討論著什麽東西。
見劉大海來了,人群立即散開了一條道:“院長來了!”
雖然劉大海隻是副院長,但大家稱唿時也都會稱唿其為院長。
畢竟華夏理工學院的學子都一致認為,日後那個位置必定會是副院長殿下的。
至於那位據皇子殿下,如今還在努力的和張安世爭奪二弟子的位置,已經顧不上其他了。
人群中包圍著的是張錦以及張安世還有劉據三人。
如今劉據正麵紅耳赤的和張安世爭論著什麽。
見劉大海來了,三人一同恭敬地道:“師傅您來了。”
劉大海點點頭,然後問道:“你們這麽多人聚集在一起,是有什麽新發現嗎?”
張安世聞言率先道:“迴稟師傅,我和兩位師兄耗時一個月,終於打造出了一台能夠看到您之前口中說的微生物了。”
劉大海聞言眼神一亮:“讓我看看。”
自從玻璃、鏡子和放大鏡以及望遠鏡出來之後,劉大海就有些期待顯微鏡的出世了。
顯微鏡的製作原理在華夏理工親傳弟子所看書籍上是有的。
隻不過和放大鏡不一樣,顯微鏡的製作需要更加精細。
鏡片的打磨需要更多時間。
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固定在鐵架子上的圓筒,圓筒的下麵放著兩片薄薄的玻璃片。
兩片玻璃片被水緊緊地吸附在一起。
稍作觀察劉大海就看明白了,這是一個極為簡易的顯微鏡,隻有一個凹鏡和凸鏡組成。
雖然劉大海擁有比這精細萬倍的顯微鏡,但那種不屬於這個時代的物品對這個時代來說並沒有太多用處。
這個時代無法製造的東西拿出來也解決不了問題。
能夠看到屬於這個時代的人用屬於他們的方法創造出顯微鏡來,是極其幸運的。
雖然日後這種幸運時刻還會有很多,但這一刻,劉大海還是激動的。
公元前122年,大漢國就已經創造出了屬於這個世界的第一台顯微鏡。
玻璃這東西在中國的曆史上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
隻可惜玻璃的用途被發展錯了方向,古代最出名的就是琉璃。
好端端的高科技方向樹被點成了觀賞樹。
兩千年時間,如果有人對玻璃進行細致研究,早點搗鼓出來凹凸境。
那幾百年後,華夏這片土地就會成為其他人口中的文明。
劉大海走到那架極其簡易的顯微鏡麵前,透過圓筒看去。
雖然不夠清晰,但是已經能夠看到,那下方玻璃片之間的水滴中,有微生物正在遊動。
劉大海深吸了一口氣,強忍著思緒飄到兩千年後。
若是他在這裏的所作所為能夠改變後世該多好。
劉大海看向了自己的三位親傳弟子,無限感慨道:“你們很不錯,為華夏理工學院創造了一個好的開始。”
“你們想好了給他叫什麽名字了嗎?”
張錦聞言道:“師傅,這不是叫顯微鏡嗎?我們隻是初步造出了它。”
劉大海搖了搖頭:“不,這是我們大漢國曆史上第一台顯微鏡,你們有資格對其命名。”
隨後劉大海又看向其他學子道:“你們所有人都一樣,每個人都有權力和資格,對自己創造出的未曾在大漢國出現過的新東西命名。”
“你們想怎麽命名就怎麽命名,這都將會記錄在我大漢國的曆史上傳承下去,所以我還是建議你們想一個好名字,相關的名字。”
“畢竟你們也不想後世學子看著史書上的狗蛋牛蛋之類的新事物進行胡思亂想。”
劉大海此言一出,生物學院的一眾學子一個個激動無比。
這種能夠青史留名的機會,以一種不曾想過的方式擺在了他們麵前。
張安世三人快速的商議了一番,然後道:“師傅,命名之事我三人還需迴去仔細想想,畢竟要記錄在史書上的,可不能太過隨意。”
劉大海滿意的點了點頭,然後又看向張錦道:“有了這東西,會方便你認知到許多肉眼不曾見過的生物,到時候你們就負責對那些生物進行分類記錄研究。”
“大漢國生物學的開端就靠你們了。”
自從民部的一係列事情都步入正軌之後,劉大海這個名義上的民部尚書就閑暇了許多。
大多時間上就是對下麵提出的一些適當政策改進進行審查批準。
劉大海再一次認識到了,手中多一些能吏到底有多輕鬆。
即便是老爹,如今也逐漸感受到了多部製的好處。
許多小事,完全放權給各部尚書處理即可。
而老爹隻需事後過目即可。
畢竟各部尚書都是大漢國的頂梁柱,並無昏庸之輩。
如今最忙的要數戶部和刑部了。
戶部忙著應對其他各部提交的撥款申請,有著桑弘羊負責忙中有細。
如今桑弘羊已經把預支款項計算到了一年之後。
也就是說大漢國的財政以現在這種運轉情況,完全不必擔憂虧空的事情發生,可以長久運轉下去。
當然,這其中並沒有加入大軍出征的開銷。
但隨著大漢國逐漸富裕,即使計算上大軍開銷財政依然會綽綽有餘。
除了戶部,最忙碌的就數刑部了。
刑部不但要負責從上到下調查一下各大官員的貪腐情況,還要負責監督各部官員有沒有徇私枉法。
劉大海從張安世那裏聽說他爹已經好久沒迴過家了。
這讓劉大海思索是不是應該再成立一個監管部分,負責協同刑部。
畢竟大漢國的多部製還隻是一個雛形,還需要根據實際運轉所遇到的問題再新添一部分部門。
但他們民部不一樣,民部的監管很是簡單。
天下萬民都是民部的監管者,農人遍布在大漢國。
若是哪裏的民部辦事不利,或者屍位其上,者農學院的大農們會第一時間知曉。
離開了農學院之後,劉大海就來到了生物學院。
無他,距離農學院最近的就是生物學院,畢竟二者相通甚多。
華夏理工學院內的各個學院占地麵積都極為廣泛。
畢竟劉大海一開始就將其當作大漢國最高學府來建立的。
日後的某一天,這裏可以容納十萬學子一同探討科學。
一進入生物學院,就發現一堆喜歡生物研究的學子正圍繞在一起在興奮的討論著什麽東西。
見劉大海來了,人群立即散開了一條道:“院長來了!”
雖然劉大海隻是副院長,但大家稱唿時也都會稱唿其為院長。
畢竟華夏理工學院的學子都一致認為,日後那個位置必定會是副院長殿下的。
至於那位據皇子殿下,如今還在努力的和張安世爭奪二弟子的位置,已經顧不上其他了。
人群中包圍著的是張錦以及張安世還有劉據三人。
如今劉據正麵紅耳赤的和張安世爭論著什麽。
見劉大海來了,三人一同恭敬地道:“師傅您來了。”
劉大海點點頭,然後問道:“你們這麽多人聚集在一起,是有什麽新發現嗎?”
張安世聞言率先道:“迴稟師傅,我和兩位師兄耗時一個月,終於打造出了一台能夠看到您之前口中說的微生物了。”
劉大海聞言眼神一亮:“讓我看看。”
自從玻璃、鏡子和放大鏡以及望遠鏡出來之後,劉大海就有些期待顯微鏡的出世了。
顯微鏡的製作原理在華夏理工親傳弟子所看書籍上是有的。
隻不過和放大鏡不一樣,顯微鏡的製作需要更加精細。
鏡片的打磨需要更多時間。
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固定在鐵架子上的圓筒,圓筒的下麵放著兩片薄薄的玻璃片。
兩片玻璃片被水緊緊地吸附在一起。
稍作觀察劉大海就看明白了,這是一個極為簡易的顯微鏡,隻有一個凹鏡和凸鏡組成。
雖然劉大海擁有比這精細萬倍的顯微鏡,但那種不屬於這個時代的物品對這個時代來說並沒有太多用處。
這個時代無法製造的東西拿出來也解決不了問題。
能夠看到屬於這個時代的人用屬於他們的方法創造出顯微鏡來,是極其幸運的。
雖然日後這種幸運時刻還會有很多,但這一刻,劉大海還是激動的。
公元前122年,大漢國就已經創造出了屬於這個世界的第一台顯微鏡。
玻璃這東西在中國的曆史上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
隻可惜玻璃的用途被發展錯了方向,古代最出名的就是琉璃。
好端端的高科技方向樹被點成了觀賞樹。
兩千年時間,如果有人對玻璃進行細致研究,早點搗鼓出來凹凸境。
那幾百年後,華夏這片土地就會成為其他人口中的文明。
劉大海走到那架極其簡易的顯微鏡麵前,透過圓筒看去。
雖然不夠清晰,但是已經能夠看到,那下方玻璃片之間的水滴中,有微生物正在遊動。
劉大海深吸了一口氣,強忍著思緒飄到兩千年後。
若是他在這裏的所作所為能夠改變後世該多好。
劉大海看向了自己的三位親傳弟子,無限感慨道:“你們很不錯,為華夏理工學院創造了一個好的開始。”
“你們想好了給他叫什麽名字了嗎?”
張錦聞言道:“師傅,這不是叫顯微鏡嗎?我們隻是初步造出了它。”
劉大海搖了搖頭:“不,這是我們大漢國曆史上第一台顯微鏡,你們有資格對其命名。”
隨後劉大海又看向其他學子道:“你們所有人都一樣,每個人都有權力和資格,對自己創造出的未曾在大漢國出現過的新東西命名。”
“你們想怎麽命名就怎麽命名,這都將會記錄在我大漢國的曆史上傳承下去,所以我還是建議你們想一個好名字,相關的名字。”
“畢竟你們也不想後世學子看著史書上的狗蛋牛蛋之類的新事物進行胡思亂想。”
劉大海此言一出,生物學院的一眾學子一個個激動無比。
這種能夠青史留名的機會,以一種不曾想過的方式擺在了他們麵前。
張安世三人快速的商議了一番,然後道:“師傅,命名之事我三人還需迴去仔細想想,畢竟要記錄在史書上的,可不能太過隨意。”
劉大海滿意的點了點頭,然後又看向張錦道:“有了這東西,會方便你認知到許多肉眼不曾見過的生物,到時候你們就負責對那些生物進行分類記錄研究。”
“大漢國生物學的開端就靠你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