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去病離去了。


    一同離去的還有淮南國。


    從此淮南國就不複存在了,將由大漢國派遣官員進行管理。


    至此,淮南國成為了大漢國的新郡,淮南郡。


    雖然淮南王和淮南國都已經不複存在了,但還為大漢國留下了一本淮南子。


    大漢國無數雙眼睛都在盯著淮南國。


    尤其是各個還在觀望的諸侯國。


    當各諸侯國從最新一期的報紙上,看到淮南王劉安意圖謀反,已經伏誅之後,一個個坐立難安。


    他們以最快的速度響應了為封地內百姓修建道路、學堂各種設施的政策。


    而大漢國的諸多侯爺,隻要不是家底空空的,都主動為自己的侯國封地出資修建設施。


    至此,大漢國第一個五年計劃,有了一個良好的開端。


    ……


    華夏理工學院之內。


    劉大海放下了手中的《淮南子》。


    這是淮南王之孫劉建送來的,說是孤本,也算是他爺爺死後為自己贖罪了。


    雖然劉大海早知道淮南王會有這一天,但他沒有選擇幹預。


    畢竟那也是他自家親戚。


    如果不是生在帝王家,逢年過節還得去拜見送禮。


    派遣到淮南國的官員是朱買臣,此人從朔方迴來後就在京城任職。


    此人也是一個有才之人,最終位列九卿。


    隻是最後因為派係鬥爭,誣陷張湯而被下獄處死。


    買臣負薪和覆水難收就出自這朱買臣。


    劉大海在朔方時就認識了此人,是個能幹之人,出身於微末,也能更為百姓而上心。


    大漢國從來不缺少能吏,隻是因為彼此之間的派係爭鬥,而使得很多有才能之人不能施展其才。


    但現在不一樣,現在劉大海會讓每一個有才之人,去到他們應當去的位置上,大放光彩。


    劉大海把《淮南子》放迴自己身後的書架之上。


    這是他在華夏理工學院裏專屬的院長室。


    老爹整天主持朝政也沒有太多閑暇時間來這裏,本著不浪費的原則,劉大海就將這裏占為己有了。


    古代有很多書籍都是擁有深遠影響的,雖然不如後世書總結的那麽精簡。


    但後世書籍也是從這些古人撰寫的書籍中提煉出來的。


    而很多書也因為時間太久而消失於世間,對華夏來說可謂是一大損失。


    所以劉大海早已經讓老爹下過政令,天下藏書,皆應存於天下,不能因派係不同而被摧毀。


    因此,華夏理工學院的圖書館,藏有當今天下最廣泛的書籍。


    許多書籍都是天下有識之士主動送來的。


    劉大海在獲得那些孤本書籍時,就已經下令讓印刷監印刷數百本出來供世人查閱。


    至於那些孤本,因為不是紙張記錄,不便於查閱,均被小心存放起來。


    除非有劉大海的許可,不允許任何人動那些孤本。


    當然,劉大海也攔不住司馬遷。


    司馬遷已經有了寫一本流傳天下的紀傳體通史的念想。


    這些被收集到華夏理工圖書館的各種書籍,成為了司馬遷的最愛。


    雖然劉大海告訴對方,印刷本和這些孤本準確率幾乎無差,但司馬遷還是不太相信。


    文人骨子裏帶的那種執拗,誰也拗不過。


    放下手中的書籍,劉大海去到了華夏理工農學院。


    除了農家的那些大農以外,這裏還來了許多對農學有一定研究的大家。


    如今他們都被統稱為農學研究者。


    本來劉大海想要賦予他們農學大家或者專家的稱號。


    但他們一個個覺得自己學識尚淺,對這些新作物種子都還沒研究明白,大家和專家稱唿有些謬讚了。


    劉大海最喜歡來的就是農學院。


    喜歡和這些整日裏把自己弄得一身泥土的老頭待在一起。


    這些老人可以說是世上最純樸之人了。


    他們心心念念的隻有天下百姓。


    他們對劉大海能夠給他們提供一處供他們研究農學的地方十分感激。


    華夏理工學院位於元朔城和長安城之間。


    自然而然地,上林苑這片寶地,就有一部分被劃入了華夏理工學院中。


    更多還是為各個學院建造各種實驗之地。


    當然,最多的還是屬於農學院的實驗田了。


    上林苑中的土地很是肥沃,氣候也很是不錯。


    隻是因為屬於皇家園林,而大部分都空著。


    雖然有很多百姓私自開墾了一部分田地,但還是大片空著,保持著接近原始的麵貌。


    看見劉大海來了,幾位老者立即熱情地道:“殿下,您這棉花真如您說的那般有用?”


    劉大海確信的點頭道:“那是自然,此物開花之後,會結出一種雪白的棉團,將其添加在綢布之中,可以起到很好的禦寒效果。”


    “雖然大漢國相比以前,百姓的生活質量已經提升了不少,但實際上,我們目前真正解決的隻有衣食住行中的行。”


    “百姓雖然基本上都能吃飽肚子了,但種類和營養還遠遠不夠,住房方麵,將會是我們繼修建道路之後的另一個重任。”


    “至於衣物,諸位前輩可知我大漢國如今每年會有多少人凍死在冬季?”


    幾位老者聞言陷入了沉默,雖然他們不至於凍死在天寒地凍之中。


    但大漢國何其大,窮困人數實在是太多了。


    他們取暖的方式十分有限,衣著也大多數是單衣。


    不過他們相信,有大海殿下這種能夠看到人間疾苦並為之付出行動的居高位者,總有一天這些情況都會得到解決。


    劉大海歎息一聲:“據各郡縣民部統計出來的結果,一共有近五萬人凍死在上個冬天,大幾十萬人處於不同程度的凍傷。”


    “這還是統計在案的,那些沒有被統計到的呢?數量隻會更多罷了。”


    “以前我為了邊郡的將士冬天能夠好過一些,教會了他們使用羊毛來製作毛衣,以禦嚴寒。”


    “但羊毛並不能滿足天下所有人去使用,而此物,棉花,可以。”


    幾名老者點頭:“殿下放心,我等一定好好觀察此物的生長過程,除此以外,大漢國各郡都有農人在試驗種植此物,等我們找到了最合適種植這棉花的地方,就會大量去種植。”


    “想必我等很快都能看到冬天百姓們穿著厚厚的棉衣在雪地裏嬉鬧的場景。”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漢武:普天之下,皆為漢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愛因斯強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愛因斯強並收藏漢武:普天之下,皆為漢土!最新章節